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最实用民间俗语金句,发朋友圈句句刷屏!

【谚语俗语第1句】:【年三十看皇历——好日子过完了】(歇)好日子:本指吉利的日子,转指美好的日子。指好日子就要结束了。

【谚语俗语第2句】:【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见“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谚语俗语第3句】:【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谚)没有农业,社会就不稳定;没有工业,国家就不富足;没有商业,人民的经济生活就不活跃。指社会上离开哪个行业都不行。

【谚语俗语第4句】:【衣食足,知荣辱】(谚)人们在丰衣足食之后倾述林文案馆网,才能讲究礼义,知道荣辱。指吃饱穿暖是讲礼义、知荣辱的前提。

【谚语俗语第5句】:【三魂不附体,七魄在他身】(惯)附体:附在身体上。魂魄到了他人身上。形容人不能控制自己。

【谚语俗语第6句】:脑壳上安风扇——出风头

【谚语俗语第7句】:【平地跌跟头】(惯)比喻在顺境中出问题,或在不该犯错误的地方犯错误。 也作“平地摔跟头”。

【谚语俗语第8句】:【人怕丢脸,树怕剥皮】(谚)人要是丢失了脸面,就无法在人前立足;树要是被剥了皮,就断了根和梢的脉络,无法存活。指人活脸面,绝不可做丢脸面的事。 也作人怕没脸,树怕没皮。 人怕伤面,树怕剥皮。

【谚语俗语第9句】:邻居于大叔今年成了远近闻名的万元户。一次他买了二十元的有奖储蓄券,中奖得了一台电视机。村里都说:“咳,这真是饽饽偏往肉汤里滚哪!”(山东·栖霞)

【谚语俗语第10句】:【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谚)冬天能连下三场好雪,来年的麦子必定大丰收。指麦子能不能丰收,冬雪是很关键的。

【谚语俗语第11句】:【胡子眉毛一把抓】(惯)1比喻做事没有条理,不分主次先后。2形容不分情况一样对待。 也作胡须眉毛一齐来。 眉毛胡子一把抓。

【谚语俗语第12句】:【打小九九】(惯)小九九:乘法口诀。比喻在心里盘算。

【谚语俗语第13句】:【脚面砌锅——踢倒就走】(歇)比喻人没有烦事缠身或没有家庭、子女、财产等牵挂。

【谚语俗语第14句】:嘴巴上挂油瓶——油嘴滑舌

【谚语俗语第15句】:【钢要用在刀刃上】见“好钢使在刀刃上”。

【谚语俗语第16句】:【一物降一物】(谚)降(xiang):降伏。一个人或一种东西,总会有另一种人或东西来降伏他。指天下万事万物,没有制伏不了的。

【谚语俗语第17句】:前天,我家收到了大伯从部队来的信。信中写道:“……一根线,容易断;千根线,能拉纤。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靠的是前线军民万众一心的抗洪精神和后方的大力支援。”(浙江·绍兴)

【谚语俗语第18句】:【说漂亮话】(惯)指说得好听,却没有行动。

【谚语俗语第19句】:【针眼里过牛】谓办不到的事。类似西方国家谚语:骆驼 穿过针孔。沙汀《淘金记》:“因为现在的事,真也真得,假也 假得。假的时候,针眼里过得牛!”

【谚语俗语第20句】:【有志者事竟成】(谚)竟:终究。 有志气的人,事业终究会获得成功。指事业的成功,全在于人的立志,和能否始终不渝,坚持到底。

【谚语俗语第21句】:村里修公路,需要拆民房,村民们对此众说不一。爷爷捋了一把胡子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干部都拆了房,咱还有啥说的?”(河南·林州)

【谚语俗语第22句】:【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释义:不干坏事,自重自爱。例句:“告诉你,我这个人可是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我不跟你们干这号事儿!”

