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俗话俗语经典歇后语,值得反复品读!
【谚语俗语第1句】:【锅里有,碗里才有】局部依赖整体。或说:锅里有米,碗里 有饭。袁静《淮上人家》:“全中队的工效提高,每一个分队 的效率自然也提高了。这就是我说的:锅里有,碗里才能 有。”
【谚语俗语第2句】:妈妈死后,爸爸又给我找了个新妈妈。新妈妈又带来个新哥哥,两年后妈妈又给我生个新弟弟。爸爸说话幽默风趣,妈妈却有些小肚鸡肠。这不,一天下午妈妈又躺在床上不说话了。爸爸又在施展他的战术:“又咋了,是俺娃气你了,还是你娃气你了,再不就是咱们娃气你了?来,拉出来,各打三十大板。”妈妈一听,“扑哧”一下笑了。(河南·内乡)
【谚语俗语第3句】:【吃了虎心豹胆】释义:形容胆大,什么也不怕。例句:你们吃了虎心豹胆了呀!啥厉害,你们干啥?你们就没有怕的事么?
【谚语俗语第4句】:【好狗架不住一群狼】释义:比喻一个人本事再大也敌不过一群人。例句:唉,完了完了。好狗还架不住一群狼呢。
【谚语俗语第5句】:【有钱不住东南房】(谚)东南房:旧时四合院中的东房和南房。东房夏天太阳光照多,太热;南房冬天刮西北风,太冷。指有钱人家不住东南房。
【谚语俗语第6句】:【防人之心不可无】(谚)防范别人伤害自己的心不可没有。指人不可有害人之心,但防人害己的警惕性总要经常保持。 也作防贼之心不可无。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谚语俗语第7句】:【家有贤妻,丈夫不遭横事】(谚)横事:意料不到的灾祸。指家里有贤惠的妻子,处事周到,防祸未然,丈夫自可过着无忧无虑的平安生活。 也作“家有贤妻夫祸少”。
【谚语俗语第8句】:【男人要俏一锭墨,女人要俏三分白】(谚)一锭墨:像墨锭一样通身黑衣。三分白:艳色装束夹带几分白色。指在服装上,男子要想俏美,就穿一身黑色;女子要想俏美,就带几分白色。
【谚语俗语第9句】:【肚子里有货】(惯)比喻人有学问或有主意。
【谚语俗语第10句】:【混饭吃】(惯)1指谋个职业,聊以维持生计。2指白吃饭不干活。
【谚语俗语第11句】:【瞎仓官收粮——无有不纳】(歇)仓官:管仓库的官员。纳:收。指别人送来的,不管好坏多少全都收下。
【谚语俗语第12句】:【狗咬刺猬,无处下口】释义:比喻事情难办,无处下手。“无处下口”又作“无从下口”、“没处下牙”、“下不得口”等。例句:他只笑笑,啥也没说,这就叫“狗咬刺猬。无处下口了”。
【谚语俗语第13句】:缺嘴少耳朵——又聋又哑
【谚语俗语第14句】:【阎王也怕拼命鬼】(谚)比喻世间的强人恶人,也都害怕不要命的人。
【谚语俗语第15句】:米筛子挡太阳——难遮盖
【谚语俗语第16句】:草丛里的眼镜蛇——歹毒
【谚语俗语第17句】:【男人往外走,带着娘们手】(谚)男人:专指丈夫。娘们:专指妻子。指丈夫走在人前,从衣着外表上就可看出妻子缝制与打扮的手艺。 也作汉子外边走,带着老婆两只手。 丈夫人前走,带着老婆的手。
【谚语俗语第18句】:【垓下困霸王——四面楚歌】(歇)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固镇东北沱河南岸。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汉交战时,楚霸王项羽被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围困在垓下,“兵少食尽”,夜间听到汉军四面都唱起楚人的歌曲,十分惊惧,疑心楚地已被汉军占领,于是仓促突围,后自刎于乌江边。比喻陷入孤立无援、四面受敌的处境。
【谚语俗语第19句】:【气人有,笑人无】指一种社会心态:嫉妒好的,嘲笑差的。 气,也说:妒、恨。类似的:畏己贫,忧人富。清代《醒世姻缘 传》:“一个间壁紧邻留守后卫当军的刘振白,从来妒人有笑 人无。街坊邻人没有一个应上他的心的。”
