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人心的民间俗语金句,发朋友圈句句刷屏!
【歇后语第1句】:黄河管不着长江——各顾各
【歇后语第2句】:【 死马当成活马医】明知道无效,也尽力挽救。曹禺《北京 人》:“也好吧,死马当做活马医,就照他的意思办吧。”
【歇后语第3句】:上课时,教室闹哄哄的。曹老师说:“你们看看,你们多像池子里抽干了水的鱼儿,个个都是活蹦乱跳的。”(四川·达县)
【歇后语第4句】:我正在看电视,妈妈让我过去吃饭,我说不吃。结果,妈妈刚把饭放进冰箱里,我又要过去吃饭。妈妈说:“你可真是牵着不走,打着倒退呀!”(河南·许昌)
【歇后语第5句】:吃过黄连喝蜜糖——苦尽甜来
【歇后语第6句】:坦克车放手榴弹——不对口径
【歇后语第7句】:【临上轿再扎耳朵眼儿】(惯)比喻事到临头才仓促准备。 也作临时上轿穿耳朵。 上轿扎耳朵眼儿。
【歇后语第8句】:【当红娘】(惯)红娘:《西厢记》中的人物,崔莺莺的侍女,促成了莺莺与张生的婚姻。指为男女婚姻或其他事情的当事双方牵线搭桥。
【歇后语第9句】:【胡说八道】“胡说八道”指那些没有根据的或没有道理的话。这一俗语的来历与胡人有关。我国自先秦时起,就把北方边地和西域各民族称为“胡人”,后来这种称呼也扩大到外国人。东晋之后,不断有胡人人主中原,建立自己的政权。由于当时他们的文化比较落后,加之风俗习惯也不一样,说话办事迥异于汉民族所尊奉的孔孟之道,不讲究礼法典制,也没有中原人的规矩,尤其是对他们直言无忌的讲话非常反感,称其为“胡说”。至迟在南宋明代就有“胡说”这个词了。朱熹《朱文公集·答柯国材》中就有“不知当时如何敢胡说”的记载。所谓“八道”,即八正道,又称八圣道,为佛教三十七道品中的一类。要想达到佛教的最高境界,就需要采用八种方法和途径修行,即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就是八正道的主要内容。佛教传人中国后,印度和西域来传经的僧人没有几个高僧,对佛教教义理解的不深不透,讲解佛经经常出错误,中原汉人懂梵文的人又很少,就是听他们讲错了也不知道,于是出现了乱说佛经的现象。这样讲解的佛经当然会有很多错误,有些简直是无稽之谈。从而认为胡人讲解的佛法八圣道是“胡说八道”,是毫无根据地乱说一气,以后就不再轻信胡人讲解佛经。“唐僧取经”便是例证。
【歇后语第10句】:【明道好走,喑径难摸】释义:熟悉的道路好走,陌生的道路难行。例句:有道是:“明道好走,暗径难摸。”他们按照盘太婆叙述的方位,不多时,便来到了枫树林后的大悬壁下。
【歇后语第11句】:【星期】“星期”已经和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调节着我们的生活节律。那么,星期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星期”是从国外引进的。星期这一名称的由来,可追溯到古代的“七曜”。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联系起来,称为七曜,曜,即耀,七曜就是七颗明亮的星。公元前七世纪,巴比伦人即以“七曜”记日,七天为一周,依次名为日曜(星期日)、月曜(星期一)、火曜(是期二)、水曜(星期三)、木曜(星期四)、金曜(星期五)、土曜(星期六)。并把这些星视为“星神”轮流值班,每个星神值一日,所以“星期”就是星神值班的日期。八世纪时,摩尼教徒从中亚康居国将七曜记日法传人我国。我国称星期为“曜日”,即日曜日(星期日)、月曜日(星期一)、火曜日(星期二)、水曜日(星期三)、木曜日(星期四)、金曜日(星期五)、土曜日(星期六)。渐渐的,和人们的生活日益紧密,特别是近代工业的发展,和国外联系越来越广泛,用星期安排工作、生活已成习惯。