【谚语俗语第23句】:【家看女,村看男,露贫显富是孩子的脸】(谚)指家庭是否和睦、兴旺,从女人身上可以看出;村庄是否有生气,从男人的精神面貌上可以看出;家道是贫是富,从孩子的面颜上可以看出。

【谚语俗语第24句】:【二月二,龙抬头】“二月二,龙抬头”是一句家喻户晓的俗语。“二月二”是华夏民族的传统节日,从汉代就开始了,那时,二月二又称青龙节、春龙节。 “二月二,龙抬头”源自古老的天文学。人们曾经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星辰的位置,据此判断季节。其中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每到二月初的黄昏,角宿一星和二星,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类似龙的双角,东方在五色为青,故称“青龙抬头”。虽为惊蛰节令,其时,兴云播雨的龙,却还在睡懒觉,故此,或供飨以六畜牺牲,讨好哄之;或以木杆敲击房梁,惊而扰之。种种招数,皆为呼唤龙的醒来。北方滹沱河一带有个习俗叫“二月二,通地气儿”。在二月二日早晨,人架龙而动:那耕地的犁杖,一对扶手,若龙角高翘;雪亮的犁刃,呈龙头之形;犁尖下新土似浪涌,搅动烟雾氤氲,叫做“二月二,通地气儿”。二月二,在民间是个重大节日,传说之多,民谣之多,是其他节日不可比拟的: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二月二,敲锅底,烧陈菜,吃陈米;二月二,龙抬头,人抬脚……

【谚语俗语第25句】:邻居家的小宝宝总要大人抱,一放到床上就哭。有时他家大人忙,我就想去帮忙抱抱。大人们说:“不碍事,让他哭吧,小孩儿哭大不生灾,葫芦吊大柄不歪。”(河南·郑州)

【谚语俗语第26句】:【求出来的雨点是不大的】(谚)向神灵求雨,降下的雨点不会大。 比喻向别人求助,是不能彻底解决自己的困难的。

【谚语俗语第27句】:【治疮不能怕剜肉】救急不能心疼好东西。成语:挖肉补 疮。李准《不能走那条路》:“我想着‘想治疮不能怕挖肉’, 卖!就想起了卖地。”

【谚语俗语第28句】:【教奢易,教俭难】(谚)指教人奢侈浪费容易,教人俭朴节约却很难。

【谚语俗语第29句】:【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歇)灯台:灯盏的底座。 一丈八尺高的灯台,点起灯能照到别处,却照不到灯台自身。比喻人只看见别人的短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

【谚语俗语第30句】:【不栽桃李种蔷薇】释义:蔷薇:花木名,枝有刺。不栽桃李树,却种蔷薇花。比喻自找棘手的事睛。例句:黄人所谓不栽桃李种蔷薇,但见荆棘满林而已。

【谚语俗语第31句】:望乡台上弹琵琶——死快活

【谚语俗语第32句】:窗口插桂花——里外都香

【谚语俗语第33句】:姥姥带我回城,我非要坐出租车不行,姥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增产不节约,好比漏底儿锅,上面添了水,下面流成河。过日子可不能这样大手大脚的。”(陕西·西安)

【谚语俗语第34句】:仙女下几——飘飘然

【谚语俗语第35句】:【物极则反,人急计生】紧急之际,人被逼想办法应付。成 语:急中生智。明代《醒世恒言》:“自古道:物极则反,人急 计生。赵寿忽地转起一念,便道:爹莫慌,我自有对付他的 计较在此。”

【谚语俗语第36句】:骑马上天山——回头见高低

【谚语俗语第37句】:【喇叭是铜锅是铁】(谚)喇叭是铜打造的,饭锅是铁铸成的,喇叭和饭锅不是一路货。比喻人和人不一样,各有自己的长处,也各有自己的短项。

【谚语俗语第38句】:在县城一家家具厂上班的哥哥,正干得好好儿的,突然想改行做生意。全家人都劝他,他却不听。大伯生气地说:“骆驼蹄子走猴路,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踏踏实实,干啥工作也不行。”(河南·西华)

【谚语俗语第39句】:【吃酒不吃菜,必定醉得快】(谚)只喝酒不吃菜肴就容易醉倒。

【谚语俗语第40句】:大炮打群狼——轰而散

【谚语俗语第41句】:【因风吹火,用力不多】指顺便,或利用有利条件。因,也 说:顺。成语:顺水推舟。明代《警世通言》:“因风吹火,用 力不多,一发搭了她去。”

【谚语俗语第42句】:【事不关己,己不劳心】跟自己无关的事情,不去费心。香 港梁凤仪《千堆雪》:“我有种怪脾气,一般的事不关己,己不 劳心!”

