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启发的民间俗语金典文案,精选
【谚语俗语第1句】:【喝粥要等豆儿熟】(谚)要喝粥,必须等到粥里的豆子煮熟方可。 比喻做事不能性急,必须耐心等到条件具备、时机成熟。
【谚语俗语第2句】:下雨挑稻草——担子越来越重了
【谚语俗语第3句】:【诚无垢,思无辱】(谚)垢:污秽。 指为人诚实无欺,就不会招来坏名声;做事谋算周到,就不会招致羞辱。
【谚语俗语第4句】:【死马当活马医】“死马当活马医”,其含义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做出的拯救举动。典出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在古时候,有一个人的良马死了,伤心地闭门谢客。郭璞找上门来,说可以将马救活,那人先是不信,后来一想,反正马已死了,姑且听听他怎么说吧。郭璞何许人也,晋书有《郭璞传》,郭璞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训古学家,还是一位高明的兽医。郭璞指点:“派一个健壮劳力,拿一根长竹竿,往东行走二三十里,遇到一片树林,就用竹竿猛打,会得到一个小动物,把它拿回来,马就能活过来。” 那人按照他的吩咐去做,果然得到一只像小猴子的小动物,这个小动物一见死马,立即凑过去,与马接吻,猛吸马的鼻子,不一会,这马就站起来,又跳又叫,与平常无不异。这就是“死马当活马医”的出处。
【谚语俗语第5句】:【山依岭,岭依山】释义:比喻互相帮助,互相依靠。例句:咱们近人不说远话,互助组里,鱼帮水,水帮鱼,山依岭,岭依山,年轻人照顾你们上岁数的老人,是应该的。
【谚语俗语第6句】:我喜欢穿着打扮,认为这样一来别人就会注意我,夸我漂亮。可妈妈却说:“看树不看外皮,看人不看穿戴。”(浙江·绍兴)
【谚语俗语第7句】:放学后,我总喜欢玩打仗。为了这个,常有同学到我家告状。妈妈说:“你爸爸说过你多少次了,就系不住心,那红白萝卜还有个心呢!”(河北·邯郸)
【谚语俗语第8句】:【一棍子打死】(惯)比喻对人或事粗暴地全盘否定。
【谚语俗语第9句】:【好酒不怕巷子深】见“酒好不怕巷子深”。
【谚语俗语第10句】:【打马虎眼】(惯)指有意装糊涂,企图蒙混过关。 也作“打迷糊眼”。
【谚语俗语第11句】:不到黄河心不甘——死心塌地
【谚语俗语第12句】:属刨花的——点火就着
【谚语俗语第13句】:【警察打他爹——公事公办】(歇)指公家的事按公家规定的章程办理,不徇私情。
【谚语俗语第14句】:烂柿子落地——软成一摊
【谚语俗语第15句】:在班上举行的“小巧手”自助餐比赛中,小明打的烧饼以色香味俱全获一等奖。他自豪地介绍经验:“近山识鸟意,近水识鱼性,因为我爸妈是打烧饼的。”(河南·辉县)
【谚语俗语第16句】:【高抬贵手】“高抬贵手”指求人开恩、求人饶恕时的恳求的话。看看它的由来,起初这只手并不高贵,是后人把这只手抬高了。原来,旧时乡下演戏,往往先由乡绅们出钱,包下戏班子在祠堂、庙宇中演出,然后他们再向群众卖票赚钱,群众凭票进场看戏。戏场只开一扇门,由一个五大三粗的壮汉把门收票。这些看门的双腿跨在门槛上,双手挺在门框上,以防无票的溜进去。过去,农村的小孩个个都是小戏迷,很想看戏但又无钱买票。便谁想谁的办法,有爬墙头进去的,有钻出水洞进去的。有的孩子便采取向把门的求情的办法。一看把门的脸色高兴,态度好一些,就央求说:“叔叔,请你把胳膊抬高一点!”于是孩子们便趁势从看门人的胳肢窝下钻进去看戏了。后来,文人们便把“请抬高胳膊”雅化为“高抬贵手”,意思就是请人“开恩”,或行个方便。推而广之,便适用于各种场合的求情了。
【谚语俗语第17句】:【母猪不大,牌子不小】(惯)讽刺人本事不大,派头却不小。
【谚语俗语第18句】:【对待失意人,别说得意事】(谚)面对事不遂心或者倒运的人,不要谈说称心如意的事。指说话要看对象,不要触及别人的痛处,惹人生厌。
