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句句入心的民间俗语金句,真是醉人醉心!

【谚语俗语第1句】:【有钱常记无钱日】(谚)指有钱时必须常常记取没钱时的困苦,只有如此,才能厉行节约,才能保持人在清贫中的种种美德。

【谚语俗语第2句】:【肚皮贴着脊梁骨】(惯)肚子里没有一点食物,瘪瘪的。形容非常饥饿。 也作“肚皮饿得贴脊梁”。

【谚语俗语第3句】:一天晚上,我在兴致勃勃地看电视节目,妈妈却催我上床睡觉,她说:“睡得早,起得早,聪明健康身体好。”(河南·许昌)

【谚语俗语第4句】:【柳树开花没结果】柳絮没有果实。借指事情没有结果, 没有好收场。袁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他说命太苦,头 一回说亲说了个你,闹了一回子,谁知道柳树上开花:没结 果。”

【谚语俗语第5句】:【 里面有文章】谓其中有未说明的含义。浩然《艳阳天》: “马老四猜疑的有道理,他忽然一下子有了热心肠,要给淑 红当媒人,这里边许有文章。”

【谚语俗语第6句】:【 成由勤俭败】由奢要成功必须勤奋节俭,奢侈浪费则导 致失败。电台广播:“俗话说,成由勤俭败由奢。盲目追求 高消费,不仅不能给自己带来欢乐,反造成精神负担,这不 是过日子的办法。”

【谚语俗语第7句】:小明放学回家,爷爷让他去买包茶叶,他磨磨蹭蹭地不愿去。吃完饭,爷爷又催他去买,小明还是懒得动。奶奶在一旁说:“这真是饥了蹭,饱了愣,不饥不饱不想动。”(河南·三门峡)

【谚语俗语第8句】:【老树正补屋墙】缺意即正好补缺。《小说月报》(1981,1): “老树正补屋墙缺的事到处都有。范厂长结合(复职)后,他 分担的那段马路,正好由老潘头接着扫起来。”

【谚语俗语第9句】:小青每年都被县烟草局聘用,到地方上去收烟。而他自家那几分地的烟,烟苗是用王家的,烟叶也是请王家烧的。小青答应日后帮王家收熟烟。街坊大嫂说:“他小青啊,尽抱的是不哭的孩儿。就是那俩烟叶钱,也是趁人家的腿搓绳,指人家的孩子赌咒。”(河南·许昌)

【谚语俗语第10句】:三爷家来了位年轻的外地人,在三爷面前“之乎者也”地卖弄。邻居大叔说:“也不打听打听三爷是干啥的,他可真是圣人门前卖字画,佛爷手心儿里瞎逞能。不知天高地厚,只有脸皮扎不透。”哥哥说那叫“班门弄斧,雷门击鼓”。(河南·南阳)

【谚语俗语第11句】:【晚娘的拳头,云里的日头】(谚)晚娘:继母。日头:太阳。云里的日头,看起来不红,但暴晒力很强;晚娘的拳头,看起来不重,但打起来很毒。指旧时继母对前妻的子女往往十分狠毒。 也作“云里的日头最毒,晚娘的拳头最狠”。

【谚语俗语第12句】:【哪块黄土都能落脚,哪棵树上都能搭窝】(谚)落脚:安家落户。搭窝:像鸟一样筑巢歇息。指任何地方都可谋求生活的出路,不必死守在一个地方受困。

【谚语俗语第13句】:【灯盏不亮有人擦,事情不平有人说】(谚)灯盏:旧时油灯下有灯台高擎,上有盛油的碟状灯具。指遇到不公平不合理的事,自会有人出面评说。

【谚语俗语第14句】:【上山打得虎,下海擒得龙】(惯)形容身体强壮,武艺高强。

【谚语俗语第15句】:何家姑娘嫁郑家——郑何氏(正合适)

