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民间俗语经典谚语,说的真好!
【谚语俗语第1句】:【破题儿第一遭】破题,八股文开头两句。借指开端,首 次。类似的:开宗明义第一回。《傅雷家书》:“像这样不打 草稿随手翻译,在我还是破题儿第一遭。”
【谚语俗语第2句】:【宁穿朋友衣,不戏朋友妻】(谚)指朋友的东西不妨借用,但对朋友的妻子不能轻浮随便。 也作“宁穿朋友衣,不占朋友妻”。
【谚语俗语第3句】:大姑娘生头胎——开怀
【谚语俗语第4句】:【推顺水船儿】(惯)指顺着情势说话做事。
【谚语俗语第5句】:【 刮十二级台风】形容来势凶猛。黑雁男《十年动乱》:“在 史无前例的十二级台风的席卷之下,死的死了,倒的倒 了……”
【谚语俗语第6句】:【不是吃素的】不吃素,则吃荤,需要油水。指敲诈,动武 等。清代《官场现形记》:“再加派去的委员亦并不是吃素 的,万太尊斟酌送些,他再借些,自然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了。”
【谚语俗语第7句】:【瓜熟要落蒂,儿大要自立】(谚)蒂(di):瓜果等与茎、枝相连的部分。瓜熟了,瓜蒂就自然脱落;儿长大了,就必须自我独立。指儿女长大成人,就不可再依靠父母生活。
【谚语俗语第8句】:【太岁头上动土】释义:太岁,指木星。旧时迷信认为太岁某一年在某一地方,这一地方就不能动工搞建筑,否则就会遭受灾难。比喻触犯忌讳或某个有权势的人物。例句:“看着你不错,赏你脸,你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我是干什么的,你也不打听打听,滚!”
【谚语俗语第9句】:【狗咬狗——两嘴毛】(歇)本指双方都咬下对方一嘴的毛,转喻坏人互相争斗,都没有好结果。
【谚语俗语第10句】:草绳子拔河——经不住拉
【谚语俗语第11句】:黄牛吃草——吞吞吐吐
【谚语俗语第12句】:【有眼不识泰山】(惯)泰山:我国五岳之一,为东岳。长着眼睛却不认得泰山。比喻见识浅薄,认不出地位高、本领强或名气大的人。
【谚语俗语第13句】:【碟子里扎猛子——不知深浅】(歇)扎猛子:方言,游泳时头朝下钻到水里。本指不知水深浅的程度,转喻人说话、做事不知轻重,没有分寸。
【谚语俗语第14句】:【千金难买一句话】(惯)形容人沉默寡言,不轻易说话。
【谚语俗语第15句】:【男儿有泪不轻弹】释义:男人不轻易落泪。例句:夏竞雄的胸中也是波澜起伏,但在女性面前,却要男儿有泪不轻弹。
【谚语俗语第16句】:新修的马路——没辙
【谚语俗语第17句】:邻院的老爷爷去世了,我夜晚不敢出门。哥哥说:“人死如灯灭。可别信神信鬼的,自己吓自己!”(河南·太康)
【谚语俗语第18句】:【狼到天边不改性】释义:比喻坏人本性不改。例句:狼到天边不改性,会同我们一条心?十年来,我们的人怎么死的,我两眼怎么瞎的?他们比狼还狠十分!
【谚语俗语第19句】:我没听清妈妈说的啥,结果把东西拿错了。妈妈笑着说:“听三不听四,叫你砍柴你砍刺。”(湖北·武汉)
【谚语俗语第20句】:【 闭上眼睛也能做到】极言容易做到。西戎《年轻的一辈》: “你倒爱听闺女说,眼不好又不是绣花,这点点活儿,闭上眼 窝也能干了!”
