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精辟民间俗语经典歇后语,看淡一切释然的经典歇后语!

【歇后语第1句】:妈妈常劝外公买台拖拉机代替黄牛耕田,外公不乐意,说:“耕牛一步,黄金百斗;老牛爬坡,气死马骡。我可舍不得换!”(湖南·会同)

【歇后语第2句】:【在小算盘上打】见“打小算盘”。

【歇后语第3句】:含着骨头露着肉——吞吞吐吐

【歇后语第4句】:【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谚)樵:木柴。籴(df):买入(谷物)。 古时交通不便,商人不从百里之外贩木柴,不从千里之外贩粮食。指不长途贩运无利可图的粗重货物。

【歇后语第5句】:悬崖上勒马——化险为夷;回头是岸

【歇后语第6句】:【晴天要备阴天伞,饱时要备饥时粮】释义:比喻有备无患,也指防患于未然。也说“暖备寒衣睛备伞”。例句:“俗话说,晴天要备阴天伞,饱时要备饥时粮。”

【歇后语第7句】:【要就掏出心来,要就拿出刀来】谓爱憎分明。古华《金叶木 兰》:“我们瑶家自来弱小,但很少向恶人低头。有旬老话 讲:要就掏出心来,要就拿出刀来!”

【歇后语第8句】:【有的向灯,有的向火】(惯)指有人向着矛盾的这一方,有人向着那一方。

【歇后语第9句】:三年不漱口——张臭嘴

【歇后语第10句】:【天不言而自高,地不言而自卑】(谚)卑:低下。天不说自己高,但自在高处;地不说自己低,但自在低处。借指人的高下自有公论,不在自夸或自贬。

【歇后语第11句】:我一起床就追着妈妈,为一些小事嘴里一直说个不停。妈妈生气地说:“好了好了,话多不值钱,汤多不入盐。少说两句吧!”(河南·许昌)

【歇后语第12句】:【嘉年华】“嘉年华”这个词现在使用频率很高,什么汽车嘉年华、房产嘉年华,还有以“嘉年华”命名的大型娱乐场所和活动等等。那么,“嘉年华”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 “嘉年华”源于《圣经》中的一个故事:有一个魔鬼把耶稣困在旷野里,四十天没给耶稣吃东西。耶稣虽然饥饿,却没有接受魔鬼的诱惑。后来,为了纪念耶稣在这四十天中的荒野禁食,信徒们就把每年复活节前的四十天时问作为斋戒及忏悔的日子。这四十天中,人们不能食肉,不能娱乐。所以在斋戒期开始前的一周或半周内,人们会专门举行宴会、舞会、游行等联欢活动,纵情欢乐,以应付抵消即将来临的沉闷。这就是传统的狂欢节,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重要节日。嘉年华最初译名是“狂欢节”,“狂欢节”这个意译,比较直观,容易理解。后来,狂欢节传到香港,有人又将它改译为“嘉年华”。但是,相对于“狂欢节”而言,“嘉年华”无论听起来还是看起来都显得优雅文气,似乎与热烈狂放的气氛不符。不过,事实也如此,狂欢节到香港后,已经变得比较文雅温和,与巴西式的狂欢节殊途异趣,大不相同了。 “嘉年华”是西风东渐的产物。

【歇后语第13句】:无牛狗拉车——将就凑合

【歇后语第14句】:麻雀和老鹰斗嘴——拿性命开玩笑

【歇后语第15句】:【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欲得富,赶着行在卖酒醋】(谚)招安:劝招农民武装向统治阶级投降。 行在:专指封建帝王行幸所至的地方。旧指做官、发财都有捷径可走。

【歇后语第16句】:【从龙王嘴里夺食】.释义:龙王:传说中掌管兴云降雨、统领水族的王。比喻同风雨灾害作斗争,夺取粮食丰收。例句:满祥反驳说:“咱们办社净靠风调雨顺可不行,要从龙王嘴里夺食。”

【歇后语第17句】:【累不累,想想曾经插过队】十年动乱中,中学毕业生大批 去农村插队务农,生活艰苦。意即不要害怕困难,不要害怕 吃苦。池莉《来来往往》:“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 累,想想曾经插过队,这是康伟业自己编的顺口溜,其实也 就是他对待困难的指导思想。”

【歇后语第18句】:阎王出丧——鬼哭神嚎

【歇后语第19句】:【瞎子发眼——豁出去】(歇)发眼:害眼病。豁出去: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去做。本指眼睛已经瞎了,再害眼病也不在乎;转指没有顾忌,舍得付出任何代价。 也作瞎子发眼——豁出来。 瞎子害眼睛——豁出去。

【歇后语第20句】:近视眼捉蚂蚱——瞎扑打

【歇后语第21句】:【有智不在年高】年纪小的,也可能有智慧,不一定不如年 高者。明代《二刻拍案惊奇》:“有智不在年高。我们女棋师 又是有年纪的么?”

