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树林民间俗语经典歇后语,说的是不是你?
【歇后语第1句】:【钢要用在刀刃上】好材料要用在关键地方。浩然《艳阳 天》:“您是最有生产经验的庄稼人哪,有钢得使在刀刃上, 这回该您使劲儿了!”
【歇后语第2句】:【狼腿拉到狗腿上】(惯)比喻把不相干的事情扯在了一起。
【歇后语第3句】:【心去意难留】(谚)指当人决意要离开时,就不必勉强挽留,因为即使能留住他这人,也留不住他的心。 也作心去意难留,留下结冤仇。 心去最难留,留下结冤仇。
【歇后语第4句】:【热心招揽是非多】(谚)热心:有热情,肯尽力。指热心人常会落得麻烦缠身,苦恼不断。 也作热心招是非,冷眼无烦恼。 冷眼:冷漠地看待周围的事物。 热心闲管招非,冷眼无些烦恼。 热心闲管是非多,冷眼觑人烦恼少。
【歇后语第5句】:【天下老鸹一般黑】(谚)老鸹(gua):乌鸦。多比喻恶类本性相同,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一样作恶。 也作天下老鸦一样黑。 天下乌鸦一般黑。
【歇后语第6句】:【称上四两棉花——纺一纺】(歇)纺:谐“访”。指走访、了解一下。 也作“买四两棉花——纺一纺”。
【歇后语第7句】:【一棍子打死】(惯)比喻对人或事粗暴地全盘否定。
【歇后语第8句】:【买不来有钱在,卖不了有货在】(谚)买不来东西,钱还在;卖不出东西,货还在。指买卖成交与否,全无所谓。泛指事情的成功不成功全没关系,不必忧心。
【歇后语第9句】:【骨头里榨油】敲诈勒索。类似的:石头缝里榨油。成语: 敲骨吸髓。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从前是有钱的不肯拿 出钱来。只在没钱人的骨头里榨油,这个不对。”
【歇后语第10句】:【山鸡不敢配凤凰】(谚)山鸡:野鸡。凤凰:古代传说中百鸟之王。 比喻在婚姻上,地位低下的人家不敢高攀名门望族。
【歇后语第11句】:【藕发莲生,必定有根】(谚)莲生,必定是因为有根的缘故喻事情的发生必有其根源。
【歇后语第12句】:【赵钱孙李】“张王李赵遍地刘”是中国的五大姓氏,为什么《百家姓》不把他们列在篇首,而让“赵钱孙李”开篇呢? “赵”姓在《百家姓》中为什么居于第一位?关于这个问题,宋人王明清已经作出了考证。他认为,《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序问题,和编辑者及其所处时代有关。《百家姓》出自五代十国吴越国的一个儒者之手,之所以将“赵”排在第一位,是因为当时吴越国是宋的附属国,奉宋为正朔,而“赵”姓是宋朝的“国姓”,故将赵列为第一姓。“赵”姓之后的“钱孙李”及“周吴郑王”排序也是类似的原因:吴越国的国王姓钱,其正妃姓孙,李是南唐国姓,“周吴郑王”四姓都是吴越开国者钱镠宠妃们的姓氏。
【歇后语第13句】:【一世破婚三世穷】(谚)指破坏他人婚姻的人,必遭三代受穷的报应。
【歇后语第14句】:扳手指算账——有数
【歇后语第15句】:【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释义:比喻不看外表或形式,而从实际效果判断好坏。“白猫黑猫”又作“黑猫白猫”。例句:他自己也说不清,干脆挥挥手,装聋。而心里却自我安慰地说:“管他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歇后语第16句】:【穷媳妇知米贵】(谚)指穷家妇女最懂得俭省节约。
【歇后语第17句】:【将人心,比自心】为别人着想。成语:设身处地。冯德英 《苦菜花》:“我是想,人都有颗心,将人心,比自心,遇事替别 人想想,把别人的事放在自己身上比比,看看该怎么做才 对,这样做倒不一定错。”
【歇后语第18句】:野马脱缰——横冲直撞;没法收回
【歇后语第19句】:【二月间的桃子——不熟】(歇)本指桃子尚未成熟,转指对人或事物不熟悉。
【歇后语第20句】:【 —个霹雳空中过】险情过去,一场虚惊。明代《醒世恒 言》:“今日还亏你家时运高,太平没事,一个霹雳空中过去 了。”
【歇后语第21句】:夜猫子报喜——坏名誉了;没有的事
