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俗话民间俗语经典歇后语,你看到第几句流泪了?
【歇后语第1句】:【惊蛰不冻,寒到芒种】释义: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在3月5日、6日或7日。芒种:二十四节气之一,在6月5日、6日或7日。惊蛰这一天如果不冷,寒冷的天气要持续到芒种。例句:惊蛰不冻,寒到芒种。记得惊蛰那天就不冷,天气反常,以后还有冷的呢。
【歇后语第2句】:【扯着耳朵腮帮子动】关系密切,互相牵连。《小说月报》 (1982,4):“他们是被看成大公无私者,与任何一个农民都 没有扯着耳朵腮动弹的瓜葛,他们吃的是商品粮,年景丰歉 无所谓,铁饭碗照端。”
【歇后语第3句】:黄河决了口——滔滔不绝
【歇后语第4句】:【六亲合一运】释义:六亲:六种亲属。《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杜预注:指父子、兄弟、姑姐、甥舅、婚媾、姻娅。亦泛指所有亲属。比喻亲属之间有相同的命运。例句:俗语说得好:六亲合一运。那朱恩家事也颇长起。二人不时往来,情分胜如嫡亲。
【歇后语第5句】:【跟着龙王吃贺雨】(惯)贺雨:指旧时人们向龙王求雨时摆上的供品。比喻跟着有权有势的人沾光得好处。
【歇后语第6句】:学校离我家有很长的一段山路,每当我抱怨上学难时,妈妈就会教育我说:“学习如种地,种地必吃苦,苦后必有甜。只有好好学习,才会有美好的明天。”(河南·淇县)
【歇后语第7句】:【慈悲面孔蝎子心】脸上慈悲,心里狠毒。苏童《妻妾成 群》:“卓云是慈悲面孔蝎子心,她的心眼点子比谁都多。”
【歇后语第8句】:舞台上的呜枪——打不死人
【歇后语第9句】:【千金难买好音讯】(谚)花再多的钱,也买不来好的音讯。指使人振奋的好消息是最有价值的。
【歇后语第10句】:橡皮擦子一有错就改
【歇后语第11句】:【家无生活计,不怕斗量金】释义:如果没有谋生的办法,即使有斗量黄金的家业也无济于事。例句:“‘家无生活计,不怕斗量金。’我如今又不做官了,无处挣钱,作何生意以为糊口之计?”
【歇后语第12句】:【青蛙要命蛇要饱】谓都要生存,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欲 望,不顾别人死活。相关的:蛇要吃饱,不知青蛙要命。陈 登科《赤龙与丹凤》:“今天我要把话说清楚:青蛙要命蛇要 饱。他不为老家出力,谁又去为他卖命?”
【歇后语第13句】:【光棍点到为算】(谚)对精明人说话,不必细说,意思点到即可。指精明人心有灵犀,一点就明。 也作“光棍一点就透,傻子棒打不回”。
【歇后语第14句】:【进鬼门关】(惯)鬼门关:迷信指阴阳两界的交界处。戏称人死亡。
【歇后语第15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释义:比喻不受任何限制,到处都可以施展自己的本领,发挥自己的才能。 “凭”又作“从”。“天高”又作“天空”、“天宽”。例句:石华忽然觉得心胸异常开阔。他暗暗地在心里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乌飞。请党放心,我决不会辜负您的希望!”
【歇后语第16句】:【 顾了翻锅,忘了烧火】忙不过来,照顾不到。类似的:顾了 划桨,顾不上使帆。成语:顾此失彼。浩然《艳阳天》:“一个 人的本领总是小的,就是有大本领的人也不行,顾了翻锅, 就忘了烧火,一处不到一处乱。”
【歇后语第17句】:【 虾子也有三道浪】能量虽小,但也能起作用。亦可反用。 汪幸福《浪迹台湾岛》:“你们几个小虾造得起大浪?搞得不 好,还要落个坐牢的下场。”
【歇后语第18句】:【天下老鸹一般黑】(谚)老鸹(gua):乌鸦。多比喻恶类本性相同,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一样作恶。 也作天下老鸦一样黑。 天下乌鸦一般黑。
【歇后语第19句】:【 打入十八层地狱】佛教认为人死后要下地狱受罪。指受 重罚。相关的:打入冷官。姚雪垠《李自成》:“要是真有地 狱,哼,他死后就该打入十八层地狱!”
