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经典歇后语,让人过目不忘!
【谚语俗语第1句】:红眼老鼠出油盆——吃里爬外
【谚语俗语第2句】:【—花引来万花开】发生了好的影响。成语:发扬光大。 李存葆《山中那十九座坟茔》:“光有英雄事迹而没有哺育英 雄的经验,好比收获了庄稼而没有留下种子,既不能一花引 来万花开,更不能体现园丁的辛勤。”
【谚语俗语第3句】:【吹胡子瞪眼】(惯)形容人发脾气时怒气冲冲的样子。也形容人虚张声势,故意装出吓人的样二也作吹胡子瞪眼睛。 吹胡子,瞪眼珠。
【谚语俗语第4句】:老鹰吃麻雀——连皮带骨一起吞;一点不留
【谚语俗语第5句】:我正在写作业,没顾上与来的客人打招呼。妈妈敲着我的脑袋说:“在家不勤待宾客,出门方知少主人。”(四川·渠县)
【谚语俗语第6句】:小康来找我弟弟玩,我弟弟对妈妈说:“我不和小康玩,小康是个坏孩子。”妈妈说:“但你是好孩子,小康可以和你玩啊!”弟弟说:“对啊!”于是就和小康出去玩了。(河北·新乐)
【谚语俗语第7句】:杉木灵位——做不了主
【谚语俗语第8句】:火车上马路——出轨;越轨
【谚语俗语第9句】:妈妈给我做了条新裤子,没几天,膝盖就磨破了。妈妈说:“你身上是不是长牙了,刚穿几天啊,新裤子就破了洞。”(安徽·天长)
【谚语俗语第10句】:【放着河水不洗船】(惯)比喻放着有利条件却不知利用。
【谚语俗语第11句】:【打蛇打在七寸里打】在要害部位,谓行动要准确。香港 阮朗《苍天》:“多了,我们不干,少了,他们不干,总之打蛇要 打在七寸里,花钱要花在刀口上。”
【谚语俗语第12句】:【糊涂虫】“糊涂虫”喻指那些不明事理,对事情的认识模糊或混乱的人。它源自古代的一个传说。据说从前有个县官,审判案子不明是非,老百姓都很怨恨他,把他叫做糊涂虫,并且作了打油诗来讽到他。县官不知道这是讽刺自己yipinjuzi.com,反而下令捉拿糊涂虫,而且下令务必在三日之内捉到三个糊涂虫,少一个也不行。公差们发现一个头顶包袱、骑在马背上的人,感到很奇怪,就问:“你为什么不把包袱放在马身上?”那人回答说:“我担心马驮得太重,顶在我头上,可以节省马力。”公差一听这话,就说:“这个人可以算一个糊涂虫了,带他去见官!”公差们走到城门口,见一个手拿竹竿的人想进城,竖着拿城门太低,横着拿诚门太窄,就是进不去。公差只好先拿他们两个去交差。县官听了公差的报告,对拿竹竿的说“你为什么不把竹竿锯成两截拿进城来?”公差们一听,说:“报告老爷,第三个糊涂虫查到了。”县官忙问:“是谁,快给我拿来!”公差们说:“等下一任县太爷来了,我们就把他抓起来。” “糊涂虫”县官能当下去,清醒的郑板桥却当不下去,难怪郑板桥说“难得糊涂”。
【谚语俗语第13句】:【得了便宜卖乖】得了好处,还说自己不想要。得,也说: 讨。袁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真是名利双收,得了便宜 卖了乖,再也没有这么美的事了。”
【谚语俗语第14句】:【问官答花——驴唇不对马嘴】(歇)问的是“官”,答的是“花”。比喻答非所问,或把毫不相干的东西胡乱扯在一起。
【谚语俗语第15句】:指鹿为马——胡说;混淆是非;强加于人
【谚语俗语第16句】:阿明哥大学毕业后坚持要到山区工作,家人都反对,他爸爸更是生气。我爸爸劝他说:“树大树开权,儿大儿说话。孩子有他自己的想法,咱们就甭搀和了!”(广东·化州)
