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俗话俗语,字字入骨 句句珠玑
【歇后语第1句】:匡衡凿壁——借光
【歇后语第2句】:三横加一竖——想称王了
【歇后语第3句】:【隔行如隔山】(谚)行:行业。隔个行业就如同隔座山一样,彼此很陌生。指各个行业都有各自不同的业务和知识,这一行人不懂那一行事。
【歇后语第4句】:柳树剥皮——净光棍
【歇后语第5句】:【自作孽,不可活】佛家认为作孽要遭报应。指做坏事毁 了自己。清代《镜花缘》:“若任性妄为,致遭天谴,那是自作 孽,不可活,就怨不得人了。”
【歇后语第6句】:【困头儿上不算计,圈底儿下却算计】(惯)困(qun):古代一种圆形的粮仓。粮满仓时不计划用粮,仓里快没粮时才开始计划。比喻钱快花完时才注意节约。
【歇后语第7句】:【不受磨炼不成佛】释义:不经受磨炼不会成为出色的人。例句:“不受磨炼不成佛,要不是受了刘队长的那次教训,这些日子还不知得闯多少祸!”
【歇后语第8句】:今年与去年相比是一个丰收年。爸爸说:“这就像小秃长个脸面胡——缺处有补。”我建议把一部分粮食卖掉,可爷爷说:“庄稼佬生得怪,东西越贵越不卖。”(河南·新野)
【歇后语第9句】:【王八吃西瓜——滚的滚爬的爬】(歇)滚:本指西瓜滚动,转指人翻滚。爬:本指王八爬行,转指人乱爬。形容狼狈败退,抱头鼠窜的样子。 也作“王八啃西瓜——连滚带爬”。
【歇后语第10句】:【皇天不负好心人】(谚)皇天:老天。老天不会辜负操好心,做善事的人。指好心人终究会有好结局、好报应的。
【歇后语第11句】:叫花子碰上大雪天——饥寒交迫
【歇后语第12句】:楚河汉界———清二楚
【歇后语第13句】:一天,妈妈算命回来笑呵呵地说:“算命先生说我再过一年必会发大财。”爷爷听了说:“算命的不说好,酬金哪里讨!甭信那些个没根没据的话。”(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14句】:铁不冶炼不成钢,人不运动不健康。
【歇后语第15句】:出土的笋子逢春雨——节节高
【歇后语第16句】:【老郎疼婆娘,少郎讲名堂】释义:年轻的丈夫不知道疼爱妻子。例句:“唉唉,事到如今,只能顾一头了。俗话说:‘老郎疼婆娘,少~B讲名堂’。……”
【歇后语第17句】:鸭子吃黄鳝——吞吞吐吐
【歇后语第18句】:【僧来看佛面】(谚)和尚来了,看在佛祖面上,一定要热情招待。比喻来人虽不相干,但考虑到推荐人的情面,必须善待。
【歇后语第19句】:【老鸦嫌猪黑】释义:比喻只知嫌恶别人的缺点毛病,不知自己的缺点毛病也和别人一样。例句:俗语道:“……老鸦嫌猪黑,乌龟笑鳖跛。”
【歇后语第20句】:2月15日早晨,大地被一层厚厚的春霜覆盖。我站在门口高兴地说:“真美啊!”奶奶站在一旁却说:“春霜不露白,露白要赤脚。”第三天傍晚,天空果真飘起了细细春雨。(浙江·绍兴)
【歇后语第21句】:蚊子趴到玻璃上——插不上嘴
【歇后语第22句】:【能人背后有能人】(谚)能人:才能出众、技艺超群的人。指能人之上,还有更了不起的能人。诫人不可自满。 也作能人之上有能人。 能人之外有能人。 能人背后有能人,好汉背后有好汉。
