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民间俗语经典歇后语,读着就是一种享受!
【谚语俗语第1句】:星期天,表姐上街去,我让她帮我买枝钢笔回来。可她买回来后,我觉得不好看。表姐不高兴地说:“为好不得好,颠转来被狗咬。”(四川·安岳)
【谚语俗语第2句】:【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谚)疾病往往是由于饮食无节制、不卫生引起的,灾祸往往是由于出口伤人或泄漏机密引起的。指人必须节食慎言,以免生病惹祸。
【谚语俗语第3句】:鸭脚上扣铜铃——响当当;当当响
【谚语俗语第4句】:【滚石不生苔】滚动的石子不长青苔,借指经常变动不容 易发展。台湾语文图书:“劝人家不要经常换工作,做一行 怨一行——滚石不生苔。”
【谚语俗语第5句】:【和尚不亲帽儿亲】(谚)和尚之间彼此生疏,但由于同戴一顶和尚帽,彼此就感到很亲热。比喻同行业或同遭遇的人到一起,容易产生同情心和亲切感。 也作“和尚不亲庙亲”。
【谚语俗语第6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一俗语多指心甘情愿。也指故弄玄虚,不可能实现。此俗语源自商、周交替时期。商朝末期,商纣王无道,周文王决定讨伐昏庸残暴、民心尽失的商纣王,便留心物色一位有才能的军事指挥者来辅佐自己。一天,周文王带着他的儿子到渭水北岸去打猎,看到一个老翁在渭水边钓鱼。令人奇怪的是他的鱼钩是直的,而且离水面有二三尺。老翁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姜尚钓鱼,愿者上钩。”这时,一个樵夫走近他,嘲讽道:“像你这样钓鱼,别说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那老翁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鱼不是大丈夫所为,我宁愿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鱼钩不是为了钓鱼,而是要钓王与侯。”文王见状大为惊奇,就下车,与之交谈。得知他叫姜尚(又叫吕尚,“吕”是他祖先的封地),是一个精通兵法布阵的高人。周文王喜出望外,便诚恳地请他一起回宫。此后,姜太公钓鱼、文王访贤广为传诵,遂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俗语。
【谚语俗语第7句】:【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谓容易获得,便不被重视。清 代《十二楼》:“世上反目的夫妻,大半都是早婚易娶,内中没 有几个是艰难迟钝的。古语云:‘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 看。”’
【谚语俗语第8句】:【力大压百艺】(谚)百艺:各种各样的武术竞技。指在武术比赛中,只要力气大,就可战胜其他对手,压倒一切人。
【谚语俗语第9句】:【 跳下黄河洗不清】黄河水夹带泥沙,浑浊。借指无法分 辩,洗刷不掉误解。老舍《骆驼祥子》:“他不但不肯去偷了, 而且还怕别人进去了。真要在这一夜里丢了东西,自己跳 下黄河里也洗不清!”
【谚语俗语第10句】:【棒头出孝子】(谚)旧指要想使儿子将来孝敬老人,必须从小对他严加管教,乃至体罚惩戒。 也作棒头出孝子,箸头出忤逆。 箸头:筷子,指好吃好喝,一味溺爱娇养子女。 棒打出孝子,娇惯养逆儿。
【谚语俗语第11句】:“手当笔,地当纸,比你强的是老师。”奶奶经常告诫我,平时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感到自己的不足,才能进步。(山东·滕州)
【谚语俗语第12句】:【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乡中水】(谚)只要是故乡人就亲,只要是故乡水就甜。指人们的乡土感情总是很浓的。 也作亲不亲,故乡人;甜不甜,家乡水。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谚语俗语第13句】:【水不来,先垒坝】释义:比喻事先做好防范工作。例句:那年搞清查,要不是我妹子从招待所里探听点消息,你能做到水不来先垒坝?
【谚语俗语第14句】:【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自己人不应该见外。李准《老兵新 传》:“这个叫鱼帮水、水帮鱼,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感谢什 么!”