【歇后语第22句】:【扳倒葫芦洒了油】(惯)比喻不惜一切,坚决干到底。
【歇后语第23句】:东放一枪西打一棒——声东击西
【歇后语第24句】:【只恨爹娘少生两只脚】(惯)形容仓皇逃命时的急切心情。
【歇后语第25句】:【天下乌鸦一般黑】释义:多比喻各处的坏人都是一样坏。例句:“天下乌鸦一般黑,这儿黑暗、龌龊,别处还不是一样。你,一个年轻女孩子可不能再去冒险。”
【歇后语第26句】:【酒逢知己干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释义:跟知心好友一起喝酒。喝一干杯也嫌少;跟见解不同的人说话,半句也嫌多。例句:想起刚才进门时他们对饮欢杯的景象,看看现在这种令人难堪的冷场,正应上了“酒逢知己干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这句老话。
【歇后语第27句】:【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歇)韩信:西汉初淮阴(今江苏淮阴市西南)人,初属项羽,后归刘邦,被刘邦任为大将,后被封为楚王。 将:率领。韩信善于领兵作战,兵越多,指挥越自如。后用来指越多越好。 也作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韩信点兵——越多越好。 淮阴将兵——多多益善。
【歇后语第28句】:【做秀】“做秀”是主观故意将亮点显摆给公众,目的带有功利色彩。 “做秀”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港、台地区流行的新词,八十年代流人国内,并迅速蔓延。“做秀”一词,时下可谓蹿红,甚至泛滥成灾。“做秀”的秀拿出来还可单独使用,比如“秀一把”、“宝宝秀”等,不一而足。 “做秀”之源,中外皆有。先说国外之源。“秀”一词来自洋文的sh。w,是展览表演的意思,指艺坛歌星、影星的表演活动。后“做秀”一词应用日益广泛,并不单限于艺人。政治上有所谓政治秀,学术界里有学人做秀,他们看见摄影记者,挤着向前站,无时无地不抓麦克风,想秀一把。再说国内之源。中国古代的“秀”,源更深,流更长。“秀”在中文的本义虽非是展览、表演之意,却有引人注意之处。“秀”始出《论语》,孔子日:“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南宋朱熹的解释是:“谷之始生日苗,吐华日秀,成谷日实。”朱熹的解释虽是古文,却明白无误,“秀”就是花。《诗经》有诗云:“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就是形容禾谷生长的过程。《礼记·月令》孟夏之月有“王瓜生,苦瓜秀”的句子,也就是苦菜开花的意思。所以,花蕾绽放就是“秀”了。植物的“秀”,用以招蜂引蝶,传花授粉。艺人做秀,无非是绽放才华,展现年华,正像花卉吐华。今日之“做秀”,不要做作、故弄姿态,还是“实发实秀,实坚实好”的好。
【歇后语第29句】:【水仙不开花——装蒜】(歇)水仙: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似蒜头,叶子形状与颜色像蒜叶。本指装成蒜的样子,转指人故意装糊涂或装模作样。含讥讽或责骂意味。
【歇后语第30句】:【遗子黄金,不如一经】(谚)遗:留给。经:经书。给子孙后代遗留黄金,不如教他们学好一部经书。 指留给子孙的,金钱不如知识。
【歇后语第31句】:【八十妈妈休误上门生意】(惯)比喻切不可放过送上门来的好事或机会。
【歇后语第32句】:我到奶奶家去玩,看到奶奶卖的苹果又大又红,馋得直流口水。于是,我忍不住了,向奶奶要苹果吃。奶奶笑着说:“赚钱不嫌钱,落个肚子圆。”说着,就拿了一个大苹果给了我。(河南·信阳)
【歇后语第33句】:【手中没把米,叫鸡鸡不来】(谚)比喻不给人点实惠或没有吸引人的环境与条件,别人就不会向你靠拢。
【歇后语第34句】:【刀搁在脖子上】释义:比喻死亡临头,或用杀头威胁。例句:乡亲们,我们是大清的官兵,脚踩着先帝打下的江山,吃着父老兄弟的饷粮,没有皇帝的谕旨,就是刀搁在脖子上,我们也不能退半步!