【谚语俗语第19句】:【快刀斩乱麻】此俗语比喻迅速果断地处理复杂问题。典出《北齐书·文宣纪》,据记载,北魏大将高欢有几个儿子,高欢想试验一下他们的才智,于是,发给每人一堆乱麻,让他们梳理整齐。别的孩子都在一根一根地整理,唯独排行老二的高洋找来一把快刀,几下就把乱麻斩断了。高欢问他为什么这样做,高洋回答说:“乱者需斩!”高欢听后十分惊异。后来高洋废掉东魏建立北齐,他就是北齐的文宣帝。不愧是“乱着须斩”,开出一片新天地。
【谚语俗语第20句】:【胡子老儿吹灯——把人燎了】(歇)胡子老儿:长有长胡须的老人。燎:(毛发)挨近了火被烧焦,谐“了”,本指完毕、结束,转指人死亡。指人死了。
【谚语俗语第21句】:灵堂上唱大戏——有哭有乐
【谚语俗语第22句】:【打人休打脸,骂人休揭短】(谚)打人不可伤着人的脸面,骂人不可揭开人的短处。指即使和人发生纠纷,也要有所控制,不可触及对方的隐私,要给对方留面子。 也作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打人怕打脸,骂人怕揭短。 打人休打痛处,说人休说短处。
【谚语俗语第23句】:鹅头装在鸭颈上——不像样
【谚语俗语第24句】:洗淋水澡——首当其冲
【谚语俗语第25句】:一次小测验,我语文、数学都考了100分。张老师对我说:“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塌筐。你可不能骄傲啊!”(河南·许昌)
【谚语俗语第26句】:风吹云雾散——自然见青天
【谚语俗语第27句】:一大早,爸爸又来喊我去锻炼身体,我赖在床上不想去。爸爸笑着说:“每天做早操,身强精神好;早起练长跑,年老变年少。你应该天天坚持锻炼身体,这样才会有好的体魄。”(河南·郑州)
【谚语俗语第28句】:落水的桃花——随波逐流
【谚语俗语第29句】:鸭子逛大街——大摇大摆
【谚语俗语第30句】:勒紧裤带拉二胡——饿(恶)作乐
【谚语俗语第31句】:【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谚)文官尽心国事,不贪财物;武将保卫江山,不惜牺牲。指文武官员能达到这种境界,天下自然太平。 也作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怕死:文官不怕死,武官不惜命~
【谚语俗语第32句】:【 掉进冰窟窿使人寒心。】成语:不寒而栗。张孟良《儿女 风尘记》:“又似三九天掉进冰窟窿,直打寒战,字字像冷箭 射在心尖。”
【谚语俗语第33句】:【胆小如鼠,狡猾如狐】释义:形容人胆小、狡猾。例句:“胆小如鼠,狡猾如狐。”这句话,大致可以概括周拐子的闰倒寺征了。
【谚语俗语第34句】:叔叔对爸爸说他打算贩卖鸡蛋。爷爷说:“你卖鸡蛋不打了才怪呢,我看是豆腐渣捏圈儿,崩箍都没响。”(内蒙古·赤峰)
【谚语俗语第35句】:【三天不害人,一身筋骨疼】作恶成性。沙汀《淘金记》:“不 是吹牛,他的把戏我还看得少了?三天不害人,一身筋骨 疼,杂种就是这种货色!”
【谚语俗语第36句】:英雄热爱人民,人民热爱祖国。
【谚语俗语第37句】:【风马牛不相及】“风马牛不相及”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这个词语,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常被人们所引用。那么,它源自哪里呢?其典出自《左传·僖公四年》:“君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孔颖达疏引服虔日:“牝牡相诱谓之风……此言‘风马牛’,谓马牛风逸,牝牡相诱,盖是末界之微事,言此事不相及,故以取喻不相干也。”此后,后世遂用风马牛不相及,风马牛不相接等来比喻事物之间的毫不相干,没有关联。 “风马牛不相及”除此解释之外,还有一种解释——远距说。认为风为放逸、走失之意。齐楚两地相距甚远,所以马牛不会走失到对方地界。如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中说:“‘风’与‘放’通,此指两国相去极远,绝不相干,虽牛马放逸,也无从相及。”
【谚语俗语第38句】:【害死人看出殡】害人者装作同情者。明代《金瓶梅》:“你 瞒着我干的好勾当儿!还说什么孩子不孩子,你原来就是 个杀人的刽子手,把人活埋惯了。害死人还看出殡的!”