【谚语俗语第15句】:煮烂的鸭子——嘴还硬
【谚语俗语第16句】:【狗肉上不了筵席】(谚)指狗肉虽然好吃,但档次不高,上不得酒席。 常比喻素质差的人经受不起别人的抬举,或见不得世面。 也作狗肉上不了大席面。 狗肉上不了茶盘。
【谚语俗语第17句】:【上马金,下马银】(惯)上马给金子,下马给银子。1形容招待非常热情或待遇十分优厚。2形容家境很富有。 也作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 上马一锭金,下马一锭银。 上马提金,下马提银。
【谚语俗语第18句】:出水的虾子一活蹦乱跳
【谚语俗语第19句】:暑假里的一天中午,天气闷热。吃饭时,我脱光衣服,开着电扇,还是热得要命。奶奶说:“要是能把肉皮子也脱了就凉快了!”(四川·达川)
【谚语俗语第20句】:前一段时间,我们这儿老是阴雨不断,姥姥说:“老天爷把下雨当生意做了。”(河南·禹州)
【谚语俗语第21句】:【有理讲倒人】有理讲理,无须采取欺诈或暴力方式。浩 然《艳阳天》:“快回去吧,我们有理讲倒人,为什么要打架?”
【谚语俗语第22句】:出来进去走窗户——没门儿
【谚语俗语第23句】:【不打无准备的仗】泛指做事情要有准备,要有成功的把 握。莫应丰《将军吟》:“不打无准备之仗,情况是复杂的,我 们要做复杂的准备。”
【谚语俗语第24句】:【拍卖】“拍卖”是一种特殊的买卖形式,一般以比较贵重、价高的物品为拍品,先定一底价,然后竞价,最高者成交。 “拍卖”是古罗马人首创的一种买卖方式,用以出售在战争年代俘获的战利品。具体的做法是:在拍卖的场地上插一柄长矛作为标志,有意者就会围过来进行交易。因此,拍卖也有“矛下之交”的说法。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拍卖成为贸易过程中的一种买卖方式。
【谚语俗语第25句】:节日里鸣锣——鼓舞人心
【谚语俗语第26句】:打蛇打七寸——击中要害;恰到好处
【谚语俗语第27句】:【借米赶得上下锅,还米就赶不上下锅】(谚)把米借给人或向别人借米,都赶得上下锅做饭;要是等别人还来的米下锅,那就耽误了做饭。指财物借出容易讨回难。
【谚语俗语第28句】:无牛狗拉车——将就凑合
【谚语俗语第29句】:怀里揣兔子——不安
【谚语俗语第30句】:【东山老虎吃人,西山老虎也吃人】释义:比喻各处的坏人本性都一样。例句:爹仰天叹息道:“东山老虎吃人,西山老虎也吃人哪!”这辛酸愤懑的声音至今还留在长岭的耳边!
【谚语俗语第31句】:小聪长得又瘦又小,可每顿饭准顶个大人吃的。他妈妈说:“你小磨不大怪砸麸子哩!”(河南·商水)
【谚语俗语第32句】:【炒鱿鱼】(惯)鱿鱼在油锅里一炒便会卷起来,很像卷好的铺盖。比喻被解雇或辞职,卷铺盖走人。
【谚语俗语第33句】:【三个铜钱放两处——一是一,二是二】(歇)本指铜板一处一个,另一处两个;转以形容言行一丝不苟,本来怎么样就怎么样。 也作“三个铜钱摆两边——一是一,二是二”。
【谚语俗语第34句】:一天,我看到屋内的水管上冒出许多小水珠,就问爸爸是怎么回事。爸爸看了看说:“蚂蚁搬家蛇过道,蜻蜓低飞山戴帽,水缸出汗蛤蟆叫,不久必有大雨到。”(河南·许昌)
【谚语俗语第35句】:【眼睛一眨,母鸡变鸭】变化迅速,一时弄不明白原因。戴 厚英《人啊人》:“眼睛一眨,母鸡变鸭。他的问题变成了我 的问题。”
【谚语俗语第36句】:菜刀剃头——与众不同
【谚语俗语第37句】:【心急绣不出好花】(谚)指从容耐心才能把细活做好。
【谚语俗语第38句】:【话是开心的钥匙】(谚)指有针对性的谈话就像钥匙一样,能解开入思想上的疙瘩。 也作“话是开心斧”。
【谚语俗语第39句】:【大水未到,先筑高堤】(谚)堤:堤岸,防水的建筑物。指在洪水到来之前,先把堤岸筑好。泛指做事必须提早作好准备。
【谚语俗语第40句】:过年了,二叔置办了许多年货,说要跟别人家比一比。奶奶劝他:“宁跟别人比种田,不和他人赛过年。节约如同聚宝盆,勤俭才是摇钱树啊!”(陕西·永寿)
【谚语俗语第41句】:【说真方,卖假药】话是真的,东西是假的,无法兑现。或 说:方是真的,药是假的。历史图书:“当时很多人说他的办 法是说真方,卖假药。”
【谚语俗语第42句】:楼顶上唱歌——高调
【谚语俗语第43句】:在镇上召开的“严打”审判大会上,爷爷见罪犯都是年纪轻轻的小伙子,不由得感慨道:“这些人伸手可提得一斗,抬肩可挑得一担;站着是根柱子,横着可当枕木。年轻力壮的,为啥大路不走走歪道啊?”(湖南·浏阳)
【谚语俗语第44句】:爸爸和妈妈要去我姥姥家赶会,叫我中午到大婶家吃饭。我很不高兴,撅着嘴,抹着眼泪说:“不!我也要去。”妈妈说:“这怎么能行呢!你还要上学哪!”我说缺一天不上也不碍事。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学习好比吃饭,一日三餐不能断;知识就如池中水,年月日日常积累。”(河南·滑县)
【谚语俗语第45句】:【少吃咸鱼少口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省得麻烦。周立 波《山乡巨变》:“我劝你少吃咸鱼少口干,不要探这些匡壳 子事了,伢子也大了,再过几年,他接得脚了,我们怕什么?”
