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快手俗语,生活中很有道理的文案!

【歇后语第1句】:说书人的功夫——耍嘴皮子

【歇后语第2句】:春天到了,天气暖和了,我想把毛衣脱掉。爸爸说:“不要急着脱毛衣,俗话说‘春捂秋冻,少生疾病’。”(河南·鲁山)

【歇后语第3句】:【疑则勿任,任则勿疑】(谚)对自己不信任的人,就不要任用;既然任用了,就不要再怀疑。指任用人一要明察,二要心诚,大胆使用,不可猜疑。 也作疑人莫用,用人莫疑。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歇后语第4句】:【无风不起浪】(谚)水面上无风就不会翻起浪。比喻事情的发生总有它的根由,有了前因才会有后果。 也作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 无风不起浪,无缝不生蛆。

【歇后语第5句】:【家有梧桐招凤凰】(谚)梧桐:梧桐树,传说凤凰鸟只在梧桐树上栖息。凤凰: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指家里有了梧桐树,才能招得凤凰来。比喻具有优越的条件,才能吸引来人才。 也作“家有梧桐树,不愁凤凰来”。

【歇后语第6句】:【井底蛤蟆,没见甚么天日】释义:比喻没见过世面。例句:所以连青州府城门也没得出来赶一步,真是“井底蛤蟆,没见甚么天日”。

【歇后语第7句】:【老子天下第一】(惯)指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无人可比。 也作“老子天下称第一”。

【歇后语第8句】:【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有权有势,就能发号施令。清 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三天成殓之后,龙光就自己当 家,正是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陆续把些姨娘打发出去, 有给她一百的,有给她八十的,任她自去择人而事。”

【歇后语第9句】:【争气发家,斗气受穷】(谚)斗气:憋着一股气与人比排场比阔气。指争气能使人奋斗成才,振兴家业;斗气却会使人奢侈腐糜,钱财耗尽。

【歇后语第10句】:【赶着鸭子下河】(惯)比喻强迫别人做事。

【歇后语第11句】:【媳妇多了吃冷饭,头头多了事难办】(谚)指媳妇一多,你推我靠,不肯上厨房做饭,没得热饭吃;头头一多,互相扯皮,不肯担当责任,办事效率差。

【歇后语第12句】:喝饱了黄连水——满肚的苦

【歇后语第13句】:【非宅是卜,唯邻是卜】(谚)卜:占卜,选择。确定住宅,不是看宅院如何,只是看左右邻居如何。指选择宅院,最重要的是要选择好邻居。

【歇后语第14句】:【无故殷勤,必有一想】(谚)指平白无故向人献殷勤讨好的人,必定是另有图谋与打算的。

【歇后语第15句】:【车走车路,马走马路】各走各的路,互不相扰。袁静孔厥 《新儿女英雄传》:“拉倒就拉倒!咱们车走车路,马走马路, 谁也不跟谁相干!”

【歇后语第16句】:【无情未必真豪杰】(谚)对人冷漠、毫无热情关爱的人,不见得就是超然物外的英豪。指真正的英雄豪杰往往是富有感情的。 也作“无情未必是英雄”。

【歇后语第17句】:【 笑破不笑补,笑过不笑改】破了能补,过而能改,会得到谅 解,不会被嘲笑。韩志君等《篱笆·女人和狗》:“不补还行? 笑脏不笑旧,笑破不笑补!”

