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青树林经典民间俗语经典歇后语,句句穿心 句句精辟

【歇后语第1句】:【容易得来容易舍】(谚)容易得到的,舍弃也就不心疼。指艰难获得的,舍弃也艰难;容易到手的,舍弃也容易。

【歇后语第2句】:大年三十盼月亮——痴心妄想

【歇后语第3句】:【出乱子】(惯)指出祸事,有麻烦。

【歇后语第4句】:【明人不吃眼前亏】见“光棍不吃眼前亏”。

【歇后语第5句】:十一岁的小明要到镇上去念初中,爸爸鼓励他:“在家里你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回也该出去锻炼一下了。”妈妈却不放心:“这么小个娃子,吃饭不知道饥饱,睡觉不知道颠倒,真叫我挂心哩!”(河南·邓州)

【歇后语第6句】:【斩草不除根,萌芽依旧发】(谚)铲草如果不连根除掉,来春草根发芽,又会长出野草。比喻除恶若不彻底,后患无穷。 也作斩草不除根,逢春又发芽。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歇后语第7句】:老蜘蛛——肚子丝(私)

【歇后语第8句】:【好人里头挑出来的】意即不是好人。挑,也说:拣。尤凤 伟《中国一九五七》:“你高冲还是个好人?你是好人里挑出 来的吧!”

【歇后语第9句】:狐狸精问路——没有好道道儿

【歇后语第10句】:【猫见了鱼——真想求荤】(歇)荤:谐“婚”。指真的想求婚。

【歇后语第11句】:【开天辟地头一遭儿】(惯)指第一次,以前从来没有过。 也作“开天辟地第一次”。

【歇后语第12句】:红鼻绿眼鬼——不安好心

【歇后语第13句】:【家有患难,邻保相助】释义:一家遇到灾难,邻里就会给予帮助。例句:“常言道:‘家有患难,邻保相助。’……吃人暗算,弄出这等事来。……奴没奈何,请将大官人来。”

【歇后语第14句】:【老狗熊耍不了新把戏】比喻人老没有能力创新。西方的 谚语中有相反的说法。老舍《离婚》:“我平日总以为事事有 办法,敢情我已经是老狗熊了,耍不了新玩艺!”

【歇后语第15句】:家有一老,强似活宝。

【歇后语第16句】:有一次,我生病了,不能上学,天天呆在家里,很无聊。奶奶叹着气说:“有啥也别有病,没啥也别没文化。”(山西·阳泉)

【歇后语第17句】:八十老公公挑担子——心有余而力不足

【歇后语第18句】:【老虎不吃人——恶名儿在外】(歇)指坏名声流传在外面。也指被人误解。

【歇后语第19句】:丰收靠劳动,健身靠运动。

【歇后语第20句】:【吃一堑,长一智】释义:吃一次亏就会增长一些智慧。例句:“妹妹!”姐姐沉痛地说,“吃一堑,长一智。接受我的教训吧,把姐姐作为前车之鉴吧!……”

【歇后语第21句】:【冬虫夏草】“冬虫夏草”是味名贵的中草药。它的名字听起来挺古怪,它到底是虫还是草?1723年,法国人巴拉南在中国发现了冬虫夏草,把它介绍给了世界。1842年,真菌学家伯克利初步弄清楚了这个怪东西的真面目,发现它是一种叫虫草菌的子囊菌寄生在蝙蝠蛾的幼虫上形成的。蝙蝠蛾在冬天到来时,把虫卵产在土里,一个月以后就差不多孵化成一条条胖胖的幼虫。这时候,早在一旁等候多时的一种叫虫草的真菌便使劲往幼虫的体内钻,开始专门吸取幼虫体内的营养。于是,整个冬天,幼虫体内都有这种寄生菌大量繁殖,使幼虫体内充满菌丝。等到第二年的5—7月,幼虫早已死亡,这种寄生菌就迫不及待地钻了出来,在虫体顶部长出了3~5厘米,甚至10厘米的“草”,这“草”粗0.4—0.7厘米。这时候的虫体像三眼老蚕,外表深黄色,粗糙,背部有不少皱纹,腹部还有8对足,其中中部的4对足最为明显。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冬天看它是虫,夏天看它是草,人们也因此给它起了个“冬虫夏草”的怪名字。冬虫变草虽然可以说是虫和草的结合体,却既不属于虫,也不属于草,它是一种菌藻类生物,大多分布在中国青海、四川、云南、贵州、甘肃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海拔地区。冬虫夏草除含有对人体非常有益的虫草酸外,还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与碳水化合物,以及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所以它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最近由于商家炒作,身价蹿升,直逼黄金。

