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民间俗语俗话文案,看了就想分享!
【谚语俗语第1句】:妹妹这一段学习进步不小,傲气十足。爸爸在一旁提醒她:“山外青山楼外楼,英雄好汉在前头,争得上游莫骄傲,还有好汉在前头。你呀,可不能翘尾巴。”(湖南·城步)
【谚语俗语第2句】:从湖南到河南——南上南(难上难)
【谚语俗语第3句】:老龙王投江——死得其所
【谚语俗语第4句】:【使功不如使过】使用有功劳的人,不如使用有过错的人。 有过错的能吸取教训,感恩图报。图书:“真正有胆识的领 导者,反而觉得犯过错误的干部有个很大的长处,就是有犯 过错误的经验,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训,会更加谦虚谨慎。从 这个意义上讲,使功不如使过。”
【谚语俗语第5句】:【牛头马面】“牛头马面”比喻各种阴险丑恶的人。它源自佛教,传说中阎王手下的两个鬼卒,一个头像牛,一个面像马。“牛头马面”是地狱的公差,让人在阴间受上刀山下油锅等刑罚的差事都是他们去做。牛头最初又叫“阿傍”,其形为牛头人身,手持钢叉,力大无比,能排山倒海。阿傍在世时,因孝父母,死后在阴间为牛头人身,担任巡逻和搜捕逃跑罪人的衙役。牛头传人中国后,由于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对称、成双,于是又配上了马面。“牛头马面”可以说是土洋结合。
【谚语俗语第6句】:【能狼难敌众犬】(谚)再凶猛的狼也对付不了众多的狗。比喻武艺再高强的人,也难胜过众多的敌手。 也作能狼敌不过众犬。 能狼不敌众犬,好汉架不住人多。
【谚语俗语第7句】:【一个媳妇,十个婆婆】(惯)一个媳妇被十个婆婆管着。形容上级领导太多。
【谚语俗语第8句】:【扁担挑水——平肩人】(歇)本指挑小时扁担平放在肩,转指双方地位平等,不分高低。
【谚语俗语第9句】:【孩子没娘,说来话长】见“从小离娘,到大话长”。
【谚语俗语第10句】:【红军】建军初期,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并不叫“红军”,1927年八月的南昌起义和九月的秋收起义,都不叫红军。毛泽东词《西江月·秋收起义》开头两句为证:“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只点明了军队的性质,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革命军,没有出现红军字样。最早称“红军”的是之后的广州起义,起义领导机关发布《红旗号外》,公开宣称组织工农红军,“工农红军总司令叶挺,工农红军总参谋徐光英。”此次起义失败后,根据广东省委指示,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 1928年5月25日,中央发布《中央通告第五十一号——军事工作大纲》明确指出:“可正式命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6月4日,中央在给井冈山前委的信中,又具体指示四军:“关于你们的军队,你们可以正式改为红军。”从此,“红军”这一名称正式成为我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的称号,各地工农革命军也相继改称为红军。
【谚语俗语第11句】:【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惯)指抬高别人,贬低自己。也指过高地估计对方的力量,而对己方的力量估计不足,因而助长对方气势,使自己灰心丧气。 也作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长他人锐气,灭自己威风。 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谚语俗语第12句】:【水浅鱼不住】(谚)水太浅的地方,鱼无法生存。比喻条件太差的环境留不住人才。 也作水浅难养鱼。 水浅养不住大鱼。
【谚语俗语第13句】:婊子立牌坊——假装正经;令人作呕
【谚语俗语第14句】:【衣不压众,貌不惊人】见“人不压众,貌不惊人”。
【谚语俗语第15句】:按路标走——没错
【谚语俗语第16句】:佛爷放的屁儿——神气十足
【谚语俗语第17句】:【宰相肚里好行船】(谚)宰相:朝廷中官职最高的大臣。指大人物胸襟开阔,度量大。也泛指有修养的人能宽容别人,不计较小事。 也作宰相腹中撑得船过。 宰相肚里横开船。
【谚语俗语第18句】:燎腚的猴子——坐立不安
【谚语俗语第19句】:【火烧屁股——慌了手脚】(歇)形容情势急迫,人惊慌失措。
