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禅语-佛文案
【佛语禅语第1句】:譬如海中船,贪重故沉没,佛法斯亦然,利养故灭尽。《迦旃延说法灭尽偈》
【佛语禅语第2句】: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增减。《佛遗教经》
【佛语禅语第3句】:【佛心禅语】 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日:“秋风黄叶乱,远岫白云归”。——《招提惟湛禅师》
【佛语禅语第4句】:【智言慧语】不知什么是佛,没有目标,盲目地念佛,念了好几年,还照样分别、执着。正的佛在哪?清静心就是佛,清静心是什么?用智慧放下一切。
【佛语禅语第5句】:人有了慈悲之心,也就懂得了感恩。人生如寄,我们的生命是借来的,迟早要还回去。感恩是人的本性。
【佛语禅语第6句】:以我功德力,如来加持力,及以法界力,愿生安乐刹。《无量寿如来观行供养仪轨》
【佛语禅语第7句】:出国旅游,应该吸收当地文化所长,同时注意参访礼貌、重视公共道德,不可破坏个人和国家的形象。
【佛语禅语第8句】:“顺则凡,逆则仙”。一般人都喜生厌克,而成功之人则反过来,皆好克厌生。
【佛语禅语第9句】:【佛心禅语】 人不管他是处在什么样的地位,过着什么形式的生活,如果心里紊乱不安,这种生活就无异是对生命的一种煎熬。——耕云先生
【佛语禅语第10句】:【佛心禅语】 雁王与苏摩以他们的慈悲和知恩感恩的心,感动了猎人,启发了猎人 的善根,不但将宝物布施给贫人,并且从此不再打猎。
【佛语禅语第11句】:【天天禅语】爱惜、培育子女是责任;孝顺、供养父母是本分。
【佛语禅语第12句】:怎样让自己变成一个人见人喜、漂亮可爱的人?佛日:不悲念过去,不念于未来,于现前而活,则肤色清润。——《佛陀文案·下篇·杂品》
【佛语禅语第13句】:以难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伏。譬如象马忧戾不调,加诸楚毒,乃至彻骨,然后调伏。《维摩经》卷下,香积佛品
【佛语禅语第14句】:【佛心禅语】 一个渴望自己真正在人生事业方面有所发展的人,就会从失败中找出 原因,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不要再打翻牛奶,他就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佛语禅语第15句】:【佛心禅语】 僧问:“如何是佛法的大意?”师日:“龙腾沧海,鱼跃深潭。”——《际上座》
【佛语禅语第16句】:但于一法而自勤行,即于一切法如掌中得,何等一法?所谓大慈。《圣法集经》
【佛语禅语第17句】:人还是喜欢戴高帽子的多一些,可以不屑为他人戴高帽,但也别轻易摘人家的高帽。
【佛语禅语第18句】:【佛心禅语】 贪心是猛烈的火,憎恨是最坏的执著,迷惑和错误的见解是最难脱逃的网,爱欲是最难渡过的河流。——《佛陀的格言》
【佛语禅语第19句】:任劳者必堪任怨,任事者必遭批评。怨言之下有慈忍,批评之中藏金玉。(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佛语禅语第20句】:修行,头一个就要懂得“吃亏是福”,我愿意吃亏、我愿意上当;不肯 吃亏、不肯上当的人不能修行。
【佛语禅语第21句】:布施——“施比受更有福”,欲做菩萨,要不断付出而无所求,将心力、劳力、财力、物力等皆欢喜施舍,则人生自然幸福安乐。
【佛语禅语第22句】:【佛心禅语】 并没有任何方法去修,只要切切实实地认清真假,珍护此心不令污染,做自己本分应该做的事:为人父,止于慈;为人子,止于孝……——耕云先生
【佛语禅语第23句】: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有感恩的心,都自觉地感恩,我们的心态会非常之平和。这有利于我们心胸的开朗、烦恼的淡化、人我是非的消除。
【佛语禅语第24句】:【佛心禅语】 因为有了慈悲,才能自利利他,有了智慧,才能自觉觉他。
【佛语禅语第25句】:这是一句佛语,每个人的心是一块田,种善因,故得善果;种恶因,故得恶果。
【佛语禅语第26句】:【佛心禅语】 愿心定,目标不在远处成功从设定目标的那一刻开始,以前的日子,只不过是在绕圈子而已。
【佛语禅语第27句】:【足与闲】 人生待足何时足,未老得闲始是闲。
【佛语禅语第28句】:真该妄本,行无不修;妄彻真源,相无不寂。(唐)法藏《修华严妄尽还源观》
【佛语禅语第29句】:【佛心禅语】 世人皆喜日出,因为日出昭示着希望;许多禅门中人则喜日落,因为观日落可以得定,可以发慧,落日柔和清凉有慈悲相,可提醒是日已过的无常。
【佛语禅语第30句】:亲近供养诸善知识,是一切智最初因缘。《华严经》卷六十二,入法界品
【佛语禅语第31句】:学问会扼杀人的灵性,使人走上不归路,不论是世间学问,还是佛门学问。只可信仰驾驭学问,不可学问脱离信仰。
