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朋友圈民间俗语经典俗话,送给心累的自己!

【谚语俗语第1句】:妈妈叫我去喂猪,可我嫌喂猪太脏,就说让我去提水吧。妈妈说:“叫你上山你下河,叫你下河你非要上山。”(安徽·枞阳)

【谚语俗语第2句】:去年刚人秋,我就翻箱倒柜找帽子戴,妈妈看见了说:“天刚冷一点儿,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捂得太严,这样气温回升又得脱掉。一穿一脱,身体反而易出毛病。俗话说‘春捂秋冻,少生疾病’,‘秋不忙加冠,益寿又延年’。”(河北·行唐)

【谚语俗语第3句】:【路通百业兴】(谚)道路四通八达,交通方便,就会带动各行各业都兴旺起来。指道路是振兴经济的命脉,要想经济飞腾,必须先修道路。

【谚语俗语第4句】:【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谚)人人在背后都被人说长道短,在人前也都会对人品头评足。 指人前议论人,背后被议论,这是人情之常,用不着大惊小怪。 也作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 谁个背后不说人。

【谚语俗语第5句】:【桃李】“桃李”现在常用喻指学生。“桃李”本是两种果树,是谁把它们“移栽”到一起呢?“桃李”合用最早见于《诗经》,《诗经》中有“华如桃李”的诗句,不过,它还不是比喻学生。“桃李”一词用于比喻学生,则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大臣叫子质,他得势的时候,曾培养和保举过不少人,后来因得罪了魏文侯,他曾经帮助过的人没有一个给他帮助的,他便独自一人跑到北方去了。在北方,子质遇到一个叫子简的人,就向他抱怨,埋怨自己培养保举的人在自己有难时,怕被连累不肯为自己说句公道话。子质感到很伤心。子简听后笑着说:“春天种下桃树和李树,夏天可以在树下休息纳凉,秋天还可以吃到果子;可是你春天种下的是蒺藜(一种带刺的蔓生植物),不仅不能利用它的种子,秋天长出的刺还会刺人。所以,君子培养人才,要像种树一样,应该先选准对象,然后再加以培养。” 从此,人们就把培养人才比作“树人”,把学生比作“桃李”。如唐代狄仁杰推荐了姚崇等数十人,这些人后来皆为名臣,时人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桃李”指代学生,流传至今。

【谚语俗语第6句】:【蛇有蛇路,鼠有鼠路】(谚)蛇行有蛇路,鼠行有鼠路,各有各的路数。比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门路,绝不肯平白地让自己困着。 也作“鼠有鼠洞,蛇有蛇路”。

【谚语俗语第7句】:哥哥在家复习功课,没有计划性,常常刚拿出语文,又去翻数学。伯母批评他:“孩子,咱不能走了一步说一步,哪里黑了哪里住。要心里有点谱。”(河南·虞城)

【谚语俗语第8句】:【远路无轻担】见“百步无轻担”。

【谚语俗语第9句】:唐三藏的扁担——担经(惊)

【谚语俗语第10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谚语俗语第11句】:【六亲不认】“六亲不认”形容人没有情义或不讲情面。属于贬义词。 “六亲”即六种亲属。六亲之说,历来不一。在提到“六亲”的几部典籍当中,《周易》成书最早,《周易·家人》说,“六亲”指父子、兄弟、夫妇。《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说,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夫妇),姻娅(亲家和连襟)。《汉书·贾谊传》说,指父母、兄弟、妻子。贾谊《新书·六术》说,指父子、兄弟、从父兄弟、从祖兄弟、从曾祖兄弟、同族兄弟。《史记·管晏列传》说,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从父母之子女之子。古书诸说难一。现代比较通行的是父、母、兄、弟、妻、子,当属最亲近的家人。“六亲”又引申为泛指亲属。连最近的亲人都不认,不符合中国的传统礼教,“六亲不认”当属贬义。

【谚语俗语第12句】:【人串门子惹是非,狗串门子挨棒棰】(谚)串门子:到别人家走动游串。人爱串门,总不免要招惹是非;狗爱串门,总不免要受棍棒苦。 指串门闲游没有好处。

【谚语俗语第13句】:【多磕头,少说话】指恭敬谨慎。邓友梅《那五》:“你去了 多磕头少说话,他见你服了软,也未必会怎么样。”