【谚语俗语第43句】:米筛挡房门——心眼多;心眼不少

【谚语俗语第44句】:【当着矮子,别说短话】说话应该避免引起类似的人多心。 类似的:当着瘸子别说短话/逢着瞎子不谈光,逢着癞子不 谈疮。清代《红楼梦》:“俗话说得好,当着矮子,别说短话。 这二位姑娘并没惹着你,小老婆长,小老婆短,人家脸上怎 么过得去?”

【谚语俗语第45句】: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谚语俗语第46句】:吃过晚饭,我自告奋勇去洗碗。我把热水倒好,便叫爸爸把碗筷收过来。母亲见了说:“你们两个真是‘一个人吹笛子,一个人盖眼子’。”(广西·玉林)

【谚语俗语第47句】:【烧的纸多,惹的鬼多】(谚)给鬼烧化的纸钱多,招来讨要纸钱的野鬼就多。比喻人做事无原则,迁就照顾的面越宽,招惹来的麻烦事就越多。

【谚语俗语第48句】:【三年天旱,饿不死厨官】指自身条件有利,不受困难影响。 或说:歉年饿不死厨子/荒旱三年,饿不死厨子。李准《黄河 东流去》:“俗话说三年饿不死火头,干这饭店生意,虽然不 是一本万利,可是饿不坏人。”

【谚语俗语第49句】:【豆腐多了一包水,空话多了无人信】释义:空话说的次数多了没人相信。例句:“谚语有云:豆腐多了一包水,空话多了无人信。嘴筒子过分圆滑通达,反倒要暴露出说话人的本相。”

【谚语俗语第50句】:【宁可贫后富,不可富后贫】(谚)过日子,宁可先受贫困,后来富裕;不可先前富裕,后来贫困。指先贫后富可以激励进取,先富后贫难以委屈安生。

【谚语俗语第51句】:【矮子爬楼梯,步步登高】境况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古华 《芙蓉镇》:“不过话讲回来,李国香这些年来能够矮子上楼 梯,也是颇不容易的。”

【谚语俗语第52句】:妈妈是教师,她每天很早就往学校赶,晚上总是天黑了才回家。爸爸心疼地说:“你每天是两头黑洞洞,中间紧绷绷,要注意身体啊!”(江苏·海安)

【谚语俗语第53句】:【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惯)指没人疼爱或喜欢。

【谚语俗语第54句】:【家不和,被人欺】(谚)家庭成员之间要是不和睦,就会招来外人的欺辱。指家庭和睦,是自立自强、不受外辱的基础。也泛指一个团体、一个邦国,要不受外侮,内部必须团结。 也作家不和,外人欺。 家不和,防邻欺。

【谚语俗语第55句】:【笨鸭子上不了架】释义:比喻没有能力,办不成事。例句:小梅也愁蹙蹙地说:“谁说不是呀!咱们两个笨鸭子上不了架;受了一回子训,就装了一肚子小米饭,回去怎么见人哪?”

【谚语俗语第56句】:活人拜泥胎——不傻也不呆

【谚语俗语第57句】:老猫看游鱼——干着急

【谚语俗语第58句】:爸爸常对我说:“现在正是学习的好时节,你如果不抓紧啊,将来就成了‘秋分不露头,割着喂老牛’的稻草,成不了大材了。”(安徽·庐江)

【谚语俗语第59句】:鸭脚上扣铜铃——响当当;当当响

【谚语俗语第60句】:【水从源流树从根】(谚)水流总有它的源头,树木总有它的根柢,世上不会有无源之水,无根之树。比喻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它的起因。

