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经典歇后语,点赞率超高!
【歇后语第1句】:【单打一】(惯)指在一个时期内,集中力量做一件事或只接触某一方面的事,而不管其他方面。
【歇后语第2句】:【二而一,一而二】(惯)指看似是两个问题,其实是一回事。
【歇后语第3句】:爸爸准备去锄花生地,妈妈说:“天不下雨,地里没草,苗都快旱死了,不要锄了。”爸爸接过话头说:“锄头有墒,杈头有风,还是锄锄好。”(河南·商丘)
【歇后语第4句】:乌鸦唱画眉调——听来不对劲
【歇后语第5句】:【北辰三夜,无雨大怪】释义:指半夜三更北天闪电定有大雨。例句:夏秋之间,夜睛而见远电,俗谓之热闪。在南,主久睛。在北,主便雨。……北闪俗谓之北辰闪,主雨立至。谚云:“北辰三夜,无雨大怪”,言必有大风雨也。
【歇后语第6句】:麻绳打毛衣——乱牵扯
【歇后语第7句】:【薪水】“薪水”在古代指俸禄,在现在指工资。那么,古今的收人为什么叫薪水呢?东汉以前,一般俸禄都发放实物(粮食布帛),唐以后一直到明清,主要以货币形式(金银或钱币)将俸禄发给官员。古代官员俸禄的名称不止一种,如“月给”、“月薪”、“月钱”、“月费”等。而最早将俸禄称为“薪水”的是在魏晋六朝时。《魏书·卢昶传》中记载:“如薪水少急,即可量计。”这里的“薪水”就是指日常开支的费用。而明代将俸禄称为“柴薪银”,意思是帮助官员解决柴米油盐这些日常开支的费用。现代人们常把工资称为薪水,如长工资叫“提薪”。
【歇后语第8句】:【看到绳子都是蛇】(惯)形容过分胆小谨慎。
【歇后语第9句】:小红傍晚放学回家,发现自己家的老母鸡还没回窝,着急地要出门去找。奶奶安慰她说:“不用急,俗话说‘狗记千,猫记万,老母鸡能记二里半’,它自己会回家来的。”(河南·淮阳)
【歇后语第10句】:【宁挑千斤担,不抱肉疙瘩】(谚)肉疙瘩:对婴儿的戏称。宁肯肩挑千斤重担,也不愿在怀里抱个婴孩。指抱着不会立不会走的婴孩是最费力的。
【歇后语第11句】:【端谁的碗,受谁管】释义:吃谁的饭,给谁干活,就得受谁管。例句:张枫林欲擒先纵,故意拿捏着说:“端谁的碗受谁管。人家跷起腿来比咱们脑袋都高,不斗意气,不生闲气,闭着眼睛活着吧。”
【歇后语第12句】:【换汤不换药汤】中医方剂。谓性质没变,只是换了一个 花样。马南邨《燕山夜话》:“表面上看去,文章似乎很短,但 在实际上不过是为短而短,内容仍旧换汤不换药。”
【歇后语第13句】:【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释义:文:指周文王。武:指周武王。张:拉紧弓弦,比喻严。弛:放松弓弦,比喻宽。原指周代的文王和武王的治国之道是宽严结合。后比喻工作和生活要适当调节,合理安排,劳逸结合。例句:那是要你们训练中抓紧点。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我刚才下命令要你们休息,你没听到?
