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禅言禅语-佛家经典禅语
【佛语禅语第1句】:【佛心禅语】 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坛经·般若第二》
【佛语禅语第2句】:在逆境中不能动心,在顺境中更不要动心,顺逆都有方便来对治;顺逆都不动心,修行才有少分相应。
【佛语禅语第3句】:【天天禅语】慈悲与智慧是佛教的唯一真理,犹如凤凰的翅膀,缺一不可。如同凤凰的翅膀既是左右,又是一体一般,慈悲与智慧既是两面,又是一体。
【佛语禅语第4句】:有时候,坚持不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换个思路、扩展思维或许才是 通向成功的捷径。
【佛语禅语第5句】:从这句话开始:你会死,我会死,大家都会死。(清)吉美林巴(《古美林巴大师之教言》)
【佛语禅语第6句】:事预为之则易,卒为之同难。古之贤哲,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者,诚在于斯。(宋)圆通居讷禅师
【佛语禅语第7句】:当知是舍,有于三种,何等为三?谓舍烦恼舍、护自他舍、时非时舍。《大宝积经》卷四十一,菩萨藏会
【佛语禅语第8句】: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燃不息。《法华经》卷二,譬喻品
【佛语禅语第9句】:【天天禅语】人生要恒持当下这一刻,不要空谈、妄想。
【佛语禅语第10句】:感恩是要从对待每一个人,做每一件事做起。感恩要落实到具体的人、事身上,才是实实在在的。心如虚空,就能够包容一切。还有什么东西能够把虚空挤破呢?
【佛语禅语第11句】:堕俗生世苦,命速如电光。老病死时至,对来无豪强。无亲可恃怙,无处可隐藏。天福尚有尽,人命岂久长?《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佛语禅语第12句】:我谓二种说:宗通及言说,说者授童蒙,宗为修行者。《楞伽经》卷三
【佛语禅语第13句】:走过的岁月,总有圆满,总有残缺;曾经的欲望,总在燃烧,总在膨胀;当初的梦想,总在破灭,总在走远。心中的爱人,总在牵挂,总在惦记……
【佛语禅语第14句】:一般人由于面对的是事业、领导、管理……等,缺少能够让人培养慈悲的环境,所以容易心浮气躁,多瞋易怒。
【佛语禅语第15句】:【佛心禅语】 悟了还同未悟人,无心胜负自安神。从前古德称贫道,向此门中有几人?——《龙牙和尚颂》
【佛语禅语第16句】:如心境界无有量,诸佛境界亦复然。《华严经》卷五十二,如来出现品
【佛语禅语第17句】:听法后,能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谓之“受法”。
【佛语禅语第18句】:一切众生之心,常自在行,为心所使,为心所缚。《正法念处经》卷五
【佛语禅语第19句】: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有能为道者矣。《四十二章经》
【佛语禅语第20句】:众生身中种种诸法,意为先导,意最速疾。《密严经》卷上
【佛语禅语第21句】:卑门持戒生天上,胜族毁犯堕幽冥,摩登持戒亦生天,仙人破戒人诸狱。“四十华严”卷十七
【佛语禅语第22句】:我们要以长取人,不能以短取人。以长取人则天下无可弃之人,以短取人则天下无可用之人。
【佛语禅语第23句】:【天道变化】 天道的变化总是祸福相依,失意与得意总是交相而来,有福时要居安 思危,有祸时要会摆脱厄运。
【佛语禅语第24句】:家中成员要主动从事家务,里外环境要打扫清洁,物品使用后随手归回原处,经常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窗明几净、整齐明亮。
【佛语禅语第25句】:结缘就是不断地创造有利条件,不断地排除不利条件。
【佛语禅语第26句】:【禅语悟道】不执迷科学,不沉醉哲理,只愿证悟真谛。闻思佛陀的法教而实修实证,是净化心灵和启迪智慧的唯一途径。
【佛语禅语第27句】:应当修习无相正观,无相能伏妄想。唯现实性,不见实相,一切诸法,体本空寂,无见无知,是名正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四,厌舍品
【佛语禅语第28句】:人,大多数有名利之心,与人争、与事争。如能与人无争则人安,与事无争则事安;人事皆无争,则世界亦安。
【佛语禅语第29句】:【佛语禅话】只要有爱心,地狱也可以改造成天堂。
【佛语禅语第30句】:【良药苦口】真理如苦口良药,要能感觉到苦、能触到痛处,这个人才有救。
【佛语禅语第31句】:空并不是指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而是指不能永恒、虚幻而难以捉摸,随时变化才是“空”,只有空才是不变的真理,理解了无常,才能放得下心中的执著。
【佛语禅语第32句】:初学不宜分心太杂,涉猎太广;如分心太多,最后只能成为灌木当柴烧,不能成材。
【佛语禅语第33句】:既然十法界不离一心,则一切修法,都是修心。参禅、念佛、诵经、礼拜、早晚殿堂,一切细行,都是修心。