【歇后语第23句】:【卜一手穿针,一手捻线】(惯)比喻在双方之间联络,为双方接通关系。
【歇后语第24句】:燎腚的猴子——坐立不安
【歇后语第25句】:【吉人自有天相】释义:相:帮助,保佑。指人有好运气,遇到危险也能平安无事。例句:陶洪滨接过嘴也劝李二嫂:“你回去吧!心放宽些,吉人自有天相,伤会医好的。”
【歇后语第26句】:小兰穿不好毛衣,直怨妈妈织得不合身。妈妈听了,走过来三拉两拽就给她穿好了。小兰照照镜子,高兴得直笑。妈妈说:“你这笨妮子,是手不溜怨袄袖,袄袖长怨你娘啊!”(河南·鹤壁)
【歇后语第27句】:【鸡窝里出凤凰】指条件差的地方,出现了人才,或做出了 成绩。鸡窝,也说:老鸹窝、山窝窝。汪曾祺《大淖记事》: “铁匠里出了这样一个一表人才,真是鸡窝里飞出了金凤 凰。”
【歇后语第28句】:【 哪个庙里没有屈死的】鬼谓不可能绝对公平合理,吃亏受 委屈是常有的事。清代《醒世姻缘传》:“亏了这个好人拾 了,要不是,那庙里没有屈死的鬼。”
【歇后语第29句】:【小儿放纸炮——又爱又怕】(歇)小儿:小孩儿。形容心情复杂,又喜欢又害怕。
【歇后语第30句】:桌子光剩四条腿——失面子
【歇后语第31句】:眼镜框里镶铜子儿———切向钱看
【歇后语第32句】:【老母鸡不吃白大米——喂啥】(歇)喂:谐“为”。询问某事的原因或目的。
【歇后语第33句】:一脚踩上磅秤台——举足轻重
【歇后语第34句】:【狗尾巴熬西葫芦——越吧嗒越不是滋味】(歇)吧嗒:本指品味“狗尾巴熬西葫芦”时发出的声音,转指人自言自语时发出的声音。 滋味:本指味道,转喻某种感受。 指人越琢磨心里越感到不好受,不愉快。
【歇后语第35句】:【原钥匙投原锁——一开就上】(歇)比喻一拍即合。
【歇后语第36句】:长江里的流水——川流不息;后浪推
【歇后语第37句】:【矮子登楼梯——步步高升】(歇)喻境况、生活等一天比一天好,或地位、职位不断提高。
【歇后语第38句】:【白天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谚)亏心事:愧对良心、违背正理的事。指平时为人做事正道直行,光明磊落,即使半夜有人敲门,也会心情坦然,毫不惊恐。 也作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门。
【歇后语第39句】:梦中游苏杭——好景不长
【歇后语第40句】:财神爷招手一来福了
【歇后语第41句】:【一家起火,殃及四邻】灾难会向周围扩展。成语:唇亡齿 寒。尤凤伟《中国一九五七》:“这消息使大家的心情变得沉 重,一家起火,殃及四邻。”
