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最流行民间俗语经典歇后语【600】

【歇后语第1句】:羊群里的骆驼,鸡群里的仙鹤——独(都)大

【歇后语第2句】:【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谚)指年景是旱还是涝,在农历的七月十五就见了分晓;农业是丰收还是歉收,在农历的八月十五就有了定局。

【歇后语第3句】:【一把手】“一把手”是民间俗称,指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最高领导人。“一把手”这一称呼的来历,与象征权力的印信印钮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就是说,“一把手”这个词从产生之日起就与权力是紧密相连的。中国的印信起源很早,据史料记载,大概周朝就已经使用印章了。自秦汉以后,历朝都制定了官印制度,对印文、材质、印鼻、尺寸、印绶都有详细的规定,以区别不同的等级和权力的大小。比如秦汉时规定,皇帝用六玺,白玉质地,螭虎钮,皇后金玺蛇钮,诸侯王金玺驼钮,皇太子、列侯、丞相、太尉、三公、左右将军金印龟钮,食禄二千石银印龟钮,千石以下至二百石以上铜印鼻钮。这里的“钮”,根据《说文解字》中的解释,就是指印鼻,也就是便于手把抓印面的借力饰物。从魏晋到宋元时期,印章印文和印绶都有较大的变化,而印钮的变化相对较小。进入明清时期,官印多为方形或长方形,宽边,细朱叠文,又称为“关防”。由于尺寸较大,材质厚,质量重,为了便于盖章,出现了把手,称为“印把子”、“印把手”。因为印章的加盖,也就意味着权力的确认和实施,所以,“印把子”、“印把手”逐渐讹传为“一把手”,象征着某一范围的最高权力。进入现代社会以后,橡胶印章大量应用,官方印章的形制基本稳定下来,印面上的把手非常明显,人们更乐于使用“一把手”这一形象的称呼,来指代某一范围的最高权力和主要负责人。

【歇后语第4句】:【东海鳌鱼脱钓钩——再不回头】(歇)鳌鱼:传说中生活在大海里的大龟或大鳖。本指鳌鱼脱钩后再也不返回,转指人一去再也不回来。

【歇后语第5句】:剧本剧本,一剧之本。

【歇后语第6句】:苍蝇跟屎壳郎做朋友——臭味相投

【歇后语第7句】:狗撕皮袄——乱扯

【歇后语第8句】:【五心不做主】(惯)五心:内心。 指心里拿不定主意,不知如何办才好。

【歇后语第9句】:【一登龙门,身价十倍龙门】相传为大禹所凿。河水险急, 鱼不能上溯,能上溯则为龙。比喻有了某种资格,就提高了 身价。《北京日报》(1982,3,28):“联想到近来戏曲界一些 拜师收徒的事,这当然是好的。但要真教、真学才好。如果 拜了师,行了礼,什么也没学到,只图虚名,又有什么必要 呢?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我们大可不必去羡慕它。”

【歇后语第10句】:【摸不准脉窝】(惯)比喻找不到问题的症结。

【歇后语第11句】:【绱鞋不使锥子——针好】(歇)绱鞋:把鞋帮和鞋底缝在一起,一般要用锥子。针:谐“真”。指非常好或确实好。

【歇后语第12句】:【路走到尽头总会转弯的】(谚)路要是走到尽头,就非转弯不可。 比喻事情总有转机之时。

【歇后语第13句】:【事不三思,终有后悔】处理事情应该慎重。相关的:三思 而后行。明代《醒世恒言》:“单因杨氏一时不明,惹出一场 大祸,展转害了多少人的性命。正是:事不三思终有悔,人 能百忍自无忧。”

【歇后语第14句】:【出岔子】(惯)指出了差错或事故。

【歇后语第15句】:【陈谷子,烂芝麻】(惯)比喻年长日久、无关紧要的话语或事情。 也作陈芝麻,烂谷子。 陈年烂芝麻。

【歇后语第16句】:【老猫不在家,耗子上房笆】释义:房笆:铺在房椽子上面的苇箔(b。)、秫秸等。比喻没有人管束了,便任意胡来。例句:牛大婶:“对!‘帅不离位’真不假,看你们这‘老猫不在家,耗子上房笆’了。”

【歇后语第17句】:【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擀面杖无孔。一窍不通,谓外行, 不懂。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你要写文章,咱是擀面 杖吹火,一窍不通。”

【歇后语第18句】:【船里不漏针】(谚)指船身严实,针要是丢了,必定是船内人拿走的。比喻丢失东西或走漏信息,总是与内部人有关。 也作船底不漏针,漏针没外人。 船里不漏针,漏针船里人。