【佛语禅语第34句】:怀一颗禅心,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禅是高尚的,令人望而生“崇敬”的,坚信每一个人都会虔诚的对待那颗他们景仰的心灵。
【佛语禅语第35句】:用功夫不要追求奇特,不要想在现成茶饭之外,再去找什么特殊的风味,没有那个东西。
【佛语禅语第36句】:见诸行无常是断见非正见,见涅槃是常是常见非正见。《胜鬘经》
【佛语禅语第37句】:夫从爱润泽,思、想为滋蔓,爱欲深无底,老死用是增。《法句经》卷下,爱欲品
【佛语禅语第38句】:调伏自心,善护他心。《大宝积经》卷三十六,菩萨藏会
【佛语禅语第39句】:【佛心禅语】 月低天晓,雪积山寒,风树萧萧,野云冉冉。广长舌相,无尔藏缩处。净妙法身,无尔盖覆处。到这里如何?得端的相应去。一《宏智禅师广录》
【佛语禅语第40句】:戒律是什么?戒律是堤防。持戒精严,你的六根便可防守得严严实实,不会有漏洞。有戒律,我们的修行才有保证。
【佛语禅语第41句】:世出世恩,有其四种: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如是四恩,一切众生平等荷负。《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报恩品上
【佛语禅语第42句】:【成名辛苦日、败事得意时】 成名每在辛苦日,败事多因得意时。
【佛语禅语第43句】:众生由于内心的污染而污染,众生透过内心的净化而净化。南传《相应部》Ⅲ,151,P.D.S版
【佛语禅语第44句】:转一个角度来看世界,世界无限宽大:换一种立场来待人处事,人事无不轻安。
【佛语禅语第45句】:贪心也好,嗔心也好,痴心也好,都是从本能出发,然后衍生成为生命堕落的催化剂;超越了一定的界限、超越了一定的道德规范,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烦恼。
【佛语禅语第46句】:【最有禅意的句子】业力不可转,但是缘可造;应广结善缘。
【佛语禅语第47句】:诸法如芭蕉,一切从心生,若知法无实,是心亦复空。(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八
【佛语禅语第48句】:人们很多时候会烦恼、痛苦和焦虑,正是因为心胸不够开阔,见解不够通达。对于人生中的不如意,我们要看得开,拿得起,放得下。
【佛语禅语第49句】:人生中,有些东西,只是数字,不必太刻意;有些人,只是过客,不必太留恋;有些事情,也只是事情,不必太奢望。
【佛语禅语第50句】:难与能与,难作能作,难忍能忍,密事相语,不相发露,遭苦不舍,贫贱不轻。如是阿难,有此七法,名为亲友。《四分律》卷四十一
【佛语禅语第51句】:一切智道常现在前,未尝散乱,是名禅那波罗蜜。《华严经》卷三十七,十地品
【佛语禅语第52句】:是知直了此心,无行不足,以一心具足万行,无一行而非心故。(五代)延寿《宗镜录》卷三十
【佛语禅语第53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的事,认真投入;远离不对的事,就能转苦为福。
【佛语禅语第54句】:享福往往折福,辛苦每每积福。折福则福消,积福福不尽。
【佛语禅语第55句】:一心向善,心存善念,一念之善,一念成禅,品自然之道,而深悟人生善之根本。
【佛语禅语第56句】:犹如深渊水,澄清无瑕秽,如是闻法人,清净心乐受。亦如大方石,风所不能动,如是得毁誉,心无有倾动。《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一,力品
【佛语禅语第57句】:水,越淡越清澈;人,越淡越快乐。淡然,使人简单;简单,使人快乐。心善,自然美丽;心直,自然诚挚;心慈,自然柔和,心净,自然庄严。
【佛语禅语第58句】:所以,趁我们的父母还健在时,好好地孝敬他们,才能对得起我们的良心,才能为我们自身修德积福。
【佛语禅语第59句】:芸芸众生,本来可以相处自在,过着和乐、安定的生活。但因“心无厌足”,为了多求,难免心起烦恼,增长恶业。
【佛语禅语第60句】:有二种不可得:一者得不可得,二者不得不可得。得不可得者,堕于断灭;若不得不可得者,是为慧方便,不堕断灭。(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三十二
【佛语禅语第61句】:【佛心禅语】 施爱与人,别只为自己着想 我们要爱整个世界,爱所有的人;只要心中有爱,一切皆在。
【佛语禅语第62句】:【经典禅语悟道】 一个人传说某件事,别人不相信。但是如果上万的人都这样传说,别人就信以为真了。
【佛语禅语第63句】:犹如有人自己没溺,复欲度人者,终无此理。己未灭度,欲使他人灭度者,此事不然。《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三,善恶品
【佛语禅语第64句】:若能看透人生“无我”、只有“大我”,就会将“小我”的生命与时间多付出,奉献给“大地”众生。
