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很现实的民间俗语经典歇后语,句句扣人心弦!
【谚语俗语第1句】:【珍馐百昧,一饱便休】(谚)珍馐(xiu):珍美的食物。指再好的美食,也不过是吃饱肚子就算了。劝人不必贪求美食的常语。
【谚语俗语第2句】:【人生唯有别离苦】(谚)指人生在世,最令人痛苦的是生离死别。 也作人生最苦是离别。 人间最苦处,死别共生离。 人生最苦难堪事,莫过死别与生离。
【谚语俗语第3句】: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谚语俗语第4句】:【井底蛤蟆,没见甚么天日】释义:比喻没见过世面。例句:所以连青州府城门也没得出来赶一步,真是“井底蛤蟆,没见甚么天日”。
【谚语俗语第5句】:【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说擒虎别人不相信,借指难以 启齿。明代《警世通言》:“不信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 一连奔走六日,并无铢两,一双空手,羞见芳卿,故此这几日 不敢进院。”
【谚语俗语第6句】:【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释义:不能靠父母的余荫过日子。比喻自己要有志气,不依靠别人。例句:小姐道:“‘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依孩儿的意思,总是自挣的功名好,靠着祖、父,只算做不成器!”
【谚语俗语第7句】:【军中无戏言】军队中商谈事情是严肃的,也泛指认真, 不得开玩笑。张涛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第二次战 役就要开始了,我给大家打个招呼,军中无戏言,违令者 斩”
【谚语俗语第8句】:【有弯弯田就有弯弯路,有浑浑水才养浑浑鱼】(谚)浑浑:浑浊不清。比喻出现什么问题,就要有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谚语俗语第9句】:【阎罗王做生意——鬼也没得上门】(歇)形容生意冷淡,没有顾客上门。也泛指遭冷遇,无人光临或光顾。 也作阎王老子开饭店——鬼都不上门。 阎王开店——鬼儿都不上门。
【谚语俗语第10句】:天狗吃日头——吃了就吐;无从下口;
【谚语俗语第11句】:牲口不上膘——料不到
【谚语俗语第12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谚)知府:州府的最高行政长官。雪花银:成色纯正的白银。当上三年清廉的知府,就可得到十万两雪花白银。指旧时无官不贪。
【谚语俗语第13句】:老头儿发脾气——吹胡子瞪眼睛
【谚语俗语第14句】:【千金难买老来瘦】(谚)指人到老年,最怕身体肥胖;清瘦一点,是难得的好事。 也作“有钱难买老来瘦”。
【谚语俗语第15句】:【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惯)当:抵挡,阻挡。一人抵挡十人,十人抵挡百人。形容军队士气大振,士兵奋勇拼杀。
【谚语俗语第16句】:【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平时做好充分准备,战场上就 会少受损失。电视新闻:“他决定在到中国之前,在此进行 训练。他常引用中国的一句话: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谚语俗语第17句】:【不倒翁】现有玩具叫“不倒翁”。这一俗语常用来比喻善于保持自己地位的人,含贬义,可引起处世圆滑、官运亨通等联想。“不倒翁”源自春秋时期。史载,春秋时,楚国的卞和在荆山中获得一块璞玉。此物外表平凡,与一般石头无异,然而却是一块真正的美玉,卞和两次将此宝献给楚王,但楚王总把它看成顽石,便以欺君之罪先后砍断卞和的双足。卞和见无人识宝,便怀抱璞玉,在荆山脚下号哭三天三夜,眼泪流干了,随后哭出血来。及至楚文王即位得知此事后,便派人去问他缘由。卞和答道:“我并不是因为被砍断了腿而悲哀,悲哀的是把宝玉当成石头,把正直的人当成欺君的骗子,这是我悲哀的缘故啊!”文王便命玉工将石剖开,果然获得一块宝玉,文王乐不自胜,命制成玉璧,名之日“和氏璧”(战国时“完璧归赵”就是此璧,价值十五城)。卞和这种不惜受刑,坚持真理的精神,使楚文王大为感动,于是称赞卞和说:“和氏真是个扳不倒之翁也!”后世据此有“不倒翁”一词,但由褒义演化为贬义。另有一说,“不倒翁原为玩具名。形状像老人,上轻下重,扳倒后能自动竖起来,也叫‘扳不倒”’。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三:“儿童嬉戏有不倒翁,糊纸作醉汉状,虚其中而实其底,虽按捺旋转不倒也……”
