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经典俗语经典歇后语,句句漂亮!
【歇后语第1句】:隔道不下雨,隔村不死人——情况不一
【歇后语第2句】:【有的向灯,有的向火】(惯)指有人向着矛盾的这一方,有人向着那一方。
【歇后语第3句】:【强盗遇着贼爷爷】(惯)指双方是一丘之貉。
【歇后语第4句】:谷子地里长玉茭[玉米]——突出
【歇后语第5句】:【一虎难敌群狼】见“独虎架不住群狼”。
【歇后语第6句】:一齐吃的饭,我们的碗都洗过了,可弟弟还在慢条斯理地吃着。妈妈生气地说:“男孩子吃饭一扒拉,女孩子吃饭才数颗颗哩!”(安徽·庐江)
【歇后语第7句】:表姐为了考入理想的大学,终日埋头苦读,可一次测验的失败让她失去了信心。舅妈心疼地说:“眼前苦,往后甜,凡事都要往前看。既然努力了,就会有收获的。”(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8句】:我去姨妈家回来时提了一点东西。唉!真累,难怪妈妈常说“好手不拿四两”。(广西·柳江)
【歇后语第9句】:【仨鼻子眼儿——多出这口气】(歇)仨:三个。指多嘴或多管闲事。含责骂意。 也作仨鼻子眼儿——多出一口气。 仨鼻子眼儿——多出一股气。
【歇后语第10句】:船上人充油灰——慢慢来
【歇后语第11句】:【一条线儿拴俩蚂蚱——飞不了我,迸不了你】(歇)迸:同“蹦”,跳。比喻对方与自己命运紧紧相连,谁也离不开谁,出了事谁也跑不了。 也作一根绳拴俩蚂蚱——跑不了我,也蹦不了你。 一根绳上拴两个蚂蚱——跑不了我,也少不了你。 一条绳拴着俩蚂蚱——谁也跑不了。
【歇后语第12句】:羊儿叫狼——咩咩咩(慢慢慢)
【歇后语第13句】:【踹浑水】(惯)踹:踩。浑水:不正当的男女之事。比喻抓住别人搞不正当两性关系的短处,趁机占便宜。
【歇后语第14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释义:比喻青春一去不复返。例句:咱岛里部知道,你是个英雄有为的少年,古人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这少年时代真是黄金难买哪。
【歇后语第15句】:爷爷提醒将要做生意的爸爸:“话是风,笔是踪,做什么事都要记下来,防止说不清。”(江苏·丹阳)
【歇后语第16句】:【吃香的,喝辣的】(惯)指吃得好、喝得好,享受富足的生活。 也作“吃香喝辣”。
【歇后语第17句】:春上经济比较紧张,我们家喂的三头猪又都病死了。爸爸叹气说:“真是屋漏偏遭连阴雨,船漏又遇顶头风。悔不该为省几毛钱,不给猪打防疫针。”(河南·南召)
【歇后语第18句】:【老母猪衔着象牙筷子——装煞也是杀材】(歇)衔:用嘴含着。 煞:用在动词后面,表示程度深。 杀材:该杀的料。指装得再好,也没有好下场。常含责骂意。
【歇后语第19句】:【怀里揣着兔子】(惯)形容心里害怕、慌乱。
【歇后语第20句】:【打蛇不死反为仇】释义:比喻制伏不了对方,反而成了仇敌。例句:何朗沉吟着说:“打蛇不死反为仇!”石亮问:“你是怕不成功么?”
