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2022最精辟的歇后语,值得永久珍藏!

【谚语俗语第1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惯)四体:四肢。五谷:古时指稻、黍、稷、麦、菽,泛指粮食作物。指人不干农活,缺乏起码的农业常识。 也作“五谷不分,四体不勤”。

【谚语俗语第2句】:中秋节赞桂花——花好月圆

【谚语俗语第3句】:有一次,外婆来我家玩,妈妈诉苦说:“我整天做家务,累死人!”外婆同情地说:“杂事无功,累死长工。”(安徽·宣城)

【谚语俗语第4句】:灯草织布——枉费心机

【谚语俗语第5句】:【说嘴打嘴】见“才说了嘴就打了嘴”。

【谚语俗语第6句】:我扯下连衣裙上的纽扣让奶奶给缀到衬衣上。“唉,你可真是拆了西墙补东墙,要用生铁了就去砸破锅。这怎么行?快,再去买几个纽扣来!”奶奶说。(湖北·钟祥)

【谚语俗语第7句】:【狗肚子盛不了四两香油】释义:比喻心里装不住事。“四两香油”又作“二两酥油”。例句:可是,几天的工夫。你就不知咋着好了,儿子也要送给人家,金牛也要掏给人家!你,还有啥?人家说“狗肚子盛不了四两香油”。

【谚语俗语第8句】:【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能够生活在一起的人,人品也 差不多。浩然《艳阳天》:“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两口 子又都比较胆子小,最怕惹是非。”

【谚语俗语第9句】:猴儿脸——说变就变

【谚语俗语第10句】:平房门前不漏雨——有檐(言)在先

【谚语俗语第11句】:老大娘吃黄连——苦口婆心

【谚语俗语第12句】:【只顾羊卵子,不顾羊性命】(惯)为了取得公羊的睾丸,不惜把羊杀死。形容人生活奢侈,贪婪残忍。 也比喻为了眼前利益,不惜损害长远利益。

【谚语俗语第13句】:【胖子也不是一口儿吃的】(谚)比喻事物的形成要靠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不能盲目冒进,急于求成。

【谚语俗语第14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释义:鸿儒:学问渊博的人。白丁:普通百姓。形容交往的都是上层人物。例句:九妈道:“我家美儿,往来都是王孙公子,富室豪家,真个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谚语俗语第15句】:【一竿子插到底】(惯)比喻把事情彻底做好或负责到底。 也作“一竿子扎到底”。

【谚语俗语第16句】:玉米秸里的虫儿——钻(专)心

【谚语俗语第17句】:【横草不拿,竖草不拈】什么事情都不做,形容闲懒。草,也 说:针。老舍《四世同堂》:“无论她怎忙,他依然横草不动, 竖草不拿。”

【谚语俗语第18句】:【红烧鲤鱼吃中段】选择有利的,选择所需要的。成语:断 章取义。李英儒《上一代人》:“谷妈妈红烧鲤鱼吃中段,单 捉住这一句话,引申着说:可光有儿子,终归还缺一面呵!”

【谚语俗语第19句】:老蜘蛛——肚子丝(私)

【谚语俗语第20句】:【座右铭】最初并非是置于座右的铭文,而是一种称为欹器的酒具。欹器是一种奇特的盛酒器,空着的时候往一边斜,装了大半罐则稳稳当当地直立起来,装满了则一个跟头翻过去。这种欹器给人以不能自满,自满就要翻跟头的启迪。春秋时期的齐桓公生前非常喜欢这种欹器,座位右边总是放着一个欹器,用以警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而耐人寻味的是名震天下的一代霸主,竟被自己宠信的奸臣软禁起来,活活饿死,以致腐尸臭烂流出尸水才被人发现。一次,孔子带着学生到庙堂里来朝拜,看到了此酒器,他知道欹器的来历,便给弟子们讲述当年齐桓公置欹器于座右警戒自己的故事。说完,他就让学生取来水倒进欹器,果然一切正如孔子说的一样。孔子便对着学生说:“读书也是一样,谦受益,满招损。你们一定要牢牢记住。”回到家中,孔子也请人做了个欹器放在座位的右侧,用来警戒。以后,欹器被刻在金属上的铭文所代替,“座右铭”是由欹器发展而来的。再后,“座右铭”的材质和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有的贴到墙上,有的摆到桌上。

【谚语俗语第21句】:【话到舌尖】留半句说话时应该有所警惕。张孟良《儿女 风尘记》:“话到舌尖留半句,转过话头对天宝说:走吧,走 吧!到家里吃饭去,还等什么?”