【谚语俗语第18句】:【儿时练功易,老来学艺难】(谚)小时练功容易,老来学艺就很困难。指练功学艺要在年少时抓紧,年老就难以学练。
【谚语俗语第19句】:【不说不笑不热闹】指空闲时有说有笑,心情愉快。《马烽 小说选》:“不说不笑不热闹,那两个年轻人整天忙工作,让 他们也歇一歇,喘一喘。”
【谚语俗语第20句】:【不知马王爷长几只眼】(惯)马王爷:迷信称掌管马房的神,长有三只眼。指愚人不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比喻人没有受到应有的教训,就不知道对方的厉害。 也作“不知道马王爷三只眼”。
【谚语俗语第21句】:【八人轿也抬不出去】(惯)形容人心意坚决或地位稳固。 也作“八抬大轿也抬不动”。
【谚语俗语第22句】:清晨,我被爸爸叫醒了。我揉着蒙咙的睡眼,问道:“起这么早,干啥?”爸爸笑着说:“去跑步,呼吸新鲜空气啊!墙坚靠地基,身强靠锻炼。你身体差,要多锻炼才成。快起来吧!”(广东·龙门)
【谚语俗语第23句】:【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相差太大。类似的:从天上差到地 下。成语:霄壤之别。梅娘《夜合花开》:“她觉得姐姐是离 得她太远了,远得像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一样。”
【谚语俗语第24句】:【开元通宝——外圆内方】(歇)开元: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其间铸的铜币(通宝),圆形中间有方形孔。形容人表面圆融,实际上很有准则或个性极强。
【谚语俗语第25句】:春江水暖——鸭先知
【谚语俗语第26句】:【烧香的赶起和尚来了】(惯)来庙里敬佛的香客,反倒要把和尚赶走。比喻做事违背情理。
【谚语俗语第27句】:爸爸贷款办起了加工厂,妈妈在一旁唠叨:“八字没一撇,九字没一钩,款可没少贷。”“只有舍得银弹子,才能打下金凤凰。”爸爸也不含糊地说,“银弹子不在手,凤凰飞来你瞪眼瞅。我这也是人马未动,粮草先行。”(河南·新野)
【谚语俗语第28句】:【一渊不两蛟】(谚)渊:深潭。 蛟:蛟龙。一潭深水中,不能同时容得两条蛟龙。比喻在同一处地域里,不能同时并立两个实力相当的人物或集团。
【谚语俗语第29句】:铁锤打在橡皮上——不声不响
【谚语俗语第30句】:【抱着葫芦不开瓢】(惯)葫芦: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中间细,表面光滑,像上下两个球连在一起,可将其剖开做成瓢等。比喻就是不肯开口讲话。
【谚语俗语第31句】:【君教臣死,臣不死不忠:父教子亡,子不亡不孝】(谚)旧时封建礼教认为臣对君、子对父必须绝对服从,乃至死而无怨。
【谚语俗语第32句】:【君子不吃无名之食】释义:君子不平白吃人食物。例句:“你不说明,我也不吃。常言说得好:君子不吃无名之食。”
【谚语俗语第33句】:每个星期天,不管爷爷有多忙,妹妹都要缠着去公园,去时自然要带上我了。爷爷说:“真是猫打翻,狗造化啊!”(浙江·兰溪)
【谚语俗语第34句】:【虎不离山,龙不离渊】见“龙不离海,虎不离山”。
【谚语俗语第35句】:【大不欺小,壮不欺老】(谚)欺:欺侮。指人们应该敬老爱幼,不能以强凌弱。
【谚语俗语第36句】:【有的向灯,有的向火】(惯)指有人向着矛盾的这一方,有人向着那一方。
【谚语俗语第37句】:【瓮中捉鳖——十拿九稳】(歇)形容事情稳妥可靠,很有把握。 也作“瓮里捉鳖——十拿十稳”。
【谚语俗语第38句】:星期天,我村来了个算卦的,我跟着看热闹。凡是三十岁以上的人让他看,他都这样说:“推着小车上高山,叽里咕噜向下翻,你过去酸、辣、苦、甜都过过,今后财广福又多。”(河南·鄢陵)