【谚语俗语第46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难免有缺点,不可能十全十美。 语序亦可换置。类似的:瓜无滚圆,人无十全。周克芹《许 茂和他的女儿们》:“只是,正像人们常说的那样:瓜无个个 圆,人无样样全。老成厚道的农村实干家罗祖华,对于为人 处世方面的学问简直少得可怜。”
【谚语俗语第47句】:【掘坟先埋了送殡的】(惯)比喻别人好心给帮忙,却暗算别人。
【谚语俗语第48句】:【求爷爷告奶奶】(惯)形容到处低三下四地向人求助。 也作求爹爹告奶奶。 求爹爹拜奶奶。
【谚语俗语第49句】:老鼠嫁女遇老猫——先喜后忧
【谚语俗语第50句】:老虎头上的王字——生就的
【谚语俗语第51句】:【人生一世,草长一秋】见“草活一秋,人活一世”。
【谚语俗语第52句】:【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人需要激励。明代《古今小 说》:“自古道: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马周只为吃酒上 受刺史责辱不过,叹口气出门,到一个去处,遇了一人提携, 直做到吏部尚书地位,此是后话。”
【谚语俗语第53句】:鼻子大了压到嘴——难开口;口难开:不好张口
【谚语俗语第54句】:麻雀窝里的花鹊子——迟早要飞走
【谚语俗语第55句】:【拐驴对破磨】(惯)拐:腿或脚有毛病,走路时身体不稳。比喻双方都不好,正好相配。
【谚语俗语第56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释义:殃:灾祸。池:护城河。城门失火,要到护城河里打水救火,河水干了,鱼也就死了。比喻无缘无故受到牵连。例句:在另外一部分无所谓的士兵,觉得皂白不分,势必“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谚语俗语第57句】:海瑞见皇帝——拼着一死
【谚语俗语第58句】:【山高高不过太阳】释义:比喻压不过长辈或强者。例句:原来这贾芸最伶俐乖巧,听宝玉这样说,便笑道:“俗语说的,‘摇车里的爷爷,拄拐的孙孙’。虽然岁数大,山高高不过太阳。自从我父亲没了,这几年也无人照管教导。如若宝叔不嫌侄儿蠢笨,认作儿子,就是我的造化了。”
【谚语俗语第59句】:【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有青山,就能长出树木。 意为保住根本就好办。类似的:留下葫芦子,哪怕没水瓢? 张贤亮《河的子孙》:“好汉不吃眼前亏,你越编得大越好,反 正脱过了挨打就行了。留得青山在,还怕没柴烧?”
【谚语俗语第60句】:【破篮装泥鳅——走的走,溜的溜】(歇)本指泥鳅装在破篮子里会滑溜走,转指入悄悄地走散、离开。
【谚语俗语第61句】:西施戴花——美上加美
【谚语俗语第62句】:【站干岸儿】(惯)比喻冷眼旁观或站在一旁不介入。
【谚语俗语第63句】:脑壳上安风扇——出风头
【谚语俗语第64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释义: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起初是他推荐韩信为大将军,后来韩信企图兵变,又是他除掉了韩信。比喻事情的好坏或成败,都是同一个人搞的。例句:王老水子的势力,是上官韬搞起来的;将来,还是要断送在上官韬手里。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呀!
