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青树林民间俗语俗话文案,大全俗话文案

【谚语俗语第1句】:我喜欢穿着打扮,认为这样一来别人就会注意我,夸我漂亮。可妈妈却说:“看树不看外皮,看人不看穿戴。”(浙江·绍兴)

【谚语俗语第2句】:【下药捻儿】(惯)比喻设计害人。

【谚语俗语第3句】:【倚酒三分醉】(惯)倚仗喝了点酒就装出醉态来。指人借酒生事。

【谚语俗语第4句】:【净水泽必深】释义:比喻人知识渊博,谦虚谨慎,不显示自己。例句:凌雪春问:“说我什么?”夏小云道:“净水泽必深,满瓶摇不响,精工出细活。”

【谚语俗语第5句】:【大师傅】常言说,工厂里师傅多,医院里大夫多,学校里老师多。那么,怎么师傅当中还有一个“大师傅”呢?而且是做饭的?这里面有一则民间故事。古时候有个皇上,一次来到修建宫殿的工地上,就让各工匠文案自己的本领,谁的本领大就封谁为师傅。众工匠都不服气,抢着去表白自己的功劳。皇上干脆把他们都封为师傅。工地上给工匠们做饭的是一对姐妹,二人见工匠们都有了封号,便也凑过来讨封。没想到,那些被封为师傅的工匠们说:“做饭的算什么行当?”姐姐很生气,就决定饿他们一次。众工匠干完活,都跑到饭棚里去吃饭,却见灶房里没动烟火,就来责问姐妹俩。姐姐说:“做饭的不算个行当,那你们就自己做吧!”众工匠向皇上报告此事。皇上问:“那做饭的到底算不算个行当?”这些能工巧匠饿得肚子咕咕叫,连忙答道:“做饭算行当,太算行当了!” 于是,皇上叫人把姐妹俩找来,准备封她们为师傅。姐姐摆摆手,指着工匠们对皇上说:“他们都是师傅,却做不了饭;给我的封号,得比他们大!” 皇上说:“那就封你为大师傅吧。”姐姐乐了,指着帮着自己做菜的妹妹,问:“她呢?”皇上顺口说:“你是大师傅,那她就是二师傅吧。”妹妹一听,也很高兴。就这样,做饭的就被称为大师傅,帮厨的就被称为二师傅了。

【谚语俗语第6句】:丰收靠劳动,健身靠运动。

【谚语俗语第7句】:【大厦千间,不过身眠七尺】(谚)高大的房屋纵然有成百上千间,一个人睡眠也不过只需七尺的地面。 指人在世问,物质的享用应当知足知止,多贪多占毫无意义。

【谚语俗语第8句】:【一人气力担一担,众人力量搬倒山】(谚)一个人的气力只能挑起百斤担;众人的力量合到一起,就能把山搬倒。指人多力量大,困难再大也不怕。

【谚语俗语第9句】:小明最贪玩,不好好读书,妈妈拿着他的成绩单,叹道:“你呀,顿顿白馍不离手,走出校门像疯狗,玩耍没忧愁,看看成绩你咋抬头?”(河南·镇平)

【谚语俗语第10句】:【恶龙相斗,鱼鳖遭殃】有势力的人物发生冲突,受害的是 普通人民。高云览《小城春秋》:“两族的头子都是世袭的地 主豪绅,利用乡民迷信风水,故意扩大纠纷,挑起械斗。这 么着,恶龙相斗,小鱼小虾就得遭殃了。”

【谚语俗语第11句】:【穷怕亲戚富怕贼】(谚)穷人怕的是亲戚来了招待不起,富人怕的是贼来偷盗,遭受损失。指穷家富家,都有担心的事。

【谚语俗语第12句】:过了冬至种小麦——赶不上节气

【谚语俗语第13句】:河豚鱼撞船———肚子气

【谚语俗语第14句】:【内藏虎狼之心,外饰温恭之貌】(惯)指人内心凶残狠毒,外表却装出温良恭谦的样子。

【谚语俗语第15句】:【吃得补药,吃不得泻药】经不起损失。周克芹《许茂和他 的女儿们》:“葫芦坝如今是吃得补药,吃不得泻药了。”

【谚语俗语第16句】:【拼死吃河豚】河豚味美,但有毒,必须烹调得法。此句比 喻冒险。成语:饮鸩止渴。香港唐人《金陵春梦》:“明知俯 仰由人,但也只好捏着鼻子拼死吃河豚。”

【谚语俗语第17句】:外婆看看天上的鲤鱼鳞似的云朵,又看看地上晒着的谷子,高兴地自言自语起来:“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广西·河池)

