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人心的歇后语,句句经典走心!
【歇后语第1句】:【有一搭没一搭】说闲话,可有可无,无关紧要。清代《红 楼梦》:“宝玉有一搭没一搭的说些鬼话,黛玉总不理。”
【歇后语第2句】:属夜猫子的——穷叫唤
【歇后语第3句】:【若问黑心人,吃素道中寻】(谚)吃素:信佛的人不吃荤,只吃素。 如果要找心肠狠毒的人,就在那吃素念佛的人群中找。指越是表面上念佛向善的人,往往越是心黑手狠。 也作若要欺心人,吃素队里寻。 若要心凶人,念佛淘里寻。
【歇后语第4句】:【拿鸡蛋往鹅卵石上碰】(惯)比喻以弱犯强,不自量力,自取灭亡。 也作拿着鸡蛋打石头。 拿鸡蛋往墙壁上碰。
【歇后语第5句】:【提起此马来头大】秦叔宝,秦琼,《说唐》中的人物。他困 住在客店中时,曾要卖去他的战马。借指有来头,事情不简 单。或说:秦叔宝的黄骠马,来头不小。孙犁《风云初记》: “看样子,真是秦叔宝的黄骠马,来头不小哩!”
【歇后语第6句】:【军中无戏言】军队中商谈事情是严肃的,也泛指认真, 不得开玩笑。张涛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第二次战 役就要开始了,我给大家打个招呼,军中无戏言,违令者 斩”
【歇后语第7句】:【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惯)1指动刀子杀人或杀生。2指跟人拼命。
【歇后语第8句】:【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支蜡烛多一分光】多少也算一分 力量。成语:多多益善。韩志君等《篱笆·女人和狗》:“当 然,我去说,这事儿也不一定就成,但有我总比没有我强。 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支蜡烛多分光。香草,你说呢?”
【歇后语第9句】:十字路口行走——四通八达
【歇后语第10句】:【新婚三天没大小】见“洞房三天没大小”。
【歇后语第11句】:【败家容易兴家难】(谚)败坏家业是很容易的,创建与振兴家业却是艰难的事。
【歇后语第12句】:【伸出脖子挨杀】(惯)比喻坐等着任人宰割、欺辱。 也作“伸长脖子挨刀”。
【歇后语第13句】:【墙上挂草荐——不像画】(歇)草荐:铺床用的草垫子。画:谐“话”。指说话、办事不合情理或不像样。
【歇后语第14句】:【苦日难熬,欢时易过】(谚)偏指人在贪欢娱乐之中常会感到时光过得太快。 也作“苦日难挨,乐时易过”。
【歇后语第15句】:【树无土不活】释义:比喻什么人也不能脱离人民百姓。例句:宋蚺不服气地说:“我不懂,你懂。你就是忘记了一句老话:‘树无土不活。你这棵大树本事再大,没有土——百姓不服,你就生不了根。”
【歇后语第16句】:【满堂儿女,当不得半席夫妻】(谚)半席夫妻:指非原配的夫妻。 即使儿女很多,也抵不上个半席夫妻。指儿女再多再好,也比不上夫妻间的相互体贴照料。 也作“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
【歇后语第17句】:我玩到很晚才回家,一进门,妈妈就埋怨开了:“像你这样,若能考上大学,我就巴掌煎干鱼。”(江西·吉安)
【歇后语第18句】:山羊爱石山,绵羊爱草山——各有所好
【歇后语第19句】:【水泼不进,针扎不透】释义:形容十分严密。“水泼不进”又作“水泼不透”。例句:老实说,魏家桥大队是他水泼不进,针扎不透的独立王国——哈,你别介意,我可不是说你们那儿是“北京市委”。
【歇后语第20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惯)形容花费了极大的力气。
【歇后语第21句】:徐庶进曹营——言不发
【歇后语第22句】:【骑马寻马】释义:比喻暂时做某一工作,同时寻找更好的工作。也比喻先取小利,再谋大利。例句:“如果收了我的实收,他自然照应我。彼时间骑马寻马,只要弄到一笔大大的银款,赚上百十两扣头,就有在里头了。”
【歇后语第23句】:火鸡[吐绶鸡]躲猎人——藏头露尾
【歇后语第24句】:【戴着木头眼镜——只看见一寸远】(歇)形容目光短浅,缺乏远见。
【歇后语第25句】:【 笑破不笑补,笑过不笑改】破了能补,过而能改,会得到谅 解,不会被嘲笑。韩志君等《篱笆·女人和狗》:“不补还行? 笑脏不笑旧,笑破不笑补!”
