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民间俗语经典歇后语,送给那些积极向上的青年!
【歇后语第1句】:【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人的思想、心事,不容易得知。 明代《封神演义》:“自古人心难测,面从背违,知外而不知 内,知内而不知心,正所谓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歇后语第2句】:【哑子掘着藏金——心里说不出的欢喜】(歇)指事情正合心意,心里有无法用言语表述的欢喜。
【歇后语第3句】:肚里吞金——有内才(财)
【歇后语第4句】:【苍蝇不抱无缝的蛋】释义:比喻事物有了漏洞才会被人钻空子。“抱”又作“叮”。例句:有道是“苍蝇不抱无缝的蛋”。虽然这柳家的没偷,到底有些影儿,人才说他。
【歇后语第5句】:堵住笼子抓鸡——稳拿
【歇后语第6句】:【水里捞月亮】见“井底捞明月”。
【歇后语第7句】:【七个头,八个胆】(惯)形容人胆子非常大。
【歇后语第8句】:草绳子拔河——经不住拉
【歇后语第9句】:【欠账不昧,见官无罪】(谚)昧(mei):隐瞒。揭了债不能如期归还,只要不昧着良心赖账,就是告到官府也是无罪的。指欠钱能认账,不算有罪。
【歇后语第10句】:【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师傅只能引导,学习钻研要靠 自己努力。刘云若《红杏出墙记》:“不说就不说,我这是点 破你们,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将来你们有了那一天, 可不要忘了我。”
【歇后语第11句】:【老虎口里夺脆骨,蛟龙背上揭生鳞】(惯)比喻冒险做事或与强悍的人争夺利益。 也作“老虎口里夺肉吃”。
【歇后语第12句】:灯草搓绳绑野马——白费功夫;白费劲;枉费工
【歇后语第13句】:【吃官饭】(惯)指在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工作,靠工资生活。
【歇后语第14句】:【劈柴看柴势】(谚)指要劈开木柴,先得看清木柴的纹理走势。比喻着手做事或解决问题,必须首先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审时度势,注重方法。 也作“劈柴要看纹理”。
【歇后语第15句】:老鼠吃猫饭——偷偷干
【歇后语第16句】:【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谚)火焰山:《西游记》中描写唐僧去西天取经,途经火焰山;孙悟空几经周折,借来芭蕉扇,扇灭了大火,才得通过。指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也作没有爬不上的山,也没有过不去的河。 没有过不去的河,没有爬不上的山。 没有爬不到顶的高山,没有走不到边的草滩。
【歇后语第17句】:【落在鬼手里,不怕见阎王】既然遇到危难,就不必企求幸 免。柳青《铜墙铁壁》:“他把洋锹掼在一边,说:落在鬼手 里,不怕见阎王!爱怎办怎办!不挖!”
【歇后语第18句】:我的胆子小,晚上不敢出门,奶奶鼓励我说:“鬼怕恶人铁怕炭,豆腐渣也怕那个烂米饭。勇敢点!”(河南·长垣)
【歇后语第19句】:【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谚)贤:贤良,贤慧。指为夫免祸赖妻贤,为父宽心赖子孝。 也作妻贤夫省事,子孝父心宽。 省事:省去了种种烦心的事情。 妻贤夫少祸。
【歇后语第20句】:有人在背后说妈妈的坏话,妈妈知道了很生气。奶奶劝她:“一川石头一川沙,等到一日大水发,只剩石头不见沙。天长日久了,谁好谁坏,大家会看清楚的。”(甘肃·武威)
【歇后语第21句】:【墙上画烙饼——能看不能吃】(歇)比喻心爱的东西,能看见或想得到却到不了手。
【歇后语第22句】:【 平地栽跟头】在顺利情况下遇到挫折。《在和平的日子 里》:“在残酷的战争中都没有后退的人,如今可就过不下去 了!俗话说,‘平地栽跟头’,一点都不假啊!”