【谚语俗语第39句】:【水瓮里捉鳖,手到擒来】释义:比喻捕捉的对象绝对跑不了,轻易就能捉到。“擒“又作“拿”。例句:观音保说:“到那时,不管他是金银财宝,还是人命血案,我们就会是水瓮里捉鳖,手到擒来。”
【谚语俗语第40句】:老蜘蛛——肚子丝(私)
【谚语俗语第41句】:扳手紧螺帽——丝丝入口(扣)
【谚语俗语第42句】:【透口风】见“露口风”。
【谚语俗语第43句】:草帽烂边——顶好
【谚语俗语第44句】:【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惯)比喻既要人好或事情做得好,又不愿付出相应的代价。
【谚语俗语第45句】:【不怕你铜墙铁壁,只怕你紧狗健人】释义:指贼人行窃时,不怕墙壁坚固,就怕看门狗和健壮的汉子。例句:从来做贼的道:“不怕你铜墙铁壁,只怕你紧狗健人。”早惊动了守门的犬,哰哰着实吠将起来。张泰慌张,抽身前走,那犬一直追将出来。
【谚语俗语第46句】:我在四处寻找我的钢笔。妈妈问我:“什么丢了,打破了脑袋地找?”(湖南·保靖)
【谚语俗语第47句】:【天打五雷轰】(惯)五雷:金雷指刀砍死,木雷指棍打死,水雷指水淹死,火雷指火烧死,土雷指墙倒压死。旧指上天用劈雷击死人间罪大恶极者。后指罪孽者受到最严厉的惩处。常用作发誓或诅咒。 也作天打雷劈五雷轰。 天打五雷劈。
【谚语俗语第48句】:【省油灯】不是“省油灯”比喻某人心地不善,浪费折腾,不让人放心。 “省油灯”源自宋代,当时现实生活中还真有省油灯,可见,节能意识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古已有之。现在的节能灯,可能是受了“省油灯”的启发。陆游最早记述了这种灯具,《斋居记事》云:“书灯勿用铜盏,唯瓷盏最省油,蜀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老学庵笔记》亦云:“《宋文公集》中有《省油灯盏诗》,今汉嘉有之,盖夹灯盏也。一端作小窍,注清水于其中,每夕一历之。寻常盏为所灼而燥,故速干,;此烛不然,其省油几半。”这种灯为瓷制,灯具内有夹层,一端有孔可注入清水,用水冷法使油免于蒸发,可省油近半。 “省油灯”最先在四川地区流行,“汉嘉”在今雅安市以北。当时陆游客居四川,曾担任邛州天台山崇道观主管。由于陆游的推崇和宣传,“省油灯”传播到全国。1999年考古队在三峡库区的涪陵石沱墓地,发掘出土一盏宋代“省油灯”,它的碟壁是一个中空的夹层,碟壁侧面有一小圆嘴,用来向夹层中注水。这与宋代大诗人陆游的描述完全一样。考古证明,省油灯并非杜撰。后用“不是省油灯”转喻某些人品行不端。
【谚语俗语第49句】:【冷饭好吃,冷语难受】(谚)冷汤冷饭倒也吃得,冷言冷语却叫人难以忍受。指冷嘲热讽的话最伤害人的自尊心。 也作冷汤冷饭好吃,冷言冷语难受。 冷泡饭好吃,冷面孔难受。
【谚语俗语第50句】:【外头赶兔,屋里失獐】(惯)獐:獐子,哺乳动物,像鹿而比鹿小,头小而尖,毛较粗,没有角,皮可制革。外头赶着捉兔子,家里却丢了獐子。比喻贪小而失大。
【谚语俗语第51句】:汪精卫照镜子——副奸相
【谚语俗语第52句】:石灰见火——龇牙咧嘴
【谚语俗语第53句】:蚂蟥钻进牛鼻孔——难解脱
【谚语俗语第54句】:【聋子的耳朵——摆设】(歇)摆设:用来装饰点缀的东西。指人或物形同虚设,没有实际作用或价值。 也作聋子的耳朵——样子货。 聋子的耳朵——摆个样子。 聋子的耳朵——配相的。
【谚语俗语第55句】:【丢了芝麻,捡了西瓜】(惯)比喻得大于失。 也作“撒了芝麻捡个西瓜”。
【谚语俗语第56句】:保持一生壮健的真正方法是延长青春的心。一个丑角进城,胜过一打医生。
【谚语俗语第57句】:【 花枝叶下犹藏刺】暗中伤人。明代《金瓶梅》:“这个郎君 也早合当倒运,就吐实话泄机与他,倒吃婆娘哄赚了。正 是:花枝叶下犹藏型 ,人心难保不怀毒。”
【谚语俗语第58句】:【打顺风旗】见“扯顺风旗”。