【歇后语第35句】:【插起招军旗,就有吃粮人】招军旗:古时招募士兵用的旗帜。吃粮人:指吃粮饷的士兵。插起招军的旗帜,就有人应招参军。也比喻总会有人响应。例句:“插起招军旗,就有吃粮人。”有个吴先生是在阎锡山部下当过旅长的退职军官,家里很富,才死了老婆。他在姐姐庙大会上见过小芹一面,愿意续她,媒人向三仙姑一说,三仙姑当然愿意。
【歇后语第36句】:鹅卵石下油锅——炸石(扎实)
【歇后语第37句】:好汉上梁山——逼出来的
【歇后语第38句】:水到屋边帆到瓦——水涨船高
【歇后语第39句】:爸爸见别人下海发了财,也要把工作辞掉,去下海挣大钱。奶奶劝他:“你要把工作的事处理好,疙瘩不要拴死,后路不要堵死。”(山西·平陆)
【歇后语第40句】:【吃柿子拣软的捏】(惯)比喻专找软弱的欺负。 也作“吃柿子拣软的”。
【歇后语第41句】:【树欲静而风不止】释义:比喻客观情势不能如人的心愿。例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地主阶级的浮财还没挖净,敌人还没有认输,阶级斗争还在继续。
【歇后语第42句】:【三分人才,七分修饰】(谚)人才:人的身材长相。一个人的仪表美,三分靠生成,七分靠打扮。指衣着打扮对人的外观形象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也作三分人样,七分打扮。 三分相貌,七分打扮。
【歇后语第43句】:下了架的孔雀——不如鸡
【歇后语第44句】:【狗熊的舅舅——猩猩】(歇)猩猩:谐“惺惺”。形容聪明。也指聪明的人。
【歇后语第45句】:人皮包臭肉——心里脏
【歇后语第46句】:西山日头倒流水——净是怪事儿
【歇后语第47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惯)比喻看问题片面,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局。
【歇后语第48句】:【慷慨捐生易,从容就死难】(谚)捐生:献出生命。一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为正义献出生命容易,在长时间考验下仍从容自若地面对死亡而不改节就比较难。指“从容就死”比“慷慨捐生”需要更大的决心和更坚定的信念。 也作慷慨杀身易,从容就死难。 慷慨成仁易,从容就义难。
【歇后语第49句】:【大富由命,小富由勤】(谚)指发大财要靠有好的命运,好的机遇;能过上小康生活则凭的是自身的勤劳苦干。 也作“大富由天,小富由人”。
【歇后语第50句】:个人孤舟漂海,集体…巨轮出江。
【歇后语第51句】:【一丈水,退八尺】(惯)比喻满腔的怒气消了一大半。
【歇后语第52句】:我们村的柑橘摘下后,村长让人将大小配匀后再分。他说:“瘦婆娘骑胖马——挑精搭肥。”(湖南·桃江)
【歇后语第53句】:【屋里点火外头亮】(谚)比喻避着人在自己家里做事,四邻八舍的人其实知道得一清二楚。
【歇后语第54句】:【腊月生的孩子——冻手冻脚】(歇)冻:谐“动”。指动作不规矩(多指性骚扰)。
【歇后语第55句】:【脸朝黄土背朝天】(惯)形容农民辛勤种地的情景。 也作面朝黄土背朝天。 脊梁朝天脸朝土。
【歇后语第56句】:妈妈搬蜂窝煤的时候,我也要搬。结果,我把蜂窝煤摔烂了一块。妈妈笑着说:“你这是磕一个头放俩屁,行善没有作恶多。”(河南·周口)
【歇后语第57句】:猢狲跳上煎饼锅——瞎蹦跶
【歇后语第58句】:吃过午饭,爸爸便急着去学校开会,谁知刚骑车出去又回来了,原来是自行车没气了。爸爸给自行车打足了气后蹬着车便走,哪料到一不留神摔了一跤,把衣服又给弄脏了。妈妈说:“这真是不是驴不拉,就是磨不转。”(河南·武陟)
【歇后语第59句】:【借官台,演私戏】利用客观条件,发展自己。成语:假公 济私。《新凤霞回忆录》:“师傅大爷们劝我,挣的钱少也好 好的唱,这叫‘借官台,演私戏’。”
【歇后语第60句】:大风里滚出的雷声——白猖狂(鄂伦春族)
【歇后语第61句】:【马怕骑,人怕逼】(谚)指马怕被人骑,人骑上就身不由己;人怕被人逼,逼到忍无可忍时就会起来反抗。 也作“人怕逼,马怕骑”。
【歇后语第62句】:【弓上弦,刀出鞘】(惯)鞘:装刀剑的套子。箭搭上弦,刀拔出鞘。 指拉开架式,准备厮杀。
【歇后语第63句】:【荷花结籽心连心】释义:比喻关系密切,一条心。例句:这个事,我们知道你丁主任心里是明白的。丁主任啊,咱们是有八拜之交的知己呀,荷花结籽心连心.你一定要多关照。
【歇后语第64句】:【早看东南,晚看西北】以天空有无乌云推测阴晴。李准 《大河奔流》:“长松喊着:‘早看东南,晚看西北。你们看,’ 他指着西北天空一块乌云说,‘要下雨!割下的麦子赶快收 拾起来!先不要割了!”’