【歇后语第22句】:【八百亩地的一棵苗——独生】(歇)八百亩的地里只生出了一棵苗。指独生的子女。

【歇后语第23句】:【好账算不折】(谚)折:亏损。好的账目,无论怎样算也不会走样。指真真实实、清清楚楚的账目,是不怕反复查核的。

【歇后语第24句】:【投错胎,走错行】选错了职业。台湾李敖《世论新语》: “对记者说,他干党务工作,是投错胎,走错行。”

【歇后语第25句】:【磨刀不误砍柴工】释义:准备工作做得好,工作才能顺利。例句:“赶趟儿!”红脸汉子满不在乎地一捋,“磨刀不误砍柴工。吃饱了,喝足了,一个顶俩!……”

【歇后语第26句】:【谁当皇上,给谁纳粮】不论是谁掌权,都得服从。萧军《八 月的乡村》:“反正我们老百姓谁当皇上给谁纳贡呗;种谁地 给谁纳租呗。”

【歇后语第27句】:【兵家胜负,自古无常】(谚)兵家:带兵打仗的军事家。指行军打仗,自古以来胜败没有定准。也泛指做事受挫折、遭失败总是在所难免。 也作胜败是兵家之常。 输赢胜败,兵家常事。

【歇后语第28句】: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天下太平

【歇后语第29句】:【自己绊住自己的腿】(惯)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使行动不自由。

【歇后语第30句】:妈妈责备爸爸做家务做得不好。爸爸委屈地说:“真是好心不得好报,好头戴烂帽,好柴烧烂灶。”(广西·柳州)

【歇后语第31句】:老太太坐飞机——抖起来了

【歇后语第32句】:【树林子大,什么鸟都有】释义:借指人多的地方,什么样的人都有。例句:“真是树林子大,什么鸟都有,居然有人诬告卢华。”

【歇后语第33句】:【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谚)秀才:明、清称府、州、县学的生员,后泛指读书人。旧指读书人闭门苦读,足不出户就可知道天下大事。 也作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歇后语第34句】:【一报还一报】人的恶行会受到报复。清代《红楼梦》:“你 一般也遇见对子了。可知一报还一报,不爽不错的。”

【歇后语第35句】:狗长犄角——装羊(佯);出羊(洋)相

【歇后语第36句】:狗尾巴续貂——头尾不相称

【歇后语第37句】:前天,大伯给棉花打药不小心中了毒,多亏邻居用拖拉机把大伯送往医院,才使他脱离了危险。爷爷感慨道:“好酒好肉敬远亲,雷打火烧靠近邻啊!”(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38句】:独树难挡风,独柴难烧红。

【歇后语第39句】:飞机上吹大号——高调

【歇后语第40句】:【真神面前烧假香】(惯)比喻在正人君子或行家面前说假话。

【歇后语第41句】:孔夫子的弟子——贤(闲)人

【歇后语第42句】:冷水泡牛皮——越泡越韧

【歇后语第43句】:【棉花里裹着针——软里硬】(歇)本指软里带硬,转喻表面和善而内心凶狠。 也作“棉花里面包圪针——柔中带刺”。圪针:方言,指某些植物枝梗上的刺儿。

【歇后语第44句】:【东打一耙子,西捞一勺子】释义:比喻没有固定的职业和收入,靠临时性的收入维持生活。例句:马老哥有些酸楚地苦笑一下,说道:“过了年的黄历看不得。那是自由自在,热闹红火。可是顶得了啥用哩?东打一耙子,西捞一勺子,今儿有酒今儿醉,明儿也许连水都喝不上。”