【谚语俗语第14句】:【孩儿不嫌娘丑】见“儿不嫌母丑”。

【谚语俗语第15句】:【给根麦秸秆儿,就当拐棍拄】(惯)比喻误把别人的小恩小惠,当成是真心实意。

【谚语俗语第16句】:流水遇到阻力——泛起浪花

【谚语俗语第17句】:盘古的斧头——开天劈(辟)地

【谚语俗语第18句】:【酒逢知己干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释义:跟知心好友一起喝酒。喝一干杯也嫌少;跟见解不同的人说话,半句也嫌多。例句:想起刚才进门时他们对饮欢杯的景象,看看现在这种令人难堪的冷场,正应上了“酒逢知己干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这句老话。

【谚语俗语第19句】:【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歇)有神通广大的姜太公在,别的神仙都得退避让位。比喻有地位高或本领高的人在,无人敢与抗衡。 也作“姜太公在此——没有你们的位”。位:位置。

【谚语俗语第20句】:【破家值万贯,一搬三年穷】(谚)家用什物卖掉不值钱,要买却很贵,搬一次家,就得丢失损坏,长时期添置不全。指居家不宜搬动,以免经济损失。

【谚语俗语第21句】:【星期】“星期”已经和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调节着我们的生活节律。那么,星期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星期”是从国外引进的。星期这一名称的由来,可追溯到古代的“七曜”。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联系起来,称为七曜,曜,即耀,七曜就是七颗明亮的星。公元前七世纪,巴比伦人即以“七曜”记日,七天为一周,依次名为日曜(星期日)、月曜(星期一)、火曜(是期二)、水曜(星期三)、木曜(星期四)、金曜(星期五)、土曜(星期六)。并把这些星视为“星神”轮流值班,每个星神值一日,所以“星期”就是星神值班的日期。八世纪时,摩尼教徒从中亚康居国将七曜记日法传人我国。我国称星期为“曜日”,即日曜日(星期日)、月曜日(星期一)、火曜日(星期二)、水曜日(星期三)、木曜日(星期四)、金曜日(星期五)、土曜日(星期六)。渐渐的,和人们的生活日益紧密,特别是近代工业的发展,和国外联系越来越广泛,用星期安排工作、生活已成习惯。

【谚语俗语第22句】:【一富败三村】(谚)一家升官发财或暴富,周围村庄人家都会因为受到剥削而贫穷衰败。指旧时富人的发家是建筑在穷人破产的基础之上。

【谚语俗语第23句】:【 语波未平,一波又起】问题没有解决,又发生了事情。茅 盾《子夜》:“他迎上来慌忙问道:什么事?一波未平,一波又 起么?”

【谚语俗语第24句】:【一个要补锅,一个锅要补】指互相需要,正合适。电视黄 梅戏《天仙配》:“正好,一个要补锅,一个锅要补,爹爹正要 雇一个长工。”

【谚语俗语第25句】:【死也要拉个垫背的】见“临死还要拉个垫背的”。

【谚语俗语第26句】:喜鹊落头上——红运到了

【谚语俗语第27句】:我要去外婆家,却把自行车借给了一位远道的同学,只好到隔壁吴叔叔家去借。妈妈见了笑着说:“你啊,真是砍柴卖,买柴烧!”(江西·萍乡)

【谚语俗语第28句】:爸爸帮妈妈洗衣服。爸爸问我有什么要洗的,我没有说话,只是埋头做作业。爸爸不高兴地说:“问你就像问木头。”(江苏·南京)

【谚语俗语第29句】:【 黄花菜凉了】拖延过久,失去时机。类似的:汤冷了,菜 凉了。成语:事过境迁。贾平凹《废都》:“我早让你去找院 长,后来才知道你没有去,现在再不抓紧,黄花菜就凉了!”