【谚语俗语第21句】:【物以稀为贵】数量少,供不应求,相对的显得珍贵。海外 张爱玲《相见欢》:“女留学生物以稀为贵,一出国门身价十 倍。”
【谚语俗语第22句】:【话不传六耳】(谚)六耳:一人两耳,六耳是三个人。指机密的话只可你知我知,不可传到第三者的耳里。
【谚语俗语第23句】:【圣诞节】每年12月25日是西方基督世界的圣诞节。圣诞节是基督教为纪念耶稣诞生而设的节日。早在公元336年,12月25日正式被罗马教会定为圣诞节。《圣经》中没有耶稣诞生日期的记载,12月25日原为太阳神诞生日期,基督教会以此作为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系取耶稣为“正义的太阳”之意。到5世纪中叶,圣诞节已成为教会的传统宗教节日,后来逐渐大众化,成为许多国家的法定节日。圣诞节有许多重要活动,12月24日晚称为“圣诞夜”,也叫“平安夜”。人们团聚在一起,共进圣诞晚餐,互赠礼品。一棵漂亮的圣诞树是圣诞节必不可少的。到了圣诞节子夜时分,教堂举行隆重的子夜弥撒,黎明和上午还要举行两次。
【谚语俗语第24句】:万人万双手,拖着泰山走。
【谚语俗语第25句】:【大家齐了心,黄土变成金】(谚)众人只要齐心合力,黄土也能变成黄金。指团结起来力量无穷,自然就能创造奇迹。 也作大伙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人心同一起,黄土变成金。
【谚语俗语第26句】:【阉猪割耳朵——两头受罪】见“劁猪割耳朵——两头受罪”。
【谚语俗语第27句】:口含黄连——苦到心
【谚语俗语第28句】:提傀儡儿上戏场——少一口气
【谚语俗语第29句】:【 季节不等人】农业种植要顺应季节,不能拖延。柯蓝《浏 河十八湾》:“三个人把地开出来,搞的多了,红薯都种不完, 季节又不等人,急得要死!”
【谚语俗语第30句】:黄河管不着长江——各顾各
【谚语俗语第31句】:【担折知柴重】(谚)折(she):折断。指挑柴的担子压断了,才知道所挑的柴太多太重。比喻人承受过大的压力,才体会到责任的沉重。
【谚语俗语第32句】:孩子望过年——常盼那一天
【谚语俗语第33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谚)人毕竟不是圣人贤人,谁能生来不犯错误呢?指人人都有局限,免不了要犯错误。 也作“人非圣贤,谁能无过”。
【谚语俗语第34句】:稻谷成熟了,我和弟弟到乡下的姑姑家去帮着收打。看到弟弟没有捡起落在田里的谷子,姑姑说:“记住,细收要细打,颗粒要还家!”(广东·龙门)
【谚语俗语第35句】:【 过筛子过箩/过了粗箩过细箩】原指筛面粉。借指审查,筛 选,或经过严酷的考验。徐光耀《平原烈火》:“大扫荡的时 候,一块过了筛子过箩,一块吃苦共难,在生死关头,你帮我 助,谁也没有说过谁占了便宜,谁吃了亏。”
【谚语俗语第36句】:【针眼大的窟窿,拳头大的风】指一种自然现象。墙壁、门 窗上一个小孔,也会钻进很大的风。也指有小的漏洞,会出 现大问题。或说:针鼻大的眼儿,牛头大的风。贾平凹《废 都》:“夏捷对着哩,老婆就要管着男人,要不针眼大的窟窿 就要透出拳大的风!”
