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经典民间俗语俗话文案,穿透人心!
【谚语俗语第1句】:【老天不负苦心人】做事肯下功夫,总会有收获。老天,也 说:皇天、上天。香港梁凤仪《千堆雪》:“老以为皇天不负有 心人,自然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谁料得到 又是另一个峰回路转,山外有山?”
【谚语俗语第2句】:【别人求我三春雨,我去求人六月霜】释义:别人求自己容易,自己求别人困难。例句:桂迁恐怕又说,慌忙道:“足下来意,我已悉知,不必多言,恐他人间之,为吾之羞也。”说罢,先立起身来,施还只得告辞道:“暂别台颜,来日再来奉候。”桂迁送至门外,举手而退。正是:别人求我三春雨,我去求人六月霜。
【谚语俗语第3句】:【当官的动动嘴,当兵的跑折腿】(谚)折(she):断。当官的只要一动嘴,当兵的就得跑个没完没了。 旧指官兵关系严重对立,当兵的处在被奴役的地位。 也作当官的一动嘴,当兵的跑断腿。 当官的一张嘴,小兵癞子两条腿。
【谚语俗语第4句】:老鸹站树梢——呱呱叫
【谚语俗语第5句】:【油锅里抓钱】油锅里滚烫,谓不顾一切地捞钱。清代《红 楼梦》:“我们二爷那脾气,油锅里的钱.还要找出来花呢,听 见奶奶有了这个梯己,他还不放心花了呢!”
【谚语俗语第6句】:【早知灯是火,饭熟已多时】指有条件未及时利用,拖延了 时日。明代《初刻拍案惊奇》:“花烛之夜,朝霞见韩生气宇 轩昂,丰神俊郎,才貌甚是相当,哪里管他家贫?自然你恩 我爱,少年夫妇,极尽颠鸾倒凤之欢,倒怨父亲多事。真个 是早知灯是火,饭熟已多时。”
【谚语俗语第7句】:【目的】“目的”一词的含义指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在“目的”一词中,“目”是眼睛,“的”是箭靶子,两者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呢?这源于一个故事。公元581年,隋高祖杨坚篡夺了北周的政权,北周高官窦毅也结束了官宦生涯。窦毅有一女儿不仅姿色出众,而且是女中豪杰,敢于仗义执言,有大丈夫气概。她无限悲愤,骂道:“可恨我不是男子汉,不然,我必挺身解救国难!”窦毅十分赞赏女儿的胆识,决意为她找一个好丈夫,好让她辅佐夫君谋大事。于是,窦毅出榜招婿,条件是不仅要有才学,而且要有武功。窦毅在屏风上画了一只孔雀,宣称谁能射中孔雀的眼睛,就把女儿嫁给他。一时,满城哗然,贵胄王孙,争相角逐。不过,这帮纨绔子弟没有一人中的。这时,有位名叫李渊的青年闻讯赶来,他拉弓如满月,箭出如流星,连发两箭,先后射中孔雀的左右两眼。窦毅高兴极了,立即将女儿嫁给了李渊。窦女不仅辅佐夫君成就了帝业,而且生下了明君唐太宗。窦毅和唐高祖李渊都达到了“目的”。“目的”一词即源于此,意思是把孔雀的眼睛当做箭靶子。其含义后来才引申为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
【谚语俗语第8句】:【眼不见,心不烦】看不见也就算了,不操心。类似的:耳 不听,心不烦。清代《红楼梦》:“几时我闭了眼,断了这口 气,任凭你们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 了。”
【谚语俗语第9句】:属啄木乌的——嘴强身子弱;嘴硬身子软
【谚语俗语第10句】:【不管兔子怎么叫,该种豆子还得种豆子】释义:比喻不管别人怎么说,事情还是照样做。“兔子”又作“野兔”。“豆子”又作“黄豆”。例句:育武拖着长腔不慌不忙地回答:“咱庄稼人有句俗话,不管兔子怎么叫,该种豆子还得种豆子。”
【谚语俗语第11句】:早上,我在上学的路上,看到田里有好几位农民伯伯正在种着什么。回到家,我请教妈妈,妈妈微笑着说:“榆钱黄,种谷忙。”(山西·潞城)
【谚语俗语第12句】:【 寒天饮冷水,点点记心头】三九天最冷,谓感受深切,牢记 在心。或说:寒冬腊月喝凉水,点点滴滴在心头/三九饮冰 水,点滴在心头。成语:刻骨铭心。陈残云《山谷风烟》:“我 心里明白。寒天饮冷水,点点记心头。我才不上恶毒婆的 当。”
【谚语俗语第13句】:【刀搁在脖子上】有杀头的威胁。多指不怕这种威胁。成 语:临危不惧、宁死不屈。孙犁《风云初记》:“你们不要看我 平常胆子小,遇上了,刀撂在脖儿颈上,我也不含糊!”
