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民间俗语俗话,很潮很走心!
【谚语俗语第1句】:【没有金刚钻,不敢揽瓷器活】修补瓷器,须用钻石打眼。 此语意为:没有把握,不说大话。类似的:没有芦苇叶,不敢 包粽子/没有指甲,不揽蒜剥。王蒙《相见时难》:“俗话说, 没有金刚钻,就不敢揽瓷器活儿,我看中了,我娶定了,一切 条件由你!”
【谚语俗语第2句】:【跑了一条大鱼,捞了一网虾】比喻收获不大,没有达到预 期目的。周立波《暴风骤雨》:“‘跑了?’好些人同声惊问。 ‘这才是跑了一条大鱼,捞了一网虾。’花永喜说。”
【谚语俗语第3句】:【黑狗吃食,白狗挡灾】(惯)吃食:这里指偷食。比喻惩罚错了对象,冤枉了人。
【谚语俗语第4句】:【远处烧香,不如门前积德】(谚)跑远路去朝拜烧香,不如就近在门前做些实实在在的善事。指行善积德应从身边的平凡小事做起。
【谚语俗语第5句】:【美食不如美器】(谚)宴请宾客,美味的食物,不如美观雅致的器皿。指餐具美观十分重要。
【谚语俗语第6句】:【小池塘养活不了大鱼】(谚)比喻条件差、规模小的地方,难以使用高资格高水平的人才。
【谚语俗语第7句】:【未归三尺土,难保百年身】(谚)三尺土:三尺高的土丘,指坟。百年:一辈子。指人只要还没有死,就不敢担保有生之年能不能平安无事。
【谚语俗语第8句】:【当炮灰】(惯)炮灰:比喻为参加非正义战争而送死的士兵。指为参加非正义战争而去当兵送死。
【谚语俗语第9句】:两把号吹成一个调——响(想)到一块了
【谚语俗语第10句】:壁角里使䦆头——挖墙脚(角)
【谚语俗语第11句】:背着哈哈镜走路——不怕后人见笑
【谚语俗语第12句】:【六畜】农民盼望的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六畜”的说法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子·难二》中说:“务于蓄养之理,察于土地之宜,六畜遂,五谷殖,则人多。”它说明了掌握蓄养的规律和明了土地的特性,六畜才能顺利生长,五谷才能迅速繁殖,收入就会增多。六畜,指的是牛、马、羊、豕(猪)、鸡、犬(狗)六种家畜。《左传·僖公十九年》说:“古者六畜不相为用。”六畜之中,牛和马主要用来耕作、驮运、拉车,羊、豕、鸡主要供食用,犬则守户。现在,六畜的使用价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羊来说,除了食用外,增加了毛纺,以牛和豕来说,增加了皮革制品。而牛和马的耕种作用大大弱化,被现代科技所取代。
【谚语俗语第13句】: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谚语俗语第14句】:【裤裆里放屁——两岔】(歇)裤裆:两条裤腿相连之处。指两个人走岔了或两人想在两处。 也作“裤兜子里放屁——两岔”。
【谚语俗语第15句】:【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谓双方都有本领。清代《说岳全 传》:“这一场大战,真个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材。” 千兵易得,一将难求招兵容易,找一个好将领不容易。 极言人才难得。或说: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姚雪垠《李自 成》:“他作战勇猛,武艺也好,这几年立过不少功。俗话说, 千兵易得,一将难求。这次留下他一颗脑袋,以后他就不敢 了。”
【谚语俗语第16句】:水田的黄鳝——没见过江河
【谚语俗语第17句】:【败事有余,成事不足】见“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谚语俗语第18句】:【蝉翼为重,千钧为轻】(惯)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是三十斤。千钧:形容极重。蝉翼极轻,却把它看得很重;千钧极重,却把它看得很轻。比喻是非被颠倒。
【谚语俗语第19句】:【花为肠肚,雪作肌肤】(惯)形容女子美丽、娇嫩。
【谚语俗语第20句】:船上打伞——没天没地
【谚语俗语第21句】:【人生地不熟】(惯)指到了一个新地方,对一切都很陌生。 也作“人生路不熟”。
【谚语俗语第22句】:除夕晚上盼月亮——不见景;没有指望
【谚语俗语第23句】:吃虱子留后腿——小气
【谚语俗语第24句】:人手一把号,各吹各的调——自行其是
【谚语俗语第25句】:【搭船的坐中舱】撑船的在舱外,乘客坐中舱搭船的并 不是正式乘客,不应受优待。电视剧:“你不过是个搭船的, 还想坐中舱!”