【谚语俗语第20句】:【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歇)夜猫子:即猫头鹰,益鸟,头部有角状羽毛,眼睛大而圆,昼伏夜出,常在夜间发出凄厉叫声,民间以为是一种不吉祥的鸟。指来人准不会有好事,凶多吉少。 也作夜猫子进宅——不会有好事。 夜猫子进门——不是好兆头。
【谚语俗语第21句】:珠穆朗玛峰点灯——最高明
【谚语俗语第22句】:【自己堵自己的嘴】说话自相矛盾,无法自圆其说。类似 的:拿你的拳头(包子、馒头)堵你的嘴。清代《红楼梦》:“可 知那编书的是自己堵自己的嘴。”
【谚语俗语第23句】:人家的棺材抬自家——自讨晦气
【谚语俗语第24句】:草丛里的眼镜蛇——歹毒
【谚语俗语第25句】:【插杠子】释义:两人抬东西,第三人拿杠子插进去。比喻事情有局外人插手干扰。例句:再说家,仍是我当,不许你乱插杠子。
【谚语俗语第26句】:【老鼠戏猫儿——好大胆】(歇)指人不知危险,胆子太大。常含讥讽意味。
【谚语俗语第27句】:【自己塞了自己的嘴】(惯)指说话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谚语俗语第28句】:【拣有头发的揪】(惯)头发:比喻把柄、短处。比喻挑有把柄的或软弱的欺负。 也作“拣有头发的抓”。
【谚语俗语第29句】:菜园里长狗尿苔(一种有毒的真菌)——不是好苗头
【谚语俗语第30句】:【近水楼台先得月】释义:靠近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由于近便而先得到好处。例句:凤琴真有这样的钟爱之情,为什么不单独寄信给他?掺在大家的信中,那些整天守在场子里的疯姑娘们,安能不来个“近水楼台先得月”,把给他的信拆开呢?
【谚语俗语第31句】:我跟爸爸去集上买年货,问爸爸是不是每年年前东西都比平常贵。爸爸说:“是啊,常言说一到老年根,黄土贵三分。”(江苏·高邮)
【谚语俗语第32句】:【 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没做坏事,没有顾虑。成语:问 心无愧、处之泰然。萧红《呼兰河传》:“走黑路怕啥的,没有 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谚语俗语第33句】:老狗跳楼梯——不得势
【谚语俗语第34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还有晴】(歇)晴:谐“情”。指说是无情却还有情。
【谚语俗语第35句】:黑瞎子回家——熊到家了
【谚语俗语第36句】:石狮子灌米汤——滴水不进
【谚语俗语第37句】:【 死了的儿子是乖的】对失去的感到惋惜。类似的:死了的 姑娘是好姑娘。《汪精卫的末日》:“民间对死人的评价是偏 于扩大:死了的儿子是乖的。”
【谚语俗语第38句】:【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谚)比喻机会难得,不能随便错过。
【谚语俗语第39句】:活鱼儿口里的水——有进有出
【谚语俗语第40句】:拿着擀面杖当箫吹——实心眼儿
【谚语俗语第41句】:【警察打他爹——公事公办】(歇)指公家的事按公家规定的章程办理,不徇私情。
【谚语俗语第42句】:【续弦】“续弦”是男子丧偶再娶的意思,后妻对原妻的父母称为“续闺女”。那么为什么再娶称为“续弦”呢?古代常以琴瑟比喻夫妻。夫妻婚配叫“琴瑟和弦”,还用“琴瑟和谐”、“琴瑟相调”来比喻夫妻情笃、融洽。弦在琴上,如果弦断了,就弹奏不出美妙的曲子,所以,男子丧妻称为“断弦”,再娶自然就是“续弦”了。用琴瑟比喻夫妻,这大概与《诗经》中“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诗句有关。“琴瑟友之”,用琴瑟打动淑女的芳心,琴瑟是婚姻的媒介,再娶当然还是离不开琴瑟,正扣续弦之意。之所以用琴瑟来喻指夫妻和谐,因为琴与瑟两种乐器被古人视为雅乐正声的代表,常在古代礼仪中合奏,琴不离瑟,瑟不离琴,正喻夫妻和谐。
【谚语俗语第43句】:掉进面缸里的老鼠——翻白眼
【谚语俗语第44句】:案板底下放风筝——飞不起来
【谚语俗语第45句】:我数学测验得了100分,小姑听了非常高兴,没想到妈妈却说:“鸡生蛋,鸭子穷高兴,要是你也能考出这个成绩就好了。”一句话说得小姑面红耳赤。(江西·九江)
【谚语俗语第46句】:【打九九,不打十足】(谚)九九:不足十成。十足:完全满盈。要九九的程度,不要十足。指大凡筹划与做事,要留有余地。
【谚语俗语第47句】:【是神的归庙,是鬼的归坟】释义:各有应该去的地方。例句:“是神的归庙,是鬼的归坟,怎么能埋在半路上呢!”索泓一淡淡地回答。
【谚语俗语第48句】:【各人头上一片瓦】释义:各人只管各人的事。例句:“他们乡里干都会你‘半二流子’,我就不服气,‘各人头上一片瓦’,过日子的事情也用得着他们管?”