【谚语俗语第18句】:我爸爸因妈妈长期患病而整天不快,光想外出打工一走了之。外公劝导他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你得振作起来,做好人父人夫。”(河南·鄢陵)

【谚语俗语第19句】:【锅盖上的米——熬出来了】(歇)熬:本指把米放在锅里加水煮成糊状,转指忍受(苦日子)。指终于度过了艰难的日子。 也作“锅盖上的小米——熬了出来”。

【谚语俗语第20句】:隔山须动炮,临阵快出车。

【谚语俗语第21句】:【真人不讲假话】(谚)指诚实的人是不说假话的。

【谚语俗语第22句】:【 打蛇先打头】打击为首的,击中要害。姚雪垠《李自成》: “目前咱们的战兵很少,只能将主要兵力放在南路,交你使 用,要在白羊店以南对郑崇俭亲自督战来犯的官军迎头痛 击。这是打蛇先打头之策。”

【谚语俗语第23句】:【放松一步,倒退千里】(谚)指逆水而上的拉船纤夫要是松了手,船就会倒退上千里。借指为人向善不易,一旦意志松懈,就会迅速倒退。

【谚语俗语第24句】:对着镜子作揖——自己恭维自己;自尊自大;自我崇拜

【谚语俗语第25句】:【水利通,民力松】(谚)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指只有修好了水利,农民的劳力才能得到解放,才能保证农作物丰产。

【谚语俗语第26句】:小玲找不到小刀,就用菜刀削铅笔。她妈妈看见了,说:“你是吃饭用火钳,烧火用筷子。”(四川·渠县)

【谚语俗语第27句】:【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爵禄,何处买青春】(谚)骏马、美人、爵禄,都可用金钱买到,惟独人的青春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 指青春是人生最可宝贵的。

【谚语俗语第28句】:【 三天三夜说不完】要说的内容太多。三,也说:几。台湾 白先勇《孽子》:“我为他受的罪,三天六夜说不完。”

【谚语俗语第29句】:【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释义:比喻长寿,用于开玩笑。例句:“大伙都愿意你多活几年,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好给我们多发展几头壮牲口。”

【谚语俗语第30句】:【三年天旱,饿不死厨官】指自身条件有利,不受困难影响。 或说:歉年饿不死厨子/荒旱三年,饿不死厨子。李准《黄河 东流去》:“俗话说三年饿不死火头,干这饭店生意,虽然不 是一本万利,可是饿不坏人。”

【谚语俗语第31句】:大地旅行——陆游

【谚语俗语第32句】:【见水就渴,见饭就饿】想占便宜,什么都想要。韩志君等 《篱笆·女人和狗》:“那两口子,见水渴,见饭饿!看我三嫂 回去帮家里干点活儿,他们也眼红。”

【谚语俗语第33句】:【一人摊重,十人摊轻】(谚)摊:分摊。指一个人干起来负担很重的事,十个人分摊干就轻快得很。

【谚语俗语第34句】:鱼鹰逮鱼——全凭一张嘴

【谚语俗语第35句】:我的学习成绩不稳定,忽高忽低的,妈妈开玩笑说:“你可真是下山的太阳红不了一会儿,吃泡泡糖只甜一阵儿啊!”(河南·长葛)

【谚语俗语第36句】:【搽胭脂抹粉】(惯)胭脂:一种红色的化妆品,常涂在两颊或嘴唇上。粉:化妆用的细粉末,多涂于面部。本指用化妆品化妆,比喻掩饰缺点、错误或罪行。