【谚语俗语第26句】:【 天打五雷轰】谓遭到雷击的报应。诅咒或发誓用语。浩 然《弯弯的月亮河》:“我发誓!再干那种损人利己的差事, 天打五雷轰!”
【谚语俗语第27句】:一根绳子拴两个蚂蚱——飞不了你,也蹦不了他;谁也别想跑
【谚语俗语第28句】:【鸡吃叫,鱼吃跳】释义:吃鸡吃鱼都要吃活的。例句:他算真正品尝到了活学活用、活鸡活鱼的甜头。俗话讲,“鸡吃叫,鱼吃跳”呢。
【谚语俗语第29句】:我有一双白嫩嫩的小手,姥姥却说我长了一双拙手,我疑惑地问为什么。姥姥打趣说:“你的指头是荷包指,俗话说‘尖指能,圆指巧,荷包指头拙到老’。”我才不信呢?(河北·任丘)
【谚语俗语第30句】:星期天,我在家看爸爸画画。很快,一棵牡丹画成了;然后,爸爸又在旁边画上了一些红枣。接着,他一边题字一边说:“你看,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多啊!”(河南·郑州)
【谚语俗语第31句】:【只有糊涂官,没有糊涂案】(谚)只有判错案情的糊涂官,没有毫无线索、不明不白的案件。指案件本身是既成的事实,只在于判案官员的能力高低。
【谚语俗语第32句】:天狗咬了吕洞宾——不认真人
【谚语俗语第33句】:【宁跟明白人打一架,不跟糊涂人说句话】(谚)和明白人打架,有理总能说清;和糊涂人纠缠,永远分不清是非。指要尽量避开和不明事理的人打交道。
【谚语俗语第34句】:【头顶高梁花,脚踩浆泥瓣】(惯)比喻身为农民,生活在农村。
【谚语俗语第35句】:【红皮萝卜紫皮蒜,仰脸老婆低头汉】民间习俗,认为具有这 种姿态的人,妇女泼辣,男子蔫坏,很难对付。从形貌上看 人的还有:矮子肚里心眼儿多/十个麻子九个刁。浩然《艳 阳天》:“这个人五十多岁,蔫呼呼的。东山坞有句俗话:最 辣嘴的是红皮萝卜紫皮蒜,最难斗的是仰脸老婆低头汉。”
【谚语俗语第36句】:【贫极无君子】(谚)旧指人穷到极度,就不会再顾及道德礼仪。
【谚语俗语第37句】:【泼冷水】(惯)比喻打击人的热情或积极性。 也作泼凉水。 泼冰水。 浇冷水。
【谚语俗语第38句】:歪嘴和尚——念不了正经
【谚语俗语第39句】:【刮地皮】见“卷地皮”。
【谚语俗语第40句】:【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嘴里倒不出来】释义:茶壶肚大嘴小,饺子在里面倒不出来。比喻人嘴笨不善表达;或有难言苦衷,不好开口。例句:周丑孩给众人讲,两手比画着,脖子都急红了,嘴里却结结巴巴地说不出来。张有义笑着说:“哎呀周教官,你可是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嘴里倒不出来。还是叫马教官吧!”
【谚语俗语第41句】:【因祸得福,只在人为】(谚)本来是灾祸临头,却转而获得好运,这只靠着人为的努力。指人经过主观努力,可以变被动力主动,变不利为有利。
【谚语俗语第42句】:【脑壳提在手里耍】(惯)比喻不怕死,拿死不当一回事。
【谚语俗语第43句】:【蛆枣先红,破蛋先臭】(谚)蛆枣:生了蛆虫的枣。生了蛆的枣先发红,有破缝的蛋先发臭。指物变坏从内部开始,人变坏从思想上开始。
【谚语俗语第44句】:【不下海,一生不会游泳】释义:比喻不亲身实践,永远学不会本领。例句:渔家的娃子,深深地知道“不下海,一生不会游泳”的道理,闯峡湾,不喝几口海水怎么能闯出来?