【谚语俗语第14句】:【一人飞升,仙及鸡犬】(谚)一个人成仙飞到天上去,家里的鸡狗也都跟着成了仙。本指一人成仙,全家都随着上了天;后借指一人当官得势,沾亲带故的人都借势发了迹。 也作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人成佛,鸡犬升天。
【谚语俗语第15句】:【上刀山,下火海】释义:比喻奋不顾身,进入危险境地。“下火海”又作“跳火海”。例句:虾仔痛心地说:“我有错,我有罪,要改正错误,戴罪立功,只要用得着我,上刀山,下火海,我虾仔都敢去+。”
【谚语俗语第16句】:【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谚)马屁:拍马屁,即专门用甜言蜜语奉承讨好人。旧指无论什么东西都有可能被人看穿厌弃,惟有奉承话是人人爱听的。
【谚语俗语第17句】:【靠着大树好乘凉】(谚)指有了大树遮荫,乘凉就很方便。比喻晚辈在长辈的庇护下,得益很大。也比喻靠着某种权势,做事就有靠山。
【谚语俗语第18句】:【打翻了五昧瓶——甜酸苦辣咸样样全】(歇)五味:指酸、甜、苦、辣、咸,泛指各种味道。形容心情极其复杂,各种感受都有。 也作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都有。 碰翻了五味瓶——咸酸苦辣都涌上心头。 泼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各色俱全。
【谚语俗语第19句】:【打要打金刚,压要压霸王】(谚)金刚:护佛力士。霸王:楚霸王项羽,勇力盖世。指是英雄好汉就要敢于向强者挑战,打压弱者是卑劣的行为。
【谚语俗语第20句】:【联合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于1945年成立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主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友好关系,促进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 1942年,美、英、苏、中等国着手建立反法西斯大同盟,并决定草拟一份宣言,但一时没有合适的名称。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多次讨沦名称问题,但一直没有拿出令人满意的名称。一天清晨,罗斯福醒来后,突然想到“联合国”这个名称,丘吉尔闻听后表示赞同。于是,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直到1971年才驱逐台湾当局,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谚语俗语第21句】:【全福人】结婚前请“全福人”帮忙,结婚时请全福人操持是结婚时的一种风俗。所谓“全福人”,一般指此人自己的父母健在,老公及公公婆婆也健在,她自己还需要儿女双全。这是为什么呢?它来源于要借“全福人”的福,非全福人不能到跟前。缝被子需要全福人帮忙,被子的四角要放上红枣、桂圆、花生、莲子,寓意早生贵子;新娘子吃的饺子、长寿面需要全福人来做;结婚这天,娶亲太太需要由全福人来充当;入洞房后,新郎新娘同坐,并由全福人喂没有煮熟的饺子,边喂边问:“生不生?”新娘定要回答:“生。”(生孩子与水饺生同音);睡前要由全福人给新人铺好被褥,放上栗子、花生、枣,意为“早立子,花搭着生。”至此,全福人的任务圆满完成。
【谚语俗语第22句】:【不会做饭的看锅,会做饭的看火】(谚)火:火候。指生手做饭,只看锅里;行家做饭,只看火候。 比喻会办事的人,总是掌握时机,不让时机错过。
【谚语俗语第23句】:我们家正在盖房子,花了很多钱,有两万元呢!家里快没钱了,可爸爸的工厂又让集资。“去哪儿借钱?”妈妈叹着气说,“唉!这真是‘穷汉碰上闰月年’啊!”(河南·尉氏)
【谚语俗语第24句】:【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谚)对仇敌或丑类要是恨得不深,不是疾恶如仇,就算不得大丈夫。指真正的好男儿是爱憎分明的。