【歇后语第22句】:半夜洗衣月下晒——明是阳来暗是阴

【歇后语第23句】:老虎屁股——摸不得

【歇后语第24句】:【如坠五里雾中】辨不清方向,迷迷糊糊。台湾林语堂《京 华烟云》:“不过她觉得自己如堕入五里雾中,莫名究竟,她 想事情确是蹊跷,无法相信。”

【歇后语第25句】:我既想学唱歌,又想学弹琴,还想学画画、踢足球、打乒乓球。结果,什么也没学好。爸爸说:“全面发展是好,但要想取得成就,就得瞄准一个目标,专心致志。莫学箩筐千只眼,要学红烛一条心。”(湖南·益阳)

【歇后语第26句】:【人穷志不穷】释义:虽然贫穷,但是不能没有志气。例句:“同志们哪,我们穷,不假,可是我们人穷志不穷,我们有穷人的骨气。”

【歇后语第27句】:灯草搓绳绑野马——白费功夫;白费劲;枉费工

【歇后语第28句】:我做作业的时候,本来要答周长是多少,可最后忘答了。妈妈检查完作业后,说:“看来,周长是没跟你拜年哪!”(江西·临川)

【歇后语第29句】:【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惯)指不说还好,说出来的事情令人大吃一惊。

【歇后语第30句】:无二爷(无常鬼)卖布——鬼扯

【歇后语第31句】:过生日那天,爸爸给我十元钱,让我自己买礼物。我跑到新华书店花十元钱买了一本注音《三国演义》。回到家,我问奶奶贵不贵,奶奶笑着说:“能买吃亏物,不买便宜嘴。”(河南·邓州)

【歇后语第32句】:【砍倒树摸雀崽儿——照稳当里办】(歇)雀崽儿:刚出生的麻雀。 指办事求稳。

【歇后语第33句】:【中圈套】见“落在圈套里”。

【歇后语第34句】:邻居三奶奶家丢了鸡,三奶绕村大骂,还不时朝小刚家的院子里瞧。小刚妈说:“风不刮,树不摇,心里没事不犯翘。她骂破天,骂破地,随她去吧!”(河南·唐河)

【歇后语第35句】:【哑子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歇)指有苦楚,说不出来。 也作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哑巴吃黄连——口里说不出。 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歇后语第36句】:我每晚做完作业,总想看电视不想睡觉,可是到早上却起不来。妈妈说:“你呀,晚上像豺狼,早上像绵羊。”(安徽·黄山)

【歇后语第37句】:【表壮不如里壮】释义:事物的外表强壮不如事物的内里强壮。也可以比喻妻子善于持家,比男子更重要。例句:“嫂嫂是个精细的人,不必用武松多说。我哥哥为人质朴,全靠嫂嫂做主看觑他。常言道:‘表壮不如里壮。’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烦恼做甚么?……”

【歇后语第38句】:【众人拾柴火焰高】见“大家拾柴火焰高”。

【歇后语第39句】:【饭瓢子过河】释义:比喻顺水漂流一场空。例句:“各人知趣,小心饭瓢子过河!”陈工头对外面骂了一句。

【歇后语第40句】:【 路是人走出来的】谓道路方法,靠人去创造。台湾陈映 真《将军族》:“老马,路是人走出来的。只要我们肯干,机会 总是在那儿。”

【歇后语第41句】:【三百六十行】俗语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三百六十行”是前人对各种行业的通称。那么,“三百六十行”究竟指的是哪些行业呢?三百六十行是从“三十六行”中衍生出来的。自唐朝就有“三十六行”的记载。宋代周辉《清波杂志》中,记有肉肆行、海味行、鲜鱼行、酒行、米行、酱料行、宫粉行、花果行、茶行、汤店行、院肆行、成衣行、丝绸行、顾绣行、针线行、皮革行、扎作行、柴行、棺木行、故旧行、仵作行、纲罟行、鼓乐行、杂耍行、彩舆行、珠宝行、玉石行、纸行、文房行、用具行、竹木行、陶土行、驿传行、铁器行、花纱行、巫行。后来怎么会变成三百六十行呢?到了宋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行业成倍增加,改称为七十二行,成为流行市语。至元代,人们又把七十二行扩为一百二十行。大约到了明代变为三百六十行。三百六十行之称,首见于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书中日:“为杭州三百六十行,各有市语也。”《通俗篇》云:“元人但云一百二十,增多为三百六十,乃明人言耳。”据此,明代以来,以“三百六十行”俗称各种职业。其实,三百六十行是个约数,各行各业的总称。此俗语一直沿用至今。各种行业增加无数,约定俗成的“三百六十行”却固定不变。