【歇后语第12句】:一天晚上,奶奶让我上街买东西,我害怕不敢去。奶奶说:“一分胆量一分福,十分胆量住瓦屋。别害怕,去吧。”(河南·尉氏)
【歇后语第13句】:【打虎不倒被虎咬】(谚)比喻制伏不了强敌,定会遭到强敌的反扑,后患无穷。 也作打虎不着,反被虎伤。 打虎不死,遗患无穷。 打虎不死反伤人。
【歇后语第14句】:【剪牡丹喂牛】(惯)比喻糟蹋、浪费贵重的东西。
【歇后语第15句】:【黄梅雨未过,冬青花未破。冬青花已开,黄梅雨不来】释义:冬青:常绿乔木,夏季开花,花小呈淡紫红色。在黄梅雨时节,冬青树一般不会开花;如果开花,便是旱象的征兆,黄梅雨便停止。例句:冬青花占水旱。谚云:“黄梅雨未过,冬青花未破。冬青花已开,黄梅雨不来。”
【歇后语第16句】:【顶着石臼做戏——费力没讨好】见“背了石臼做戏——吃力不讨好”。
【歇后语第17句】:【蝗虫吃过界】(谚)蝗虫:昆虫,善飞善跳,农作物的害虫。指蝗虫结队飞行,作践庄稼,不分地域。 比喻贪官污吏肆意侵吞,损国害民。
【歇后语第18句】:【话传三遍假变真,药方子抄三遍吃死人】(谚)传言流传多遍,假的也能传成真的;药方抄来写去,容易把药名弄错,吃死病人。指谬误流传,害人不浅。
【歇后语第19句】:张大伯对张大娘说:“明天是老刘的生日,你去向王嫂借点钱,我们也去。”张大娘一听,气冲冲地说:“自己没钱还借钱去,真是外头死面子,里头煮糨子。”(四川·成都)
【歇后语第20句】:一道数学题,哥哥做了半个小时也没做出来,爸爸走过去,看了一眼说:“暗里摇桩,越摇越深,不要钻牛角尖。这条路不行,换个解法试试。”(江苏·丹阳)
【歇后语第21句】:【打着[某人]的旗号】借用堂皇的名义。明代《金瓶梅》: “又一件,应二哥,银子便与他,只不叫他打着我的旗儿,在 外边东诓西骗。”
【歇后语第22句】:晚上停电,写不成作业,我就让奶奶给讲讲家里过去的故事。奶奶说:“有啥好说的,那时候,家里穷得连只老鼠都待不住,吃了上顿没下顿。”(河南·郑州)
【歇后语第23句】:【杀人见血,铲草除根】(谚)杀人必须见血,证明人死无疑;斩草必须除根,使它不再萌生。指消灭敌方力量必须完全彻底,不留后患。 也作“杀人须见血,斩草要除根”。
【歇后语第24句】:火柴盒做棺材——成(盛)不了人
【歇后语第25句】:【胆小的怕胆大的,胆大的怕不要命的】(谚)胆小的人怕的是胆大的人,胆大的人怕的是拼命的人。指人到了连命都不要的程度,那是没人敢惹的。
【歇后语第26句】:【杀人倒落两把血】(惯)杀了人留下两手的血。比喻出了力,没得到好处,却惹来了是非和麻烦。 也作杀人赚了两手血。 杀人白落两手血。 杀人不成闹两把血。
【歇后语第27句】:一天,我跟爸爸去锄地。我问爸爸庄稼为什么要锄,爸爸说:“麦收一盘耙,秋收一张锄。”(河南·商丘)
【歇后语第28句】:何家姑娘嫁郑家——郑何氏(正合适)