【谚语俗语第49句】:火鸡[吐绶鸡]躲猎人——藏头露尾
【谚语俗语第50句】:【结发夫妻】“结发夫妻”是指原配夫妻,为什么叫结发夫妻呢? “结发”又叫“束发”。我国古代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此为孝行必须做到的基本要求。因此,男女皆要蓄留头发。男子“二十而冠”,即到二十岁把头发盘成发髻,再戴上冠(帽子),表示已经成年;女子“十五而笄”,即到十五岁也要把头发盘成发髻,再插上簪子,表示长大成人。这里的“结发”即表示初成年。成年之后,男女可以建立婚姻关系,在结婚之夜,由新郎把束在新娘发髻上的丝缨解开,这是“结发”夫妻的一项重要仪式。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记载:“凡娶妇,男女对拜毕,就床,男左女右,留少头发,二家出匹缎、钗子、木梳、头须之类,谓之合髻。”此外,新婚夫妻,在饮交杯酒前各剪下一绺头发,绾在一起表示同心。婚礼之夜,夫妻二人要“对镜结纽”,即对着镜子把头发束好。唐宋时期婚礼中的这些礼仪,就是由“结发”演变而来。由此,人们称首次结成的夫妻为“结发夫妻”。倘若再婚,就没有资格称为“结发夫妻”了,男方称为续弦,娶二房称为纳妾,女方则称再醮了。
【谚语俗语第51句】:姐姐就要去东山参加学校组织的军训了。头天晚上,一家人都在为她的远行做准备。她的同学见了说:“这就叫一个杀猪的,三十二个拉腿的。”(山西·太原)
【谚语俗语第52句】:【蚂蚁戴笼头】(惯)笼头:套在骡马等大牲畜头上系缰绳的用具。 比喻担不起来,顶不了事。
【谚语俗语第53句】:出门戴口罩——嘴上一套
【谚语俗语第54句】:期中考试结束,我回家后才想起做一道数学题时点错了小数点。妈妈说:“这真是吃完了饭,想起盐;打完了仗,记起来拳。”(甘肃·永登)
【谚语俗语第55句】:邻村的一个恶人在外面挨打了。张老师说:“在家不打人,出门人不打。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他这也是要饭的拿块馍,自寻的。”(河南·郏县)
【谚语俗语第56句】:晚上,我写完作业正准备睡觉,谁知爸爸却让我把语文、数学再复习一下。爸爸说:“早起多长一智,晚睡多增一闻。”(安徽·安庆)
【谚语俗语第57句】:【 好男不和女斗】男人不可欺侮妇女。也指欺侮妇女有失 男子体面。老舍《骆驼祥子》:“可是他不敢打张妈,因为好 汉不跟女斗;也不愿还口。”
【谚语俗语第58句】:【好言难劝该死的鬼】见“良言难劝该死鬼”。
【谚语俗语第59句】:【道理讲得清,顽石也动心】(谚)顽石:冥顽无知的石头。只要把道理讲清讲透,就连顽石也能开窍。 指要想说服人,关键的问题是要把道理讲清讲透。
【谚语俗语第60句】:【 歇人不歇马/歇驴不歇磨】人休息,工具、设备不停。刘云 若《小扬州志》:“我不理你们,反正歇驴不歇磨,敞开乐吧, 王八小子们!”