【谚语俗语第37句】:【朋友莫交财,交财仁义绝】(谚)朋友之间不可在钱财上纠缠不清,一旦成了金钱朋友,就没有仁义情分了。指交友重在情义,切忌钱财交往。

【谚语俗语第38句】:【当面烧香,背后拆庙】(惯)比喻人前假装善良,背地里干坏事。

【谚语俗语第39句】:乌龟跟着兔子跑——望尘莫及

【谚语俗语第40句】:【拿别人当梯子往上爬】(惯)踩着别人往上爬。比喻利用或损害他人,以达到自己升官发财的目的。

【谚语俗语第41句】:【阎王】在民间传说中,阎王是阴间最大的官,阎王主管着人间的生死簿,并负责对死者的审判。阎王源于佛教。在许多佛经中,的确都可以见到关于阎王的记载。在佛教传人之前的中国,尽管已有了人死之后下黄泉的说法,但却没有阎王的概念。佛教初人中国时,土生土长的道教对其排斥得十分强烈,但到了魏晋时代,讲佛学的引用了老庄,讲老庄的引用了佛经,二者相互借鉴。道教典籍也日益完备,在许多方面都取材于佛教,“地狱”即“阎王”的观念也被道教接纳并运用,“地狱”、“阎王”从而本土化。阎王是由人类编造演绎出的神话人物,有关他的故事令人感到阴森恐怖,却丰富了人类的想象,并成为许多人膜拜的偶像,令人敬畏。文学作品塑造的阎王有两重性,一是那些平日作威作福,缺少仁义,残害百姓的人为阎王。一是用来比喻铁面无私,为民请命的好官。如《宋史·包拯传》日:“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谚语俗语第42句】:阎王扮观音——神不神,鬼不鬼

【谚语俗语第43句】:【哪吒下凡——一身火】(歇)哪吒:《西游记》、《封神演义》中的人物,《西游记》说他是托塔天王李靖第三子,《封神演义》写他在金光洞里复生后自天而降,手持火尖枪,脚踩风火轮。火:本指火焰,转指火气、怒火。形容人脾气暴躁,极易发怒。

【谚语俗语第44句】:【人心隔肚皮】(谚)人的心隔着一层肚皮,谁也看不到、摸不准是在谋算着什么。指人心最难猜测,更不要说认得清、识得真了。 也作人心隔肚皮,里外不相觑。 人心隔肚皮,做事两不知。 人心隔肚皮,对面两不知。

【谚语俗语第45句】:【要打看娘面】(谚)要责打孩子,也要给孩子母亲留些情面。指母亲的情面重。也指采取行动要照顾到方方面面。

【谚语俗语第46句】:【官房漏,官马瘦,官众堂屋鸡屎臭】官,公有。房只住不修, 马只用不喂,公众堂屋无人扫。指公有的东西容易损伤,反 映一种自私的心理。类似的:官船漏,官马瘦,官养的老爹 不长肉。克非《春潮急》:“有道是,官房漏,官马瘦,官众的 堂屋鸡屎臭……你把几十户人拉在一起,人多心不齐,鹅卵 石挤掉皮,岂有兴旺之理?”

【谚语俗语第47句】:云南老虎蒙古驼——素不相识

【谚语俗语第48句】:【同桌吃饭,各自还钱】在一起共事,经济上分清。清代《三 侠五义》:“咱们同桌儿吃饭,各自会钱,谁也不必扰谁,你道 好么?”

【谚语俗语第49句】:【人比人,气死人】(谚)人活在世,处境或机遇各不同,差别很大,很难相比。指人必须想得开,不和别人盲目攀比。 也作“人比人,活不成”。

【谚语俗语第50句】:【辕门】“辕门”是古代的军营之门。如京剧《辕门斩子》,因杨宗保在两军阵前私自招亲,其父杨六郎在辕门怒而斩子,后被众将劝解而得救。此词源出春秋时期,春秋战国时代,两军作战是在马拉着的战车上进行的。当军队宿营或驻扎时,为防止敌人袭扰攻击,兵士们就将战车围成圆形以为屏障。为了便于出入,就在合适的位置留有出口,则以两车相向成为门,因车辕相对,故名“辕门”。由于约定俗成,因袭相传,由车战转为马战,虽战车早被淘汰,凡遇安营扎寨,仍用“辕门”一词,并推而广之,把一些高级军事衙署的正门也称“辕门”了。

【谚语俗语第51句】:【初生牛犊不怕虎】(谚)犊(du):牛犊,小牛。刚生下的牛犊连猛虎也不怕。比喻年轻人未经世事,不知天高地厚。也比喻年轻人不受世俗约束,敢冲敢闯,敢说敢干。

【谚语俗语第52句】:我跟妈妈学着套被子,可棉絮比被单大了一圈儿,怎么也套不好。妈妈说:“棉絮没娘,越拽越长。”(河北·临西)

【谚语俗语第53句】:谷糠蒸窝头——捏不拢;难捏合

【谚语俗语第54句】:玻璃缸里的标本——缺乏生气

【谚语俗语第55句】:阎王讨债——催命鬼

【谚语俗语第56句】:【铁匠做官,只知道打】谓人鲁莽,只知道动武。成语:有勇 无谋。清代《活地狱》:“谚有云:铁匠做官只是打。强盗则 甚于铁匠矣,可叹!”