【歇后语第21句】:表妹爱挑食,姥姥批评她:“你呀,想吃桃,嫌有毛;想吃杏,嫌杏酸;想吃鱼,鱼有刺;想吃瓜,瓜有籽;想吃红薯,又嫌面。世上没有你能吃的了。”(河北·邢台)
【歇后语第22句】:三代人出门——扶老携幼,有前有后
【歇后语第23句】:【给个棒槌认作针】针、真同音,兼指认真。意即没有眼 力,信以为真。清代《红楼梦》:“我哪里管的上这些事来! 见识又浅,嘴又笨,心又直,人家给个棒槌,我就拿着认作针 了。”
【歇后语第24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谚)指只要有青山在,自然就有树木,有树木就不愁没有柴火。比喻只要保住基本力量,就不愁得不到发展。 也作留得青山在,何愁没柴烧。 只要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歇后语第25句】:【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妻子】释义:保密,连自家人都不能知道。例句:“你小声些!这事儿可得保守秘密;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妻子,谁也不能给知道。”
【歇后语第26句】:【把吐出来的苦水再喝进去】(惯)比喻重新受苦受难。
【歇后语第27句】:【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惯)自以为平安无事,却遭受了意外灾祸。 也作关着门儿家里坐,祸从天上来。 无事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歇后语第28句】:十二岁进敬老院——福享早了
【歇后语第29句】:【检讨一阵子,受惠一辈子】假作检讨,蒙混过关。图书: “反过来,这又会使局内、局外的干部,误以为‘检讨一阵子, 受惠一辈子’,反正‘罪不当诛’,倒使敢于以身试法的人越 来越多,形成恶性循环的雪崩之势。”
【歇后语第30句】:【拉偏架】(惯)指劝架或解决闹矛盾时偏袒一方。
【歇后语第31句】:鹦鹉的嘴巴——光会学舌;会说不会做
【歇后语第32句】:【白龙瞟娘,必主雷雨】释义:白龙:“传说中白色的神龙。(帝)以甲乙杀青龙于东方,以丙丁杀赤龙于南方,以庚辛杀白龙于西方,以壬癸杀黑龙于北方。”此处借指西方上空出现的白云。五月十三日为白龙生日,谓此日西方出现白云,必有雷雨。例句:五月十三日,为白龙生日,谓“白龙瞟娘,必主雷雨。”
【歇后语第33句】:爸爸已是快五十岁的人了,可他却要买绿色毛衣穿。妈妈没好气地说:“你要是穿上,准能把哭娘的逗乐。”(宁夏·银川)
【歇后语第34句】:【不到火候不揭锅】早揭锅,饭夹生;晚揭锅,饭糊了。谓 要抓住适当时机。张长弓等《边城风雪》:“他还要看一看, 等一等,不到火候不揭锅。”
【歇后语第35句】:一脚踩上磅秤台——举足轻重
【歇后语第36句】:花儿里的牡丹一出类拔萃
【歇后语第37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谚)行善的,自有好的报应;作恶的,必有恶的惩罚。原为佛教轮回报应的说法,后流传为劝善惩恶之诫语。 也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恶不报,时辰不到。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
【歇后语第38句】:【灶王爷的横批——一家之主】(歇)横批:与对联相配,贴在对联上面的横幅。旧时供奉灶王爷的对联通常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为“一家之主”。指一个家庭当家做主的人。
【歇后语第39句】:【生处好寻钱,熟处好过年】(谚)寻钱:寻找赚钱的门路。指在人生的地方容易赚钱,在人熟的地方方便借钱借物,容易过年。
【歇后语第40句】:眼瞎耳聋鼻塞嘴哑———窍不通
【歇后语第41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惯)明知有危险,仍然冒险前行。比喻无所畏惧,敢于冒险。 也作明知山有虎,故作采樵人。 明知山有虎,故向虎边行。 明知山有虎,故作砍樵人。
【歇后语第42句】:【翅膀硬了】(惯)形容人长大或成熟,长本事了。多含贬义。 也作翅膀长硬了。 翅膀管儿硬了。
【歇后语第43句】:【瞌困撞着枕头——正是货】(歇)瞌困:瞌睡。是货:谐“适合”。指正合心意。 也作“瞌睡碰枕头——对路”。
【歇后语第44句】:【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释义:文:指周文王。武:指周武王。张:拉紧弓弦,比喻严。弛:放松弓弦,比喻宽。原指周代的文王和武王的治国之道是宽严结合。后比喻工作和生活要适当调节,合理安排,劳逸结合。例句:那是要你们训练中抓紧点。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我刚才下命令要你们休息,你没听到?
【歇后语第45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丈二,身高,摸不着头脑。借指 弄不明白。和尚,也说:金刚。成语:莫名其妙。王朔《私人 律师》:“林崖惊异地望着这对表情奇特的男女,有点丈二和 尚——摸不着头脑。”
【歇后语第46句】:珠穆朗玛峰插旗杆——高到顶了
【歇后语第47句】:【贼咬一口,入骨三分】(谚)指受到恶人诬陷的人,往往含冤受屈,难以洗清。
【歇后语第48句】:【没把你孩子丢到井里】没做过对不起人的事,没有冤仇。 李准《龙马精神》:“芒种,我又没把你孩子丢到井里边,你怎 么和我这么大冤仇!你小大是个干部,说话不能血口喷人 啊。”
【歇后语第49句】:不怕千着巧,就怕一着错。
【歇后语第50句】:三月打扇——满面春风
【歇后语第51句】:【牵牛要牵牛鼻子】释义:做事要抓住关键。例句:“牵牛要牵牛鼻子,……先从他李春山头上戳开!”