【谚语俗语第37句】:昨晚还是哗哗大雨,今早却晴空万里。妈妈看了看天,蛮有把握地说:“善晴定有恶阴。”果然,中午太阳刚扭头,就轰雷闪电地下起滂沱大雨来。(山东·临沂)
【谚语俗语第38句】:我准备上学时,天气突然变冷了,可我并没感到特别冷。看到别的小孩子都加了衣服,妈妈也让我加件衣服,爸爸却不让。他说:“要想儿平安,三分饥与寒。”(河南·罗山)
【谚语俗语第39句】:老人家拜年——年不如一年
【谚语俗语第40句】:【石头蛋腌咸菜——一盐难进】(歇)盐:谐“言”。进:谐“尽”。指事情说来话长,一句话讲不清楚。
【谚语俗语第41句】:爸爸已是快五十岁的人了,可他却要买绿色毛衣穿。妈妈没好气地说:“你要是穿上,准能把哭娘的逗乐。”(宁夏·银川)
【谚语俗语第42句】:期中考试临近了,我才忙着翻书。妈妈说:“你这是临上轿现穿耳朵眼,早干什么去了?”(河南·西华)
【谚语俗语第43句】:【搔不着痒处】(惯)比喻没有触及要害。 也作“搔头不知痒处”。
【谚语俗语第44句】:【小车不倒只管推】谓人活着就继续工作。浩然《山水 情》:“还是老样子,小车不倒只管推,啥时候倒了啥时候算 呗。”
【谚语俗语第45句】:豺狼披羊皮——蒙骗猎人
【谚语俗语第46句】:【鱼离水,草离根】(惯)比喻失去了根本,离开了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
【谚语俗语第47句】:【风匣板修锅盖——受了冷气受热气】(歇)风匣:风箱。气:本指气体,转指欺负、欺压。指接连受气。
【谚语俗语第48句】:【 置之死地而后生】陷入困境,被逼奋发图存。成语:绝处 逢生。王蒙《活动变人形》:“置之死地而后生,他才会变得 老实和现实一些。”
【谚语俗语第49句】:【灶王爷的横批——一家之主】(歇)横批:与对联相配,贴在对联上面的横幅。旧时供奉灶王爷的对联通常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为“一家之主”。指一个家庭当家做主的人。
【谚语俗语第50句】:松木椽子——宁折不弯
【谚语俗语第51句】:失群的大雁——孤孤单单
【谚语俗语第52句】:脸上长疮——面子上不好看
【谚语俗语第53句】:裱褙店里的钩虫——嚼别人的画(话)
【谚语俗语第54句】:徐霞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她撅着嘴直埋怨老师的水平差。妈妈在一旁不愿意了:“你可真是人穷怪屋基,饭生怪筲箕(淘米洗菜用的器具),房子漏怪椽子稀,怎么就不说自己没努力呀!”(甘肃·东乡)
【谚语俗语第55句】:我放学回到家里,什么事都不想做,妈妈批评我说:“就是等老鸹往嘴里屙,人也得张张嘴啊!”(河北·磁县)
【谚语俗语第56句】:【从来好事多风险,自古瓜儿苦后甜】释义:美好的事总要经历许多风险。例句:有句俗话说,“从来好事多风险,自古瓜儿苦后甜”,辛镇也不是避风谷,田家凤投入了另一个斗争的旋涡。
【谚语俗语第57句】:七十瓦上霜,八十不稀奇。
【谚语俗语第58句】:【砍倒树摸雀崽儿——照稳当里办】(歇)雀崽儿:刚出生的麻雀。 指办事求稳。
【谚语俗语第59句】:【捉住和尚要辫子】(惯)比喻强人所难,无理取闹。
【谚语俗语第60句】:【一而二,二而一】二者合在一起,不可分。成语:合二为 一。台湾林语堂《京华烟云》:“可是在结婚后一年之中,莫 愁没有一次使立夫感觉到他花的是莫愁的钱,因为俩人相 信他们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谚语俗语第61句】:【陈谷子,烂芝麻】(惯)比喻年长日久、无关紧要的话语或事情。 也作陈芝麻,烂谷子。 陈年烂芝麻。
【谚语俗语第62句】:爸爸在演算一道数学题,长时间后,忽听爸爸说:“我这是扳倒树捉乌鸦啊!”(江苏·泗阳)
【谚语俗语第63句】:【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惯)形容人贪得无厌。 也作吃着碗里,瞧着锅里。 吃着碗里,盯着锅里。 吃着碗里的,占着盆里的。
【谚语俗语第64句】:【 瞎子摸黑路】难上难谓更加困难。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瞎子摸黑路难上难,穷汉就怕闹荒年。”
