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精辟民间俗语金典文案,句句锱铢 句句珠玑

【谚语俗语第1句】:【老鼠戏猫儿,好大胆】释义:老鼠戏弄猫儿,形容胆子过大,不知死活。例句:“[净]是李药婆,老鼠戏猫儿,好大胆。[末]衙里唤他。[老旦]便是。[净]你晓得么,老爷令严,出入的都要搜捡。”

【谚语俗语第2句】:不长庄稼是因为土地不肥,首领无知是因为失去群众。

【谚语俗语第3句】:夫妻俩唱小调——唱一和

【谚语俗语第4句】:扁担挑灯笼——两头明

【谚语俗语第5句】:【拿狗屎往人脸上抹】(惯)比喻给人栽赃,坏人名声。

【谚语俗语第6句】:【英雄所见略同】(谚)指分析形势或设计谋略,英雄豪杰的观点见识,往往是不谋而合的。 也作英雄所见,毕竟相同。 英雄之士,所见略同。

【谚语俗语第7句】:【没请来财神,却请来太岁】(惯)太岁:传说中的神名,迷信认为在太岁出现的方位掘土建屋,会遭受祸殃,后比喻凶恶的人。比喻没得到好处,却招来了坏人。

【谚语俗语第8句】:【有志者事竟成】(谚)竟:终究。 有志气的人,事业终究会获得成功。指事业的成功,全在于人的立志,和能否始终不渝,坚持到底。

【谚语俗语第9句】:【丢了芝麻,捡了西瓜】(惯)比喻得大于失。 也作“撒了芝麻捡个西瓜”。

【谚语俗语第10句】:【千里投名,万里投主】远道慕名而来。明代《水浒》:“三位 头领容覆:小人千里投名,万里投主,凭托柴大官人面皮,径 投大寨入伙。”

【谚语俗语第11句】:【箭在弦上——不能不发】(歇)比喻情势紧迫,不能不做某事。 也作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矢在弦上——不得不发。

【谚语俗语第12句】:【砍倒树摸雀崽儿——照稳当里办】(歇)雀崽儿:刚出生的麻雀。 指办事求稳。

【谚语俗语第13句】:怀里揣镜子——心里明

【谚语俗语第14句】:小猫洗脸——马马虎虎;一划拉

【谚语俗语第15句】:【棍棒不打上门客】(谚)指对登门拜访的客人,绝不可无礼。

【谚语俗语第16句】:【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谓新陈代谢是普遍规律,无须留恋 旧的。类似的:腐肉不去,新肉不长。台湾梁实秋《雅舍小 品四集》:“要教导父母,莫要心疼,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谚语俗语第17句】:要想身体好,吃饭别太饱:要想身体好,天天要起早;要想身体好,睡觉不蒙脑。

【谚语俗语第18句】:【吃香的,喝辣的】释义:形容吃喝多而好,生活舒适。例句:我可怜的儿呀,你逃不了你的命。俗话说既在江湖内,都是苦命人,命里注定的,逃不了。既是这么着,我也就是盼着你找个好人家,吃香的,喝辣的。

【谚语俗语第19句】:火车响汽笛——鸣惊人;火气冲天

【谚语俗语第20句】:懒驴拉磨——不打不走

【谚语俗语第21句】:【谁当皇上,给谁纳粮】不论是谁掌权,都得服从。萧军《八 月的乡村》:“反正我们老百姓谁当皇上给谁纳贡呗;种谁地 给谁纳租呗。”

【谚语俗语第22句】:吃罢黄连劝儿媳——苦口婆心

【谚语俗语第23句】:小池塘里撒渔网——网打尽

【谚语俗语第24句】:【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谚)比喻经常处在某种环境中,难免会受到影响或某种麻烦。 也作“久在江边站,没有不湿的鞋”。