【歇后语第26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意思是群策群力才能出智慧。这句俗语是怎么来的呢?大体有以下三种说法。一是源于“草船借箭”。赤壁大战时,周瑜要诸葛亮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想出了草船借箭的主意。命人在船的两边插上草人,然后围以布幔,以便驶进曹营受箭。此事被三个皮匠出身的东吴士兵看出破绽。他们对诸葛亮说:“这些草人容易被人识破,而且箭射到上面容易滑落,不如给草人穿上皮盔皮甲,几乎可以乱真,可保万无一失。”诸葛亮闻言感慨:“真乃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他照计而行,果然大获成功。此事在东吴传开,遂有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之说。二是源于皮影戏艺人。我国古代就有皮影戏,用灯光照射以兽皮制成的人物来表演戏剧,并配以唱腔。这些皮影人物多由皮匠制作,也常由皮匠操作表演。常演出的剧目是三国剧目。老艺人一手可操控二到三个皮影人物,被称为“把式”。而三个新手只能操控一个皮影人物,而且是像诸葛亮等动作较少的文官。于是,就有了“一个老把式,推挑三结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一俗语了。三是源于江南水乡的“猪革梁”。旧时为了使鞋子结实耐穿,皮匠们便在鞋面上镶制两条猪皮竖梁,又结实又好看。技术差的人一人难以完成这个活儿,往往需要别人帮着做。于是人们讥讽这些技术差的是“三个臭皮匠,凑个猪草梁”。猪革梁是诸葛亮的谐音,以讹传讹,就变成了“三个臭皮匠,凑个诸葛亮”。以上这些说法,多有演绎附会之嫌。但,它却为我们留下了一个个精美有趣的故事,同时很有启发意义。
【歇后语第27句】:【孩子没娘,说来话长】见“从小离娘,到大话长”。
【歇后语第28句】:【落水顾命,上岸顾财】谓考虑眼前利益。清代《何典》:“只 要留得青山在,哪怕无柴烧?若只管这等落水要命,上岸要 钱的鬼相骂,连我也局促不安了。”
【歇后语第29句】:【龙不离海,虎不离山】(谚)龙不能离开大海,不然就无从发挥它的神力;虎不能离开深山,不然就难以施展它的威势。比喻权势人物不能超越自己行使权势的特定范围。 也作龙不离滩,虎不离山。 虎不离山,龙不离渊。
【歇后语第30句】:落水的桃花——随波逐流
【歇后语第31句】:这天又下起了雨,奶奶叹气道:“唉,月逢初四雨,一个月晴九天;这个月晴天又不多了。”(江苏·建湖)
【歇后语第32句】:【说着钱,便无缘】见“若说钱,便无缘”。
【歇后语第33句】:去年种麦子的时候,我们这里遇上了大旱。村里人都忙着挑水抗旱,可有几家却不见动静。偏巧,两天之后下起倾盆大雨,结果浇过的田太湿无法播种,而没浇过的田墒情正好,反倒先种上了麦子。奶奶说:“这就应了一句话,‘适一早,适一晚;适一勤,适一懒’。”(河南·郏县)
【歇后语第34句】:【关公放屁——不知脸红】(歇)关公:据《三国演义》描写,关羽面如重枣,是一个红脸汉子。脸红:本指脸面发红,转指害臊、羞耻。 指人不知羞耻。常含责骂意。 也作“关老爷放屁——不知道脸红”。
