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超经典俗语,句句精辟走心!

【歇后语第1句】:快马左兜右旋——抖威风

【歇后语第2句】:一家盖不起夫子庙,一个人修不起洛阳桥。

【歇后语第3句】:十五只小船出海一七颠八倒

【歇后语第4句】:【八哥嘴巴毒蛇心】释义:比喻嘴上说得好听,心地狠毒。例句:他真是八哥嘴巴毒蛇心,假装来调解讲和,但正是让敌人跟来杀我们。

【歇后语第5句】:【 咸吃萝卜淡操心】感觉淡而吃咸。咸、闲谐音,淡,无味, 谓白操心,不值得。张贤亮《绿化树》:“他也是成吃萝卜淡 操心!咱们的事,不要人多嘴!我有我的主意。”

【歇后语第6句】:【大丈夫能屈能伸】(谚)指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汉既能受得了委屈,忍辱负重,也能在得志时施展抱负才华。劝人暂作退让之话。

【歇后语第7句】:老鼠吃秤砣——嘴硬

【歇后语第8句】:【当着矮人,别说短话】释义:比喻当面不说人家的短处或人家忌讳的话。例句:愿意不愿意,你也好说,不犯着牵三挂四的。俗话说:“当着矮人,别说短话”。姑奶奶骂我,我不敢还言;这二位姑娘并没惹着你,小老婆长小老婆短,人家的脸上怎么过得去?

【歇后语第9句】:【林大哥——木木的】(歇)“林”字由两个“木”组成。形容人迟钝、死板。

【歇后语第10句】:【撩虎须】见“捋虎须”。

【歇后语第11句】:【年纪不饶人】(谚)年纪:岁数,特指人上了岁数。年纪大了,做事总是力不从心。指人到老年,体质衰退,是生命的规律,对任何人者口不宽贷。 也作年龄不饶人。 年岁不饶人。

【歇后语第12句】:小侄儿刚睡一会儿就醒了,在床上直哭。奶奶说:“就睡这一会儿,还没有一个屁臭得久。”(广西·鹿寨)

【歇后语第13句】:馋鬼抢生肉——贪多嚼不烂

【歇后语第14句】:【被盗经官重被盗】(谚)重:再次。被贼偷盗,去官府报案所花费的,就同再次被盗一样。指旧时官衙勒索厉害。

【歇后语第15句】:我在姥姥家玩,当我弯腰去系鞋带的时候,姥姥家的那条狗却跑了。我问:“这是怎么了?”姥姥说:“狼怕掂刀,狗怕弯腰,它以为你拾东西打它呢!”(河南·滑县)

【歇后语第16句】:杨树开花——不结果

【歇后语第17句】:【朝天辣椒独头蒜,黄毛丫头最难办】(谚)黄毛丫头:未成年的少女。角儿朝天的辣椒和不分瓣的蒜头,味道最辛辣,就好比不太懂事的黄毛丫头一样,最难对付。

【歇后语第18句】:我爸爸因妈妈长期患病而整天不快,光想外出打工一走了之。外公劝导他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你得振作起来,做好人父人夫。”(河南·鄢陵)

【歇后语第19句】:【金钱垫香炉——各抱一条腿儿】(歇)香炉:供神佛时燃香用的器具,底有三条腿。比喻各自选定投靠的人。

【歇后语第20句】:【居者无载,行者无埋】(谚)指居家的人不把东西装在车上作远行的准备,远行的人也不会把财物埋藏起来作定居的准备。

【歇后语第21句】:【不知道哪块云彩有雨】释义:比喻情况不好判断。例句:“我警告你,小王,你有时太快嘴利舌,你知道会闯出多大祸!我看你还是不了解咱们的处境。我们谁都得应付,谁都得伺候,你知道哪炉香烧不到就出事呀!你不知道哪块云彩有雨啊!唉唉……”

【歇后语第22句】:【 酱油不吃要吃醋】醋味酸,指产生嫉妒心理。陈登科《淮 河边上的儿女》:“大家哈哈大笑起来:刘小狗子酱油不吃, 要吃醋呀!”