【歇后语第23句】:【骂人不带脏字儿】(惯)指骂人话中没有粗俗下流的词语,骂得含蓄。
【歇后语第24句】:【得意夫妻欣永守,负心朋友怕重逢】(谚)指相亲相爱的夫妻,终生相守会感到莫大的欣慰;忘情负义的朋友,最怕的是再相见时会尴尬难堪。
【歇后语第25句】:【端公家饭碗子】见“吃皇粮”。
【歇后语第26句】:【 闭门不问天下事】不过问社会上的大事。类似的:两耳 不闻窗外事。梁斌《红旗谱》:“干脆,闭门不问天下事,心里 倒也干净。”
【歇后语第27句】:马褂改裤衩儿——大材小用
【歇后语第28句】:我家养了一只大黄狗,可温顺了,从不乱咬人,就是陌生人走过,它也不乱叫。可有一天,它却冲着来要饭的人叫个不停。我问妈妈:“今天大黄狗怎么了?”妈妈说:“这就叫狗眼看人低。”(江苏·锡山)
【歇后语第29句】:嗑瓜子嗑出虾米来——碰到好仁(人)
【歇后语第30句】:【光听拉拉蛄叫,就别种地了】(谚)拉拉蛄:即蝼蛄,昆虫,生活在泥土中,昼伏夜出,专吃农作物嫩茎。指拉拉蛄是农作物的大害虫,可农民不会听到拉拉蛄的叫声就不种庄稼。比喻不能因为有人议论指责,就不敢做事。 也作若怕蝼蛄咬,就不用科田了。 尽听拉拉蛄叫,别种庄稼了。
【歇后语第31句】:【不怕晚了恨,只怕事不成】释义:不怕事情做得晚,只怕不成功。例句:“你们众位不必着急。常言道:‘不怕晚了恨,只怕事不成。’天还早哩,就是上灯时节也将他等了去。”
【歇后语第32句】:【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谚)指要想使自己的技艺达到惊人的高度,就必须下一般人下不了的苦功夫才行。 也作“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歇后语第33句】:鸟笼里的小鸟总是上下蹿来蹿去地跳着不吃食。原来,奶奶喂了它一些陈谷子。我要给它换些新的,奶奶却说:“不用管它,槽里有草饿不死驴!”(山东·莱阳)
【歇后语第34句】:【既生瑜,何生亮】释义:瑜:周瑜。三国时东吴大将,气量小,忌妒诸葛亮的才干。亮:诸葛亮,三国时蜀汉丞相,很有才干。既然生了周瑜,何必又生诸葛亮!比喻把某人视为仇敌。语出《三国演义》。例句:徐徐又醒,仰天长叹日:“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
【歇后语第35句】:【天不打吃饭人】(谚)老天不在人吃饭时惩处人。指不管怎样,总得让人吃饱饭。
【歇后语第36句】:【八月十五吃月饼】“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杭州人吴自牧记述杭州风物习俗《梦华录》上,是列在《荤素从食店》条中只作为糕团点心的一个品种,像月圆形,但不一定特定在中秋来吃。且看以宋代社会为背景的小说《水浒传》、《金瓶梅》等书中,在描绘中秋赏月的宴筵上,也未见写到吃月饼之事。 “八月十五吃月饼”起自明代。明代杭州人田如成的《西湖游览志余》中记载:“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贺之义。”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形成原因说法很多,流传最广的是跟元末农民起义有关的故事。元朝末年,中原汉族人民不甘忍受蒙古族专制统治,便决定发动起义。为了联络各地同仁一致行动,就把起义的时间和要求写在纸上,密藏在月饼馅里,馈送给志同道合的人。拿到月饼的人把饼剖开来吃的时候,发现了纸条,知道起义时间定在中秋这一天。于是各地汉族人民举起义旗,同时行动,把蒙古贵族赶回了老家。从此民间有了八月十五吃月饼的风俗。
【歇后语第37句】:【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歇)曹操:东汉末期魏王,善于权谋。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足智多谋。指曹操和诸葛亮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聪慧人物。 泛指人的性格、志趣等各不相同。
【歇后语第38句】:【鸡配鸡,凤配凤】释义:比喻什么样人配什么样人。例句:秦书田听到这里,微微红了脸:“上级莫要取笑我们了。鸡配鸡,凤配凤……大队能不能给我们出张证明,放我们到公社去登记?”