【谚语俗语第45句】:【挨上染坊尽点子,挨上铁匠尽眼子】(谚)挨近染坊,衣服上不免沾上颜料的斑点;挨近铁匠,衣服上不免有被火星烧出的许多小孔。 指生活在什么环境下,就会受到什么影响。
【谚语俗语第46句】:【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惯)比喻夸大其词,把小事渲染成大事。 也作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一尺水十丈波。
【谚语俗语第47句】:【龙眼识珠,凤眼识宝,牛眼识青草】释义:眼力不同,有的识货,有的不识货。例句:“嘿嘿,龙跟识珠,凤眼识宝,牛眼识青草。我金某人在这方圆几百里的地界看了十几年的风水,像这样好的山形地势见着的还不多。”
【谚语俗语第48句】:篱笆上晒菜——挂心
【谚语俗语第49句】:司马懿父子行军——你要进我要退:一个要进,一个要退
【谚语俗语第50句】:【被窝里放屁——独吞】(歇)讥讽人独占财物或好处。 也作“蒙被子放屁——独吞”。
【谚语俗语第51句】:妈妈让我把掉在地上的衣服拾起来,我却没有去;每逢吃饭的时候,如果没有好吃的,我就不吃了。两件事连在一起,妈妈就说:“真是吃馋了,坐懒了,纺线车子扔散了。”(河北·故城)
【谚语俗语第52句】:【没事人一大堆遇事没有反映】好像什么也没发生。成 语:若无其事。清代《红楼梦》:“奶奶不敢惹人家,何苦来拿 我们小软儿出气呢?正经的,奶奶又装听不见,没事人一大 堆了。”
【谚语俗语第53句】:【早知水淹人,何必偏下水】(谚)比喻早知道后果严重,当初就不该贸然行事。
【谚语俗语第54句】:虾子落锅——死了还是红的
【谚语俗语第55句】:两棵苦瓜一根藤——苦在一块了
【谚语俗语第56句】:【想治疮不能怕挖肉】(谚)想要把身上的恶疮治好,就要忍痛挖去周边的肉。比喻要想办成一件大事,就不能不付出大的代价。
【谚语俗语第57句】:【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谚)三春:正月孟春、二月仲春、三月季春的总称。春天正是百鸟生育的季节,打死一只母鸟,就会饿死一窝雏鸟。指人要有保护动物、特别是保护雏鸟幼兽的观念。
【谚语俗语第58句】:【大意失荆州】释义:荆州:今湖北江陵,三国时是蜀汉政治、军事重镇,据《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描写,关羽镇守荆州,由于出兵进攻曹操,荆州没有严密设防,上了东吴的当,孙权派兵袭取了荆州。比喻麻痹大意,造成重大损失。例句:他推了推眼镜说:“也要防备他们恼羞成怒,来个不管三七二十一,乱搞一气,怎么办?‘大意失荆州’,想得太简单,容易出事。”
【谚语俗语第59句】:【乌不三,白不四】(惯)乌:黑。 形容人不三不四,不像样子。
【谚语俗语第60句】:王大娘在我家聊天,谈起本村张家今年的收成特别好时说:“夏天跑,冬天饱;秋天睡,一年累。人家在农忙的时候干得欢啊!”(河南·郏县)
【谚语俗语第61句】:【七月的天,孩子的脸】(谚)指七月天忽晴忽阴、忽热忽冷,就像小孩的脸一样哭笑无常。
【谚语俗语第62句】:【唱空城计】(惯)空城计: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蜀将马谡失守街亭,魏将司马懿率军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战,故意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镇定自若地弹琴;司马懿怀疑有诈,怕中埋伏,遂引兵退去。后用来指掩饰自己一方力量空虚以骗过对方的计策。1指用“空城计”。2指全部或大部分人不在。3形容没有实力。 也作“演空城计”。
【谚语俗语第63句】:【佛面上刮金】连佛像脸上的金粉都要刮下,指千方百计 搜刮财物。类似的:针尖上削铁/黑豆皮上刮漆。明代《水 浒全传》:“皇帝赐俺一瓶酒,一厅肉,你都克减了。不是我 争嘴,堪恨你这厮们无道理,佛面上去刮金!”
【谚语俗语第64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谚语俗语第65句】:【打饥荒】(惯)1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与人纠缠不休。2指借债或欠债。
【谚语俗语第66句】:【学到老不会到老】(谚)指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学习中,直到老还是学不完。
【谚语俗语第67句】:前一段时间,我们这儿老是阴雨不断,姥姥说:“老天爷把下雨当生意做了。”(河南·禹州)
【谚语俗语第68句】:【门外汉】“门外汉”即外行人,不论男女。“门外汉”的直接出处来源于僧人之口。唐代僧人慧能写的《坛经·自序品一》云:“祖日:汝作此偈阐释佛教道理的诗句),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到门内。”到了宋代,才有完整的“门外汉”一词。苏东坡仕途坎坷,遂笃信佛教,多与僧人交友。有僧人对他加以评论。《五登会元》卷六:证悟法师与庵元禅师二人评论苏被的佛学修养。证悟认为苏东坡很有修养,庵元的评价却是“尚未见路.……是门外汉耳。”由此可见,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门外汉”。后来,“门外汉”泛指外行和对某种业务技能所知甚少的人。
【谚语俗语第69句】:【事无不可】对人言襟怀坦白,无可隐瞒。老舍《四世同 堂》:“他不能把自己的计划说出来,又觉得这是违反了事无 不可对人言的道理。”
【谚语俗语第70句】:【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谓帮凶者仗势欺人,胡作非为,更难 对付。陈登科《淮河边上的儿女》:“怪不得人说,阎王好见, 小鬼难缠。这都是大宝子搅的!”