【谚语俗语第20句】:先吃黄连后吃蜜——先苦后甜
【谚语俗语第21句】:哥哥很懒,经常借故不干活。妈妈生气地说:“要是农民都像你这样,早怕露水午怕热,晚怕蚊子早早歇,你还有得什么吃,有得什么穿啊!”(湖南·醴陵)
【谚语俗语第22句】:【入火海,上刀山】见“上刀山,下火海”。
【谚语俗语第23句】:菜锅里炒鹅卵石——不进油盐
【谚语俗语第24句】:【生、旦、净、丑】“生、旦、净、丑”是京剧的表演行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博大精深。京剧表演行当最齐全,初概括为五种,即生、旦、净、末、丑;现为四种,生、旦、净、丑。每一行当又细分为若干种,如生,有老生、小生、武生等。那么,它们是怎么来的呢?据传是反其意而得名的。 “生”,是生疏的意思。而角的演出老练成熟,故反其意为“生”。 “旦”指旭日东升。日为阳,而且角表演的是女性,女属阴,故反名为“旦”。 “净”,即清洁干净,而净角都是大花脸,看起来很不干净,反其意为“净”。 “丑”,指属相,丑属牛,牛很笨。而演丑角的人,要求伶俐、活泼、聪明、智慧,反其意为“丑”。
【谚语俗语第25句】:【来者不惧,惧者不来】(谚)敢于前来的,就无所畏惧;胆怯害怕的,自然就不敢来。指凡是敢于前来应战或挑起事端的,就没有胆小怕事的。 也作“来者不怕,怕者不来。”
【谚语俗语第26句】:怀里揣兔子——不安
【谚语俗语第27句】:羊伴虎睡一靠不住;送上门的肉
【谚语俗语第28句】:【男儿没性,寸铁无钢;女人没性,烂如麻糖】(谚)男子没有刚强的性格,就像钝铁无钢一样无用;女人没有刚强的性格,就像烂麻糖一样立不起来。指人无论男女,都必须自立自强,刚强而有个性。 也作男入无刚,不如粗糠。 男儿无性,钝铁无钢。
【谚语俗语第29句】:【盗憎主人】(谚)指盗贼憎恶主人的防范。比喻邪恶小人总是忌恨使他不得恣意作恶的正道直行的君子。
【谚语俗语第30句】:背后藏茄子一有外心;生了外心
【谚语俗语第31句】:弄堂里买报纸——小道消息
【谚语俗语第32句】:【 赢得猫儿丢了牛】所得不足所失。赢,也说:争。成语: 因小失大、得不偿失。明代《二刻拍案惊奇》:“些小言词莫 若休,不须经县与经州;衙头府底赔杯酒,赢得猫儿卖了 牛。”
【谚语俗语第33句】:【黄连救人无功,人参杀人无过】(谚)黄连:常用中药,味苦。人参:滋补品。黄连味苦而普通,即使救活人命,人们也不认为它有功;人参滋补而贵重,即使吃死人,人们也不相信它是凶手。指人们往往不能真正认识事物真相,甚至认不准功过是非。
【谚语俗语第34句】:【没有好果子吃】(惯)比喻没有好的结果。
【谚语俗语第35句】:【强扭的瓜不甜】(谚)比喻用高压手段强迫人去做事情,不会有美满的效果。多用在男女婚姻上。 也作强扭的瓜儿不香甜,强迫的婚事不和美。 强拧的瓜不甜,强拔的苗不长。
【谚语俗语第36句】:【水不来,先垒坝】释义:比喻事先做好防范工作。例句:那年搞清查,要不是我妹子从招待所里探听点消息,你能做到水不来先垒坝?
【谚语俗语第37句】:摁着牛头喝水——办不到;勉强不得;耍蛮愣(蛮劲)
【谚语俗语第38句】:【耳朵软】(惯)指没有自己的主见,容易相信别人的话。 也作耳根子软。 耳朵是棉花做的。 耳皮软。
【谚语俗语第39句】:【做了皇帝想登仙】(惯)形容人贪心不足。
【谚语俗语第40句】:【吃葱吃蒜不吃姜】(惯)姜:谐“将”,用话语刺激人(使人冲动之下做出原先不愿或不敢做的事)。 指头脑保持冷静,无论别人怎么激将,自己也不上当。
【谚语俗语第41句】:家雀变凤凰——越变越俏
【谚语俗语第42句】:【放屁砸了脚后跟】倒霉透顶。类似的:放屁扭了腰。贾 平凹《废都》:“但出门时,头却在门框上碰了,打一个趔趄, 又撞翻了墙角痰盂,脏水流了一地。他骂道:人晦气了,放 屁都砸脚后跟!”