【歇后语第42句】:【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释义:求别人很不容易。例句:回去,是的,现在就是路费问题了。怎么张口,怎么要?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她跟谁提头呢?表姑?表姑父?根本不行。

【歇后语第43句】:【一日相思十二时】(惯)十二时:十二个时辰;旧时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指日夜都在思念。

【歇后语第44句】:【上气不接下气】(惯)形容呼吸急促或喘不上气来。 也作上气儿接不着下气儿。 上气接不上下气。

【歇后语第45句】:【三步并作两步】(惯)形容快步行走,步子迈得很大。 也作三步并两步。 三步并成一步迈。

【歇后语第46句】:【端铁饭碗】(惯)比喻从事有固定收入的、非常稳定的职业。 也作“捧铁饭碗”。

【歇后语第47句】:入市乌龟——得缩头时且缩头

【歇后语第48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谚)行军打仗,在军队尚未起动时,军用的粮草必须先筹运。指粮草是行军打仗的先决条件。 也作“大军未到,粮草先行”。

【歇后语第49句】:对着镜子扮鬼脸——丑化自己

【歇后语第50句】:一天晚上我正想脱衣服睡觉,妈妈朝着我的小屁股打了几下,我急了:“妈妈你干啥?”妈妈笑着说:“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会学坏。”(辽宁·朝阳)

【歇后语第51句】:一个世纪才盘点——百年大计

【歇后语第52句】:放学后,我回到家,肚子很饿,平时最不爱吃馒头的我,拿起一块馒头就吃起来。妈妈看着我笑笑说:“真是饥不择食啊!”(河南·沈丘)

【歇后语第53句】:【墙上画的饼——好看不中吃】(歇)指空有好看的外表而无实际作用。

【歇后语第54句】:【猫哭耗子假慈悲】伪装好人,假仁假义。刘云若《红杏出 墙记》:“你不用猫哭耗子假慈悲,有了男人还要什么姐姐。”

【歇后语第55句】:某村有个姑娘,长得很漂亮。别人给她提亲,一连说了好几个她都不愿意,再也没人给她说亲了,结果只嫁给了条件很不好的一个人。人们说:“这就叫今天选,明天选,选一个窝窝罩住眼。”(河南·新野)

【歇后语第56句】:锯子缺齿——快不了

【歇后语第57句】:好花插在牛屎上——不合身份;不配

【歇后语第58句】:【往脸上抹黑】(惯)比喻丑化人,使其名誉受损。 也作朝脸上抹黑。 给脸上抹黑。

【歇后语第59句】:【路子宽】(惯)比喻门路多、关系广。 也作路子野。 路子广。

【歇后语第60句】:瞎骡子驾辕——乱套了

【歇后语第61句】:【不走高山,咋会显平地好】释义:不走艰险的山路,显不出平地好。比喻不经过比较,不知道哪个好。例句:老七伯感慨地说:“当然喽,不走高山,咋会显平地好?你们两人和好如初,还要比以前好好多呢!”

【歇后语第62句】:【狗腿子】“狗腿子”比喻给有势力的坏人奔走帮凶的人。“狗腿子”一词源于一则传说。从前,有个为富不仁的财主,他的腿断了。一个奴才为讨好主子欢心,主动要求截下自己的腿,为主人接腿。主人问:“你自己的腿怎么办呢?”奴才说:“我可以接上一条狗腿。”主人又问:“那狗的腿又怎么办呢?”奴才又说:“给它用泥巴捏上一条。” 所以,狗在撒尿时,总要把一条腿翘起来,是怕把那条用泥捏的腿让尿给冲掉了。这就是“狗腿子”的来历。幽默讽刺之深,入木三分。

【歇后语第63句】:【七个头,八个胆头多不怕砍,胆多不怕吓】形容不怕 死,敢冒险。清代《好逑传》:“我只道铁兄是七个头八个胆 的好汉子,却原来青青眉目,白白面孔,真无异女子。”

【歇后语第64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做了坏事,总会被人发现。明 代《金瓶梅》:“常言: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有一日,风 声吹到孙雪娥、李娇儿耳朵内。”