【歇后语第23句】:【眼泪泡着心】(惯)比喻生活中有太多的痛苦和悲伤。

【歇后语第24句】:【铁匠没样,边打边像】边做边学,在实际中逐渐完成。类 似的:草鞋没样,边打边像。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好 吧,你去搞,铁匠没样,边打边像,慢慢来,总有办法的。”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形容人精明,细心观察情况。语序 亦可换置。池莉《来来往往》:“他不得不谨慎行事,不得不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歇后语第25句】:妈妈检查我的语文作业,看我写得不整齐,就说:“你看你写的,大爷爷小孙子的,重新写一遍!”(山西·洪洞)

【歇后语第26句】:【数核桃打枣】(惯)比喻责骂这个,训斥那个。

【歇后语第27句】:【孙猴子钻到铁扇公主肚皮里——来个里头踢蹬】(歇)铁扇公主:《西游记》人物,又名罗刹女,牛魔王之妻,因儿子红孩儿曾被孙悟空降伏,怀恨在心。

【歇后语第28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释义:好药吃起来虽苦,但对治病有好处;忠诚的劝告听起来虽不愉快,但对行动确有好处。例句:“窃闻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歇后语第29句】:大地旅行——陆游

【歇后语第30句】:【朝喂猫,夜喂狗】见“日饲猫,夜饲狗”。

【歇后语第31句】:【好汉不吃眼前亏】见“光棍不吃眼前亏”。

【歇后语第32句】:【有饭大家吃,无饭大家饿】(惯)比喻同甘共苦。

【歇后语第33句】:【隔山的金子不如到手的铜】(谚)山那边纵然有金子,也比不上到手的铜实在。指想望再好也只是想望,已得到的实惠无论多么小,却实实在在归自己所有。也指凡事宁求小而实,不务大而空。

【歇后语第34句】:【慢橹摇船捉醉鱼】(惯)橹:人力摇的使船前进的工具,比桨长而大。醉鱼:比喻喝醉酒的人。指慢慢地把人灌醉后再下手。也指从容施计,稳步达到目的。

【歇后语第35句】:【咬人狗儿不露齿】释义:比喻内心凶狠的人,表面上不露形迹。例句:那厮却有一二,咱家无三思,将那谎局段则向俺跟前使,那厮正是咬人狗儿不露齿。

【歇后语第36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谚)好药入口很苦,但有利于治病;忠诚的劝告听起来刺耳,但有利于行为。指直言忠告是有益的,但不容易被人接受。 也作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苦药利病,苦口利用。

【歇后语第37句】:【虎进深山,龙归大海】见“龙归沧海,虎入深山”。

【歇后语第38句】:【拣了芝麻,丢掉西瓜】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歇后语第39句】:【穿小鞋】(惯)比喻受到有权势者暗中刁难、限制,又无可奈何。

【歇后语第40句】:无病天天困,没病困成病。

【歇后语第41句】:【有钱不买张口货】(谚)张口货:张口吃白饭的人。指有钱人不会买一个只吃饭不干活的人。

【歇后语第42句】:妈妈回家晚了,我问她是怎么回事。她说:“隔壁王大妈说话真是狗扯羊肠,越扯越长,让我听也不是走也不是。”外婆听到了,接过话茬儿:“你说话倒是三下五除二,挺干脆利落的。”(江西·乐平)

【歇后语第43句】:【打人一拳,防人一脚】(谚)打人家一拳,要防人家一脚。指向人进击要防人反扑。 也作“打出一拳去,谨防一脚来”。

【歇后语第44句】:鸭子浮水——飘飘然;暗里使劲;使暗劲;上松下紧

【歇后语第45句】:【老母猪吃碗碴——肚里有瓷】(歇)瓷:谐“词”。指说话振振有词,头头是道。有时含讥讽意味。 也作“老母猪吃碗碴子——肚里挺有瓷儿”。

【歇后语第46句】:【开天辟地头一遭】释义:比喻自古以来头一次,是空前的。例句:太阳从西边出,月儿往东边落,开天辟地头一遭儿。

【歇后语第47句】:一次小测验,我语文、数学都考了100分。张老师对我说:“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塌筐。你可不能骄傲啊!”(河南·许昌)

