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新民间俗语,句句戳心 句句穿心
【歇后语第1句】:【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惯)比喻才貌出众的姑娘嫁给了丑陋或卑鄙的丈夫。也比喻聪明能干的女子生活在不能发挥才智的地方,或珍贵的东西落在不适合拥有它的人手中。 也作好花插在牛屎上。 鲜花插在牛粪上。
【歇后语第2句】:【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谚)有多大的热能,就发多大的光。比喻不论能力大小,总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歇后语第3句】:蒸笼里伸出个头——熟人
【歇后语第4句】:【在外面舍块板,给家里丢扇门】(谚)丢:搁置,放。在外面施舍给别人一块板,就等于给自己家添上一扇安全门。指保护别人的家庭,自己的家庭也会得到保护。
【歇后语第5句】:【亲家】孩子们结婚后,小夫妻双方父亲之间的称呼,双方母亲则称为“亲家母”。深受国人喜爱的豫剧《朝阳沟》有句著名的唱段“亲家母,你坐下,咱俩拉拉知心话……”“亲家”之称最早始于唐代。《新唐书·萧嵩传》载:“子衡,尚新昌公主,嵩妻入谒,帝(玄宗)呼为亲家。”最初这一称呼只流行于皇亲国戚的联姻上,唐玄宗直呼龙婿生母为亲家母,足见其关系的亲密。因此,唐代诗人卢纶作《王驸马花烛诗》云:“人主人臣是亲家。”后来,“亲家”这个称呼通行到了民间,一般老百姓也开始使用这一称呼,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歇后语第6句】:【话不要说死,路不要走绝】意即情况是变化的,做事要考 虑后果,留有余地。刘彦林《春风得意》:“别急,别急,话不 要说死,路不要走绝,咱们再研究研究。”
【歇后语第7句】:【一脚高,一脚低】见“高一脚,低一脚”。
【歇后语第8句】:【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谚)一年计划的实行,关键在春天;一天计划的实行,关键在早晨。指行动贵在早动手。
【歇后语第9句】:【吃力不讨好】花了很大力气,别人还有意见,得不到好 评。吃,也说:费。歇后语形式为:老公公背儿媳妇过河,吃 力不讨好/顶着石臼唱戏,吃力不讨好。香港唐人《金陵春 梦》:“我的处境好有一比,顶着石臼唱戏,吃力不讨好。”
【歇后语第10句】:贵州驴子学马叫——南腔北调
【歇后语第11句】:【促风暴雨,不入寡妇之门】(谚)促风:又急又猛的狂风。即使遇到急风暴雨,也不进寡妇人家去躲避。旧指寡妇门前是非多,必须远避嫌疑。 也作“疾风暴雨,不过寡妇之门。
【歇后语第12句】:哥哥有十四岁了,在家里他吃的饭最多。在一旁的爸爸说:“真是家有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云南·鲁句)
【歇后语第13句】:【一个将军一道令,一个和尚一套经】(谚)每个将军都有自己一套指挥的号令,每个和尚都有自己一套常念的经文。比喻谁掌权谁说的话就算数。也比喻多层领导,各自发号施令。 也作一个将军一个令,一个和尚一个磬。 一个和尚一本经,一个将军一道令。
【歇后语第14句】:【遇着善人便烧香,遇着恶人便使枪】(谚)指对人要爱憎分明,善恶分清,不能是非混淆,敌友不辨。
【歇后语第15句】:【不怕外来盗,就怕地面贼】(谚)外来盗:从外地窜来的盗贼。地面贼:熟悉情况的本地盗贼。指本地盗贼熟悉情况,容易作案。
【歇后语第16句】:【亲戚明算账,父子钱财清】(谚)亲戚之间在经济上要算清账,父子之间在钱财方面也要有透明度。 指即使关系再亲近,在钱财上也要一清二楚。
【歇后语第17句】:大腿上绑铜锣——走到哪响(想)到哪
【歇后语第18句】:麻秆做扁担——担当不起
【歇后语第19句】:叔叔对爸爸说他打算贩卖鸡蛋。爷爷说:“你卖鸡蛋不打了才怪呢,我看是豆腐渣捏圈儿,崩箍都没响。”(内蒙古·赤峰)
【歇后语第20句】:【风有风头,雨有雨头】(谚)风刮来时,先有风头;雨下来时,先有雨头。比喻任何群体行动,总得有个带头的。
【歇后语第21句】:【操心不怕白了头】操心过分,没有必要操心。浩然《艳阳 天》:“你别劳心费力了,也不怕多长几根白头发!”