【歇后语第14句】:【鸭子不吃瘪稻——肚里有食】(歇)瘪:不饱满。指人不吃差一些的食物,是因为肚子不饿。
【歇后语第15句】:蚊子说成大象——夸大其词
【歇后语第16句】:妈妈让我和哥哥在家剥玉米,我们磨磨蹭蹭都不想干,可哥哥却先跑到妈妈那去“告状”。妈妈眉头一皱,生气地说:“你俩大哥不要说二哥,杂面不要说窝窝。今天非要让你俩好好锻炼锻炼不可!”(河南·淮阳)
【歇后语第17句】:【 画虎不成反类犬】目标太高达不到,事情反而弄遭了。 成语:弄巧成拙。刘云若《红杏出墙记》:“即使勉强按我的 主意办去,也定得不到好结果,弄得画虎不成反类犬,反无 意思。”
【歇后语第18句】:【不怕肚不饱,就怕气不平】(谚)不怕受饿,就怕受气。指受人凌辱比挨饿更难忍受。
【歇后语第19句】:每到考试的时候,我的心里就紧张,成绩总不理想。妈妈对我说:“当瓢子的不怕汤烫,当学生的咋能怕考试啊?”(福建·霞浦)
【歇后语第20句】:【烂泥糊不上墙】(谚)指毫无黏性的烂泥,无法将它抹上墙壁。比喻平庸无能的人无论怎样扶持,也难以成事或走向正路。 也作烂泥扶不上壁。 烂泥巴扶不上墙。
【歇后语第21句】:【割猫儿尾拌猫儿饭】(惯)比喻替当事人办事,花费的是当事人的钱。 也作割猫尾巴拌猫儿食。 将猫儿尾拌猫儿饭。
【歇后语第22句】:【忙者不会,会者不忙】见“会家不忙,忙家不会”。
【歇后语第23句】:【久住山林辨鸟音】见“家住山前识鸟音”。
【歇后语第24句】:【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释义:吃了人家的宴请,接受了人家的馈赠,说话办事就不容易坚持原则。例句:方亦鹏就曾屡次善意地提醒邢耀宋,要他保持应有的警惕,特别是不宜随便接受他们馈赠。“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真是一点也不假的大实话。
【歇后语第25句】:吃烙饼卷木炭——黑心肝;心肠黑
【歇后语第26句】:上数学课时,有些同学吵吵闹闹。老师就说:“闹山麻雀不长肉。”(四川·自贡)
【歇后语第27句】:单人不成阵,独木不成林。
【歇后语第28句】:【临上轿再扎耳朵眼儿】(惯)比喻事到临头才仓促准备。 也作临时上轿穿耳朵。 上轿扎耳朵眼儿。
【歇后语第29句】:【 狗改不了吃屎】本性难移,坏毛病改不了。成语:恶习难 改。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真是狗改不了吃屎,这样 便宜他都不捡。”
【歇后语第30句】:【直肠子没弯儿】人直爽,不会用心眼儿。类似的:一根肠 子通到底。浩然《艳阳天》:“我这个人直肠子没弯儿,有什 么讲什么。”
【歇后语第31句】:包米面做元宵——捏不到一块儿
【歇后语第32句】:【眼里揉不进沙子】眼皮内有细小异物就感不适,借指不 能够容忍,不容侵害。老舍《骆驼祥子》:“刘四爷眼里不揉 沙子。把前前后后 所闻所见都搁在一处,他的心中已明白 了八九成。”
【歇后语第33句】:【君子之交淡如水】释义:形容君子之间的友谊高雅纯洁。例句:石祥捂着酒杯说:“这是我近几年新立的规矩,什么高贵宾客,我都是用水陪酒。”魏华抬眼瞅瞅石祥:“你这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歇后语第34句】:榫头里的楔子——硬挤
【歇后语第35句】:我学习怕吃苦,不愿意下力气。爸爸说:“舍不得金弹子,打不着凤凰鸟。干什么事不愿意下本钱都不行。”(湖北·武汉)
【歇后语第36句】:邻居的小女儿琳琳非常能干,妈妈夸奖她说:“这真是‘栽花傍墙,养女像娘’啊!”(四川·仪陇)
【歇后语第37句】:【不费吹灰之力】容易成功。成语:轻而易举。海外於梨 华《又见棕榈又见棕榈》:“但是你用劳力换来的东西,却由 小偷不费吹灰之力获得了,多叫人痛心。”