【歇后语第29句】:【灯不拨不亮,话不说不明】(谚:话不说清楚,听话的人心里就不明白;这和油灯必须拨动灯芯才能燃亮是一个理。指讲话必须把道理讲清讲透。 也作灯不挑不明,鼓不打不响。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辩:辩论。
【歇后语第30句】:【和尚庙里借梳子和尚光头,不备梳子】谓找错了门路。 电视剧:“你到我这儿来借钱,是跑到和尚庙里借木梳来 了。”
【歇后语第31句】:灶门前干活——煽风点火
【歇后语第32句】:【娶个媳妇,过继出个儿】(谚)过继:把自己的亲生子给别人做儿子。指儿子娶了媳妇就疏远了父母,等于把儿子过继给了别人。
【歇后语第33句】:买菜的等卖菜的说了胡乱要的高价,顺口说道:“你真是宁要跑了,不要少了!”(山东·莱西)
【歇后语第34句】:唐三藏的扁担——担经(惊)
【歇后语第35句】:【自作孽,不可活】佛家认为作孽要遭报应。指做坏事毁 了自己。清代《镜花缘》:“若任性妄为,致遭天谴,那是自作 孽,不可活,就怨不得人了。”
【歇后语第36句】:【虎豹不堪骑,人心隔肚皮】释义:比喻猜不透别人的心思。例句:万丈深潭终有底,只有人心不可量。虎豹不堪骑,人心隔肚皮。休将心腹事,说与结交知!自后无情日,反成大是非。
【歇后语第37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管什么人,总有缺点,有长处。此 语见于屈原《卜居》。姚雪垠《李自成》:“但古人云:尺有所 短,寸有所长。我们只要尽忠辅佐闯王,总还是有可用之 处。”
【歇后语第38句】:【畏首畏尾,身其余几】(谚)头也担心,尾也担心,身上还有多少地方可无忧无虑的?指做事怕这怕那,顾虑重重,那就什么事也办不成。
【歇后语第39句】:觉多腿脚软,酒多脑袋沉。
【歇后语第40句】:【实打实】(惯)1指实实在在、脚踏实地。2指说的全是实话。
【歇后语第41句】:屎巴巴棍子搭戏台——臭架子
【歇后语第42句】:不种芝麻不养蚕——无油无绸(无忧无愁)
【歇后语第43句】:【穷汉妻,半张犁】(谚)穷汉的妻子,干起活来要顶半张牛拉的犁。 指旧时穷人的妻子要干很重的劳力活,生活负担十分大。
【歇后语第44句】:【 流星不落地】流星在大气层中即烧毁。借指人忙碌,不 得休息。《1983年佳作集》:“你又要啥?说,把人支得流星 不落地。”
【歇后语第45句】:刀尖上走路——玄乎
【歇后语第46句】:【家贫不是贫,路贫贫煞人】(谚)在家过的贫困日子还容易对付,出门在外的贫困,才真正叫人为难。 也作家贫犹自可,路贫愁煞人。 家贫不是贫,路贫愁煞人。
【歇后语第47句】:【家无主,屋倒竖】(谚)家里要是没有个当家理事的人,就会乱得连房屋也要颠倒过来。指家庭少不了主事的人。
【歇后语第48句】:【马上摔死英雄汉】有经验者有恃无恐,往往发生意外事 件。或说:惯骑马的惯摔跤。类似的:河里淹死会水的/会 水的鱼儿浪打死/翻车的都是些好把式。清代《三侠五义》: “不好,不好!俗语说得好,惯骑马的惯摔跤,河里淹死是会 水的。焉知他不是艺高胆大,阴沟里会翻船,也是有的。”
【歇后语第49句】:【求出来的雨点是不大的】(谚)向神灵求雨,降下的雨点不会大。 比喻向别人求助,是不能彻底解决自己的困难的。
【歇后语第50句】:出了土的陶俑——总算见了天日
【歇后语第51句】:【 泥人禁不起雨打】指禁不起考验。韩志君等《古船·女人 和网》:“棉花架不住风吹,泥人禁不起雨打。我只担心,往 后豆腐房办红火了,他挎兜儿里有了钱,再去走歪歪道儿!”