【谚语俗语第39句】:乱麻一团——解不开
【谚语俗语第40句】:【骏马却驮痴汉走,美妻常伴拙夫眠】(谚)拙夫:笨拙的丈夫。俊美的马往往驮着个痴呆的汉子,美貌的女子常常嫁得个蠢笨的丈夫。 指在婚配问题上,遗憾的是好女总嫁不上好男。 也作骏马每驮村汉走,娇妻常伴拙夫眠。村汉:粗俗鄙野的汉子。 好马却驮痴汉走,巧妻偏伴拙夫眠。
【谚语俗语第41句】:妈妈叫我干活,我说正写着作业没有空。妈妈说:“你啊,叫你干活比拉牛上树还难。”(广东·封开)
【谚语俗语第42句】:【有志不在年高】释义:人不在于年纪大小,贵在有志气。例句: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有志不在年高。”
【谚语俗语第43句】:【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一口气,指呼吸,也指有志气。 谓争名利顾脸面。类似的:人争一口气,鸟为一口食。高云 览《小城春秋》:“俗话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股香,哪个不 要面子!”
【谚语俗语第44句】:戏无情不感人,戏无理不服人。
【谚语俗语第45句】:喝生水,拿赃钱——早晚是病
【谚语俗语第46句】:檀树火筒——死也勿通
【谚语俗语第47句】:鬼遇张天师——无法可使;有法难使
【谚语俗语第48句】:【放响炮】(惯)比喻明确地作出某种承诺。
【谚语俗语第49句】:乌龟跟着兔子跑——望尘莫及
【谚语俗语第50句】:【不知道哪块云彩有雨】释义:比喻目前的情况还不好判断。例句:六伯着急了:“我说呀,这会儿还不能去,咱还不知道哪块云彩有雨呢!”
【谚语俗语第51句】:【老太婆缝补丁——纫针】(歇)纫:引线穿过针鼻儿,谐“认”。针:谐“真”。指做事严肃对待,毫不马虎。
【谚语俗语第52句】:【鼓不敲是不响的】释义:比喻人总要有人提醒、帮助。例句:我哪里算得上响鼓。俗话说,鼓不敲是不响的,即使是响鼓,也得有人捶打,哪有不捶自响的鼓呢?如果不是海涛捶了我几下,我也会捅出许多乱子来的!
【谚语俗语第53句】:【结为秦晋之好】这句话的意思是两家联姻,结为亲家。此俗语出自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秦晋一直交好,而且以婚姻来促进秦晋之间的关系。那个时候,秦国与晋国不仅是相交之邦、礼仪之邦,也是婚姻走得最频繁的两个国家,两国王室之间常会出现秦晋联姻事件,后来秦晋就被称为亲人关系,一直沿用到今天。结秦晋就是促成男女双方,使之交好,暗含结婚之意。
【谚语俗语第54句】:【大厦将倾,独木难支】(谚)指高大的房屋将要倒塌,一根木柱难以支撑得住。比喻若大势已去,就不是个别人的力量可以挽救的了。
【谚语俗语第55句】:【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一俗语比喻年轻人大胆勇敢,有创新精神。此典出自《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原句是“初生之犊不惧虎。” 东汉末年,刘备的大将关羽率军袭击曹操的襄阳和樊城,打得曹军退守樊城。曹操便派于禁和庞德前去增援。庞德领兵来到樊城脚下,与名将关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庞德是员勇将,且年轻气盛,和关羽大战一百多回合,分不出胜负,双方各自鸣金收兵。关羽退回营寨后,对关平说:“庞德刀法很厉害,是个对手。”关羽还说:“俗话说,初生之犊不惧虎。”庞德虽然勇猛,但缺乏经验。当时正是秋季,阴雨连绵,河水猛涨,于是关羽采用水攻战术消灭了曹操派来的七路援军,击杀庞德。庞德是第一个不怕虎的牛犊。