【歇后语第38句】:【让猫看肉,让獾守田】(惯)獾:即狗獾,哺乳动物,毛灰色,腹部和四肢黑色,趾端有长而利的爪,善于掘土,昼伏夜出。比喻为坏人干坏事提供方便。
【歇后语第39句】:【平地一声雷】发生意外的大事。从维熙《杜鹃声声》:“这 真是平地一声雷,老教授顿时懵住怔住了。”
【歇后语第40句】:【春忙夏忙,绣女下床】(谚)春忙:春耕春种大忙时节。夏忙:夏收夏管大忙时节。指在农业生产的大忙季节里,绣花的闺女也要走出闺房参加劳动。
【歇后语第41句】:【花对花,柳对柳,破畚箕对折笤帚】(谚)畚(ben)箕:簸箕。借指男女婚配,要门当户对,相称相配。 也作花对花,柳对柳,破粪箕寻着烂笤帚。 花配花,柳配柳;烂撮箕,配笤帚。
【歇后语第42句】:【夜眠清早起,更有早行人】(谚)黑夜打早起身赶路,可路上还有比自己起身更早的人。指自己行动快,还有比自己更快的。也指人前有人,凡事不可自满自足。 也作夜眠清早起,还有不眠人。 夜眠清早起,路上又有早行人。
【歇后语第43句】:按处方配药——多给不肯,少给无效
【歇后语第44句】:【各肉儿各疼】(谚)肉儿:亲娘身上掉下的肉,指亲生儿女。指谁亲生的孩子,谁就对他知疼知痒。 也作“各养的各痛”。
【歇后语第45句】:【嫩扁担难压千斤】(谚)嫩扁担:尚未经受过打熬的扁担。比喻年轻人没有社会经验,难以承担重任。
【歇后语第46句】:【一肚子坏水】(惯)形容满脑子坏思想、坏主意。
【歇后语第47句】:【哪个女子不怀春,哪个男子不钟情】(谚)怀春:心怀着对异性的爱恋。钟情:爱恋情感专注。指青年男女人人都有爱情上的追求。
【歇后语第48句】:【强中更有强中手】本领高强没有止境。成语:高出一筹。 明代《初刻拍案惊奇》:“所以人之膂力强弱,智术长短,没个 限数。正是: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夸大口。”
【歇后语第49句】:【有牛使牛,没牛使犊】以次者代替。犊,也说:驴。电视 剧:“俺也是没有办法,她爹病了,只好没牛使犊,让孩子也 帮着抬水。”
【歇后语第50句】:【天上飞的野鸭,捞到手就是菜】比喻做事要主动争取,或容 易取得。反义说:天上飞的野鸭,不能算一碗菜。沈从文 《贵生》:“其实只要你好意思亲口提一声,天大的事定了。 天上的野鸭子各处飞,捞到手的就是菜。”
【歇后语第51句】:【船头坐得稳,不怕浪来颠】释义:只要自己站得稳,立得正,就不怕别人的攻击。例句:银花道:“随她说?她那黄口白牙,逢人便讲,遇人就说,讲的那些话难听死了。”金花道:“只要船头坐得稳,不怕浪来颠。”
【歇后语第52句】:星期天,我在家看爸爸画画。很快,一棵牡丹画成了;然后,爸爸又在旁边画上了一些红枣。接着,他一边题字一边说:“你看,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多啊!”(河南·郑州)
【歇后语第53句】:白娘子哭断桥——想起旧情
【歇后语第54句】:【 换生不如守熟】换到生疏的行业,需要重新学习,不如在 原有的熟悉的行业能够发挥所长。钱钟书《围城》:“高校长, 拍电报到成都要我组织中国文学系,我想年纪老了,路又不 好走,换生不如守熟,以我最初实在不想来。”
【歇后语第55句】:猴子吃辣椒——抓耳搔腮
【歇后语第56句】:【吃了秤砣——铁了心】(歇)本指心变成铁打的,转指人拿定了主意,下定了决心。 也作“吞下秤砣——铁了心”。
【歇后语第57句】:【公人见钱,苍蝇见血】(谚)指公人贪财如命,见到钱财,就如同苍蝇见到血一样。
【歇后语第58句】:【人不说不知,木不钻不透】释义:话说清楚别人才能明白。例句:“三爷三嫂都是劳苦人民,一说就通!就是可惜呀,咱们说的还不够;人不说不知,木不钻不透啊!”