【歇后语第19句】:【好饭不怕晚】(谚)指只要饭好,推迟就餐会吃得更有滋味。也泛指任何美好的事物,早得到反不如迟得到更有意义。 也作“好饭不怕晚,趣话不嫌慢”。 趣话:幽默、风趣的言谈。

【歇后语第20句】:【习惯成自然】(谚)指人的习惯一旦养成,就像天生成的一样,自自然然,没有任何勉强的成分。

【歇后语第21句】:一手遮住脸——独当一面

【歇后语第22句】:【秋蝉落地——哑了】见“落地的秋蝉——哑了”。

【歇后语第23句】:旱苗得雨——正逢时节

【歇后语第24句】:【打死阎王,吓煞小鬼】(谚)阎王:迷信传说中阴曹地府掌管生死簿的主子。指只要打死了阎王,自然就镇住了小鬼。比喻镇压住头领,依附的人便不敢轻举妄动。

【歇后语第25句】:老鼠偷秤砣——盗铁(倒贴)

【歇后语第26句】:【转不过弯来】(惯)比喻想不通,思想上转变不过来。 也作转不过磨盘来。 转不过轴来。

【歇后语第27句】:【骑狗烂裤裆,骑猫烂眼窝】(谚)眼窝:眼睛。骑在狗背上玩,狗会咬烂他的裤裆,骑在猫背上玩,猫会抓烂他的眼睛。劝诫小孩不要玩狗玩猫的谑语。

【歇后语第28句】:【孩子没娘,说来话长】见“从小离娘,到大话长”。

【歇后语第29句】:【背靠背】(惯)指不当着有关人员的面检举揭发问题或提出批评意见。

【歇后语第30句】:妈妈给我买的零食我总是一气儿吃完,爸爸说我是狗窝里放不住剩馍。妈妈说:“那还是买得太少,要是给他一卡车他肯定吃不完。”爸爸说:“那叫杠头。”(河南·郑州)

【歇后语第31句】:【身无挂体衣,家无隔宿粮】(惯)形容缺衣少食,十分困难。

【歇后语第32句】:【人靠运气马靠膘】(谚)运气:好的机遇。膘:肥肉。指人靠的是机遇,没有好的机遇就难以成事;马靠的是膘实,没膘的马就没实力。 也作“人走时,马走膘”。

【歇后语第33句】:头上长秃疮——顶坏;坏到顶了

【歇后语第34句】:镜子里的烧饼——不能充饥

【歇后语第35句】:叫花子串大街——穷逛

【歇后语第36句】:【开倒车】(惯)比喻逆潮流而动,向后倒退。

【歇后语第37句】:【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对手的方式,来对付对手。 鲁迅《二心集》:“这并不错,正是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入之 身,虽然也是一种‘报复’,而非为了自己。”

【歇后语第38句】:【偷鸡不成蚀把米】(惯)鸡没偷成,还损失了一把米。比喻本想占便宜,反倒吃了亏。 也作偷鸡不着蚀把米。 偷鸡不着白蚀米。 偷鸡不成白搭上几把米。

【歇后语第39句】:【阎王好做,小鬼难当】(谚)指当个阎王发号施令容易,当个小鬼跑腿应差却十分难。比喻上司头目好当,下级办事人员难做。

【歇后语第40句】:小学生看书——念念不忘

【歇后语第41句】:鹅卵石掉酱缸——糊涂蛋

【歇后语第42句】:【吃凉不管酸】(惯)比喻对事情不操心。也比喻不管闲事。

【歇后语第43句】:【三个核桃两个枣】见“仨核桃俩枣”。

【歇后语第44句】:【进了庙门会烧香,见了婆婆会叫娘】指会见机行事。成语: 随风转舵。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我的特长,就是进 了庙,会烧香,见了丈母会叫娘。别的,没了!”

【歇后语第45句】:【蛟龙归大海】谓到了能够充分发挥才能的地方。类似 的:龙归大海,虎人深山。成语:得其所哉。徐光耀《平原烈 火》:“老周这次回来,就是蛟龙归了大海,咱大队又添了一 员虎将,无论如何,今天得庆贺庆贺!”