【谚语俗语第71句】:【把死人说活】(惯)形容人特别能说会道。 也作把死人说活,把活人说死。 把木头人说活。
【谚语俗语第72句】:【当归】“当归”是一味妇科良药。早在《神家本草经》中就将它列为可补可攻的中品药,既可扶正补养,又可攻邪治病。那么,“当归”之名是怎么来的呢?相传,从前有个青年,新婚不久就外出采药,同妻子约定三年之内回来,媳妇信以为真。谁知这一走三年杳无音讯。他的媳妇忧郁悲伤,得了一种妇科病,月经紊乱,头晕心慌,生活十分凄凉,被逼改嫁他人。没想到改嫁不久,男青年返回了家乡。他质问媳妇为何不等自己。媳妇哭诉说:“三年当归你不归,片纸只字也不回。如今我已错嫁人,心如刀割真悔恨。”男青年听后也懊悔不已,把采集到的草药送给媳妇,居然治好了她的妇科病。这事在乡里传开后,一些得了妇科病的人也找来这种草药服用,居然都痊愈了。从此,人们知道这是一种妇科良药,给它取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名字叫当归,告诫后人要汲取“当归不归,娇妻改嫁”的惨痛教训。后人出一谜语:丈夫外出三年整。谜底:当归。
【谚语俗语第73句】:【剃头挑子一头热】这条俗语的意思是比喻做事情一方愿意,另一方冷淡,也叫“一厢情愿”。为什么这么说呢?在过去,不仅有固定的理发店,还有走街串巷的流动理发师。所谓“剃头挑子一头热”,是因为当时剃头的工具全部用扁担挑着。一头是红漆长方凳,供顾客坐着理发用,是凉的一头。凳腿间夹置三个小抽屉:最上一个是放钱的,钱从凳面上开的小长方孔里塞进去的,就好像公交车上的投币箱一样。第二第三个抽屉分别放置围布、刀、剪之类工具。另一头是个高长圆笼,里面底部放一小火炉,是热的一头。上面放置一个大沿的黄铜盆.水总是保持着一定的热度,供顾客洗头。圆笼下边三条腿,其中一条腿向上延伸成旗杆,杆儿上挂钢刀布和手巾。如今,这种挑着担子剃头的已经很难见到了。故而,民间有句歇后语“剃头挑子——一头热”现在还常用,如一方热恋,另一方冷淡,被人称为“剃头挑子——一头热”。也就是单恋了。
【谚语俗语第74句】:【虎大伤人】释义:比喻坏人势力大了要伤害别人。例句:这会儿这么由着大叔,将来“虎大伤人”,后悔也就来不及了。
【谚语俗语第75句】:【却之不恭,受之有愧】(惯)却:不接受,拒绝。拒绝别人的好意显得不恭敬,接受了又觉得惭愧。 接受别人馈赠或邀请时的客套话。
【谚语俗语第76句】:冬天不戴帽子一冻(动)脑
【谚语俗语第77句】:草上露水瓦上霜——不久长
【谚语俗语第78句】:表弟没上学的时候,常答不出外婆出的问题,上学以后却大不相同了。外婆高兴地说:“这真是天上星星摇两摇,公鸡变成金凤凰。”(安徽·安庆)
【谚语俗语第79句】:【在劫难逃】“在劫难逃”形容遇到不可解决或无法挽救的灾难。这个词语的中心词是“劫”,“劫”是佛教用语,表示时间极长,同“一刹那”相反。古印度传说认为,世界经过若干万年就要毁灭一次,再重新开始。这样一个周期,就叫做“劫”,也叫“劫波”。关于劫的长短,各佛经说法不一,但总的说来,一劫都要经历成、住、坏、空四个时期,叫做“四劫”。到“坏劫”时,将会有水、火、风三灾出现,最后世界归于毁灭。也有说法认为,劫分为大劫、中劫、小劫。一大劫包括八十中劫,一中劫包括两小劫,而每小劫则为一增(人寿自f一岁开始,每百岁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或一减(人寿自八万四千岁开始,每百岁减一岁,减至十岁)的时间。这样看来,将永远恢复不了的东西比喻为万劫不复还真是恰当。如果遇到“四劫”当中的“坏劫”,当然是“在劫难逃”了。
【谚语俗语第80句】:一个洞里的蛇——早有勾结
【谚语俗语第81句】:【众人拾柴火焰高】见“大家拾柴火焰高”。