【谚语俗语第17句】:吃了早饭,我坐着看动画片《小猫钓鱼》。爸爸叫我把碗收了,我呢,收了碗又坐下接着看。爸爸又叫我把桌子擦干净,我胡乱地擦了桌子又继续看。妈妈见了,在一旁说:“你真是碗里的鱼儿——拨拨动动。”(云南·鲁句)
【谚语俗语第18句】:九条江河流两处——五湖四海
【谚语俗语第19句】:【到什么山唱什么歌】释义:山区不同,流行的山歌也不同。比喻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对策。例句:“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说不准到什么时候,交个好运,发笔洋财。”
【谚语俗语第20句】:七寸蛇配疥药——以毒攻毒
【谚语俗语第21句】:袁世凯做皇帝——梦不长:短命货;好景不长
【谚语俗语第22句】:每天早晨我总要在被窝里磨蹭着多睡一会儿,眼看着上学的时间到了,妈妈急了:“你这是肥猪钻在案板下,躲得了时辰躲不了挨刀,还不快起床?”(陕西·户县)
【谚语俗语第23句】:【秤杆不离秤砣】经常在一起,形影相随。类似的:砣不离 秤,影不离身/针不离线,线不离针。成语:形影不离。骆宾 基《罪证》:“金三天天和雅亭混,秤锤不离秤杆,人家谁不笑 话。”
【谚语俗语第24句】:【有情人终成眷属】(惯)眷属:亲属,特指夫妻。指真心相爱的人经过一段波折,最终结成了夫妻。
【谚语俗语第25句】:势断劲不断,劲断意不断。
【谚语俗语第26句】:【久赌无胜家】见“常赌无赢客”。
【谚语俗语第27句】:【怀里揣着兔子】(惯)形容心里害怕、慌乱。
【谚语俗语第28句】:【跛者不忘履,盲者不忘视】(谚)履(lu):穿鞋走路。盲:瞎眼。跛子不能行走,但他并没有忘却穿鞋走路;瞎子眼不能视,但他并没有忘却睁眼看物。指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着生命的本能。
【谚语俗语第29句】:【耍骨头】(惯)1指故意调皮捣蛋。 2指开玩笑。3指表示亲热。
【谚语俗语第30句】:【骑着脖子拉屎】(惯)比喻欺人太甚。 也作骑在人头上拉屎。 骑到脑瓜顶上拉屎。 骑在脖子上屙屎撒尿。
【谚语俗语第31句】:【浮萍尚有相逢日,人岂全无见面时】(谚)浮萍:浮在水面上的草本植物。浮萍有时还会漂流到一处,人难道分别后就没有再见面的机会?指人分别后定会重逢。
【谚语俗语第32句】:【行得端,走得正】行为端正,没做过坏事情。成语:光明 正大。浩然《艳阳天》:“他敢说,自己走的正,行的端,是个 最光明磊落的人。”
【谚语俗语第33句】:【指冬瓜说葫芦】(惯)比喻表面上说这个人,实际上说的是那个人。
【谚语俗语第34句】:新郎官戴孝——悲喜交集
【谚语俗语第35句】:【种大烟的多,抽大烟的多,种高梁的多,吃高梁的多】释义:大烟:鸦片。比喻提倡什么,什么就多。例句:俗语说:“种大烟的多,抽大烟的多,种高梁的多,吃高梁的多。”共产党提倡人人当好人,所以好人就多。
【谚语俗语第36句】:【凭三寸不烂之舌】具有游说的口才。明代《水浒》:“小生 必须亲自去那里,凭三寸不烂之舌,说他们入伙。”
【谚语俗语第37句】:黄连树上长棵草一一苦苗苗
【谚语俗语第38句】:弯藤结歪瓜——孬种
【谚语俗语第39句】:贾宝玉和史湘三哭贾母——各有各的心思
【谚语俗语第40句】:立七坐五盘三半,一肩三头怀两脸。
【谚语俗语第41句】:小侄子到处乱跑,总不停脚儿。妈妈说:“你看,他就像蜜蜂蜇了屁股一样。”(湖北·英山)
【谚语俗语第42句】:【好时是他人,恶时是家人】(谚)人在春风得意时,外人自会来百般奉承结识;到了逆境困厄时,全靠自家人扶持关照,共渡艰难。
