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2022最精辟的民间俗语俗话【1009】

【歇后语第1句】:【兵家儿早识刀枪】家庭环境对儿童成长有利或有影响。 广播讲座《成才之路》:“兵家儿早识刀枪,如若社会又给他 们以纵横驰骋的广阔舞台,他们的才能就会很快被社会所 承认。”

【歇后语第2句】:【前人栽树,后人修剪】释义:比喻前人开创的事业,后人要巩固、发扬光大。例句:那年月,老一辈闹革命啃草根、吃皮带,还要流血牺牲;现在咱吃细米、嚼白馍,只不过多流几身汗。这就好比“前人栽树,后人修剪”。

【歇后语第3句】:老没牙的喝稀饭——无齿(耻)下流

【歇后语第4句】:【力气是奴才,使了还回来】(谚)指力气随用随生,要尽量使用,不必怕出力。 也作力气是奴才,使了再回来。 力气是奴才,去了又有来。

【歇后语第5句】:守株待兔——白等;万不得一(已)

【歇后语第6句】:【宁为鸡口,无为牛后】(谚)鸡口:鸡嘴。牛后:牛的肛门。宁可做小而能进食的鸡口,不愿做大而出粪的牛后。比喻人往往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受制于人。 也作宁为鸡头,勿作牛尾。 宁为鸡尸,不为牛从。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歇后语第7句】:【鸡脚高来鸭脚低】释义:比喻人心下齐,步调不一致。例句:俗话说:“猛火烤不出好烧饼。”绿竹村这一阵风搭起来的互助组,合作没多久,鸡脚高来鸭脚低,组里就发生矛盾了。

【歇后语第8句】:徐霞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她撅着嘴直埋怨老师的水平差。妈妈在一旁不愿意了:“你可真是人穷怪屋基,饭生怪筲箕(淘米洗菜用的器具),房子漏怪椽子稀,怎么就不说自己没努力呀!”(甘肃·东乡)

【歇后语第9句】:穿山甲打洞——挖深挖透

【歇后语第10句】:【白露里的雨,落到哪里坏到哪里】(谚)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九月七日、八日或九日。白露下雨,下到哪里,哪里遭灾。比喻人走到哪里就把晦气或厄运带到哪里。

【歇后语第11句】:【 炒菜要人吃,唱歌要人听】做事要有响应者。沈从文《边 城》:“照理说:炒菜要人吃,唱歌要人听。可是人家为你唱, 是要你懂他歌里的意思!”

【歇后语第12句】:【隔行如隔山】(谚)行:行业。隔个行业就如同隔座山一样,彼此很陌生。指各个行业都有各自不同的业务和知识,这一行人不懂那一行事。

【歇后语第13句】:【二八月乱穿衣】(谚)二八月:农历二月和八月。指农历二月天气由冷转热,八月天气由热变冷,乍热乍冷,变化不定,加上各自的体质差异,人们穿衣自然有薄有厚,不尽相同。

【歇后语第14句】:【威武不能屈】释义:在权势残武力的胁迫下也不屈服。形容人坚贞刚强。例句:现在证明,你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他真是威武不能屈,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歇后语第15句】:鼓脓的疖子——该出头了

【歇后语第16句】:【看到绳子都是蛇】(惯)形容过分胆小谨慎。

【歇后语第17句】:【脚不点地】(惯)形容走得飞快或不停地走。 也作脚不沾地。 脚不停趾。

【歇后语第18句】:【先道断,后不乱】(谚)道:说。 指凡事先把条件讲清楚,事后就不会发生麻烦,纠缠不清。

【歇后语第19句】:【说出一朵花儿来花】话谐音。话说得好得不得了。成 语:天花乱坠。刘云若《红杏出墙记》:“便是说出一朵花来, 也掩不住女人的口,枉落得自己吃亏,众人笑话。”

【歇后语第20句】:【提了头就知道尾】谓熟悉,精通。清代《儒林外史》:“到 了二十多岁,学问成了。一切兵、农、礼、乐、工、虞、水、火之 事,他提了头就知道尾,文章也是枚、马,诗赋也是李、杜。”

【歇后语第21句】:【放着鹅毛不知轻,顶着磨子不知重】释义:身上放着鹅毛与放上磨盘感不到轻重差别。形容不识好歹。例句:九阿姐……方才告诉我许多话,说你不识好歹,放着鹅毛不知轻,顶着磨子不知重,心下好生不悦。教老身来劝你。

【歇后语第22句】:【掰开指头算一算】仔细算算。掰,也说:扳,以动作显示 计算。老舍《四世同堂》:“你掰开手指头算算,吃过我多少 顿饭,喝过我多少酒、咖啡,说句不好听的话,我要把那些东 西喂了狗,它见我都得摇摇尾巴!”

