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精辟民间俗语,道理深刻!

【谚语俗语第1句】:【打蛇随棍上】释义:用棍子打蛇,蛇倒顺着棍子爬上来了。比喻因势乘便。例句:祥表哥很老练,打蛇随棍上,一步步追入。

【谚语俗语第2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花费极大的精力。台湾吴浊流《波茨 坦科长》:“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打通乙科长,但在意外的地 方,又受到阻碍。”

【谚语俗语第3句】:【一张嘴不能言两宗事】(谚)旧多指说书艺人的一张嘴不能同时讲两件事情。 也作“一张口难说两家话”。

【谚语俗语第4句】:【砍倒大树,不怕枝叶不死】释义:比喻为首的打倒了,随从爪牙也自然垮台。例句:张景祥反对老孙头的话,“大伙先斗韩老六,砍倒大树,还怕枝叶不死?”

【谚语俗语第5句】:【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释义:极言人对故乡的深厚感情。例句:“‘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啊!吴钩慨叹一声‘想当年咱俩常常头并头睡在院里;院里风大没有蚊子咬,整宵半夜地掏心窝子呀!’”

【谚语俗语第6句】:【传言过话,自讨挨骂】传话容易误解,引起不和,最后双方 都会骂传话人。周肖《霞岛》:“你可知传言过话,自讨挨骂 啵!所以今日之事,只当阿姨跟你谈谈家事,就莫向别人讲 罗!”

【谚语俗语第7句】:【一个老鸹叫,一个老鸹应】指互相配合,互相呼应。或说: 上山老鸹叫得好,下山老鸹应得好。成语:一唱一和。古华 《相思树女子客家》:“每逢他俩讲话,就像唱双簧,一个老鸹 叫,一个老鸹应。”

【谚语俗语第8句】:【哪吒下凡——一身火】(歇)哪吒:《西游记》、《封神演义》中的人物,《西游记》说他是托塔天王李靖第三子,《封神演义》写他在金光洞里复生后自天而降,手持火尖枪,脚踩风火轮。火:本指火焰,转指火气、怒火。形容人脾气暴躁,极易发怒。

【谚语俗语第9句】:九曲桥上拖毛竹——拐弯抹角

【谚语俗语第10句】:【把天放在头上说话】(惯)指说话做事公平公正,不违天理。

【谚语俗语第11句】:【没请来财神,却请来太岁】(惯)太岁:传说中的神名,迷信认为在太岁出现的方位掘土建屋,会遭受祸殃,后比喻凶恶的人。比喻没得到好处,却招来了坏人。

【谚语俗语第12句】:【鱼水盆内捻苍蝇】(惯)比喻事情很容易办到。

【谚语俗语第13句】:【开口是银,沉默是金】能说会道,是好;寡言少语,有时更 有分量。李英儒《女游击队长》:“记住点!蛤蟆能言,人人 讨厌;金鸡一声,家喻户晓。开口是银,沉默是金。蚊虫遭 扇打,只为嘴伤人。同志们对你冲口而出,出口伤人,向我 提过不少次了。”

【谚语俗语第14句】:【豆芽子长一房高,也是嫩菜】释义:讥讽人的话,表示对人轻蔑,看不起。“嫩菜”又作“菜货”。例句:你这个人虽高,豆芽子长一房高。也是嫩菜;这个人虽小,她去站岗放哨也起点作用。

【谚语俗语第15句】:【铜钱攥出绿水】(惯)绿:指铜绿。形容人过于吝啬。

【谚语俗语第16句】:【商场如战场】经商如同作战,要能够抓住时机,大胆果 断,争利不认人。池莉《来来往往》:“俗话说商场如战场,恐 怕今后很难兼顾家庭这一头了。”

【谚语俗语第17句】:【君子不跟牛致气】释义:品格高尚的人不同莽撞粗野的人斗气。致气:又作“治气”。例句:“算了算了!君子不跟牛致气!”常景春白了辛凤鸣一眼,忙掏出一包撕破口的大鸡牌香烟,只抽出一支来,送到贾正手里。

【谚语俗语第18句】:【听见风,就是雨】有风可能有雨,也可能没雨。此句表示 结论下得过早,又指轻信、敏感。清代《红楼梦》:“也没见过 我们这位呆爷,听见风儿就是雨,往后怎么好?”