【歇后语第39句】:【 天上有,地下无】仙境中所有,人间所无,极言美妙。清 代《玉娇梨》:“只说他这位小姐,名唤玉娇,今年才十七岁, 真生得天上有地下无,就画也画不出的标致。”
【歇后语第40句】:【做生日(做寿)】生日人人有,生日年年过,但怎么过,差别却很大,有句俗语叫“穷不过生日富不过年”。其实,过生日和做生日不是一回事,做生日是有讲究的。 “做生日”的习俗由来已久,有明确记载的是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自滋以后,二亲若在,生至经日,尝有酒食之事耳。”唐代封寅的《封氏闻见记·降诞》记述更确凿:“近代风俗,人子在膝下,每生日有酒食之会。”那么,做生日的本义是什么呢?有以下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感激母亲赋予生命。十月怀胎,备尝艰辛。好不容易盼到孩子临盆,可以说喜悦与痛苦并存,新生与死亡同来,母亲需要承担心理和生理上的巨大负担,常言说“儿生娘苦日”,做生日的本义就是感激母亲赋予生命。“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劬”是劳苦、辛苦的意思,希望通过做生日追思母恩。在这方面有几个皇帝做得很好。隋文帝杨坚生日那天不许杀猪宰羊,要求举国吃素以追思双亲;唐太宗及五代时后汉高祖都不搞生日喜庆,而是举行纪念仪式。《颜氏家训》的作者还痛斥有些人设酒庆生日为“无教之徒”。可见,当时“做生日”多是出于感激和纪念父母。还有一种说法是消灾去邪,是带有原始色彩的做法。古代因为医疗条件简陋,接生方法不够科学,一旦遇有难产,母子性命堪忧。因此,古人把孩子诞生这天当做危险之日,成为提心吊胆的关口,因而要消灾避邪,祈求平安。每到孩子生日这天,要给孩子精心制作红衣服、红腰带、红帽子等作为生日礼物,一日庆祝生日,一日作为一种保护措施,希望化险为夷,保证健康的作用。特别是遇到本命年,成年人要特意买一条红腰带系上,成为风俗。做生日还有一种说法是庆祝生命的延续和兴旺。这天父老乡亲前来送礼祝贺,备酒庆祝。做生日的习俗延续至今,应该三说合一,庆贺在内,感恩在内,消灾在内,三全其美,许多人都是这样践行的。
【歇后语第41句】:【十里高山望平川——光景要往长处看】(歇)指过日子要往远处着想。也指看问题目光要远大。
【歇后语第42句】:【开锣的戏难唱】释义:比喻做事开头困难。例句:中匡I有句俗话:开锣的戏难唱,头三脚难踢。我把眼泪咽进肚子,总算是迈出了坚强的第一步。
【歇后语第43句】:黑瞎子回家——熊到家了
【歇后语第44句】:【肚饱眼里馋】(惯)肚子已经吃不下了,可看着食物还想吃。形容人嘴馋贪吃。
【歇后语第45句】:【八擒孟获——多此一举】(歇)孟获:三国蜀汉建宁(治今云南曲靖)人,当地豪强。刘备死后,孟获起兵反蜀。蜀汉建兴三年(金元225年),诸葛亮领兵南征,对孟获采用“心战”,七次生擒,七次释放,
【歇后语第46句】:【人过三十不学艺】(谚)指人的年龄过了三十岁,再从头学习技艺就很难。
【歇后语第47句】:行夜路吹口哨——自己壮胆
【歇后语第48句】:表妹爱挑食,姥姥批评她:“你呀,想吃桃,嫌有毛;想吃杏,嫌杏酸;想吃鱼,鱼有刺;想吃瓜,瓜有籽;想吃红薯,又嫌面。世上没有你能吃的了。”(河北·邢台)
【歇后语第49句】:【怪人者不知情,知情者不怪人】(谚)指嗔怪别人,往往是由于不了解情由;一旦了解了事实真相,消除了误会,自然就不会再嗔怪人。
【歇后语第50句】:【名字后头带个长,说话放屁】比人响指当了官就盛气凌人, 有人奉承。戴厚英《人啊人》:“自打他名字后头带个长,说 话放屁比人响,那些拍马屁的就围住了他。”
【歇后语第51句】:【举头三尺有神明】(谚)神明:神灵。迷信认为神明就在人的头顶上方看着人,人的一善一恶都瞒不过神明。