【谚语俗语第16句】:【橄榄枝】“橄榄枝”即油橄榄的枝叶。西方常用作和平的象征。这一用法的产生,要从《圣经》说起。《圣经·旧约·创世纪》载,上帝创造亚当和夏娃后,人类繁衍生息,数量越来越多。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的尽都是恶”,使地上充满了强暴。上帝为此而愤怒,决心“使洪水泛滥在地上,毁灭天下”。由于诺亚是义人(无罪的人),上帝不忍让他一家人与众恶人一同被除灭,就指示诺亚造一只方舟,带领全家及各种成对的飞禽走兽进入方舟保命。 “当诺亚600岁,2月17日那天,大渊的泉源都裂开了,天上的窗户也敞开了。四十昼夜降大雨在地上。水势浩大,持续涨了一百五十天。诺亚放出鸽子,试探洪水情况,其时天下滔滔,鸽子无法落地,便又飞回了方舟。七天以后,诺亚又一次放飞鸽子,晚上鸽子回来时,嘴里叼着一片橄榄叶,诺亚由此获知地上的洪水已退。后来,人们便把橄榄枝作为和平的象征。双方交战,一方愿意和解,便可说伸出橄榄枝。鸽子也成了和平的象征,称为“和平鸽”。

【谚语俗语第17句】:【别人骑马我骑驴,后面还有拉车的】意即比上不足,比下有 余。或说:人家骑马我骑驴,后边还有步行的。韩志君等 《古船·女人和网》:“别人骑马咱骑驴,后面还有拉车的。咋 不济,咱也闹个中等儿啊!”

【谚语俗语第18句】:【没好事上门,光鬼火来家】(惯)鬼火:磷火的俗称,磷化氢燃烧时的火焰,白中带蓝绿色,人和动物尸体腐烂时分解出磷化氢,并能自燃,夜间在野外有时可以看到。指家里没遇上好事,却来了坏人。

【谚语俗语第19句】:【瓜儿恋秧,孩儿恋娘】(谚)就像瓜离不开瓜蔓一样,孩子离不开生身的娘亲。指孩子离不开娘亲是天性。也借指游子恋着故土完全出于真情。

【谚语俗语第20句】:【不是姻缘莫强求】(谚)旧指男女双方如果没有缘分,就不要勉强结合到一起。

【谚语俗语第21句】:爸爸拉一袋麦子去磨面,袋子上面有个小窟窿,妈妈看见了,连忙拿针线去缝,还说:“粒米成箩,滴水成河,掉了多可惜!”(河南·邓州)

【谚语俗语第22句】:【养鱼池里钓鱼】指侵犯他人利益。《北京日报》(1985,3, 7):“长途客运部门的某些同志所以挤兑个体户,无非是认 为个体抢了国营的生意,农民跑到他们的养鱼池里钓鱼来 了。”

【谚语俗语第23句】:【男儿有泪不轻弹】(谚)男子汉不轻易在人前落泪。指刚强男儿即使有伤心事,也不在人前表现软弱。

【谚语俗语第24句】:【狗是忠臣,猫是奸臣】见“猫奸狗忠。”

【谚语俗语第25句】:【拧成一股绳】(惯)比喻众人齐心协力,劲儿往一处使。

【谚语俗语第26句】:【卖关子】(惯)说书人在说到重要之处打住,以吸引听众接着往下听。比喻说话或讲故事在关键处故弄玄虚,让听者着急而央求自己或答应自己提出的要求。

【谚语俗语第27句】:【有眼牙人无眼客】(谚)牙人:也叫牙客,旧时集市上货物买卖的中间人,现称经纪人。客:外地来当地购物的客商。指生意场上中间人心中有数,采购客商却不时受骗。

【谚语俗语第28句】:【事后诸葛亮】诸葛亮能预见。事后情况已明,利弊已看 出,这时说得再好,也不能算预见。借指事后批评指责。 《刘澍德小说选》:“你也是事后诸葛亮,为啥不先提醒我?”

【谚语俗语第29句】:【 千金小姐作丫头卖】指贵重之物,低价处理。海外梁厚甫 《海客随笔》:“港中鼠须笔售价不贵,每枝不及百元,千金小 姐作、丫头卖矣。”

【谚语俗语第30句】:【添个蛤蟆四两力】(谚)添上个蛤蟆也能多出四两力来。比喻力量虽小,总能帮上一把劲。

【谚语俗语第31句】:【拍马屁】(惯)旧时称赞马好时常拍马的屁股。比喻极力讨好、奉承人。

【谚语俗语第32句】:【光听辘轳把响,不见井在何处】(惯)辘轳:安在井上汲水用的工具。 比喻只听到些风言风语,未见事实。

【谚语俗语第33句】:【果蓏失地则不荣,鱼龙失水则不神】(谚)菔:瓜类植物的果实。指瓜果离开土就不能生长繁荣,鱼龙离开水就没了灵性。比喻人才如果没有发挥才干的必要环境,就会无所作为。

