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赞的民间俗语俗话,点赞率超高!
【谚语俗语第1句】:【真金不怕火炼】(谚)真金子经得起烈火烧炼。比喻正确的事物或真正的英雄人物经得住考验。
【谚语俗语第2句】:妈妈回家晚了,我问她是怎么回事。她说:“隔壁王大妈说话真是狗扯羊肠,越扯越长,让我听也不是走也不是。”外婆听到了,接过话茬儿:“你说话倒是三下五除二,挺干脆利落的。”(江西·乐平)
【谚语俗语第3句】:闹区做买卖——生意兴隆
【谚语俗语第4句】:小卒子拱老帅——将军
【谚语俗语第5句】:【老婆当军——充数儿】(歇)当军:当兵。指用不符合要求的人或物勉强凑数。 也作“老婆当军——没的充数”。
【谚语俗语第6句】:【打虎先掰牙】释义:比喻首先打击要害,挫伤敌人的锐气。例句:“这叫打虎先掰牙。”邓培武说了一句。“坛子里捉乌龟,跑不了的。”陶大伯乐呵呵地说。
【谚语俗语第7句】:【不登高山,不现平地】(谚)不登上陡峭的高山,就显不出平坦的大地。比喻凡事不经过比较,就看不出巨大的差别来。
【谚语俗语第8句】:【老太太坐牛车——慢透了】(歇)指做事进度太慢,或动作太迟缓。
【谚语俗语第9句】:【江河日下,日薄西山】释义:薄:迫近。比喻事物一天天衰败下去。例句:他向对面坐的那位身穿褐袍的老者,感叹地说:“唉,如今的日子可真难过啊!就像古人所说的‘江河日下、日薄西山’那样,越来越差劲了!”
【谚语俗语第10句】:【月满则亏,水满则溢】释义:比喻物极必反,盛极必衰。例句:“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有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尚或‘乐极生悲’,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诗书旧族了?”
【谚语俗语第11句】:邻居家的平平姐今年该上初二了,可婶婶硬是让她退学出门打工。妈妈劝婶婶说:“她婶子,人说三辈不读书,活像一窝猪,还是让娃子去上学吧!”(河南·邓州)
【谚语俗语第12句】:【够不着房檐怨地矮】(惯)比喻做不成事情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埋怨客观条件不好。
【谚语俗语第13句】:【砍倒大树有柴烧】(谚)比喻朝着大的经济目标下手,自然就能得到很多利益。
【谚语俗语第14句】:【甜瓜嘴,苦瓜心】谓一片苦心,好言相劝。韩志君等《古 船·女人和网》:“大伙说你这人是甜瓜嘴儿,苦瓜心。”
【谚语俗语第15句】:【让一不让二】不能一再退让。《敌后武工队》:“抗日政府 一向是宽大,但是宽大也有个边,那就是让一不让二。”
【谚语俗语第16句】:【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是一样的,不分彼此。张贤亮《男人 的风格》:“俗话说,手心也是肉,手背也是肉。在我眼里,全 体人民一律平等!”
【谚语俗语第17句】:【内藏虎狼之心,外饰温恭之貌】(惯)指人内心凶残狠毒,外表却装出温良恭谦的样子。
【谚语俗语第18句】:狐狸精问路——没有好道道儿
【谚语俗语第19句】:上课时,教室闹哄哄的。曹老师说:“你们看看,你们多像池子里抽干了水的鱼儿,个个都是活蹦乱跳的。”(四川·达县)
【谚语俗语第20句】:【八面不着底儿】(惯)比喻对事情弄不明白或没有把握,心里不踏实。
【谚语俗语第21句】:【丁是丁,卯是卯】释义:形容做事认真,毫不马虎。例句:他从来是个丁是丁,卯是卯的人,永远没干过这种拖泥带水的事。
【谚语俗语第22句】:【三年早知道】(惯)指什么事情都比别人知道得早。含讽刺义。
【谚语俗语第23句】:小刚被选为学习小组长了,他姥姥知道后高兴地说:“鞋帮做成了帽檐了,我家的小刚高升了。”(山西·太原)
【谚语俗语第24句】:鸭子吃曲蟮——生吞活剥