【谚语俗语第25句】:【知情者不怪人,怪人者不知情】(谚)情:实情。知道了实情,就不会责怪对方;怪罪对方,往往是不知道实情。指对人的责怪,往往出于不知情。

【谚语俗语第26句】:【白露里的雨,落到哪里坏到哪里】(谚)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九月七日、八日或九日。白露下雨,下到哪里,哪里遭灾。比喻人走到哪里就把晦气或厄运带到哪里。

【谚语俗语第27句】:【不可同日而语】(惯)不能放在同一时间来谈论。指差距太大,无法相提并论。

【谚语俗语第28句】:【舍不得白米抓不着鸡】(谚)舍得撒出一把白米,才能把鸡逮住。 指不肯付出代价,就不会有相应的收获。 也作“舍不得米,提不来鸡”。

【谚语俗语第29句】:【银样镴枪头】(惯)镴(la):锡和铅的合金,质软。形容中看不中用。

【谚语俗语第30句】:【肉骨头落了锅——啃定】(歇)啃:谐“肯”。指某事是确定无疑的。

【谚语俗语第31句】:【拍卖】“拍卖”是一种特殊的买卖形式,一般以比较贵重、价高的物品为拍品,先定一底价,然后竞价,最高者成交。 “拍卖”是古罗马人首创的一种买卖方式,用以出售在战争年代俘获的战利品。具体的做法是:在拍卖的场地上插一柄长矛作为标志,有意者就会围过来进行交易。因此,拍卖也有“矛下之交”的说法。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拍卖成为贸易过程中的一种买卖方式。

【谚语俗语第32句】:财神爷招手一来福了

【谚语俗语第33句】:掏火棍子——越来越短

【谚语俗语第34句】:侏儒嫁人——你不说我长,我不说你短

【谚语俗语第35句】:【 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没做坏事,没有顾虑。成语:问 心无愧、处之泰然。萧红《呼兰河传》:“走黑路怕啥的,没有 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谚语俗语第36句】:满天乌鸦———片黑

【谚语俗语第37句】:【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忍让,避免事态进一步激化。王蒙 《失态的季节》:“他下定决心,要采取死猪政策,打不还手, 骂不还口,睡觉要紧,天明了再说。”

【谚语俗语第38句】:【虎死不倒威】(谚)指猛虎虽然死去,但威风依然存在。比喻英雄豪杰身处厄运之中,仍然表现出昂扬的斗志,凛凛不可犯。 也作虎死不落架。 虎倒雄风在。

【谚语俗语第39句】:【身上有屎狗跟踪】(谚)狗爱吃屎,只要人身上沾了屎,狗就会跟着来。比喻人自身行为不正,就会招来邪恶分子。

【谚语俗语第40句】:【 撒手不由人】放手就无法控制。刘云若《红杏出墙记》: “这是撒手不由人的事,本来初次见面,怎能把你锁在这里, 放你走了,说不定你就不再来。”

【谚语俗语第41句】:卸磨杀驴子一利用一时;忘恩负义

【谚语俗语第42句】:满嘴塞黄连——说不出的苦

【谚语俗语第43句】:【不显山,不露水】释义:比喻守口如瓶,不露声色。例句:“吵什么呢?背人的事,不显山不露水呗!”

