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抖音民间俗语金典文案,让人相见恨晚!

【歇后语第1句】:水湾里照影子——到过来

【歇后语第2句】:野蜂飞进渔网里——专找空子钻

【歇后语第3句】:独眼龙相亲——眼看中

【歇后语第4句】:大年初一借案板——大家都忙

【歇后语第5句】:【人将礼乐为先】(谚)礼乐:礼节和音乐。指待人处世,要有礼貌,讲文明。 也作人将礼乐为先,树将花果为圆。 人将礼仪为先,树将枝叶为圆。

【歇后语第6句】:【瞎仓官收粮——无有不纳】(歇)仓官:管仓库的官员。纳:收。指别人送来的,不管好坏多少全都收下。

【歇后语第7句】:【 孙猴子七十二变】变化不定。或说:属孙悟空的,七十二 变。类似的:一天十八变。成语:变化无常。古华《浮屠 岭》:“放了口风。任什么人,都是跑了和尚跑不了庙。还讲 什么孙猴子七十二变,一个跟头能打出十万八千里,但逃不 出如来佛的巴掌心。”

【歇后语第8句】:武大郎的身子一不够尺寸

【歇后语第9句】:【揭不开锅】(惯)形容家里非常穷,经常挨饿。

【歇后语第10句】:蚕宝宝吃桑叶——胃口越来越大

【歇后语第11句】:【武大郎捉奸——有心无力】(歇)指有心去做,但能力不行。

【歇后语第12句】:【白事】为什么在我国把埋葬过世的人称为“白事”,孝衣为什么只能是白色,这与古代人们信奉“五行理论”有关。白色,五行理论认为是西方之色,西方的对应物质是金属,对应季节是秋季,秋季是收获季节,农民用金属工具收割庄稼时发出白光,所以,秋季是杀伐季节,甚至古代刑杀犯人也在秋季。又认为太白金星位于西方,传说太白神的坐骑为白虎。白色有不吉之意,传说黄昏时出现在西方天空的太白星主杀伐,所以,白色又象征杀伐,被看做与死亡相联系的凶丧之色。办丧事家人要穿戴白色衣帽和鞋,所以孝衣为白色。除此之外,丧家的挽联、帐幔、登记亲友捐送的份子钱上墙的纸张等都是白色的,切忌红色和其他艳色,因此,称埋人为“白事”。

【歇后语第13句】:【唱双簧】(惯)双簧:曲艺的一种,一人在前表演动作,另一人躲在他后面说唱。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一人公开出面,一人幕后指挥。

【歇后语第14句】:【粪堆上长出灵芝草】(惯)比喻条件、环境差的地方出了优秀的人才。

【歇后语第15句】:路边的长虫——地头蛇

【歇后语第16句】:全家人都在吃饭,我却穿着新裙子跑到外面去,想让邻居们看看。妈妈说:“越说你美,越往灯亮里钻。”(江苏·灌云)

【歇后语第17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歇后语第18句】:水里的蚂蟥——粘上便难脱

【歇后语第19句】:【 笑破不笑补,笑过不笑改】破了能补,过而能改,会得到谅 解,不会被嘲笑。韩志君等《篱笆·女人和狗》:“不补还行? 笑脏不笑旧,笑破不笑补!”

【歇后语第20句】:木匠打铁——改行

【歇后语第21句】:【 挨砖不挨瓦不挨瓦片砸,而挨砖头砸。】谓不能权衡轻 重,不知道好歹。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这些顽固分子, 天生挨砖不挨瓦!宣传叫他埋雷硬不埋,这一下可受用了 吧!叫他受点教训,不屈!”