【歇后语第52句】:【天下第一菜】苏州一碗“锅巴汤”竞有“天下第一菜”之名,这是怎么回事呢?相传清朝康熙年间,江苏巡抚宋牧士春游苏州城西南的邓尉山时,被山上的梅景所倾倒,遂在崖壁上题名“香雪海”。康熙皇帝听说此事,很感兴趣,于是便微服私访前往苏州邓尉山游玩。康熙抛开随从,独自畅游在梅花盛开的世界里,沉迷忘返。不知不觉已到中午,康熙感到饥肠辘辘,可偏偏他却迷了路,饥渴难耐的他只好朝一个方向拼命走去,直走到一个小村子里。他遇到一个中年农妇,便迫不及待地问人家“可有东西充饥”。善良的农妇将康熙领进屋内替他找吃的,可是饭菜都差不多吃光了。农妇看见锅里的几块焦黄的锅巴,便随手将一些剩菜汤倒入,烧煮开后,盛起来端给康熙吃了。谁料,饥不择食的康熙吃后竟觉得美味可口,赞赏不已,一时兴起,将此菜题为“天下第一菜”。于是,这不起眼的锅巴汤就这样成为“天下第一菜”了。
【歇后语第53句】:老牛吃嫩草——爱青(情)
【歇后语第54句】:【手里捧着个刺猬】事情棘手,难于处理。周立波《暴风骤 雨》:“我看他姓萧的算是手里捧着个刺猬,撂也撂不下,扔 也扔不掉。他斗我,看他能斗下,这不是斗了三茬了?”
【歇后语第55句】:晚上回来爸爸给我买了一些橘子,第二天一起床,我就急切地拿着橘子吃起来。妈妈说:“你可真是鸡叫等不得天明,好一只小馋猫啊!”(山东·沂水)
【歇后语第56句】:【蛟龙本非池中物】释义:蛟龙:古代传说能兴风作浪、发洪水的一种神龙。比喻英雄人物总有施展才能的时候。例句:袁金铠笑呵呵地说:“雨亭,蛟龙本非池中物!你真有远见。”
【歇后语第57句】:【名师出高徒】(谚)名师:德艺深孚众望的师傅。指高明的师傅培养出来的,一定是才艺出众的弟子。 也作名师手下出高徒。 名师自有高徒。
【歇后语第58句】:包公升堂——尽管直说;青天在上
【歇后语第59句】:【猪爪煮了一千滚——总是朝里弯】(歇)比喻人总会袒护与自己有亲友关系的人。
【歇后语第60句】:【会家不难,难家不会】见“难家不会,会家不难”。
【歇后语第61句】:拖拉机进弄堂——转不过弯
【歇后语第62句】:儿歌——没谱儿
【歇后语第63句】:【天公不作美】多指天气不佳,或天气不如人意。香港岑 凯伦《婚外恋情》:“只有改天再赶拍了!没办法,天公不作 美!”
【歇后语第64句】:邻居的王大伯最喜欢小孩。可是,有一次我故意把他的帽子碰落踢着玩时,他却狠狠地训了我一顿。这事让奶奶看见了,奶奶对我说:“惹人莫惹帽,打人莫打轿。”(湖北·丹江口)
【歇后语第65句】:【骑着瞎马撞南墙】(惯)比喻由于盲目行动而遭受挫折。
【歇后语第66句】:妈妈听说有家儿女长大后不管自己的爹娘,就大发感慨:“一个娘肚子里有十个崽,十个崽肚子里没有一个娘啊!”(湖南·永州)
【歇后语第67句】:【老虎头上拍苍蝇】(惯)比喻冒险去触犯有权势、有地位的人或势力。 也作老虎头上扑苍蝇。 老虎头上抓毛儿。
【歇后语第68句】:【轿上来,马上去】(惯)形容讲究排场、阔气。
【歇后语第69句】:【外甥多似舅】(谚)指外甥在长相、性格和志趣方面往往和娘舅相似,总脱不开娘舅家的家风。 也作外甥似娘舅。 外甥不脱舅家相。
【歇后语第70句】:父亲看着书要写什么东西,就让我把蘸笔递给他,我照着做了。可父亲一拍大腿说:“唉!你这孩子真是担砖不捎瓦,光取蘸笔不拿墨水怎么写?”(山西·平陆)
【歇后语第71句】:【大暑小暑,灌死老鼠】释义:指小暑大暑时节雨水多。例句:这是“大暑小暑,灌死老鼠”的雨季飞机不敢来。
【歇后语第72句】:【狡兔有三窟】释义:窟:洞穴,窝。比喻出路和藏身的地方要多,便于逃避灾祸。例句:我的意见是,从王强夫妻的例子说明,“海豹”是个狡诈的敌人。狡兔有三窟,他既然可以栽赃徐静芳,可不可以同时栽赃严汉?甚至栽赃更多的人呢?
