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话语-佛家经典禅语
【佛语禅语第1句】:【佛语禅话】理讲太多,情就薄;情感淡薄,事难成。
【佛语禅语第2句】:许多问题并非急务,拖一拖,冷一冷,没什么大不了,却可以使当事者的情绪冷却下来,自己看清问题的要点,那么,一场可能的争辩也避免发生了。
【佛语禅语第3句】:随国俗法,莫是莫非。《中阿含经》卷四十三,《拘楼瘦无诤经》
【佛语禅语第4句】:止修罗战,断烦恼诤,灭怖死心,发降魔愿,兴立正法须弥山王,承办众生一切事业。“四十华严”卷七
【佛语禅语第5句】:小时候,向往天空;少年时,总是多梦;青春时,唯我独尊;壮年时,处处逞能;中年时,万事看空;老年时,不知所云。
【佛语禅语第6句】:一切诸佛,于信于毁二种众生,大悲普观,平等无异。《华严经》卷四十六,佛不思议法品
【佛语禅语第7句】:不要把阴影覆在心里,要散发光和热,生命才有意义。
【佛语禅语第8句】:无所求的奉献,及为一切众生而修养自己的言语行动,就是学佛。
【佛语禅语第9句】:所谓教人念佛,是教他晓得轮回可怕,念佛能出轮回。至于念佛本身是不必教的,“南无阿弥陀佛”,张口就是,既无难度,也没有要求。
【佛语禅语第10句】:念佛参禅心最细,细中之细最难明。直至寻到无处寻,始知凡心是佛心。
【佛语禅语第11句】:远远地欣赏,本身就是一种美丽,不会因为不属于自己而暗淡了对美丽的尊重。远远的欣赏,是快乐和幸福的,但多存在于坦荡的心灵中。
【佛语禅语第12句】: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即放下心中的妄想、分别、执著,就能成佛。
【佛语禅语第13句】:若一切所求都是为了利他,就不必寻求自利了。(宋)冈波巴《宝鬘集》
【佛语禅语第14句】:夫善之极者,莫大于孝;恶之大者,其唯害亲乎。《佛说未生冤经》
【佛语禅语第15句】:【莫使父母忧】孝养父母是尽人事、尽形态,要殷勤、顺从,不要让父母烦恼、操心。
【佛语禅语第16句】:慧人以渐,安徐精进,洗除心垢,如工炼金。《法句经》卷下,尘垢品
【佛语禅语第17句】:闻所说而信者,不名为信,智慧知已,名为信。(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一
【佛语禅语第18句】:【佛心禅语】 晴烟淡淡,暖日迟迟。百鸟歌而山谷鸣,千花笑而蜂蝶乱。于斯明得,不动步到观音普门,平地上入文殊智海。——《长灵宁卓禅师文案》
【佛语禅语第19句】:【佛心禅语】 若常愁苦,愁遂增大。如人喜眠,眠则滋多。若常烦恼,烦恼滋多。——《宗教箴言录》
【佛语禅语第20句】:人间的五欲——财、色、名、食、睡,总是束缚着人的身心,就像是套上了枷锁一样。
【佛语禅语第21句】:【佛心禅语】 僧问:“如何是大阳境?”师日:“赢鹤老猿啼谷韵,瘦松寒竹锁青烟。”——《大阳警玄禅师》
【佛语禅语第22句】:学佛修行的人,千万不能逃避责任。逃避责任就等于退失菩提心。
【佛语禅语第23句】:彼诸菩萨求正法时,当何所求?……以要言之,当求一切菩萨藏法、声闻藏法,一切外论、一切世间工业处论。(古印度)弥勒《瑜珈师地论》卷三十八
【佛语禅语第24句】:一切凡夫所有的身心都不得自由,或者心随于身,或者身随于心。“身”即身体以及外在行为,“心”即心灵以及内心想法。什么是“心随于身”呢?