【谚语俗语第43句】:【既有今日,何必当初】今日结果不好,当初不该那样做。 表示悔恨。相关的:早知如此,悔不当初。张贤亮《河的子 孙》:“接下来的这段往事,在他脑海里浮现出来的时候,总 引起一种充满柔情的心荡神驰,一种早知如此,悔不当初的 惆怅,一种真正的男子汉的激情的冲动。”
【谚语俗语第44句】:草原里的狍子——三五成群
【谚语俗语第45句】:【铺的草,盖的草,有个老伴就是好】(谚)即使穷到下铺草、上盖草的程度,只要有个老伴相依为命,彼此体贴照应,就会感到十分满足。指老年人最难得的是有个老伴。
【谚语俗语第46句】:【属长生果的——表是一把柴,瓤是一包油】(歇)长生果:即落花生,外表是壳,可当柴火烧,花生仁可以榨油。比喻人外表不起眼,实际上很优秀。
【谚语俗语第47句】:我潦潦草草地写完了家庭作业,妈妈看见了说:“这是什么作业呀,鸭子咯嗒泥——糊涂一片!”(河南·新野)
【谚语俗语第48句】:【好俏不穿棉,冻死不可怜】(谚)俏:俊俏。一心追求外观俊俏,严冬也不穿棉衣,这种人冻死也不必可怜。指为求外表美而不顾健康是不可取的。
【谚语俗语第49句】:【蛤蟆上樱桃树,既想攀高枝又想高口味】释义:讥讽人欲望高,想得美,但实现不了。例句:“嘿嘿,是笑我们厂蛤蟆上樱桃树,既想攀高枝又想高口味哪……”史文远听了,连连摇头:“这种歪言邪语何足挂齿!谁爱嚼舌头就让他去嚼吧。咱们走咱们的路。”
【谚语俗语第50句】:岩口滴水石开花——日久见功
【谚语俗语第51句】:【有钱难买子孙贤】(谚)指子孙的贤良,是一个家庭最难得的财富,是用金钱买不到的。
【谚语俗语第52句】:【蚂蝗缠住鹭鸶脚——要想脱来不得脱】(歇)蚂蝗:蛭纲动物,生活在水田湖沼中,能刺伤皮肤。指被纠缠或陷入困境,难以脱身。 也作“蚂蝗缠脚——要想脱身脱不了”。
【谚语俗语第53句】:X光照人——把你看透了
【谚语俗语第54句】:长兄如父,长嫂如母。
【谚语俗语第55句】:【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惯)指不说还好,说出来的事情令人大吃一惊。
【谚语俗语第56句】:大年初一翻日历——头一回
【谚语俗语第57句】:【看风向】(惯)比喻观察形势发展变化的情况。 也作看风势。 看风头。
【谚语俗语第58句】:吃虱子留后腿——小气
【谚语俗语第59句】:天上的风筝———根线在人家手里;把柄在人家手里
【谚语俗语第60句】:【拾个蹦蹦枣儿】别人打枣落地,尚在蹦着,被人拣去。谓 没有出力,白得便宜。姚雪垠《李自成》:“郑崇俭兵力不足, 原不想从尧岭来攻,只是尧岭官军听说石门谷起了内讧,又 因坐山虎愿意投降献寨,才打算来拾个蹦蹦枣儿。”
【谚语俗语第61句】:我偷花了家里五元钱,爸爸知道了问我,我支支吾吾。爷爷在一旁说:“大胆说吧,别鲤鱼喝水,吞吞吐吐的。”(山西·平陆)
【谚语俗语第62句】:【船到码头车到站】(惯)比喻止步不前。
【谚语俗语第63句】:黄牛吃草——吞吞吐吐
【谚语俗语第64句】:【一度着蛇咬,怕见断井索】(谚)索:绳索。比喻人在某方面受过大的惊吓,再遇到类似情况就不由得心惊胆颤。 也作一朝被蛇咬,三年怕带子。 一次被蛇咬,三年怕草绳。 一回蛇咬脚,十年怕踩草。
【谚语俗语第65句】:【八个金刚抬不动一个礼字】释义:金刚:佛教称佛的侍从力士,因手拿金刚杵而得名。形容“礼”重,要讲“礼”。例句:大尹道:“一个官要拶就拶,管你什么根基不根基!”高氏道:“这也难说,八个金刚拾不动一个‘礼’字哩!”