【谚语俗语第44句】:【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在民间,玉皇大帝、王母娘娘是人们十分熟悉并崇拜的一对至高无上的天神,主宰世界上的一切。其实,这两位神仙根本不是一家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是谁乱点鸳鸯谱,把他们二人撮合在一起的?王母的概念在远古就有了,在《山海经》中就记载:“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是状如人还不属于人类。在《竹书纪年》和《穆天子传》中,西王母是人间的国王,不是神仙。东汉后期,道教产生后,天帝和西王母都成了道教所崇拜的神仙。但直到现在,在所有的道教典籍中,都没有两位天神是夫妻关系的记载。天帝是被道士正式奉为玉皇大帝的,道教认为玉皇大帝是众神之王,在道教神阶中地位最高,神权最大。玉皇大帝、王母娘娘成为夫妻,源自南宋以后的小说家们。在宋代的《太平广记》中,还看不到西王母同玉皇大帝有关系,所以把西王母强行嫁给玉皇大帝的应该是南宋以后的剧作家和小说家。宋、元、明时期,许多文学家皆以王母蟠桃会为题材,写入小说、戏曲中,如《蟠桃会》、《瑶池会》、《王母祝寿》等,都是那时期的作品。特别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所描写孙悟空大闹蟠桃会的故事,就是对上述剧本的进一步演绎,而且把西王母的户口从西方昆仑山迁到了天上,并给玉皇大帝作了皇后。从此,两位本互不相干的神成了夫妻,并千百年来被百姓所认同。

【谚语俗语第45句】:【更上一层楼】释义:比喻再提高或再前进一步。这是王之涣《登鹳雀楼》诗句。例句:野心勃勃的张作霖再不甘心蛰伏洮南一隅,又要“更上一层楼”了。

【谚语俗语第46句】:大明哥做了父亲以后,整日忙得团团转。他深有感触地说:“要知父母恩,怀中抱子孙。”(山西·太原)

【谚语俗语第47句】:【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饭】没有材料,手艺再高也不行;条 件不具备,能力再强也白搭。或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类 似的:巧姑娘绣不出无线的花。沙汀《淘金记》:“大家想吧, 钱没有一个,是你们也不见得搅得转呀!巧妇难为无米之 炊,就是这个道理!”

【谚语俗语第48句】:老大娘吃黄连——苦口婆心

【谚语俗语第49句】:牛角尖对牛角尖——尖对尖(奸对奸)

【谚语俗语第50句】:吴三桂引清兵——吃里爬外

【谚语俗语第51句】:眼睛长在耳朵边上——有偏见

【谚语俗语第52句】:【事要多知,酒要少吃】(谚)指事理要知道得越多越好,以增添识辨是非的能力,饮酒却是越少越好,以免伤身滋事。

【谚语俗语第53句】:钴子碰着锉子——死对头

【谚语俗语第54句】:【裹脚布——又臭又长】见“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谚语俗语第55句】:下午放学后,妈妈让我到鸡窝里收鸡蛋,我端着一瓢又白又大的鸡蛋向妈妈报喜说:“今天真多啊!共二十一个。”妈妈说:“是啊,交了二月半,是个鸡都下蛋。”(湖北·钟祥)

【谚语俗语第56句】:卖了白面买笼屉——不蒸(争)馒头蒸(争)口气

【谚语俗语第57句】:【狐狸尾巴露出来了】(惯)民间故事说,狐狸修炼成精后,能变为人形,但尾巴却变不了,常常会露出来。比喻露出了本来面目或暴露了事情真相。

【谚语俗语第58句】:【趁热打铁,趁早治病】见“打铁要趁热,治病要趁早”。

【谚语俗语第59句】:【鸟为食死,人为财亡】见“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谚语俗语第60句】:灯草搓绳绑野马——白费功夫;白费劲;枉费工

【谚语俗语第61句】:【豁唇骡子卖了个驴价钱——吃亏就在嘴头子上】(歇)豁唇:唇裂,上唇直着裂开。指入吃亏是因说话不注意。

【谚语俗语第62句】:【夫人】“夫人”这一称呼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现在仍在使用。先秦时,诸侯妻子、帝王妃子均称夫人,《礼记·曲礼》:“天子之妃日后,诸侯日夫人。”《论语·季氏》:“邦君之妻,君称之日夫人,夫人自称日小童。”夫人这一称呼含有尊贵之意。在古代,只有封爵是公、侯、伯的妻子和【第1句】:二品大员的妻子,才有资格称“夫人”。到了汉代开始普及,凡达官贵人、头面人物的妻子均可享受这一尊号了。至于老百姓或布衣之妻是不能随便称呼“夫人”的。如今,“夫人”这一称号虽然常用于日常生活,平民之妻也偶或有用,但在人们的潜意识中,仍然和为官者紧密相连而与百姓或布衣无太大瓜葛。