【谚语俗语第59句】:【千金小姐】“千金小姐”是敬辞,多称别人的女儿。女孩何以称千金小姐,典出春秋伍子胥。 “千金小姐”和我国古代的货币单位有关系。两千多年前的秦朝以一镒为一金(镒是古代重量单位,一镒为二十两或二十四两),汉朝为一斤金子为一金。秦汉时金多指黄铜,“千金”实为铜千金。后人借“千金”以言贵重,如“一字千金”、“一言千金”、“一诺千金”等均是。公元前522年,伍子胥父兄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逃离楚国,投奔吴国。途中他饥困交加,见一位浣纱姑娘竹筐里有饭,于是上前求乞。姑娘顿生恻隐之心,慨然相赠。伍子胥饱餐之后,出于安全原因,要求对方为他的行为保密。但姑娘猛然想起,男女接触为礼教和舆论所不容,她随即抱起一石,投水而死。伍子胥见状,伤感不已,他咬破手指,在石上血书:“尔浣纱,我行乞;我腹饱,尔身溺。十年之后,千金报德!” 后来,伍子胥在吴国当了国相,率军队攻入楚国。公元前506年伍子胥“掘平王墓,其尸鞭之三百。”伍子胥报了大仇,又想到要报恩,但苦于不知姑娘家地址,于是就把千金投入她当年跳水的地方。这就是千金小姐的由来。用“千金”来比喻女子,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元代曲作家张国宾所写的杂剧《薛仁贵荣归故里》:“你乃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请自稳便。”以后就流行起来了。
【谚语俗语第60句】:【仕无中人,不如归田】见“官无中人,不如归田”。
【谚语俗语第61句】:狗舔猫鼻子——居心不良
【谚语俗语第62句】:【地靠粪养,人靠饭长】(谚)土地经常施肥,才能肥沃,长好庄稼;人每天吃饭食,才能维持生命,使身体健壮。指人要有健康的体魄,必须注意饮食。
【谚语俗语第63句】:【破茧出俊蛾】(谚)不起眼的茧壳里能生出惹人喜爱的蛾。比喻穷苦人家或丑陋的妇女,往往能生养出俊秀的子女。
【谚语俗语第64句】:割鼻子换面吃——不要脸
【谚语俗语第65句】:【泥里来水里去】(惯)形容辛苦劳累。 也作“泥里滚,草里爬”。
【谚语俗语第66句】:【头发不剪,总要长的】(谚)比喻事情发生了,要及时解决,不然会发展到不可收拾。
【谚语俗语第67句】:【刀快不怕脖子粗】(谚)只要砍刀锋利,哪怕脖子再粗也能砍断。比喻只要具有无坚不摧的力量,就不怕敌手强硬,不怕困难重重。
【谚语俗语第68句】:照明弹上天——高明
【谚语俗语第69句】:我去大姨家,大姨对我说:“我们这儿有个人非常懒,庄稼都荒了,也不去管理。”我说这人真是懒如猪。大姨说:“岂止懒如猪啊,简直是棒打屁股都不动一下呀!”(河北·平泉)
【谚语俗语第70句】:花开不谢——四季如春
【谚语俗语第71句】:【刨树要搜根儿】(谚)要刨大树,先得从根部刨起。比喻要着手解也作刨树要寻根。 刨树要刨根。
【谚语俗语第72句】:【让了甜桃,去寻酸李】释义:比喻把好的让给别人,自己去找差的。例句:“让了甜桃,去寻酸李。奴将你这定盘星儿错认了。”
【谚语俗语第73句】:每到考试的时候,我的心里就紧张,成绩总不理想。妈妈对我说:“当瓢子的不怕汤烫,当学生的咋能怕考试啊?”(福建·霞浦)
【谚语俗语第74句】:老竹做笛子——尽受气
【谚语俗语第75句】:【早不忙,晚发慌】不及早抓紧时间,事情做不完,陷于慌 乱。电视剧《辘轳·女人和井》:“早不忙晚发慌,晚上熬油补 裤裆,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谚语俗语第76句】:【人人有面,树树有皮】(谚)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脸面,就像每一棵树都有树皮围裹一样。指人人都应该珍爱自己的面子,维护人格尊严。 也作人有脸,树有皮。 人人有脸,树树有皮。
【谚语俗语第77句】:有一道数学题,爸爸给我讲了四五遍,我还是不会。爸爸生气地说:“木头钻个眼能透气,你却是块钻不透眼的木头。”(江苏·连云港)
【谚语俗语第78句】:过了正午的日头——偏西了;寒潮消息
【谚语俗语第79句】:【八个金刚也抬不动】(惯)金刚:佛教称佛的侍从力士,为手执金刚杵(古印度兵器)的神。形容某人很难请得动。 也作“八个大金刚还抬不动”。
【谚语俗语第80句】:【请神容易送神难】(谚)把神请来不难,把神送走却不容易。比喻请人容易,把人打发走却很难。 也作“接神容易送神难”。
【谚语俗语第81句】:【跟着铁匠会打钉,跟着木匠会拉锯】跟什么职业的人在一 起,就学习什么技能。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你呀, 跟着铁匠会打钉儿,跟着木匠会拉锯。你一个黄花闺女,跟 他这种人凑合啥!”