【谚语俗语第34句】:【揭开皮看瓤儿】(惯)比喻揭开事物的外表看它的本质。 也作“揭皮看瓤儿”。

【谚语俗语第35句】:妈妈往楼上搬煤球,我也要搬,妈妈不让。趁妈妈不注意,我抱了十块就往楼上跑,刚跑了几步就跌倒摔破了煤球。妈妈拉起我说:“你这是捉老鼠的猫硬要拉车,自不量力!”(山西·平陆)

【谚语俗语第36句】:蜂多出王,人多出将。

【谚语俗语第37句】:中午,奶奶给小庆一个梨,他想接又不好意思接,怕他妈妈说他。奶奶说:“别狗舔油锅又怕烫了。”(四川·资阳)

【谚语俗语第38句】:【 戏台里喝彩】指自己赞扬自己。成语:自吹自擂。胡适 《尝试集》自序:“你这篇再版自序又犯了你们徽州人说的 ‘戏台里喝彩’的毛病,你自己说你自己哪几首诗好,哪几首 诗不好,未免太不谦虚了。”

【谚语俗语第39句】:爸爸坐在沙发上说:“天太冷了。”妈妈一边做饭一边说:“冷的是闲人,饿的是馋人。”(河北·深县)

【谚语俗语第40句】:【拉弓不可拉满,赶人不可赶上】见“赶人不要赶上”。

【谚语俗语第41句】:【比棒槌多两个耳朵】人如同棒槌,只是多两个耳朵,老实, 死板,无能。邓友梅《烟壶》:“您病着,那一位比棒槌多两个 耳朵,我不自己办谁办?”

【谚语俗语第42句】:【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惯)着:挨上,接触。前面不挨着村庄,后面不靠着客店。指走到了荒无人烟的野外,无处投宿。也比喻无依无靠。 也作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巴:挨着。 前不巴村,后不巴店。 前不着村,后不挨店。

【谚语俗语第43句】:【栽葫芦傍墙,养女儿似娘】(谚)葫芦藤爬着墙生长;女儿伴着娘成长,意趣、性格、生活方式都与娘相似。指女儿的品行受着母亲的直接影响。

【谚语俗语第44句】:吃饱饭闲嗑牙——没事找事

【谚语俗语第45句】:【务名不务实】追求外表,不务实际,浮夸。清代《儒林外 史》:“看你这样务名而不务实,那正务自然荒废,都是些粗 心浮气的说话,看不得了。”

【谚语俗语第46句】:【打出来的铁,炼出来的钢】(谚)比喻人的坚强意志、出众才干,都是从艰苦的打磨中培养出来的。

【谚语俗语第47句】:【搭船的坐中舱】撑船的在舱外,乘客坐中舱搭船的并 不是正式乘客,不应受优待。电视剧:“你不过是个搭船的, 还想坐中舱!”

【谚语俗语第48句】:歪脖子树上结歪犁——不成正果

【谚语俗语第49句】:【毡袜裹脚靴】(惯)毡袜、裹脚布、靴子都是穿在脚上的东西。比喻关系密切的人。

【谚语俗语第50句】:秋收已毕,穿老板让我爸爸承包干活,价钱太低,干吧不合算,不干又没有活干。妈妈说:“这真是猴子捡块姜,扔了舍不得,吃了辣得慌。”(河南·淅川)

【谚语俗语第51句】:【梁山兄弟,越打越亲】释义:《水浒》中描写的宋时农民起义的英雄人物,在上梁山以前,不少是冤家对头,经过交战才结为兄弟。比喻越打关系越亲密。例句:吴克良先生,您今后如若犯了皮肤瘙痒症,可请我们这位“郎中”来给您治治,保证百医百好,妙手回春,而且送医上门,义务出诊。梁山兄弟,越打越亲呀!