【歇后语第59句】:【采动荷花牵动藕】释义:比喻触动或牵连到了某人。“牵动”又作“动了”。例句:崔永光谦逊地说:“采动荷花牵动藕,军民本是一家人。人民的痛苦就是我们的痛苦。”
【歇后语第60句】:中午,太阳炙烤着大地,妈妈拉我一起去打谷子,我磨磨蹭蹭不想去。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说:“打谷莫歇凉,插秧莫躲雨,季节不等人啊,快走吧!”(甘肃·兰州)
【歇后语第61句】:【丢了凤凰巢,找个老鸹窝】释义:老鸹:乌鸦。比喻离开了条件好的地方,到了条件差的地方。例句:虽然当着她的面不叫,但是她怎么可能一点不知道?就是不骂她的人,也不免惋惜她实在是个傻瓜:“有福不会享”,“丢了凤凰巢,找个老鸹窝。”
【歇后语第62句】:【臭寡妇不如香嫁人】(谚)指丈夫死后,与其和外边的男人鬼混,还不如名正言顺地另嫁为好。
【歇后语第63句】:窗口插桂花——里外都香
【歇后语第64句】:锁头守门——家无闲人
【歇后语第65句】:【到乡随乡,骑马随鞍】(谚)指到一个新的生活环境里,就要随顺着这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和人情,这跟骑马必须贴着马鞍是一个道理。 也作“骑马随鞍,入乡随乡”。
【歇后语第66句】:【筷子】“筷子”是中国的特产,是古人的发明和智慧,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实践证明,筷子不仅没有被淘汰,反而在世界餐具领域独领风骚,筷子使用的灵活性和效果,令老外们感到神奇。早在商朝的时候,我国就已有使用筷子的习惯了。筷子,原称“箸”,它的异体字是“筋”。今天还有这种称呼,如民谚里的“人厨需洗手,举箸勿多言”。为什么“箸”后来又改称“筷子”呢?据明朝陆容《菽园杂记》说,“筷子”这一称呼起源于江苏一带。那里是江南水乡,人们以船为家,在船上吃住,船家忌讳很多,如坐船不能说“翻”字。也忌讳“住”(即停止的意思),而“箸”同“住”谐音,所以“箸”也就成了行船时不吉利之语,于是就改“箸”为“筷”,用于隐喻船走得快。
【歇后语第67句】:这次考试,我得全班第一,便飘飘然了。老师觉察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竹子虚心,日长三寸;雄鹰虚心,直上青云;大海虚心,百川归奔;人若虚心,天天上进。”(江苏·扬州)
【歇后语第68句】:【鞍不离马,甲不离身】(惯)马不卸鞍,人不卸甲,随时准备打仗。 形容军旅生活的艰辛。 也作鞍不离马,甲不离躯。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歇后语第69句】:【贪多嚼不烂】贪多力不胜任。清代《红楼梦》:“那功课宁 可少些,一则贪多嚼不烂,二则身子也要保重。”
【歇后语第70句】:【—锹挖不出井来】做事要有步骤,不可能一蹴而就。类 似的:一斧子砍不倒大树。周立波《暴风骤雨》:“随便干啥, 都不能一下子就干好的。不是一撅就挖出个井来,得慢慢 挖,不能心急。”
【歇后语第71句】:银幕上刮黄风——迷不住观众的眼睛
【歇后语第72句】:【白脸狼戴草帽——假充好人】(歇)白脸狼:狼的一种,体形较小,尾短,脸白,性极凶残。指恶人伪装成好人。
【歇后语第73句】:【破船经不起顶头浪】经不起打击。高云览《小城春秋》: “破船经不起顶头浪,李木心上吃的那一惊,比他胸口吃的 那一拳还厉害。他挨不到三天,就咽气了。”
【歇后语第74句】:【不骑马,不摔跤;不打水,不掉筲】(谚)筲(sha。):水桶。指不骑马就不会从马背上摔下来,不打水就不会把桶掉到水里。指凡干事情总不免会出差错。
【歇后语第75句】:【豺狼当道,安问狐狸】(谚)豺:形体似狼而小,性凶猛。豺狼:比喻凶恶残忍的人。安:表反问。指豺狼当道伤人,消灭豺狼是当务之急,何必管那偷吃鸡的狐狸!比喻铲除恶人应当先除首恶。
【歇后语第76句】:【茶喝二道酒喝三】(谚)茶喝二道:茶喝到第二道,茶味正浓。酒喝三:酒喝过三杯后,精神兴奋。 指二道茶方酽,三杯酒提神。
【歇后语第77句】:【远观不如近睹】(谚)指远距离观望不如近处观察认识得更全面。
【歇后语第78句】:早不下雨,晚不下雨,俺家一盖房就下个没完。妈妈说:“真倒霉,咱一烧香,老佛爷就掉给咱个腚。”(安徽·亳州)