【歇后语第52句】:赶鸡下河——往死里逼
【歇后语第53句】:【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谚)舍不得用孩子作诱饵,就套不住恶狼。泛指凡事不冒大风险、不付出大代价,就难以取得鼓舞人心的大收获。 也作舍不得孩子逮不住狼。 舍不得孩子,打不了老狼。
【歇后语第54句】:【把火往怀里扒】(惯)扒(ba):拨动。比喻引火烧身,自招祸患。
【歇后语第55句】:【为人容易做人难】(谚)指人活在世上容易,要做个有品格、有作为的人不容易。
【歇后语第56句】:我一听到别人吃东西的声音就馋得直流口水。有一次,我正在做作业,忽然听到妈妈吃东西“咔咔”地响,连忙跑过去。妈妈见了哭笑不得:“你呀,真是蚂蟥听不得水响。这苹果我才咬了一口,你就赶来了!”(湖南·长沙)
【歇后语第57句】:【 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同一水平上发展。《天意》:“一个 傍大款和一个不傍大款的模特儿,永远不会站在同一起跑 线上。”
【歇后语第58句】:【关公老子——满面红】(歇)关公老子:关羽的俗称。本指整个儿脸面都发红,转以形容很难为情。
【歇后语第59句】:【灶膛里抡锤——砸锅】(歇)本指把锅打破,转喻把事情办糟了。
【歇后语第60句】:【怕狼怕虎别在山上住】释义:比喻既然怕这怕那就不要硬充好汉。例句:怕狼怕虎别在山上住,怕死别活着。
【歇后语第61句】:老鼠嫁女遇老猫——先喜后忧
【歇后语第62句】:装进筐里的螃蟹一横行到头了
【歇后语第63句】:【无中生有】“无中生有”指把没有的说成有的,凭空捏造,栽赃陷害他人。这个词源自道家学说,原是一种哲学思想,并无贬义。道家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从“无”开始的。从“无”生出“有”,又从“有”发展成万物。《庄子·齐物论》指出,小到生命,大到宇宙,都有一个开始,在开始之前有一个未曾开始的开始。宇宙之初的形态是“有”,在“有”之前是“无”,还有连“有”和“无”都没有的“无”。庄子这话听起来有点玄。不过老子早就说过:“玄而又玄,众妙之门。” 道家认为:“天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经》也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直至无穷。但是事物一开始,首先是“无中生有”。后来“无中生有”虽是贬义,但用到兵法当中却是克敌制胜的法宝,“无中生有”是三十六计当中的重要一计,常能收到出人意料之战绩。《三国演义》中“蒋干中计”就是运用的“反间计”,也是“无中生有”之计。“增灶计”、“减灶计”都是“无中生有”之计。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要“无中生有”编造事实,中伤朋友或同志。
【歇后语第64句】:【扁担长的“一”字都认不得】(惯)指人不识字。
【歇后语第65句】:【金砖掉在井里——早晚得捞上来】(歇)指财物迟早会得到。也比喻问题迟早会得到解决。
【歇后语第66句】:【 大事清楚,小事糊涂】大事要认真对待,小事不必计较。 《短暂的春秋》:“你要大事清楚,小事糊涂,大可不必在一些 历史旧账上纠缠。”
【歇后语第67句】:火鸡[吐绶鸡]躲猎人——藏头露尾