【谚语俗语第61句】:【地头文书铁箍桶】(谚)地头:地方上,专指当地的衙门。铁箍桶:用铁条紧箍的木桶。指当地衙门的文书,就像铁箍的桶一样牢实,是当地人人都必须遵从的。 也作“地头的文书,铁箍的桶”。

【谚语俗语第62句】:冬天到了,弟弟晚上睡觉时总嫌被窝凉,死活不肯脱衣服;早晨起来,又嫌外面冷,拖拖拉拉不肯出被窝。奶奶笑着说他是“晚上难脱壳,早上难出窝”。(河南·南阳)

【谚语俗语第63句】:程老太太虽然什么都省俭,可待起外人来,那就大方多了。她有一套这样的理论:“自己吃了填坑,客人吃了扬名。”(安徽·利辛)

【谚语俗语第64句】:【徒知其一,不知其二】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谚语俗语第65句】:星期天,我们一家三口来到田头。爸爸指着稻田对我和妈妈说:“秋天里多弯腰,来年有吃又有烧。今年哪,又是一个丰收年。”妈妈接过话茬儿:“田是刮金板,人勤地不懒,这是你早出晚归,辛勤耕作的成果啊!”(浙江·绍兴)

【谚语俗语第66句】:熟戏要当三分生,练成要加三分功。

【谚语俗语第67句】:【腊八粥】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的习俗。据说“腊八粥”源自佛教。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白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效果,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所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传说吃了“腊八粥”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至今我国江南、三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冬季吃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又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谚语俗语第68句】:【牡丹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谚)指牡丹花再美,离开绿叶陪衬,也显不出它的艳丽。比喻本事再高强的人,离开得力人的辅佐,也成不得事。 也作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 牡丹虽好,绿叶扶衬。扶衬:扶持,帮衬。 牡丹花少不得绿叶扶。

【谚语俗语第69句】:【累不累,想想曾经插过队】十年动乱中,中学毕业生大批 去农村插队务农,生活艰苦。意即不要害怕困难,不要害怕 吃苦。池莉《来来往往》:“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 累,想想曾经插过队,这是康伟业自己编的顺口溜,其实也 就是他对待困难的指导思想。”

【谚语俗语第70句】:飞行员的伞——随机应变

【谚语俗语第71句】:【上坡骡子下坡马】(谚)指骡子有蛮力,拉车上坡,彪悍得劲;马腿蹄灵便,骑马下坡,平稳飞快。常比喻人做事风风火火,强猛而有魄势。

【谚语俗语第72句】:吃完晚饭,我想出去玩,妈妈不让。她说:“天黑了,妈妈找不到你,心里会像着火一样。”(山东·鲁南)

【谚语俗语第73句】:【趁水和泥】释义:利用时机,利用条件。例句:“节目一演,马上会把基层干部的思想搞乱,这时咱们趁水和泥,联系实际,大揭大批,甚至当场可以把赵越揪出来……”

【谚语俗语第74句】:【瞌睡要从眼上过】瞌睡就睁不开眼。指事情发展不能避 免。西戎《盖马棚》:“过去不愿意,现在愿意了也行,早不入 迟入,瞌睡要从眼上过,迟早是一样。”

【谚语俗语第75句】:【店大欺客,客大欺店】反映商店与顾客的一种关系,具有 优势者主动,无力者受欺侮。《新凤霞回忆录》:“旧时有句 话:店大欺客,客大欺店。确实,我们剧种小,演员穷,就被 人家看不起。”

【谚语俗语第76句】:【起头容易结梢难】释义:比喻事情要完满结束不容易。例句:那员外拦住道:“老师,放心住几日。常言道:起头容易结梢难。只等我做过了圆满,方敢送程。”

【谚语俗语第77句】:【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谚)贤:贤良,贤慧。指为夫免祸赖妻贤,为父宽心赖子孝。 也作妻贤夫省事,子孝父心宽。 省事:省去了种种烦心的事情。 妻贤夫少祸。

【谚语俗语第78句】:粮棉大增产——丰衣足食

【谚语俗语第79句】:我数学考了【第99句】:6分,满心欢喜地捧着卷子在爸爸面前炫耀。爸爸看了一眼,轻描淡写地说:“自夸没人爱,残花没人戴,还差0.4分哩,千万别骄傲。”(陕西·佳县)