【谚语俗语第65句】:【瓜熟要落蒂,儿大要自立】(谚)蒂(di):瓜果等与茎、枝相连的部分。瓜熟了,瓜蒂就自然脱落;儿长大了,就必须自我独立。指儿女长大成人,就不可再依靠父母生活。
【谚语俗语第66句】:【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歇)汤里来:指豆腐是用大豆加水磨成豆浆后,再加入石膏或盐卤凝固而制成的。水里去:指豆腐翻倒在海水里。比喻何处来,还回到何处去。也形容四处劳苦奔波。
【谚语俗语第67句】:【吃得端午粽,还要冻三冻】释义:吃过端午节的粽子,还要一冻再冻。形容端午节后天气仍可能返寒。
【谚语俗语第68句】:【应人事小,误人事大】(谚)答不答应替人办事倒无关紧要,答应却不办,从而耽误人家的事,这就麻烦了。指应诺的事必须实践。
【谚语俗语第69句】:【知道锅是铁铸的】知道原委。铁铸的,注定,兼含无法改 变之意。清代《醒世姻缘传》:“珍哥问了抵偿,方知道锅是 铁铸成的,扯了晁大舍号啕痛哭。”
【谚语俗语第70句】:高梁开花——到顶了
【谚语俗语第71句】:【三个老婆一台戏】(谚)老婆:也称婆娘、婆姨,我国北方对妻子的俗称,也泛指已婚妇女。指几个妇女聚集到一起,常常会嬉闹说笑,好比上演一台戏。 也作三个婆娘一台戏。 三个闺女一台戏。 三个婆姨一面锣,两个婆姨一面鼓。
【谚语俗语第72句】:【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释义:比喻山再高,水再深,总有路可通。例句:行者笑道:“师父说哪里话。自古道:‘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岂无通达之理?可放心前去。”
【谚语俗语第73句】:【家有万贯,不如出个硬汉】(谚)贯:旧时钱制,用绳子穿上,每一千为一贯。指纵然拥有万贯家财,也不如有个能顶门立户的硬汉子。
【谚语俗语第74句】:我瞪着眼跟爸爸顶嘴,爸爸说:“跟你妈一样,越来越‘麻辣烫’了。”(河南·新乡)
【谚语俗语第75句】:歪嘴讲故事——斜(邪)说
【谚语俗语第76句】:一个世纪才盘点——百年大计
【谚语俗语第77句】:儿歌——没谱儿
【谚语俗语第78句】:【出洋相】“出洋相”这一俗语,可谓妇孺皆知,指那些不学无术、愚昧无知的人不懂装懂,当众弄出许多笑话。那么,出洋相是怎么来的呢?它确实与出洋有关。清朝末年,光绪帝施行新政,要引进洋人的坚船利炮,于是派出许多官员到各国考察。当时的官员大多腹内空空,装腔作势,不学无术,却争相出洋,到了国外丑态百出,闹出许多笑话,仅举两例可见一斑。李鸿章出使到英国,受到英国贵族的热情款待。英国已故将军戈登的家人特地把曾在竞犬会上获得第一名的名贵爱犬赠送给他。不料,第二天收到李鸿章的一纸谢柬,上面写道:“感谢您的盛情款待,只是我现在年事已高,胃口不佳,只尝了一点,就觉得美味无比,真是三生有幸。”原来,那只名贵可爱的小狗,竞被李鸿章炖着吃了。当地报纸一时哗然,传为笑柄。驻英国使馆的~位官员,是个爱财如命、见钱眼开的家伙。他经常在饭店宾馆偷窃毛巾、刀叉这类小玩意儿,后来被警察搜出。这位官员为了赚外快,还让他的夫人包洗使馆全体人员的衣服。他的夫人更是个粗俗之人,把洗完的衣服全部都晾在使馆门口。一次英国人看见中国使馆门口忽然白带飘扬,以为中国皇帝驾崩,专门派外交大臣前来探问,才知道那是裹脚布。西方记者曾想把它拍下来,刊登在报纸上,成为当时一大丑闻。这些令人难堪的丑闻,都出在这些出洋要员们身上,人们就把“出洋的丑相”概括为“出洋相”。
【谚语俗语第79句】:【罗锅子上山——前紧】(歇)罗锅子:驼背的人,也叫罗锅儿。前:胸前,谐“钱”。指经济紧张,手头缺钱。 也作“罗锅儿上山——前紧”。
【谚语俗语第80句】:学戏先学声,打铁先打钉。
【谚语俗语第81句】:【眼大要有神,耳大要有轮】(谚)指人生得一双大眼,必须有灵气才好;生得一双大耳,必须有耳轮才好。