【歇后语第46句】:【人不伤心不落泪】(谚)伤心:内心痛苦。指人痛哭落泪,是感情受到伤害的表现。

【歇后语第47句】:【挤牙膏】(惯)比喻靠外界施加压力才肯交代问题。

【歇后语第48句】:弥勒佛的脸蛋——笑眯眯

【歇后语第49句】:牛头不对马嘴——胡拉乱扯

【歇后语第50句】:【既在山场转,就有打猎心】(谚)山场:山区围猎场。指既是来山场走动,就有打猎的想头。借指敢到比赛现场来,就有向强者挑战的意向。

【歇后语第51句】:【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实也难收】释义:处暑时还没有下雨,庄稼纵然结了籽实也无收成。指干旱难以成孰。例句:处暑日宜雨。谚云:“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实也难收。”

【歇后语第52句】:【生日吹蜡烛】孩子们过生日,生日蛋糕是少不了的,精明的蛋糕店老板又开始赠送生日蜡烛。生日那天,吃着蛋糕,又吹蜡烛,别提有多高兴了。不过,过生日吹蜡烛的来历恐怕孩子们不知道。过生日要吹灭插在蛋糕上的蜡烛,这一做法最早始于古希腊。古希腊的月亮女神阿耳特弥新的崇拜者们在庆祝月亮女神生日时,在圣坛上摆上插着蜡烛的甜蜜蛋糕。后来,古希腊人在孩子的生日蛋糕上插上燃烧着的蜡烛,并增加了吹蜡烛的内容。他们相信,燃烧着的蜡烛具有隐秘神奇的力量,如果孩子们要求一个心愿,并且一口气吹灭所有的蜡烛,他们便可以如愿以偿。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漂洋过海,来到中国。

【歇后语第53句】:荷叶做雨伞——难遮盖

【歇后语第54句】:【露水见不得太阳】释义:比喻存在不会长久。例句:“嗨,小鬼子是露水见不得太阳,就要完蛋了!”

【歇后语第55句】:【把吐出来的唾沫再舔起来】唾沫不能再舔,说话不能不算 话。成语:食言而肥。李准《大河奔流》:“我们灾民得听你 讲一句话。相信你不会把吐出来的唾沫再舐起来!”

【歇后语第56句】:王照好吃懒做,别人怎么劝他就是不改。人们背后说:“竖得起竹竿,竖不起井绳。什么时候进墓坑,什么时候才会勤快。”(河南·邓县)

【歇后语第57句】:大冷的天,我在刷洗脏鞋,冻得直哆嗦。妈妈嗔怪我说:“狗伸舌头(指天热)你不干,鸡提爪(指天冷)时来精神。”(山东·莱芜)

【歇后语第58句】:野猪掉在陷坑里——跑不了

【歇后语第59句】:【三十年前子靠父,三十年后父靠子】(谚)指人在三十岁以前,要靠父亲养活、扶持,儿子得听从父亲的指使;三十岁以后,父亲要靠儿子关照,自然是儿子说话算数。

【歇后语第60句】:石打的锁——没眼

【歇后语第61句】:【累死没人买棺材】做事白忙,无人感谢。孙犁《风云初 记》:“你这孩子,就不想想,你就是忠心保国,累死在谷子地 里,田大瞎子也不会给你买口柳木棺材的。”

【歇后语第62句】:【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谚)比喻凡事跟在别人后边学样,不如自己去开拓创新。

【歇后语第63句】:【死马做活马医】(惯)马即便已死,也把它当作活马来医治。比喻明知事情没有希望,仍作最后的努力。 也作死马当着活马医。 死马当成活马救。

【歇后语第64句】:人到四十,穿针离尺。

【歇后语第65句】:蜗牛背“房子”——只顾自己

【歇后语第66句】:【打狗看主人】释义:比喻看在主人或上司的面上,对某人宽容、饶恕。“主人”又作“主子”。例句:保安团、警备队、马大胡子,都有她的亲戚,惹翻了那帮人,可不好对付。怎么办?打狗看主人,只有把她放掉。

【歇后语第67句】:【 娘要嫁人,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子女阻止不了;天要下 雨,人阻止不了。表示无可奈何,由它去吧。语序亦可换 置。李英儒《还我河山》:“娘要嫁人,天要下雨,咱们都管不 有头发谁愿意装秃子没有人愿意装穷yipinjuzi.com,实在是不得已。 或说:有了头发可别装秃子。叶文玲《谁是研究所所长》: “说一千道一万,有头发谁肯装秃子?”