【歇后语第48句】:【 快刀打豆腐,两面光】指两面讨好,或使双方满意。或说: 刀切豆腐两面光。清代《活地狱》:“黄大老爷这样一做,算 是快刀切豆腐,两面光,上司也敷衍了,同寅也瞒过了。”

【歇后语第49句】:觉多腿脚软,酒多脑袋沉。

【歇后语第50句】:【搭起戏台卖螃蟹——买卖不大,架子倒不小】(歇)讥讽人本事不大,派头却不小。 也作“卖螃蟹的搭戏台——架子大”。

【歇后语第51句】:【藏了和尚藏不了寺】(谚)和尚:出家修行的男佛教徒。指和尚能躲藏起来,寺院却无法躲藏。常比喻躲避不是个办法,事情终得要解决。 也作“躲得了和尚躲不了寺”。

【歇后语第52句】:李明在做数学作业时,该写单位的没有写,不需写单位的却写上了。老师说:“你是正当不当,豆腐里面放姜。”(江西·萍乡)

【歇后语第53句】:【东亚病夫】一提起“东亚病夫”,准把账记在西方帝国主义者特别是日本侵略者头上,但他们确实用“东亚病夫”一词来蔑视中国人民,也成了国人忌讳的病根。其实,“东亚病夫”一词最初并非出自日本人之口,也并非贬义。此词始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源出严复《原强》:“盖一国之事,同于人身,合夫人身,逸则弱,劳则强者,固常理也。然使病夫焉,日从事于超距赢越之间,以是求强,则有速其死而已矣。今之中国,非犹是病夫也耶!”意思是国家之事,像人的身体一样,闲逸就会虚弱,劳动(锻炼)就会强身健体,这是常理。但如果强迫一个病夫进行高强度超极限的锻炼,希望以此强健起来,只能导致其快速死亡。今日之中国,也像一个病夫,应按常理革新求强。自此以后,文人学者自称“病夫”多矣。清朝末年专写《孽海花》小说的文学家,也曾自号为“东亚病夫”,而国人自读自嘲之词之文章也不乏以“病夫”泛称中国人。这应是自醒求变之强音,绝非自暴自弃。弃弊图利,国强之始也。当时国人的这种自嘲自勉,决不允许西方帝国主义者与日本侵略者偷换词义来污蔑伟大的中国人民。

【歇后语第54句】:【豺狼当道,安问狐狸】(谚)豺:形体似狼而小,性凶猛。豺狼:比喻凶恶残忍的人。安:表反问。指豺狼当道伤人,消灭豺狼是当务之急,何必管那偷吃鸡的狐狸!比喻铲除恶人应当先除首恶。

【歇后语第55句】:篙子撑船——竿子到底

【歇后语第56句】:【 端人家碗,受人家管】在经济上依赖别人,即被人控制。 反义说:不端他人碗,不受他人管。孔厥《苦人儿》:“端他 碗,受他管,我们吃他家饭,打死也还不是打死了!气他 甚?

【歇后语第57句】:【不知天高地厚】(惯)语本《韩诗外传》卷八“臣终身戴天不知天之高也,终身践地不知地之厚也”。 1形容人狂妄无知,盲目自大。 2比喻人不谙世事,没有处世经验。 也作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不晓得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歇后语第58句】:【起脚饺子落脚面】(谚)起脚:人出远门,离家时称“起脚”。落脚:从远方归来,脚进家门称“落脚”。 指民俗讲究远出离家前吃饺子,归来时吃面条。