【谚语俗语第82句】:【舍不得金弹子,打不下凤凰来】(谚)凤凰:传说中鸟中之王。不用金弹子作代价,就打不到凤凰鸟。 指所付的代价不大,所取得的收获也不会大。 也作舍不得金弹子,打不住银凤凰。 舍不得金弹子,打不着鸳鸯鸟。
【谚语俗语第83句】:【猫儿扳甑子——给狗赶了膳】(歇)甑子:蒸米饭等的炊具,形似木桶,有屉无底。膳:饭食。比喻自己得来的成果被人夺走。
【谚语俗语第84句】:【为朋友两肋插刀】(惯)指人重友情,为了帮助朋友,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也作“为朋友两肋扎刀”。
【谚语俗语第85句】:【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了】见“从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谚语俗语第86句】:【大丈夫能屈能伸】释义:屈:弯曲,指忍受委屈。伸:伸展,指施展抱负。意谓受挫折时要能忍耐。例句:张无忌道:“大丈夫能屈能伸,咱们暂且避祸,待伤愈之后,再和敌人决一雌雄,也不算是堕了威风。”
【谚语俗语第87句】:【宁看贼挨打,不看贼吃耍】(谚)指看贼挨打受罚可以儆戒自己,而看贼用偷来的钱吃喝玩乐,则容易受邪恶的引诱。
【谚语俗语第88句】:【将军不下马,各自奔前程】各人走自己的道路。清代《儿 女英雄传》:“千里搭长棚,没个不散的筵席;将军不下马,你 我各自奔前程,恕我失陪。”
【谚语俗语第89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惯)指以真情打动对方,并给对方讲明道理。
【谚语俗语第90句】:航空公司开业——有机可乘
【谚语俗语第91句】:黄河决了口——滔滔不绝
【谚语俗语第92句】:【狗咬刺猬——没处下嘴】(歇)刺猬:哺乳动物,身上有硬刺,遇敌害时身体缩成一团,用长而尖的刺保护自己。形容事情极其难办,不知从哪里下手。也指谈话过程中插不上嘴。
【谚语俗语第93句】:我照妈妈的话拿来了蒸笼,妈妈问我是怎么拿下来的,我说·是用凳子搭脚拿下来的。妈妈说:“明明站在地上就可以拿到,真是砍倒树来捉麻雀。”(湖北·石首)
【谚语俗语第94句】:【驴不知自丑,猴不嫌脸瘦】(谚)比喻人总缺乏自知之明,看不到自身的错误和短处。
【谚语俗语第95句】:【有男不娶老生囡】(谚)老生囡:父母年老时生下的女儿;老生女儿容易被溺爱、娇惯,养成任性、懒惰等不良习性。指有儿子的话,不可让他娶老生女儿。
【谚语俗语第96句】:【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言出唇六月寒】(谚)和气的、体贴人心的话,即使在严寒之中也会让人感到浑身暖和;伤人的恶语,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会让人感到心寒。指好言能给人温暖,恶语只能煽动起仇恨情绪。 也作好话一句三冬暖。 一句好话三分暖。
【谚语俗语第97句】:狗吐舌头——热过火了
【谚语俗语第98句】:【光秃秃的树杈留不住鸟】(谚)比喻没有吸引人的物质条件与良好的环境,就留不住人才。
【谚语俗语第99句】:【中彩】“中彩”现在多指买彩票中奖。彩票业在我国属于造福于民的福利事业,为福利事业筹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由国家独立经办。“中彩”一词源自古代的赌博游戏。古代有一种竞赌游戏,用木头做成五个与现代骰子不同的骰子,它们不是六个面的正方体,而是长柱体。四个侧面有彩画,两面画着雉(即野鸡),另两面画着牛。顶的一面是黑色,底的一面是白色。游戏时,五个骰子一起掷,如果掷出去的五个骰子画面一样,比如都是牛,就叫中彩,就赢钱。 “彩”有大有小,全黑的最大,如果掷出了全黑,就叫中头彩,自然赢的钱最多。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09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