【谚语俗语第25句】:丈夫因舍不得花钱修车,不幸把髌骨磕碎了,到医院治疗,花了几千元。他妻子逢人就说:“他啊,没见过他省那几个钱,小窟窿掏出了个大螃蟹。”(河南·正阳)
【谚语俗语第26句】:邮递员丢邮包——失信了
【谚语俗语第27句】:我和妹妹经常吵架,都说对方不好。奶奶听见了说:“行了,行了,你们俩别吵了,一个碗不响,两个碗叮当。”(江苏·无锡)
【谚语俗语第28句】:【一脚高,一脚低】见“高一脚,低一脚”。
【谚语俗语第29句】:【秀才人情纸半张】(谚)指旧时读书人大多穷困,与人交往,只能用书画作馈赠。后用作以薄礼相酬的常语。
【谚语俗语第30句】:【疾风暴雨,不过寡妇之门】见“促风暴雨,不入寡妇之门”。
【谚语俗语第31句】:【熬过冬,就是夏】(谚)指熬过了冬天的严寒,夏天就必定到来。比喻人身处逆境之中,不必焦躁忧虑,耐心等待,定有转机。
【谚语俗语第32句】:【人生一世,草长一秋】见“草活一秋,人活一世”。
【谚语俗语第33句】:【沙锅砸蒜,一锤子买卖】一锤子下去就破。谓只此一次, 无法继续。王蒙《相见时难》:“如果第三次结婚,我可是沙 锅砸蒜,就这一锤子买卖了。”
【谚语俗语第34句】:【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谓有些见识,略知一二。后句 或说:也听过猪叫。类似的:没吃过鸡蛋,也听过鸡打鸣。 清代《红楼梦》:“谁都是在行的?孩子们这么大了,没吃过 猪肉,也见过猪跑。”
【谚语俗语第35句】:【百艺百穷,九十九艺空】释义:百艺:各种技艺。穷:寻根穷底。百种技艺都想学,九十九种落空。比喻学不专一,必无所成。例句:百艺百穷,九十九艺空。言多则不精也。鄙语虽小,比喻大。
【谚语俗语第36句】:【一条线儿拴俩蚂蚱——飞不了我,迸不了你】(歇)迸:同“蹦”,跳。比喻对方与自己命运紧紧相连,谁也离不开谁,出了事谁也跑不了。 也作一根绳拴俩蚂蚱——跑不了我,也蹦不了你。 一根绳上拴两个蚂蚱——跑不了我,也少不了你。 一条绳拴着俩蚂蚱——谁也跑不了。
【谚语俗语第37句】:逼上梁山——横竖一拼
【谚语俗语第38句】:哥哥说爸爸疼他,妈妈疼我。妈妈听了说:“手心手背都是娘的肉,十个指头咬了我个个疼!”(河南·虞城)
【谚语俗语第39句】:肚里藏镰刀——割心肠
【谚语俗语第40句】:【两国相战,不斩来使】(谚)两个国家交战,彼此都不杀害对方派来的使者。指交战双方派来的使者是交换信息的,应该受到保护。 也作两国交兵,不拒来使。 两军交战,不杀来使。
【谚语俗语第41句】:【留得葫芦子,不怕无水瓢】释义:比喻只要人在,虽少,也会像种子一样,发展壮大起来“子”又作“籽”。例句:“留得葫芦子,不怕无水瓢”,别看我们游击队只剩下二十多个人,都是雷山的革命火种。火种本身不大,但它燃烧起来,就会引起漫山大火!
【谚语俗语第42句】:【毒蛇黄鳝分不清】释义:黄鳝:鳝鱼,像蛇而无鳞。比喻分不清真假好坏。例句:武斌呀!你可不能毒蛇黄鳝分不清,好人坏人辨不明呀!你要看看清,想想明,不要把敌人的砒霜当冰糖吃,受骗上当啊!
【谚语俗语第43句】:【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谓能够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 清代《红楼梦》:“老老说哪里话?俗语说得好,与人方便,自 己方便。不过用我一句话,又费不着我什么事。” 遇方便时行方便,得饶人处且饶人尽量帮助别人,原谅别 人。明代《西游记》:“徒弟!常言说得好:遇方便时行方便, 得饶人处且饶人。操心怎似存心好,争气何如忍气高!”
【谚语俗语第44句】:我从锅台边走过,不小心把一个碗碰到地上打碎了。妈妈说:“你怎么走路还带翅啊?”(山东·即墨)
【谚语俗语第45句】:【饭要一口一口吃,事情得一件一件做】释义:事情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做,不能急躁。例句:曾作金、高则冬那帮混蛋,只给我们留下这么个烂摊子,你又有什么办法呢?饭要一口一口吃,事情得一件一件做哇!