【谚语俗语第57句】:【聪明反被聪明误】(谚)聪明:智力高,理解力强。指聪明人往往自恃聪明,对己不加检点,拒绝他人建议,结果反而做出蠢事,害了自身。

【谚语俗语第58句】:【男孩子不吃十年闲饭】(谚)吃闲饭:只吃饭而不劳动。指男孩子身体发育快,到十岁时,就有力气帮家里做些体力劳动的活。 也作男孩子不白吃十年饭。 男娃不白吃十年闲饭。 小子不吃十年闲饭。小子:对男孩的俗称。

【谚语俗语第59句】:【戏法无真,黄金无假】(谚)戏法是幻术游戏,不会是真的;黄金有固定品桕,不会是假的。指真与假是由本质决定的,不容混淆。

【谚语俗语第60句】:【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谚)海干涸了,还可以见到海底;人至死也难知道他的心是什么样的。 指认识任何事物都比较容易,惟独人心难测。

【谚语俗语第61句】:【叫向东,不敢向西】(惯)形容非常听话、顺从,不敢有丝毫的反抗。 也作叫朝东朝东,叫朝西朝西。 叫东,就不敢西。

【谚语俗语第62句】:【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了】指说话不能改口,做事无法挽 回。成语:覆水难收。巴金《寒夜》:“我要是你,我就登报跟 她离婚,横竖泼出去的水是收不回来的。”

【谚语俗语第63句】:考试的时候,我把“亮”的反义词错写成了“黑”。这一次考试的时候,我又照着写了,妈妈说:“你怎么不长记性?一个地方绊倒两次。”(河南·滑县)

【谚语俗语第64句】:【艄公多了打烂船】(谚)艄公多了,没了专一的航行方向,船就会失事。比喻主事人一多,瞎乱指挥,就无法办好事情。

【谚语俗语第65句】:茶馆里聊天——想起什么说什么

【谚语俗语第66句】:【明道好走,喑径难摸】释义:熟悉的道路好走,陌生的道路难行。例句:有道是:“明道好走,暗径难摸。”他们按照盘太婆叙述的方位,不多时,便来到了枫树林后的大悬壁下。

【谚语俗语第67句】:【一只碗不晌,两只碗叮当】(谚)一只碗不会发出声音,两只碗碰撞才有响声。比喻人与人的争吵以至斗殴,不是单方面的行为,双方都负有责任。 也作“一只碗敲不响,两只碗响丁当”。

【谚语俗语第68句】:【说一千,道一万,不如拿眼看一看】(谚)听别人说千道万,终究是听来的,不如自己亲眼过目,才是真切的。指耳闻不如目见,听得再多也不如目睹可靠。

【谚语俗语第69句】:珠穆朗玛峰插旗杆——高到顶了

【谚语俗语第70句】:【两虎相斗,必有一伤】比喻强者相斗,终有一方失败。明 代《三国演义》:“今两虎相斗,必有一伤,须误了我大事。吾 与你二人劝解,休得再论。”

【谚语俗语第71句】:【 猫儿眼,时时变】猫眼随阳光强弱不断变化。借指情况 多变,难以捉摸。成语:变幻莫测。袁静孔厥《新儿女英雄 传》:“申耀宗是猫儿眼,看时候变。”

【谚语俗语第72句】:【钻牛角尖/钻进牛角尖】出不来牛角尖越钻越小,没有出 路。指纠缠枝节问题,或死心眼。海外於梨华《又见棕榈又 见棕榈》:“一个人在某一方面过得不满时,应该把他的心思 分放在别的事物上,不要钻牛角尖。”

【谚语俗语第73句】:【捂着耳朵捅铃铛】见“堵着耳朵摇铃铛”。

【谚语俗语第74句】:【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此心愿,只是力量有限,办不到。成 语:力不从心。海外陈若曦《向着太平洋彼岸》:“教授死的 死,病的病,剩下的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谚语俗语第75句】:骏马的蹄力有限,人民的智慧无穷。

【谚语俗语第76句】:某地方官不为群众办实事,却好大喜功,尽做表面文章,借媒体吹嘘自己的业绩。一位群众看后说:“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河南·安阳)

【谚语俗语第77句】:【矮子登楼梯——步步高升】(歇)喻境况、生活等一天比一天好,或地位、职位不断提高。

【谚语俗语第78句】:【拍桌子打板凳】形容争吵发脾气。浩然《艳阳天》:“马立 本又喊又叫,拍桌子、打板凳,气势之凶,声音之大,好像他 受到了天大的不白之冤。”