【歇后语第20句】:【冤死别告状,穷死别当当】(谚)告状:向衙门递上诉状书。当当:用实物抵押现金。指旧时衙门和当铺,是最黑暗和剥削最残酷的地方。
【歇后语第21句】:【三更半夜】“三更半夜”指人静夜半之时,按现在的时间是夜里十二点钟左右。这个词起源于宋代。宋太宗时陈象舆、胡旦、董俨、赵昌言是好友,四人志趣相投,常聚在一起谈论至深夜:“日夕会昌言之第,京师为之语日:‘陈三更,董半夜’。”“三更半夜”一词由此形成。古人说时间,白天与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说“钟”,黑夜说“鼓”或“更”,所以有“晨钟暮鼓”之说。古时,城镇多设钟鼓楼,晨起(辰时,今之七点)撞钟报时,所以白天说“几点钟”;暮起(酉时,今之十九点)击鼓报时,故夜晚说时间又说是“几鼓天”。夜晚还说“几更天”,这是由于巡夜人边巡行边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旧时一夜分为五更,中国有副传统春联:“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这里就是用“五更”代指除夕一夜。第三更是子时,就是现在夜间十二时左右,已是深夜时分了。 “三更半夜”成为俗语,是与宋朝城市人民拥有夜生活分不开的。唐朝城市实行宵禁,北宋初年就完全解除了宵禁,宋人的夜生活开始丰富起来,改变了“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的生活习惯,“三更半夜”也开始成为人类活动的重要时刻。可见,宋朝开夜禁是明智之举,也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不然,就不会出现“陈三更、董半夜”了。
【歇后语第22句】:【但得方便地,何处不为人】(谚)只要有对人行方便的条件和环境,就要努力做出有益于人们的事情。 指人要有热心公益、助人为乐的精神。
【歇后语第23句】:【过独木桥】(惯)独木桥:由一根木头搭成的桥,比喻艰难的途径。 指走艰难的道路。 也作“走独木桥”。
【歇后语第24句】:人老还穿儿时衣——过时货
【歇后语第25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释义:比喻事物小而齐全,可以作为典型代表。例句:那小饭馆可以说是北京市最基层最不起眼,甚而会被某些自命高雅的人视为最低级最不屑一顾的社会细胞。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实整个北京城的阴睛风雨、喜怒悲乐,都能从那小小的饭馆中找到清晰而深刻的回响。
【歇后语第26句】:【开弓不放箭】释义:拉开弓而不射箭。比喻故作姿态、虚张声势,或拉开架势,待机行事。例句:事还是竟弄破了好,还是“开弓不放箭”,大家弄几个钱有益?
【歇后语第27句】:【饿咽糟糠甜似蜜,饱饫烹宰也无香】(谚)饫(yu):饱时进食。烹宰:经过烹调的肉食佳肴。人在饥饿时,吃糠咽菜也香甜;在肚饱时,美食佳肴也不香。指饭菜香不香,关键在于人是饥是饱。 也作饿了糠如蜜,不饿蜜不甜。 饥了吃糠甜如蜜,饱了吃蜜也不甜。
【歇后语第28句】:【只说獐过鹿过,可不说麂过】(惯)獐:獐子,哺乳动物,形状像鹿,但比鹿小。过:本指跑过,转指过错。麂:小型的鹿,谐“己”。 指只说别人的过错,不说自己的过错。
【歇后语第29句】:【 天打五雷轰】谓遭到雷击的报应。诅咒或发誓用语。浩 然《弯弯的月亮河》:“我发誓!再干那种损人利己的差事, 天打五雷轰!”
【歇后语第30句】:一不小心,我将如如家的一只花瓶碰倒摔碎了,吓得不知所措。如如奶奶见了,却安慰我说:“没事,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花瓶落地开花,花开四季富贵,好兆头!”(安徽·肥西)
【歇后语第31句】:喜鹊落满树,乌鸦漫山飞——吉凶未卜
【歇后语第32句】:【癞蛤蟆碰见屎壳螂,谁也别说谁脏】释义:屎壳螂:屎壳郎,蜣螂,一种昆虫,吃动物的尸体和粪尿等。比喻都一样不好,不要挑剔或嫌弃别人。例句:听他们越说越不像话,便也插了一嘴:“你们是癞蛤蟆碰见屎壳螂,谁也别说谁脏!”