【歇后语第23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此语是指忧患使人勤奋、警觉,因而得生;安乐使人怠惰,因而致死。常用来激励人们奋发图强,于民于国同理。此典出自《孟子·告子下》:“人则无法家拂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战国时期的孟子经常到各国游说,用事实劝谏那些国君:传说中的虞舜曾当过农民。春秋时的管仲、孙叔敖、百里奚等人,有的被囚禁,有的隐居海滨,有的靠放牛度日。经过这些磨炼,他们后来都担当了重要职务并成为很有成就的人。孟子指出:一个国家,如果经常处在安乐之中,在外没有敌人来犯的忧虑,国法又不严,那么这个国家往往很快就会灭亡。中国的历史反复证明了孟子的论断是正确的。

【歇后语第24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释义:屠刀:宰杀牲畜的刀。立地:立刻,马上。原是佛教劝人悔改的话。比、喻改恶从善,做好人。“立地”又作“立刻”。例句:海蛮毫不畏缩,“你跟产:丰特务外逃,当然不是为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歇后语第25句】:挖耳勺掏灶炕——小抠

【歇后语第26句】:【乌白头,马生角】(惯)乌鸦白了头,马生出角来。比喻事情不可能出现或成功。

【歇后语第27句】:佛爷放的屁儿——神气十足

【歇后语第28句】:【鸡多不下蛋】释义:人多了,缺乏必要的组织、管理,反而干不好事情。例句:“人多瞎捣乱,鸡多不下蛋,生产搞不好,这回亏算吃上了。”

【歇后语第29句】:【两手提两篮——左也篮来右也篮】(歇)篮:谐“难”。指左右为难。

【歇后语第30句】:【心欲专,凿石穿】(谚)欲:要。 只要心意专一,不难把大石凿透。 指心专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歇后语第31句】:【大庙不收,小庙不留】(惯)形容孤苦无依,无人收留。 也作“大庙不收,小庙不要”。

【歇后语第32句】:晚上,只要外面有什么动静,爸爸就会马上开门去查看。一天深夜,我被爸爸的开门声惊醒了,第二天我向爸爸说:“你一有声音就出去看,这院里住着这么多人,难道有人敢来偷东西不成?”妈妈在一旁听见了,抢着说:“狗都有个睡觉时。”(贵州·印江)

【歇后语第33句】:【吹牛皮】人们常用“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这句话来讽刺那些说大话的人。为什么把说大话称为“吹牛皮”或“吹牛”呢?有两种说法。先说吹牛。关于牛,认为它与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有关。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最重要的财产就是牛和马。因此,人们聚在一起时总喜欢谈论自己的牛和马,其中就难免有夸大的成分,特别是到了提亲年龄的小伙子,托媒人夸富,夸富的内容就是有很多牛马。能说会道的媒婆乐此不疲,领着女方的亲戚指着别人家的牛群,说成是小伙子家里的财产,反正游牧也没有定所,多说点比少说点强。日久天长,“吹牛”之说流传开来,成了说大话的代名词。再说吹牛皮。古时候,我国黄河上游一带居民,还没有学会造船技术,他们用牛皮缝制成一种皮筏子当做渡河的工具。下小时得靠人用嘴巴把皮筏子吹起来,筏子才能在水面上当船使用。可是没有足够的力气,皮筏子是吹不起来的。因此,对那些光会说大话没有真本事的人,人们便会对他说:“你有本事把牛皮吹起来!”这就是吹牛皮的来历。

【歇后语第34句】:【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谓有话直说,或学舌,并无真意。 台湾李敖《李登辉的假面具》:“李根本不懂这首诗是什么意 思,只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乱背一通而已。”

【歇后语第35句】:【拿着鸡毛当令箭】释义:比喻把别人随便讲的话当作命令一样来对待,或把小事当成大事。例句:“俺就得问,这是俺们民兵的责任!”“哼!别拿着鸡毛当令箭,你爹见着俺还得让三分。”