【歇后语第59句】:【事缓则圆】(谚)缓:舒缓,从容。 圆:圆满。指遇事不可急于求成,要从容舒缓,才能得到圆满的结果。

【歇后语第60句】:【肩膀宽】(惯)形容人能力强,能担起重任。

【歇后语第61句】:密网捕渔——连锅端

【歇后语第62句】:【让了甜桃,去寻酸枣】(惯)比喻把好的让出去,却去寻找差的。

【歇后语第63句】:【三长两短】“三长两短”是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特别是常指人的死亡。“三长两短”望文生义好像是用一组数字说长论短,形容长长短短参差不齐的样子,其实不然。那么,“三长两短”是怎么来的呢?旧时,凡是出了生命攸关的大事,例如横死凶杀,同今日办案程序和方法有很大不同。古代的破案没有现代科技手段,是将死者先抬放到棺木中,再由官员验尸查案。此类待查的死尸,不属盖棺入土的正式入殓,所以,只有棺材而没有棺材盖。无盖的棺材由五块木板钉成,即左、右、下面共三块长板子,头尾各有一块小(短)的板子。人们不愿意直说躺在这无盖儿棺材里等待处理的死尸,有人用俏皮话筒略地说了“三长两短”,指的是那棺材呢!所以,“三长两短”暗指灾祸、事故或死亡了。 “三长两短”有时也被缩略成“长短”,意思不变。如《红楼梦》第十一回“可是呢!好个孩子。要有个长短,岂不叫人疼死!”

【歇后语第64句】:【桥归桥,路归路】(惯)比喻二者互不相干。也比喻事情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 也作“桥是桥,路是路”。

【歇后语第65句】:马路不拐弯——正直公道

【歇后语第66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释义:到处找,找不到,却在无意中碰到了。例句:“有如此绝色佳人,何怕不中姑娘(注:姑娘:吴语,姑母。)之意?”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歇后语第67句】:【 风马牛干部】即刮共产风、拍马屁、吹牛的干部。张涛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这几年提拔了一批刮风、拍马、吹 牛的干部——风马牛干部,不但自己说假话,还逼着群众大 说假话。”

【歇后语第68句】:【新箍的马桶三日香】开始情况较好,但不能持久。类似 的:新盖的茅房三日香。清代《何典》:“醋八姐看见,也未免 新箍的马桶三日香,‘弟弟宝宝’的甚是亲热。”

【歇后语第69句】:妈妈整天总对我说:“看人家隔壁二小子,剜窟窿打洞挣钱,日子过得多红火。你爸爸就知道和土地爷对拼,年年是鼻子对不住嘴,紧巴巴的。”这次办事回来,爸爸对妈妈说:“山东穷得真可怜……”没等爸爸说完,妈妈就说:“鸭子甭说鹅摆腚,秃子甭说老和尚,咱家呢?”(江苏·铜山)

【歇后语第70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一俗语用来嘲讽、抨击那些限制老百姓的正当言行,自己却胡作非为的当权者。它出自宋代。北宋时,有个官员名叫田登,他为人心胸狭隘,专制蛮横。因为他名字中有个“登”字,所以,每到一处任官,他便命令身边的人避其名讳,在谈话时凡说到和“登”同音的字,必须用其他字代替。比如,灯心草要叫开心草,灯台、灯罩、灯笼得叫亮托、遮光、路照。触犯田登这一忌讳的人,会被加上“侮辱地方长官”的罪名,轻则挨板子,重则判刑。宋仁宗时,田登担任河北冀州南官留守。他上任不久,便是一年一度的上元节(即元宵节),按照惯例,元宵节里要点三天花灯表示庆祝,官府衙门贴出告示,晓谕百姓,自由赏灯。可是这次,负责写告示的小官犯了难,用“灯”字便触犯官讳,不用“灯”字意思又表达不明白。于是便呈请田登决断。由登大笔一挥,把“灯”字改成“火”字。第二天,百姓看到这样一则布告:“依例,放火三日。”看完告示的百姓不明就里,惊吵喧闹起来;一些外地客商,以为官府真的要在城里放火,纷纷收拾行李,迅速离开。田登的这一布告,把事情闹大了,谏官们纷纷上奏弹劾田登。最后,田登被罢职。百姓们明白此事原委之后,讥讽田登是个“放火州官”。这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一俗语的来历。

【歇后语第71句】:地里的萝卜一上青下不青(上清下不清)

【歇后语第72句】:【事不关己,己不劳心】(谚)指凡事和自己没有关系的,就不要去劳神费力。 也作事不干己莫操心。 事不关己莫多问。

【歇后语第73句】:【惹虱子头上挠】(惯)比喻自找麻烦。

【歇后语第74句】:下了十八层地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歇后语第75句】:【无情未必真豪杰】(谚)对人冷漠、毫无热情关爱的人,不见得就是超然物外的英豪。指真正的英雄豪杰往往是富有感情的。 也作“无情未必是英雄”。

