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智慧与科学精神-佛语经典文案
【佛语禅语第1句】:足球场,力量与力量的抗衡,意志和意志的较量,血性跟血性的比拼。
【佛语禅语第2句】:老来有“三好”:经验丰富好、健康长寿好、走入社会当志工更好。
【佛语禅语第3句】:应普事一切善知识。《华严经》卷七十七,入法界品
【佛语禅语第4句】:【佛语禅话】到德是本分事,礼仪是做人的规则。
【佛语禅语第5句】:以无所得而为方便,能满六度。《大般若经》卷三,初分学观品
【佛语禅语第6句】:【佛心禅语】 佛日:“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佛语禅语第7句】:【天天禅语】把握时间,珍惜空间;人与人之间要感恩、尊重、爱。
【佛语禅语第8句】:开始和结局我们决定不了,过程我们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做主。这就是人生。
【佛语禅语第9句】: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华严经》卷十七,梵行品
【佛语禅语第10句】:【佛语禅话】不要怕压力,只要自问做得对与否。
【佛语禅语第11句】:所言诚实,如说修行。《华严经》卷三十二,十回向品
【佛语禅语第12句】:【天天禅语】要救世,就要做环保——心灵环保、社会环保、地球环保。
【佛语禅语第13句】:【佛心禅语】 没有真才实学,弄虚作假,只能给别人留下笑柄。
【佛语禅语第14句】:缓急别友,战斗见勇,议论知明,谷贵说仁。《佛说孛经》
【佛语禅语第15句】:人固有陋习,改了就是好同志。一时改不了也情有可原,只要不停其改就成。
【佛语禅语第16句】:一念之间,悉包法界。《华严经》豢一,世主妙严品
【佛语禅语第17句】:外星球来的人才叫外来人口,咱人类本来就在同一星球上,哪里有什么里外?
【佛语禅语第18句】:济世工作是以服务的精神,对人生尽本分、为社会奉献,发挥济世救人的工作。
【佛语禅语第19句】:人生难免遭遇挫折,要经得起考验,才能保住慧命,突破难关。
【佛语禅语第20句】:【最美的形态】形貌并不重要,真正让人喜爱的是温柔、殷勤的形态。
【佛语禅语第21句】:【天天禅语】用心凝聚爱的力量,创造爱的循环。
【佛语禅语第22句】:【天天禅语】虽然人生充满苦难与悲痛,但是也充满希望与爱。
【佛语禅语第23句】:由能弃小乐,后若见大乐。智人舍小乐,观于后大乐。——佚名
【佛语禅语第24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街头巷尾是道场,好修行。
【佛语禅语第25句】:弹指之顷发善意,其福难喻。《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六,牧牛品
【佛语禅语第26句】:贪淫致老,瞋恚致病,愚痴致死,除三得道。《法句经》卷下,道行品
【佛语禅语第27句】:弃有投空病亦然,还如避溺而投火。(唐)玄觉《永嘉证道歌》
【佛语禅语第28句】:施舍财物有舍有得,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佛语禅语第29句】:【明师】 能开发出你内在无限潜能的人,是明师。
【佛语禅语第30句】:大凡既具备善读书、肯吃苦的秉性,又有一身闯劲并极为自信的人,多不安分。
【佛语禅语第31句】:【天天禅语】只要甘愿、乐观,人生没有过不去的苦。
【佛语禅语第32句】:百千万劫久习结业,以一实观,即皆消灭。《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
【佛语禅语第33句】:有的人生活贪不餍足,已经取得很多,还感觉不够。
【佛语禅语第34句】:在幸福层面,抓住吃饭本质的人,总是比贪图享受的人更自由、更幸福。
【佛语禅语第35句】:贪、嗔、痴三毒是一切烦恼的总根子,是我们众生迷惑的根源。
【佛语禅语第36句】: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地方,只有气场丰润,才能活色生香。
【佛语禅语第37句】:欲使众生离苦得乐,必须以“智慧”为中心,以“方便”为工具。
【佛语禅语第38句】:【天天禅语】人间处处有温情,菩萨无处不现身。
【佛语禅语第39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对每件事、每个人都感恩,就能化贪心为慈悲心。
【佛语禅语第40句】:【天天禅语】助人不仅是美德,也是心灵一大享受。
【佛语禅语第41句】:人所欲为,譬如穿池,凿之不止,必得泉水。《佛说孛经抄》
【佛语禅语第42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双足能行万里路,双手能做天下事。
【佛语禅语第43句】:【心灵禅语】 对别人有利就是对自己有利,加害于别人更是加害于自己。
【佛语禅语第44句】:一切肉与葱,及诸韭蒜等,种种放逸酒,修行常远离。《楞伽经》卷四
【佛语禅语第45句】:简单生活性灵纯净,家鸡有食镬汤近,野鹤无粮天地宽。
【佛语禅语第46句】:要做无底的垃圾桶,要学无尘的反射镜。(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佛语禅语第47句】:【天天禅语】行善是本分、付出无所求,不执著“善有善报”,自然轻安自在。
【佛语禅语第48句】:【佛心禅语】 莲花种子,荣悴由人,时不相待,珍重珍重!(彭二林)
【佛语禅语第49句】:【佛心禅语】 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佛语禅语第50句】:【佛语禅话】以佛法做人间事,在人间修佛法行。