【歇后语第79句】:【晴天不肯走,只待雨淋头】错过了好时机。成语:不识时 务。明代《封神演义》:“你晴天不肯走,只待雨淋头,你做一 世大帅,不识时务。”
【歇后语第80句】:吃稀糊糊游西湖——穷开心
【歇后语第81句】:【揭盖子】(惯)比喻把掩盖着的矛盾、问题揭露出来。
【歇后语第82句】:考试不用笔——口述
【歇后语第83句】:【家不和,被人欺】(谚)家庭成员之间要是不和睦,就会招来外人的欺辱。指家庭和睦,是自立自强、不受外辱的基础。也泛指一个团体、一个邦国,要不受外侮,内部必须团结。 也作家不和,外人欺。 家不和,防邻欺。
【歇后语第84句】:【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经过长期准备,得到结果。语文图 书:“这就好比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等材料的搜集、研究过 程完成,论文提纲的雏型也自然而然地同时完成了。”
【歇后语第85句】:风箱换上鼓风机———个比一个会吹
【歇后语第86句】:【脏唐乱宋,都怪朝廷老儿不正】(谚)脏唐:唐王朝统治阶级生活奢侈糜烂。乱宋:宋朝战争不断,朝政混乱,忠奸不辨。指唐、宋脏乱,都怨皇帝自身不正。
【歇后语第87句】:【不怕虎生三只口,只怕人怀两样心】释义:比喻敌人或困难再大也不可怕,就怕自己内部不团结,有人三心二意。例句:下午农会分大组召开的雇贫中农团结辟谣会上的热烈情绪,一直保持着:“嗨,任它狗儿怎样叫,不误马儿走大道!”“真的,不怕虎生三只口,只怕人怀两样心!”
【歇后语第88句】:【阎王】在民间传说中,阎王是阴间最大的官,阎王主管着人间的生死簿,并负责对死者的审判。阎王源于佛教。在许多佛经中,的确都可以见到关于阎王的记载。在佛教传人之前的中国,尽管已有了人死之后下黄泉的说法,但却没有阎王的概念。佛教初人中国时,土生土长的道教对其排斥得十分强烈,但到了魏晋时代,讲佛学的引用了老庄,讲老庄的引用了佛经,二者相互借鉴。道教典籍也日益完备,在许多方面都取材于佛教,“地狱”即“阎王”的观念也被道教接纳并运用,“地狱”、“阎王”从而本土化。阎王是由人类编造演绎出的神话人物,有关他的故事令人感到阴森恐怖,却丰富了人类的想象,并成为许多人膜拜的偶像,令人敬畏。文学作品塑造的阎王有两重性,一是那些平日作威作福,缺少仁义,残害百姓的人为阎王。一是用来比喻铁面无私,为民请命的好官。如《宋史·包拯传》日:“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歇后语第89句】:【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谚)比喻旧时读书人,未走上仕途还一身正气;一步入宦海,就随波逐流了。
【歇后语第90句】:【水火无情,刀枪无义】释义:水火不讲情面,会害人;刀枪不懂情义,会伤人。指水火刀枪都能伤人。例句:我们学生、文人,是民族的精华,他们能饶了我们?而且水火无情,刀枪无义,打起仗来,谁能保住不死?
【歇后语第91句】:我读课文时心不在焉,妈妈见了说:“案上不可少书,心中不可少思。镜不擦不明,脑不用不灵。你怎么能光读书不思考呢?”(福建·福州)
【歇后语第92句】:【老老实实,终须乞食人】太老实,不能竞争,无法生存。香 港阮朗《十年一觉香港梦》:“别太老实,老老实实,终须乞 食!”
【歇后语第93句】:【早知今日,悔莫当初】(惯)早知是今天这个结果,当初真不该那么做。指后悔莫及。 也作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歇后语第94句】:【瓜子里出臭虫——啥仁都有】见“嗑瓜子儿嗑出个臭虫来——什么仁儿都有”。
【歇后语第95句】:一根木头盖不成房,一块砖头砌不成墙。
【歇后语第96句】:黑乌鸦变不了白鸽子一种不同
【歇后语第97句】:歪墙开旁门——斜(邪)门
【歇后语第98句】:背后作揖——空头人情
【歇后语第99句】:表妹爱挑食,姥姥批评她:“你呀,想吃桃,嫌有毛;想吃杏,嫌杏酸;想吃鱼,鱼有刺;想吃瓜,瓜有籽;想吃红薯,又嫌面。世上没有你能吃的了。”(河北·邢台)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2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