【歇后语第36句】:【水流千里归大海】释义:比喻迟早要归到某处去或要走某一条路。“千里”又作“干遭”、“千转”。例句:庄稼人离不开土地家屋啊,这里藏藏,那里躲躲,像那没娘的孩子。水流千里归大海,树叶落在树底下,飘来飘去,还得飘回去,守着田园才能过日子。

【歇后语第37句】:魔鬼找妖怪——坏到一块了

【歇后语第38句】:一吊钱分四开一二百五

【歇后语第39句】:【毒蛇黄鳝分不清】(惯)黄鳝:鱼,像蛇而全身无鳞,黄褐色,有黑色斑点,生活在水边泥洞里。比喻分不清好人坏人。

【歇后语第40句】:【心问口,口问心】(惯)指反复思考、盘算。

【歇后语第41句】:【花又不损,蜜又得成】(惯)比喻既没有受到损失,又得到了好处。

【歇后语第42句】:【牵着鼻子走】像牛一样被牵着,谓被人愚弄控制。巴金 《探索集》:“可是我不会走那条现成的路,我不会让他们牵 着鼻子走。” 牵住牛鼻子用一根木键穿住牛鼻子,一头系上缰绳,用 以牵牛。指抓住关键。《北京日报》(1988,8,3):“市化工总 公司牵住牛鼻子不放松,三十四个企业年内基本完成劳动 组合。”

【歇后语第43句】:【树高招风】释义:比喻目标大了易招致别人的嫉妒反对。例句:问日:“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日:“潭深鱼聚。”悟日:“见后如何?”师日:“树高招风。”

【歇后语第44句】:【晴天不肯走,只待雨淋头】错过了好时机。成语:不识时 务。明代《封神演义》:“你晴天不肯走,只待雨淋头,你做一 世大帅,不识时务。”

【歇后语第45句】:【半路出家】“半路出家”这一俗语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的意思。它源自佛教。佛教所说的“出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幼出家,一种是成年以后才出家,后一种叫做“半路出家”。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半路出家。释迦牟尼是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姓乔答摩,名悉达多,成道以后称为“释迦牟尼”。他在幼年的时候,已经通晓世间的一切学问,年龄稍长,见世界上人类和其他动物互相残杀,互相吞吃,循环不停,有感于生老病死,在所难免.感觉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痛苦,欲求一个解除苦恼的方法。因此,到了十九岁那年,他放弃了荣华富贵,出家修行,经历许多艰难困苦,决不灰心,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得道成佛。成佛后便周游各处,说法劝化他人。释迦牟尼如此说法,前后长达四十九年,一直到八十岁涅槃。其实僧人大多数为半路出家,只有少数是在寺庙里长大,从小做了和尚的。僧人“半路出家”的说法,被俗世借用转义,变成了半路转行。

【歇后语第46句】:【渔人观水势,猎人望鸟飞】(谚)指从事哪一行业,就会经常研究本职内的实际问题。

【歇后语第47句】:【一滴水不漏】形容严密,多指说话严谨。浩然《艳阳天》: “就拿这两天的事情来说吧,他觉得,他考虑得要算挺周到, 安排得挺合适,计谋用得也最高明,可以说严实合缝,一滴 水也漏不下去。”

【歇后语第48句】:【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谓双方都有本领。清代《说岳全 传》:“这一场大战,真个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材。” 千兵易得,一将难求招兵容易,找一个好将领不容易。 极言人才难得。或说: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姚雪垠《李自 成》:“他作战勇猛,武艺也好,这几年立过不少功。俗话说, 千兵易得,一将难求。这次留下他一颗脑袋,以后他就不敢 了。”

【歇后语第49句】:妈妈叫我帮她干活,我说先玩一会儿再干。妈妈朝我一变脸:“我看笤帚疙瘩要吃食儿。”吓得我赶紧干活去了。(山东·昌乐)