【谚语俗语第30句】:【百人之堡,干人不能攻】释义:堡:城堡。一百人防守的城堡,一千人也难攻下。比喻地理形势的重要。例句:百人之堡,千人不能攻,其势便也。

【谚语俗语第31句】:【拉屎攥拳——暗里使劲】(歇)攥:握。指悄悄地下功夫。

【谚语俗语第32句】:【无盐不解淡】见“没咸不解淡”。

【谚语俗语第33句】:【丈夫人前走,带着老婆的手】见“男人往外走,带着娘们手”。

【谚语俗语第34句】:两根藤上结的瓜——扭不到一块

【谚语俗语第35句】:【货卖一张皮】(谚)一张皮:一副美观的包装。指货物固然要重在质量,但能够吸引顾主的美观的包装也不可忽视。

【谚语俗语第36句】:【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释义:白露:节气名,在阳历九月七日或八日时天气转凉,即将秋熟。迷迷:形容大雾迷荡。秋分:节气名,在阳历九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秀:谷类植物开花结实。谓白露时节雾荡荡,分来临稻穗齐。例句:八月,秋兴:白露前后雾,主稻穗易实。谚云:“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

【谚语俗语第37句】:铁打的钉耙———把硬手

【谚语俗语第38句】:【早来的鸟儿有虫吃】先到容易得益。或说:早起的鸟儿捉 虫多。台湾语文图书:“老师劝导学生早起用功——早起的 鸟儿有虫吃。学生顽皮的回答——早起的虫儿被鸟吃。”

【谚语俗语第39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主观客观条件均极为不利,面 临危险。台湾李敖《启发你的小故事》:“三十四年来,已经 面目全非,已经陷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世界。”

【谚语俗语第40句】:飞机打坦克——居高临下;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谚语俗语第41句】:【酒后吐真言】人喝醉了酒,往往忘却顾虑,说出真话。或 说:酒后见真情。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孔生旺看他说 话有些醉意,马上想起古人说的‘酒后吐真言’的话来,因又 问道:今儿到底为什么事这么不舒服?”

【谚语俗语第42句】:【当垫脚石】(惯)比喻充当别人借以向上爬的工具。

【谚语俗语第43句】:【衣是人之威,钱是人之胆】(谚)衣服能表现人的庄重,钱财能使人胆大、自信。指衣服与钱财,是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谚语俗语第44句】:看到我们一家人生活得很有规律,村里一位大嫂羡慕地说:“俺家做饭常是照时不照晌,少长无短的。你们家一年吃的应时饭,四季穿的变色衣,干啥都行是行,趟是趟的,真好。”(河南·郏县)

【谚语俗语第45句】:鸽子尾巴带竹梢——响(想)得高

【谚语俗语第46句】:【财去身安乐】(谚)去:失去。失去了钱财可以换来自身的平安康乐。旧时对失去钱财的安慰语。 也作“财去人平安”。j

【谚语俗语第47句】:【打兔子碰上了黄羊,捞了个大外快】释义:比喻意外地得到了好处。例句:唐连生见厂长和工程师都信心十足,心里想:看来,这次也许真能抱个金娃娃呢!这真是打兔子碰上了黄羊,捞了个大外快。工厂出了名,他这位副厂长当然也光彩呀。

【谚语俗语第48句】:铁轨上的火车——走得正行得直

【谚语俗语第49句】:【奔车之上无仲尼,覆舟之下无伯夷】释义:奔车:疾驰的车。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履舟:翻沉的船,借指被灭的商朝。伯夷:商孤竹君长子,商亡,他和他的弟弟叔齐耻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奔车、覆舟,比喻时世危乱。如果生逢治世,就不会有坐在奔车上的仲尼与饿死首阳山的伯夷。例句:治世使人乐生于为是,受身于不为非,小人少而君子多。故社稷常立,国家久安。奔车之上无仲尼,覆舟之下无伯夷。

【谚语俗语第50句】:驴子拉磨——跑不出这个圈;走的老道儿;兜圈子

【谚语俗语第51句】:【只见和尚吃馒头,不见和尚受戒】只看到好处,看不到困 难。台湾梁实秋《雅舍散文二集》:“有人只看见和尚吃馒 头,没看见和尚受戒,遂生羡慕别人之心,以为自己这一行 只有苦没有乐。”

【谚语俗语第52句】:【天字第一号】(惯)旧时常用《千字文》文句的字来编排序号,“天”是《干字文》首句“天地玄黄”的第一字,“天字第一号”就是第一的意思。后借指最大、最好或最突出、最重要的。

【谚语俗语第53句】:小明见又吃萝卜菜,嘟着小嘴说:“不爱吃。”妈妈笑着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河南·邓州)