【歇后语第35句】:【山与山不相遇,人与人总相逢】释义:人终究会有相见的时候。例句。梅腊月一步步走近,坦坦荡荡地说:“山与山不相遇,人与人总相逢。鹰嘎副县长,当真是我红痣娃回来了。”
【歇后语第36句】:【得意时车马盈门,失意时门庭冷落】(谚)车马盈门:门前你来他往,车马不断。门庭冷落:门里门外冷冷静静。旧指人情冷暖,得势时都来奉承,失势时无人往来。
【歇后语第37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惯)指人名气大或事情不寻常,尽人皆知。
【歇后语第38句】:爸爸让哥哥去喷农药,哥哥说:“我不会。”爸爸说:“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能当师傅了。”(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39句】:煎熬过的中药——全是渣滓
【歇后语第40句】:我们班上有几个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不认真做。老师说:“你们要努力学习啊!不能搬个南瓜当凳坐,混一天是一天。”(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41句】:猪圈门上贴对联——吃了睡,睡了吃
【歇后语第42句】:背脊骨吃人参——后(候)补
【歇后语第43句】:【促风暴雨,不入寡妇之门】(谚)促风:又急又猛的狂风。即使遇到急风暴雨,也不进寡妇人家去躲避。旧指寡妇门前是非多,必须远避嫌疑。 也作“疾风暴雨,不过寡妇之门。
【歇后语第44句】:三叔看到村里一些人靠投机取巧发了财,心里也痒痒的。爸爸劝他说:“莫怨自己穷,穷要穷得干净;莫羡他人富,富要富得磊落。”(河南·扶沟)
【歇后语第45句】:一百个人相骂——多嘴多舌
【歇后语第46句】:【富不教学,穷不读书】(谚)指富人不愿教学,因为教学清苦、劳神;穷人不去读书,因为读书费钱财、费时间,穷人承受不起。 也作“穷不读书,富不教学”。
【歇后语第47句】:【起大早,赶晚集】提前作了充分准备,没有做成事情。或 说: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清代《三侠五义》:“这是怎么 说!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这半夜的工夫白走了。”
【歇后语第48句】:麦田里种棉花———举两得
【歇后语第49句】:【不管兔子怎么叫,该种豆子还得种豆子】释义:比喻不管别人怎么说,事情还是照样做。“兔子”又作“野兔”。“豆子”又作“黄豆”。例句:育武拖着长腔不慌不忙地回答:“咱庄稼人有句俗话,不管兔子怎么叫,该种豆子还得种豆子。”
【歇后语第50句】:【好马不备双鞍鞯,烈女不嫁二夫郎】释义:鞍鞯:马鞍子和垫在马鞍子下面的东西。旧封建礼教提倡女子不二次嫁人。“不备双鞍鞯”又作“不担双鞍”、不配二鞍”。 “烈女”又作“贞女”。“不嫁二夫郎”又作“不更二夫”、“不嫁二夫”。例句:我幼读《女儿经》,长读《闺中训》,我明白德容言功与三从四德,我也知道好马不备双鞍鞯,烈女不嫁二夫郎。我进了萧家的门,活着是萧家人,死了是萧家鬼。