【谚语俗语第63句】:【君子报仇,直待三年;小人报仇,只在眼前】(谚)指君子报仇要深思熟虑等待时机,小人报仇往往会操之过急。

【谚语俗语第64句】:【卖啥吆喝啥】(谚)吆喝(ya。he):卖东西时大声叫卖。卖什么东西,就吆喝什么东西。比喻干什么事就谈什么事,三句话不离本行。

【谚语俗语第65句】:【牛不喝水强按头】强迫没有用。喝水,也说:吃草。《北 京日报》(1985,2,13):“强扭的瓜不甜。如果牛不吃草强按 头,硬要人家弃长就短,到头来,只能是事与愿违。”

【谚语俗语第66句】:木偶不叫木偶——傀儡

【谚语俗语第67句】:【救急不救穷】对于紧急的困难,应该帮助;对于贫穷,无 力帮助。《天怒》:“再说,救急不救穷,你光着屁股跑,在人 屋檐下,怎能不低头?”

【谚语俗语第68句】:【近水楼台先得月】比喻由于关系近而优先得到好处。它出自宋俞文豹的《清夜录》,讲的是北宋范仲淹任杭州知府时,推荐提拔了许多关系亲近的人。当时,他手下一名官员苏麟由于在外县任巡检,一直没有得到升迁。苏麟意见很大,给范仲淹写了首诗,发泄自己的不满。其中有这样两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一作‘逢’)春。”不久范仲淹提拔了他。

【谚语俗语第69句】:【膝盖上挂掌——离蹄差远】(歇)挂掌:在马、驴、骡子的蹄子下钉上蹄钉,使其耐磨。蹄:谐“题”。 指所说的离话题或目标相差很远。

【谚语俗语第70句】:【狗咬挎篮的,贼抢有钱的】释义:挎篮的:指挎着篮子讨饭的人。即乞丐。比喻坏人专门欺压穷人。例句:天保没好气地答道:“安定!‘狗咬挎篮的,贼抢有钱的’,一点不假!我这没逃跑的也还活着。”

【谚语俗语第71句】:【富得快,跑买卖】(谚)要想很快富裕起来,最好是经商做生意。指经商能很快致富。

【谚语俗语第72句】:【好汉无钱到处难】(谚)指钱财重要,任何人都离不了。

【谚语俗语第73句】:【浅水藏不得蛟龙】(谚)蛟龙:传说中龙的一种,能在海洋里兴风作浪。浅水中无法藏住蛟龙。比喻条件差、地方小,留不住有大才的人。 也作“浅水里面难养龙”。

【谚语俗语第74句】:【一个老鼠坏了一锅汤】(谚)比喻个别的劣质分子会殃及整体事业。也比喻因为一个环节不好而影响了整体荣誉。

【谚语俗语第75句】:【不看僧面看佛面】释义:僧:和尚。佛:佛教徒信仰的对象,一般指释迦牟尼。即使不看和尚的面子,也要看佛的面子。意谓要讲情面。例句:听说那五落魄,云奶奶跟哥哥商量,要把他接来同住。她说:“不看僧面看佛面。不能让街坊邻居指咱脊梁骨,说咱不仗义。”

【谚语俗语第76句】:【一滴水不漏】形容严密,多指说话严谨。浩然《艳阳天》: “就拿这两天的事情来说吧,他觉得,他考虑得要算挺周到, 安排得挺合适,计谋用得也最高明,可以说严实合缝,一滴 水也漏不下去。”