【歇后语第22句】:挖了眼睛的判官——瞎鬼

【歇后语第23句】:早上,我无精打采地走在上学的路上,爸爸从后面赶上来催促道:“三斤重的豺狗子,却长了条九斤重的尾巴,你拖呀拖地走得怎么这么慢?”(湖南·醴陵)

【歇后语第24句】:【扯葫芦倒秧】释义:比喻说话絮叨,翻来覆去。例句:这老婆说起话来就没个头,刘永义知道要是不打断她,她扯葫芦倒秧,东家长西家短,不知道要说到什么时候。

【歇后语第25句】:【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谚)指人只有到了生死关头或贫富贵贱发生根本变化的时候,才能辨别出发情的真伪与深浅。 也作一富一贫,乃见交情;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一死一生,乃见交情。

【歇后语第26句】:【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意即一言为定,说话算话。君子,也 说:好汉。老舍《四世同堂》:“你什么时候愿意来,那间小屋 总是你的!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歇后语第27句】:【驼子跌在街心上——卖翘】(歇)翘:谐“俏”。指人故意造作娇媚姿态来诱惑人。含讥讽意味。

【歇后语第28句】:【有多大的笼子,养多大的鸟】释义:比喻要根据条件办事。例句:按说,应当有多大的笼子,养多大的鸟!可我……

【歇后语第29句】:【外行看热闹,行家看门道】见“行家看门道,力把看热闹”。

【歇后语第30句】:【脑袋里少根筋】思想简单,缺少心眼,或在某一方面不善 于思考,意识不到。或说:脑筋里缺根弦。王安忆《文革轶 事》:“她们这些张家后代,由于养尊处优缺少世事的锻炼, 个个脑筋里都像缺根弦似的。”

【歇后语第31句】:大炮筒子——不转向;不会拐弯

【歇后语第32句】:一家盖不起龙王庙,万人造得起洛阳桥。

【歇后语第33句】:妹妹长得慢,比同龄人矮了一截,总是闷闷不乐的。妈妈安慰她说:“柳树早发芽,但是不结果;枣树晚长叶,果实却坠满枝头。你个子比别人矮.可不能因此而短了志气啊!”(河北·深州)

【歇后语第34句】:【称上四两棉花——纺一纺】(歇)纺:谐“访”。指走访、了解一下。 也作“买四两棉花——纺一纺”。

【歇后语第35句】:【娘的墓前哭丈夫——上错了坟】(歇)比喻找错了地点。含讥讽意味。

【歇后语第36句】:村里跑运输的人,一天能挣几十元,而种庄稼的农民干一年也收不了多少钱。婶子说:“这就叫龙行一步,鳖爬半年哪!”(山东·莱阳)

【歇后语第37句】:【面笑心不笑】(惯)指表面装出笑容,内心却并不高兴。

【歇后语第38句】:【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释义:妻子贤惠,能及时提醒丈夫,少犯错误。孩子孝顺,当父亲的就安心了。例句:若是殷家女子贤惠时,劝她丈夫学好,也不至于后来惹出这场大事了。自古妻贤夫祸少,应知子孝父心宽。

【歇后语第39句】:石打的锁——没眼

【歇后语第40句】:【千年的房舍换百主,一番拆洗一番新】(谚)千年的老房是不断更换主人的,经过修整,照样和新房一样。指房舍没有定主,只要修整,自会旧貌换新颜。

【歇后语第41句】:我没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就跟客人搭话。姐姐说:“你不要蚂蟥听水响,夜蚊子听巴掌,把事情搞清楚再发言。”(湖北·长阳)