【谚语俗语第52句】:【兵骄者败,欺敌者亡】(谚)欺敌:轻敌。打了胜仗就骄傲的军队,不把敌方放在眼里的军队,必定要败亡。指骄兵和轻敌是兵家大忌。

【谚语俗语第53句】:【黄牛党】“黄牛党”现在指票贩子。如春运期间他们高价倒卖火车票,奥运期间他们高价倒卖奥运门票等,属违法行为。“黄牛党”与“票贩子”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名称,怎么把它们扯到一起呢?先说“黄牛”。当代诗人藏克家有首咏牛诗《老黄牛》:“块块荒田水和泥,深翻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深情讴歌了老黄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高尚品质。老黄牛在中国人心中,是代表忠诚、勤奋的文化符号,并被称为“老黄牛精神”。可如今的“黄牛党”却与牛的忠诚形象背道而驰,是人人喊打的票贩子,这是怎么回事呢?据说,“黄牛党”的叫法源自近代上海。通常指那些赚取毛利的人,常如“黄牛群之骚动”,抢购物资或票券。从这个意义说,还是和“黄牛”有关。 “黄牛”不犁田是不务正业,散牛成群确实骚动扰人。

【谚语俗语第54句】:邻院的老爷爷去世了,我夜晚不敢出门。哥哥说:“人死如灯灭。可别信神信鬼的,自己吓自己!”(河南·太康)

【谚语俗语第55句】:老师刚一进教室,就有人告状。老师才让这位同学坐下,又有同学站了起来。老师风趣地说:“你们真是按不下的葫芦瓢。”(河北·行唐)

【谚语俗语第56句】:【 一个不下马,一个不摘鞍】互相僵持,持续。清代《小五 义》:“毛二素日间就不得人,也对着周瑞往日就强梁,周瑞 又搭着也是气恼之间,有句俗言:一个不摘鞍,一个不下 马。”

【谚语俗语第57句】:晚上,妈妈不让我看电视,我装着去睡觉,就躺在被窝里偷偷地看。妈妈发现了,又带气又带笑地说:“明人不做暗事。想看,就爬出来正大光明地看!”(河北·张家口)

【谚语俗语第58句】:青蛙走路一连蹦带跳

【谚语俗语第59句】:【把心提到嗓子眼儿上了】(惯)形容非常担心或害怕。 也作“把心提到了嗓子口”。

【谚语俗语第60句】:【屎壳郎戴花——臭美】(歇)本指又臭又美,转指人故作姿态显示自己漂亮,惹人厌恶。常含讥讽意味。

【谚语俗语第61句】:耗子戴眼镜——鼠目寸光

【谚语俗语第62句】:梭子两顶头——尖对尖

【谚语俗语第63句】:【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能够生活在一起的人,人品也 差不多。浩然《艳阳天》:“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两口 子又都比较胆子小,最怕惹是非。”

【谚语俗语第64句】:【船到江心补漏迟】(谚)漏船行到江心才去修补,已经无济于事。借指凡事必须预先防范,已经造成的错误临时补救便来不及。 也作船到江心补漏迟,悬崖勒马才收骑。 临崖立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马到崖头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谚语俗语第65句】:【公婆爱长孙,爹妈疼小儿】(谚)公婆:此处指祖父、祖母。长孙:孙子里最大的。指祖辈爱的是孙子里最年长的,父辈疼的是儿子里最年幼的。 也作“公疼头孙,爷疼晚崽”。

【谚语俗语第66句】:【后生不看《水浒》,老来不看《三国》】(谚)后生:青少年。旧指《水浒传》是写造反的,青少年读了会不安分守己;《三国演义》是写争斗权谋的,老年人读了会增添奸诈贪得之心。 也作“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

【谚语俗语第67句】:【锅里煮娃娃——熟人熟食】(歇)本指被煮熟的食品,转指熟识的人。

【谚语俗语第68句】:寒冬腊月作报告——冷言冷语

【谚语俗语第69句】:树叶子掉到河里——随波逐流

【谚语俗语第70句】:【放火自烧身】(惯)比喻本想谋害他人,最终却害了自己。

【谚语俗语第71句】:【寂寞恨更长,欢娱嫌夜短】见“欢娱嫌夜短,寂窦恨更长”。

【谚语俗语第72句】:【麦糠揩屁股】(惯)比喻做事情不利落,没完没了。

【谚语俗语第73句】:银线穿金线一两相配

【谚语俗语第74句】:【人多出韩信】韩信,汉代有名的军事将领。指集思广益, 产生智慧,增长才干。周立波《暴风骤雨》:“咱们去告诉郭 团长,多邀几个人合计合计,人多出韩信。”