【歇后语第68句】:【一字长蛇阵】原为一种队列,借指排长队,或称长龙。李 准《老兵新传》:“在往农场的路上,几辆旧汽车上边装着粮 食、豆子、麸皮、柴油桶等,排成一行在前走着;接着是一排 拖拉机一字儿排开跟着;再后边是牛群、骡子群、大马车,逶 逶迤迤在路上布成了一条一字长蛇阵。”

【歇后语第69句】:【死马当活马医】“死马当活马医”,其含义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做出的拯救举动。典出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在古时候,有一个人的良马死了,伤心地闭门谢客。郭璞找上门来,说可以将马救活,那人先是不信,后来一想,反正马已死了,姑且听听他怎么说吧。郭璞何许人也,晋书有《郭璞传》,郭璞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训古学家,还是一位高明的兽医。郭璞指点:“派一个健壮劳力,拿一根长竹竿,往东行走二三十里,遇到一片树林,就用竹竿猛打,会得到一个小动物,把它拿回来,马就能活过来。” 那人按照他的吩咐去做,果然得到一只像小猴子的小动物,这个小动物一见死马,立即凑过去,与马接吻,猛吸马的鼻子,不一会,这马就站起来,又跳又叫,与平常无不异。这就是“死马当活马医”的出处。

【歇后语第70句】:【四大喜事、三大悲、三急】人生有四大喜事,三大悲,还有人的三急,它们分别是: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三大悲:少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人的三急:上厕所,人洞房,生孩子。上述“【第4句】:【第3句】:三”源自人们的常识积累。人的一大优势是善于总结,归纳类推,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对人本身也是一样,你总结一条,他总结一条;今年总结一条,明年再总结一条,久而久之,最终形成大家公认的、流行很广泛的谚语性格言。以上四喜、三悲、三急就是如此。

【歇后语第71句】:妈妈让我跟她一起去拔瓜地里的杂草,我嫌天热不想去。妈妈说:“走吧,苦干才能美吃。”(陕西·武功)

【歇后语第72句】:【小人】现在人们所说的“小人”,通常都是指那些心术不正,胸怀不够坦荡的人。“小人”,是中国文化中一个含贬义的道德评价范畴,时至今日,正月初五包饺子还要“剁小人”,可见其处境不妙。其实,若追根溯源,“小人”境况的恶化,是有一个嬗变过程的。西周时期,“小人”不过是一种身份的称谓而已。如《小雅·大东》日:“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意思是说贵族大人走在大道上,而平民则在路边观望。可知,“小人”泛指平民和下层劳动者。“小人”之称,这里虽然也反映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偏见,却没有道德贬损之意。 “小人”一词,还是个谦词。《左传·隐公元年》:“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宋钱俪《钱氏私志》:“燕风北俗,不问士庶,皆自称小人……对中人以上,即称小人,中人以下,则称我家。”除此之外,“小人”还有几种含义并非贬义。如旧时下对卜有过失,检讨时常说:“小人该死。” 把“小人”斥为道德低下之人,始作俑者为孔子,请看儒家经典。首先,“小人”好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其次,“小人”无固定德操。“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论语·颜渊》);再次,“小人”不知敬畏。“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论语·季氏》);还有“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由于儒家多贬斥小人,在中国历史上“小人”多取贬义。如《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从古至今,“小人”的贬义概念没有发生变化。

【歇后语第73句】:【打破饭碗】(惯)比喻失业。

【歇后语第74句】:【打哑谜】(惯)指不直接把意思说明白,故意让对方猜。

【歇后语第75句】:【叫化子唱戏——穷开心】(歇)指人陷入穷困境地,却故作欢乐,自寻开心。常含讥讽意味,有时用作自嘲。 也作“叫花子唱戏——穷快活“。

【歇后语第76句】:【话到舌尖】留半句说话时应该有所警惕。张孟良《儿女 风尘记》:“话到舌尖留半句,转过话头对天宝说:走吧,走 吧!到家里吃饭去,还等什么?”

【歇后语第77句】:王刚最近不思学习,却讲究吃喝穿戴。王刚妈担忧地说:“这孩子最近是吃饭讲花样,穿衣服要高档,头发拾掇得发亮,学习成绩却一天天下降。刚他爸,你可得管管啊!”(河南·西峡)

【歇后语第78句】:【把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惯)形容用了最大的力气。

【歇后语第79句】:【瞎子害眼——也就是这么回事】(歇)害眼:生眼病。指事情反正已经这样,没有什么了不起,不必在乎。

【歇后语第80句】:【 没有空城计,退不了司马懿】诸葛亮令马谡镇守街亭。街 亭失守,司马懿进兵西城。西城兵力空虚,诸葛亮用空城计 吓退了司马懿。事出《三国演义》。指有高明的办法来对 付。电视剧:“没有空城计,退不了司马懿。没有这一招,也 对付不了马司令。”

