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佛说人性与心灵感悟

【佛语禅语第1句】:【天天禅语】慈悲不只用口说,而是要身体力行,走入人群付出。

【佛语禅语第2句】:要成为让别人欣赏的风景,你就必须走在别人的前头。

【佛语禅语第3句】:【天天禅语】双手做好事是利益人群,做错事是害人不利己。

【佛语禅语第4句】:先去实践中流汗,再到微博里留言,这样才可能避免空谈。

【佛语禅语第5句】:以无所得而为方便,能满六度。《大般若经》卷三,初分学观品

【佛语禅语第6句】:为人父母者,只能尽养育之责,而无法要求子女依照父母给予的模式成长。

【佛语禅语第7句】:用理智净化感情,用慈悲升华感情,是为处世的密行。

【佛语禅语第8句】:受谤不辩,是大度,也是小心;是慈愍他人,也是保护自己。

【佛语禅语第9句】:谁最先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佛语禅语第10句】:以法自娱,欢爱不舍。《华严经》卷十四,净行品

【佛语禅语第11句】:我们如能发挥到这种程度,就是慈。慈是清净的智慧所发挥出来的功用。

【佛语禅语第12句】:【最有禅意的句子】心无杂念、凡事乐观、踏实做事,就会有智慧。

【佛语禅语第13句】:慈悲为首,不损众生,是名羼提波罗蜜。《华严经》卷三十七,十地品

【佛语禅语第14句】:要能了生,才能了死。(民国)太虚《人生佛教开题》

【佛语禅语第15句】:禅思比丘无他想念,唯守一法,然后见心。《大灌顶经》

【佛语禅语第16句】:父母的问题,会影响子女的情绪;子女身体不适或

【佛语禅语第17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对每件事、每个人都感恩,就能化贪心为慈悲心。

【佛语禅语第18句】:于父母所少作不善,获大苦报,少作供养,得福无量。《杂宝藏经》卷一

【佛语禅语第19句】: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楞严经》卷五

【佛语禅语第20句】:为法因缘,不惜身命、妻子、财物。《优婆塞戒经》卷二,名义菩萨品

【佛语禅语第21句】: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那种万念皆空的感觉,是人生最美的享受。

【佛语禅语第22句】:身体可以累,心灵不要累;因为心灵是慧命的泉源。

【佛语禅语第23句】:禅是禅非禅悟【佛语禅语第1句】: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佛语禅语第24句】:【天天禅语】能开启智慧、美化生活,都是善法。

【佛语禅语第25句】:宁取平淡。冒险应是逼不得已的作为,并非存心为冒险而冒险。

【佛语禅语第26句】:一个女人,若懂得阴阳规律,便知道再强悍的女人在家里都要刻意地示弱。

【佛语禅语第27句】:【佛语禅话】人生要懂事、懂理;懂得做人、懂得付出。

【佛语禅语第28句】:【佛语禅话】宽恕由爱而起,是人间最动人的篇章。

【佛语禅语第29句】:我们要争取做第三种人,做到提放自如,但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佛语禅语第30句】:为了自己快活,送钱物给歌女、妓女等人,是不净布施。

【佛语禅语第31句】:【天天禅语】要人祝福,不如自己付出造福,如此爱与福都有余。

【佛语禅语第32句】:【天天禅语】希望大地资源不短缺,必须从懂得珍惜一开始。

【佛语禅语第33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人格升华,需有成人之美、包容之德。

【佛语禅语第34句】:在世间什么是富,什么是贫呢?“慈母在堂名之为富,慈母不在名之为贫。”

【佛语禅语第35句】:心集无边业,庄严诸世间。《华严经》卷七十一,入法界品

【佛语禅语第36句】:我们时常会被困难吓倒,却一直不知道自己就站在解决困难的最前沿。

【佛语禅语第37句】:所有人置身于鱼缸里,每个人对环境的破坏都会害人害己。

【佛语禅语第38句】:梦回空有思亲泪,未到西方不是家!(当代)夏莲居《净语》

【佛语禅语第39句】:【佛心禅语】 人们总在年轻时卖命赚钱,又在有钱后花钱买命。

【佛语禅语第40句】:【佛心禅语】 一休万休,人生才能真正解脱重负。

【佛语禅语第41句】:宁以有德而死,不以无德而存。(《探花违王上佛授决经》)