【谚语俗语第82句】:【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处理事情要果断,不能犹豫不决。 当机立断。张涛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当断不 断,反为其乱,人家已经把枪抵到你胸口上了。”
【谚语俗语第83句】:【宁分数斗,莫增一口】(谚)宁可分出几斗粮食送人,也不愿平添一口人吃饭。指增添人口吃饭,是极大的经济负担。 也作宁出一斗,莫进一口。 宁赠一斗,莫增一口。 宁出一斗,莫增一口。
【谚语俗语第84句】:中午,到了做饭的时候,爷爷让三叔去挖些红薯,三叔不想去。爷爷说:“你呀你,你是干活挠挠头,吃饭爱加油。”(河南·泌阳)
【谚语俗语第85句】:【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岁元宵雪打灯】(谚)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晚为元宵节,也称灯节。今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要是云层遮住月亮,明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就要下雪。指中秋节和元宵节的云雨天气是相互关联的。
【谚语俗语第86句】:【男僧寺对着女僧寺——没事也有事】(歇)男僧:和尚。女僧:尼姑。指身处是非之地,即使没事也会招惹嫌疑。
【谚语俗语第87句】:【龙的传人】“龙”一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也常称自己是龙的传人。这源于中华民族对共同的图腾神——龙的崇拜。当然,龙也是人们想象中的动物,是根据古代神话中的蛇的图腾演化而来。 “龙的传人”还有考古文物为证。在山东嘉祥县武氏墓群出土的刻制于东汉时期的石刻中,有“历代帝王”画像,唯有伏羲形象奇异,人头人身而龙尾,仿佛由龙转化而成一且与女娲氏画在一起。而女娲是奉蛇为图腾的民族创造出来的,而龙是根据蛇的图腾演化而来的。传说伏羲和女娲成婚而生人类,始祖是龙繁衍的后代,当然是龙的子孙,故而称作“龙的传人”。
【谚语俗语第88句】:【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谚)樵:木柴。籴(df):买入(谷物)。 古时交通不便,商人不从百里之外贩木柴,不从千里之外贩粮食。指不长途贩运无利可图的粗重货物。
【谚语俗语第89句】:【茶不思,饭不想】(惯)不想喝茶,也不想吃饭。形容十分忧虑、思念或悲伤。
【谚语俗语第90句】:【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谚)大限:寿命的尽头。夫妻就像同林栖歇的鸟一样,到非分离不可的时候自然就得分离。指再好的夫妻也难保永不分离。 也作“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谚语俗语第91句】:【报喜不报忧】释义:只说好的,不说坏的。比喻虚报成绩。也说“报吉不报凶”。例句:“会不会因为马之悦去年犯了错误,现在想要讨好、表功,故意跟自己报喜不报忧呢?”
【谚语俗语第92句】:一块块砖头砌起墙,一条条小河汇大江。
【谚语俗语第93句】:【见了兔子开枪,见了老虎上香】欺侮弱者,向强者屈服。成 语:欺软怕硬。台湾李敖《臭屎·臭屎·堆》:“俗话说:见了兔 子开枪,见了老虎上香。上香行为本是一种迷信的顶礼模 式……堂堂中央大员岂可提倡迷信?”
【谚语俗语第94句】:弹花铺里挂张弓——不弹(谈)了
【谚语俗语第95句】:闹区做买卖——生意兴隆
【谚语俗语第96句】:属猴儿的——没个老实气儿;会跳
【谚语俗语第97句】:【人有失错,马有失蹄】见“马有失蹄,人有失足”。
【谚语俗语第98句】:【天道好还】(谚)天道:旧指掌握赏善惩恶之权的天意。好还:乐于主持报应。指天道总是公正无私的,善的就赏,恶的就惩。 也作天道好还,丝毫不爽。不爽:不差。 天道好还,报应不爽。 天道好还,无恶不报。
【谚语俗语第99句】:【三过家门而不入】(惯)传说夏朝大禹为了治水,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形容一心为公而不考虑个人利益。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07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