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精辟的民间俗语经典俗话,针针见血!
【歇后语第1句】:【哪壶不开提哪壶】(惯)提:本指使东西由下往上移,转指谈起。比喻偏偏要触到对方的痛处、短处或所忌讳的事。 也作哪一壶不开提哪一壶。 哪把壶不开提哪把壶。
【歇后语第2句】:【豁出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见“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歇后语第3句】:【往脸上贴金】(惯)比喻美化、夸耀自己或他人。 也作“给脸上贴金”。
【歇后语第4句】:【芒种三日见麦茬】释义:芒种:二十四节气之一,在6月6日前后。麦茬:麦子收割后留在地里的麦茎和麦根。过了芒种,就是麦收季节。例句:五月底,再过几天就到夏历芒种节了。农谚说:“芒种三日见麦茬”,麦收季节眼看就要到。
【歇后语第5句】:【八九不离十】(惯)形容差不离儿,十分接近。
【歇后语第6句】:鳄鱼上岸——来者不善
【歇后语第7句】:【往枪头上碰】(惯)比喻自己找死。
【歇后语第8句】:【阴曹地府】“阴曹地府”是古代封建社会里讲迷信的人认为是死人的去处,鬼魂的世界。它源自道教。按照道教的说法,阴曹地府共有两处:一处叫“酆都城”,亦叫“平都山”。晋葛洪《神仙传》载:东汉时代的阴长生,三国时代的王方平先后在平都山修炼成仙,后人把阴、王读为阴王,以讹传讹变成了“阴间之王”或“幽冥之王”。后来逐渐演变,遂以酆都为“阴曹地府”。另一处叫“罗酆山”,据说在北方癸地,山高2600里,其上其下,并有鬼神宫室。道教称“酆都大帝”是主宰幽冥地府之神。陶弘景《真灵位业图》称“酆都北阴大帝”居神次之第七位,并说其为炎帝大庭氏,讳庆申,为天下鬼神之宗,治罗酆山。
【歇后语第9句】:我在学习上爱偷懒,老师留的家庭作业常常是三天两头完不成。妈妈批评我:“一天不练,手生脚慢;两天不练,功夫丢一半;三天不练,成了门外汉;四天不练,只能瞪眼看。在学习上,光凭脑瓜子聪明,可不行啊!”(河北·行唐)
【歇后语第10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谚)指有道德修养的人通过正道取得钱财。
【歇后语第11句】:【一个萝卜顶一个坑】释义:比喻一个人有一份工作,各有专职。也比喻钱物每人一份,不多不少。还比喻工作踏实,一步一个脚窝。“坑”又作“窝”。例句:留下的都一个萝卜顶一个坑,兵是精的,将是强的。
【歇后语第12句】:掂着碌碡打天——不知天高地厚
【歇后语第13句】:看着弟弟的作文本,叔叔笑着说:“作文写得倒不错,但怎么像是石灰浆写文章,尽是‘白字’啊!”(云南·昆明)
【歇后语第14句】:【惟恐天下不乱】(惯)惟恐:只怕。指居心叵测的人只怕人间太平,一心想制造事端和混乱,无事生非。
【歇后语第15句】:【刀对刀,枪对枪】(惯)比喻针锋相对。 也作“枪对枪,刀对刀”。
【歇后语第16句】:【杜撰】没有根据地胡编乱造,称为“杜撰”。它的来源与姓杜的有关,哪个杜,说法不一,“杜默”、“杜牧”说较多。杜默说。《野客丛话》明确指出:“杜默作诗多不合律,因此言律不合格者称为杜撰。”杜默,宋代人,喜欢写诗,但多不合韵律,许多都是他任意编造的。有一次朋友问他作诗方法的根据何在,他竟大言不惭地说:“杜撰。” 意即这些方法都是我杜默编造出来的。后人就把没有任何根据的胡编乱造叫做“杜撰”了。杜牧说。杜牧可是唐代大名鼎鼎的诗人,人称“小杜”(杜甫在前,称老杜),律诗和绝句成就最高,“能于拗折峭健之中,有风华流美之致,气势豪宕而又情韵缠绵。(缪钺语)”但杜牧用典甚多,不少用典与典故不合。《隐居诗话》评道:“杜牧好用故事,有时候为趁韵而不惜撰造不符合事实的故事。”遂称“杜撰”。俩“杜”相比较,源于杜默的可能性较大,因为“老杜、小杜”都是作诗的高手。
【歇后语第17句】:【不知道是方是圆】不知道情况,不知道什么性质。菡子 《纠纷》:“叫刘二这种老实人到哪里去公开,要大家不给刘 二说话,他自己一辈子也不知道自己是方呢还是圆呢!”