【佛语禅语第32句】:欲修佛法,当勤精进。……所以者何?是身无常,无有决定坏败之相,不得久住,终归磨灭,未得法利,恐中坏故。《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
【佛语禅语第33句】:世间一切事业的成就,出世间一切功德的成就,人生一切宏伟目标的实现,都要靠信心。有信心,就有力量。
【佛语禅语第34句】:生活就是如此,有的时候,痛苦和烦恼不是由于得到的太少,而是因为拥有的太多。拥有太多,就会感到沉重、拥挤、膨胀,就会患得患失。
【佛语禅语第35句】:修行的目的,主要是制心一处,让散乱的心集中在一点上。“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心能够在一点上,妄想就少了。
【佛语禅语第36句】:童叟无欺和气生财,经商求财,须讲信用;童叟无欺,和气生财。
【佛语禅语第37句】:一切世间恶、不善法,皆以无明为其前导而得生长,以无惭愧为其后助而不损减。《本事经》卷四
【佛语禅语第38句】:不执著真谛,不被俗谛所缚,圆融真、俗二谛,平衡事、理,是为“中道”。
【佛语禅语第39句】:慧者独修善,如王严治国,如象独在野,独行莫为恶。《中阿含经》卷十七.《长寿王本起经》
【佛语禅语第40句】:修行人要发大愿、立大志。只有把自己这一点点心力都奉献给众生,才会有无穷无尽的动力去战胜困难、攀登高峰。
【佛语禅语第41句】:迷信不如无信,学佛一定要转迷为智,离开众生的烦恼心,回归清净无染的佛性。
【佛语禅语第42句】:在行、住、坐、卧当中能够时时观照当下,使自己的心与佛相应、与法相应、与戒相应,我们当下便是身居乐土。
【佛语禅语第43句】:人要学习经得起周围人事的磨练而心不动摇,并学习在动中保持心的宁静。
【佛语禅语第44句】:蜡烛说它比太阳更明亮,太阳不会为自己辩护。土块说它比泰山更高大,泰山不会回应。
【佛语禅语第45句】:辞、学、议、辩、才之发也;温、恭、慎、让、德之行也。二者不偏胜,而成身之道终焉。故艺掩群而众不忌,名先于人,而人安乐之。(圆座《答魁首座》)
【佛语禅语第46句】: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雄起,取决于精神上是否强大,精神上强大与否则取决于有无信仰。
【佛语禅语第47句】:【佛语禅话】过年是“减一岁”,必须把握时间精进。
【佛语禅语第48句】:如果我们能把人间万物都看得如这短暂的水泡,那么自然也就不会贪婪执 着了。一旦把世事看透,我们的心就不会再疲惫,生活也会变得幸福起来。
【佛语禅语第49句】:思维,胡思乱想;语言,胡言乱语。浊染的身心,不堪法器。就这样吧,南无阿弥陀佛。
【佛语禅语第50句】:忘失菩提心修诸善业,是为魔业。《华严经》卷五十八,离世间品
【佛语禅语第51句】:见解名悟,闻解名信。信解非真,悟发信谢。理数自然,如果熟自零。(东晋)竺道生《注维摩经》
【佛语禅语第52句】:【佛心禅语】 畏寒时欲夏,苦热复思冬,妄想能消灭,安身处处同。草食胜空腹,茅堂过露居,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莲池大师)
【佛语禅语第53句】:佛法不在经书中。求佛法犹如问月,以手指月,其实月不在手指,手指不过指月的工具,若认指为月,则永远看不到月。经书如同手指,佛法乃是月亮。
【佛语禅语第54句】:当我们心怀龌龊,常常讲人是非时,我们身上处于阴性场态,难免招惹是非。
【佛语禅语第55句】:【天天禅语】大爱无贵贱,众生皆平等,不分他你我,心善即气与。
【佛语禅语第56句】:【天天禅语】付出爱心予人群,对己就是造福业、得福果。
【佛语禅语第57句】:佛不是只供人谈论的哲学和理论,佛是艺术的生活,佛是超越的本心,佛是一种广博的爱心善念。
【佛语禅语第58句】:佛家禅语:恐惧不会产生智慧,只有恬静的心境才会盛开智慧的莲花。私欲使人患得患失,私欲使人身不由己。
【佛语禅语第59句】:一言禅世间万般好,难敌少年情;独羡人之初,愿为老顽童。
【佛语禅语第60句】:无谄、无隐、无矫作,此三密戒之精要。《弥勒日巴大师歌集》
【佛语禅语第61句】:信仰是生命中的一盏灯,灯若熄灭了,人生便失去方向,随之而来的将是无边的恐惧和失望感。
【佛语禅语第62句】:佛说:如来说有我,其实并无一个我,而凡夫之人,把假我当做真我了。
【佛语禅语第63句】:世间的贪著爱欲,称之为“饿鬼爱”,其对“爱”的渴求,就如饿鬼般常觉饥饿难饱。
【佛语禅语第64句】:【佛心禅语】 佛说:“人的欲望与现实之间的鸿沟永远无法逾越。”意思是说人的贪 欲永无止境,永远无法满足,人性最大的缺点也正是如此。
【佛语禅语第65句】:学佛无非是学做人,所谓“善知识”,就是在做人方面做得很好的人。跟“善知识”学做人,把人做好了,距佛也就不远了。
【佛语禅语第66句】:【佛心禅语】 世间万物,各有其貌,才显得缤纷多样,异彩纷呈,人亦是如此。
【佛语禅语第67句】:【佛心禅语】 佛说:“做人行事一是不可将错就错、不肯悔过;二是不可一错再错、 积重难返。”正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