【歇后语第42句】:【定心丸】“定心丸”比喻能使思想、情绪安定下来的言论或行动。定心丸不仅治“心病”,还确有其药,它源自明代军中。古代战争是很残酷的,刀光剑影,人嘶马鸣,一场激战下来,死伤很多。受了战伤,痛苦自不必言,那生死搏斗的场景,足以使人心有余悸。所以要治好战伤,有个起码的条件,首先要恢复心神,于是人们就专门配制了用于安心定神的药丸,取名“定心丸”。 “定心丸”为明代军中必备之药。明朝茅元仪《武备志》中记载的“定心丸”配方为“木香、硼砂、焰硝、甘草、沉香、雄黄、辰砂各等分,母丁洋减半”,把这几味药合炼为丸。其功效可抗菌防腐,安心定神,故起名“定心丸”。凡战争结束后,伤员们都知道要吃“定心丸”。后来,有些伤员转回老家养伤,也把军中这种吃定心丸的口语带回了家乡。凡遇到心中有底数的事情,就借用“吃了定心丸”一语来比喻。
【歇后语第43句】:【水中月,镜中花】指虚幻。成语:镜花水月。《傅雷家 书》:“像水中月,镜中花,始终可望而不可及。”
【歇后语第44句】:豆芽长得一房高一一还是个小菜
【歇后语第45句】:三爷家来了位年轻的外地人,在三爷面前“之乎者也”地卖弄。邻居大叔说:“也不打听打听三爷是干啥的,他可真是圣人门前卖字画,佛爷手心儿里瞎逞能。不知天高地厚,只有脸皮扎不透。”哥哥说那叫“班门弄斧,雷门击鼓”。(河南·南阳)
【歇后语第46句】:【揭不开锅】(惯)形容家里非常穷,经常挨饿。
【歇后语第47句】:【碰瓷】“碰瓷”是泛指一些投机取巧、敲诈勒索的行为。原是北京方言,后流行全国各地。碰瓷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起源于清末,那时候有一伙人为了诈人钱财,专门抱着瓷器去路边撞马车。与马车发生碰撞后,这伙人就故意把瓷器摔坏,一窝蜂一样围住车主要求赔偿。说那瓶是他爷爷的奶奶的二舅妈的大姨那代的古董,值多少多少银子。于是车主就被狠宰了一把,要不然就甭想脱身而去。瓷器碰马车,就叫碰瓷。另一种说法,认为“碰瓷原是古玩业的一句行话,意指个别不法之徒在摊位上摆卖古董时,常常别有用心地把易碎的瓷器往路中央摆放,专等路人不小心碰坏,他们便可以借机讹诈。可怜被“碰瓷”者气受了,钱花了,还得抱回一堆碎瓷。现如今,“碰瓷”又死灰复燃,而且花样翻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多发生在汽车身上。他们不是抱着瓷器撞汽车,而是行人或自行车故意撞汽车,造成汽车撞人的假象,讹人钱财。在北京、广州等地甚至还出现了团伙作案的“职业碰瓷党”,更有甚者他们还利用汽车碰汽车讹诈更多的钱财。实际上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
【歇后语第48句】:【四面烧香,八面求佛】到处求人。《人民日报》( 1982,9, 18):“合江地区八个县扩大经委权限,改变多头领导,企业 办事再不用四面烧香,八面求佛了。”
【歇后语第49句】:鼻孔喝水——够戗
【歇后语第50句】:【手中没把米,叫鸡鸡不来】(谚)比喻不给人点实惠或没有吸引人的环境与条件,别人就不会向你靠拢。
【歇后语第51句】:【狡兔有三窟】释义:窟:洞穴,窝。比喻出路和藏身的地方要多,便于逃避灾祸。例句:我的意见是,从王强夫妻的例子说明,“海豹”是个狡诈的敌人。狡兔有三窟,他既然可以栽赃徐静芳,可不可以同时栽赃严汉?甚至栽赃更多的人呢?