【谚语俗语第43句】:【扶得东来西又倒】(惯)形容缺乏自立、自强的精神。也指事情多,忙了这头,那头又出了问题。
【谚语俗语第44句】:【没请来财神,却请来太岁】(惯)太岁:传说中的神名,迷信认为在太岁出现的方位掘土建屋,会遭受祸殃,后比喻凶恶的人。比喻没得到好处,却招来了坏人。
【谚语俗语第45句】:【在家敬父母,何必远烧香】(谚)在家孝敬父母,这就是最神圣的行为,何必再到远地去烧香拜佛。指行善事就在眼前,舍近求远没有必要。
【谚语俗语第46句】:王七他兄弟——王八
【谚语俗语第47句】:【卖后悔药】(惯)比喻事后懊悔。
【谚语俗语第48句】:【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释义:比喻人受到激励,才能树大志,奋发向上。例句:这说明,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着眼点放在改造人的思想上,古语说,水激石则呜,人激志则宏。
【谚语俗语第49句】:【卖盐的做雕銮匠——咸人儿】(歇)雕銮匠:为门窗雕花或雕刻图画的艺人。成:谐“闲”。指闲着不做事或无事可做的人。
【谚语俗语第50句】:吃了三天斋就想上西天——功底还浅
【谚语俗语第51句】:邻村的一个恶人在外面挨打了。张老师说:“在家不打人,出门人不打。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他这也是要饭的拿块馍,自寻的。”(河南·郏县)
【谚语俗语第52句】:【吃了饭儿不挺尸,肚里没板脂】释义:挺尸:比喻睡觉。指饭后睡一觉。才能保养身体。例句:沙僧笑道:“二哥忒没修养。这气饱饫,如何睡觉?”八戒道:“你那里知,俗语云:‘吃了饭儿不挺尸,肚里没板脂’哩!”
【谚语俗语第53句】:【量体裁衣,看菜吃饭】见“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谚语俗语第54句】:【生老病死】“生老病死”泛指人的生育、养老、医疗、殡葬等各种生活现象;也指人的一生从生到死的过程。是谁把生、老、病、死放在一块去说,并且形成了新的含义,源出有二。说法一。源于北宋时一些福利设施与学校相邻的巧合。北宋崇宁年间,朝廷有旨,令州县置居养院(即养老院)以存老者,按济坊(疗养院)以养病者,漏泽园(殡葬所)以葬死者。看来,宋代的社会保障机构比较健全,比较重视社会保障工作。而当时的吴江,邑小地狭,遂于县学(小学)之东的空地,依次设置。当时众多的小孺子们在学,又与居养院、按济坊、漏泽园相为毗邻,故有“生、老、病、死”之说。说来也真巧,还真是一条龙服务。说法二。源于佛家用语。佛家称生老病死为“四苦”。《涅磐径》日:“八相为苦,所谓生苦、老苦、痛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盛阴苦。”
【谚语俗语第55句】:【老虎头上搔痒】释义:借指冒犯大人物,或自寻死路。例句:“……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可是没有料到他竟会那么穷,榨不出一点油水,已经气破肚皮了。他还要老虎头上搔痒,便给他两个嘴巴!”