【谚语俗语第19句】:鲤鱼跳龙门——碰时运,身价百倍

【谚语俗语第20句】:【兵不厌诈】(谚)厌:满足。诈:欺诈。用兵打仗,使用假象蒙蔽敌方,作为一种手段,是不厌其多的。 指在对敌时使用欺骗策略,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越妙越好,越多越好。

【谚语俗语第21句】:晚上,爸爸检查我的练习册,发现好几道题我马虎了,就说:“马虎也是病,治疗不及时没准会闹别的病(注:这句话套用的是一句广告词)。今后实行一个新招——发现立即拧。”(辽宁·岫岩)

【谚语俗语第22句】:【正月】我国农历每年的第一个月叫“正月”,为什么叫正月,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在先秦以前,以哪一个月为第一个月,各朝代都不相同:夏代以建寅的月份——现在的农历正月为第一个月;商朝以建丑的月份——现在的农历十二月为第一个月;周朝以建子的月份——现在的农历十一月为第一个月。这些朝代每改正后的第一个月称为“正”月,“正”是改正的意思。朝代改后,把纪年的方法也改过来,树立新政权的权威,直到汉武帝时,才最后确定以建寅的月份,作为农历的第一个月——正月,一直通行到现在。再一种说法,正,是一年的开始。古代帝王都在每年的头一个月,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为了表示庄重独尊,便将一月称为正(政)月。周朝时,许多国家大事都安排在正月处理,所以干脆叫正月为政月。那么,“正”月的“正”字又为何读“征”音呢?据说与秦始皇有关,秦始皇名赢政,他嫌“正”字读音与他的名字中的“政”字相同,犯忌讳,就下令把“正”月念成“征月”。从那时起,正月的“正”字,就读成“征”音,延续至今。

【谚语俗语第23句】:【稻多打出米来,人多讲出理来】释义:人多主意多,办法多,就像稻多出米多一样。例句:有事要多和战士们商量,俗话说,“稻多打出米来,人多讲出理来”,战士们有战斗经验,有主意有办法,有了困难和大家商量,总可以解决的。

【谚语俗语第24句】:高山顶上敲鼓——晌彻四方

【谚语俗语第25句】:【吃酒红人面,财帛动人心】见“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

【谚语俗语第26句】:我弟弟和小光吵起架来。我刚劝了一句,就听小光冲着我吼道:“鱼向鱼,虾向虾,鸡婆婆不向扁嘴鸭。你别帮他来对付我!”(河南·淅川)

【谚语俗语第27句】:背后拉弓——暗箭伤人

【谚语俗语第28句】:我一外出就乱花钱,爸爸说:“积钱就如针挑土,花钱好比浪冲沙。你这样大手大脚的,就是有座金山也会被你花光的。”(四川·石渠)

【谚语俗语第29句】:【船多不碍江,车多不碍路】谓互不妨碍。明代《金瓶梅》: “我也不多着个影儿在这里,巴不得来总好。我这里也空落 落的,得他来与老娘做伴儿。自古船多不碍港,车多不碍 路。”

【谚语俗语第30句】:【不吃苦中苦,难得甜上甜】(谚)指人生上好的享受,是以自己吃极大的苦换来的。 也作不吃苦中苦,哪有甜中甜。 不受苦中苦,难有来日甜。

【谚语俗语第31句】:卖布不带尺——存心不量(良);胡扯

【谚语俗语第32句】:树荫底下使罗盘——阴不阴来阳不阳

【谚语俗语第33句】:【 大河涨水小河满】小的依靠大的,局部依赖整体。张抗 抗《北极光》:“当然先救自己!我从来不认为什么‘大河涨 水小河满’是符合科学原理的,只有小河的汇集才有大河的 奔流。”

【谚语俗语第34句】:【夫妻安,合家欢】(谚)夫妻之间和谐相处,全家也就会欢乐愉快。 指一个家庭是否相安和谐,夫妻关系能否处理好是关键。

【谚语俗语第35句】:豹子马——净是点子

【谚语俗语第36句】:槽头上没马拿驴顶——没法子的事

【谚语俗语第37句】:【有再生的儿女,没有再生的爹娘】(谚)儿女没了,还可再生养;父母没了,就无法挽回。指孝敬父母,是至高无上的品德,宁可舍后代,不可无父母。

【谚语俗语第38句】:【公门好修行】(谚)公门:旧时的衙门。修行:本指学佛学道的修炼,此处指行菩事。指在衙门里供职,固然做伤天害理的歹事容易,但要为百姓做好事也很方便。 也作公门里好修行。 公门好修德。

【谚语俗语第39句】:【 雷声大,雨点小】比喻声势大,没有实际表现。成语:虚 张声势。茅盾《清明前后》:“中国总是中国啊,照例是雷声 大,雨点小!”