【歇后语第52句】:【鸭子过河——不沾水】(歇)鸭子羽毛有防水的油质物,游小时沾不上水。比喻经历风险,不受伤害。
【歇后语第53句】:【隔层肚皮隔垛墙】(谚)隔着一层肚皮,就像隔着一堵墙一样,有着极大的隔阂。旧指妇女对待非亲生儿女会百般歧视,加以虐待。 也作隔重肚皮隔重山。 隔层肚皮隔层山。
【歇后语第54句】:画里的烧饼——不充饥
【歇后语第55句】:【给个脸,还想往鼻子上抓挠】(惯)形容人得寸进尺,越来越放肆。
【歇后语第56句】:【黄梅不落青梅落,老天偏害没儿人】释义:比喻青年人反比老年人死得早,害得老人没有儿子。例句:三藏闻言,止不住腮边泪下道:“这正是古人云:‘黄梅不落青梅落,老天偏害没儿人。”
【歇后语第57句】:大船漏水——有进无出;有去无回
【歇后语第58句】:【叫化鸡】“叫化鸡”是一道江苏常熟名菜,又称“黄泥煨鸡”。“叫化鸡”的来源,果然与叫化有关。清朝,在虞山有一个叫化子讨饭讨得一只鸡,可惜既无炊具又无调料,没办法吃,于是只能用土法来做了。他先将鸡杀了,去了内脏,带毛涂满黄泥,捡了一些树枝烂叶随意将鸡烘烤上,自己躺到一旁睡觉去了。一觉醒来,看到泥团表面有些裂缝,便往地上一损,泥壳脱落后,却露出香气四溢的鸡肉,令人馋涎欲滴。隐居在虞山的大学士钱牧斋正好路过此地,闻到香味就尝了一下,觉得味道独特,回家命其家人稍加调料如法炮制,味道更是鲜美无比。后来,这种烹制方法就在民间流传开来,大家把这种方法烹制出来的鸡叫“叫化鸡”。 “叫化鸡”产生后,很多人对其工艺进行改良,使其色、香、味俱全,因此长盛不衰。二十世纪初,山景园朱阿二对叫化子煨泥的方法略作改进,除去内脏后,涂上佐料,并将鲜肉、生虾仁、鸡肫、火腿、香菇、香料等什锦配料塞入鸡肚,用荷叶、高温纸包扎,涂上泥,然后煨鸡。这样煨出来的鸡,鸡肉酥烂异香,味透而嫩,上筷骨肉脱离,原汁原味,风味独特,此后山景园靠叫化鸡等菜名声誉鹊起,名满江南。如今“叫化鸡”的品种有山景园叫化鸡、王四叫化鸡、虞山牌叫化鸡等,已列入《江苏菜谱》和《中国名菜谱》。古老的菜肴正焕发出新的美味。
【歇后语第59句】:每天早晨我总要在被窝里磨蹭着多睡一会儿,眼看着上学的时间到了,妈妈急了:“你这是肥猪钻在案板下,躲得了时辰躲不了挨刀,还不快起床?”(陕西·户县)
【歇后语第60句】:【养多大的鸟儿,置多大的笼子】释义:比喻花钱做事不能浪费。例句:“……咱们就得这样,不能大手大脚地花钱。俗话说:养多大的鸟儿,就置多么大的笼子。咱不能花大家的钱像掰着不疼的牙……”
【歇后语第61句】:【泼妇】“泼妇”是指生活中那些凶悍、蛮不讲理的归女。它源自哪里呢?汉代名臣朱买臣,在家是个“妻管严”,他不想这样狼狈地生活下去,准备外出找官做。妻子对他冷嘲热讽,讥其朽木不可雕,并跟他闹分手。朱买臣只好跟妻子分了手。岂料,这个朱买臣在外真的做了大官,骑着高头大马衣锦还乡时,妻子后悔了,又来找他,要求和他复合。朱买臣拿起一盆水泼在马前的地上,对妻子说:“如果你能把水都收回盆里,我就和你复合!”成语“覆水难收”也是由此而来。姓朱的恶老婆也就有了个“雅号”——泼妇,即像泼出水的妇人,不能再走回头路了。这就是历史上原装的“泼妇”。但“泼妇”的传播却与乾隆帝有关。民间有这样的说法:乾隆皇帝在一次下江南的行程中,路过古城镇江之时,看到大市场口有两个老妇在叫骂恶斗,极其不雅,不禁叹道:“天下之泼,唯……之妇也。”皇帝一出口,“泼妇”一词流传也就更快了。
【歇后语第62句】:【瘦猪哼哼,肥猪也哼哼】借指处境好的差的都不满意。贾 平凹《废都》:“而我和他在这些地方说不拢,他总骂我是瘦 猪吭吭,肥猪也吭吭。”
【歇后语第63句】:【和尚庙借梳子——走错门】(歇)和尚不留发,用不着梳子。指找错了地方或对象。
【歇后语第64句】:【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释义:不是情趣相投的人,不会聚合成一家。例句:“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两口子又都比较胆子小,最怕惹是非。”
【歇后语第65句】:麻雀当家——七嘴八舌
【歇后语第66句】:【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释义:周郎:指周瑜,三国时东吴主将。折:亏损。《三国演义》故事:周瑜用美人计,让刘备到东吴招亲,想要借机扣留,以便讨还荆州。刘备按照军师诸葛亮的周密安排行事,使招亲一事弄假成真,带着夫人逃回荆州。周瑜追来,被蜀军杀得大败。比喻遭到双重损失。“安天下”又作“高天下”。例句:周瑜急急下得船时,岸上军士齐声大叫日:“周郎妙计安天下,陪(赔)了夫人又折兵!”