【谚语俗语第80句】:【有理不送礼,送礼必短理】(谚)指凡事占理的,就不会给当事人送财物礼品;送财物礼品,必定是缺理的。

【谚语俗语第81句】:【 军听将令草听风】强调必须服从。军,也说:兵。类似 的:军听将令,马听锣声。叶辛《蹉跎岁月》:“老话说,兵随 将领草随风,儿孙全看着老辈子。”

【谚语俗语第82句】:我和爸爸一起锯树,我嫌锯得太慢,就使着劲往儿下摁锯。爸爸说:“不要性急,拉锯如空过。”(江苏·金湖)

【谚语俗语第83句】:【张天师忘了咒一一符也不灵了】(歇)咒:迷信以为能除灾或降灾的密语。符:道士画的一种图形或线条,声称能驱使鬼神给人带来祸福。指办法或手段不灵验了。含讥讽意味。

【谚语俗语第84句】:【少不舍力,老不舍心】见“老不舍心,少不舍力”。

【谚语俗语第85句】:【前人踬,后人戒】(谚)踬(zhi):被绊倒。前边的人被绊倒了,后边的人就要提防戒备。喻指人要善于总结历史教训,加强防范意识。

【谚语俗语第86句】:飞机上装话筒——空喊

【谚语俗语第87句】:财神爷讨饭——装穷

【谚语俗语第88句】:那年,李兵家遭了火灾,我爸主动给他们送去了四袋麦子。今年我家遭了贼,粮食全被偷走了,这时李兵的爸爸忙给我们送来八袋麦子。妈妈说:“不行春风,难得秋雨啊!”(河南·虞城)

【谚语俗语第89句】:慈禧手下的光绪帝——有职无权

【谚语俗语第90句】:我家刚搬进新房,爸爸要清扫柜子里的灰。他先让我去搬凳子,接着让我去拿铁簸箕,最后让妈妈去找笤帚,还让妈妈给他扶凳子。妈妈对爸爸说:“你呀!一千点活,就喊得雷动风响的。”(青海·互助)

【谚语俗语第91句】:我村一家的东西被偷了,爷爷说:“这真是马有转缰之病,人有旦夕祸福!”(河南·滑县)

【谚语俗语第92句】:【水不来,先垒坝】释义:比喻事先做好防范工作。例句:那年搞清查,要不是我妹子从招待所里探听点消息,你能做到水不来先垒坝?

【谚语俗语第93句】:两条腿穿到一个裤筒里——蹬打不开

【谚语俗语第94句】:老虎屁股——摸不得

【谚语俗语第95句】:【 拨开乌云见青天】由昏暗转为晴朗。指情况好转,也指 醒悟明白。浩然《艳阳天》:“我保险,把押着的人一放,马上 就拨开乌云见青天。”

【谚语俗语第96句】:【饥不择食,寒不择衣】释义:比喻急迫需要,不容选择。例句:“喂,牵走吧,一个猪的价钱。常言说:饥不择食,寒不择衣。凭你们柿树沟生产队,还能买多好的牲口!有好的,八千块,您要不起!”

【谚语俗语第97句】:【一车多碍辙,船多擦边】数量太多,互相妨碍。李准《冰化雪 消》:“我没有什么说的!反正车多碍辙,船多擦边。”

【谚语俗语第98句】:【阎王好作,小鬼难当】指头领清闲,手下人劳累。老舍《我 这一辈子》:“巡警一天到晚在街面上,不论怎样抹稀泥,多 少能说会道,见机而作,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既不给官面 上惹麻烦,又让大家都过得去;真的假的吧,这总得算点本 事。而作警官的呢,就连这点本事似乎也不必有。阎王好 作,小鬼难当,诚然!”

【谚语俗语第99句】:【 出太阳打伞,多此一举】无此必要。《北京日报》(1982,7, 19):“在他们看来,既然眼前无人‘下水’,那反腐蚀教育就 是出太阳打伞——多此一举。”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0912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