【歇后语第22句】:鸭子的屁股——爱翘:圆滑;又圆又滑
【歇后语第23句】:脚扎刀子一离心远着哩
【歇后语第24句】:【千人千面,百人百性】(谚)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不同的面孔,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不同的性格。指人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就和人人都有和别人不同的相貌一样。 也作“干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
【歇后语第25句】:【 拄棍要拄长的,结伴要结强的】应与有能耐的人交朋友,以 得到帮助。柳青《创业史》:“拄棍要拄长的,结伴要结强的! 他认为姚士杰的指头比他梁生宝的胳膊粗!”
【歇后语第26句】:舞台上的灯光一引人注目
【歇后语第27句】:放学回到家里,我总爱在妈妈面前说别的同学这点不如我,那点我比他强。妈妈教育我:“只见别人眉毛短,不见别人头发长,别人的优点多着哩!”(山西·平陆)
【歇后语第28句】:【同桌吃饭,各自还钱】在一起共事,经济上分清。清代《三 侠五义》:“咱们同桌儿吃饭,各自会钱,谁也不必扰谁,你道 好么?”
【歇后语第29句】:望远镜照太平洋——望无涯
【歇后语第30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遇到大的事变,也能保持镇静。香 港梁凤仪《千堆雪》:“他的理由其实极不充分,虽说泰山崩 于前而色不变,不应为人事而阻公事,毕竟人的生命宝贵。”
【歇后语第31句】:【 无马狗拉犁/无牛马耕田】借指替代,或不得已求其次。 相关的:有牛使牛,没牛使犊。周立波《山乡巨变》:“不要讥 笑吧,我做得什么队长啊!还不是无牛牛了马耕田。”
【歇后语第32句】:【【第73句】:八十四】民间有所谓“【第73句】: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的说法。“【第73句】:八十四”对上岁数的人是一个忌讳的岁份。其实,“【第73句】:八十四”这两个年岁并不神秘,也不可怕,它只不过是我国历史上两个圣人归天的虚龄罢了。一个是春秋时期的圣人孔丘,一个是故国时代的亚圣孟轲。正巧孔子年仅七十三虚岁时命归于天,孟子活到八十四虚岁。因为孔孟都被尊为“圣人”,谁也不敢活过圣人,所以,他们归天的年龄也就成了不吉之年了。实际上,在我们周围的老年人中,死在七十三或八十四岁的,其实完全是一种巧合,如果比其他年龄段稍多一点的话,也是因为心理压力过重导致的,并非迷信所致。
【歇后语第33句】:【驴粪球,外面光】指外表还可以,内里很糟。浩然《艳阳 天》:“人家主人专意要这样。人家不图驴粪球子外面光,图 的是缸里点灯里头亮。荞麦面的肉包子,别看皮黑,一兜 肉!”
【歇后语第34句】:邻居家忘了关水龙头上班去了,结果他们家发了大水,我们家也遭了殃。哥哥气愤地要去找他们算账。奶奶说:“算了,人家又不是故意的。常言说,走路要好伴,居家要好邻。千金买屋,八百买邻。为了一件意外的事伤了邻居和气,不值得。”(河南·许昌)
【歇后语第35句】:山鹞子站在崖头上——高瞻远瞩
【歇后语第36句】:【狼到天边不改性】释义:比喻坏人本性不改。例句:狼到天边不改性,会同我们一条心?十年来,我们的人怎么死的,我两眼怎么瞎的?他们比狼还狠十分!