【谚语俗语第40句】:【砖儿何厚,瓦儿何薄】对人态度不一样,有厚有薄。类似 的:金砖何厚,玉瓦何薄。清代《歧路灯》:“金砖何厚,玉瓦 何薄,一般都是兄弟如何两样看承?”

【谚语俗语第41句】:【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谚)指在发生大的自然灾害之后,必然会有各种疫病流行,要严加防范。

【谚语俗语第42句】:表哥是个大懒虫,每天都起得很晚。舅妈数落他:“太阳快晒到屁股了你还不起?天上就是掉下黄金,也得起早去捡啊!你呀,真是贪吃懒做,不可教也。”(福建·安溪)

【谚语俗语第43句】:【只拣有头发的抓】(惯)比喻专门挑能够捞到好处的事做。

【谚语俗语第44句】:【 知进不知退】只知道前进不知道后退,谓贪多务得,看不 到困难和危险。清代《儒林外史》:“马纯上知进而不知退, 直是一条小小的亢龙。”按:“亢龙”出自《易经·乾卦》:“亢龙 有悔”,谓盛极必衰。

【谚语俗语第45句】:【挨揍打呼噜——假装不知道】(歇)指知道得很清楚,却故意装作不知道。

【谚语俗语第46句】:【打虎不死必伤人】释义:比喻不彻底消灭坏人,必定反受其害。例句:对李油罐这样的人,一棒子打不死就干脆别动他,打虎不死必伤人!

【谚语俗语第47句】:【刨土圪垃】(惯)土圪垃:土块。 指以种地为生。

【谚语俗语第48句】:【好伙计勤算账】(谚)伙计:商场中合伙经商的人。合作者关系处得再好,也要经常结算账目。指在钱财上必须做到账目公开,有透明度。

【谚语俗语第49句】:水桶烂了底——两头空

【谚语俗语第50句】:【快牛门前卧,蔫牛不下套】见“蔫牛不下磨,快牛门前卧”。

【谚语俗语第51句】:【灯月之下看佳人,更比白日胜十倍】(谚)佳人:美人。在灯光或月光下看佳人,会觉得更加妩媚。指美人在朦胧的光照下会显得格外美丽。 也作灯前和月下,最好看佳人。 灯下新妇,分外好看。

【谚语俗语第52句】:吃过午饭,我和爸爸妈妈出来散步。妈妈说爸爸:“从远处看,觉得你的脸很光滑.近看麻麻点点的。”爸爸笑着说:“这就叫远看一朵花,近看牛屎巴。”(贵州·贵阳)

【谚语俗语第53句】:一个月下了二十九天雨——少晴(情)

【谚语俗语第54句】:【耗子舔猫鼻梁骨】释义:比喻自己送死。例句:郭鬼子胆大包天,要跟我比量比量,真他妈是耗子舔猫鼻梁骨,我张作霖从前清打到民国,多大的阵势没见过!

【谚语俗语第55句】:爸爸准备去锄花生地,妈妈说:“天不下雨,地里没草,苗都快旱死了,不要锄了。”爸爸接过话头说:“锄头有墒,杈头有风,还是锄锄好。”(河南·商丘)

【谚语俗语第56句】:【人无利己,谁肯早起】(谚)人如果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谁肯摸黑赶早下苦辛。旧指只有在名和利的驱使下,人才会辛勤拼搏。 也作人不利己,谁肯早起。 人无利息,谁肯早起。

【谚语俗语第57句】:小明见妈妈在炒肉,馋得眼巴巴望着锅。妈妈瞪了他一眼说:“看你,眼睛吹得灯熄了。”(湖南·冷水滩)