【歇后语第42句】:喝着蜜水吹笛子一又甜又乐

【歇后语第43句】:玻璃瓶里的蛤蟆——看到光明无出路

【歇后语第44句】:【想吃肉又怕烫了舌头】(惯)比喻想占便宜,又怕付出代价。也比喻想干事,又害怕。 也作想吃又怕烫舌头。 想吃肉又怕烫嘴。

【歇后语第45句】:【安乐窝】“安乐窝”现在指安逸舒适的生活处所。源出《宋史·邵雍传》。据《宋史·邵雍传》载:“邵雍,字尧夫,河南人。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刻苦自历,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朝廷请他做官,他不愿为凡事所累,便离家出走,游历四方。后来,他回到家乡,与外界摒绝往来,闭门不出,潜心研究理学、易学,终成高士。以后,邵雍迁居洛阳。当时的宰相富弼以及司马光、吕公著等贤士也退居洛阳,他们和邵雍意气相投,彼此往来密切。在司马光等人的帮助下,邵雍在洛阳天津桥南置买了一处田园,修建了住宅,插柳种花,自种自收,怡然自得,宛若世外桃源。闲暇之余,焚香静坐,饮酒吟诗,自得其乐。为表示自己安贫乐道,不追求功名富贵的志向,他给自己的住处起名“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安乐窝”一词便成为隐逸文士们对自己居室的谐称,含有淡泊明志、自得其乐的语义。例如,南宋戴复古有“四山便是清凉园,一室可为安乐窝”之句。到了后来,由于“安乐窝”同“逃避艰难困苦,贪图享乐生活”的思想行为有相通之处,于是由原来的不与官场浊流同流合污的褒义转义为贬义。

【歇后语第46句】:一网打尽天下鱼——想得到办不到

【歇后语第47句】:提着醋瓶要饭——穷酸

【歇后语第48句】:坐着飞机放声唱——高歌猛进

【歇后语第49句】:【小鬼跌金刚】(惯)小鬼:迷信称鬼神的差役。金刚:佛教称佛的侍从力土,因手拿金刚杵而得名。小鬼把金刚摔倒。比喻小人物斗败或戏弄了大人物。

【歇后语第50句】:【挠头不知痒处】(惯)形容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歇后语第51句】:【硬叫挣死牛,不叫打住车】(谚)遇到难行的路,宁可把拉车的牛挣死,也不能让车停住。比喻在关键时刻,宁可人作出牺牲,也不能让事业受损。

【歇后语第52句】:英雄热爱人民,人民热爱祖国。

【歇后语第53句】:【一把屎一把尿】(惯)形容抚养孩子十分辛劳。 也作一把尿一把屎。 屎一把,尿一把。

【歇后语第54句】:【老虎口里夺脆骨,蛟龙背上揭生鳞】(惯)比喻冒险做事或与强悍的人争夺利益。 也作“老虎口里夺肉吃”。

【歇后语第55句】:【有添柴的,有撤火的】有赞成的,有反对的。类似的:有烧 香的,有拆庙的。《1978年作品集》:“对村北的工程,有添 柴的,有撤火的,还有泼凉水的!”

【歇后语第56句】:【 拉车不松套】借指做事认真。成语:一丝不苟。李存葆 《山中那十九座坟茔》:“不论是生者还是死者,人人都有一 顶‘英雄帽’:彭树奎——拉革命车不松套的老黄牛。”

【歇后语第57句】:侏儒嫁人——你不说我长,我不说你短

【歇后语第58句】:【冷处理】(惯)比喻事情发生后暂不解决,等有了合适的时机再作处理。

【歇后语第59句】:八月十五桂花香——花好月圆

【歇后语第60句】:神主头上使剪刀——羞(修)先人

【歇后语第61句】:【求爷爷,告奶奶】爷爷奶奶难伺候。谓尽了最大的努力 求人家帮忙。相关的:求哥哥拜姐姐。王朔《青春无悔》: “昨天我好不容易搞了辆车,求爷爷告奶奶请了几个人去给 你搬家,你可好,连个招呼也不打。”

【歇后语第62句】:【狐狸尾巴露出来了】释义:民间故事说狐狸会变成人,常常变成美女来迷人,但还带着尾巴,伪装由此而暴露。比喻露出破绽,暴露真相。“露”叉作“现”。例句:熊木禄心里暗暗骂了一声:你小子狐狸尾巴到底露出来了!徐黑闯真会掐算啊,苏完全按这条道跑呢。

【歇后语第63句】:【黄连救人无功,人参杀人无过】(谚)黄连:常用中药,味苦。人参:滋补品。黄连味苦而普通,即使救活人命,人们也不认为它有功;人参滋补而贵重,即使吃死人,人们也不相信它是凶手。指人们往往不能真正认识事物真相,甚至认不准功过是非。

【歇后语第64句】:【省了盐酸了酱,省了柴禾睡凉炕】只图节省,反而影响质 量。类似的:吃了省钱瓜,得了绞肠痧/买得便宜柴,烧了夹 底锅。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治疮别怕剜肉。要是 该花,再多咱也花。可千万别省了盐,酸了酱;攒下柴禾,睡 凉炕!”