【佛语禅语第68句】:【佛心禅语】 如果我们去除心中的杂念,用心体会当下的这一刻,就会发现在这一刻没有任何思绪,无知无求,达到了一种无心自在的境界。
【佛语禅语第69句】:有些事,你真别看清,看清,心痛;有些人,你真别看懂,看懂,伤情。人生,就是一种糊涂,一份模糊,说懂不懂,说清不清,糊里糊涂,含含糊糊。
【佛语禅语第70句】:睡前诵念忏悔文,反省一日过失,是为生活的密行。
【佛语禅语第71句】: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大宝积经》卷五十七,入胎藏会
【佛语禅语第72句】:【佛心禅语】 在生命的千变万化之中,没有未来,也没有过去,只有“现在”。能够把握住现在,同时也能掌握过去和未来,这就是生命。——海涛法师
【佛语禅语第73句】:菩萨于一切法住无分别,能满六度。《大般若经》卷二十二,教授教诫品
【佛语禅语第74句】:若欲报佛恩,一念在禅定,胜活三千界,满中一切人。《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卷下
【佛语禅语第75句】:人心与佛陀一样,都有同等的爱心;但因后天的习惯及习气不同,以致有不同的言语行动。所以,修心养性必须自己下功夫。
【佛语禅语第76句】:不知真实,说名无明。《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卷下
【佛语禅语第77句】:【佛心禅语】 我们以“八心”来孝敬父母,回报恩德。“八心”
【佛语禅语第78句】:人人若能以“慈忍”施行于家庭和一切众生,人间便会散发“透彻之爱”的光芒。
【佛语禅语第79句】:非来变为是,恶来即成善,任何是非皆善解之,则无是非。听到任何是非,要视为修行之增上缘,万万不可堆积在心中长无明草。
【佛语禅语第80句】:大乘信为父,般若以为母,禅胎大悲乳,诸佛如贵子。《究竟一乘宝性论》卷三
【佛语禅语第81句】:【佛学经典文案金句】有目标、能坚持者必能心想事成怎样实现人生的心愿?佛日:人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无量寿经》
【佛语禅语第82句】:【佛心禅语】 汝今亦可自厌生死老病痛苦,恶露不净,无可乐者。(《无量寿经》)
【佛语禅语第83句】:【佛心禅语】 你若觉悟,就会“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宣化上人
【佛语禅语第84句】:尊重他人,并非看对方是否值得我们尊重,而是折服我慢,自得受用,自得提高。
【佛语禅语第85句】:菩萨摩诃萨修学一法通达一切法者,所谓般若波罗蜜。《胜天王般若经》卷一
【佛语禅语第86句】:【最有禅意的句子】幸福不是财富多、权大、位高,而是自在、快乐、平安。
【佛语禅语第87句】:【天天禅语】保持清净的心,不贪婪,心平静,人则安。
【佛语禅语第88句】: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佛本行集经》卷四
【佛语禅语第89句】:生而有利安,伴软和为安,命尽为福安,众恶不犯安。《法句经》卷下。
【佛语禅语第90句】:心得离欲,心得解脱,尽诸有漏,我说彼为大丈夫也。《杂阿含经》卷二十四,第61 5经
【佛语禅语第91句】:所谓生活禅,就是要在生活中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净化身、口、意。
【佛语禅语第92句】:【佛心禅语】 眼中无翳休挑刮,镜上无尘不用磨。信脚出门行大路,横担拄杖唱山歌。——《大慧普觉禅师文案》
【佛语禅语第93句】:若见恶不遮,非法便滋长,遂令王国内,奸诈日增多。《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八,王法正论品
【佛语禅语第94句】:【佛心禅语】 山中住万叠,千重谁伴侣?纵使知音特地来,云深必定无寻处。——《法演禅师文案》
【佛语禅语第95句】:你的心是善的,这善因来自你的心量,你内在充满一片祥和,你内在没有丝毫的计较念在里面,你丝毫没有怨愤,则恶缘无从与你连接而来伤害你。一庄圆法师
【佛语禅语第96句】:我不见一法疾于心者,无以方法,不可摸则,心回转疾。……常当降伏心意,令趣善道。《增一阿含经》卷四,一子品
【佛语禅语第97句】:平等:无分美丑善恶,芸芸众生都平等得到水的滋润。无分高低凹凸,自然环境都平等得到水的滋养。所以水对芸芸众生和自然环境的利益是平等的。
【佛语禅语第98句】: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永处缠缚。《心地观经》卷八,观心品
【佛语禅语第99句】:须置身千古圣贤之列,不屑为随波逐浪之人。(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五之一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0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