【歇后语第68句】:【泼妇】“泼妇”是指生活中那些凶悍、蛮不讲理的归女。它源自哪里呢?汉代名臣朱买臣,在家是个“妻管严”,他不想这样狼狈地生活下去,准备外出找官做。妻子对他冷嘲热讽,讥其朽木不可雕,并跟他闹分手。朱买臣只好跟妻子分了手。岂料,这个朱买臣在外真的做了大官,骑着高头大马衣锦还乡时,妻子后悔了,又来找他,要求和他复合。朱买臣拿起一盆水泼在马前的地上,对妻子说:“如果你能把水都收回盆里,我就和你复合!”成语“覆水难收”也是由此而来。姓朱的恶老婆也就有了个“雅号”——泼妇,即像泼出水的妇人,不能再走回头路了。这就是历史上原装的“泼妇”。但“泼妇”的传播却与乾隆帝有关。民间有这样的说法:乾隆皇帝在一次下江南的行程中,路过古城镇江之时,看到大市场口有两个老妇在叫骂恶斗,极其不雅,不禁叹道:“天下之泼,唯……之妇也。”皇帝一出口,“泼妇”一词流传也就更快了。
【歇后语第69句】:自从一位报社的张阿姨献爱心资助我上学一年来,我爸在病床上多次对我说:“你千万记住,‘不论亲不亲,好心换好心;他对你十两,你对他一斤’。你以后更要加倍努力学习,以实际行动答谢你张阿姨的恩情。”(河南·新野)
【歇后语第70句】:【快牛门前卧,蔫牛不下套】见“蔫牛不下磨,快牛门前卧”。
【歇后语第71句】:我们学校举行乒乓球比赛。我虽然个子小,但球打得不错,老师和同学们都夸我。爷爷高兴地说:“比赛场上,人不论大小,马不论高低。”(河南·杞县)
【歇后语第72句】:【拍桌子打板凳】形容争吵发脾气。浩然《艳阳天》:“马立 本又喊又叫,拍桌子、打板凳,气势之凶,声音之大,好像他 受到了天大的不白之冤。”
【歇后语第73句】:【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谚)樵:木柴。籴(df):买入(谷物)。 古时交通不便,商人不从百里之外贩木柴,不从千里之外贩粮食。指不长途贩运无利可图的粗重货物。
【歇后语第74句】:鼻梁上套绳索——让人牵着鼻子走
【歇后语第75句】:【缩着脖子】(惯)喻做人老实、谨慎、胆小。
【歇后语第76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惯)比喻看问题片面,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局。
【歇后语第77句】:【 终日打雁,叫雁啄了眼睛】谓有经验的人,做事偶然失利。 或说:天天打雁,倒叫雁啄了眼睛。清代《小五义》:“两家寨 主一装醉,再上来的酒就有蒙汗药了。智爷也是终日打雁, 教雁啄了眼睛。”
【歇后语第78句】:【门神老了不捉鬼】(谚)门神:旧时贴在大门上护宅的神像。比喻人年岁老了,精力衰弱,办不了事。
【歇后语第79句】:【守着井喝不到水】(惯)比喻有现成的东西却没有办法享用。
【歇后语第80句】:【茄子不开虚花,真人不说假话】(谚)虚花:不结果实的花。就像茄子不开虚花一样,心口如一的人不会说假话。指诚实的人说一是一,说二是二,绝不掺假。 也作茄子不开虚花,老实人不讲假话。 茄子不开谎花,孩子不说谎话。
【歇后语第81句】:我到奶奶家去玩,看到奶奶卖的苹果又大又红,馋得直流口水。于是,我忍不住了,向奶奶要苹果吃。奶奶笑着说:“赚钱不嫌钱,落个肚子圆。”说着,就拿了一个大苹果给了我。(河南·信阳)
【歇后语第82句】:吃桑叶吐丝——肚里有货
【歇后语第83句】:爱赌贪花捻酒盅——自弄穷
【歇后语第84句】:【 死店活人开】做事会想办法,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类似 的:死秤活人掌。清代《歧路灯》:“死店活人开,你看我三人 一路,怕些什么?”
【歇后语第85句】:【行有行风,帮有帮俗】(谚)行:行业。帮:帮派。指行业也好,帮派也好,都各自有着一套习俗和讲究。
【歇后语第86句】:【土帮土成墙,人帮人成王】人们团结起来就有力量。周立 波《暴风骤雨》:“赵主任告诉我们说:‘土帮土成墙,穷帮穷 成王。’咱们团体抱得紧,啥也不怕呀。”
【歇后语第87句】:【 打如意算盘】按照自己的愿望、利益来计划安排事情。 台湾琼瑶《窗外》:“你也未免太打如意算盘了。假如你珍惜 这个家,假如你还爱爸爸妈妈和你的弟弟妹妹,你就和康南 断绝!”