【谚语俗语第65句】:【 几十年如一日】一贯如此,没有变化。台湾朱秀娟《女强 人》:“想想看,十多年如一日,哪件事我不听你的。”
【谚语俗语第66句】:【人怯鬼蝎虎,人勇鬼缩头】(谚)蝎虎:放肆猖狂的样子。人要是胆怯软弱,邪恶鬼物就会猖狂;人要是勇猛刚强,邪恶鬼物就会退缩。 指对邪恶势力只能强硬,不能软弱。
【谚语俗语第67句】:【地是大家种,路是众人走】(谚)土地,是大家种的;道路,是大家走的。偏指道路是天下人的道路,不是私有的,人人都有权利行走。
【谚语俗语第68句】:【没眼先生上钟楼——瞎撞】(歇)没眼先生:盲人。瞎:本指失明,转指盲目地。撞:本指撞击钟,转指莽撞地行动。指盲目地东冲西撞或盲目行动。 也作没眼先生出海——瞎撞。 没了头的苍蝇——乱撞一气。
【谚语俗语第69句】:【扳倒葫芦洒了油】(惯)比喻不惜一切,坚决干到底。
【谚语俗语第70句】:【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指平时不做准备,临时仓促应 付。后一句亦可单用。或说:闲时不烧香,忙时满炉装。成 语:临渴掘井。明代《古今小说》:“这伙三党之亲,自从倪太 守亡后从不曾见善继一盘一盒,岁时也不曾杯酒相及,今日 大块银子送来,正是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谚语俗语第71句】:【嘴上缺个把门的】意为没有阻拦,有话乱说。把门的,也 说:站岗的。浩然《山水情》:“你如今可不是学生了,还这么 任性,嘴上缺个把门儿的,可没啥好处。”
【谚语俗语第72句】:【大满贯】“大满贯”现在多指在某项体育比赛中,在不同的赛事中连得几个冠军,称之为“大满贯”。如乒乓球比赛,有世界杯(一年一次)、世锦赛(二年一次)、奥运会(四年一次)三大赛事,在三大赛事中如果都得了冠军,就是乒乓球大满贯得主。中国荣膺这一称号的有邓亚萍、王楠、张怡宁、刘国良、孔令辉、马琳,还有今年的伦敦奥运会金牌得主张继科。所以,大满贯是很高的荣誉。追究大满贯的词源,出自战国末期韩非子的《韩非子·说林下》:“有与悍者邻,欲卖宅而避之。人日:‘是其贯将满矣,子姑侍之’。答日:‘吾恐其以我满贯也。”’满贯就是钱多的意思。此词原本是绳子穿铜钱达到全绳用到尽头,也就是铜钱贯满全绳之意。如果家有万贯,岂不就是个财主?引申义对于造孽最深、作恶最多者,也称之为满贯,成语所谓之恶贯满盈的就是,却绝不用作形容做善事。打小牌有习惯用大满贯小满贯的说法,也是绳子贯满铜钱引申而来。这种赌博游戏,非善事也。古代传统思维方式视钱多并非完全的好事,所谓满溢损是也。满贯容易惹是非,所以多引申为非善事。转义为荣誉,是近年的事。
【谚语俗语第73句】:【好花偏逢三更雨,明月忽来万里云】释义:雨打娇花,乌云遮月。比喻好人遭受突如其来的打击。例句:赵氏玉贞衣不解带,昼夜伺候,不想大限已到,古语说的是:“好花偏逢三更雨,明月忽来万里云。”李文元一病不起,呜呼哀哉,竟自死去。
【谚语俗语第74句】:【眼经不如手经,手经不如常舞弄】(谚)用眼看过,不如用手经过;用手经过,不如反反复复习练。指学习技艺,重在不厌其烦地实践。
【谚语俗语第75句】:快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谚语俗语第76句】:火柴头碰磷片——触即发
【谚语俗语第77句】:【困头儿上不算计,圈底儿下却算计】(惯)困(qun):古代一种圆形的粮仓。粮满仓时不计划用粮,仓里快没粮时才开始计划。比喻钱快花完时才注意节约。
【谚语俗语第78句】:爸爸买了一条活鱼回来,十分高兴地对妈妈说:“赶快做做吧!猪要吃叫的,鱼要吃跳的!”(湖南·醴陵)
【谚语俗语第79句】:【惯子如杀子】(谚)惯:娇惯。一味娇惯子女,反而会害了他们。指对后代绝不可溺爱。 也作“惜子如杀子”。
【谚语俗语第80句】:大桥上卖钵子——套一套的
【谚语俗语第81句】:【大象病了千斤重,骆驼死了比马大】释义:比喻有钱有势的人,就是破产或失势了,也比一般人强。“比马大”又作“比马壮”。例句:怎么?大象病了千斤重,骆驼死了比马大,难道说我贾有富真的瘪了?