【歇后语第76句】:表叔经常聚众赌博,有一次被派出所拘留起来。释放回家后,奶奶严肃地批评他说:“一针不补,十针难缝。你再不改,后患无穷。”(广西·崇左)

【歇后语第77句】:【卿相出寒门】见“白屋出公卿”。

【歇后语第78句】:【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释义:旧时用葫芦装药。比喻弄不清真相。例句:王工作员虽然也来过几次,可惜人年轻,识不透人家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见人家表格细致,训练忙碌,反以为人家工作认真,大大称赞。

【歇后语第79句】:表哥经常请客吃饭,其实就是为了摆阔气。舅妈教育他说:“在吃喝玩乐上显英雄气,不如在劳动竞赛里争模范。做人在思想上要图强,在生活中要图省啊!”(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80句】:竹篮子打水——场空

【歇后语第81句】:【哪壶不开提哪壶】(惯)提:本指使东西由下往上移,转指谈起。比喻偏偏要触到对方的痛处、短处或所忌讳的事。 也作哪一壶不开提哪一壶。 哪把壶不开提哪把壶。

【歇后语第82句】:杨家将上阵——不分男女

【歇后语第83句】:巧八哥儿拉家常——光耍嘴

【歇后语第84句】:【好狗架不住一群狼】释义:比喻一个人本事再大也敌不过一群人。例句:唉,完了完了。好狗还架不住一群狼呢。

【歇后语第85句】:【爱挑的担子不觉重】(谚)指做任何事情,只要心甘情愿,就不怕困难,不觉得难以忍受。

【歇后语第86句】:【灯不拨不亮,话不说不明】(谚:话不说清楚,听话的人心里就不明白;这和油灯必须拨动灯芯才能燃亮是一个理。指讲话必须把道理讲清讲透。 也作灯不挑不明,鼓不打不响。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辩:辩论。

【歇后语第87句】:用放大镜看书——显而易见

【歇后语第88句】:【闯江湖】(惯)旧指闯荡四方,以从事算卦、卖艺、卖药、治病等职业谋生。

【歇后语第89句】:【习惯成自然】释义:适应了某种情况,就不觉得拘束了。例句: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可孙旺泉偏偏不习惯,反倒生出一股反抗。

【歇后语第90句】:【叫化子也有三个穷朋友】(谚)指不管什么样的人都会有些朋友。

【歇后语第91句】:【东方不亮西方亮】释义:比喻这里行不通,还可以到别的地方去,希望总是有的。例句:中国是一个大国——东方不亮西方亮,不愁没有回旋的余地。

【歇后语第92句】:水桶烂了底——两头空

【歇后语第93句】:【自己塞了自己的嘴】(惯)指说话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歇后语第94句】:【 杀人不染两手血】谓阴谋害人。刘云若《红杏出墙记》: “她向来是杀人不染两手血的惯家,历年使了许多招数,都 是安稳成功,从未被人识破。”

【歇后语第95句】:【寺老佛多,人老话多】(谚)寺庙古老,庙里的佛像就排得多;人到老年,说起话来就会没完没了。指老年人说话唠叨,有着生理上的原因。

【歇后语第96句】:一位学生作业没完成,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下班后,有人看到他的家长找来了,就对那位老师说:“你可要当心,那可是个不省事的货。”那位老师却说:“我既当泥鳅,就不怕钻眼子。”(河北·沧州)

【歇后语第97句】:妈妈刚把三个月大的小妹妹平放在床上,没想到手脚乱动的她一下子把身子翻成了侧卧状,一家人都很惊喜。只听奶奶说:“三翻六坐八爬爬。小妞妞三个月了,会翻转身子了!”(河南·沈丘)

【歇后语第98句】:【困头儿上不算计,圈底儿下却算计】(惯)困(qun):古代一种圆形的粮仓。粮满仓时不计划用粮,仓里快没粮时才开始计划。比喻钱快花完时才注意节约。

【歇后语第99句】:【 是金子就会放光】有才能自会表现出来。反义说:放光 的不都是金子。《中国妇女》(1999,4):“女性的特点是,只 要是金子,在哪儿都发光,女人的韧性足以做到这一点。”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192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