【歇后语第37句】:【贴人不富自家穷】(谚)贴:补贴,帮补。在钱财上帮补别人,往往是别人没有帮补好,倒把自己拖垮了。指用财物扶持别人,并非救助人的好办法。
【歇后语第38句】:树上搁油瓶——好险;冒险;危险
【歇后语第39句】:【拿着蚂蚱喂老虎】(惯)比喻东西太少,满足不了需求。
【歇后语第40句】:【买一个饶一个】(惯)饶:另外添加。比喻惩罚某人,连带也惩罚了另一人。
【歇后语第41句】:【问门道】(惯)比喻寻找能够达到目的或办成事情的途径。
【歇后语第42句】:口吃蜜糖——心里甜
【歇后语第43句】:【人不知,鬼不觉】(惯)形容非常隐秘,谁也没有发现。 也作人不觉,鬼不知。 神不知,鬼不觉。
【歇后语第44句】:【虎死皮还在】释义:比喻虽然垮台,威风还在。例句:诺阿浦木梭,“虎死皮还在”,怎么这样说,不说以前你们有过部落联盟,现在单说你们的亲戚关系,你想想,你的三家亲戚垮了,你阿侯家会有好结果?
【歇后语第45句】:【百艺百穷,九十九艺空】释义:百艺:各种技艺。穷:寻根穷底。百种技艺都想学,九十九种落空。比喻学不专一,必无所成。例句:百艺百穷,九十九艺空。言多则不精也。鄙语虽小,比喻大。
【歇后语第46句】:我放学回家,看到院子里一群老母鸡正“咯嗒咯嗒”地叫,就顺手抓了把新打的麦子去喂它们,不料它们都不吃。妈妈打趣说:“鸡子生来命就穷,不吃新麦它吃虫。”(河南·鹿邑)
【歇后语第47句】:夹肢窝生疮——阴毒
【歇后语第48句】:撑着阳伞戴凉帽——多此一举
【歇后语第49句】:我们老师最痛恨那些不孝敬老人的人。他常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一个人连老人都不孝敬,就枉披一张人皮了!”(陕西·旬阳)
【歇后语第50句】:【马前诸葛亮——啥也少不了你】(歇)马前:事前。指对方管事太多,什么都要过问。常含责骂意。
【歇后语第51句】:【六畜】农民盼望的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六畜”的说法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子·难二》中说:“务于蓄养之理,察于土地之宜,六畜遂,五谷殖,则人多。”它说明了掌握蓄养的规律和明了土地的特性,六畜才能顺利生长,五谷才能迅速繁殖,收入就会增多。六畜,指的是牛、马、羊、豕(猪)、鸡、犬(狗)六种家畜。《左传·僖公十九年》说:“古者六畜不相为用。”六畜之中,牛和马主要用来耕作、驮运、拉车,羊、豕、鸡主要供食用,犬则守户。现在,六畜的使用价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羊来说,除了食用外,增加了毛纺,以牛和豕来说,增加了皮革制品。而牛和马的耕种作用大大弱化,被现代科技所取代。
【歇后语第52句】:【草拔了根,活不长远】释义:比喻失掉了根子,无所依托,活不下去。例句:庄稼人没地,好比草拔了根,活不长远。
【歇后语第53句】:【圣诞老人】圣诞节期间,在英、美等国,不少大百货商店、超市专门派人装扮成圣诞老人,向顾客,尤其是孩子们分发糖果和礼品,这一风俗现在已传到中国,商店或超市也有了圣诞老人的形象。那么,圣诞老人是怎么回事呢?相传,圣诞老人是罗马帝国东部小亚细亚每拉城(今土耳其境内)的主教圣尼古拉的化身。圣尼古拉主教生前乐善好施,曾暗地里赠送金子给一个农夫的三个待嫁的女儿做嫁妆,将其中一袋金子从烟囱口扔进去,恰好掉在壁炉上的一只长筒袜子中。于是,现在每逢圣诞夜,必有不少天真的孩子把袜子口朝上小心翼翼地吊在壁炉旁,期待圣诞老人送来礼品。圣诞老人的形象非常可爱。他是个留着银白胡须、和蔼可亲的老人。头戴红色尖帽,身穿白皮袖边,白皮领子的大红袍,腰间扎一条宽布带。传说圣诞老人住在北极。在圣诞夜,圣诞老人架着八只鹿拉着满载礼品的雪橇,从北方雪原来到各家,由屋顶的烟囱下来,经过壁炉到房间内,把糖果、玩具等礼品装进孩子们早已吊在壁炉旁或床头上的袜子里。所以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歇后语第54句】:【红皮萝卜白心子】释义:比喻假装进步,表里不一。例句:谁他妈的要红皮萝卜白心子,可别怪我二光不讲交情。