【佛语禅语第25句】: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而不倾动。《大宝积经》卷八十二,郁伽长者会
【佛语禅语第26句】:所言藏者,一切众生悉在如来智内,故名为藏。以如如智称如如境故,一切众生决无有出如如境者,并为如来之所摄持,故名为藏。(古印度)世亲《佛性论》卷二
【佛语禅语第27句】:施比受更有福。真正的快乐,是施舍出去后的那分清净、安详与喜悦。
【佛语禅语第28句】:生活在顽强战斗中,只有每天不屈不挠奋勇向前的人才能取得胜利。
【佛语禅语第29句】: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怎样欣赏生活的美丽?佛日: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华严经》
【佛语禅语第30句】:一切言行举止能精神统一,心念一致,就是禅定。
【佛语禅语第31句】:【禅语悟道】不杀害生命,不欺蒙众生,只愿利益有情。轮回中的一切芸芸众生,皆是往昔曾做过我们的大恩父母。
【佛语禅语第32句】:信能渡渊——只要有信心,即使大河也可以设法渡过;反之,即使近在咫尺,也无法到达。
【佛语禅语第33句】:【哲理小故事】从前有一只猕猴,经常被大人们欺负,然而它却一点办法也没有,于是就把所有的怨恨发泄到了小孩的身上。
【佛语禅语第34句】: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华严经》卷七十八,入法界品
【佛语禅语第35句】:所谓苦行,修的是信念,行的是坚定。要想取得真经,就必须以非常人所能想象的耐力去坚持,虔诚地去探求。
【佛语禅语第36句】:譬如药师持药囊行,而自身病不能疗治。多闻之人有烦恼病,亦复如是。虽有多闻,不止烦恼,不能自利。《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
【佛语禅语第37句】:错落的年华,将我搁浅在这黄昏落寞的角落,在这寂寥的黑夜里,听着那熟悉的云水禅心,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茫然。
【佛语禅语第38句】:如有大石山,高广无缺坏,周遍四方来,磨榨此大地,非兵马咒术,力所能防御。恶劫老病死,常磨榨众生。《杂阿含经》卷四十二,第1147经
【佛语禅语第39句】:我相信,每份缘起,在冥冥中都会有善我力量的感召。
【佛语禅语第40句】:命欲日夜尽,及时可勤力,世间谛非常,莫惑堕冥中。当学燃意灯,自炼求智慧,离垢勿染污,执烛观道地。《法句经》卷上,老耆品
【佛语禅语第41句】:【佛心禅语】 了解自己最难,不了解自己最痛苦。所以,人生第一要务就是认识自己。
【佛语禅语第42句】:【佛心禅语】 人生苦短,生命可贵,我们应当做一匹明智的良马,日益精进,驰骋不息。
【佛语禅语第43句】:大心菩提心,诸心中最上,解脱一切缚,具足诸功德。《大宝积经》卷九十六,勤授长者会
【佛语禅语第44句】: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一句智慧的禅语,包含着人生全部的真谛。
【佛语禅语第45句】:不要把你的脏话放在前面当作口头禅,说得越多乱的就越早。
【佛语禅语第46句】:【佛心禅语】 思想会导致痛苦,但是停止思想并不是解决的办法。我们可以运用善巧的心地法门,消除所有出于无明的恶念。——堪忍尊者
【佛语禅语第47句】:佛要教化一切众生、慈爱一切众生,对好人要慈悲,对坏人更要慈悲;好人要度,坏人更要教化。
【佛语禅语第48句】:心不专、念不一,做事难以成就;若想心念专一,就必须收摄杂念,恒持清净的一念心,这就是“系缘修心”。
【佛语禅语第49句】:五度如盲,般若如导。《大般若经》卷一七二,赞般若品
【佛语禅语第50句】:快乐地过就是快乐的一天,郁闷地过就是郁闷的一天。一天的心情怎样,生活如何,往往取决于自己。
【佛语禅语第51句】: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于群生。《维摩经》卷中,佛道品
【佛语禅语第52句】: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诸佛法身人我性,我性共同如来合。(唐)玄觉《永嘉证道歌》
【佛语禅语第53句】:识者是身之主.遍行诸体,身有所为,莫不由识。《大宝积经》卷--。,贤护长者会
【佛语禅语第54句】:犹如狮子乳,不应注瓦器,如是大瑜伽,非器不应与。《金刚经续》
【佛语禅语第55句】:当知归依有四正行:一亲近善士,二听闻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随法行。(古印度)弥勒《瑜伽师地论》卷六十四
【佛语禅语第56句】:研义不难领解,难于精确。(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四
【佛语禅语第57句】:随他去吧,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佛语禅语第58句】:不去计较就没烦恼,你骑马来我骑驴,看看眼前我不如;回头又见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
【佛语禅语第59句】:【佛心禅语】 欲望使人失败,无私令人成就;烦恼使人痛苦,觉醒令人快乐;执著使人束缚,放下令人解脱;无明使人迷惑,智慧令人证悟。
【佛语禅语第60句】:他人老大,自己老二。(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佛语禅语第61句】:【天天禅语】拥有,有“拥有”的烦恼;无,有“无”的解脱。
【佛语禅语第62句】:人生应谨守本分,置身任何环境都应随遇而安。修
【佛语禅语第63句】:俱时因果,异时因果,三世善恶,一切幻化。《仁王般若经》卷中
【佛语禅语第64句】:【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如果自己受到诸多恶习的束缚,却以为能够解除他人类似的束缚,没有这样的说法。