【谚语俗语第25句】:【生老病死】“生老病死”泛指人的生育、养老、医疗、殡葬等各种生活现象;也指人的一生从生到死的过程。是谁把生、老、病、死放在一块去说,并且形成了新的含义,源出有二。说法一。源于北宋时一些福利设施与学校相邻的巧合。北宋崇宁年间,朝廷有旨,令州县置居养院(即养老院)以存老者,按济坊(疗养院)以养病者,漏泽园(殡葬所)以葬死者。看来,宋代的社会保障机构比较健全,比较重视社会保障工作。而当时的吴江,邑小地狭,遂于县学(小学)之东的空地,依次设置。当时众多的小孺子们在学,又与居养院、按济坊、漏泽园相为毗邻,故有“生、老、病、死”之说。说来也真巧,还真是一条龙服务。说法二。源于佛家用语。佛家称生老病死为“四苦”。《涅磐径》日:“八相为苦,所谓生苦、老苦、痛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盛阴苦。”
【谚语俗语第26句】:【敢揽瓷器活,定有金刚钻】(谚)瓷器活:修补瓷器的活计。金刚钻:用金刚石做钻头的钻子。有金刚钻,就敢揽修补瓷器的活计。借指有某方面的专长,就敢承办某方面的事情。
【谚语俗语第27句】:墨斗鱼下酒——没刺儿可挑
【谚语俗语第28句】:【少年夫妻老来伴】释义:指夫妻共同生活,能互相照顾。例句:生下个红头花色的崽娃来,他王家也不致断了香火子嗣。就是生不下崽娃,少年夫妻老来伴,寒冬腊月也有个暖被窝的……
【谚语俗语第29句】:【当面留人情,日后好相逢】(谚)人情要当面留给对方,以后才好见面。指待人接物要留有余地,不可把事做绝,把话说尽。
【谚语俗语第30句】: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谚语俗语第31句】:【飞鸟各投林】释义:比喻各有各的归宿。例句:战事虽长,也终有和平的一天,有一天,胜利来到,惊喜袭击了各个人的心,那时真是“飞鸟各投林”,所剩下的只是一片白茫茫的大地。
【谚语俗语第32句】:【江河日下,日薄西山】释义:薄:迫近。比喻事物一天天衰败下去。例句:他向对面坐的那位身穿褐袍的老者,感叹地说:“唉,如今的日子可真难过啊!就像古人所说的‘江河日下、日薄西山’那样,越来越差劲了!”
【谚语俗语第33句】:【花对花,柳对柳,破畚箕对折笤帚】释义:比喻男女双方十分相配。例句:“拣一个日子,便好过门,这方是田庄小家礼数,有何不可。”正是:“花对花,柳对柳,破畚箕对折笤帚。”
【谚语俗语第34句】:【饿咽糟糠甜似蜜,饱饫烹宰也无香】(谚)饫(yu):饱时进食。烹宰:经过烹调的肉食佳肴。人在饥饿时,吃糠咽菜也香甜;在肚饱时,美食佳肴也不香。指饭菜香不香,关键在于人是饥是饱。 也作饿了糠如蜜,不饿蜜不甜。 饥了吃糠甜如蜜,饱了吃蜜也不甜。
【谚语俗语第35句】:井底撑船——无路可走
【谚语俗语第36句】:一窝狐狸——不嫌臊
【谚语俗语第37句】:【到什么山上打什么柴】(谚)山不同,长出的柴木也不同。指到了哪座山,就应砍哪座山上的柴。比喻环境变了,人的思想、习惯也得跟着变。
【谚语俗语第38句】:【一哭二睡三上吊】这是妇女受到委屈时采取的行动。赵 树理《三里湾》:“从前那些爱使刁的女人们常用的‘一哭二 饿三上吊’的办法,她不完全赞成。”
【谚语俗语第39句】:邻家的一个女孩爱偷拿别家的东西,好多次被抓住,可总也不改。奶奶叹息说:“人要脸,树要皮,土墙还要抹层泥。这孩子怎么这样不要面子?”(内蒙古·准格尔)
【谚语俗语第40句】: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谚语俗语第41句】:【天方夜谭】“天方夜谭”是用来比喻虚妄荒诞的言论。它来自阿拉伯古代民间故事集,又名《一千零一夜》,内容富于神话色彩。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岛国,国王仙鲁热尔勤政爱民,人民勤劳,国泰民安。后来,由于王后的荒淫,使原本性情温和的国王变得残暴成性,把对王后的怨恨移到所有女人身上,处心积虑地对女人进行报复。他每晚要娶一个“新娘”,但第二天一早便把她杀掉。连续三年,百姓们都过着惶恐不安的生活,无奈之下纷纷带着女儿远走他乡。一天,没能为国王找到女人的宰相回到家中,愁眉不展。贤淑美丽、聪明过人的宰相女儿舍哈拉查德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后,为拯救全国妇女的悲惨命运,她说服父亲,主动进宫去做国王的“新娘”。