【歇后语第18句】:【夹心饼干两头咬】两面不讨好,两头受气。香港唐人《金 陵春梦》:“我们所担心的,乃是既得不到中央爱护,又得不 到民间谅解,到那时候做了一块夹心饼干两头咬,岂不甚 惨?”
【歇后语第19句】:晚上停电,写不成作业,我就让奶奶给讲讲家里过去的故事。奶奶说:“有啥好说的,那时候,家里穷得连只老鼠都待不住,吃了上顿没下顿。”(河南·郑州)
【歇后语第20句】:【没请来财神,却请来太岁】(惯)太岁:传说中的神名,迷信认为在太岁出现的方位掘土建屋,会遭受祸殃,后比喻凶恶的人。比喻没得到好处,却招来了坏人。
【歇后语第21句】:【嫌人易丑,等人易久】见“等人易得久,嗔人易得丑”。
【歇后语第22句】:老鼠啃书本——字字句句落了肚
【歇后语第23句】:【公鸡头上一块肉——大小是个冠】(歇)冠:鸡冠,谐“官”。指不管职位高低,总还是个官。
【歇后语第24句】:狐狸精抱娃儿——大精(惊)小怪
【歇后语第25句】:【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没有着落,没有依靠。相关的:四面 不靠边/八面不着地。成语:不着边际、孤立无援。金近迈 《欧阳海之歌》:“有活路的人家,谁也不愿挂在这上不着天, 下不着地的山坳子里来。”
【歇后语第26句】:【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释义:坏事很容易被人们知道。例句: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不大的工夫,寇家的丑事就传遍了全胡同。
【歇后语第27句】:【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句俗语现在形容某人有主意就是不说。此俗语源自《三国演义》。在三国故事中,徐庶是个传奇人物。他任侠使气,善击剑,遍访名师,有谋略。刘备驻守新野,他来辅佐,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斩吕旷、吕翔,破八门阵,计取樊城,杀得曹仁丢盔弃甲逃回许都,可谓战绩辉煌。正因为如此,才引起了曹操的注意,便以徐母为人质,逼徐庶来降。徐庶是大孝之人,无奈只得投奔曹操。在临行前,徐庶郑重向刘备承诺:“纵使曹操相逼,庶亦终生不设一谋。” 徐庶真的信守诺言,尽管曹操想尽办法拉拢他,他都不为所动。不过,他破例为曹操出过一谋:长坂坡赵云为救二位皇嫂(准皇嫂)及幼主刘禅,独闯曹营,连杀曹操数员大将,身处险境。在旁观战的曹操问徐庶:“此人勇猛过人,谁欤?”徐庶答日:“此人乃常山赵子龙,莫非丞相有爱将之心?”曹操日:“然”。徐庶献计日:“只要活赵云,不要死子龙。”曹操采纳,结果,是徐庶暗中救了赵子龙。只此一谋,还是替刘备出力。从此留下“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一俗语。其实,这只是小说家言,《三国志》中,徐庶在曹营中先任中郎将,后升任御史中丞。
【歇后语第28句】:【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尊】(谚)道行高,龙虎也会被降伏;品德好,鬼神也会对之尊敬。指品德高尚的人,能得到人们普遍的敬重。
【歇后语第29句】:蛇吞老鼠鹰叼蛇——物降一物
【歇后语第30句】:【自搭梯子自下台】(惯)比喻给自己找借口摆脱窘境。
【歇后语第31句】:三月天的布谷鸟——催耕忙
【歇后语第32句】:【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跳假神】(谚)巫婆:以替人祈祷招魂为职业的妇女。跳假神:装神弄鬼。 指经常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受什么样的影响。 也作跟着啥入学啥人,跟着巫婆学跳神。 跟着秀才学作文,跟着巫婆学下神。