【歇后语第18句】:【胡萝卜就烧酒,仗个干脆】释义:比喻做事情干脆利落。例句:这正是件迅雷不及掩耳的事情。说句外话,叫做:“胡萝卜就烧酒,仗个干脆。”

【歇后语第19句】:大年夜晒衣服——今年不干明年干

【歇后语第20句】:【堂上一呼,阶下百诺】(惯)诺:答应。厅堂之上主人一声喊,台阶下众多的侍从一齐答应。形容权势极盛,从者甚多。 也作“厅上一呼,阶下百诺”。

【歇后语第21句】:【借米赶得上下锅,还米就赶不上下锅】(谚)把米借给人或向别人借米,都赶得上下锅做饭;要是等别人还来的米下锅,那就耽误了做饭。指财物借出容易讨回难。

【歇后语第22句】:沸腾的开水——响(想)得厉害

【歇后语第23句】:【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谓活受罪。或说:求生不得,求死无 门。香港金庸《射雕英雄传》:“若是落入了他们手中,被充 作官妓,那真是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了。”

【歇后语第24句】:【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释义:谁敢干谁就得利。多指坏人得便宜,好人吃亏。例句:懒虫说:“你用不着害怕。这年头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歇后语第25句】:花木兰从军——冒名顶替

【歇后语第26句】:【打白客】(惯)指托人办事不花钱。

【歇后语第27句】:【方丈】人们都知道,寺院住持叫“方丈”,那么,“方丈”的称呼是怎么来的呢? “方丈”原来指禅林寺院中住持的居室或客殿。《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说,印度那烂陀寺的僧房,宽皆方丈许,故叫做“方丈之室”。唐代以后,由于方丈往往足禅林正寝,寺院住持的住所,故称寺主日“方丈”。原指僧房的“方丈”转而指住持的居室,最后直接称住持本人,从而变成一种职务的称渭了,俗称“方丈”或“方丈和尚”。方丈在一寺中具有很高的权威,所有的高阶干事都由方丈任命,另外,他可与所有的高职僧会谈,可解聘能力不足的干事,方丈有权处罚犯戒者,也能颁布新规。方丈还可以决定寺院的经费使用。当然,方丈所要负的责任也很繁重,他要领导僧众修行,要给寺众们讲经开示。

【歇后语第28句】:【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谚)指经验丰富的人着手办事,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歇后语第29句】:进了笼的乌——翅膀再硬也飞不了

【歇后语第30句】:眼望玻璃窗——看得过去

【歇后语第31句】:【掏心窝子】(惯)指说心里话,表达真实思想。

【歇后语第32句】:丫环抱着元宝睡一守财奴

【歇后语第33句】:【和尚不亲帽儿亲】(谚)和尚之间彼此生疏,但由于同戴一顶和尚帽,彼此就感到很亲热。比喻同行业或同遭遇的人到一起,容易产生同情心和亲切感。 也作“和尚不亲庙亲”。

【歇后语第34句】:【看人要看心,听话要听音】(谚)看人要看到他的内心,听话要听出他的话外之音。指看人或听话不要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也作“看人看心,听话听音”。

【歇后语第35句】:轮到第五组做值日,他们互相推脱,一个个溜走了。下午,老师发现后说:“你们比其他组还多两个人呢,这真是‘龙多不下雨,人多不干活’啊!”(河南·宝丰)

【歇后语第36句】:背后挂镜子——照见别人照不见自己

【歇后语第37句】:我由于贪玩没有做完作业,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批评我说:“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还是努力学习吧!”(河南·淅川)

【歇后语第38句】:【玻璃人儿——透极了】(歇)本指极其透明,转以形容人非常聪明伶俐。

【歇后语第39句】:刘姥姥进大观园——样样新鲜

【歇后语第40句】:【官不大,僚不小】(惯)形容人职位虽不高,却装腔作势,官气十足。 也作“官儿不大,架子不小”。

【歇后语第41句】:冬天不戴帽子一冻(动)脑

【歇后语第42句】:茶馆里的买卖——滴水不漏;点滴不漏

【歇后语第43句】:【牵牛要牵牛鼻子】释义:做事要抓住关键。例句:“牵牛要牵牛鼻子,……先从他李春山头上戳开!”