舍哈拉查德进宫当晚就给国王讲故事,一直讲到第二天早晨还没讲完,但故事却恰好讲到最吸引人的地方。国王还想往下听,于是决定让她活下来,等故事讲完了再杀她也不迟。就这样,一夜接着一夜,舍哈拉查德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讲,一共讲了一千零一夜,终于用真情感动了国王。国王仙鲁热尔不但没有把她杀掉,还立她为后。从此这些故事流传下来,被称为《一千零一夜》,成世界上最著名的阿拉伯文学作品。这部作品的中译名又叫《天方夜谭》。这个叫法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天方”是“天房”的讹传,因为我国对阿拉伯的旧称为“天房”,指麦加的克尔白庙;一说我国在明末称阿拉伯为“天方国”。夜间讲故事就称为“天方夜谭”。
【谚语俗语第42句】:【衙门口,向南开,有理没钱是白来】见“八字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谚语俗语第43句】:【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见“耳听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谚语俗语第44句】:【敲边鼓】“敲边鼓”比喻从旁协助,帮人说话。这个俗语源自打击乐——鼓乐。敲边鼓,是音乐表现手段之一。敲鼓,可以敲鼓心,也可以敲鼓边,两者音色不同,音量不等,可以造成鲜明的对比。为了表现主题的需要,可以通通通地敲得电闪雷鸣,也可以笃笃笃地敲得蹄轻马疾,这才能体现出作品的饱满和丰富。京剧中有二出戏特别突出击鼓场面,一出是《击鼓骂曹》,另一出是《抗金兵》。两出戏都有敲鼓边的动作,尤其是《抗金兵》中的巾帼英雄梁红玉“击鼓助战”一场戏,演得淋漓尽致,敲鼓心和敲鼓边结合,敲得错落有致,节奏明快,鼓舞士气,一鼓作气,战胜了金兵。鼓乐以敲鼓心为主,辅以敲鼓边,音乐感更强,效果更好。所以,用“敲边鼓”比喻帮人说话,十分形象。
【谚语俗语第45句】:【肉烂在汤锅里】(惯)比喻没有受到损失,或好处还在自己人手里。 也比喻利益、损失都混在一起,分不出来了。 也作肉烂在汤里。 肉烂在锅里。
【谚语俗语第46句】:【处处有路通长安】释义:借指各种办法都能达到同一目的。例句:“朋友!‘处处有路通长安’,不会饿死人的,慢慢来!”
【谚语俗语第47句】:【哪个人前不说人】谓议论人是普遍情况,不必介意。或 说:谁人背后没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茹志鹃《她从那条 路上来》:“你肚里有小毛毛,不好哭的,想开一点,哪一个没 有过错。古话说: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不要 在意。”
【谚语俗语第48句】:骏马是英雄的翅膀,群众是领袖的眼睛。
【谚语俗语第49句】:夹肢窝生疮——阴毒
【谚语俗语第50句】:石头上绣花——难起头
【谚语俗语第51句】:【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谚)舟:船。水能载着船航行,也能使船覆没。比喻人民能拥戴君王,也能推翻君王的统治,民心的向背关乎国家安危。 也作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谚语俗语第52句】:【歪嘴葫芦拐把瓢,品种不好莫怪苗】(谚)葫芦锯成两半,就是两个舀水的瓢;葫芦如果歪嘴了,锯开的瓢必定是拐把。泛指农作物必须选好种子;种子不好,就很难有好收成。
【谚语俗语第53句】:【未归三尺土,难保百年身】(谚)三尺土:三尺高的土丘,指坟。百年:一辈子。指人只要还没有死,就不敢担保有生之年能不能平安无事。
【谚语俗语第54句】:为老不正.带坏儿孙。
【谚语俗语第55句】:婶子盖了五间房,今天粉墙壁,明天糊顶棚。我问:“收拾这么漂亮干啥啊?”婶子说:“还不是为了娶你嫂子。”邻居叹气说:“真是喜鹊嘴痛,鹁鸪受用。”(河北·沧州)
【谚语俗语第56句】:【千里眼,顺风耳】比喻看得远,听得细,消息灵通。韩志 君等《古船·女人和网》:“你媳妇又不是千里眼、顺风耳,她 哪儿会知道!”