【谚语俗语第58句】:树梢上吹喇叭——趾(枝)高气扬

【谚语俗语第59句】:【敲边鼓】“敲边鼓”比喻从旁协助,帮人说话。这个俗语源自打击乐——鼓乐。敲边鼓,是音乐表现手段之一。敲鼓,可以敲鼓心,也可以敲鼓边,两者音色不同,音量不等,可以造成鲜明的对比。为了表现主题的需要,可以通通通地敲得电闪雷鸣,也可以笃笃笃地敲得蹄轻马疾,这才能体现出作品的饱满和丰富。京剧中有二出戏特别突出击鼓场面,一出是《击鼓骂曹》,另一出是《抗金兵》。两出戏都有敲鼓边的动作,尤其是《抗金兵》中的巾帼英雄梁红玉“击鼓助战”一场戏,演得淋漓尽致,敲鼓心和敲鼓边结合,敲得错落有致,节奏明快,鼓舞士气,一鼓作气,战胜了金兵。鼓乐以敲鼓心为主,辅以敲鼓边,音乐感更强,效果更好。所以,用“敲边鼓”比喻帮人说话,十分形象。

【谚语俗语第60句】:【时来顽铁也生光】(谚)人在走红的时候,事事如意,明明是一块顽铁,也会发出光辉。旧指人总是受着命运的支配。 也作时来顽铁皆光彩,运去良金不发明。发明:闪耀着明亮的光泽。 时来铁也生光,运退黄金失色。

【谚语俗语第61句】:【鸡飞蛋打一场空】释义:比喻两头落空,毫无所得。例句:队长,谢满丰却不同意,说就怕新渠修不成,老渠也扔了,落个鸡飞蛋打一场空。

【谚语俗语第62句】:【一贵一贱,交情乃】见人的地位变化,可以看出发谊的真 假。明代《石点头》:“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吾兄垂念故人, 足征高谊。”

【谚语俗语第63句】:期末考试卷发了下来,妹妹考了双百,一回到家,她就拿着试卷到处炫耀。奶奶指着她的鼻尖说:“你呀,你呀,母鸡下蛋咯咯叫,生怕人家不知道!”(江苏·高邮)

【谚语俗语第64句】:萝卜地里栽大葱——想冒顶

【谚语俗语第65句】:【小卒子过河不回头】原为象棋规则,卒子不能后退。借指 只能前进,不能后退。香港唐人《金陵春梦》:“偶有几茎白 发,心情微近老年;做了过河卒子,只得拼命向前。” 艺高人胆大技艺高超,心里沉着,就增添了勇气。海外 陈若曦《二胡》:“司机是个年轻小伙子,仗着艺高人胆大,把 一部半新旧的日本小丰田当做跑车驶。”

【谚语俗语第66句】:大伯家的小姐姐能说会道,姑姑家的小表弟却不善表达。奶奶笑着对我说:“你小姐姐说起话来有梗就能添出个叶,有苗就能说出朵花;你小弟可差远了,他是茶壶里煮饺子,肚子里有货嘴里却吐不出。”(黑龙江·哈尔滨)

【谚语俗语第67句】:【 伴君如伴虎】封建帝王不好侍候,弄不好就有杀身之祸。 姚雪垠《李自成》:“他深知皇上是一个十分多疑、刚愎自用 和脾气暴躁的人,很难侍候,真是像俗话说的:伴君如伴 虎。”

【谚语俗语第68句】:黄瓜打驴——剩半截儿

【谚语俗语第69句】:【剪彩】现在,剪彩之风大时兴,小到店铺开张,大到国家重点工程奠基,都要剪彩;下到店铺老板,上到国家领导人,持刀剪彩。那么,它源自哪里呢?剪彩起源于20世纪的美国。美国商人有一种古老的习俗:新店开张前,清晨打开店门并横系一条布带。这样既可防止开张前被闲人闯入,又可引人注目,招徕顾客。布条取走,宣告商店正式开张。1912年有个叫威尔新的商人在美国圣安东尼奥市的华狄密镇开了一家大百货公司。按照传统风俗,清早便在门前横系一条布带,等待正式开张的时刻。威尔斯十岁的小女孩牵着一条狗匆匆走出店门,无意中碰断了布条。顾客以为公司已经开张,于是蜂拥而人,争先恐后地购买货物,给开张之日迎来了大吉大利。后来竟在第二家百货公司开张时,有意让其幼女碰断布带,果然开张大吉。于是人们互相仿效,大为推广。后来,布条被五彩缤纷的彩带取而代之,人们在开张时刻用剪刀郑重地剪断彩带,“剪彩”因而得名。