【谚语俗语第22句】:【 修了庙,老了和尚】事情进展太慢,等不及。和尚,也说: 神、鬼。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什么理想呀,幻想 呀,那些全都不实在。等庙子修起,鬼都老了。”

【谚语俗语第23句】:妹妹吃饭很快,这次又是狼吞虎咽的,妈妈生气地说:“少吃香来慢吃香,定时定量身体强。都说过你多少次了,还不记得改?”(广东·龙门)

【谚语俗语第24句】:【走板】“走板”形容说话偏离了主题或错发议论,它源自戏曲的演唱和伴奏。演唱传统戏曲,常以鼓板击节拍。每一小节中凡强拍的均击板(强拍也叫“板”),次强拍或弱拍则以鼓签轻敲小鼓或以手指击拍(叫做“眼”)。由一板一眼构成两拍子一小节,或由一板三眼构成四拍子一小节。演唱时必须合板合眼,才能与伴奏配合得当。不合板眼谓之“走板”。走板时,演员演唱与乐队伴奏就不能合一,就不能达到应有效果。后比喻说话办事离开了既定的主题或乱了既定的步骤为“走板”。

【谚语俗语第25句】:大路朝天——各人一边

【谚语俗语第26句】:【急惊风遇见慢郎中】谓情况紧急,而行动迟缓。高云览 《小城春秋》:“现在剑平巴眼等着灯灭了。老姚还不来,正 是急惊风遇着慢郎中。”

【谚语俗语第27句】:【贩古董的——识货】(歇)指有识别真假好坏的眼力。

【谚语俗语第28句】:【蛤蟆跳三跳,也要歇一歇】释义:比喻人不能总干活,也要适当休息。“跳三跳”又作“跳几跳”、“蹦三蹦”。“歇一歇”又作“歇三歇”。例句:赵新提醒大家,自从提出三熟制的问题以后,已经有人在散布流言飞语了,说什么“蛤蟆跳三跳,也要歇一歇”,反对冬季兴修水利。

【谚语俗语第29句】:【无雨莫种麦】(谚)麦田下种之前如果没有好雨,底墒不足,种子入土后就长不出壮苗。指麦田底墒好是麦子丰收的先决条件。

【谚语俗语第30句】:【说溜了嘴】(惯)指不加思考顺嘴就说出来了。

【谚语俗语第31句】:【有一搭没一搭】说闲话,可有可无,无关紧要。清代《红 楼梦》:“宝玉有一搭没一搭的说些鬼话,黛玉总不理。”

【谚语俗语第32句】:【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惯)讥讽人心气太高,想得到根本得不到的东西。 也作癞蛤蟆想天鹅肉吃。 癞虾蟆妄想天鹅啖。

【谚语俗语第33句】:【人心不足蛇吞象】(谚)指人的贪心永远不会满足,得寸进尺,不断膨胀,就像小小的蛇也想吞下大象一样。 也作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 人心不足蛇吞象,得了锅台想上炕。

【谚语俗语第34句】:作文写得不生动,我自己也很着急。妈妈看了我的几篇作文后说:“谎话像雾,大话像雷,空话像云,惟有实话才像滴滴春雨。你看,你的作文中没有真情实感,怎么会打动人?”(河南·鹤壁)

【谚语俗语第35句】:【张跟斗,竖直立】(惯)竖直立:做倒立。翻跟头,做倒立。比喻瞎折腾。

【谚语俗语第36句】:【好戏在后头/有好戏看】戏曲演出,一场有好几出戏,常将 好戏排在后面,以稳住观众。谓事情刚开头,还没有结束, 热闹或麻烦的事情还在后面。韩志君等《篱笆·女人和狗》: “你先别打退堂鼓。不信,你就走着瞧,咱这个家,好戏还在 后头呢!”