【谚语俗语第54句】:【垂帘听政】在中国历史上“垂帘听政”的皇后、太后屡见不鲜。但垂帘听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当属清朝的慈禧太后,她实际掌控清朝的大权达48年之久,她死后三年清朝灭亡。那么,“垂帘听政”始于何时,是谁的“发明”呢?历史上国君或皇帝因种种原因无力亲政时,权力旁落王(皇)后或太后手中的情况,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有。但,真正垂帘听政则始于武则天。《旧唐,书,高宗纪下》记载:“时帝(唐高宗)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后(武则天)……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 自此,多有皇后、太后效法,但都未称帝,中国的女皇,只有武则天一人。

【谚语俗语第55句】:钓鱼有三得:跑得、等得、饿得。

【谚语俗语第56句】:【表壮不如里壮】释义:事物的外表强壮不如事物的内里强壮。也可以比喻妻子善于持家,比男子更重要。例句:“嫂嫂是个精细的人,不必用武松多说。我哥哥为人质朴,全靠嫂嫂做主看觑他。常言道:‘表壮不如里壮。’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烦恼做甚么?……”

【谚语俗语第57句】:班主任老师在班内讲一位同学丢失东西一事时说:“没做贼,心不惊;没吃鱼,口不腥。拿了别人东西的人,他不但坐不稳而且心也不安。”(河南·淮阳)

【谚语俗语第58句】:提着醋瓶要饭——穷酸

【谚语俗语第59句】:【酒】酒,对中国人来说,是太重要了。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曹操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李白反讽日:“借酒浇愁愁更愁。”李白还说:”举杯邀明月”。苏轼说“把酒问青天”。就是在平民百姓当中,也是“无酒不成席”。那么,酒是谁发明的呢?关于酒的发明,说法很多。一种说法是“猿猴造酒”。传说猿猴将采摘的苹果储存起来,时间一长,苹果发酵成酒,醉倒猿猴。一说始于大禹时代的仪狄,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朱翼中的《酒经》记载,上古用桑叶包饭的发酵方法造酒,是指仪狄用此法造酒,献给大禹而言的。仪狄是个官员,他造酒是为了献给大禹邀功。另一种说法是始于周朝的杜康,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据《说文解字》记载,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秫即高梁。传说杜康生于周朝,是个牧羊人。有一天,他把高梁粥装进竹筒里带着去牧羊,竹筒放在一棵树下忘记带走。半个多月后,他赶羊回来又在那棵树下找到了他遗忘之物,打开一看里面高粱粥已经发酵变成液体了。村里人喝了都夸这种液体好喝,于是他不再牧羊,改行酿酒了,并办起了杜康酒店。

【谚语俗语第60句】:【乌龟有肉在肚子里头】(谚)乌龟的肉不在表层,而是在内里。比喻老谋深算之徒的阴险诡计埋藏得很深,不容易被人发现。

【谚语俗语第61句】:【执法不留情,留情法不容】(谚)指执法者应秉公办案,不徇私情。

【谚语俗语第62句】:【一刹那】“一刹那”表示时间极短,它是梵语的音译,是古印度最小的时间单位。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中提到:“时间极短者,谓刹那也,百二十刹那为咀刹那,六十咀刹那为一臘缚,三十臘缚为一牟呼栗多,五牟呼栗多为一时,六时合成一日一夜。”这样算来,一刹那约合现在的0.013秒,比一念0.018秒还少了0.005秒,真是够短的。从目前这些时间称呼看,一刹那是最短的。

【谚语俗语第63句】:【老牛力尽刀尖死】释义:比喻辛辛苦苦为人出完了力,却被人害了,落个悲惨结局。例句:白占魁为了自己没有能当上社干部,竟能唱出“老牛力尽刀尖死,忠心为国不出头”的秦腔发牢骚,高增福听了简直发呕,唾了几口酸水。

【谚语俗语第64句】:【羊毛出在羊身上】(谚)羊毛是从羊身上剪来的。比喻用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亏了本对自己无损失。

【谚语俗语第65句】:【打了梅香,丑了姑娘】(谚)梅香:通称侍候小姐的丫环。姑娘:指小姐。打的虽然是丫环,却使小姐丢了脸面。泛指惩治下人,失体面的却是主子。 也作打的丫环,吓的小姐。 打坏了丫环,哭坏了小姐。