【歇后语第33句】:【 让开大路走两厢】大路宽广让别人走,两厢狭窄自己走。 胃让出有利条件。《北京日报》( 1985,2,18):“大兴县‘让开 大路走两厢’,以让出交通、生活都比较方便的地区和让利 等优惠条件,吸引中央、部队和市属单位到大兴县联营办 厂,为振兴黄村卫星城的经济、实现工农业总产值提前翻两 番的目标,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歇后语第34句】:野马脱缰——横冲直撞;没法收回
【歇后语第35句】:獾狼下耗子———代不如一代
【歇后语第36句】:【吃官饭】(惯)指在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工作,靠工资生活。
【歇后语第37句】:【戏子穿上龙袍,成不了皇上】冒充没有用,不可能成功。 马烽《刘胡兰传》:“好人谁去她家?穿得阔要怎?唱戏的穿 上龙袍,也成不了真皇帝!”
【歇后语第38句】:【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早起身,一·天的事情可从容做完,迟 起则时间紧迫,陷于忙乱。陈登科《赤龙与丹凤》:“他伸手 一摸,军帽忘记戴了,又跑回来找帽子。俗话说:早起三光, 晚起三慌。越慌心里越乱,越乱越无主张。”
【歇后语第39句】:冬天风不知怎么那样尖,墙上有一点小洞风都会钻过来,屋里冷得很。奶奶说:“蚕豆大的洞也会钻过来簸箕大的风。”(江苏·江都)
【歇后语第40句】:【黄昏不得睡,五更不得眠】起早睡晚,忙碌。明代《西游 记》:“越不停当!但说要了田,就要养马当差,纳粮办草,黄 昏不得睡,五更不得眠。好倒弄杀人也!”
【歇后语第41句】:【搭锯就见末】马上就见成效。或说:锯响就见末。成语: 立竿见影。李准《老兵新传》:“这不能说可能。要说能不 能,我们办事情不能搭锯就想见末。”
【歇后语第42句】:【将军不下马,各自奔前程】各人走自己的道路。清代《儿 女英雄传》:“千里搭长棚,没个不散的筵席;将军不下马,你 我各自奔前程,恕我失陪。”
【歇后语第43句】:【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谓双方都有本领。清代《说岳全 传》:“这一场大战,真个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材。” 千兵易得,一将难求招兵容易,找一个好将领不容易。 极言人才难得。或说: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姚雪垠《李自 成》:“他作战勇猛,武艺也好,这几年立过不少功。俗话说, 千兵易得,一将难求。这次留下他一颗脑袋,以后他就不敢 了。”
【歇后语第44句】:【百姓斗不过官,凡人斗不过仙】(谚)官员有权有势,仙人有法有术,一般人不是对手。旧指普通百姓地位低下,招惹不起有钱有势的人家。
【歇后语第45句】:【丢把芝麻赚个西瓜】(惯)指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收获。
【歇后语第46句】:我瞪着眼跟爸爸顶嘴,爸爸说:“跟你妈一样,越来越‘麻辣烫’了。”(河南·新乡)
【歇后语第47句】:老师要找一位学生的家长商量事,找了几次都没找到,结果在路上碰见了。老师说:“这真是山不转水转,找不见碰见。”()
【歇后语第48句】:【好心倒做了驴肝肺】(惯)驴肝肺:比喻坏心肠。指好心被当成了恶意。 也作好心认做驴肝肺。 好心肠当作驴肝肺。