【谚语俗语第56句】:塞翁失马——安知福祸
【谚语俗语第57句】:【来得易,去得易】(谚)得来容易,失去也容易。多指财物不是通过正道取得的,往往不知心疼,随意挥霍浪费。 也作来得容易去得快。 来时容易去时快。
【谚语俗语第58句】:老鼠跳到油锅里老鼠偷芝麻——吃香
【谚语俗语第59句】:【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衙门,旧称政权机关。大门 两侧的墙,呈八字形。谓衙门没有公理,只要钱。或说:天 下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沈从文《长河》:“古话说: 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不是花钱你来有什么事。”
【谚语俗语第60句】:【孝重千斤,日减一斤】(谚)指父母死后守孝三年,孝心重千斤,一天减少一斤,三年千日,渐渐就会消失,没了孝心。也泛指凡事时间一长,就会逐渐淡化,以至消失。
【谚语俗语第61句】:【上贼船易,下贼船难】(谚)比喻和坏人一起干坏事容易,弃邪归正难。
【谚语俗语第62句】:石头缝里的荆疙瘩——根子硬
【谚语俗语第63句】:【靠山山崩,靠水水流】释义:依赖别人靠不住。例句:“……人家说我命苦,是命苦;靠山山崩,靠水水流,靠树树歪,一心靠社会主义,可生产队又说我是累赘……”
【谚语俗语第64句】:【能把木头人说活,能把晴天说下雨来】(惯)形容人特别能说会道。
【谚语俗语第65句】:【嫌吃嫌穿没吃穿】(谚)在吃穿上过于挑剔,必然造成无度的挥霍浪费,最终落得吃不上穿不上的结局。指在吃喝上追求奢侈是注定要贫困的。
【谚语俗语第66句】:【尝一脔可概全鼎之味,窥一斑可知全豹之皮】释义:脔:切成小片的肉。品尝一小块肉,就能品尝出一鼎的肉味;看到豹的一个斑点,就可以知道整个豹皮的花纹。比喻根据部分可推知全体,由一点可见一斑。例句:又苦熬了一阵子。他就默然告退了。“尝一脔可概全鼎之味,窥一斑可知全豹之皮”,谢绝了李师爷的再三“忠告”,不再拜会任何名流士绅。
【谚语俗语第67句】:【 鸡一嘴,鸭一嘴】原指鸡鸭争食,借指说话乱插嘴。老舍 《牛天赐传》:“有你什么事?鸡一嘴鸭一嘴的!做你的事 去!”
【谚语俗语第68句】:【 鸟有羽,兽有毛,黄瓜茄子赤条条】有的有这有那,有的什 么也没有,情况不同。《碧海缘》:“鸟有羽,兽有毛,黄瓜茄 子赤条条。你光棍讲光棍话,我这一大家人吃什么?”
【谚语俗语第69句】:【搞一言堂】(惯)一言堂:旧时店铺中挂的匾额,上面写着“一言堂”三个字,以表示不二价。指领导干部作风不民主,一个人说了算,听不进群众意见。
【谚语俗语第70句】:【剪草除根,萌芽不发】释义:比喻除恶务尽,不留祸根。例句:只是我偏生见那小厮不得,常是一顿打就打一个小死,只要打死了他方才称心。却是为何?常言道:剪草除根,萌芽不发。
【谚语俗语第71句】:【一脚高,一脚低】见“高一脚,低一脚”。
【谚语俗语第72句】:爷爷见我有些学过的知识忘记了,说:“你真是把知识当车子,从左耳开进去,又从右耳开出来。”(广西·容县)
【谚语俗语第73句】:【揭底就怕老乡亲】(谚)揭底:揭开见不得人的老底。指老乡亲最知底细,要揭发老底,最有效的还是知情的老乡亲。
【谚语俗语第74句】:【掌刀把子】(惯)比喻掌握权力。
【谚语俗语第75句】:【八点上班九点到,九点半再睡一觉】指办公室的工作人员 作风散漫拖拉,纪律松弛。成语:无所事事。电视《实话实 说》:“人们说:八点上班九点到,九点半再睡一觉。机关于 部作风自由散漫,要设法改变。”
【谚语俗语第76句】:【公字里头有半个私字】公、私两字均含“厶”,指不可能没 有私心。西戎《老好干部》:“大公无私,哼,公字里头还有半 个私字哩!什么事出来都有我的份,要这些儿女干啥?”