【歇后语第73句】:【老牛老牛,打死不回头】释义:比喻人态度坚决或脾气执拗。例句:马友良又一手扳住他脖梗说:“老牛,老牛,打死不回头。——看后面!这要拍上电影,准不错吧!”
【歇后语第74句】:【好花等它自谢】好事顺其自然,不必干涉。成语:听其自 然。台湾电视剧《京华烟云》:“不用报仇。好花让它自谢, 坏人自有恶报,我劝你快离开你哥哥。”
【歇后语第75句】:【堤外损失堤内补】从别的地方来弥补此处的损失。或 说:堤内损失堤外补。申跃中《挂红灯》:“对呀!这就叫堤 外损失堤内补,庄稼损失荒草补。”
【歇后语第76句】:【使出浑身解数】拿出全部本领。海外陈若曦《突围》:“为 了今晚的菜,她可真使尽了浑身解数。”
【歇后语第77句】:【当家三年狗也嫌】(谚)当家的时间长了,连家中的狗都会嫌弃。指当家人和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有直接的利害冲突,有意见是正常的。 也借指群众对领头人总少不了有意见。 也作“当家三年,猫狗都嫌”。
【歇后语第78句】:【山恶人善】(谚)山势是险恶的,但居住在山里的人是善良的。比喻人的相貌虽然丑陋,心地却很和善。
【歇后语第79句】:【百闻不如一见】“百闻不如一见”意同“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一俗语出自汉朝。汉武帝时,居住在甘肃西部、四川北部、青海东部的羌族各部落,归顺汉朝。到汉宣帝时,西羌各部族开始秘密和匈奴联络,甚至准备向匈奴借兵,“击鄯善、敦煌以绝汉道”,准备彻底推翻汉朝在西域的统治,建立统一的羌族政权。自此,汉朝对于羌族的控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面对困难的局势,宣帝派人向曾参加过武帝时北征匈奴的老将军赵充国请教,派谁去才能解决问题。赵充国说:“没有谁比我更合适了。”宣帝不太放心,又派人问赵充国:“请将军估计一下西羌的情况如何,需要多少人马?” 赵充国说:“百闻不如一见,军事安排,不能离开现场具体情况,纸上谈兵。我愿意先尽快赶到金城,从当地了解情况,制定好应对的计划,再向陛下回复,请陛下相信老臣。”到达金城之后,赵充国充分了解情况,准备充足,率兵前往羌地,又稳守不出战,利用自己在西羌各部族中崇高的威望,使西羌联军中并不坚定的部分首领,对和汉朝作战产生了怀疑,引起了羌族内部矛盾。稳扎稳打,一战击败羌军主力,其他羌军纷纷倒戈,投降汉朝,西羌局势终于安定下来。自此,“百闻不如一见”便流传后世。
【歇后语第80句】:【船漏水入,壶漏内虚】释义:船漏了,水就进来,壶漏了,水就流完了。比喻方式相同,结果相反。例句:“鬻棺者欲民之死,蓄谷者欲岁之饥。‘船漏水入,壶漏内虚’也。”
【歇后语第81句】:落水的桃花——随波逐流
【歇后语第82句】:昆仑山前搭戏台——背景高
【歇后语第83句】:【阉猪割耳朵——两头受罪】见“劁猪割耳朵——两头受罪”。
【歇后语第84句】:【吃豆腐】“豆腐”人人爱吃,可这里所说的“吃豆腐”,你可不要沾边,绕开它,躲着走。这里所说的“吃豆腐”,与吃不沾边,是占女人便宜的意思,有时候甚至可以视为“性骚扰”的含蓄说法。虽说不是真吃,但跟食用豆腐暗有关联。有人认为“吃豆腐”的说法与民间常有“豆腐西施”的戏称有关:豆腐店老板娘因常食豆腐而细皮嫩肉,为招徕顾客难免有卖弄风情之举,便引得周围男人以“吃豆腐”为名到豆腐店与老板娘调情,且动手动脚。于是,“吃豆腐”就成了男人轻薄女人的代名词。