【谚语俗语第79句】:大洋马生骡子——杂种

【谚语俗语第80句】:【宁跟明白人打一架,不跟糊涂人说句话】(谚)和明白人打架,有理总能说清;和糊涂人纠缠,永远分不清是非。指要尽量避开和不明事理的人打交道。

【谚语俗语第81句】:在吃饭的时候,我一只手拿着筷子吃饭,一只手放在口袋里,不扶饭碗。妈妈很看不惯地说:“手被猪踢了?”(江西·景德镇)

【谚语俗语第82句】:【指望公鸡下蛋】(惯)寄希望于不可能实现的事。比喻希望必定落空。

【谚语俗语第83句】:【歪竹子节多】指人品不好,容易产生麻烦,惹是生非。杂 文集《歪竹子节多》:“好竹子节少,歪竹子节多。过日子,我 看也是一样的。”

【谚语俗语第84句】:【麒麟送子】“麒麟送子”是古代一种生育观念。据说,祈祷麒麟的出现就能够得到儿子,保证香火的顺利传递。这种风俗源自孔子的诞生。麒麟,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象征着祥瑞,最早出现在《礼记》中,与凤、龟和龙并称为“吉祥四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介绍麒麟的:麒麟分雌雄,雄的名麒,雌的名麟,性情温和,从不伤害人和牲畜,更不任意践踏花草,因而被人们称为仁兽。它的形状像鹿,尾如牛尾,雄的长独角,雌的没有角,口中可以吐火,声音如雷声。它的出现能给天下带来太平,给人们带来好运,使家族人丁兴旺。因而在民间有麒麟送子的说法。据传,孔父和孔母只有一个儿子,腿脚有疾病,活动起来不方便,不能继承祀事。夫妻二人感到非常遗憾,想再生个儿子,于是到尼山祈祷,希望能再为孔家增加人口,保证孔家香火能永不熄灭。有天夜里,一头麒麟踱进阙里,举止优雅,不慌不忙从嘴里吐出一方帛,上面写着文字:“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徵在贤明。”第二天麒麟不见了,孔家有个孩子呱呱坠地,这就是仲尼,于是麒麟送子的消息在民间也就传开了。哪家有不育的妇女,就扶着载有小孩的纸扎麒麟在庭院或堂屋里转一圈,就能喜得贵子了。这一传说,代代相传,至今还能看到“麒麟送子图”。

【谚语俗语第85句】:暑假期间妈妈让我下地撤粪,因为是头次撒,铁锨总不听使唤,撒出去就是一堆。妈妈边示范边讲:“撒粪要均匀,扬起一条线,落下一大片。”(河南·虞城)

【谚语俗语第86句】:【赌近盗,奸近杀】(谚)近:相近。 指赌博会导致做贼,奸淫会导致杀人。 也作赌生盗贼奸生杀。 赌近盗,淫近杀。

【谚语俗语第87句】:【狗掀门帘全靠嘴】释义:比喻没什么本事,只会说嘴。“门帘”又作“帘子”。“靠”又作“凭”。例句:大宝说:“他是狗掀门帘全靠嘴,谁不知道他和钱万利穿着一条裤子,一个窝窝撒尿。”

【谚语俗语第88句】:北风刮蒺藜——又风又刺(又讽又刺)

【谚语俗语第89句】:【好死不如恶活】(谚)死得再好,也不如痛苦地活着。指凑合活着总比死得痛快要好。 也作“好死不如赖活着”。

【谚语俗语第90句】:【抠着屁股——自抬自】(歇)抬:抬高。指自己抬举自己。含讥讽意味。

【谚语俗语第91句】:【 捆绑不成夫妻】指强迫不能团结一致。韩志君等《篱笆。 女人和狗》:“常言道,捆绑不成夫妻,同样,捆绑也不能成为 一家!我看分就分了吧,省得落下埋怨!”

【谚语俗语第92句】:【又要过河,又怕脱裤子】(惯)比喻既想办事,又怕麻烦。

【谚语俗语第93句】:杀鸡取卯,打鹿取茸——得不偿失

【谚语俗语第94句】:【此亦是一非,彼亦是一非】释义:这个也不对,那个也不对。例句:鳄鱼头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此亦是一非,彼亦是一非;你能说哪一个完全对?”

【谚语俗语第95句】:【家无住,屋倒竖】(谚)指家里长期不住人,房屋就会破败不堪。

【谚语俗语第96句】:墨斗鱼下酒——没刺儿可挑

【谚语俗语第97句】:豹子见了饿狼——个比一个凶

【谚语俗语第98句】:狼和狗比胸膛——狼心狗肺

【谚语俗语第99句】:半空云里伸出个巴掌——高手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0875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