【谚语俗语第61句】:我做饭总是半生不熟的,妈妈无可奈何地说:“你可真是个‘巧手’会做三层饭——头生、底煳、中间烂,好好学着做吧!”(云南·思茅)
【谚语俗语第62句】:【人命关天】(谚)指命案是天字第一号的重案,必须高度重视,不能等闲视之。 也作人命关天关地。 人命如天大。 人命关天,非同儿戏。
【谚语俗语第63句】:我爱笑,按妈妈的说法是“痴笑、傻笑、苦笑,样样占全;狂笑、冷笑、微笑,一样不落;皮笑肉不笑,也是行家”。(山东·招远)
【谚语俗语第64句】:【百闻不如一见】(谚)闻:听。指听来的再多,也不如亲眼一见真实可靠。 也作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百闻不如一见,百讲不如一练。
【谚语俗语第65句】:木偶不叫木偶——傀儡
【谚语俗语第66句】:【猪八戒摔耙子,不侍候】候、猴谐音。猪八戒不满意孙悟 空(孙猴子),摔耙子以示不干。现多用来表示恼火,不愿交 往。马加《北国风云录》:“本来想说此处不留爷,还有留爷 处,却顺嘴溜说:到时候猪八戒摔耙子,不侍候这个猴。”
【谚语俗语第67句】:灶王爷上天——有啥说啥
【谚语俗语第68句】:【不怕外来盗,就怕地面贼】(谚)外来盗:从外地窜来的盗贼。地面贼:熟悉情况的本地盗贼。指本地盗贼熟悉情况,容易作案。
【谚语俗语第69句】:【 老天爷有眼】老天爷有眼看得清楚,谓人世间的善恶会 有报应。台湾林语堂《京华烟云》:“老天爷若有眼,他应当 保佑这一对好孩子,让他们完成婚配才是。”
【谚语俗语第70句】:【人好不如家伙妙】(谚)家伙:工具的俗称。人再有能耐,也总比不上先进、得力的工具效果好。指要想提高效率,就必须大力发展科技,改进机械工具。 也作人巧不如家什妙。 人快还要工具利。
【谚语俗语第71句】:【枇杷黄,医者忙;橘子黄,医者藏】(谚)枇杷皮色发黄时是夏天,这时瓜果桃李齐上市,疾病多,医生忙;橘子皮色发黄时是冬天,市上没了瓜果,疾病少,医生闲。指夏季人们乱吃瓜果,容易生病。
【谚语俗语第72句】:错贴的门神——反了脸(翻了脸)
【谚语俗语第73句】:对空撒灰——害人害己
【谚语俗语第74句】:吃了早饭,我坐着看动画片《小猫钓鱼》。爸爸叫我把碗收了,我呢,收了碗又坐下接着看。爸爸又叫我把桌子擦干净,我胡乱地擦了桌子又继续看。妈妈见了,在一旁说:“你真是碗里的鱼儿——拨拨动动。”(云南·鲁句)
【谚语俗语第75句】:快要考试了,有些同学还不努力学习,校长批评说:“现在是焦麦炸豆的时候,你们咋还没个紧张劲儿呢?”(广西·来宾)
【谚语俗语第76句】:【 抓住手腕子】做坏事当场被抓住。浩然《艳阳天》:“这就 是赃证啊?那绳子是我打草丢的,你说我往外运粮食,你为 什么没抓住我的手腕子?”
【谚语俗语第77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一俗语多指心甘情愿。也指故弄玄虚,不可能实现。此俗语源自商、周交替时期。商朝末期,商纣王无道,周文王决定讨伐昏庸残暴、民心尽失的商纣王,便留心物色一位有才能的军事指挥者来辅佐自己。一天,周文王带着他的儿子到渭水北岸去打猎,看到一个老翁在渭水边钓鱼。令人奇怪的是他的鱼钩是直的,而且离水面有二三尺。老翁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姜尚钓鱼,愿者上钩。”这时,一个樵夫走近他,嘲讽道:“像你这样钓鱼,别说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那老翁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鱼不是大丈夫所为,我宁愿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鱼钩不是为了钓鱼,而是要钓王与侯。”文王见状大为惊奇,就下车,与之交谈。得知他叫姜尚(又叫吕尚,“吕”是他祖先的封地),是一个精通兵法布阵的高人。周文王喜出望外,便诚恳地请他一起回宫。此后,姜太公钓鱼、文王访贤广为传诵,遂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俗语。