【谚语俗语第70句】:【骑马随鞍,入乡随乡】见“到乡随乡,骑马随鞍”。

【谚语俗语第71句】:【打柴的不跟遛马的走】(谚)遛马:拉着马散步,让马在紧张的奔驰之后舒缓筋骨。指打柴的和遛马的根本走不到一起。比喻人穷富不同,不能相随。

【谚语俗语第72句】:【半路出家】“半路出家”这一俗语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的意思。它源自佛教。佛教所说的“出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幼出家,一种是成年以后才出家,后一种叫做“半路出家”。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半路出家。释迦牟尼是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姓乔答摩,名悉达多,成道以后称为“释迦牟尼”。他在幼年的时候,已经通晓世间的一切学问,年龄稍长,见世界上人类和其他动物互相残杀,互相吞吃,循环不停,有感于生老病死,在所难免.感觉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痛苦,欲求一个解除苦恼的方法。因此,到了十九岁那年,他放弃了荣华富贵,出家修行,经历许多艰难困苦,决不灰心,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得道成佛。成佛后便周游各处,说法劝化他人。释迦牟尼如此说法,前后长达四十九年,一直到八十岁涅槃。其实僧人大多数为半路出家,只有少数是在寺庙里长大,从小做了和尚的。僧人“半路出家”的说法,被俗世借用转义,变成了半路转行。

【谚语俗语第73句】:【老鹰抓小鸡】(惯)形容动作快捷而凶猛。 也作老鹰捉小鸡。 老鹰抱小鸡儿。

【谚语俗语第74句】:【下软蛋】(惯)比喻向对方服输。

【谚语俗语第75句】:【说得出,做得到】说话做事有决心,厉害。成语:雷厉风 行。台湾琼瑶《人在天涯》:“朱丹荔说得出,做得到,当天, 她就住进了一家女子公寓。”

【谚语俗语第76句】:蚯蚓上墙——腰杆子不硬

【谚语俗语第77句】:人情一把锯—你不来,我不去

【谚语俗语第78句】:【棋逢敌手难藏行】(谚)藏:隐藏不露。指下棋人要是遇着棋艺不相上下的对手,每一着的用心都会被对方识破,难以施展。比喻两军对阵,足智多谋者相逢,双方都很难施展计谋。 也作“棋逢对手难回避”。

【谚语俗语第79句】:【过了筛子又过箩】(惯)筛子:用竹篾、铁丝等编成的有许多小孔的器具,要筛的东西放在上面,细碎的可以漏下去,块儿较大的则留在了上头。箩:一种器具,将网状物固定在木框或竹框上,用来使细的粉末或流质漏下去,较粗的粉末或渣滓留在网上。比喻一遍又一遍地挑选或审查,非常仔细。

【谚语俗语第80句】:【城隍庙里卖假药——哄鬼】(歇)指用编造假话或玩弄手段欺骗人。

【谚语俗语第81句】:【一朝天子一朝臣】指各有一班人马。蒋子龙《乔厂长上 任记》:“运动一来,班组长以上干部都受审批,工厂、车间、 班组都搞一朝天子一朝臣,把精力都用在整人上,搞起工作 来相互掣肘。”

【谚语俗语第82句】:【山有山脉,水有水道】(谚)山有山的脉系,水有水的通道。指任何事物都有它自身的特性。也指社会上不同的群体,各有不同的习俗与规矩。

【谚语俗语第83句】:【人全马不齐】(惯)指人心不齐,行动不一致。

【谚语俗语第84句】:【说东就东,说西就西】(惯)指说要干什么就去干什么,毫不含糊。

【谚语俗语第85句】:【亲戚远来香,隔房高打墙】(谚)指亲戚邻居都必须保持距离,不过热过近倾述林文案馆网,才能持久。 也作亲戚远来香,隔壁高打墙。 亲戚远来香,近邻高搭墙。 亲戚朋友远来香。

【谚语俗语第86句】:【 人有脸,树有皮】人有羞耻心。反义说:人怕没脸,树怕 没皮。类似的:人怕不要脸,驴怕卧磨道。《诗经》:相鼠有 皮。海外张爱玲《连环套》:“人人有脸,树树有皮,我不是你 买的,我就由着你欺负么?”