【歇后语第81句】:【名堂】人们对搞花样、名目或故弄玄虚的人,喜欢说他们搞名堂。那么,“名堂”一词是怎么来的呢?“名堂”由“明堂”演化而来。原来,上古帝王举行盛典的场所称“明堂”。汉武帝、武则天都提出要造选明堂。据说,武则天建成了明堂,被她的一个男宠一把火烧了。河北农村也有“立明堂”的习俗,不过用途与皇帝所建的明堂截然不同。遇到亲人客死异乡,尸骨无存,其亲属就在坟地内建一假坟,内埋死者牌位,叫“立明堂”。不论是建造假坟头,还是掩埋死者牌位,都有一套迷信程序,都会有神秘色彩,故俗语常说:“搞什么鬼名堂!”即由此而来。“明”、“名”同音,如今便演化为“名堂”了。

【歇后语第82句】:【北辰三夜,无雨大怪】释义:指半夜三更北天闪电定有大雨。例句:夏秋之间,夜睛而见远电,俗谓之热闪。在南,主久睛。在北,主便雨。……北闪俗谓之北辰闪,主雨立至。谚云:“北辰三夜,无雨大怪”,言必有大风雨也。

【歇后语第83句】:【做梦娶媳妇儿——想得美】(歇)指想得倒很好,就是实现不了。常含讥讽意味。

【歇后语第84句】:【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释义:比喻山再高,水再深,总有路可通。例句:行者笑道:“师父说哪里话。自古道:‘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岂无通达之理?可放心前去。”

【歇后语第85句】:【烦恼皆因强出头】(谚)强出头:不该出头管的事偏爱插手管。惹出烦恼,都是由于爱出头管闲事招来的。指不该管的事不要插手,就可避免烦恼。 也作“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歇后语第86句】:【送顺水人情】(惯)指不用费劲,顺便送出的好处、人情。

【歇后语第87句】:【碾砣生芽,狗生角】(惯)碾砣:即碾磙子。比喻事情不可能发生。

【歇后语第88句】:【当面锣,对面鼓】(惯)比喻面对面把话说清楚。

【歇后语第89句】:斩草不除根——后患无穷

【歇后语第90句】:【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妻子】释义:保密,连自家人都不能知道。例句:“你小声些!这事儿可得保守秘密;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妻子,谁也不能给知道。”

【歇后语第91句】:【老妈妈睡着吃干腊肉——是恁一丝儿一丝儿的】(歇)干腊肉:腊月里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肉。 恁:那样。一丝儿:谐“意思儿”。 老妈妈牙齿不好,躺着吃干硬的腊肉,只好一点儿一点儿地撕扯着吃。指不必多说,点到就行。

【歇后语第92句】:【亮一手】见“露一手”。

【歇后语第93句】:【哪里跌倒哪里爬】释义:在什么地方受挫折,就在什么地方克服困难,争取成功。例句:“养猪卫星”虽然丢了丑,可卫治国并没泄了气。他想:哪里跌倒哪里爬。他决心再放个“卫星”,以挽回面子。

【歇后语第94句】:一天中午,小亮吃完饭,倒在床上就睡着了。小亮妈低声说:“真是鸬鹚吃饱不下水啊!”(四川·酉阳)

【歇后语第95句】:我整天闹着买笔,今天买两枝,明天买三枝,后天站在文具店柜台前又不想走。奶奶知道了,笑着说:“你买这么多笔当火腿肠吃啊!”(山西·晋城)

【歇后语第96句】:天气连续降雨,妈妈从地里摘回来许多烂棉桃,妈妈叹气地说:“今年全完了,连投资都收不回来!”爸爸却说:“没关系,娶媳妇,孬好一辈儿;种庄稼,好坏一季儿。这季儿不行下季儿捞呗!”(河南·西华)

【歇后语第97句】:放学回到家里,爸爸说中午吃剩米饭,我说我不爱吃。奶奶说:“剩米饭好吃。俗话说,‘头锅饺子二锅面,米炒三遍金不换’。”(河南·南阳)

【歇后语第98句】:大伯家的小姐姐能说会道,姑姑家的小表弟却不善表达。奶奶笑着对我说:“你小姐姐说起话来有梗就能添出个叶,有苗就能说出朵花;你小弟可差远了,他是茶壶里煮饺子,肚子里有货嘴里却吐不出。”(黑龙江·哈尔滨)

【歇后语第99句】:吃了包子开面钱——混账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0803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