【谚语俗语第46句】:【堂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谚)瑞草:吉祥的芳草。即使是芳草,要是长在堂前,也会因为妨碍人行而惹人讨厌。比喻好事做不到点子上,还不如不做的好。
【谚语俗语第47句】:【瓜儿不离秧,孩儿不离娘】释义:比喻彼此存在依附关系,离不开。“秧”又作“藤”。例句:“瓜儿不离秧,孩儿不离娘呀!”连阴天老虎挂念珠儿,假充善人,“蓑嫂,我把你留下吧!”
【谚语俗语第48句】:【绿豆皮儿——青退】(歇)青:青色,绿豆皮的颜色,谐“请”。退:本指脱去(皮),转指退还。指请求退还。
【谚语俗语第49句】:老虎的头发——没有人敢理
【谚语俗语第50句】:【翻老皇历】释义:皇历:历书。岁月更换了,翻看旧历书无用。比喻只知按老经验办事。例句:咱不能净翻老皇历呀!党早就告诉我们,我们不能走其他国家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边一步一步爬行。
【谚语俗语第51句】:【出工不出力】虽然出勤,但不认真工作。叶辛《蹉跎岁 月》:“坚决改变按人头评工分、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 的笨办法,杜绝出工不出力的现象。”
【谚语俗语第52句】:【瞎子吃蟹——只只好的】(歇)本指每只螃蟹都说好,转指见了东西不分好坏,都说是好的。
【谚语俗语第53句】:【得命思财,疮好忘痛】(惯)刚把命保住了又想发财,疮疤好了就忘了当时的疼痛。指人贪财忘本。
【谚语俗语第54句】:【打人一拳,防人一脚】伤害别人,会遭到报复。清代《三侠 五义》:“那人忙中有错,忘了打人一拳,防人一脚,只听 ‘拍’,面上早已着了石子,哎哟一声,顾不得救他的伙计,负 痛逃命去了。”
【谚语俗语第55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一词语的意思是说成败乃由一人为之。此语典出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原是项羽的部下,因为屡屡献策,都未被采纳,于是就弃楚归汉,在刘邦那里做了一名小小的治粟都尉。后来韩信遇到了萧何,萧何听韩信谈兵头头是道,极为赞赏,认为他是一个难得的军事奇才。萧何就向汉王刘邦推荐,初不被用。韩信就趁机逃跑了。萧何听说后,连夜把韩信追了回来,并向刘邦极力推荐,才拜韩信为大将军。在楚汉战争中,韩信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他辅佐刘邦打败了项羽,被刘邦封为齐王、楚王,此乃“成也萧何”。后来因为有人告发韩信谋反,刘邦把他降为淮阴侯。这还不算,汉高祖十一年,陈稀谋反,刘邦亲率大军前往讨伐。这时有人密告韩信与陈稀通谋,如韩、陈里应外合,汉朝江山将不保。在这紧急关头,相国萧何为吕后献计,假称陈稀已被击败,由萧何出面召韩信入宫庆贺。韩信不知是计,信以为真,进入未央宫后,吕后下令将韩信捆绑起来,不经审问,就处以死刑。此乃“败也萧何”。后来人们哀叹韩信之死,就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加以总结,用来比喻事情的成败都归于同一个人。
【谚语俗语第56句】:邻家的大伯办了个养鸡场,鸡蛋却舍不得吃一个。村里人议论说:“竹匠用的漏底筐,木匠睡的缺腿床;卖鞋老婆赤脚走,卖盐老汉喝淡汤。”(河南·镇平)
【谚语俗语第57句】:【吐坏水儿】(惯)比喻出坏点子,耍狡猾手段。
【谚语俗语第58句】:【人死留名,兽死留皮】见“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谚语俗语第59句】:【牡丹不带娘家土】(谚)牡丹:牡丹花,人称富贵花,艳丽丰满,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娘家土:特指牡丹移植之前的原地土。指移植牡丹,必须把根部原带的泥土洗干净,才能移植成功。
【谚语俗语第60句】:奶奶数落小叔太懒惰:“你呀,扯草只扯尖尖,薅田只薅边边,扫屋不扫角落,洗脸不洗耳朵。”(湖南·邵阳)
【谚语俗语第61句】:【热狗】现在,“热狗”在城市小吃市场上很流行,这种吃法简单方便,很受市民特别是小朋友们的欢迎。但它却是地地道道的“进口货”。据说,最早出售热狗的人是一位叫特瓦洛的德国巴伐利亚移民。他在19世纪80年代中期摆卖香肠,因为刚烤的香肠烫手,他便用两片面包把它包起来,以方便顾客拿着吃。约20年之后,一个卖这种夹香肠面包的小贩在马球场上高声叫卖一种德国小腊狗香肠,一位漫画家灵机一动,画了一幅两条人物化的香肠,样子好像两只狗在相互对吠,非常有趣。他的这幅名为“热狗”的漫画在报上发表后,人们便开始把这种夹香肠面包叫做热狗了。
【谚语俗语第62句】:【跑单帮】(惯)l指一人来往于各地经商。2指一个人单独行动。
【谚语俗语第63句】:【喝酒喝厚了,耍钱耍薄了】(谚)耍钱:赌博。彼此在一起喝酒,越喝友情越厚;要是在一起赌博,不免争赢论输,越赌友情越薄。常指赌博对人有百害而无一益。
【谚语俗语第64句】:【神仙下凡,先问土地】(谚)下凡:下到人世间。土地:掌管一方土地的神。神仙下凡来,还得先向土地神了解当地情况。比喻权势再大的官僚,到地方上也得求助于当地势力。 也作“神仙下凡问土地”。
【谚语俗语第65句】:【狐狸就是睡觉,也在磨牙】释义:比喻坏人时刻都想害人。例句:田文中怀疑地说,“我对这个汇报真要打个问号:这条狐狸怎么能够老实呢?”“狐狸就是睡觉,也在磨牙!”