【佛语禅语第42句】:苦,是人生起跳的弹跳板;乐,是人生堕落的软陷阱。

【佛语禅语第43句】:【天天禅语】人能造业,也能造福;造业是迷信,造福是正信。

【佛语禅语第44句】:你们自己应当努力,诸佛只是导师而已。南传《法句经》第276偈

【佛语禅语第45句】:【天天禅语】健健康康时,就做来“囤(积)”,不要做来“抵(消)”。

【佛语禅语第46句】:不传播是非,不将忧苦带给别人,是为生活的密行。

【佛语禅语第47句】:【佛心禅语】 曲木恶绳,顽石恶攻。责善之言,不可不慎也。

【佛语禅语第48句】:我们需要工作,更需要生活。千万不要为了工作而影响了家庭和亲情。

【佛语禅语第49句】:一切罪障自消除,是名最上持净戒。《心地观经》卷三,报恩品

【佛语禅语第50句】: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法华经》卷一,方便品

【佛语禅语第51句】:恭敬与谦让,知足并感恩,及时闻教法,是为最吉祥。《吉祥经》

【佛语禅语第52句】:付出其实就是最大的收获,因为能施与的人,比受施的人更幸福。

【佛语禅语第53句】:【佛心禅语】 使人敢怒而不敢言者,便是损阴骘处。

【佛语禅语第54句】:饥为大病,行为最苦,已谛知此,泥洹最乐。《法句经》卷下,泥洹品

【佛语禅语第55句】:遭恶骂时默而不报,遇打击时心能平静,是为做人的密行。

【佛语禅语第56句】:【天天禅语】既定的方向是对的,就要大步向前迈进,做就对了。

【佛语禅语第57句】:佛教徒应具足运动家的精神,只要肯精进,一定可以到达终点——佛的境界。

【佛语禅语第58句】:世间有四业:一智、二珍财,三受五欲乐,四求于解脱。“四十华严”卷十二

【佛语禅语第59句】:一切有所求的心,就是有漏心;一切无所求的心,就是无漏的心。

【佛语禅语第60句】:【天天禅语】造福者,时时平安;修慧者,日日心宽。

【佛语禅语第61句】:诸天大系缚,无过于女色,女人缚诸天,将至三恶道。《大萨遮尼干子经》

【佛语禅语第62句】:在生活的链条上没有任何孤立存在的事物,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

【佛语禅语第63句】:【天天禅语】生命的价值,在于能为人间负责任。

【佛语禅语第64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发大心、立大愿,身体力行亲身体悟,德才能显现。

【佛语禅语第65句】:若觉一切法,能不着诸法,一切爱意解,是为通圣意。《法句经》卷下,爱欲品

【佛语禅语第66句】:【生活禅语】有正念而无欲念,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佛语禅语第67句】:【佛语禅话】真正的美,在于身形端庄、气质优雅。

【佛语禅语第68句】:【佛心禅语】 轻信轻发,听言之大戒也。愈激愈厉,责善之大戒也。

【佛语禅语第69句】:【天天禅语】双足能行万里路,双手能做天下事。

【佛语禅语第70句】:忘失菩提心修诸善业,是为魔业。《华严经》卷五十八,离世间品

【佛语禅语第71句】:以无着为方便圆满智度,诸法性相不可得故。《大般若经》卷三,初分学观品

【佛语禅语第72句】:只要不急于求成,便不会自生障碍;能获得默认默许,一定有拓展空间。

【佛语禅语第73句】:【心静气和】人之相处,贵在和字;和则顺昌,不和则弊端丛生。

【佛语禅语第74句】:能给,才是富有;能舍,才有所得。(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佛语禅语第75句】:天灾都是由人心感召,这是一种“共业”。所以我们

【佛语禅语第76句】:善恶诸业果报分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佛语禅语第77句】:常修净命,不占吉凶,亦不相人生男生女。《小品般若经》卷六

【佛语禅语第78句】:【佛语禅话】真诚地表达无私的爱,可以净化一切。

【佛语禅语第79句】:【佛心禅语】 谈论事情的道理容易,但是做成事情就不那么容易了。

【佛语禅语第80句】:【佛心禅语】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犯错误在所难免,重在知错能改。

【佛语禅语第81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寻找生命的答案,在于身体力行的体悟。

【佛语禅语第82句】:生活作息要正常,三餐起居要定时,不乱饮食,不乱看病。

【佛语禅语第83句】:济世工作是以服务的精神,对人生尽本分、为社会奉献,发挥济世救人的工作。

【佛语禅语第84句】:借彼魔恼,坚我愿力,只要将猛,不怕贼强。(当代)夏莲居《自警录》

【佛语禅语第85句】:没有生过什么大病,是因为此人根本没有能量排病毒。

【佛语禅语第86句】:【天天禅语】大爱无贵贱,众生皆平等,不分他你我,心善即气与。

【佛语禅语第87句】:【佛语禅话】有爱,就没有距离;用爱调与,能消除社会乱象。

【佛语禅语第88句】:烦恼之恶钩,牵人不自在,犹如地狱卒,掷人人汤火。《菩提行经》卷三

【佛语禅语第89句】:【清流】我们每个人心底都有一股清流,都有一块福田,隐藏着丰沛的泉源。

【佛语禅语第90句】:廓彻十方自性境界,触事全真。(宋)真净克文禅师《古尊宿文案》卷四十三

【佛语禅语第91句】:【天天禅语】安心睡、快乐吃、欢喜笑、健康做,是人生四宝。

【佛语禅语第92句】:【天天禅语】学佛不要怕磨,污染磨尽,佛性自然现前。

【佛语禅语第93句】:守谦寡欲,善善恶恶,不得不作。(贯休《续姚梁公座右铭》)

【佛语禅语第94句】:【天天禅语】预防天灾的最好方法,就是净化人心。

【佛语禅语第95句】: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有人以舌头做功德;有人以舌头造罪业。

【佛语禅语第96句】:【最美的形态】形貌并不重要,真正让人喜爱的是温柔、殷勤的形态。

【佛语禅语第97句】:【佛语禅心】 看似简单,但其实不失为一种睿智的识人方法。

【佛语禅语第98句】:不要把阴影覆在心里,要散发光和热,生命才有意义。

【佛语禅语第99句】:也许正是因为这份难得的因缘,此本书名才叫“了凡因语”。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0872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