【歇后语第49句】:在镇上召开的“严打”审判大会上,爷爷见罪犯都是年纪轻轻的小伙子,不由得感慨道:“这些人伸手可提得一斗,抬肩可挑得一担;站着是根柱子,横着可当枕木。年轻力壮的,为啥大路不走走歪道啊?”(湖南·浏阳)
【歇后语第50句】:铁钉钉铁板——硬对硬
【歇后语第51句】:放羊的拾柴禾——捎带
【歇后语第52句】:【绣花枕头——一包草】(歇)比喻人徒有其表。常含讥讽意味。 也作绣花枕头——一肚子草。 绣花枕头——里面一包草。
【歇后语第53句】: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次不分
【歇后语第54句】:【 天塌下来,地陷下去】谓遇到极大的困难,发生大的灾难。 成语:天崩地裂。苏童《妻妾成群》:“有一天即使天塌下来, 地陷下去,只要我们活着,就是我伺候你,不会是你伺候 我。”
【歇后语第55句】:冬天不戴帽子一冻(动)脑
【歇后语第56句】:看着妈妈轻松折好了被子,我也去试了试。但怎么也折不好,不是上边大就是下边大,弄得我满头大汗,还得请妈妈来帮忙。妈妈说:“看人挑担不吃力,自上肩胛嘴要歪。只有自己做了,才能体会到别人劳动的辛苦。”(浙江·绍兴)
【歇后语第57句】:【蜻蜒吃尾——自吃自】(歇)蜻蜓常把尾巴弯到自己的嘴边,看起来像在咬自己的尾巴。指自己吃自己的东西,或自己消耗自己的财物。 也作蜻蜒吃尾巴——自吃自。 蜻蜒吃尾巴——吃自己的。
【歇后语第58句】:【路走到尽头总会转弯的】(谚)路要是走到尽头,就非转弯不可。 比喻事情总有转机之时。
【歇后语第59句】:老母猪尿窝——自作自受
【歇后语第60句】:豆芽长得一房高一一还是个小菜
【歇后语第61句】:邻居王奶奶,总爱烧香拜佛祈求过好日子。我奶奶说:“求上帝不如求自己,靠佛祖不如靠双手。”(河南·焦作)
【歇后语第62句】:葱花拌豆腐——青(清)二白
【歇后语第63句】:【刀搁在脖子上】(惯)比喻面临死亡的危险或威胁。 也作刀子撂在脖颈上。 刀压着脖子。
【歇后语第64句】:鼓脓的疖子——该出头了
【歇后语第65句】:【老虎屁股——摸不得】(歇)比喻人自以为了不起,惹不得。也指人很蛮横,冒犯不得。常含讥讽意味。
【歇后语第66句】:【习惯成自然】适应了就变为常态,不受拘束,或不易改 变。相关的:多年的老歪树,直不起来了。清代《镜花缘》: “俗语说的:习惯成自然。我们看他虽觉异样,无如他们自 古如此;他们看见我们,自然也以我们为非。”
【歇后语第67句】:只差几天就要升级考试了,我这才慌了手脚,早晨学,中午学,晚上很晚了还在学。奶奶说:“孩子,一锹挖不出一眼井,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干什么事都要一步一个脚印,把工夫下在平常才行。”(河北·鹿泉)
【歇后语第68句】:【吃着碗里,望着锅里】释义:形容不满足,太贪心。例句:“那薛老大也是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
【歇后语第69句】:【青天白日说鬼话】(惯)比喻无中生有。
【歇后语第70句】:【好话不说二遍】不愿意重复再说。韩志君等《古船·女人 和网》“小庚斜睨他:好话,不说二遍!”
【歇后语第71句】:大热天捧个烂西瓜——吃又吃不得,扔又舍不得
【歇后语第72句】:【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饭】没有材料,手艺再高也不行;条 件不具备,能力再强也白搭。或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类 似的:巧姑娘绣不出无线的花。沙汀《淘金记》:“大家想吧, 钱没有一个,是你们也不见得搅得转呀!巧妇难为无米之 炊,就是这个道理!”