【歇后语第67句】:摇着脑袋吃梅子———副酸相
【歇后语第68句】:【铁炼成钢,兵练成将】(谚)铁经过千锤百炼就能锻成好钢,士兵经过千锤百炼就能成为好将领。指艰苦锻炼是造就人才的必由之路。
【歇后语第69句】:【崽卖爷田不心痛】(谚)崽:方言,儿子。爷:方言,父亲。指坐享其成的后人,不知前辈创业的艰辛困苦。
【歇后语第70句】:地图上量距离——咫尺万里
【歇后语第71句】:见着猫儿当老虎——大惊小怪
【歇后语第72句】:【老不以筋骨为能】(谚)指人到了老年,筋骨弱化,不能再凭力气逞能。 也作老不以筋骨为力。 人老不以筋骨为能。
【歇后语第73句】:王七他兄弟——王八
【歇后语第74句】:墨汁里加石灰——瞎掺和;乱掺和
【歇后语第75句】:【借你口中言,传我心腹事】由别人代为说出心中所想。清 代《儿女英雄传》:“直挨到这个分际,还是绕了这半天弯儿, 借你口中言,传我心腹事,话挤话,两下里对挤,才把句话挤 出来!”
【歇后语第76句】:被打败的公鸡——垂头丧气
【歇后语第77句】:【残灯碰上羊角风——一吹就灭】(歇)羊角风:旋风,龙卷风。指人或某种势力行将死亡或灭亡,经受不住打击。
【歇后语第78句】: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空想
【歇后语第79句】:【 不帮和尚,不帮尼姑】谓不介入,保持中立。韩志君等《古 船·女人和网》:“得,我不帮尼姑,不帮和尚。你们两家斗 法,别把我也扯进去。”
【歇后语第80句】:吃盐翻跟头——闲(咸)得慌
【歇后语第81句】:【灶王爷的横批——一家之主】(歇)横批:与对联相配,贴在对联上面的横幅。旧时供奉灶王爷的对联通常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为“一家之主”。指一个家庭当家做主的人。
【歇后语第82句】:老柳树发芽一一回春
【歇后语第83句】:【好账不如无】(谚)好账:别人不讨还的债。借人家的债,即使人家不讨还,也总归是个负担。指不负债是最轻松自在的。
【歇后语第84句】:【人留后代草留根】(谚)指人只有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人类才得以长继不衰。 也作“人留子孙草留根”。
【歇后语第85句】:过完庙会一个多月,亲戚们送的方便面便吃完了,可我还要吃。妈妈笑着说:“你可真是老母猪拱萝卜窖——拱不完不抬头啊!”(河南·长葛)
【歇后语第86句】:【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谚)指树林大了,有益鸟也就有害鸟,有善鸟也就有恶鸟,各种各样的鸟儿都有。比喻人多了,少不得就有邪恶的人。 也作“树林大了,什么鸟都有”。
【歇后语第87句】:【寡妇回娘家——苦衷难吐】(歇)指有苦说不出。
【歇后语第88句】:【见台阶就下】(惯)比喻及时寻找机会摆脱困境。
【歇后语第89句】:妈妈让我去河边提水,我说:“以后我要换上自来水,免得天天朝河边跑。”妈妈听了说:“你是吃了灯草,说得轻巧。一个人能架得起管子?”(湖南·新宁)
【歇后语第90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谚)殃:灾祸。池鱼:一说是人名,池仲鱼,因靠城门居住,城门失火时被烧死:一说是护城河里的鱼,因救火汲干了护城河,鱼皆干死。比喻无辜受到连累。 也作“城门失火池鱼丧”。
【歇后语第91句】:【 兵无粮草自散】极言军队给养的重要。也指做事要有物 质基础。姚雪垠《李自成》:“俗话说,兵没粮草自散。难道 能让弟兄们饿着肚子散伙么?”