【谚语俗语第77句】:【容易得来容易舍】(谚)容易得到的,舍弃也就不心疼。指艰难获得的,舍弃也艰难;容易到手的,舍弃也容易。

【谚语俗语第78句】:【世事有常有变,英雄能屈能伸】(谚)指世事有经久不变的规律,也有升沉起伏的变化;英雄豪杰做事,贵在随时应变,失意时能承受屈辱,得志时能施展才干。

【谚语俗语第79句】:跟狐狸情节亲——惹祸上身

【谚语俗语第80句】:【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好事不易被人注意,坏事容易 被人传述。类似的:好事不惹眼,坏事直关心。明代《西游 记》:“行者道:正是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像我如今皈 正佛门,你就不晓的了!”

【谚语俗语第81句】:【同是天涯沦落人】释义:都是沉沦流落天涯的人。比喻处境相同。例句:她想用自己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去影响那个“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大姐夫,要他振作精神,鼓起勇气,朝前看,重建新生活。

【谚语俗语第82句】:【爬刀山,下火海】见“上刀山,下火海”。

【谚语俗语第83句】:离水的胖头鱼——干张大嘴

【谚语俗语第84句】:啄木鸟——嘴硬心软

【谚语俗语第85句】:【当面抹蜜,背后扎刀】(惯)比喻当面给甜头,背地里下毒手。

【谚语俗语第86句】:【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个小阳春】释义:指北方一些地区,十月里天气还像春天一样温暖。例句:俗话说:“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个小阳春”,可在北方,时进初冬,能吃上这又甜又酸的大柿子,也真算得上新鲜物了。

【谚语俗语第87句】:【不敢越雷池一步】雷池,水名。越即落水,指不敢超越界 限。香港梁凤仪《千堆雪》:“我们只是老同学,好朋友,感情 与关系永远止于此,不能稍越雷池半步!”

【谚语俗语第88句】:飞行员的伞——随机应变

【谚语俗语第89句】:【好庄稼长不到好土上】(惯)比喻好孩子没有生在条件好的家庭。

【谚语俗语第90句】:火线上飞出来的鹰——见过响枪大炮

【谚语俗语第91句】:【木匠戴枷,自作自受】枷,木制刑具。谓自己做事害自己。 成语:自食其果。《北京日报》(1986,9,1):“用‘木匠戴枷, 自作自受’来形容他——最近被崇文公安分局查获的一个 外地来京木匠,真是恰当不过。”

【谚语俗语第92句】:【阴阳不可信,信了一肚闷】(谚)阴阳:算命、占卜、星相等迷信活动。指占卜、算命等迷信不可相信,信了令人气闷不舒、心绪难宁。

【谚语俗语第93句】:棒槌灌米汤——滴水不进

【谚语俗语第94句】:【蜻蜓撼石柱——越撼越坚牢】(歇)形容对方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根本无法动摇。 也作蜻蜒撼石柱——动也不动。 蜻蜒摇石柱——休想动得分毫。 蜻蜒撼石柱——不动分毫。

【谚语俗语第95句】:经市中医院刘医生两天的精心治疗,爸爸康复出院了。姐姐对他说:“药对方,一口汤;不对方,一水缸。爸,要是您仍在江湖游医那里医治,只怕再过十天,病情也不见得会有好转呢!”(浙江·绍兴)

【谚语俗语第96句】:古董店里的老鼠——碰不得

【谚语俗语第97句】:有一天,我问外婆:“什么时候能吃上枣啊?”外婆说:“七月边,枣红圈。”(河南·鲁山)

【谚语俗语第98句】:【正等肉下锅,兔子来叫门】(惯)比喻要抓的人不请自到,来得正巧。

【谚语俗语第99句】:【萝卜快了不洗】泥商业谚语。谓来不及应付,降低了质 量。成语:偷工减料。《北京日报》( 1981,7,8):“目前许多 消费品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企业和领导部门就实 行‘萝卜快了不洗泥’,不注意质量了。”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0758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