【歇后语第45句】:买眼药进了石灰店——认错了门

【歇后语第46句】:肚饿不论芥和麦——饥不择食

【歇后语第47句】:【好话说三遍,神仙也讨厌】说话一再重复,容易引起厌恶。 相关的:话说三遍淡如水。王蒙《失态的季节》:“后来杜冲 提醒,好话说三遍,神仙也讨厌,不要没完没了地再贫嘴下 去了,大家才见好就收。”

【歇后语第48句】:【铁匠做官,只知道打】谓人鲁莽,只知道动武。成语:有勇 无谋。清代《活地狱》:“谚有云:铁匠做官只是打。强盗则 甚于铁匠矣,可叹!”

【歇后语第49句】:【毁巢之下,势无完卵】见“覆巢之下无完卵”。

【歇后语第50句】:【小菜园里的韭菜,你算哪一蔸】释义:蔸:量词,相当于“棵”或“丛”。比喻小人物,根本数不着。例句:呸!小菜园里的韭菜,你算哪一蔸?敢来教训我?敢来拉我做坏事?

【歇后语第51句】:【白脸奸臣】“白脸奸臣”不是生活中的小白脸都是奸臣,是戏剧中脸谱的一种色彩,一般涂白色脸谱的人物多为奸臣。其代表人物是曹操。曹操在历史上是一个争议颇多的人物,但他对当时历史的发展——由分裂到统一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大约在曹操当时,许劭就称其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这句话是说曹操若生活在太平盛世,则必然是皇帝的股肱之臣;假如生活在乱世,他就会成为驰骋天下的英雄,可以成就一番霸业。这本是对曹操的溢美之词,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断章取义,将枭雄变成了奸雄。这个变化大约开始于两宋之交。逐渐兴起的北方游牧民族蚕食北宋天下,于是,人们开始向江南逃难。逃到江南后,面对日益强大的北方,人们心里开始害怕,现实生活中对其又无可奈何,于是只好借助艺术来丑化北方。而代表着北方的历史人物曹操,一样对南方虎视眈眈,逐渐曹操就变成了民间的假想敌。恰逢此时民间文艺开始兴盛,勾栏瓦肆成为专业表演场合。于是,人们开始在舞台上丑化曹操。久而久之,曹操成了奸诈之徒的典范。尤其随着《三国演义》的问世,曹操在民间的形象彻底定型,“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了背汉的奸臣。《三国演义》反过来影响了戏曲舞台对曹操形象的塑造。清代以来,随着京剧的诞生,三国戏在舞台上独领风骚,白脸曹操也就成了奸臣的代表,以后的奸臣脸谱都涂白色。

【歇后语第52句】:玩把戏的绝技——耍花招

【歇后语第53句】:【有愁皆苦海,无病即神仙】(谚)人只要愁烦不断,那就是陷入了苦海;只要健康无病,那就是过上了神仙生活。指人生最苦的是忧愁,最乐的是健康。

【歇后语第54句】:塘里的荷花一众人其赏

【歇后语第55句】:爸爸和表叔聊天。爸爸说:“你身为农机局的局长,怎么还骑这么破的车子啊?”表叔说:“一家不知道一家,和尚不知道道家。筛子大眼儿多啊!”(河南·淮阳)

【歇后语第56句】:司马懿父子行军——你要进我要退:一个要进,一个要退

【歇后语第57句】:【手中没把米,叫鸡鸡不来】(谚)比喻不给人点实惠或没有吸引人的环境与条件,别人就不会向你靠拢。

【歇后语第58句】:【知底莫过当乡人】(谚)当乡人:同乡人。再没有比同乡人更清楚底细的了。指在同乡人面前,不要想隐瞒自己见不得人的事。

【歇后语第59句】:【出污泥而不染】(惯)比喻在污浊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却不沾染坏习气,保持着高尚纯洁的品质。

【歇后语第60句】:【羊毛出在羊身上】指得到的东西,原是自身付出的。或 者把损失转嫁给对方。清代《官场现形记》:“横竖有今天干 外婆送我的五十块钱,羊毛出在羊身上,就拿来应酬他。”