【歇后语第51句】:【鸡蛋过手轻三分】指从中克扣。类似的:长虫过去脱层 皮|雁过拔根毛/经一道手,剥一层皮。汪幸福《浪迹台湾 岛》:“原来以为到昌盛酒家来可以长期干下去,没有想到颜 老板是个鸡蛋过手轻三分的人。”
【歇后语第52句】:【水湾里照影子——倒过来】(歇)指把事物颠倒过来。
【歇后语第53句】:【阴也有个晴,黑也有个明】(谚)天阴也有晴的时候,天黑也有明的时候。比喻恶势力横行霸道,也会有受到制裁的时候。
【歇后语第54句】:【翻了五昧瓶——酸、甜、苦、辣都有】见“打翻了五味瓶——甜酸苦辣咸样样全”。
【歇后语第55句】:七嫜的闺女不仅长得像七婶,而且也和她一样勤劳善良,乐于助人。李大妈常夸七婶:“十朵菊花九朵黄,十个闺女九像娘,你可真有福气。”(湖南·益阳)
【歇后语第56句】:【吃纣王俸禄,不肯说纣王无道】释义:纣王:商朝末代君主,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俸禄:薪水,工资。比喻袒护自己的主人、靠山。例句:许多人只是因为吃纣王俸禄,不肯说纣王无道,将百姓造反看成罪不容诛,而谁逼百姓造反倒不问了。
【歇后语第57句】:哥哥近来贪玩、讲穿、爱打扮,学习成绩却急剧下降。爸爸说他是驴粪蛋外面光,妈妈说他是绣花枕头一包糠。爷爷教训哥哥:“马好不在鞍,人美不在衫;鸟靠的是羽毛,人靠的是学问。只有好好学习,有真本领,大家才看得起。”(新疆·乌鲁木齐)
【歇后语第58句】:【骑牛不怕牛身大,骑马不怕马头高】(谚)比喻决意要征服对方,就不怕他的势力有多强大。
【歇后语第59句】:【手里捧着个刺猬】事情棘手,难于处理。周立波《暴风骤 雨》:“我看他姓萧的算是手里捧着个刺猬,撂也撂不下,扔 也扔不掉。他斗我,看他能斗下,这不是斗了三茬了?”
【歇后语第60句】:【恶狗怕揍,恶人怕斗】(谚)恶狗凶恶,是因为打得不狠;恶人猖狂,是因为打击不力。指对于危害社会安定的坏人,只有严厉打击,才能镇压得住。
【歇后语第61句】:扶着栏杆上楼梯——稳步上升
【歇后语第62句】:县上有个会,我们都想去看热闹。老师却说:“你们不买骡子不买马,去干啥?还不呆在家里做作业!”(陕西·武功)
【歇后语第63句】:【 热锅上的蚂蚁】形容心急,慌乱。清代《红楼梦》:“那贾 瑞只盼到晚,又等他祖父安歇,方溜进荣府,往那夹道中屋 子来等着,热锅上蚂蚁一般。”
【歇后语第64句】:【眼睛一眨,母鸡变鸭】变化迅速,一时弄不明白原因。戴 厚英《人啊人》:“眼睛一眨,母鸡变鸭。他的问题变成了我 的问题。”
【歇后语第65句】:【 天塌下来,地陷下去】谓遇到极大的困难,发生大的灾难。 成语:天崩地裂。苏童《妻妾成群》:“有一天即使天塌下来, 地陷下去,只要我们活着,就是我伺候你,不会是你伺候 我。”
【歇后语第66句】:初生的牛犊——不怕虎
【歇后语第67句】:飞行员的伞——随机应变
【歇后语第68句】:【来者不惧,惧者不来】(谚)敢于前来的,就无所畏惧;胆怯害怕的,自然就不敢来。指凡是敢于前来应战或挑起事端的,就没有胆小怕事的。 也作“来者不怕,怕者不来。”
【歇后语第69句】:【屋顶上掀瓦要落地】借指说话要落实,兑现。类似的:丢 下砖头,一块块要落地。短篇小说《内奸》:“屋顶上掀瓦,片 片儿要落地。我如果信口胡说,将来怎么见人?”