【佛语禅语第65句】:【佛心禅语】 在战场上,征服百万雄师,远不如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人是最伟大的征服者。——《佛陀的格言》
【佛语禅语第66句】:众生颠倒,明知财物、名利伤人身心,却仍甘于被伤害。
【佛语禅语第67句】:我们所做的一切利生工作,都是无代价的付出,这就是清净行;假如要求回报,那就不清净了。
【佛语禅语第68句】:如果成了口头禅,那就好象别人请你吃东西的时候总说我不要不爱吃一样,时间长了,肯定没肉吃。
【佛语禅语第69句】:改除习气,不与人计较声色,要和自己计较是否精进。
【佛语禅语第70句】:在于生死不为污行,住于涅槃不永灭度,是菩萨行。《维摩经》卷中,文殊师利问痰品
【佛语禅语第71句】:为家忘一人,为村忘一家,为国忘一村,为身忘世间。《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一,力品
【佛语禅语第72句】:不论身在何处,常为受灾难的人祈福,是为修行的密行。
【佛语禅语第73句】:若比丘为三宝种三种树:一者果树,二者花树,三者叶树。《毗尼母经》
【佛语禅语第74句】:学者虽然知识渊博,别人的微小长处也要汲取,能长期坚持这种精神,很快就会成为“一切智”。(宋末元初)贡噶坚赞《萨迦格言》
【佛语禅语第75句】:【佛语禅话】预防天灾的最好方法,就是净化人心。
【佛语禅语第76句】:慈悲不只是悲悯孤弱,也不只是助人为乐。慈悲,蕴藏在每一个生命的心中,它是一种超越感性的悲心,也是一种别于理性的智慧。
【佛语禅语第77句】:【天天禅语】以天地为教室,每个人、每件事,都是教科书与学习的对象。
【佛语禅语第78句】: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必定是一种平凡的生活,因为只有在平凡中,真正的幸福才得以存在。
【佛语禅语第79句】:众生因为认识不清,所以常把“无常”误为常、把不乐认为乐,也因心性颠倒而造作许多堕入地狱之恶业。
【佛语禅语第80句】:【佛心禅语】 执著,听起来是一个人的优点,然而,它也是一个人最大的缺点。执 着,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顽固不化,就是死钻牛角尖。
【佛语禅语第81句】:【天天禅语】平等:无分美丑善恶,芸芸众生都平等得到水的滋润。无分高低凹凸,自然环境都平等得到水的滋养。所以水对芸芸众生与自然环境的利益是平等的。
【佛语禅语第82句】:上地之人不可作下地人之行,下地人亦不可作上地者之行。(宋)冈波巴《教言广零集》
【佛语禅语第83句】:好人好事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如同钻石不是为了别人而发光一样。好人好事是为自己做的,为的是让自己心灵-驻于宁静幸福的境地。
【佛语禅语第84句】:水流不常满,火盛不久然,日出须臾没,月满已复缺,尊荣豪贵者,无常复过是。《佛说罪业应报教化地狱经》
【佛语禅语第85句】:不要担心载重,只要把稳方向盘,任何车都能开。当别人到达的同时,自己也到达了。
【佛语禅语第86句】:聪明人即使受到挫折,也会更加机智顽强。当兽王饥饿的时候,能迅速撕裂大象的脑袋。(宋末元初)贡噶坚赞《萨迦格言》
【佛语禅语第87句】:遍学诸道,得入菩萨位。《摩诃般若经》卷二十四,遍学品
【佛语禅语第88句】:以虔诚的心为人群付出、尽一分力量,功德就很大。
【佛语禅语第89句】:我此道场如帝珠,十方诸佛影现中。我身影现诸佛前,头面接足归命礼。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日本)空海《念持真言理观启白文》
【佛语禅语第90句】:用智慧探讨人生真义,用毅力安排人生时间。圣人与凡夫的境界,最大的差异在于圣人可以自我掌握时空。
【佛语禅语第91句】:芸芸众生,或反复,或执著,或超越,或沉沦,都逃不过一个空。
【佛语禅语第92句】:聪明人永远不会因为忙而忽视了锻炼和保持身体的健康。他们知道,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一切都等于零。
【佛语禅语第93句】:为法因缘,不惜身命、妻子、财物。《优婆塞戒经》卷二,名义菩萨品
【佛语禅语第94句】:一切诸法由因缘生故,不由自能生,自他并不成就故,名无生性。(古印度)世亲《佛性论》卷二
【佛语禅语第95句】:若人多贪求,积财无厌足,如是狂乱人,名为最贫者。《大宝积经》卷九十五,善顺菩萨会
【佛语禅语第96句】:出家或有不修善,则不如在家;在家能修善,则胜于出家。(古印度)龙树《十住毗婆沙论》卷十
【佛语禅语第97句】:【佛心禅语】 该执著时执著,该放弃时放弃,一切随缘,将来你才不会后悔!
【佛语禅语第98句】:被人支配的人,是有能力的人;支配人的人,是有才智的人。
【佛语禅语第99句】:土地松软有水分,庄稼好长;土地硬结,庄稼无收。心也一样。心地柔软润泽,善长灵性之苗;心地硬结紧绷,便缺生气,与人交往办事往往障碍重重。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03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