【歇后语第92句】:见小叔大把大把地花钱,爸爸劝他:“只有勤来没有俭,好比有针没有线。学会节约,才能过上好日子哟!”(河北·行唐)
【歇后语第93句】:【牛套马,累死俩】一快一慢,谓无法协调。周立波《暴风 骤雨》:“我养活的是牛,走得慢。又不能跟马搁在一起套 车,牛套马,累死俩。”
【歇后语第94句】:【有钱难买自主张】强调遇事要有主见。或说:千主张,万 主张,黄金难买自主张。清代《说岳全传》:“众位哥哥,自古 道:教的言语不会说,有钱难买自主张。大丈夫随机应变, 着什么忙?”
【歇后语第95句】:小卒子拱老帅——将军
【歇后语第96句】:【牢门口的匾——后悔迟】(歇)旧时监狱门口的匾上常题“后悔迟”三字。指等到犯了罪或做错了事才悔悟,已经来不及了。
【歇后语第97句】:【菩提树】“菩提树”是经常碰到的一个名词,特别是影视剧中经常出现。菩提树是佛教中的圣树。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唐朝初年,禅宗六祖慧能写了这么一首关于菩提树的偈子,流传甚广。那么,菩提树到底存在不存在呢?菩提树不仅存在,而且又名“觉树”、“道树”、“思惟树”、“佛树”,属于桑科,原产于东印度,为常绿乔木。其叶呈心形而末端尖长,花隐于球形花囊中,花为囊熟时呈暗橙色,内藏小果。 “菩提”为古印度语(梵文)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菩提树与佛教渊渊颇深,据传说,两千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他年轻时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的真谛。经过多年的修炼,终于有一次在菩提树下静坐了七天七夜,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佗。所以,后来佛教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印度则定之为国树。
【歇后语第98句】:【座右铭】最初并非是置于座右的铭文,而是一种称为欹器的酒具。欹器是一种奇特的盛酒器,空着的时候往一边斜,装了大半罐则稳稳当当地直立起来,装满了则一个跟头翻过去。这种欹器给人以不能自满,自满就要翻跟头的启迪。春秋时期的齐桓公生前非常喜欢这种欹器,座位右边总是放着一个欹器,用以警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而耐人寻味的是名震天下的一代霸主,竟被自己宠信的奸臣软禁起来,活活饿死,以致腐尸臭烂流出尸水才被人发现。一次,孔子带着学生到庙堂里来朝拜,看到了此酒器,他知道欹器的来历,便给弟子们讲述当年齐桓公置欹器于座右警戒自己的故事。说完,他就让学生取来水倒进欹器,果然一切正如孔子说的一样。孔子便对着学生说:“读书也是一样,谦受益,满招损。你们一定要牢牢记住。”回到家中,孔子也请人做了个欹器放在座位的右侧,用来警戒。以后,欹器被刻在金属上的铭文所代替,“座右铭”是由欹器发展而来的。再后,“座右铭”的材质和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有的贴到墙上,有的摆到桌上。
【歇后语第99句】:【 从天上放下云梯】遇到高升的机会。申跃中《挂红灯》: “对于他自己,虽然不能说是从天上放下了云梯,但也算有 了步步向上的台阶了。”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1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