【歇后语第52句】:【路是人踩出来的】(谚)指路是要人开创的。比喻人的前途,全靠自己奋力去创造。 也作路是人闯出来的。 路是人走出来的。
【歇后语第53句】:【树大分权,人大分家】(谚)树长大了,自然要分权:人长大了,自然要分家。指兄弟长大成人,各分门户各成家是顺理成章的事。 也作树大开权,男大分家。 树大分枝,家大分居。 树大分权,女大离家。
【歇后语第54句】:【话不传六耳】(谚)六耳:一人两耳,六耳是三个人。指机密的话只可你知我知,不可传到第三者的耳里。
【歇后语第55句】:【好人多磨难】(谚)指维护正义的人,往往因为主持公道而身受无理攻击,遭受种种磨难。也指有作为的人总不免经受许多坎坷。 也作“好人多难,好事多磨”。
【歇后语第56句】:我又向爸爸要橘子,爸爸拿出最后一个说:“砍了树子免得老鸦叫。”(四川·射洪)
【歇后语第57句】:【功臣难过太平关】(谚)旧时开国建业的有功之臣,很难度过太平年景这一关。指历来在取得政权后,最高统治者总要迫害杀戮功臣良将。
【歇后语第58句】:【黄柏木作磬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歇)黄柏:即黄檗,落叶乔木,木材坚硬,味苦。磬:佛教打击乐器,似钵,多用铜制。体面:本指好看,转指光彩。苦:本指味苦,转指痛苦、困难。指表面看起来似乎很体面,实际上却有许多难处。
【歇后语第59句】:擀面杖打飞机——高不可攀
【歇后语第60句】:【气人有,笑人无】指一种社会心态:嫉妒好的,嘲笑差的。 气,也说:妒、恨。类似的:畏己贫,忧人富。清代《醒世姻缘 传》:“一个间壁紧邻留守后卫当军的刘振白,从来妒人有笑 人无。街坊邻人没有一个应上他的心的。”
【歇后语第61句】:【不要气,只要记】(谚)指无论发生什么事,不必生气,只要记取经验教训即可。
【歇后语第62句】:过河踩钢丝——玄乎
【歇后语第63句】:青蛙走路一连蹦带跳
【歇后语第64句】:【千里相送,归于一别】(谚)送客到千里远,最终也还是要分手的。 指送行只表情意,不必远送。劝止送行者的常语。 也作千里送君,终须一别。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歇后语第65句】:我和妹妹穿的布鞋都是奶奶用碎布拼凑着做出的。她说:“这叫有破布没破鞋,只要你心灵手巧,就能变废为宝。”(河南·南阳)
【歇后语第66句】:我摸着奶奶的耳环眼问:“你们为什么要戴耳环呢?”奶奶说:“天打扮地打扮,不戴耳环不好看。”(河南·新野)
【歇后语第67句】:【看见葫芦想起了瓢】(惯)比喻看见某个人或事物就联想到与此有关的人或事物。
【歇后语第68句】:【一字值千金】文章或书法好,受重视。清代《二十年目睹 之怪现状》:“但是古人一字值千金,我虽不及古人,打个对 折是要的。”
【歇后语第69句】:学校的礼堂盖了两个月了还没竣工。我问爸爸:“盖房子怎么这么慢?”爸爸说:“孩子,不容易啊!拆屋一阵风,起屋动千工。”(江苏·靖江)
【歇后语第70句】:【好饭不怕晚】(谚)指只要饭好,推迟就餐会吃得更有滋味。也泛指任何美好的事物,早得到反不如迟得到更有意义。 也作“好饭不怕晚,趣话不嫌慢”。 趣话:幽默、风趣的言谈。
【歇后语第71句】:【先下牛毛没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谚)指阴雨天,开始是牛毛细雨,这雨肯定下不大;雨后下着牛毛细雨,这是天不放晴的预兆。
【歇后语第72句】:【大象病了千斤重,骆驼死了比马大】释义:比喻有钱有势的人,就是破产或失势了,也比一般人强。“比马大”又作“比马壮”。例句:怎么?大象病了千斤重,骆驼死了比马大,难道说我贾有富真的瘪了?