【谚语俗语第66句】:【 如入无人之境】迅猛向前,没有抵挡。成语:长驱直人。 古华《浮屠岭》:“犹如一员古代的骁勇战将,单枪匹马,纵横 驰骋,如入无人之境,真是出足了风头,耍尽了派头。”
【谚语俗语第67句】:【吃凉不管酸】(惯)比喻对事情不操心。也比喻不管闲事。
【谚语俗语第68句】:【人多好干活,人少好吃馍】生产以人多为好,消费以人少 为好。此语反映了人口与生产、消费的关系。或说:人少好 吃饭,人多好做活/人多好种田,人少好过年。台湾柏杨《丑 陋的中国人》:“人口问题是很重要的,如果中国要想强大, 人口一定要拼命减少。有句话说:人多好干活,人少好吃 馍。”
【谚语俗语第69句】:头顶磨盘——不知轻重
【谚语俗语第70句】:【秧好稻好,娘好囡好】见“娘好囡好,秧好稻好”。
【谚语俗语第71句】:【掌舵的心不慌,乘船的便稳当】(谚)掌舵的:船上的舵手。船在波浪中,舵手沉着自信,坐船人心里就踏实。比喻领导人物在危险时刻从容不迫,人们就有了主心骨。
【谚语俗语第72句】:甘蔗加蜜糖——甜上加甜
【谚语俗语第73句】:【浅水里养鳖——早就看透是什么货】(歇)货:本指物品、东西,转指人(骂人的话)。指早就清楚某人不是什么好人。
【谚语俗语第74句】:鸭子下冻田——插不上嘴;难插嘴
【谚语俗语第75句】:眼睛上出芽子——不是好苗头
【谚语俗语第76句】:【掉下个树叶也怕砸死】释义:形容胆小怕事。例句:“不行!谁都像你这样胆小,掉下个树叶也怕砸死你!”
【谚语俗语第77句】:妈妈叫弟弟学做点家务,弟弟很不情愿地撇着小嘴,妈妈看他懒洋洋的样子说:“你呀,守着大河会无水喝,守着青山能没柴烧。人不劳动不得富,要多学蜜蜂勤到老,莫学露水一会儿干啊!”(广西·都安)
【谚语俗语第78句】:吃饭时,我把吃剩下的饭倒掉了,妈妈说我不懂得珍惜粮食。我说:“就那么一点,算什么?”爸爸说:“一顿省一口,一年省一斗;一顿省一把,一年买匹马。”(河南-汝阳)
【谚语俗语第79句】:腊月里,木匠张成做了四个案板,先后拉到集市上去卖。前两个做工粗,却卖了好价钱;后两个做工细,便宜还卖不出去。他说给王大爷听,王大爷说:“彼一时,此一时也。先前就你一个人卖。现在卖的人多了,这就叫有好货不如有好行情(),’(河南·西平)
【谚语俗语第80句】:狗吐舌头——热过火了
【谚语俗语第81句】:【天时地利人和】做成事情,需要有三个条件:有利的时 机、环境、人际关系。浩然《艳阳天》:“办什么事儿,得看天 时、地利、人和,不能凭三分钟的热度,胡干傻干。”
【谚语俗语第82句】:韩信墓前一声叹——埋没了英才
【谚语俗语第83句】:【按下葫芦起了瓢/摁倒葫芦瓢起来】葫芦可做瓢,一称葫芦 瓢。指不能同时按到水中,按下这个,那个又漂起来。谓事 情多,忙不过来。成语:应接不暇、顾此失彼。袁静孔厥《新 儿女英雄传》:“这儿也是:‘报告主席,我对他有个意见!’那 儿也是:‘报告主席:我也有个意见!’真是按倒葫芦瓢又起 来了。”
【谚语俗语第84句】:【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小时候偷窃的毛病不改,养成坏习 惯,会越来越严重,发展成大错。类似的:今日偷针,明日偷 金/偷针的会变成偷牛的。《法制文萃报》(1999,6,14):“虽 然穷,但我们穷得要有志气。不能去偷人家的东西。小时 候偷针,长大了就去偷金。”
【谚语俗语第85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睁一只眼看见,闭一只眼看不见,看 见当作没看见。意即马马虎虎,不必认真。又指没有完全 睡大觉,暗中查看。歇后语形式为:大肚子罗汉戏观音,睁 一只眼,闭一只眼。老舍《茶馆》:“可是你要叫我们碰见,我 们也不再睁一眼闭一眼!”