【歇后语第65句】:【打狗不怕狗咬,杀猪不怕猪叫】释义:比喻要干,就不要有顾忌。例句:打狗不怕狗咬,杀猪不怕猪叫,树叶掉下来砸不着脑袋!众人拾柴火焰高,不团结起来怎么能斗倒地主恶霸。

【歇后语第66句】:强盗拍照片——贼头贼脑

【歇后语第67句】:【有柴一灶,有米一锅】(惯)有了柴米一次用光吃光。比喻过日子不知计划和节省。

【歇后语第68句】:鸡鸭共一笼——语言不相通

【歇后语第69句】:【包子有肉不在褶子上】褶,包子捏合时形成的面纹。谓质 量好,不一定表现在外面。类似的:有肉的馍馍,不用捏褶。 浩然《金光大道》:“你不用装穷,包子有肉不在褶子上,外面 棒子面,一咬里面全是油!”

【歇后语第70句】:【漱上水】(惯)、洑(fu):游泳。向上游。比喻巴结讨好有权势、地位,或有钱财的人。

【歇后语第71句】: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歇后语第72句】:菜园里长狗尿苔(一种有毒的真菌)——不是好苗头

【歇后语第73句】:邻居二大娘传闲话,被当事人知道了,两家吵了起来。妈妈对我说:“屋里说话屋外听,草丛里说话露水听。没有不透风的墙,蚱蜢过去还有个影儿呢!记住,为人要光明磊落,别在人前乱说人。”(河南·南阳)

【歇后语第74句】:白瓷壶——有口无心

【歇后语第75句】:【军令重如山/军令如山倒】军事命令必须严格执行。袁静 孔厥《新儿女英雄传》:“军令重如山啊!不听指挥,还能打 仗?”

【歇后语第76句】:【月有阴睛圆缺,人有生死离别】释义:借指自然规律无法抗拒。例句:关于死的信息,自他过了五十个生日后,这种阴影就不时袭上心来,他并不害怕,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生死离别,这是自然规律,一代君王都可以长眠,何况山野之人?

【歇后语第77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谓造福于后代。类似的:前人挖井, 后人吃水。杨朔《三千里江山》:“古语说:前人种树,后人歇 凉,咱们是专管开荒下种的。”

【歇后语第78句】:【天下老鸹一般黑】(谚)老鸹(gua):乌鸦。多比喻恶类本性相同,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一样作恶。 也作天下老鸦一样黑。 天下乌鸦一般黑。

【歇后语第79句】:【前人栽树,后人修剪】比喻对于前人开创的事业,后人要巩固并发展,不使荒废。

【歇后语第80句】:【鸡肚不知鸭肚事】(谚)鸭肚子里想些什么,鸡肚子里并不知道。比喻各有各的心事,别人难以猜测到。

【歇后语第81句】:【老鼠进口袋,自己找死】释义:比喻自寻死路。也比喻人的困难或危险是自己造成的。例句:老鼠进口袋,自己找死,和我无关!

【歇后语第82句】:【分银子都会有人骂】做好事也会有人不满。陈残云《香飘 四季》:“好比俗话说的,分银子都会有入骂,搞社会主义,跫 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总有些人不满意。”

【歇后语第83句】:【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谚)南方人不会梦到产于北方的没经见过的骆驼,北方人不会梦到产于南方的没经见过的大象。指梦幻只会反射熟悉的物相。

【歇后语第84句】:【拉出的屎又坐回去】(惯)比喻说话不算数,答应的事情又反悔了。

【歇后语第85句】:【破虽破,当家货】(谚)家传之物虽然破旧,却有保存以留念的价值。

【歇后语第86句】:脚跟拴石头——进退两难

【歇后语第87句】:【姑娘有福气,前世招佳婿】释义:前世:前生,迷信指人生的前一辈子。迷信认为,姑娘要是有福气,前世就注定了要招个好女婿,即婚姻是前世就由天定了的。例句:常言说得好,姑娘有福气,前世招佳婿,虎妹姑娘的福气是前世招的!