【谚语俗语第77句】:【红皮萝卜紫皮蒜,仰脸老婆低头汉】民间习俗,认为具有这 种姿态的人,妇女泼辣,男子蔫坏,很难对付。从形貌上看 人的还有:矮子肚里心眼儿多/十个麻子九个刁。浩然《艳 阳天》:“这个人五十多岁,蔫呼呼的。东山坞有句俗话:最 辣嘴的是红皮萝卜紫皮蒜,最难斗的是仰脸老婆低头汉。”
【谚语俗语第78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来居上
【谚语俗语第79句】:【丢了西瓜,捡个芝麻】(惯)比喻把大事要事丢在一边,偏抓小事,得不偿失。
【谚语俗语第80句】:【有智不在年高】年纪小的,也可能有智慧,不一定不如年 高者。明代《二刻拍案惊奇》:“有智不在年高。我们女棋师 又是有年纪的么?”
【谚语俗语第81句】:【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释义:旧指人或早或晚总会碰到好运气的。例句:就是那李九强得了那两吊钱,二十多两银子,也成了个过活。虽说是“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毕竟还得那“贵人提掇起,才是运通时。”
【谚语俗语第82句】:秦始皇治书生——坑害人(焚书坑儒)
【谚语俗语第83句】:二郎神的兵器——两面三刀
【谚语俗语第84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释义:白天劳动,夜晚休息。例句:这里家家互通有无,不分彼此,休戚相关,情同骨肉;这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男耕女织,人人勤俭。
【谚语俗语第85句】:【见不得沟,过不得梁】(惯)形容没见过世面,没经历过挫折。
【谚语俗语第86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惯)但:只。不求有功劳,只求没有过错。 指要求不高,态度不积极。
【谚语俗语第87句】:【泥人不改土性】(谚)比喻人的本性难以改变。
【谚语俗语第88句】:【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事没有恒心,或不能持久。成语: 一曝十寒。清代《红楼梦》:“薛蟠因此也假说来上学,不过 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白送些束脩与贾代儒。”
【谚语俗语第89句】:【打架忘了伸拳头】(惯)形容人紧急关头慌乱得忘了自己该做什么。
【谚语俗语第90句】:【家穷有口锅,人穷不离窝】(谚)家里穷到只有一口做饭的锅,也还是不肯离开自己的家。指人总是留恋故土,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肯远走他乡。
【谚语俗语第91句】:【抠人碗底】(惯)碗底:剩饭。指靠给人干活为生。 也作抠人家饭碗底。 抠人家碗底。
【谚语俗语第92句】:【狮舞三趟无人看,话说三遍没人听】(谚)三:泛指多数。重复多次舞狮,就没人爱看;重复多次说话,就没人爱听。指说话没有新意,一味重复,必定惹人腻烦。
【谚语俗语第93句】:【挤讹头】(惯)比喻敲诈勒索。
【谚语俗语第94句】:七月天的雷雨——说下就下,说晴就睛
【谚语俗语第95句】:孙猴子变土地庙——藏头顾不了尾
【谚语俗语第96句】:【幡杆灯笼——照远不照近】(歇)幡(fan):一种垂直悬挂的窄长旗子。本指照射远处,不照射近处;转指照顾关系疏远的人,不照顾关系亲近的人。
【谚语俗语第97句】:【远处烧香,不如门前积德】(谚)跑远路去朝拜烧香,不如就近在门前做些实实在在的善事。指行善积德应从身边的平凡小事做起。
【谚语俗语第98句】:妈妈很勤劳,但常为太胖而烦恼。爸爸说:“这有什么,家有胖胖妻,生活甜蜜蜜。”我也说道:“家有胖胖妈,生活顶呱呱。”听了这话,妈妈笑了。(河南·孟津)
【谚语俗语第99句】:【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谚)三年不上亲戚朋友处走动,该当是关系亲密的,也会疏远起来。指亲友之间,贵在经常联系,增进情谊。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0918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