【歇后语第33句】:【顾了翻锅,忘了烧火】(惯)比喻顾此失彼。
【歇后语第34句】:【人间少有,天上无双】(惯)形容非常稀有、少见。
【歇后语第35句】:【好树结好桃,好地长好苗】释义:树好结的桃也好,地好长的庄稼也好。例句:常言道:“好树结好桃,好地长好苗”。土地是发展农业的根本。离开了土地,农作物就失去了生长的前提。
【歇后语第36句】:【拉不下脸来】(惯)指不好意思,难为情,或碍于情面。 也作拉不开脸来。 拉不下脸皮。
【歇后语第37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是长期形成的,由来已久。 刘绍棠《藏珍楼》:“春回大地,换了人间。但是,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八年的两度春风还没有 将坚冰完全融化。”
【歇后语第38句】:【踢破了门槛】(惯)形容上门的人很多或某人来的次数很多。
【歇后语第39句】:【添个蛤蟆四两力】(谚)添上个蛤蟆也能多出四两力来。比喻力量虽小,总能帮上一把劲。
【歇后语第40句】:【不怕官,就怕管】官大不一定有直接关系,现管着的人得 听他指挥。或说:不怕县官,就怕现管。明代《水浒》:“他今 日发迹,得做殿帅府太尉,正待要报仇。我不想属他管!自 古道:不怕官,就怕管。俺如何与他争得?怎生奈何是好!” 参谋不带长,放屁也不响参谋只能献策,参谋长才能做 决定。张涛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参谋不带长,放屁 也不响。我现在连个参谋也不是,去了有什么用?”
【歇后语第41句】:【三十年前人寻病,三十年后病寻人】(谚)指人的前半辈子不知爱护身体,一味恃强蛮干而种下病根;后半辈子体质开始衰弱,原来潜伏的疾病就都逐渐出现。
【歇后语第42句】:剖鱼得珠——喜出望外
【歇后语第43句】:【亲望亲好,邻望邻好】(谚)指亲戚邻里之间,彼此都有一种良好的愿望,希望对方幸福美满。
【歇后语第44句】:【无风不起浪】(谚)水面上无风就不会翻起浪。比喻事情的发生总有它的根由,有了前因才会有后果。 也作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 无风不起浪,无缝不生蛆。
【歇后语第45句】:害了芝麻打跟斗——碰到茬子上了
【歇后语第46句】:【压住阵脚】(惯)阵脚:所摆阵的最前方。比喻稳住局面。
【歇后语第47句】:奶奶常在外人面前夸我。她说我“人不大,却是芝麻做的大饼——点子多。办事让人放心”。(江苏·高邮)
【歇后语第48句】:我扯下连衣裙上的纽扣让奶奶给缀到衬衣上。“唉,你可真是拆了西墙补东墙,要用生铁了就去砸破锅。这怎么行?快,再去买几个纽扣来!”奶奶说。(湖北·钟祥)
【歇后语第49句】:【横草不拿,竖草不拈】什么事情都不做,形容闲懒。草,也 说:针。老舍《四世同堂》:“无论她怎忙,他依然横草不动, 竖草不拿。”
【歇后语第50句】:【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滑】(歇)喉咙像用磨砖砌成似的很光滑。形容食物吞咽得很快。
【歇后语第51句】:隔皮选西瓜——难识货
【歇后语第52句】:【金漆马桶——外面光彩,肚里臭不可闻】(歇)指人外表华丽,内心卑劣丑恶。
【歇后语第53句】:【三行鼻涕两行泪】(惯)形容哭得很伤心。 也作三行鼻涕,两行眼泪。 三行鼻涕二串泪。
【歇后语第54句】:二姐外表穿戴整洁,但卧室却脏乱不堪,大姨说她是“马屎外表光,里面全是糠”。(贵州·贵定)
【歇后语第55句】:不熟的葡萄——酸溜溜
【歇后语第56句】:【见水就渴,见饭就饿】想占便宜,什么都想要。韩志君等 《篱笆·女人和狗》:“那两口子,见水渴,见饭饿!看我三嫂 回去帮家里干点活儿,他们也眼红。”
【歇后语第57句】:【吃一看二眼观三】(惯)吃着这个,看着那个,还望着第三个。形容人贪心不足。