【歇后语第55句】:【 —步一个台阶步步高升。】成语:蒸蒸日上。邓刚《阵 痛》:“这样,一天锤没打的郭大柱,一步一个台阶,毫不费事 地晋升到五级铆工。”
【歇后语第56句】:屁股袋上装黄连——苦在后头
【歇后语第57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谚)从前发生过的事能够牢记不忘,便可作为以后行事的良好借鉴。指把历史作为一面镜子,可以总结经验,接受教训。
【歇后语第58句】:再甜的甘蔗不如糖,再亲的婶子不如娘。
【歇后语第59句】:吃饭的时候,小姑给我盛粥。最后,锅里还剩下一点又盛给我了。她说:“宁叫糊涂‘黄面稀饭’撑死人,不叫糊涂占了盆。”(山东·莒南)
【歇后语第60句】:【嘴硬骨头酥】(惯)形容说话强硬,却胆小心虚。 也作“嘴硬骨头松”。
【歇后语第61句】:【钦差大臣满天飞】(惯)钦差大臣:也叫钦差,由皇帝派遣、代表皇帝到外地处理重大事件的官员,现多用来比喻上级机关派来的、掌有大权的官员。讽刺上级派到下级单位检查工作、发号施令的人太多。
【歇后语第62句】:【一人计短,二人计长】(谚)指独自一人考虑问题难免有局限,人多了共同出谋定计自会高明。
【歇后语第63句】:【有百害而无一利】(惯)指有许多害处而没有一点儿好处。
【歇后语第64句】:【死棋腹中有仙着】(谚)死棋:无着可走的棋。着(zha。):下棋时走一步为一着。指棋下到看来是无路可走的死棋时,却有高明的一着使棋局转活。常比喻事情陷入绝境时,经过努力,往往会出现新的转机。 也作“死棋肚里有活着”。
【歇后语第65句】:一次我没吃早饭,中午吃饺子,我吃了一碗后还嚷着没吃饱。姥姥在一旁说话了:“一顿不刷锅,两顿同样多!”(河南·汤阴)
【歇后语第66句】:【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无处可去,绝望。成语:走投无路。 明代《西游记》:“不须罗噪,但依我分摆:孙大圣和太子同领 着兵将下去,我们三人在口上把守,做个里应外合,叫他上 天无路,入地无门,才显些手段。”
【歇后语第67句】:【驼背夹直,其人不活】(谚)驼背:后背隆起的人。如果硬要把驼背夹直,那这个人就没命了。指矫正事物的缺陷,要因事制宜,过激就会适得其反。
【歇后语第68句】:【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者责任重大。张贤亮《男 人的一半是女人》:“她对书记不愿意在这儿长久呆下去表 示惋惜,说咱们农工就仗着一个好领导。火车跑得快,就靠 车头带。”
【歇后语第69句】:【说漂亮话】(惯)指说得好听,却没有行动。
【歇后语第70句】:【一手托两家】(惯)比喻同时为当事双方办事,一次解决两家的问题。
【歇后语第71句】:下午第一节课,老师见同学个个都无精打采的样子,突然说:“真是‘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啊!”一句话,把同学们都逗笑了,瞌睡虫也被撵走了。(江西·南康)
【歇后语第72句】:嚼着甘蔗上楼梯——节节甜,步步高
【歇后语第73句】:【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什么也没捞着,一无所获,希望落空。 成语:镜花水月。浩然《山水情》:“可别是我害了单相思,最 后闹个竹篮打水一场空呀!”