【歇后语第44句】:【百日床前无孝子】(谚)百日:指日久天长。指人长期卧病在床,服侍的子女再有耐心,也会产生厌烦情绪而照顾不周。 也作常病无孝子。 久病床前没孝子。

【歇后语第45句】:快考试了,我还像没事似的看电视。妈妈不高兴地说:“你是睡在棺材里不知死活。”(云南·瑞丽)

【歇后语第46句】:【吃哪庙的饭,撞哪庙的钟】靠谁生活,就为谁服务。张孟 良《儿女风尘记》:“人随王法草随风;吃哪庙的饭,撞哪庙的 钟。”

【歇后语第47句】:【 大河涨水小河满】小的依靠大的,局部依赖整体。张抗 抗《北极光》:“当然先救自己!我从来不认为什么‘大河涨 水小河满’是符合科学原理的,只有小河的汇集才有大河的 奔流。”

【歇后语第48句】:【贼人有妙计】(谚)贼人有作案的狡诈手段。指坏人有常人意想不到的诡计阴谋。

【歇后语第49句】:【春节】春节,俗称过年,是一年当中最隆重的节日。国人不管天南海北,都要赶回家团聚,吃年夜饭,因而形成中国独有的景观——春运,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人山人海,一票难求。春节的主调是庆丰收,除邪气,求得来年吉祥如意。春节的时间是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古时称元旦或元日。辛亥革命后,改用公历纪年,定公历1月旧为元旦,将旧历元旦改称春节。传统意义的春节时间较长,一般是从腊月初八的腊祭(俗称腊月)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止。其中除夕(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期间民俗活动很多,如祭祖、拜年、走亲戚,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等。各地还有多种娱乐活动,如舞龙灯、耍狮子、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唱大戏等,现在又增加了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过年的欢乐气氛更加浓了。

【歇后语第50句】:洪水冲了老鼠洞——窝子全完

【歇后语第51句】:【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想要,达不到目的;没 想要,倒轻易地得到了。事与愿违,出乎所料。台湾李敖 《笑傲五十年》:“受苦受难的中国人,禁不住老天爷一再开 玩笑,最后喟然长叹——有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 荫。听其自然了,认命了。”

【歇后语第52句】:邻居叔叔说他妻子太懒散,他妻子反驳说:“我懒?你也不勤快呀!你这是自己一身白毛毛,反说别人是妖怪;鼻头高,眼窝洼,只看见人家看不到自家。”(山西·太原)

【歇后语第53句】:【话想三道,稳;绳捆三道,紧】(谚)三:多的约数。说话反复思考才能稳妥;捆东西多束几匝才能紧牢。指说话贵在多想少说。

【歇后语第54句】:【卢医不自医】(谚)卢医:战国时名医扁鹊,家在卢地,故称。卢医为人治病是妙手,却不能自治。指好医生能医人而不能自医。也泛指名家能治人而不能自治。 也作“医不自治”。

【歇后语第55句】:【拉黑牛】(惯)指卖主让同伙装成顾客,假装购买其货物,诱骗顾客上当。

【歇后语第56句】:【蚂蝗缠住鹭鸶脚——要想脱来不得脱】(歇)蚂蝗:蛭纲动物,生活在水田湖沼中,能刺伤皮肤。指被纠缠或陷入困境,难以脱身。 也作“蚂蝗缠脚——要想脱身脱不了”。

【歇后语第57句】:戴红缨帽上树——红到顶

【歇后语第58句】:【吃酒不言公务事】释义:聚饮时不谈论公事。例句:今日奉屈,不过为昔臼之情,聚谈聚谈,古云:“吃酒不言公务事。” 非是为兄的拦阻贤弟之臼,因我帐下皆是忠义之将,恐有唐突,倒是愚兄的不是了。

【歇后语第59句】:隔壁王婶刚把自家的鸡赶到门前树下,正好看见李婶家的一只母鸡死在那儿。她拍着巴掌说:“唉!今天是黄泥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说不清楚了。”(陕西·陇县)

【歇后语第60句】:一次吃午饭,妈妈让我多吃豆腐,我不想吃。妈妈说:“鱼生火,肉生痰,豆腐青菜保平安。多吃豆腐好处多着呢!”(河南·许昌)