【歇后语第58句】:【老蚌出明珠】(谚)蚌(bang):软体动物,生活在淡水中。指老蚌虽然很丑,却能产出珍贵的明珠。比喻上了年纪的人,也能生出俊美的子女。 也作“明珠产于老蚌”。
【歇后语第59句】:自鸣钟断了发条——全身不活络
【歇后语第60句】:【姜是老的辣】释义:姜:生姜,味辣。姜越老味越辣。比喻人越老经验越丰富,办事越老练。例句:他常说:“姜是老的辣。松柏是老的硬,人老吃成盐多,骨头比年轻人棒。”
【歇后语第61句】:财神爷招手一来福了
【歇后语第62句】:【路不平,有人踩】释义:事情不公平,就会有人过问。例句:“路不平,有人踩。他做的不对,别人就要说话。”
【歇后语第63句】:【猛火烤不出好烧饼】谓做事要细心,不能急躁。王杏元 《绿竹村风云》:“俗话说:猛火烤不出好烧饼。绿竹村这 一阵风搭起来的互助组,合上没多久,鸡脚高来鸭脚低, 组里就发生矛盾了。”
【歇后语第64句】:【孔夫子面前背书文】(惯)比喻在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才能。
【歇后语第65句】:【铁嘴钢牙,柏木舌头】(惯)柏木:木质坚硬。形容人能说会道,嘴巴厉害。
【歇后语第66句】:【人心隔肚皮,虎心隔毛翼】释义:比喻人心难测,要真正了解很不容易。例句:现在是革命时代,只讲干革命不讲打天下,但是人心隔肚皮,虎心隔毛翼,真正的革命派当然很多,假革命准又能保其无?
【歇后语第67句】:睁着眼睛跳黄河——走投无路
【歇后语第68句】:【不是冤家不聚头】(谚)冤家:仇人,又作反语,用于昵称似恨实爱的人。指仇人或不愿见的人偏偏相逢,无可回避。 也作“不是仇人不见面,不是冤家不碰头”。
【歇后语第69句】:流水簿做袍子——满身都是账
【歇后语第70句】:【鬼迷心窍】(惯)比喻受入迷惑或受邪念驱使,头脑迷糊不清醒,以至做出蠢事。
【歇后语第71句】:【朝山的不全是为了敬神】释义:朝山:到山上的寺庙敬神。比喻在某种活动中人们会有不同的动机。例句:“事情可不简单哪!这次革命可和土改有些不同。‘朝山的不是全为了敬神!一’
【歇后语第72句】:头上站鸭子——顶呱呱
【歇后语第73句】:【临桥须下马,过渡莫争船】见“逢桥须下马,过渡莫争先”。
【歇后语第74句】:狗长犄角——装羊(佯);出羊(洋)相
【歇后语第75句】:拿着棒槌缝衣服——啥也当针(真)
【歇后语第76句】:【好戏耐看,好曲中听】(谚)好戏让人久看不厌,好曲子让人百听不烦。指优美的戏曲能给人提供高雅的艺术享受。
【歇后语第77句】:【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是一样的,不分彼此。张贤亮《男人 的风格》:“俗话说,手心也是肉,手背也是肉。在我眼里,全 体人民一律平等!”
【歇后语第78句】:【哀乐】“哀乐”在功能上如同古代的挽歌,都是哀悼亡者。但又有着本质的区别,挽歌重上层社会,而哀乐则是为悼念去世的革命者和普通百姓的哀歌。它源自革命圣地延安。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延安的音乐工作者安波、马呵、时乐蒙等同志深人民间采风,在安塞地区搜集到了这支陕北民乐商调式哀乐。不久,在陕北人民公祭刘志丹同志的大会上,首次唱了由安波同志记谱和填词的挽歌。解放战争时期,此曲传到了晋察冀解放区,作为挽歌形式使用过。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军乐团团长、指挥罗浪同志为了礼仪的需要(国家需要有庄严的哀乐),把此曲配置了和声作为军乐队的礼仪曲使用,这样.这支哀乐被沿用下来。
【歇后语第79句】:【 油干灯草尽/油尽捻子干】消耗完了。杜鹏程《保卫延 安》:“李昆岗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喊支持不了,那可是油 尽捻子干了!”