【谚语俗语第37句】:【人怕上床,字怕上墙】(谚)指写的字挂墙容易发现败笔。

【谚语俗语第38句】:五岁的表弟太淘气了,一会儿工夫就把我舅妈擦好的地板弄得一团糟,舅妈批评了他一顿,可一转眼,他又把墨汁瓶碰倒,墨汁洒了一地,并弄脏了我的衣服。舅妈气得抬手就朝他的屁股上来了一巴掌。舅舅说小表弟:“你呀,就是屎壳郎飞到了磨眼儿里——转着圈儿挨!”(山东·五莲)

【谚语俗语第39句】:【嫩扁担难压千斤】(谚)嫩扁担:尚未经受过打熬的扁担。比喻年轻人没有社会经验,难以承担重任。

【谚语俗语第40句】:船帮做棺材——漂流了半辈子才成(盛)人

【谚语俗语第41句】:兔儿的眼睛——红仁(人)儿

【谚语俗语第42句】:吃霸王饭给刘邦干事——不是真心

【谚语俗语第43句】:除夕洗衣服——今年不干明年干

【谚语俗语第44句】:【装龙似龙,装虎似虎】(惯)指善于模仿或表演,装扮什么像什么。

【谚语俗语第45句】:黄鼠狼遇上对头——有三个救命屁

【谚语俗语第46句】:【刨树要搜根儿】(谚)要刨大树,先得从根部刨起。比喻要着手解也作刨树要寻根。 刨树要刨根。

【谚语俗语第47句】:【草活一秋,人活一世】(谚)草只活一季,人只活一世。人的生命实际上和草一样,短暂而脆弱。指人应该珍惜生命,不可虚度。 也作“人生一世,草长一秋”。

【谚语俗语第48句】:【大汉不痴,就是活宝】(谚)大汉:彪实的汉子。指彪实的男子汉只要不痴不呆,就是可贵的人才。 也作“大汉不呆便是宝”。

【谚语俗语第49句】:【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谚)指知道满足就能永远保持快乐,能够忍让就能永远保持安宁。 也作知足心长乐,能忍身自安。 知足身常乐,能忍心自安。

【谚语俗语第50句】:【撑船撑到岸,帮人帮到底】(谚)撑船运送乘客,一定要送到对岸;帮助危难中人,一定要帮他彻底解除危难。指帮助人要有始有终,不可半途而废。

【谚语俗语第51句】:不能让坏人进我们的寨门,不能让敌人进我们的国土。

【谚语俗语第52句】:哪山唱哪山歌——到哪说那

【谚语俗语第53句】:【名堂】人们对搞花样、名目或故弄玄虚的人,喜欢说他们搞名堂。那么,“名堂”一词是怎么来的呢?“名堂”由“明堂”演化而来。原来,上古帝王举行盛典的场所称“明堂”。汉武帝、武则天都提出要造选明堂。据说,武则天建成了明堂,被她的一个男宠一把火烧了。河北农村也有“立明堂”的习俗,不过用途与皇帝所建的明堂截然不同。遇到亲人客死异乡,尸骨无存,其亲属就在坟地内建一假坟,内埋死者牌位,叫“立明堂”。不论是建造假坟头,还是掩埋死者牌位,都有一套迷信程序,都会有神秘色彩,故俗语常说:“搞什么鬼名堂!”即由此而来。“明”、“名”同音,如今便演化为“名堂”了。

【谚语俗语第54句】:树上搁油瓶——好险;冒险;危险

【谚语俗语第55句】:【先生迷了路——在家也是闲】(歇)先生:民间对瞎子的戏称。瞎子迷了路闲转悠,坐在家里也是闲坐着,反正是一样闲着不做事。比喻事情不值得花费心思去想去做。

【谚语俗语第56句】:【放下包袱】释义:比喻解除思想上的负担和顾虑。例句:所谓放下包袱,就是说,我们精神上的讦多负担应该加以解除。

【谚语俗语第57句】:【当垫脚石】(惯)比喻充当别人借以向上爬的工具。

【谚语俗语第58句】:公鸡戴帽子一冠上加冠(官上加官)