【谚语俗语第57句】:【 画下圈子叫人钻】设下圈套,让人上当。马烽西戎《吕梁 英雄传》:“民主维持,放屁!还不是他们画下圈圈叫我们人 钻!”
【谚语俗语第58句】:【走桃花运】见“交桃花运”。
【谚语俗语第59句】:豺狼朝着羊群笑——用心歹毒
【谚语俗语第60句】:【荷花结籽心连心】释义:比喻关系密切,一条心。例句:这个事,我们知道你丁主任心里是明白的。丁主任啊,咱们是有八拜之交的知己呀,荷花结籽心连心.你一定要多关照。
【谚语俗语第61句】:士气不可辱,民意不可欺。
【谚语俗语第62句】:黑瞎子按键盘——乱弹琴
【谚语俗语第63句】:【长木匠,短铁匠】(谚)指木匠下料,总要留长点,长了可以裁短;铁匠打铁,总要留短点,短了可以锻长。比喻做事必须留有余地,以便从容处理。
【谚语俗语第64句】:泥人儿掉在河里——没人模样
【谚语俗语第65句】:【当家人,恶水缸】(谚)恶水缸:盛污水的缸子。掌管家事的人就像个盛污水的缸子,无论什么脏污都有可能往里倾倒。指当家人往往受累又受怨,只有默默承受。
【谚语俗语第66句】:抓住荷叶摸到藕——追根到底
【谚语俗语第67句】:【要知山下路,须问去来人】(谚)要知山下路的难易走向,还得问问过往的行人。比喻要了解真实情况,还应向实践着的人请教。
【谚语俗语第68句】:【惊开六叶连肝肺,唬坏三魂七魄心】(惯)形容极其害怕、震惊。
【谚语俗语第69句】:【狮子大开口】狮子嘴大,借指开口要大价钱,提出高要 求。海外张爱玲《连环套》:“她们是大宅门里串惯了的,狮 子大开口,我可招架不了!”
【谚语俗语第70句】:【三分毛利吃饱饭,七分毛利饿死人】(谚)毛利:本钱除过所得利润。指做买卖薄利多销周转快,自然受益多;牟利太重,没了顾主,就没钱赚。
【谚语俗语第71句】:【大炮一晌,黄金万两】(谚)比喻战争之财易发。
【谚语俗语第72句】:眼镜框里镶铜子儿———切向钱看
【谚语俗语第73句】:【口说无凭,眼见是实】(谚)嘴说不足为凭,只有亲眼看见才能相信是真实的。指凡事不可轻信传言,要以亲眼所见为准。 也作“空口无凭,见着便信”。
【谚语俗语第74句】:邻居的小女儿琳琳非常能干,妈妈夸奖她说:“这真是‘栽花傍墙,养女像娘’啊!”(四川·仪陇)
【谚语俗语第75句】:头顶上长眼睛——目空一切;旁若无人
【谚语俗语第76句】:【一招鲜,吃遍天】商业谚语。谓新技术新产品,能够占领 市场。《北京日报》(1988,4,16)标题:“一招鲜,吃遍天—— 民主德国出口商品展览会印象”
【谚语俗语第77句】:【 十个明星,当不得月】星光不如月光。比喻人虽多,也抵 不上一个有能耐的人,没有能超过的。或说:满天星星,抵 不上月亮。明代《金瓶梅》:“难得你明日另养出来,随他多 少,十个明星,当不的月。”
【谚语俗语第78句】:【 强盗满街走,无赃不定罪】定罪必须有证据。韩志君等 《古船·女人和网》:“干啥?强盗满街走,无赃不定罪,这相 片儿,是你偷鱼的证据。”
【谚语俗语第79句】:吃人的老虎拍照——恶相;恶模样
【谚语俗语第80句】:看着天摸着地——眼高手低
【谚语俗语第81句】:【树林子大,什么鸟都有】释义:借指人多的地方,什么样的人都有。例句:“真是树林子大,什么鸟都有,居然有人诬告卢华。”
【谚语俗语第82句】:【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释义:小葱是青的,豆腐是白的。“青”与“清”谐音。比喻清楚明白,没有差错。也比喻彼此关系清白。例句:队委会还没来得及宣布这件事,她已经把保管室里的账目、实物清点得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谚语俗语第83句】:【好马不用鞭催】(谚)好马上路,会自觉奔驰,不需主人用鞭催赶。 比喻有高度自觉性的人,做事认真负责,用不着别人指使督促。 也作好马不用鞭催,响鼓不用重槌。 快马不用鞭催,响鼓不用重锤。
【谚语俗语第84句】:人留子孙草留根。