【歇后语第65句】:【一女不吃两家茶】(谚)吃茶:旧时订婚,男方须给女方送茶叶,故以“吃茶”比喻订婚。指一个女子不能同时许配两家。

【歇后语第66句】:【无儿不使妇】(谚)没了儿子,就不要打算使唤儿媳妇。指儿子死后,最明智的做法是让儿媳妇另嫁。 也作无儿不留媳。 无儿难置妇。

【歇后语第67句】:头发丝儿打结——难解难分;难分难解

【歇后语第68句】:【武大郎开店——比我高的别进店】(歇)《水浒传》描写武大郎身材矮小。指人妒贤嫉能,不能容纳比自己强的人。

【歇后语第69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谚)徒:同类,同伙。水过于清澈,会使鱼失去生存的条件;人过于苛察,会使自己孤孤单单,失去群众。 指为人处世贵在宽厚,切忌苛求。 也作水清无鱼,人察无徒。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徒。

【歇后语第70句】:【核桃大的字,没有认得一巴掌】释义:讽剌人不识几个字。例句:这随你选好了,不论教啥子,我本家都不管的,他黄昏子,核桃大的字,没有认得一巴掌。

【歇后语第71句】:【地上跑的数狗,天上飞的数斑鸠】(谚)斑鸠:鸟名,身体灰褐色,颈后有白色或黄色斑点,故名。指狗肉和斑鸠肉最细嫩美味。

【歇后语第72句】:属刺猬的——谁碰扎谁手

【歇后语第73句】:【从胳肢窝里掏出来的】不是出自内心,说的不是真心话。 成语:言不由衷。浩然《艳阳天》:“你说的这些好话是从五 脏里说出来的,还是从胳肢窝里掏出来的呢?”

【歇后语第74句】:【驼子摔跤,两头不着地】驼子不能平躺在地上。借指没着 落,或两头落空。香港唐人《金陵春梦》:“如果还有其他纠 葛,那我就不准备杀死他,以免讨好了这一面,得罪了那一 方;驼子跌筋斗,两头不着实。”

【歇后语第75句】:【久经大海难为水】见“观于海者难为水”。

【歇后语第76句】:【耍滑头】(惯)l指玩弄手段,推卸责任。2指人不实在,搞圆滑的一套。

【歇后语第77句】:【龙生九子不成龙】(谚)一龙所生的九条小龙,形状、性格都不像母龙的原样。比喻同一母亲所生的子女,志趣性情迥然不同。 也作龙生九种,九种各别。 龙生九子,各不相同。

【歇后语第78句】:【标点符号】中文原来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所以,要读古书先要学习句读,自己去给文章断句(加标点符号)。不只中文是这样,英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古代也都没有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流行,只是近两三百年间的事情,它其实是一个商业行为的结果。欧洲工业革命前,出现了古登堡印刷术,书籍出现并成为最古老的工业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出于成本考虑,印刷商也就是书商就想做大量印刷来摊薄成本,于是,他们联手语言文字学家发明了标点符号,让书变得更容易读,读得更快。这还不够,还要分段。分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前欧洲人读不分段的《圣经》每次都老老实实从开篇读起,《圣经》分段后,人们开始认为不同段落重要程度不同,分歧就产生了。所以,英国大哲学家约翰·洛克说:“《圣经》分段印刷是无耻商人酿制的悲剧,他们为了让《圣经》更畅销强行分段,分段以后我们的信仰将四分五裂。”后来的结果被洛克不幸言中——基督教分裂成一大堆教派、教会。不管商业行为也好,政治目的也好,不可否认,标点符号确实给人们读书带来极大的方便,并且成为语言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歇后语第79句】:【是金子,放在哪里都闪光】(谚)只要是真金,无论放在什么地方都隐藏不住闪闪的光辉。比喻只要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到哪里都会显现出自己的才华,赢得人们的赞誉。

【歇后语第80句】:黄鼠狼听见鸡叫——垂涎三尺

【歇后语第81句】:【鸡肠兔儿胆】(惯)形容人气量狭窄,胆子很小。

【歇后语第82句】:【翻老皇历】释义:皇历:历书。岁月更换了,翻看旧历书无用。比喻只知按老经验办事。例句:咱不能净翻老皇历呀!党早就告诉我们,我们不能走其他国家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边一步一步爬行。

【歇后语第83句】:【 拔了萝卜眼儿在】位置仍然存在,基础没有损失。眼儿, 也说:窟窿。沈从文《长河》:“是的,肥水不落外人田,拔了 萝卜眼儿在,占了小小便宜,少了什么!”