【歇后语第88句】:【上嘴片碰下嘴唇】(惯)形容人只会说。也形容要说的话非常容易、轻巧。 也作上嘴唇儿一碰下嘴唇儿。 上嘴唇往下嘴唇一碰。

【歇后语第89句】:【煮熟的鸭子飞了】(惯)比喻眼看到手的东西又意外地失去了。

【歇后语第90句】:【为个虱子烧个袄】(惯)虱子:昆虫,常寄生在人和家畜身上,吸食血液,能传染斑疹伤寒和回归热等疾病。袄:有夹里的上衣。为了捉衣服上的虱子,把衣服也烧掉了。 比喻为了小事而造成重大损失。

【歇后语第91句】:【首级】《三国演义》描写张飞勇猛“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耳”。“首级”中的“首”本义是头,可为什么又被称为“首级”呢?这与古代的军级制度有关,它源于秦国的商鞅。商鞅到了秦国,实行了变法,在军事领域确立了一套新的军级制度,以取敌人头颅的数目作为评定爵位的基础和依据。新制度规定:每斩获一个敌人头颅,士兵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斩获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越高,最高可至二十级。因为一首对一级,因而久而久之,人们就将头颅称为“首级”了。秦国的军功授爵制度对普通士兵很有吸引力,依当时的规定,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获得两个敌人首级,那么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成为自由人,他做奴隶的妻子也可以转为平民。而且,如果父亲战死沙场,他的功劳可以由儿子继承。这无异于一人拼命,全家受益,因此极大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的强大,与商鞅的这些制度有直接关系。到了北宋,废除了首级制度,但“首级”这个词却保留到了今天。

【歇后语第92句】:【能者多劳】(谚)指能干的人总比别人多劳苦。 也作能者多劳,智者多忧。 巧者多劳拙者闲。

【歇后语第93句】:【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言行使别人高兴,使自己人灰 心丧气。明代《水浒》:“你两个闭了鸟嘴,长别人志气,灭自 己威风!他只是一个人,须不三头六臂,我不信!”

【歇后语第94句】:头发打摆子——毛病

【歇后语第95句】:刘大妈和儿媳妇又吵架了。邻居大嫂来劝解:“吵吵嘴没啥相干,谁家不是碗大碟小磕着碰着哩?”(山东·金乡)

【歇后语第96句】:【捉刀】“捉刀”,现在指代替别人做文章。源出南朝刘义庆主编的《世说新语·容止》,而发明捉刀的人就是三国时期的曹操。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曹操灭掉袁绍平定北方后,声威大振,晋封魏王,许多少数民族部落纷纷归附,匈奴也派使者拜见曹操。但在高大的匈奴使者面前,曹操觉得自己长得有些呵碜,“不足雄远国”,弄不好会损害国家形象。决定找大臣崔琰做自己的替身。崔琰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身材高大。曹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崔琰,崔琰也满口答应了。于是,曹操让崔琰假扮自己接见使者,而他自己却“捉刀”扮成护卫站在崔琰旁边。等朝见完毕,曹操派人向匈奴使者打听他对魏王的印象,匈奴使者回答说:“魏王看起来很有威严,但是站在座榻旁边的那个拿着刀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啊!”看来这个使者真是慧眼识英雄,崔琰虽然帅气,但还是敌不过曹操的霸气。其实,曹操是多虑了,据《魏氏春秋》记载:“武王姿貌短小,而神明英发。” 曹操的“捉刀”演变成代人写文章或顶替别人做事的意思了。现在,“捉刀”的含义又有所发展,“枪手”是不是从“捉刀”变化来的呢?

【歇后语第97句】:小刚的脑袋瓜很好用,但太贪玩了。老师批评他说:“你呀,就算长着个金脑瓜、银脑瓜,不认真学习也白搭。”(山东·冠县)

【歇后语第98句】:一次,妈妈让我干活,我却站在那儿拗着不动。妈妈说:“你一直别动,在那儿立个坑站个井才算有本事!”(河北·邯郸)

【歇后语第99句】:【蝎子放屁——毒气大】(歇)毒气:本指有毒的气体,转指毒辣的手段。形容人非常狠毒。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041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