【歇后语第50句】:【雁飞不到处,人被名利牵】(谚)大雁都飞不到的地方,人却为追逐名利而敢冒险前往。指名利对人极有诱惑力。

【歇后语第51句】:大河里的水旋涡——迟早要随大流

【歇后语第52句】:老鼠管仓——越管越光

【歇后语第53句】:【开口是银,沉默是金】能说会道,是好;寡言少语,有时更 有分量。李英儒《女游击队长》:“记住点!蛤蟆能言,人人 讨厌;金鸡一声,家喻户晓。开口是银,沉默是金。蚊虫遭 扇打,只为嘴伤人。同志们对你冲口而出,出口伤人,向我 提过不少次了。”

【歇后语第54句】:【抓住小辫子】清朝时,男人头上梳辫子。抓住辫子,就可 强行拉着人走。辫、柄音近,借指挑错儿,抓把柄。浩然《山 水情》:“同时,你们也得给我做脸,别让反对我的人抓住任 何小辫子。”

【歇后语第55句】:【虎门无犬种】出自名门的人,不会太差。相关的:将门出 虎子。茅盾《子夜》:“这就出山了!我原说的,虎门无犬 种!—一自然要请客罗!”

【歇后语第56句】:【有恩不报反为仇】(惯)指用仇恨来回报别人的恩情。

【歇后语第57句】:大庙里的娘娘——有求必应

【歇后语第58句】:【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欢娱觉得时间短,寂寞觉得时 间长。清代《儿女英雄传》:“从来说,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 长。只这等文案笑笑,不觉三鼓。”

【歇后语第59句】:一塘的鸭子一呱呱叫

【歇后语第60句】:【草莽出英雄】(谚)草莽:草丛,指民间。指英才往往产生于民众。

【歇后语第61句】:黑板上的粉笔字——抹就掉

【歇后语第62句】:【吃江水,说海话】(惯)指人爱吹牛皮,说大话。

【歇后语第63句】:头戴背篓进城隍庙——想充大头鬼

【歇后语第64句】:老鼠见了猫——骨头都软了;落荒而逃

【歇后语第65句】:【乱成一锅粥】(惯)形容秩序非常混乱。 也作乱成一团。 乱成一团麻。

【歇后语第66句】:【安劳苦易,安闲散难】(谚)安:安心。人安于劳苦是比较容易的,但要安于闲散却很不容易。指闲散的生活容易使人产生邪念。

【歇后语第67句】:【腊月水土贵三分】(谚)指旧时一到腊月,逼近年关,所有货物都要涨价。

【歇后语第68句】:耗子吃米汤——糊嘴巴

【歇后语第69句】:离水的胖头鱼——干张大嘴

【歇后语第70句】:老虎离了山林——抖不起威风来

【歇后语第71句】:【 不知者不为罪】不是故意违反,可以原谅。浩然《金光大 道》:“常言说,不知者不怪罪,我那会儿真是为两边好的,没 想惹下这么大的祸。”

【歇后语第72句】:【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谚)三年不上亲戚朋友处走动,该当是关系亲密的,也会疏远起来。指亲友之间,贵在经常联系,增进情谊。

【歇后语第73句】:【快刀斩乱麻】此俗语比喻迅速果断地处理复杂问题。典出《北齐书·文宣纪》,据记载,北魏大将高欢有几个儿子,高欢想试验一下他们的才智,于是,发给每人一堆乱麻,让他们梳理整齐。别的孩子都在一根一根地整理,唯独排行老二的高洋找来一把快刀,几下就把乱麻斩断了。高欢问他为什么这样做,高洋回答说:“乱者需斩!”高欢听后十分惊异。后来高洋废掉东魏建立北齐,他就是北齐的文宣帝。不愧是“乱着须斩”,开出一片新天地。

【歇后语第74句】:贾宝玉和史湘三哭贾母——各有各的心思

【歇后语第75句】:灶王爷上天——有啥说啥

【歇后语第76句】:【圣人面前卖字画】释义:比喻在内行人面前逞能。例句:我可不敢在圣人面前卖字画呀!