【歇后语第80句】:【赔了夫人又折兵】(惯)《三国演义》描写,东吴为了要回荆州,设下一计,假借提亲,把刘备骗到东吴逼他归还荆州;刘备按诸葛亮计谋,成婚后带着孙夫人逃走,周瑜带兵追赶又遭埋伏,结果大败而归。比喻本想暗算别人,结果自己反受打击,损失惨重。
【歇后语第81句】:奔腾的洪水——拦不住
【歇后语第82句】:【春风得意马蹄疾】释义:这是孟郊《登科后》诗句。原形容封建时代文人科举及第的欢快心情。现用来形容人心情愉快,动作敏捷。例句:春风得意马蹄疾。王一民迈着轻快的脚步,顺着霁虹桥往道里走去。
【歇后语第83句】:【老王卖瓜——自卖自夸】(歇)本指自己夸自己卖的瓜好,转指自己夸自己。也指自己人夸奖自己人。 也作“老王卖瓜——人不夸自夸”。
【歇后语第84句】:当面诵善佛,背后念死咒——阳奉阴违
【歇后语第85句】:小荣的妈妈告诉小荣的爸爸,说刚建好的新屋梁下的柱子像在轻轻晃动,小荣爸不以为意。小荣妈说:“一根柱子动,根根屋梁晃。可千万不能大意啊!”(河南·辉县)
【歇后语第86句】:扯铃扯到半空中——空响(想)
【歇后语第87句】:【不冷不热,五谷不结】(谚)五谷:说法不一,一般指稻、黍、稷、麦、菽,也泛指各种粮食作物。指气候如果没有冷热的变化,五谷就不能生长成熟,结出果实。 也作“不热不冷,五谷不生”。
【歇后语第88句】:【都说十五月亮好,一夜不如一夜圆】释义:比喻一天不如一天,事情向坏的方面发展。例句:风里雨里,酸甜苦辣,这些年总算熬过来了,孩子也大了,自己也老了,还有一身病,真像人家说的那样:都说十五月亮好,一夜不如一夜圆。
【歇后语第89句】:【先下牛毛没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谚)指阴雨天,开始是牛毛细雨,这雨肯定下不大;雨后下着牛毛细雨,这是天不放晴的预兆。
【歇后语第90句】:【拈不得轻,负不得重】(惯)拈:用手指夹取东西。轻的拈不起,重的背不动。比喻人什么本事也没有。
【歇后语第91句】:【一蟹不如一蟹】(惯)比喻一个不如一个。
【歇后语第92句】:天平没砝码——两头落空
【歇后语第93句】:【肩不动,膀不摇】(惯)形容什么也不干。
【歇后语第94句】:【赖象嗑瓜子——眼饱肚中饥】(歇)指所追求的人或物,眼睛能看见却得不到满足。
【歇后语第95句】:【针无两头利】(谚)针不能两头都是有锋芒的。比喻同时把两件事都做好,是不可能的。 也作“针没两头快”。
【歇后语第96句】:【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释义:比喻坏人本性不会改变。也比喻本事强的人到哪里都吃香,无能的人到哪里都吃亏。“行”又作“走”。例句:冯贵堂满心欢喜,心里想:“可见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认识金子的人,漫沙荒野里会拾到金子;不认识金子的人.满地黄金走,两眼黑糊糊,我这算碰上朋友了!”
【歇后语第97句】:【王妈妈卖了磨——推不的了】(歇)王妈妈:泛指老婆婆。推:本指推磨,转指推托、推卸。指事情、责任等推卸不掉了。也指事情没有指望了。
【歇后语第98句】:在一次聊天中,父亲说现在只要有钱,啥事都好办。接着还举了一个例子:某人以前家里穷,三十岁了还没人提亲;后来有钱了,登门说媒求亲的,拿着小鞭打成群。妈妈说:“这是高人一头.得到万人之敬。”(河南·平舆)
【歇后语第99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谚)指要想给别人加上罪名,不愁找不到借口。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1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