【谚语俗语第75句】:【先打后商量】(惯)指先用强硬的手段使对方软下来再与之议事。

【谚语俗语第76句】:玻璃掉在镜子上——明打明

【谚语俗语第77句】:【和尚吃八方】(谚)指和尚靠各处化缘生活。

【谚语俗语第78句】:服务员端茶——和盘托出

【谚语俗语第79句】:袖筒里揣刀子一暗藏杀机

【谚语俗语第80句】:【牛打江山马坐殿】(惯)比喻奋斗得来的胜利果实被别人享受。

【谚语俗语第81句】:【 两头不到岸】目的没达到,原有的也失去了,没有着落。 香港电视剧:“一心不能二用,不要顾此失彼,两头不到岸。” 马死黄金尽没有坐骑,也没有钱财,谓走投无路。明代 《初刻拍案惊奇》:“却不知乐极悲生,也有马死黄金尽的时 节。”

【谚语俗语第82句】:【人离原地活,树离原地死】(谚)指人离开原地,走出困境,外出闯荡,就能把生活的路拓宽。 也作人挪活,树挪死。挪:挪动,离开原地。 树挪死,人挪活。

【谚语俗语第83句】:老虎吃天蛇吞象——光想弄大的

【谚语俗语第84句】:小弟生病了,不想吃饭。奶奶劝他:“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心发慌。人是旱地饭是水,人是炉子饭是煤;无水旱地渴,无煤炉子饿。人不吃饭怎么活呢?”(河南·南阳)

【谚语俗语第85句】:八字才开笔——差一半

【谚语俗语第86句】:家雀儿跟着夜猫子飞——白熬眼:吃食的吃食,熬跟的熬眼

【谚语俗语第87句】:【吃闭门羹】(惯)比喻前去拜访却被人拒之门外。

【谚语俗语第88句】:【 有文事,有武备】做事要有文武两种准备。姚雪垠《李自 成》:“古人说有文事者必有武备,何况今日是前去平乱,并 非文事。以你闯王的声威,此去定能成功,但是也不可不防 万一。”

【谚语俗语第89句】:【种禾得稻,敬老得宝】(谚)指种下禾苗,就会得到稻米;敬重老人,就能得到宝贵的处世经验。

【谚语俗语第90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惯)比喻外表看起来很体面,内心却很肮脏或什么也不懂。

【谚语俗语第91句】:口咬铁钉——讲硬话

【谚语俗语第92句】:【三个鼻孔,多出一口】气意即多嘴多舌,没有必要说话。 刘云若《红杏出墙记》:“我这是三个鼻孔,多出一口气。本 来碍不着咱们,管他呢。”

【谚语俗语第93句】:鹅卵石下油锅——炸石(扎实)

【谚语俗语第94句】:【慢橹摇船捉醉鱼】(惯)橹:人力摇的使船前进的工具,比桨长而大。醉鱼:比喻喝醉酒的人。指慢慢地把人灌醉后再下手。也指从容施计,稳步达到目的。

【谚语俗语第95句】:【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这句俗语表示互不相干,并不因为你的道路宽敞而盲从或屈从。它源于民间谚语。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因在玉门关之南,所以叫“阳关”。据史料记载,西汉时为阳关都尉治所,魏晋时,在此设阳关县,唐设寿昌县。宋元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阳关也因此被逐渐废弃。旧《敦煌县志》把玉门关与阳关合称“两关遗迹”,列为“敦煌八景之一”。而今,昔日的阳关城早已荡然无存,仅存一座被称为阳关耳目的汉代烽燧遗址。但“阳关道”却穿越时空,由原来古代经过阳关通向西域的大道,引申为宽阔的长路,比喻光明的前途,又称“阳关大道”。 “独木桥”则较常见,用以比喻并不是坦途、比较难行的窄路。有了阳关大道,有了独木桥,在民间就形成了“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的谚语。

【谚语俗语第96句】:【阳沟里翻船】(惯)阳沟:露在地面上的排水沟。比喻在不该出问题的地方出了问题。

【谚语俗语第97句】:鸭子的巴掌鸭子的脚板——联成一片

【谚语俗语第98句】:我和妈妈走亲戚,看着妈妈走得并不快,可我总是跟不上。妈妈笑着说:“紧走赶不上慢不歇呀,孩子。”(河南·尉氏)

【谚语俗语第99句】:【大手抓草,小手抓宝】(谚)指人只肯动手、不肯动脑,也就只能长得大手大脚,从事粗笨的体力劳动;勤学习善用脑的人,手脚灵巧,能创造价值大的物质财富。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03544.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