【歇后语第84句】:【以貌取人,失之千里】(谚)从人的外表上选取人材,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失错。指选取人材,重在德才与实践,不在外貌。

【歇后语第85句】:【福倒】春节贴“福”字时,许多人喜欢把福字倒着贴,借用“福倒”的谐音—~“福到”。那么,倒贴福字是怎么来的呢?有两个传说。一说源于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攻占南京后,命人在支持和帮助过自己的人家门上贴一“福”字,没有福字的人家则以暗通元军统统杀掉。夫人马皇后知道后决心救下这些无辜的百姓,心生一计,于是传令全城天明之前都在大门上贴上福字。谁料有户人家又着急天又黑,慌乱中竟把“福”字给贴倒了。第二天,朱元璋微服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竞把“福”字给贴倒了,朱元璋勃然大怒,命令把这家人满门抄斩。马皇后救人救到底,急忙劝道:“这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给贴倒了,这是表示福到了的意思,百姓的福气是您这位明君给带来的,您应该高兴才是啊!”朱元璋一听转怒为喜,传令放人。一场塌天大祸被马皇后巧妙化解。人们从此便将“福”字倒贴。另一说源于清朝。那年春节前夕,恭王府大管家命人将“福”字贴到库房和王府的大门上,有个家人因不识字,便将大门上的“福”字给贴倒了。恭亲王福晋(夫人)知道后大发雷霆,扬言要狠狠惩治那个家奴。大管家担心这事要连累自己,慌忙跪在福晋面前说道:“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福真的到(倒)了,此是吉祥之兆,奴才要贺喜了!”福晋听了转怒为喜,厚赏了大管家和那个家奴。这件事从恭王府传扬出去,北京城里纷纷仿效,后来,倒贴“福”字成了全国的风俗。

【歇后语第86句】:【冻不死的葱,饿不死的僧】(谚)僧:和尚。指葱耐冻,再冷的天气也冻不死;和尚可以四处化斋,当然不会饿死。

【歇后语第87句】:【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谚)皱眉:皱着眉头,有愧良心。切齿:咬牙切齿,十分痛恨。 指为人只要不做有愧于良心的事,世上就不会有和自己过不去的人。 也作“平生不做亏心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歇后语第88句】:【磨扇压住手】(惯)磨扇:石磨的上下两片圆盘。磨扇压住手,动弹不得。比喻遇到了困难,需要帮助。

【歇后语第89句】:【见缝儿就钻】钻,兼指钻营,想方设法占便宜。相关的: 找空子下蛆/水银泻地,无孔不入。类似的:见缝儿就钻,不 知道背能不能过去。老舍《东西》:“永远劝人多挣钱,永远 教给人见缝子就钻。”

【歇后语第90句】:【娶个媳妇,过继出个儿】(谚)过继:把自己的亲生子给别人做儿子。指儿子娶了媳妇就疏远了父母,等于把儿子过继给了别人。

【歇后语第91句】:【没喝过墨水没念过书,没有文化】成语:胸无点墨。姚 雪垠《李自成》:“我自幼没喝过墨汁儿,拙口笨舌,说不好什 么话。”

【歇后语第92句】:【在刀子刃上过日月】见“刀尖上过日子”。

【歇后语第93句】:半空中骑马——腾云驾雾

【歇后语第94句】:【 会偷吃不会抹嘴】指被抓住把柄,或露马脚。陈残云《香 飘四季》:“可水生真像个偷了油吃不会揩嘴的人,样子尴尬 得厉害,使他一眼就明白是什么回事。”

【歇后语第95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释义:要从大的方面考虑问题,从小的事情上做起。例句:“……俗话说,杯杯酒吃垮家当,毛毛雨打湿衣裳。咱办厂就得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点一滴地节约。”

【歇后语第96句】:小花和她妈一样,干什么事都是个急性子。难怪邻居老奶奶说:“什么娘亲养什么女,什么谷子碾什么米。”(河北·晋州)

【歇后语第97句】:【一辈人不管两辈人的事】(谚)指儿女辈的事让儿女自己去料理,当父母的不必包办代替,操多余的心。

【歇后语第98句】:【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团结一致,就能兴旺发达。反 义说:一人一条心,穷断骨头筋。柳青《创业史》:“有些人羡 慕郭振山,说他弟兄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歇后语第99句】:妈妈的同事要结婚,邀请我们全家去做客。可爸爸却对妈妈说:“还是你一个人去吧,我们和他们家的亲戚朋友都不熟,傻站在那儿,像卖不完的红甘蔗,尴尬着哩!”(四川·永寿)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0566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