【佛语禅语第65句】:【佛心禅语】 虽然,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自己的父母,但那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要活得投入,活得出色,不把命运的安排当成沉重的包袱。
【佛语禅语第66句】:【佛心禅语】 新妇骑驴阿家牵,山青水绿。桃花红,李花白,一尘一佛土,一叶一释迦。一《洞山梵言禅师》
【佛语禅语第67句】:举凡有事就有烦恼,若要做事,就必须先下决心——绝对不怕烦恼。若不怕烦恼,则任何困扰都可解决。
【佛语禅语第68句】:【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黄金未必就是宝,学问比珍珠还要珍贵。大丈夫如果没有一技之长,那就是在世间枉为一生。
【佛语禅语第69句】:要安于本分,守本分,本分之外的不去钻营强求。能够安于本分,内心的烦恼就会慢慢地淡化。
【佛语禅语第70句】:性格温柔的女人往往喜欢阳刚率直的男人,因为阴阳互补,才会相吸。
【佛语禅语第71句】: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人,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楞严经》卷三
【佛语禅语第72句】:一者思惟诸佛发菩提心,二者观身过患发菩提心,三者慈愍众生发菩提心,四者求最胜果发菩提心。(古印度)世亲《发菩提心经论》卷上
【佛语禅语第73句】:【经典佛文案】 一技之长,是安身立命之本。这个“技”字,是广义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百六十行”。
【佛语禅语第74句】:任何人念佛,阿弥陀佛都在他的心中盖上“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印章,以示“验收合格,准予往生”,永不褪色,永远有效。
【佛语禅语第75句】:【天天禅语】我宁愿过着艰苦朴素的日子,也不愿意自己的幸福与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佛语禅语第76句】:【佛心禅语】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故知一切诸法皆由心造,乃至人、天、地狱、六道修罗尽由心造。一《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
【佛语禅语第77句】:【天天禅语】学佛,要学“明白道理、把握人生、身体力行”。
【佛语禅语第78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垃圾变黄金,黄金变爱心,爱心化清流,清流绕全球。
【佛语禅语第79句】:世间种种法,一切唯有名,但想所安立,离名无别义。世间众色法,但相无有余,唯依相立名,是名无实事。《大乘密严经》卷下,阿赖耶识微密品
【佛语禅语第80句】:习性不是“真性”。真性必须从人的习性中去体会、修为、契合,谓之“神会”,即是由精神体会而领悟出来的真理。
【佛语禅语第81句】:【佛心禅语】 一个人承担责任的多少,决定了他成就的大小。
【佛语禅语第82句】:【化解烦恼】学佛,就是要善加化解烦恼,以及善解别人的不悦与刻意伤害。
【佛语禅语第83句】:即醒即悟有些事不能刨根问底,那不是认真,是缺少圆融。有些事不能不弄清楚,那不是为难,是一种责任驱使。天下事有能知有不能知,有需知有不必知。
【佛语禅语第84句】:【佛心禅语】 在佛家眼中,心中无物,四大皆空。我们虽达不到这种境界,但也应当时时擦拭心中杂念,以使其不被尘世所染。
【佛语禅语第85句】:【佛心禅语】 和尚只要做到专心,就会撞好钟。同样,我们只要用心就没有做不好 的事,没有什么攻克不了的难关。
【佛语禅语第86句】:众施经施胜,众味道味胜,众乐法乐胜,爱尽胜众苦。《法句经》卷下,爱欲品
【佛语禅语第87句】:【佛心禅语】 心、佛、众生其实没有差别,佛也没有比我们多一只手多一只脚。所判别的只是佛心清澈无碍,真如让你看不清真实面貌。——证严法师
【佛语禅语第88句】:用感恩心不但可以打开心结,还可以使人生豁然开朗,心智晴空万里。
【佛语禅语第89句】:【佛心禅语】 只要宁静处世,不为世俗势利所动,身心处于淡泊宁静的良好状态之中,必然有利于健康长寿。对症下药,自能药到病除。
【佛语禅语第90句】:轻易不要在心中打结,有些结一旦打上就再也解不开。
【佛语禅语第91句】:一个人要想使自己的心智澄明起来,就必须先学会放下,使自己的心真正空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拥有无限的可能。
【佛语禅语第92句】:自离疑悔,亦令他人永离疑悔;自得净信,亦令他得不坏净信;自住正法,亦令众生安住正法。《华严经》卷三十二,十回向品
【佛语禅语第93句】: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唐)玄觉《永嘉证道歌》
【佛语禅语第94句】:【佛心禅语】 人的身体有残缺不算苦,人性的残缺才是真正的苦。世间的灾难祸害,大都是由手脚完好,但心灵残缺的人造成的。——证严法师
【佛语禅语第95句】:【佛语禅话】不要怕压力,只要自问做得对与否。
【佛语禅语第96句】:人间和天上,有乐有美妙,比起涅槃乐,微小不足道。《即兴自说·王经》
【佛语禅语第97句】:现逆顺境,犹如虚空。了知身心毕竟平等,与诸众生同体无异。《圆觉经》卷下
【佛语禅语第98句】:业障重的人,发心较难;一旦发心,往生更容易。比如山顶重石,一旦推动,直奔谷底。故说念佛往生为五浊恶世众生之难信法、易行道。
【佛语禅语第99句】:除心中无明诸结使,以清净实观,得诸法本性,名为法性,性名真实。(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三十七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07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