【歇后语第61句】:【时来逢好友,运去遇佳人】(谚)佳人:美貌女子。好运来时会遇到好友,霉运来时会遇到美女。指艳遇给男子带来的往往是不幸。

【歇后语第62句】:【女愁哭,男愁唱】见“男愁唱,女愁哭”。

【歇后语第63句】:【未学爬,先学走】学习上操之过急,未能循序渐进。类似 的:走道不好,倒要学跑/未上楼梯三步,就想一步登天。清 代《何典》:“只见那活死人已经未学爬,先学走,一路扶墙摸 壁的行来。”

【歇后语第64句】:【又做巫婆又做鬼】巫婆假装有鬼附身。借指弄虚作假, 两面应付。又,也说:也。成语:装神弄鬼。赵树理《小二黑 结婚》:“又做巫婆又做鬼,两头出面装好人。”

【歇后语第65句】:【老鹰抓小鸡】(惯)形容动作快捷而凶猛。 也作老鹰捉小鸡。 老鹰抱小鸡儿。

【歇后语第66句】:【女子无夫身无主】见“男子无妻财无主,妇女无夫身落空”。

【歇后语第67句】:爸爸在路上碰见两个小学生讥笑一位老爷爷,就对他们说:“你们凭啥笑他?他食盐多过你们食米,食油多过你们食水,走桥多过你们走路。你们要尊敬老人才对啊!”(广东·化州)

【歇后语第68句】:【两面光】(惯)比喻做事圆滑,双方都不得罪。

【歇后语第69句】:两棵苦瓜一根藤——苦在一块了

【歇后语第70句】:大年三十要账——催命鬼

【歇后语第71句】:【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谚)清明:清明节,在每年农历三月上旬,是传统习俗上坟祭祖之日。旧俗,清明祭祖归来,要折柳枝盘成圈戴在头上,据说不如此,青年人就会变成满头白发的老人。

【歇后语第72句】:【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见“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

【歇后语第73句】:【没有脚底风,刮不倒人】(谚)脚底风:从脚下卷起的旋风。比喻要搞垮对方,必须先从收买他身边的人入手。

【歇后语第74句】:【拣日不如撞日】(谚)撞日:碰巧遇上吉日。指与其挑个好日子办事,不如现在就办。

【歇后语第75句】:【事在人为】(谚)指事情的成败在于人为的因素,与天命无关。

【歇后语第76句】:姥姥带我回城,我非要坐出租车不行,姥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增产不节约,好比漏底儿锅,上面添了水,下面流成河。过日子可不能这样大手大脚的。”(陕西·西安)

【歇后语第77句】:我整天闹着买笔,今天买两枝,明天买三枝,后天站在文具店柜台前又不想走。奶奶知道了,笑着说:“你买这么多笔当火腿肠吃啊!”(山西·晋城)

【歇后语第78句】:腊月三十贴对联——年一回

【歇后语第79句】:我家包包子时,奶奶准备往包子馅里放姜。我说:“奶奶,我不爱吃姜,不要放了。”爷爷说:“还是放些好,经常吃些葱姜蒜,少给医生找麻烦。”(河南·新乡)

【歇后语第80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惯)觅:寻找。指费尽干辛万苦到处去找都找不到,却在无意中毫不费力就得到了。 也作“踏遍青山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歇后语第81句】:姑姑经常说她干活多,我干活少。奶奶数叨她说:“黄鳝泥鳅本来就拉不了一般长。”(河南·新野)

【歇后语第82句】:出了澡堂进茶馆——里外涮(骗局)

【歇后语第83句】:【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谚)舍不得用孩子作诱饵,就套不住恶狼。泛指凡事不冒大风险、不付出大代价,就难以取得鼓舞人心的大收获。 也作舍不得孩子逮不住狼。 舍不得孩子,打不了老狼。

【歇后语第84句】:【人生一盘棋】释义:指人的一生像一盘棋一样变化莫测。例句:唉!人生一盘棋,得得失失,真不易拿稳啊!