【谚语俗语第87句】:【黄袍加身】“黄袍加身”成了通过政变当上皇帝的代名词,含有贬义,有名不正、不够光彩的意味。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用以讽刺盘踞一方的“土皇帝”当政的说法。那么,“黄袍加身”是怎么回事呢?完全是一出赵匡胤自编自导的政变把戏。公元960年,后周接到边境紧急战报:北汉国主和辽国联合出兵,进犯后周边境。幼主周恭帝(只有七岁)命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前往应敌。赵匡胤立刻调兵遣将,和弟弟赵匡义、亲信谋士赵普一同带领大军从汴京出发。大军开出京城四十里,到了陈桥驿,赵匡胤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在陈桥驿宿营时,一些将领聚集在一起议论说:“皇七年纪那么小,我们拼死拼活去打仗,他也不会知道我们的功劳,倒不如拥立赵点检做皇帝吧!” 这种意见很快传遍全营,将士们一齐拥到赵匡胤住的驿馆。赵匡胤起床后,见外边集聚着这么多将士,还没来得及问话,几个人把早已准备的一件黄袍,披在他的身上,大伙跪地高呼“万岁!” 汴京城里有石守信、王审骑等人做内应,没费多大劲就控制了京城。将领们把大臣范质、王溥等叫到赵匡胤的住处。赵匡胤一见他们的面,就装出为难的样子说:“世宗对我恩重如山,现在我被将士逼成这个样子,你们看怎么办才好?”范质等吞吞吐吐不知该怎么回答好。这时有个将领声色俱厉地喊道:“今天大家一定要请点检当天子!”范质、王溥等吓得赶快给赵匡胤下跪。周恭帝被迫让位,赵匡胤即皇帝位,国号宋,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这一事件史称“陈桥兵变”。

【谚语俗语第88句】:三九天开桃花——稀奇古怪

【谚语俗语第89句】:妈妈下岗了,心里很难过。奶奶劝她:“树上的果子,自个长的;脚上的茧子,自个走的。今后你的路还长,自个儿的戏还要自个唱,可不能灰心啊!”(江苏·丹阳)

【谚语俗语第90句】:【人急办不了好事,猫急逮不到耗子】(谚)人性急就办不好事情,猫性急就逮不住老鼠。指做事必须克服急躁情绪,要有耐心。

【谚语俗语第91句】:【山要大了,什么野兽都有】(谚)比喻社会是个万花筒,善恶、美丑、正邪,什么样的人都有。

【谚语俗语第92句】:【官不大,僚不小】(惯)形容人职位虽不高,却装腔作势,官气十足。 也作“官儿不大,架子不小”。

【谚语俗语第93句】:【热脸贴冷屁股】指巴结讨好,自找没趣。香港梁凤仪《西 风逐晚霞》:“顾力真有点难为情,无端端地把热脸孔贴在冷 屁股上头,尤其是他心上有鬼,更有点下不了台似的。”

【谚语俗语第94句】:【烧香的走错了庙门儿】(惯)比喻求人帮忙找错了对象或看错了人。也比喻办事马虎。 也作烧香投错庙门儿。 烧香投差庙门,杀人认错冤家。

【谚语俗语第95句】:【不行春风,难得秋雨】指因果关系,做事会有结果。类似 的:刮春风,下秋雨。峻青《秋色赋》:“我们中国有句农谚: 不行春风,难得秋雨。这句话,不只是一种气候上的规律, 也是人类生活中的一条哲理。”

【谚语俗语第96句】:【水米不打牙】(惯)指没吃饭、没喝水或没饭吃。 也作水米不沾牙。 水米没打牙。 水米没沾牙。

【谚语俗语第97句】:悬崖上勒马——化险为夷;回头是岸

【谚语俗语第98句】:【留一手】(惯)指不是全部拿出来,而是有所保留。

【谚语俗语第99句】:【狗咬刺猬插不上嘴】释义:形容别人说话,无法插嘴。例句:我的口又讷,从不和人吵架,人家谈论个什么现今政策呀,张某长、李某短呀,我是狗咬刺猬插不上嘴,这样也就没人烦气我。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0556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