【谚语俗语第59句】:【执牛耳】(惯)古代诸侯歃血为盟时,主盟者亲手割牛耳取血。比喻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谚语俗语第60句】:【今天天气哈哈哈】指见面无话可说,或不谈正题,支吾敷衍。 传记图书:“逢到这时,他只好答非所问,今天天气哈哈哈。”

【谚语俗语第61句】:【破船还有三千钉】见“船烂还有三千钉”。

【谚语俗语第62句】:【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谚)家雀:麻雀。比喻生活能力再差的人,也总会设法活下去。 也作老天爷饿不死没眼的家雀。 老天爷饿不死瞎眼雀。

【谚语俗语第63句】:【发洋财】(惯)洋财:跟外国人做生意得到的财物。指从外国人身上得到财物或非常稀罕的东西。 也指得到不义之财。

【谚语俗语第64句】:【骑着驴,还找驴】忘了所带所用的,又去寻找。类似的: 背起娃找娃。杨朔《三千里江山》:“什么都带了,就是忘了 带盐,急头赖脸往回跑,跑两步才想起来,盐拿在手里呢 ——真是骑着驴找驴!”

【谚语俗语第65句】:【恨铁不成钢】(惯)比喻恨所期望的人不长进、不成材。 也作“恨木不成梁,恨铁不成钢”。

【谚语俗语第66句】:【说漂亮话】(惯)指说得好听,却没有行动。

【谚语俗语第67句】:【小儿放纸炮——又爱又怕】(歇)小儿:小孩儿。形容心情复杂,又喜欢又害怕。

【谚语俗语第68句】:【未曾水来先垒坝】(谚)坝:堤坝,拦水的土建筑物。发大水之前先得把堤坝筑好。指防洪要提早准备。也泛指凡事要把准备工作做在前头。

【谚语俗语第69句】:一次小测验,我语文、数学都考了100分。张老师对我说:“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塌筐。你可不能骄傲啊!”(河南·许昌)

【谚语俗语第70句】:七嫜的闺女不仅长得像七婶,而且也和她一样勤劳善良,乐于助人。李大妈常夸七婶:“十朵菊花九朵黄,十个闺女九像娘,你可真有福气。”(湖南·益阳)

【谚语俗语第71句】:【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见“火里火里去,水里水里去”。

【谚语俗语第72句】:这天,妈妈买来很多虾,我高兴地跳起来。奶奶说:“不要忙着高兴,‘虾荒蟹足’。”(注:虾多兆荒年,蟹多预丰收。)(江苏·江都)

【谚语俗语第73句】:【 拆东墙,补西壁】挪用这个,补充那个,临时应付。类似 的:撕衣衫补裤子。西戎《盖马棚》:“为了护社投资,把一辆 新买的飞鸽自行车也卖了,闹起个小小的粉坊。这么拆东 墙补西墙的闹了几个月。”

【谚语俗语第74句】:【发怒的母豹赛猛虎】(谚)指发怒的母豹常表现得格外凶猛,尤其是带仔的母豹。

【谚语俗语第75句】:骂了皇帝骂祖先——不忠不孝

【谚语俗语第76句】:【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释义:不干坏事,自重自爱。例句:“告诉你,我这个人可是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我不跟你们干这号事儿!”

【谚语俗语第77句】:【捉到强盗连夜解】(惯)比喻事情紧急,要立刻动手。

【谚语俗语第78句】:初生的牛犊——不怕虎

【谚语俗语第79句】:【 以人血染红顶子】顶子,清朝官员帽子的装饰品,表示官 阶,即所谓顶戴花翎。此语意为:靠杀害别人升官进爵。鲁 迅《坟》:“民国元年以前稍不同,先说是康党,后说是革党, 甚至于到官里去告密,一面固然在保全自己的尊荣,但也未 始没有那时所谓‘以人血染红顶子’之意。”

【谚语俗语第80句】:【风吹连檐瓦,雨打出头椽】连檐瓦,出头椽,均为房檐外露 部分。指先出头的有危险。张行《武陵山下》:“唉,风吹连 檐瓦,雨打出头椽,像高二佬这样千里挑一个的人,死得好 苦!”