【歇后语第73句】:我要带几本字典去上学。爸爸说:“老虎一个能拦路,老鼠一窝喂了猫。带那么多干啥?”(四川·彭州)
【歇后语第74句】:山谷里敲锣——处处有回音
【歇后语第75句】:小洋妈炒菜时总是拎着水瓢站在灶台旁,随时准备添水。小洋说:“妈,人家炒菜拿锅铲儿,您却拎水瓢。“‘嗨,杀猪杀尾巴,各有各的杀法。”小洋妈笑着回答。(河南·南阳)
【歇后语第76句】:狼吃东郭先生——恩将仇报
【歇后语第77句】:近日商店来了一车化肥,一夜之间分了个精光。某人问隔壁邻居:“昨夜分化肥,你也得了一包吧?”那位邻居说:“老鼠夜间行窃,与人何干?”(甘肃·临洮)
【歇后语第78句】:我的同学小明学习很用功,而我却整天贪玩。爸爸批评我说:“你真是人家发财,你发愣!”(江苏·阜宁)
【歇后语第79句】:土地爷掏耳朵——崴泥
【歇后语第80句】:【 长流水不断线】稳步持续发展。《小说月报》( 1980,7): “留点后路,长流水不断线,万一哪个月出点事,没有完成任 务,仍然可以发奖。”
【歇后语第81句】:做做力出,缩缩病出。
【歇后语第82句】:小兵对他外婆没有礼貌,他爸爸训斥他说:“蒸笼要分上下格,豆芽长到天高也是棵小菜儿。在老人面前,别没大没小的!”(四川·富顺)
【歇后语第83句】:【捣叉子】(惯)指故意挑毛病。
【歇后语第84句】:【癫狂的马容易闪失,慌张的人常出乱子】释义:比喻做事要谨慎稳定,不可轻举妄动。例句:头脑不要发胀,这些年来,咱们吃亏就在于轻举妄动,别忘了,癫狂的马容易闪失,慌张的人常出乱子。
【歇后语第85句】:大吊车吊蚂蚁——轻而易举
【歇后语第86句】:舍身岩边摘牡丹——贪花不怕死
【歇后语第87句】:【春三月,不圆梦】(谚)春三月:春天的总称。圆梦:迷信根据梦境来推断吉凶。指春天的梦虚幻多变,没有准头,无法推断。
【歇后语第88句】:开刀不上麻药——硬干
【歇后语第89句】:【十年九不收】(惯)十年中有九年没有收成。形容土地贫瘠或自然灾害频繁。
【歇后语第90句】:大轴子裹小轴子——画里有画(话里有话)
【歇后语第91句】:【断桥】杭州西湖美名扬天下,到过西湖的人都要到“断桥”一游,结果“断桥不断”。关于断桥的得名众说纷纭:有人说起自平湖秋月的白堤至此而断,故称断桥;有人说孤山之路到此而断,故名断桥。还有人说是冬日雪霁,古石桥上阳面冰雪消融,阴面依然玉砌银铺,从葛岭远眺,桥与堤似断非断,故名“断桥残雪”。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古时候桥畔住着一对以酿酒为生的段姓夫妇,他们将西湖上的小木桥改造成为一座高高的石拱桥,还在桥头建了一座亭子。从此游西湖的人再也不怕路滑桥断了。乡亲父老为纪念段家夫妇行善造桥的好事,便把这桥称为段家桥。后来,因“段”与“断”同音,久而久之又被称为“断桥”。
【歇后语第92句】:【内有斗秤,外有眼睛】(谚)家里的财物多少,有斗有秤,可量可称;外人虽无斗秤,却有眼睛看得分明。指一个家的钱财多少,四邻八舍的人们看得一清二楚。也指一个人的人品行为,瞒不了周围的人。
【歇后语第93句】:老鼠做道场——哪有正经
【歇后语第94句】:【一镐头刨出个金窖】(惯)比喻一下子获得大量钱财。
【歇后语第95句】:【饭要一碗一碗地吃】比喻逐步完成。碗,也说:口。成语: 循序渐进。茅盾《蚀》:“他是精明老练的,他服膺一句老话: 饭要一碗一碗地吃。”
【歇后语第96句】:【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释义:小葱是青的,豆腐是白的。“青”与“清”谐音。比喻清楚明白,没有差错。也比喻彼此关系清白。例句:队委会还没来得及宣布这件事,她已经把保管室里的账目、实物清点得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歇后语第97句】:脑怕不用,身怕不动。
【歇后语第98句】:【 天塌下来,地陷下去】谓遇到极大的困难,发生大的灾难。 成语:天崩地裂。苏童《妻妾成群》:“有一天即使天塌下来, 地陷下去,只要我们活着,就是我伺候你,不会是你伺候 我。”
【歇后语第99句】:算盘掖在裤腰上——肚里净打小九九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1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