【谚语俗语第82句】:【宁失一人喜,不结千人怨】(谚)宁可失去顶头上司的欢心,也绝不使群众抱怨怀恨。指做事不能为了讨好当官的而坑害群众。
【谚语俗语第83句】:路边的长虫——地头蛇
【谚语俗语第84句】:【贪产贫,惜产穷】(谚)贪产:贪占产业。惜产:死守产业。指对财产贪占或死守不舍的,都会受穷受困,不得自在。诫人不可贪占,也不可吝啬。
【谚语俗语第85句】:六月的蚊子——叮死了
【谚语俗语第86句】:【猪八戒玩老雕——各好一路】(歇)老雕:猛禽,嘴成钩状。指各人有各人的爱好。
【谚语俗语第87句】:【海底捞月,水中求酥】释义:酥:酥油,是从牛奶或羊奶中提出来的脂肪。到海里去捞月亮,在水中寻求酥油。比喻白费力气,根本办不到。例句:他们要同陈鲩刺作对,也不想一想,小舢板好去撞大船?海底捞月,水中求酥,会有什么结果?
【谚语俗语第88句】:劳动是食欲的父亲,是消化的祖父,是健康的曾祖。
【谚语俗语第89句】:【大白天说梦话】释义:说荒唐话、不实际的话。例句:“连升嫂子,你不要大白天说梦话吧,这是不可能的事儿!”
【谚语俗语第90句】:彩电演节目——有声有色
【谚语俗语第91句】:【好话说上千千万,不如实事办一件】(谚)好听的话说得再多.也不如切切实实地做上一件好事管用。 指光说不起作用,贵在拿出实际行动。 也作“好话千句,不及好事一桩”。
【谚语俗语第92句】:头发打摆子——毛病
【谚语俗语第93句】:【东酸西辣,南甜北咸】(谚)东部人爱吃酸的,西部人爱吃辣的,南方人爱吃甜的,北方人爱吃咸的。 指我国各地人们对饮食的调味各有偏爱。
【谚语俗语第94句】:【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释义:指人要有进取心,要追求进步。也指官职地位、生活水平等的提高。例句:“……要是农村富起来,手工匠人将来归到工厂,变成正经八百的工人阶级,谁不乐意,谁愿意一辈子抱风箱抡锤。人往高处走,水往低下流!爹,对不?”
【谚语俗语第95句】:竹篾织的鸭子——没心肝
【谚语俗语第96句】:【打不得官司告不得状】事情本不合法,也无凭据,无法公 开讲理。相关的:有处告状,没处拿人。清代《儒林外史》: “认却认得,这话打不得官司告不得状,有什么方法!”
【谚语俗语第97句】:【脑瓜子有转轴】(惯)比喻人见风转舵,善于跟着情势转变立场、态度。
【谚语俗语第98句】:【 骑马吃豆包】露馅儿馅儿掉在路上,路、露谐音,借指露 出破绽。袁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咱们回去,可别‘骑马 吃豆包——露馅儿’!”
【谚语俗语第99句】:水獭上山——装熊(雄)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1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