【歇后语第74句】:河豚鱼撞船———肚子气
【歇后语第75句】:躺在怀里的猫儿——俯首帖耳
【歇后语第76句】:妈妈把包忘在了办公室,让我去给她拿回来。我说:“妈妈,你长得比我高,腿比我长,迈的步子比我大。还是您自己去拿吧。”妈妈瞅了我一眼说:“真是使唤嘴不如使唤腿。”说罢自己拿包去了。(山西·长治)
【歇后语第77句】:【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友好不是单方面的,要双方相 互真诚相待。成语:将心比心。张恨水《啼笑因缘》:“从今 以后,我才知道人心换人心这句话是假的,不过是金子换人 心罢了。”
【歇后语第78句】:【梦是心头想】(谚)睡觉所梦到的种种情景,往往是人清醒时心头想到的。指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幻是人的心理作用。 也作梦从想中来。 梦现心头事。
【歇后语第79句】:【徒知其一,不知其二】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歇后语第80句】:【有钱一时办,无钱空自喊皇天】(谚)有钱办事,立马就成功;无钱办事,再喊老天也无用。指办事的成败迟速,经济基础是关键。
【歇后语第81句】:因为家穷,大伯小时候只读了两年书。他常对我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你可要好好学习,不能再像我——睁眼瞎一个,拎起来不像粽子,捧起来不像糍粑的,干啥啥难啊!”(江苏·仪征)
【歇后语第82句】:城楼上的卫兵——高守(手)
【歇后语第83句】:闹钟报时辰——自鸡得意
【歇后语第84句】:【老君爷叫蛇咬——法尽了】见“太上老君叫蛇咬——法尽了”。
【歇后语第85句】:【水浅养不住大鱼】条件差,收揽不了人才。类似的:小笼 子盛不住大鸟。姚雪垠《李自成》:“就怕水浅养不住大鱼。 咱如今刚打了败仗,人家牛举人未必会留在这里。”
【歇后语第86句】:【明镜所以照形,往事所以知今】(谚)所以:用来。形:形貌。明镜用来鉴照自己的容颜,往事用来鉴察当前的事理。指借镜是为了察己,借古是为了察今。 也作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明鉴可以照形,古事可以知今。
【歇后语第87句】:【这儿说,这儿了】说过就算完,不必再传话。浩然《山水 情》:“咱们这儿说,这儿了,别传,免得越传越玄,影响不 好。”
【歇后语第88句】:当我拿着奖状在家人面前炫耀时,哥哥劝我说:“不可花开一时红,但愿叶绿四季青。千万不要因为一次胜利冲昏了头,你的路还长着哩!”(河南·西平)
【歇后语第89句】:我在外公家画画的时候,把凳子搬到阳台上去了,可吃饭时,忘了搬回来。外公说:“你真是有前手,没有后手。”(四川·成都)
【歇后语第90句】:【一辈人不管两辈人的事】(谚)指儿女辈的事让儿女自己去料理,当父母的不必包办代替,操多余的心。
【歇后语第91句】:【不登高山,不现平地】(谚)不登上陡峭的高山,就显不出平坦的大地。比喻凡事不经过比较,就看不出巨大的差别来。
【歇后语第92句】:【 东倒吃猪头,西倒吃羊头】两方面均有利。成语:左右逢 源。刘云若《旧巷斜阳》:“玉珍这主意,可谓东倒吃猪头,西 倒吃羊头,两不落空。”
【歇后语第93句】:【挑大梁】(惯)挑:本指用竹竿等的一头支起,比喻承担。指担负重要的起支柱作用的工作。 也作“挑正梁”。
【歇后语第94句】:钢锤砸铁砧——硬碰硬
【歇后语第95句】:【争得猫儿丢了牛】(惯)比喻得不偿失。
【歇后语第96句】:【穷人有三门富亲戚不算穷,富人有三门穷亲戚不算富】(谚)穷人家如果有几家富亲戚经常周济他们,也就算不得真穷;富人家如果有几家穷亲戚经常拖累他们,也就算不得真富。
【歇后语第97句】:表哥偶尔考出一个好成绩,就会得意洋洋地在家人面前炫耀。妈妈说:“你真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华佗面前论草药。也不买二两棉花纺一纺,家里的几个表兄妹,哪个不比你的成绩好?”(湖南·长沙)
【歇后语第98句】:有钱难买老来瘦。
【歇后语第99句】:在学习上一遇到困难,我就爱去问老师和同学,妈妈说:“米靠碾,面靠磨,遇到问题靠琢磨。不勤思,哪来的长进?”(湖北·荆门)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1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