【谚语俗语第66句】:【一法通,百法通】(谚)指精通了某一方面的方法、技巧,其他相关方面的技术也就融会贯通了。

【谚语俗语第67句】:小河汊里的鱼——翻不起大浪

【谚语俗语第68句】:【狮子搏兔用全力】(谚)狮子在捕捉一只小小的兔子时,也要用上全身的力量。比喻对付弱势敌人,也要当强敌来打。也比喻从事细微工作,也要全力以赴。 也作“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谚语俗语第69句】:我把妈妈的心爱之物——花瓶弄碎了,我怕妈妈批评,就赶快到妈妈面前认错。妈妈听了又好气又好笑地说:“知错改错进步快,满不在乎真正坏。”我一听不好意思地跑进了我的房间。(河南·洛阳)

【谚语俗语第70句】:【三年早知道】(惯)指什么事情都比别人知道得早。含讽刺义。

【谚语俗语第71句】:棺材出了[指出殡后]才讨挽歌钱——晚了:迟了

【谚语俗语第72句】:楼梯上打架——阶级斗争

【谚语俗语第73句】:锅底笑话缸底黑——光看别人黑,不见自己黑

【谚语俗语第74句】:走上步看下步——瞻前顾后

【谚语俗语第75句】:【喂脑袋】(惯)指吃饭。

【谚语俗语第76句】:【鼻子上挂鲞鱼——嗅鲞】(歇)鲞(xiang)鱼:剖开晾干后食用的鱼。嗅鲞:谐“休想”。指不要痴心妄想。

【谚语俗语第77句】:【恶人先告状】释义:坏人干了坏事,却抢先诬告别人。例句:总之,他实行了一句俗话:恶人先告状。他逢人便说,一口咬定是合作社把人治死。

【谚语俗语第78句】:兔子虽多——驾不了辕

【谚语俗语第79句】:桌布盖牛背——露头角

【谚语俗语第80句】:王母娘娘盼吃蒿菜饭——想野味

【谚语俗语第81句】:【出不了边,过不了界】无越轨行为。浩然《艳阳天》:“他也 不圆你,也不扁你,就是让你吃饭干活儿、干活儿吃饭,出不 了边,也过不了界!”

【谚语俗语第82句】:【一心不二用】(谚)一个人的心思,不能同时用在两件事情上。指人做事必须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思想分散必定一事无成。 也作一心不能二用。 一心不可二用。

【谚语俗语第83句】: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谚语俗语第84句】:【蚂蚁戴笼头】(惯)笼头:套在骡马等大牲畜头上系缰绳的用具。 比喻担不起来,顶不了事。

【谚语俗语第85句】:猫被老虎撵上树——多亏留了一手

【谚语俗语第86句】:【一家有女百家求】(谚)指有女儿的人家,自然会招来许多求婚者。 也作“一家女,百家求”。

【谚语俗语第87句】:【种禾得稻,敬老得宝】(谚)指种下禾苗,就会得到稻米;敬重老人,就能得到宝贵的处世经验。

【谚语俗语第88句】:没病买药——自讨苦吃

【谚语俗语第89句】:狗急了——要跳墙

【谚语俗语第90句】:我问爸爸妈妈我长得怎么没有别人好看,爸爸说:“马好不在叫,人美不在貌。”(河南·信阳)

【谚语俗语第91句】:【脸上带笑,袖里藏刀】(惯)指表面上和善,内心狠毒。

【谚语俗语第92句】:【走路怕踩死蚂蚁】(惯)形容人胆小怕事。 也作“走路怕踏死蚂蚁”。

【谚语俗语第93句】:【红粉赠佳人,宝剑赠壮士】见“宝剑脱与烈士,红粉赠与佳人”。

【谚语俗语第94句】:【不吃鱼,口不腥】释义:比喻不贪小便宜,就不会惹出是非。例句:我们不要占便宜,不吃鱼,口不腥!

【谚语俗语第95句】:【不经一事,不长一智】释义:不经历某种事情,就不能增长某方面的知识。说明实践能使人增长知识。例句:“小蹄子,你走罢!俗语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我如今知道了,你又该来质问着我了!”

【谚语俗语第96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谚)指只要有青山在,自然就有树木,有树木就不愁没有柴火。比喻只要保住基本力量,就不愁得不到发展。 也作留得青山在,何愁没柴烧。 只要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谚语俗语第97句】:【老鼠儿见了猫】(惯)比喻弱者见到了惧怕的人。 也作“耗子见了猫”。

【谚语俗语第98句】:铁树开花——千载难逢

【谚语俗语第99句】:二郎神的兵器——两面三刀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2234.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