【歇后语第88句】:【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原指儿童发育不良。借指未能受到 培养教育,未能充分发展。台湾李敖《私生·私生·课》:“由 此可见,检察院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歇后语第89句】:【孔方兄】“孔方兄”是古钱币的别称,义称“孔方”、“家兄”。为什么把铜钱称作“孔方”,占人把一百来个半成品铜钱穿在一根棍子上修锉外沿,使其光滑。圆棍穿钱H艮,修锉时,来回转动,后改为方棍穿钱眼,就把这一串钱固定住了,便于加工,于是铜钱中有了方孔。钱为何称“兄”呢?钱字由“金”、“戈戈”组成,“戈”、“哥”音同,于是这方孔的钱就称“兄”道“弟”了。最早把铜钱称作“孔方兄”的是晋代鲁褒的《钱神论》。据《钱神论》载:“亲之如兄,字日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昌富。无翼而飞,无足而走。”把钱称作孔方兄,自然有讥笑之意,把钱看做亲哥哥,这种人自然重利轻义了。宋代黄庭坚活用其典,据说他因得罪了朝廷被降职,他的亲友们便渐渐与他疏远起来,他很伤心,遂写了《戏呈孔毅父》诗,诗中云:“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诗意是被降职后,只有笔墨相随(管城子是笔的别称),只有笔墨无庸俗相,不像有些人都不愿意和我来往了,而钱,更与我绝交了。由于此诗的广泛流传,“孔方兄”更加“深人人心”了。
【歇后语第90句】:【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友好不是单方面的,要双方相 互真诚相待。成语:将心比心。张恨水《啼笑因缘》:“从今 以后,我才知道人心换人心这句话是假的,不过是金子换人 心罢了。”
【歇后语第91句】:大理石铺路——大材小用
【歇后语第92句】:【 快刀打豆腐,两面光】指两面讨好,或使双方满意。或说: 刀切豆腐两面光。清代《活地狱》:“黄大老爷这样一做,算 是快刀切豆腐,两面光,上司也敷衍了,同寅也瞒过了。”
【歇后语第93句】:【蚂蚁撼泰山】谓力量不够,推不动。明代《醒世恒言》: “琴娘无计奈何,坐在和尚身边,用尖尖玉手去摇那和尚时, 一似蜻蜓摇石柱,蝼蚁撼泰山。”
【歇后语第94句】:霜降那天,妈妈让我跟她一块儿到菜园拔葱。我看到天气那样暖和,便问妈妈为什么不让葱再长几天。妈妈说:“霜降不拔葱,必定半截空。”拔葱时,我问妈妈是不是把萝卜也一块儿弄回去,没想到妈妈又说:“地冻半晌,萝卜才长,那萝卜可不能拔。”(河北·行唐)
【歇后语第95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语出《孔子家语》。这句话人们常说,是劝谏之良言,道理也是显而易见的。良药多苦是规律,黄连就是珍贵的药材,它们虽苦,但却能医好人们的疾病。忠言往往就是逆耳的语言,虽不中听,但最有价值,能警示自己,敦品厉行,养成良好品德。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听了魏征的逆耳忠言,把逆耳忠言当成一面镜子,“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成就了“贞观之治”。相反,他的儿孙唐玄宗李隆基虽有“开元之治”,但他自满了,听不进忠言,一味相信安禄山的甜言蜜语,却不知安禄山是口蜜腹剑,结果放松了警惕,酿成了“安史之乱”,使中兴的大唐急速走上下坡路,由盛变衰。百姓也是如此,人的一生都想称心如意是不可能的,不能一听逆耳忠言就不高兴,一遇不顺利就怨天尤人,一听奉承话就忘乎所以,必然落得个“狐狸奉承,乌鸦唱歌”的结果。
【歇后语第96句】:【立得正,不怕影儿歪】(谚)只要身子站得端直,就不怕影子歪斜。 比喻人只要行为正,作风好,就不怕别人说三道四,恶意诽谤。 也作立得正就不怕影儿斜。 立得正不怕影子歪。
【歇后语第97句】:【锔锅的戴眼镜——找碴儿】(歇)碴儿:器物上的破裂处,谐“茬儿”。比喻故意挑毛病,找差错。
【歇后语第98句】:【—脚踢出去/一脚踢开】断然抛弃。张洁《无字》:“这种男 人就是跪在脚底下求我,我也会把他一脚踢开。”
【歇后语第99句】:【店大欺客,客大欺店】反映商店与顾客的一种关系,具有 优势者主动,无力者受欺侮。《新凤霞回忆录》:“旧时有句 话:店大欺客,客大欺店。确实,我们剧种小,演员穷,就被 人家看不起。”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0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