【谚语俗语第56句】:暑假里,每天傍晚吃过晚饭,爸爸、妈妈和我三个人就一起到河边去散步。爸爸的熟人见了,总是说:“每天傍晚怎么你们三个都在一起?”妈妈说:“一把萝卜不零卖。”(甘肃·华亭)
【谚语俗语第57句】:【纺车头上出黄金】释义:纺车头上能生出黄金来。比喻辛勤劳动可以致富。例句:纺车头上出黄金。皆由车出。
【谚语俗语第58句】:黄瓜熬白菜——色货
【谚语俗语第59句】:稿子写到纸边上——不够格
【谚语俗语第60句】:【一身枪眼儿】成为射击的目标、攻击的对象。成语:众矢 之的。《小说月报》(1980,2):“说得有道理。我看还不够, 我知道自己是一身枪眼儿,仇人多。”
【谚语俗语第61句】:【山高有个顶,海深有个底】释义:事情总有个边儿,有个限度,可以弄清楚。例句:山高有个顶,海深有个底,世事没有绝对秘密,何况沙木龙兄弟还提示过我。现在看来,茶三钱再狡猾,只怕今朝跑不脱了。
【谚语俗语第62句】:【毛病】“毛病”现在经常被人们用来指缺点、错误、坏习惯,或者指器物有质量问题或瑕疵,后来也引申到指人身体不适以及微小疾病等。那么,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其实,最初“毛病”是指牲畜(尤其是马)的毛色有缺陷。古时候,马在人们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人们对马的要求特别严格。相马首先就是看马的毛色如何,有没有不足的地方。明代的徐咸在《相马经》中说:“马旋毛者,善旋王,恶旋十四,所谓毛病,最为害者也。”意思是说,卷曲的马毛,有好有坏,位置生的不好,就是毛病。如果主人骑的话,对主人妨害最大。这当然是迷信的说法。 “毛病”由专指马的缺点引申为指人或物的缺点,大概源于宋代。如宋代吴涿《答徐安札书》中云:“盖文学毛病,如春草渐生……”黄庭坚《山谷刀笔》也有“乃是荆南人毛病”之句。 “毛病”一词,至今还在常用,特别是口语,用得更多。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个小品:小品中的主人公说话不离“毛病”二字,实乃毛病也。
【谚语俗语第63句】:回光返照——不长久
【谚语俗语第64句】:【给人送肉,不如教人养猪】(谚)指教会别人养猪比给人送一块肉强,因为这能从根本上使人解决吃肉的问题。比喻帮人要从根本上帮。
【谚语俗语第65句】:【背黑锅】释义:比喻代人受过,通常指受冤枉。例句:王立言:“都不准走!事情必须弄清楚,不能教全家的人都背__£黑锅!”
【谚语俗语第66句】:【裹脚布围脖子——臭一圈儿】(歇)裹脚布:旧时女子缠足用的布条。臭:本指气味难闻,转指坏的(名声)。形容人名声不好,让周围一带的人都厌恶。
【谚语俗语第67句】:【白露斫高梁,寒露打完场】释义:斫:刀砍。寒露:节气名,在阳历十月初八或初九。谓白露时节砍下的高梁,寒露时节要打完。例句:“老嫂子,俗话说:‘白露斫高梁,寒露打完场’。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不赶快跟大伙说一声,把场打完?”
【谚语俗语第68句】:【三个铜钱放两处——一是一,二是二】(歇)本指铜板一处一个,另一处两个;转以形容言行一丝不苟,本来怎么样就怎么样。 也作“三个铜钱摆两边——一是一,二是二”。
【谚语俗语第69句】:【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逃不出手掌如来佛】即释迦牟 尼。孙悟空一个跟头能翻十万八千里,但总是翻不出如来 佛的手掌。事出《西游记》。借指:不是对手,摆脱不了控 制。老舍《骆驼祥子》:“她得松一把,紧一把,教他逃不出她 的手心儿去。”
【谚语俗语第70句】:【老公、老婆】“老婆”是妻子的别称,在这里新老不分,新娶媳妇也是老婆。“老婆”听起来不怎么好听,却包含着丈夫对妻子的爱意呢!相传,唐代有位名士叫麦爱新,他看到自己的妻子年老色衰,便产生嫌弃老妻、再纳新欢想法,于是写了一副上联放在案头:“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被他的妻子看到了,妻子从对联中看到了丈夫弃老纳新的念头,于是便提笔续了一副下联:“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这副下联,以“禾稻”对“荷莲”,以“新粮”对“老藕”,不仅对得十分工整贴切,新颖通俗,而且,“新粮”与“新娘”、“老藕”与“老偶”谐音,饶有风趣。麦爱新读了妻子的下联,被妻子的才思敏捷和拳拳爱心所打动,便放弃了弃旧纳新的念头。妻子见丈夫回心转意,不忘旧情,挥笔写道:“老公十分公道”。麦爱新也挥笔写下了下联:“老婆一片婆心”。渐渐地,妻子的爱称——“老婆”就被传开了,一直沿用到今。“老公”也成了对丈夫的爱称。