【歇后语第61句】:【饿鸡不怕打】被逼反抗。台湾《吴浊流小说选》:“这就是 弱者的抵抗方法,所谓饿鸡不怕打。饿鸡任凭怎样去打它, 还是要偷东西吃的;饥饿的人也一样,他们对任何人都无所 畏惧。”

【歇后语第62句】:半空里点灯——有高招

【歇后语第63句】:【人怕输理,狗怕夹尾】(谚)狗害怕了,就夹起尾巴逃走;人输了理,就和狗夹尾一样狼狈不堪。指人做事占理就理直气壮,输理就无地自容。

【歇后语第64句】:好花要有绿叶扶,好汉要有众人帮。

【歇后语第65句】:【给根麦秸秆儿,就当拐棍拄】(惯)比喻误把别人的小恩小惠,当成是真心实意。

【歇后语第66句】:三个手指头捡田螺——十拿九稳

【歇后语第67句】:邻居的小女儿琳琳非常能干,妈妈夸奖她说:“这真是‘栽花傍墙,养女像娘’啊!”(四川·仪陇)

【歇后语第68句】:邻家的大伯办了个养鸡场,鸡蛋却舍不得吃一个。村里人议论说:“竹匠用的漏底筐,木匠睡的缺腿床;卖鞋老婆赤脚走,卖盐老汉喝淡汤。”(河南·镇平)

【歇后语第69句】:【张天师着鬼迷——无法可使】(歇)法:本指法术,转指办法。指毫无办法。

【歇后语第70句】:【好兄弟高打墙,亲戚朋友远离乡】(谚)兄弟之间关系再好,分居后也应筑起高墙,节制往来;亲戚朋友相处再好,也应离得远些,不多接触。指和人相处关系宜淡,过热难得长久。

【歇后语第71句】:【人皮包着狗骨】(惯)骂人不是人。

【歇后语第72句】:【摇钱树,人人有,就是自己两只手】(谚)摇钱树:传说中的宝树,用手一摇,就会落下钱来。指人的两手就和摇钱树一样,只要肯出力气,就不会缺少钱财。

【歇后语第73句】:半个铜钱——不成方圆

【歇后语第74句】:【吹牛皮】人们常用“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这句话来讽刺那些说大话的人。为什么把说大话称为“吹牛皮”或“吹牛”呢?有两种说法。先说吹牛。关于牛,认为它与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有关。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最重要的财产就是牛和马。因此,人们聚在一起时总喜欢谈论自己的牛和马,其中就难免有夸大的成分,特别是到了提亲年龄的小伙子,托媒人夸富,夸富的内容就是有很多牛马。能说会道的媒婆乐此不疲,领着女方的亲戚指着别人家的牛群,说成是小伙子家里的财产,反正游牧也没有定所,多说点比少说点强。日久天长,“吹牛”之说流传开来,成了说大话的代名词。再说吹牛皮。古时候,我国黄河上游一带居民,还没有学会造船技术,他们用牛皮缝制成一种皮筏子当做渡河的工具。下小时得靠人用嘴巴把皮筏子吹起来,筏子才能在水面上当船使用。可是没有足够的力气,皮筏子是吹不起来的。因此,对那些光会说大话没有真本事的人,人们便会对他说:“你有本事把牛皮吹起来!”这就是吹牛皮的来历。

【歇后语第75句】:山泉多的地方河流总是澎湃,群众多的地方智慧将在那里产生。

【歇后语第76句】:【麻绳熬断铁索链】(谚)麻绳虽弱,却能把铁索链熬断。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断,也能完成看起来是难以办到的事。

【歇后语第77句】:在我们楼下的小卖部门口,一位叔叔一手拿着十元钱,一手拿着几片饼干,在逗一位小男孩。小男孩毫不犹豫地把手伸向了饼干。叔叔说:“这就叫宁要草料,不要黄金。”(山东·汶上)

【歇后语第78句】:一天下午,我回到家见妈妈给我做了一件棉袄,就故意问妈妈是谁给我做的。妈妈说:“你的大娘有几个,谁给你做过一件衣服?”我说:“婶子一大群,不如亲娘一个人,你不给我做谁给我做?”(河南·虞城)