【歇后语第70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谓造福于后代。类似的:前人挖井, 后人吃水。杨朔《三千里江山》:“古语说:前人种树,后人歇 凉,咱们是专管开荒下种的。”
【歇后语第71句】:【胆小的怕胆大的,胆大的怕不要命的】(谚)胆小的人怕的是胆大的人,胆大的人怕的是拼命的人。指人到了连命都不要的程度,那是没人敢惹的。
【歇后语第72句】:掉下树叶怕打破头一一胆小鬼;胆小怕事
【歇后语第73句】:黄河里的尿泡——随大流
【歇后语第74句】:树叶子掉到河里——随波逐流
【歇后语第75句】:【对牛弹琴】(惯)比喻对着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讥笑人听不懂别人的话,或讥讽人说话不看对象。
【歇后语第76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眼光要远大,做事要踏实。《北京日 报》(1981,10,12):“文章说,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就是把 理想和实干精神结合起来。”
【歇后语第77句】:鸭子学上树——力不能及;力不从心
【歇后语第78句】:刚逮住的鲤鱼——活蹦乱跳
【歇后语第79句】:人上一百,五颜六色;人上一千,样样都全。
【歇后语第80句】:【一家饱暖千家怨】(谚)千:约数,形容多数。旧谓为仁不富、为富不仁,因而一家人过上了好日子,就会遭到许多人家的嫉妒、怨恨。
【歇后语第81句】:【揭疮疤】(惯)比喻揭露别人过去的错误或隐私。 也作揭痛疮。 揭伤疤。
【歇后语第82句】:【 老天爷不长眼】人世间存在不公、不幸,老天爷不看不 管。不长眼,也说:不睁眼、闭着眼、瞎了眼。清代《官场现 形记》:“老天爷不长眼睛,为什么只管同我们几个人做对 头。”
【歇后语第83句】:歪嘴和尚——念不了正经
【歇后语第84句】:【五十五,出山虎】人到五十五岁,最为成熟,能有所作为。 或说: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戴厚英《人啊人》:“再说你 还年轻。俗话说,五十五,出山虎,正当壮年啊!”
【歇后语第85句】:【胶粘着胯】(惯)讥讽人走不动或行动迟缓。
【歇后语第86句】:【不如意事常八九】(谚)八九:十之八九,十成中就有八九成。指世上不如人意的事情很多,往往十成中就有八九成。
【歇后语第87句】:【吃了虎心豹胆】释义:形容胆大,什么也不怕。例句:你们吃了虎心豹胆了呀!啥厉害,你们干啥?你们就没有怕的事么?
【歇后语第88句】:【传言过话,自讨挨骂】传话容易误解,引起不和,最后双方 都会骂传话人。周肖《霞岛》:“你可知传言过话,自讨挨骂 啵!所以今日之事,只当阿姨跟你谈谈家事,就莫向别人讲 罗!”
【歇后语第89句】:【若信卜,卖了屋】(谚)卜:占卜,用迷信的手段给人算命。如果相信那些占卜算卦的鬼话,就会因风水不佳,连住房都要卖了。指占卜算卦纯属骗人,绝不可信。
【歇后语第90句】:【衣服要自己穿破,不能叫人家指破】为人要正派,不能让人 背后议论,被人指责。孙犁《风云初记》:“名帖儿要正,脚跟 儿要稳,衣服要自己穿破,不能叫人从背后指点破!”
【歇后语第91句】:黄毛娃娃坐上席——人小辈分大
【歇后语第92句】:姐姐在房里哭哭啼啼,妈妈问她为什么,姐姐说不为什么。妈妈说:“做梦是心中想,打喷嚏是鼻子痒。人不伤心不掉泪,你到底为什么难过?”(甘肃·武威)
【歇后语第93句】:怀里揣刀子——存心不良
【歇后语第94句】:【鬼迷心窍】(惯)比喻受入迷惑或受邪念驱使,头脑迷糊不清醒,以至做出蠢事。
【歇后语第95句】:大轴子裹小轴子——画里有画(话里有话)
【歇后语第96句】:耕者离开牧者,耕者要冻死;牧者离开耕者,牧者要饿死。
【歇后语第97句】:【眼经不如手经,手经不如常舞弄】(谚)用眼看过,不如用手经过;用手经过,不如反反复复习练。指学习技艺,重在不厌其烦地实践。
【歇后语第98句】:【严霜偏打洼处草】释义:本来已经处在困境当中,却偏偏又遇上了不幸。例句:俗话说,“严霜偏打洼处草。”这一年春天,大榆树上已经长满了黄绿色的树叶子了。刘春田的老娘得了重病,两口子又急又疼,取借无门。
【歇后语第99句】:【凤凰飞在梧桐树】(惯)比喻英雄或有功之人,地位得到提升。也比喻漂亮的女子找到了好归宿。 也作凤凰飞在梧桐上。 凤凰落在梧桐树。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2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