【谚语俗语第86句】:【笑面虎】“笑面虎”比喻那些表面和善而实际心狠手辣为人阴险的人。 “笑面虎”的故事来自宋朝人王公衮。史书上记载说,王公衮的祖坟被守墓人挖掘了,事情被发现后,守墓人被官府惩罚,并责令他去王公衮的家里认罪。王公衮不动声色,先是摆酒招待他,后即拔出佩剑杀了这个守墓的人。在周围人的印象中,王公衮平常待人和善,与人交往时有说有笑,这件事之后,人们便称呼他为“笑面虎”。这个俗语与“笑里藏刀”一样,都是形容表面常带笑容而实际上心地狠毒的人。
【谚语俗语第87句】:【 狗改不了吃屎】本性难移,坏毛病改不了。成语:恶习难 改。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真是狗改不了吃屎,这样 便宜他都不捡。”
【谚语俗语第88句】:【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谚)气力小,就不要承受重的负荷;说话没威望,就不要去规劝别人。指做事要量力而行,人贵在有自知之明。
【谚语俗语第89句】:【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军营存在,士兵却不住的变动。借 指人员不停地流动。余杰《火与冰》:“这个行业是流动性最 大的行业,房间还是原来的房间,小姐却换了无数个新面 孔,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门口永远是闪烁的灯火。”
【谚语俗语第90句】:【老虎不吃回头食】(谚)老虎不回转身去找食物吃。常比喻有志气的人做事,认定目标,勇往直前,绝不中途反悔。 也作“猛虎不吃回头食”。
【谚语俗语第91句】:婊子立牌坊——假装正经;令人作呕
【谚语俗语第92句】:【古筝】筝是我国古老的拨弹乐器之一,相传形成于秦朝,盛行于隋唐,后流传到全国、亚洲不少地区,史称秦筝。相传,秦国有一种乐器叫瑟。有个叫宛无义的人,弹瑟的技艺非常高,他的两个女儿也非常喜欢弹瑟。有一天,姐妹俩都争着到父亲那里学习弹瑟。姐姐跑得快,先把瑟拿到了手里,爱撒娇的妹妹哪里肯让,赶忙跑过去,双手抱住了姐姐手中的瑟。两个人你拉我扯,互不相让。忽然,“咔嚓”一声,瑟被掰成了两半。宛无义闻声急忙赶过来,不由得愣住了,只见姐姐手中的一半是十三弦,妹妹手中的一半是十二弦。他又急义气,忙把两个女儿手中的瑟拿过来,唉声叹气地左摸摸,右看看,用手指把弦一拨,让他吃惊的是,半边瑟竟发出更好听的声音。宛无义早忘了责怪女儿们,他把半边瑟分别作了些修缮,结果这半边瑟比原来好弹,声音也更好听了!他欣喜万分,就把这“二女相争,引破为二”的瑟,叫做“筝”。从此以后,筝就在秦国流传开来。
【谚语俗语第93句】:五更天下海一一赶浪潮
【谚语俗语第94句】:【客随主便】(谚)指客人要听从主人的安排,尊重主人的意愿。 也作客听主便。 客听主安排。
【谚语俗语第95句】:乌龟进沙锅——丢盔卸甲
【谚语俗语第96句】:我放学后贪玩,天黑了才回家,挨了妈妈的一顿训。奶奶见我难过的样子,悄悄地哄我:“你妈呀,是刀子嘴豆腐心,其实她心疼着你呢!”(江西·兴国)
【谚语俗语第97句】:【千古】“千古”,为哀挽死者之辞,已有一千几百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其含义有二:一日年代久远。《水经注》中有文:“追芳昔娱,神游千古。”又如千古绝唱一词;一日永别。《新唐书·薛收传》中记载:薛收三十三岁卒,秦王李世民闻讯,哀痛之至。他写信给薛收二哥的儿子元敬,信中云:吾与伯褒(薛收字)原在军中服务,经常一起外出作战,他办事殷勤,很有抱负,想不到现在“一朝成千古也”。“千古”一词由此而来。
【谚语俗语第98句】:【恶虎难斗肚里蛇】释义:钻进内部的敌人很难斗。例句:“常言道:‘恶虎难斗肚里蛇’,只有打进他们的心脏里边去。这是一着最好的棋子,包赢不输。”
【谚语俗语第99句】:【 恨铁不成钢】怨其不成材,目的是希望他成材。池莉《来 来往往》:“这就是段莉娜身上具备的高瞻远瞩的政治敏感 性,以及对康伟业恨铁不成钢的埋怨和鄙视。”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07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