【歇后语第73句】:【越丑越爱】戴花指人总想掩盖自己的缺点。周立波《暴 风骤雨》:“谈到韩老六说自己脚正不怕鞋歪时,小王哈哈大 笑道:真是人越丑越爱戴花。”
【歇后语第74句】:【安劳苦易,安闲散难】(谚)安:安心。人安于劳苦是比较容易的,但要安于闲散却很不容易。指闲散的生活容易使人产生邪念。
【歇后语第75句】:背后施一礼——没有领情;不领情
【歇后语第76句】:【破人生意,如杀人父母】(谚)破坏别人即将做成的生意,如同谋杀他父母一样使他不幸。指别人做买卖,只可促成,不可破坏。
【歇后语第77句】:【肚子里长牙】(惯)比喻心中暗暗立下大志。
【歇后语第78句】:【半路上出家】(惯)出家:离开家到庙里去做和尚、尼姑或道士。比喻放弃原来从事的职业,中途改行。
【歇后语第79句】:【狗掀门帘全靠嘴】释义:比喻没什么本事,只会说嘴。“门帘”又作“帘子”。“靠”又作“凭”。例句:大宝说:“他是狗掀门帘全靠嘴,谁不知道他和钱万利穿着一条裤子,一个窝窝撒尿。”
【歇后语第80句】:爬高楼摘月亮——空想
【歇后语第81句】:瓦屋盖蒿草——匿屋(物)
【歇后语第82句】:【刀疮药虽好,不割为妙】(谚)刀疮药:治刀伤的速效药。指刀疮药纵然有奇效,总不如不犯伤痛为好。比喻事后补救的办法再得力,也不如不出差错和问题。
【歇后语第83句】:阎王老子做木匠——鬼斧神工
【歇后语第84句】:立足摘星——眼高手低
【歇后语第85句】:槽头上买马——看母子
【歇后语第86句】:【 雪里埋不住死人】真相迟早会暴露。类似的:雪里埋小 猪,总会露出蹄爪来。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康有富受 了这么大害,就是今天不说,以后也会说的。雪里埋不住死 人呀!”
【歇后语第87句】:【只有包做媒人,没有包养儿子】(谚)指媒人只管婚前介绍,不管结婚后的事。
【歇后语第88句】:表哥是个大懒虫,每天都起得很晚。舅妈数落他:“太阳快晒到屁股了你还不起?天上就是掉下黄金,也得起早去捡啊!你呀,真是贪吃懒做,不可教也。”(福建·安溪)
【歇后语第89句】:狂犬吠日——空汪汪
【歇后语第90句】:【一番手脚两番做】(惯)指本来可以一次完成的事,却要分两次去做。
【歇后语第91句】:【书中自有黄金屋】此语一般两句连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过去封建时代,用来激励人们上进好学,形容读书的重要性和好处。那么,它源自何处呢?它源自宋真宗的《劝学诗》,诗中写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使他没有想到的是,后来人们受其启发,又续貂一句“书中自有颜如玉。”也不知道人们是有意逢迎皇帝,还是寒碜皇帝,反正“颜如玉”不如“黄金屋、千钟粟”格调高雅。不管怎么说,为后世留下了一句俗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倒把皇帝的杰作给冷落了。以上三句诗,无非是说明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读了书,有钱花;读了书,有饭吃;读了书,有娇娘。有的少年为此追逐名利享受,误入歧途。毛泽东也曾向少儿劝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才是正道。
【歇后语第92句】:【冤有头,债有主】(谚)报仇找对头,讨债找债主。指报仇讨债,各有其主。也指出了事,总有人要承担责任。 也作冤各有头,债各有主。 冤有冤家,债有债主。 债有主,冤有头。
【歇后语第93句】:【海里无风三尺浪】释义:海浪总是很大的,即使无风天也有三尺高的浪。例句:“你俩去?”齐师傅吃惊地说,“这行船走海可不是打哈哈呀!俗话说,海里无风三尺浪。又是个黑夜,险乎啊!”
【歇后语第94句】:【让人指后脊梁骨】谓背地里受人责骂,或被议论。类似 的:让人背后骂娘。高云览《小城春秋》:“昧心钱赚不得! 一家富贵千家怨,咱不能让人家指脊梁骨!”
【歇后语第95句】:【除死无大灾】(谚)指人如果横下一条心,连死都不怕,就不怕有更大的灾祸。
【歇后语第96句】:哥哥当年上学时不用功,现在吃尽了文凭低的苦头。父亲说:“这叫过了那个村没那个店,想吃那号饺子没那号馅儿。”(河南·新野)
【歇后语第97句】:【砍一枝,损百株】(谚)砍伤一根树枝,会使百株树受损。比喻伤害一人,会连累相关的许多人。 也作砍一枝,损百枝。 砍一斧,震百枝。
【歇后语第98句】:【搽胭脂抹粉】(惯)胭脂:一种红色的化妆品,常涂在两颊或嘴唇上。粉:化妆用的细粉末,多涂于面部。本指用化妆品化妆,比喻掩饰缺点、错误或罪行。
【歇后语第99句】:庄稼没肥慢长,人不锻炼不壮。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2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