【歇后语第85句】:口袋布做大衣——横竖不够料
【歇后语第86句】:吃了早饭,我坐着看动画片《小猫钓鱼》。爸爸叫我把碗收了,我呢,收了碗又坐下接着看。爸爸又叫我把桌子擦干净,我胡乱地擦了桌子又继续看。妈妈见了,在一旁说:“你真是碗里的鱼儿——拨拨动动。”(云南·鲁句)
【歇后语第87句】:【开天窗】(惯)1比喻利用职权克扣钱财。2比喻抽去已排好的文章,使报纸的版面上留下成块的空白。
【歇后语第88句】:【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谚)是是非非的闲言碎语天天都有,只要不去听它,自然就没有了。指不闻不问,是对付是非的最好方法。 也作“是非朝朝有,不听自然无”。
【歇后语第89句】:【两国相战,不斩来使】(谚)两个国家交战,彼此都不杀害对方派来的使者。指交战双方派来的使者是交换信息的,应该受到保护。 也作两国交兵,不拒来使。 两军交战,不杀来使。
【歇后语第90句】:【买一个饶一个】(惯)饶:另外添加。比喻惩罚某人,连带也惩罚了另一人。
【歇后语第91句】:【漏眼不藏丝】有目共睹,没有营私舞弊。明代《金瓶梅》: “你两亲家都在此,漏眼不藏丝,有话当面说,省得俺媒人们 架谎。”
【歇后语第92句】:失踪的飞机——下落不明
【歇后语第93句】:【两物相形,好丑愈见】(谚)人或物,只要两两放到一起比较,好的丑的,自会看得很分明。指比较是识别人与事物的最好办法。
【歇后语第94句】:【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释义:各地风俗习惯不一样。例句:虽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成婚丧祭各省不得一样,这儿女为父母成服,自天子以至庶人,无贵贱,一也。
【歇后语第95句】:【摔碟子摔碗】(惯)形容摔摔打打,乱发脾气。 也作摔盆子砸碗。 摔桌子砸板凳。 摔盆子掼碗。
【歇后语第96句】:【露口风】(惯)指从言谈话语中透露出某种不为人知的信息。 也作漏口风。 透口风。
【歇后语第97句】:【三人出来,小的儿苦】一起出门在外,身份低的人要听从 指挥,多做事情。明代《西游记》:“师父没主张。常言道:三 人出来,小的儿苦。你况是个父辈,我等俱是弟子。古书 云:有事弟子服其劳。等我老猪去。”
【歇后语第98句】:【树高干丈,叶落归根】释义:比喻人最终总希望回到故乡;也比喻事情终究要归结到某处。“千丈” 又作“干尺”。“叶落”又作“落叶”。例句:兀术道:“古人有言:‘树高干丈,叶落归根。’卿家若然思念家乡,某家差人送你回国。”
【歇后语第99句】:【不图打鱼,只图混水】制造声势,制造舆论。浩然《艳阳 天》:“我就嚷嚷,看你怕不怕,我不图打鱼,还图混水哪!” 惟恐天下不乱做事引起混乱,添乱,或希望有变乱。海 外於梨华《又见棕榈又见棕榈》:“以前的我,是惹事,惹人, 惟恐天下不乱,现在我既怕人,又怕事。”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0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