【谚语俗语第85句】:【 认识是宝,不认识是草】谓人应该识货,有眼力。《光明日 报》(1979,11,3):“俗话说:认识是宝,不认识是草。这一带 坡坡岭岭上千年万载野生着丹参。山里人不知道丹参是医 治心脏病的名贵药材,每当盛花时节,只是放牛娃子采摘几 朵紫花,放在嘴皮上当‘蜂蜜罐儿’吮吮,而丹参、丹皮一股 脑儿喂了牲口。”
【谚语俗语第86句】:【 小鬼见阎王】谓大有逊色,比不上。也形容害怕。成语: 相形见绌。鲁迅《阿Q正传》:“即如未庄的乡下人不过打 三十二张的竹牌,只有假洋鬼子能够叉‘麻酱’.城里却连小 乌.龟子都叉得精熟的。什么假洋鬼子,只要放在城里的十 几岁的小乌龟子手里,也就立刻小鬼见阎王。”
【谚语俗语第87句】:【谁人不知,哪个不晓】(惯)形容名气很大,谁都知道。 也作“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谚语俗语第88句】:【狗撵鸭子——呱呱叫】(歇)本指鸭子发出“呱呱”的叫声,转以形容极好。多用来称赞某人或某事物。 也作狗赶鸭子——呱呱叫。 狗咬鸭子——呱呱叫。
【谚语俗语第89句】:【好事全归花大姐,坏事全怪秃丫头】(谚)花大姐:富贵人家的小姐。秃丫头:侍候小姐的丑丫头。 好事情全都归在小姐的名下,坏事情全都扣在丫头头上。借指有功劳都是头头们的,有错误都是手下人的。 也作“好事总归花大姐,坏事总怨秃丫头”。
【谚语俗语第90句】:【乱离的人,不如太平的狗】见“宁作治世犬,莫作乱离人”。
【谚语俗语第91句】:【老公鸡披蓑衣——嘴尖毛长】(歇)蓑衣:一种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多用棕制成。形容说话尖刻或多嘴多舌。含责骂意。
【谚语俗语第92句】:【房无一间,地无一垅】(惯)形容家境贫寒,一无所有。 也作房无一间,地没一垄。 房无半间,地无一垅。 地无一垄,房无一间。
【谚语俗语第93句】:前几天学校进行了一次考试,我的成绩不错。回家后,妈妈夸奖我说:“你可真是砖头砌墙,后来居上。看你每天努力学习,还真有效。这叫‘一天学一招,十天成一套’!”听着这话,我的心里乐开了花。(广东·龙门)
【谚语俗语第94句】:【东打一耙子,西捞一勺子】释义:比喻没有固定的职业和收入,靠临时性的收入维持生活。例句:马老哥有些酸楚地苦笑一下,说道:“过了年的黄历看不得。那是自由自在,热闹红火。可是顶得了啥用哩?东打一耙子,西捞一勺子,今儿有酒今儿醉,明儿也许连水都喝不上。”
【谚语俗语第95句】:【摸到韭菜就当葱】(惯)比喻由于简单草率而错把不同的事物当成一回事。
【谚语俗语第96句】:【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指平时不做准备,临时仓促应 付。后一句亦可单用。或说:闲时不烧香,忙时满炉装。成 语:临渴掘井。明代《古今小说》:“这伙三党之亲,自从倪太 守亡后从不曾见善继一盘一盒,岁时也不曾杯酒相及,今日 大块银子送来,正是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谚语俗语第97句】:【只要苦干,事成一半】(谚)做事只要肯下苦功,成功就有一半把握。指无论做什么事,勤奋苦干总是成功的基础。
【谚语俗语第98句】:老师要求我们做一件作品上交到学校的展览室,同学们正为此事而发愁。班长站了起来,充满信心地说:“人多出韩信,智多出孔明。咱们大家在一起合计合计,一定会做出好作品来。”(广东-龙门)
【谚语俗语第99句】:【马勺碰锅沿】(惯)马勺:盛粥盛饭用的木制大勺,也叫马勺子。比喻自家人产生摩擦,闹矛盾。 也作“铁杓子碰锅沿”。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0913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