【谚语俗语第71句】:【水不激不能破舟,矢不激不能饮羽】(谚)饮羽:饮没箭身尾部的羽毛,指箭射入很深。水受的阻力不大,就激不起破舟的浪;弓弦的拉力不大,就射不出饮羽的箭。比喻人没有激励,就不会有昂扬的斗志。 也作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 水激则悍,矢激则远。
【谚语俗语第72句】:老鼠投的胎——尖嘴巴
【谚语俗语第73句】:【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释义:顾了小的丢了大的,或指抓住了次要的,丢掉了主要的。例句:这种负责精神很好,可是光你一个人总忙不过来啊!搞不好,捡了芝麻反倒丢了西瓜。
【谚语俗语第74句】:【包子有肉不在褶上】释义:褶:指包子顶部折皱的面皮。比喻钱财或优点不露在表面。例句:掌柜的,你别瞧我们穿的破,包子有肉不在褶上,招好主顾,财神爷来了。
【谚语俗语第75句】:【冒凉腔】(惯)指说话冒失或不切实际。
【谚语俗语第76句】:妈妈去洛阳给我买了一件款式不错的短袖衬衫,我急忙穿上让奶奶看。奶奶看着我笑得合不拢嘴:“人称衣裳,马靠鞍;一是长相,二是穿。我孙子穿上这件衣服,真是越看越帅气!”(河南·盂津)
【谚语俗语第77句】:爸爸经常叫妈妈做这事做那事,可自己什么也不做。妈妈说:“光说不做假把式,连说带做好把式。说到底,你还是假把式。”(四川·渠县)
【谚语俗语第78句】:【一花不是春,独木不成林】(谚)一枝花扮不成春天,一株树形不成树林。比喻个体的作用毕竟有限。
【谚语俗语第79句】:【摆擂台】(惯)擂台:旧时为比武而搭的台子。原指搭台子欢迎人来比武,现比喻向人挑战。
【谚语俗语第80句】:【旋的不圆,砍的圆】(惯)旋(xuan):用刀子转着圈儿地削。转着圈儿削成的东西不圆,用刀砍的倒圆。指事情反常,不合常理。
【谚语俗语第81句】:【摸不准脉窝】(惯)比喻找不到问题的症结。
【谚语俗语第82句】:坟场里演戏——给鬼看
【谚语俗语第83句】:走进杂货店——样样俱全
【谚语俗语第84句】:【猫老不逼鼠】(谚)逼:威慑。指猫老了,对老鼠就失去威慑力。比喻人到老年,就不再像青壮年时期那样有威势,有作为。
【谚语俗语第85句】:【中暗箭】(惯)中:受到。比喻被别人暗中伤害。
【谚语俗语第86句】:【三斤半鸭子,二斤半嘴】嘴显得突出,指会耍嘴皮子。类 似的:三寸鸟,七尺嘴。成语:强词夺理。《连心锁》:“我说 你小朴是三斤半鸭子二厅半嘴!别瞧不起我老头子,我吃 的盐也比你吃的饭多,过的桥也比你走的路长,看我的!”
【谚语俗语第87句】:【交华盖运】(惯)华盖:古星名。 华盖运:迷信的人认为是不好的运气。比喻交了厄运。
【谚语俗语第88句】:属麂子的——胆小怕事
【谚语俗语第89句】:【一个时节一个令】(谚)指一年四季随着气候的变化,节令也各自不同。也比喻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政治气候,必须分别看待。
【谚语俗语第90句】:表壮不如里壮。
【谚语俗语第91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见“饭来张口,水来湿手”。
【谚语俗语第92句】:【属狗熊的——记吃不记打】(歇)指人只贪图眼前利益,不记取挨打吃亏或受苦难的教训。含讥讽或责骂意。
【谚语俗语第93句】:青蛙跳到秤盘上——不知自己有几两肉:自秤(称)自
【谚语俗语第94句】:妈妈说我写字潦草看不清,爸爸说:“他的字是木工的道,自己的号——自己清楚,别人不知道。”(河北·广平)
【谚语俗语第95句】:【上山砍柴,过河脱鞋】。释义:比喻碰到什么情况,采取什么样办法对付。“砍柴”又作“打柴”。例句:“上山砍柴,过河脱鞋”——到哪说哪。生死福祸有个天命管着哪!只要这会儿不被打死,到时候,咱哥俩就在一起混,你听我的,不会叫你吃亏。
【谚语俗语第96句】:【人在曹营心在汉】见“身在曹营心在汉”。
【谚语俗语第97句】:【马尾串豆腐——提不起来】(歇)提:双关,本指拿起,转指说起或扶持。指不愿意、不值得或不能说起某事。也指人素质或条件差,扶持或提携不起来。 也作马尾串豆腐——提也不能提。 马尾巴绑豆腐——提不起来。
【谚语俗语第98句】:高山流水——少知音
【谚语俗语第99句】:【一剪子剪不齐】不容易一下子把事情做得很完善。清代 《歧路灯》:“俗话说:好账不如无。在我身上一天,就在我心 里一天,恨不得一剪剪齐。”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0962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