【谚语俗语第66句】:【英雄不夸当年勇】见“好汉不提当年勇”。
【谚语俗语第67句】:石板上插杨柳——生不了根
【谚语俗语第68句】:【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歇)口气:本指口里呼出的气,转指说话的气势。指人说话的口气不小。常含讥讽意味。
【谚语俗语第69句】:下了架的孔雀——不如鸡
【谚语俗语第70句】:炕头上贴灶王爷——不是画(不是话)
【谚语俗语第71句】:【惊堂木】在旧戏舞台上,县官以上的地方官员的案头都放有一块“惊堂木”,案犯一到,惊堂木“啪”地一拍,问道:“有招无招!”动刑之前,惊堂木一拍:“大刑侍候!”那么,“惊堂木”源自何时,有何作用呢? “惊堂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开始使用。《国语·越语》中记载:“惊堂木,长六寸,阔五寸,厚二寸又八。添堂威是也……”这就讲清了它的规格和作用。“惊堂木”的正式名称叫“气拍”,也有叫醒木、界方和抚尺的,俗称“惊堂木”,是一块长方体的硬木,有棱儿有角儿,取“规矩”之义,具有严肃法堂、壮官威、震慑受审者的作用。只有普通官员手中的那个小木块才叫“惊堂木”,皇帝用的称为“震山河”,表明他是一统江山的主人。宰相等一二品大员用的叫“佐朝纲”,元帅、将军等高级武官用的叫“惊虎胆”。
【谚语俗语第72句】: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空想
【谚语俗语第73句】:【推山山倒,填海海平】释义:比喻力量大,无往而不胜。例句:只有天下穷人都团结起来,扭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个点上使,共同对敌,才能推山山倒,填海海平,把旧世界砸个落花流水。
【谚语俗语第74句】:【女人不穿嫁时衣,男儿不吃分时饭】见“好男不吃婚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
【谚语俗语第75句】:【放着鹅毛不知轻,顶着磨子不知重】(惯)比喻人不知轻重,不识好歹。 也作“顶着鹅毛不知轻,压着磨盘不知重”。
【谚语俗语第76句】:疯狗跳院墙——逼的
【谚语俗语第77句】:【天公不作美】多指天气不佳,或天气不如人意。香港岑 凯伦《婚外恋情》:“只有改天再赶拍了!没办法,天公不作 美!”