【佛语禅语第51句】:此岸是在当下一念,彼岸还是在当下一念;一念迷就是此岸,一念悟就是彼岸。
【佛语禅语第52句】:非器众生,说其深法,是菩萨谬。《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
【佛语禅语第53句】: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有人以舌头做功德;有人以舌头造罪业。
【佛语禅语第54句】:【心灵禅语】 自我管理,就是每个人应对自己负责、管理好自己。
【佛语禅语第55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净化人心,需用爱心付出、用智慧辅导、用耐心陪伴。
【佛语禅语第56句】:人事的艰难,不但是智慧的磨刀石,也能长养毅力与勇气。
【佛语禅语第57句】:【佛心禅语】 曲木恶绳,顽石恶攻。责善之言,不可不慎也。
【佛语禅语第58句】:【佛语禅话】大爱无贵贱,众生皆平等,不分他你我,心善即气与。
【佛语禅语第59句】:头衣烧燃尚可暂忘,无常盛火当尽断!《杂阿含经》卷七,第182经
【佛语禅语第60句】:明眼无过慧,黑暗不过痴,病不过怨家,大怖无过死。《佛说无常经》
【佛语禅语第61句】:【天天禅语】心中有爱,就是富有人生;福缘共聚,就是美善人间。
【佛语禅语第62句】: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大般泥洹经》卷下
【佛语禅语第63句】:踏实做好小事,偶尔想想大事。既脚踏实地,又不失梦想。
【佛语禅语第64句】:【天天禅语】理讲太多,情就薄;情感淡薄,事难成。
【佛语禅语第65句】:你们自己应当努力,诸佛只是导师而已。南传《法句经》第276偈
【佛语禅语第66句】:信一切法即空即假即中,无一二三,而一二三。(隋)智颧《摩诃止观》卷一
【佛语禅语第67句】:于父母所少作不善,获大苦报,少作供养,得福无量。《杂宝藏经》卷一
【佛语禅语第68句】:要能了生,才能了死。(民国)太虚《人生佛教开题》
【佛语禅语第69句】:【佛心禅语】 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一六祖慧能
【佛语禅语第70句】:【佛语禅话】有多少时间,就要走多少路、做多少事。
【佛语禅语第71句】:【天天禅语】真正受人尊敬的是节与志;做人有章节,不要贪求无厌。
【佛语禅语第72句】:【天天禅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则愈做愈欢喜。
【佛语禅语第73句】:离心求佛者外道,执心是佛者为魔。(唐)大珠慧海禅师《景德传灯录》卷六
【佛语禅语第74句】:悟而不度,众生就在那里,或父或母,于你恩重如山,不孝不敬。
【佛语禅语第75句】:佛教徒应具足运动家的精神,只要肯精进,一定可以到达终点——佛的境界。
【佛语禅语第76句】:【天天禅语】家庭是永久的学校,父母是终生的老师。
【佛语禅语第77句】:言为心声,行为魂驱,人的言行是其内心和灵魂的告密者。
【佛语禅语第78句】:【最有禅意的句子】有毅力、勇敢,坎坷的道路也能走到平坦。
【佛语禅语第79句】:勇于配合的人,是有能力的人;善于领导的人,是有才智的人。
【佛语禅语第80句】:一般人都认为爱心是给别人的,其实爱心是给自己。
【佛语禅语第81句】:须开千古眼界,成千古学识,方不负己灵。(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五之一
【佛语禅语第82句】:【佛心禅语】 要从浮躁中解脱身心,首先必须找出浮躁的根源。
【佛语禅语第83句】:【天天禅语】希望大地资源不短缺,必须从懂得珍惜一开始。
【佛语禅语第84句】:世上两种人最多,一种是怀念岁月的人,一种是不懂岁月的人。
【佛语禅语第85句】:研义不难领解,难于精确。(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四
【佛语禅语第86句】: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唐)寒山《寒山子诗》
【佛语禅语第87句】:做环保,除了净山、净海、净大地之外,也要净心田。
【佛语禅语第88句】:【尽力做事】 多少力量就做多少事,不要心存等待,等待就会事事落空。
【佛语禅语第89句】:若佛出世若佛不出,性相常住,是名法界,亦日如如。《胜天王般若经》卷六
【佛语禅语第90句】:人生若能被人需要,能拥有一分功能为人付出,就是最幸福的人生。
【佛语禅语第91句】:【天天禅语】善要有自信,才能发挥不畏惧的坚定力量。
【佛语禅语第92句】:【天天禅语】以“慈悲”为原点,用“喜舍”为推动力向前进步。
【佛语禅语第93句】:礼貌是我的水准,善法如桥梁,嗔他有何益;随顾修善行,忍则五德具。
【佛语禅语第94句】:粗言利刀剑,贪欲碜毒药,瞋恚炽盛火,无明极重暗。《天请问经》
【佛语禅语第95句】:【天天禅语】人事逢逆境,当欢喜顺受,自有好因缘、好果报。
【佛语禅语第96句】:惭愧有所不知、不能、不净、不善,是为处世的密行。
【佛语禅语第97句】:【天天禅语】一念错,则步步皆错;一念善,则事事造福。
【佛语禅语第98句】:【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有所求的人生,就有痛苦与烦恼。
【佛语禅语第99句】:又如大海同一咸味,佛法亦尔,同趣涅槃,一味解脱。《佛说华手经》卷一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237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