【谚语俗语第78句】:【人心似铁,官法如炉】(谚)人心即使坚硬如铁,也经不住官法像熔炉一样,使你无法抗过。旧指再强硬的人,在官法的强制下也会认服。 也作人心坚似铁,官法炽如炉。 人情似铁非是铁,官法如炉即是炉。
【谚语俗语第79句】:秃子打伞——无法无天
【谚语俗语第80句】:【尚方宝剑】“尚方宝剑”现多比喻上级特许的权力。在中国传统戏曲当中常会看到手持尚方宝剑先斩后奏的情节。尚方宝剑何来那么大威力?所谓“尚方”,是官署名,汉代的尚方是少府属官,专门掌管供应制造皇帝所用器物。尚方剑本名斩马剑,很锋利,可以断马,是真正的宝剑。由于斩马剑藏于尚方,所以,俗称“尚方宝剑”。因尚方宝剑属于皇帝所用器物,代表皇权威仪,一旦赐给大臣持有,便代表皇上,拥有先斩后奏特权。所以,能得到尚方宝剑的,必是皇上信得过的近臣。京剧《遇皇后》、《打龙袍》之后包拯获尚方宝剑,在《铡美案》剧中,开铡陈世美之前,他有句唱腔“先打官司后上朝”,斩美之后再奏。
【谚语俗语第81句】:【吃拳何似打拳时】(谚)出拳打人虽然痛快一时,遭人拳打却是痛苦的。指出拳打人时要想到遭人拳打的苦痛,自己克制自己。
【谚语俗语第82句】:扁鹊开药方——药到病除
【谚语俗语第83句】:【翻了五昧瓶——酸、甜、苦、辣都有】见“打翻了五味瓶——甜酸苦辣咸样样全”。
【谚语俗语第84句】:吃米饭拣谷子——挑剔
【谚语俗语第85句】:【日久知人心,路远知马力】见“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谚语俗语第86句】:逮兔打狐狸——举两得
【谚语俗语第87句】:【到了山里再砍柴,到了河边再脱鞋】(谚)指到了该拿出行动的时候再行动也不迟,得看准时机,不可贸然行事。
【谚语俗语第88句】:骆驼脖子仙鹤腿——各有所长
【谚语俗语第89句】:黄牛吃草——吞吞吐吐
【谚语俗语第90句】:平时我在家里不爱劳动,有一次,我帮邻居家的刘奶奶提了一小桶水,妈妈见了笑着说:“你呀,真是内懒外勤,喜坏外人。”(河南·内乡)
【谚语俗语第91句】:原来,我写作文半天也写不出几个字。后来,我认真阅读课外书,经常观察周围的事物,不懂就问,还坚持写日记。现在不大一会儿我就能写一篇作文。爸爸说:“这就叫‘处处留心皆学问,辛勤观察神笔来’。”(河南·许昌)
【谚语俗语第92句】:带着秤杆买小菜——斤斤计较
【谚语俗语第93句】:【举白旗】在现代战争中,举白旗表示投降,已是国际惯例。它源自古代战争。在战争中使用白旗始于远古,但当时白色旗帜代表要求进行谈判先休战,而不表示投降。当交战的一方打出白旗时,对方便知道另一方要求谈判,于是下令停止一切进攻活动。持白旗的一方则派出军使、号手、旗手和翻译到对方指挥都会明谈判条件和意图。军使从展示白旗始到再回到本方为止享有不可侵犯的权利。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把在战争中打出白旗转认为是投降,后来打白旗就成了投降的标志,一直沿用到今天。
【谚语俗语第94句】:【 终日打雁,叫雁啄了眼睛】谓有经验的人,做事偶然失利。 或说:天天打雁,倒叫雁啄了眼睛。清代《小五义》:“两家寨 主一装醉,再上来的酒就有蒙汗药了。智爷也是终日打雁, 教雁啄了眼睛。”
【谚语俗语第95句】:【肩不动,膀不摇】(惯)形容什么也不干。
【谚语俗语第96句】:锥子藏在铁盒里——不露锋芒
【谚语俗语第97句】:【乱点鸳鸯谱】故事出自《醒世恒言》第八卷“乔太守乱点 鸳鸯谱”。乔太守自作主张,强使青年们婚配。借指胡乱安 排。刘绍棠《鹧鸪天》:“你真是乱点鸳鸯谱!你资格老,威 信高,领导工作经验丰富,好端端的为什么想打退堂鼓?”
【谚语俗语第98句】:扁豆绕在竹竿上——有靠了
【谚语俗语第99句】:小敏受了批评,哭个不止。她妈妈气冲冲地说:“拿个筛子来,看她能不能哭满?”(河南·兰考)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0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