【歇后语第79句】:砍木吃橘子——不顾根本

【歇后语第80句】:【甘蔗不能两头甜】(谚)甘蔗: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主要的制糖原料。甘蔗只有接近根部的地方甜,没有两头都甜的。比喻美事只能占一头,不能两头都占。 也作“甘蔗没有两头甜”。

【歇后语第81句】:玩着轱辘打主意——想转了

【歇后语第82句】:吃油条蘸大油——腻透了

【歇后语第83句】:【趋名者于朝,趋利者于市】(谚)趋:追求。要想争名,那就到朝中去当官;要想夺利,那就到市场去贸易。指要争名利,就要找对获取名利的场所。

【歇后语第84句】:【水难量,人难料】释义:不能根据人的外表评定人,对人低估。例句:常言说得好,水难量,人难料;你们莫看我老八今朝有酒今朝醉,是个没啥志气的人。可在有些事情上,不是夸口,我老八可真当得上先知先觉,料事如神。

【歇后语第85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释义:比喻不受任何限制,到处都可以施展自己的本领,发挥自己的才能。 “凭”又作“从”。“天高”又作“天空”、“天宽”。例句:石华忽然觉得心胸异常开阔。他暗暗地在心里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乌飞。请党放心,我决不会辜负您的希望!”

【歇后语第86句】:【水仙不开花——装蒜】(歇)水仙: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似蒜头,叶子形状与颜色像蒜叶。本指装成蒜的样子,转指人故意装糊涂或装模作样。含讥讽或责骂意味。

【歇后语第87句】:妈妈叫弟弟学做点家务,弟弟很不情愿地撇着小嘴,妈妈看他懒洋洋的样子说:“你呀,守着大河会无水喝,守着青山能没柴烧。人不劳动不得富,要多学蜜蜂勤到老,莫学露水一会儿干啊!”(广西·都安)

【歇后语第88句】:厕所里吃甘蔗——臭嚼

【歇后语第89句】:【说大话使小钱】(惯)1指说话口气很大,做起事来却很胆小。2指口头上很大方,其实很小气。

【歇后语第90句】:温度计掉在冰箱里——直线下降

【歇后语第91句】:【茄子不像茄子,苦瓜不像苦瓜】(惯)形容不伦不类,不像样子。

【歇后语第92句】:【笑骂由他笑骂,好官我自为之】一心只为得利,不管别人耻 笑。明代《石点头》:“因为这些榜样,所以见了钱财,性命不 顾,纵然被人耻笑鄙薄,也略无惭色。笑骂由他笑骂,好官 我自为之,这两句便是行实。”

【歇后语第93句】:【 天上有,地下无】仙境中所有,人间所无,极言美妙。清 代《玉娇梨》:“只说他这位小姐,名唤玉娇,今年才十七岁, 真生得天上有地下无,就画也画不出的标致。”

【歇后语第94句】:【狗无廉耻,一棍打死;人无廉耻,无法可治】(谚)狗无耻处死即可,人无耻则难以处置。指人要是不顾羞耻就无药可救。

【歇后语第95句】:小鸡斗鹞鹰——自不量力

【歇后语第96句】:【领袖】“领袖”现在指国家、政治团体、群众组织等的领导人。如伟大领袖毛主席。“领袖”的本义是衣领和袖口。衣领和袖口在衣饰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将“领”和“袖”合并在一起使用的最早见于《后汉书》,《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中就有“苍头衣绿耩,领袖正白”的描写。第一次将领袖用来形容人的是《晋书·魏舒传》,其中写道:“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意思是说魏舒仪表堂堂,气魄非凡,如同衣服的领和袖,具有卓越地位,堪称世人之表率。后来,人们逐渐将同一类人中的突出者称为“领袖”。现在,专用于指国家、政治团体、群众组织的最高领导人。

【歇后语第97句】:怀里揣镜子——心里明

【歇后语第98句】:【把心掏出来】(惯)指对人一片赤诚。

【歇后语第99句】:吃完了分给我的一份儿点心,我又要去拿弟弟的,妈妈拍了一下我的手说:“一脸子驴毛,还想混着吃马料,一边去!”(河南·桐柏)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0736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