【歇后语第85句】:【福】春节,家家户户贴“福”字,源自何处。一为“福”字的含义好,二是源自一个传说。先看“福”字的含义。福,是形声字,偏旁示,乃祭祀祈祷的意思。向神明祈求什么呢?内容在右半边:上边是人的头面,下方是肚腹,肚里的“十”字,乃食物充满,既要有五谷杂粮,也需要鲜蔬荤腥,一句话,吃饱就是福。至如今,人们恭维一个人既胖又健康,总是说:“哎哟,您发福了!” 这不经意间的“发福”,最是祖先创造“福”字的本义。然而,福的内容不断扩展,吃饱之后,自然有新的追求,后被解释为:富、贵、寿、考,齐备为福。富贵自不必说,寿考是平安健康,活到天年。如此一个“福”字,谁不想把其请到家。再看那个传说。相传,姜太公之妻是个败家种,不管到哪里都败。在姜太公封神之时,其妻说:“别人都封了神,为啥不封我?”姜太公答:“你到哪家哪家败,封你干啥!也罢,要封就封你为穷神吧。”其妻很不满意:“封我为穷神,叫我蹲在哪个地方?”姜太公说:“有福的地方不能去。”此事被传开后,惊动了老百姓,于是老百姓把自家大门、小门贴上“福”字,以对穷神的拒绝。从此便成了传统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歇后语第86句】:城隍老爷献计一出鬼点子

【歇后语第87句】:头发丝穿豆腐——没法提

【歇后语第88句】:一锹煤炭难炼钢,一块砖头难砌墙。

【歇后语第89句】:【不会做饭的看锅,会做饭的看火】(谚)火:火候。指生手做饭,只看锅里;行家做饭,只看火候。 比喻会办事的人,总是掌握时机,不让时机错过。

【歇后语第90句】:【菩提树】“菩提树”是经常碰到的一个名词,特别是影视剧中经常出现。菩提树是佛教中的圣树。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唐朝初年,禅宗六祖慧能写了这么一首关于菩提树的偈子,流传甚广。那么,菩提树到底存在不存在呢?菩提树不仅存在,而且又名“觉树”、“道树”、“思惟树”、“佛树”,属于桑科,原产于东印度,为常绿乔木。其叶呈心形而末端尖长,花隐于球形花囊中,花为囊熟时呈暗橙色,内藏小果。 “菩提”为古印度语(梵文)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菩提树与佛教渊渊颇深,据传说,两千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他年轻时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的真谛。经过多年的修炼,终于有一次在菩提树下静坐了七天七夜,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佗。所以,后来佛教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印度则定之为国树。

【歇后语第91句】:悬崖上勒马——化险为夷;回头是岸

【歇后语第92句】:鹅卵石垫墙基——立场不稳;不稳当;根基不稳;基础不牢

【歇后语第93句】:【挨揍打呼噜——假装不知道】(歇)指知道得很清楚,却故意装作不知道。

【歇后语第94句】:壁上种灯草——白费功夫;白费劲;枉费工

【歇后语第95句】:【舍着金钟撞破盆】(惯)比喻不惜任何代价,甚至豁出性命去拼搏。

【歇后语第96句】:【脚底板抹香油——溜了】(歇)本指脚底擦了油很滑溜,转指人悄悄地溜走了。 也作脚底擦油——溜了。 脚底下擦油——滑溜。 脚底抹油——开溜。

【歇后语第97句】:临死蹬棺材盖儿——没几下蹬头了

【歇后语第98句】:我瞪着眼跟爸爸顶嘴,爸爸说:“跟你妈一样,越来越‘麻辣烫’了。”(河南·新乡)

【歇后语第99句】:妈妈回家晚了,我问她是怎么回事。她说:“隔壁王大妈说话真是狗扯羊肠,越扯越长,让我听也不是走也不是。”外婆听到了,接过话茬儿:“你说话倒是三下五除二,挺干脆利落的。”(江西·乐平)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08502.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