【歇后语第77句】:纱线板做牌楼——枉费心机

【歇后语第78句】:小兵要用自己漂亮的泡沫文具盒去换小强的米老鼠文具盒。奶奶说:“你啊,何必用会下蛋的母鸡去换不下蛋的公鸡呢?”(四川·汶川)

【歇后语第79句】:星期天,两位表哥在家玩游戏机,外婆觉得烦,就到她表姐家去散心。可刚进她表姐院内,只见两个小外孙正在打架,外婆叹气说:“真是从蒸锅跳到煮锅里。”(陕西·吴堡)

【歇后语第80句】:早睡早起,赛过人参补身体。

【歇后语第81句】:爸爸小时候不认真读书,现在出苦力挣钱,知道了读书的重要性。他常常对我说:“小时读书不用心,不知书中有真经。早知书中有真经,夜晚明灯到五更。”(四川·汶川)

【歇后语第82句】:【灯红酒绿】人们在形容奢侈或繁华时常说“灯红酒绿”,“灯红”很容易理解,那么,“酒绿”该怎么解释呢?这源于古代酒的酿造过程。起初,由于酿造技术落后,人们喝的是浊酒。所谓浊酒,是指将一定的粮食例如麦、黍、秫、稻、曲、蘖等加热煮熟后,加上酒药(酒曲),短暂发酵而酿成,这样酿出来的酒其酒精浓度很低。至今,江南民间的很多地方还保持着这样的酿酒风俗。最初的浊酒由于含杂质会略显浑浊,但仍是无色液体:在发酵过程中,由于尚未撇出酒糟,酒面上会浮起一层淡绿色糟沫。这种淡绿色泡沫很细碎,《释名》日:“酒有沉齐,浮蚁在上,沉。L然如萍之多者。”就是说酒上的这层浮沫。这本是酒在酿造过程中的一个很自然的现象,但,因为爱酒,文人墨客们爱屋及乌,开始用一些美好的词语形容这种浮沫,称其为“绿蚁”或“浮蚁”,并逐渐演变成为对酒的昵称。南朝谢眺在《郡卧病呈沈尚书诗》中就有“嘉鲂聊可荐,绿蚁方独持”之句。最著名的还有唐代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也有直接称酒为“绿酒”的,如陶渊明“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之句。杜甫有“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晏殊有“劝君绿酒金杯,莫嫌丝管声催”等句。只是把“灯红”与“酒绿”挪到一起,铺张开来,用来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

【歇后语第83句】:【水银泻地——无孔不入】(歇)水银:银白色液态金属,比重大,泻地呈圆珠状滚动,遇有空隙便滚入其中。形容会钻营。也指能利用一切机会。 也作“水银渗地——无孔不入”。

【歇后语第84句】:吃了豹子胆——胆子不小;胆子大

【歇后语第85句】:韩信带兵——多多益善

【歇后语第86句】:【挨打不记数】(惯)比喻吃亏受挫却不记取教训。

【歇后语第87句】:【老和尚看嫁妆——下辈子见】(歇)指这辈子没指望,看下一辈子。 也作“老和尚过嫁妆——来世再见”。过:过目,看。

【歇后语第88句】:脚底板抹酥油——溜得快

【歇后语第89句】:上体育课的时候,老师叫我们多跑几圈,我们说:“已经淌汗了。”老师说:“淌不好汗,吃不好饭。”(江苏·东海)

【歇后语第90句】:歪嘴烂舌头——说不出好话来

【歇后语第91句】:弟弟三岁了,很淘气,妈妈很娇惯他。爷爷教训妈妈:“娇儿不孝,娇狗上灶。不能老宠着他。”(湖北·荆门)

【歇后语第92句】:【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谚)指人不怕有私心杂念,甚至是邪念,只怕觉醒太迟,制止不住而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歇后语第93句】:豺狼露出笑脸——多加小心

【歇后语第94句】:看到好吃懒做的小叔,爷爷的气就不打一处来:“你呀,天不会下黄金雨,地不会结金苹果,吹牛打不了粮食,说谎填不饱肚子,再不好好干可咋办啊?”(浙江·温州)

【歇后语第95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谚)少壮:年少力强。徒:徒然,白白地。指人在年少力强时不知努力进取,到得年老无为时就悔恨不及了。劝少年要及时努力语。 也作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年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歇后语第96句】:鸭子上架——靠猛劲;逼出来的;逼的

【歇后语第97句】:【 拾草打兔子,带烧的】带烧的,与捎带的谐音,借指顺便干 的。拾草,也说:耧草。尤凤伟《中国一九五七》:“今天是拾 草打兔子当捎带,把消息告诉了我。”

【歇后语第98句】:【三头对六面】(惯)指三方当面对证。

【歇后语第99句】:【鹅蛋子——又圆又滑】(歇)本指鹅蛋外形圆、表面滑,转以形容人圆滑。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0968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