【谚语俗语第82句】:【检讨一阵子,受惠一辈子】假作检讨,蒙混过关。图书: “反过来,这又会使局内、局外的干部,误以为‘检讨一阵子, 受惠一辈子’,反正‘罪不当诛’,倒使敢于以身试法的人越 来越多,形成恶性循环的雪崩之势。”
【谚语俗语第83句】:华佗治病——妙手回春
【谚语俗语第84句】:【有智赢,无智输】(谚)指在任何比赛中,智慧的高下往往决定着输赢。
【谚语俗语第85句】:【事到万难须放胆】(谚)万难:极度的艰难窘困。指事情到了万般无奈时,就要放大胆量去做,不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谚语俗语第86句】:【推倒长城扶外围】(惯)长城原是用来防御外部势力进犯的,推倒它,是要扶助外人。比喻扶植外人,排斥打击内部力量。
【谚语俗语第87句】:【 换生不如守熟】换到生疏的行业,需要重新学习,不如在 原有的熟悉的行业能够发挥所长。钱钟书《围城》:“高校长, 拍电报到成都要我组织中国文学系,我想年纪老了,路又不 好走,换生不如守熟,以我最初实在不想来。”
【谚语俗语第88句】:包办婚姻——不由自主
【谚语俗语第89句】:酥油里插刀子——迎刀而解
【谚语俗语第90句】:【耳不听,心不烦】释义:不愿听的话最好不听,以免心烦。例句:我被她讲得一颗心又提到嗓子门口,我怨我还是把心牵挂在他身上,何必再多管他的事,耳不听,心不烦,但不知怎么回事,却一个劲地想听听这桩事的结果。
【谚语俗语第91句】:【走江湖】(惯)指奔走四方,靠卖艺、卖药、占卜、行医为生。 也作“跑江湖”。
【谚语俗语第92句】:【知己者莫过夫妻】(谚)知己:彼此了解。指夫妻间彼此最了解、最知心。
【谚语俗语第93句】:【路是人走的,钱是人挣的】释义:只要努力干,就可以办到。例句:“路是人走的,钱是人挣的;我不信我小子就没有能耐盖上三间房,买上二亩地。”
【谚语俗语第94句】:【若要俏,带三分孝】(谚)俏:俊俏。孝:孝服为白色,故代指白色。 若要衣着打扮俏美,最好是在艳色服装上配三分白色。指女性着白,能增添几分姿色。 也作若要俏,添重孝。 若要俏,须戴三分风流孝。 若要俏,三分孝。
【谚语俗语第95句】:彬彬哥的一位朋友借了他五千元钱后,就好像消失在了空气中,再也找不到他了。爸爸对彬彬哥说:“吃醋要吃头遭醋,喝茶要喝二道茶,交友要交真朋友。”(河南·内黄)
【谚语俗语第96句】:【嫌吃嫌穿没吃穿】(谚)在吃穿上过于挑剔,必然造成无度的挥霍浪费,最终落得吃不上穿不上的结局。指在吃喝上追求奢侈是注定要贫困的。
【谚语俗语第97句】:【树怕烂根,人怕无志】释义:人要是没有志向,必定一事无成。例句:树怕烂根,人怕无志。什么是力量?理想是力量,意志是力量,知识是力量。只要努力,这一切你都能争取得到。
【谚语俗语第98句】:【狗临死,还要跳起来咬两口】释义:比喻要做最后的挣扎。例句:他们断我的财路,我也不是好惹的!狗临死,还要跳起来咬两口,我就不如一条狗不成!
【谚语俗语第99句】:【炒鱿鱼】“炒鱿鱼”怎么成了“解雇”的同义词呢?它源自南方沿海一带,旧时有这样一个风俗,老板要解聘雇员,并不采用口头或书面通知,而是客客气气地请你吃一顿饭,如果最后一道菜是炒鱿鱼,就等于下了最后通牒:你被解雇了。被请者立即心知肚明,拍拍屁股走人。就像马三立说的相声“离婚上哪吃饭——‘狗不理…。请人吃鱿鱼有两层意思。第一,炒鱿鱼是档次较高的菜肴,最后款待你,聊尽主雇之谊。其实,这时候再好吃的饭菜还有什么味。第二,炒鱿鱼熟后呈卷筒状,暗示你应该卷起行李另谋高就,就像北方人把“被解雇”说成“卷铺盖卷儿”一样,蛮形象的。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04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