【谚语俗语第81句】:【十步九回头】(惯)1形容难舍难分。2指被人或事物吸引而不断回头。

【谚语俗语第82句】:【天上天堂,地下苏杭】见“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谚语俗语第83句】:【五十五,出山虎】人到五十五岁,最为成熟,能有所作为。 或说: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戴厚英《人啊人》:“再说你 还年轻。俗话说,五十五,出山虎,正当壮年啊!”

【谚语俗语第84句】:【出门一把锁,进门一把火】见“进门一把火,出门一把锁”。

【谚语俗语第85句】:【公元】“公元”是“公历纪元”的简称,是国际通行的纪年体系。在我国称之为“公历”或“阳历”,是相对于我国的“农历”或“阴历”而言。 “公历纪元”以传说中耶稣基督的生平为公历元年,相当于我国西汉末期平帝的元始元年。 “公元”产生于基督教盛行的六世纪。当时,为了扩大教会的统治势力,僧侣们把任何事情都附在基督教上。公元525年,一个叫狄奥尼西的僧侣,为了预先推算七年后复活节的日期,提出了所谓耶稣诞生在狄奥克列颠纪元之前284年的说法,并主张以耶稣诞生作为纪元。这一主张得到了教会的大力支持。公元532年,教会把狄奥克列颠纪元之前的284年作为公元元年,并在教会中使用。到1582年,罗马教皇制定格里高利历时,继续采用了这种纪年法。我国是辛亥革命后开始引入公历的,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才完全使用公元纪年。

【谚语俗语第86句】:狗吃烫芋头——吞不下,舍不得

【谚语俗语第87句】:大褂儿没底襟——怎么做的

【谚语俗语第88句】:我又催爸爸了:“我们家也买电视吧,省得老到别人家去看。”爸爸说:“你要知道,有多大的鱼,打多大的花;没钱不能做有钱的事。我们家的日子虽然好了一点,但也不能掉多少用多少啊!”(江苏·江都)

【谚语俗语第89句】:【一槌敲中鼓中心】(惯)比喻一句话说中了要害。

【谚语俗语第90句】:【放过的爆竹——声势已尽】(歇)本指爆竹已经失去声响和势焰,转指人完全失去了声威和气势。

【谚语俗语第91句】:玻璃缸内关苍蝇——乱窜

【谚语俗语第92句】:【有志者事竟成】(谚)竟:终究。 有志气的人,事业终究会获得成功。指事业的成功,全在于人的立志,和能否始终不渝,坚持到底。

【谚语俗语第93句】:【炒鱿鱼】(惯)鱿鱼在油锅里一炒便会卷起来,很像卷好的铺盖。比喻被解雇或辞职,卷铺盖走人。

【谚语俗语第94句】:小芳的爸爸经常买六合彩,她的奶奶痛心地劝他说:“不要再赌了,俗话说染上嫖、赌、吹,百万家财都会飞。”(广东·龙门)

【谚语俗语第95句】:【杀了一只虎,留下一只狼】除恶未尽,留下后患。姚雪垠 《李自成》:“要杀,一齐杀,不要杀了一只虎,留下一只狼,纵 它伤人。”

【谚语俗语第96句】:【雨天的泥人儿都是晴天做就的】(谚)借指凡事都应预先筹划,提前行动。

【谚语俗语第97句】:【瞒上不瞒下】瞒上容易,瞒下不容易。下面人多,瞒不 住。引申为:不必向上汇报。清代《红楼梦》:“我还有一句 话和你商量,不知你肯不肯:现在他的东西,是瞒上不瞒下, 悄悄地送还他去。”

【谚语俗语第98句】:【化干戈为玉帛】(惯)干戈:武器。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比喻平息战争或争斗,实现和平。

【谚语俗语第99句】:【山沟里的毛驴,走不惯平川地】释义:比喻不习惯。例句:“好老乔哥哩,大家有什么不对,你批评就是,可不能提不当的话。”“山沟里的毛驴,走不惯平川地呵。”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0900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