【谚语俗语第78句】:【教会徒弟,饿死师父】指职业上的竞争。徒弟年轻,一旦 有了本领,师父就可能失业。类似的:三步留一步,免得徒 弟打师傅。海外梁厚甫《海客随笔》:“何以古人有私心,因 为在封建时代,有教晓徒弟,饿死师父的说法,以书鸣世者, 往往不想把秘诀教人。”
【谚语俗语第79句】:【剪彩】现在,剪彩之风大时兴,小到店铺开张,大到国家重点工程奠基,都要剪彩;下到店铺老板,上到国家领导人,持刀剪彩。那么,它源自哪里呢?剪彩起源于20世纪的美国。美国商人有一种古老的习俗:新店开张前,清晨打开店门并横系一条布带。这样既可防止开张前被闲人闯入,又可引人注目,招徕顾客。布条取走,宣告商店正式开张。1912年有个叫威尔新的商人在美国圣安东尼奥市的华狄密镇开了一家大百货公司。按照传统风俗,清早便在门前横系一条布带,等待正式开张的时刻。威尔斯十岁的小女孩牵着一条狗匆匆走出店门,无意中碰断了布条。顾客以为公司已经开张,于是蜂拥而人,争先恐后地购买货物,给开张之日迎来了大吉大利。后来竟在第二家百货公司开张时,有意让其幼女碰断布带,果然开张大吉。于是人们互相仿效,大为推广。后来,布条被五彩缤纷的彩带取而代之,人们在开张时刻用剪刀郑重地剪断彩带,“剪彩”因而得名。
【谚语俗语第80句】:【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谚)渊:深潭。羡:思慕,希望得到。 站在水潭边心想着潭里肥美的鱼,不如赶快回去织起网来捕捉它。 指任何美好的空想都不如动手实干。
【谚语俗语第81句】:早上,我无精打采地走在上学的路上,爸爸从后面赶上来催促道:“三斤重的豺狗子,却长了条九斤重的尾巴,你拖呀拖地走得怎么这么慢?”(湖南·醴陵)
【谚语俗语第82句】:【四面点火,八方冒烟】到处制造麻烦,制造事端。《【第9句】:11 美国恐怖大爆炸》:“从这次事件中,我们也希望美国对于自 己的行为要更检点一些,不要四面点火,八方冒烟,到处得 罪人,到头来受害的还是自己。”
【谚语俗语第83句】:【牛吃青草鸡吃谷,各人自有各人福】释义:各人有各人的福分。例句:“得靠运气,靠能耐。牛吃青草鸡吃谷,各人自有各人的福。”
【谚语俗语第84句】:【罗锅子上山——前紧】(歇)罗锅子:驼背的人,也叫罗锅儿。前:胸前,谐“钱”。指经济紧张,手头缺钱。 也作“罗锅儿上山——前紧”。
【谚语俗语第85句】:见人先作揖——礼多人不怪
【谚语俗语第86句】:【老虎吃蚊子——枉张空口】(歇)指白张嘴求人,没效果。
【谚语俗语第87句】:大炮轰苍蝇——不够本钱;不够本:不上算;不合算;大材小用;白费功夫;白费劲:枉费工
【谚语俗语第88句】:【苍蝇不钻没缝的蛋】(谚)比喻若人一身正气,邪恶小人便无从钻空子。 也作苍蝇不抱无缝的蛋。 苍蝇无缝不下蛆。
【谚语俗语第89句】:【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见“是真难假,是假难真”。
【谚语俗语第90句】:【春初早韭,夏末晚菘】释义:菘:蔬菜名,叶柄厚而呈青色的称青菜;叶似薄而色淡的称白菜,又称黄芽菜。指春初早生的韭菜和夏末晚生的青菜最好吃。例句:文惠太子尝问周彦伦:“菜食何味最佳?”彦伦答日:“春初早韭,夏末晚菘。”
【谚语俗语第91句】:牲口进磨房一兜圈子
【谚语俗语第92句】:【吃了五谷思六谷】(谚)五谷:指稻、黍、稷、麦、菽。指五谷杂粮都吃遍,还想吃更难得的粮种。比喻人的欲望需求是永远不可能彻底满足的。
【谚语俗语第93句】:【天上下雨地下滑,自己跌倒自己爬】释义:困难要靠自己解决,不能依赖别人。例句:你说得对,天上下雨地下滑,自己跌倒自己爬,要翻身得靠自己。
【谚语俗语第94句】:【 不吃鱼,口不腥】不贪便宜,不会惹麻烦。孔厥《新儿女 英雄续传》:“我们不要占便宜,不吃鱼,口不腥!”
【谚语俗语第95句】:【狗吃屎】(惯)形容人身体向前摔倒、嘴啃地皮的样子。多含讥讽义。
【谚语俗语第96句】:我和妈妈赶集,街上有人叫我们在他家里吃饭,妈妈说了些客气话就走了。路上,我问妈妈为什么不在他家吃饭,妈妈笑着说:“小馋猫,你懂个啥?这叫‘街上人,半张脸;叫吃饭,不拿碗’。”(河南·商城)
【谚语俗语第97句】:【看人下菜碟儿】释义:看人行事待人态度不一。例句:“我家里下三等奴才也比你高贵些!你都会看人下菜碟儿!”
【谚语俗语第98句】:【一粒良种,千粒好粮】(谚)农作物中选得一粒好种子,就会产生千粒好谷物。指要想取得粮食高产,选好优良品种是关键。
【谚语俗语第99句】:船舱里生小鸡——漂浮(孵)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09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