【歇后语第65句】:【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眼睛瞪着,互相观望,也指冷场或 惊讶。成语:面面相觑。浩然《艳阳天》:“三个人让他说的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又不住地咋着嘴唇儿,赞叹他的好 眼光。”
【歇后语第66句】:【囫囵吞个枣——不知酸淡】(歇)囫囵:完整的。本指品尝不出味道,转喻不知道实情。
【歇后语第67句】:纸上画大炮——打不响
【歇后语第68句】:【 骂人不带脏字说话伤人。】浩然《艳阳天》:“你这老太 太,骂人不带脏字儿,沟北边的人爱小便宜,沟南边的人光 爱大便宜是不是?”
【歇后语第69句】:【拔了萝卜带出泥】(惯)比喻在查处某一问题的过程中,也顺带发现了其他问题。也比喻由于办事不当而惹了麻烦或连累了他人。
【歇后语第70句】:【主多高,奴多大】(谚)指旧时主子的地位有多高,其手下的奴仆势力就有多大。 也作“主人多大,奴婢多大”。
【歇后语第71句】:【 严霜单打独根草,大水尽淹独木桥】力量孤单,处境不好, 又遭遇不幸。明代《初刻拍案惊奇》:“刘家夫妻两口,染了 疫症,一卧不起,正是:浓霜偏打无根草,祸来直奔福轻人。”
【歇后语第72句】:【老皇历】“老皇历”比喻陈旧过时的规矩。那么,“皇历”是怎么来的呢?它有个演变的过程。我国自古重视历法。西汉以前,我国使用六种古历法,即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和鲁历。传说黄帝历最为古老。唐朝诗人卢照邻《中和东·歌登封章》:“炎图丧宝,黄历开璇。”黄历就是黄帝历的简称,所以人们习惯称历书为黄历。另外,“黄历”也叫“皇历”。因“皇历”的封面多用黄色纸张,故也被称为“黄历”。历朝历代都有历法,不过都是以黄历为基础。到了唐朝,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唐王下令编制了我国第一本雕版印刷的历书《宣明历》,并宣布今后历书必须由皇帝亲自审定,官方印刷。从此,历书就被称作“皇历”了。 “皇历”里面记载的历法,一般是以年为限,第二年就应更新,如果拿去年的“皇历”来查看今年的历法,那一定是错误的。因此,过时的“老皇历”是使用不得的。不能与时俱进,坚持旧观念,拿老规矩办事,往往容易出错,就被人们讥笑为“老皇历”。
【歇后语第73句】:【蚊虫遭扇打,只为嘴伤人】(谚)蚊虫用嘴叮人,免不了要遭到扇子的扑打。比喻人说话放肆,出口伤人,自不免要招灾惹祸。
【歇后语第74句】:【聋子爱打岔,傻子爱说话】(谚)指耳聋的人听不清,和人对话时常常打岔;呆傻的人话说起来没完没了。对爱打岔和爱多嘴者的嘲笑语。 也作“聋子爱打岔,哑巴爱哇哇”。
【歇后语第75句】:【老鸹野雀旺处飞】比喻人投奔兴旺之处。类似的:雀儿 只拣旺处飞/蜜蜂只拣旺花飞/鸟向亮处飞。姚雪垠《李自 成》:“俗话说:老鸹野雀旺处飞。如今他看见咱们困在此 地,有翅难展,他自然要另打主意,不肯回来。”
【歇后语第76句】:妈妈一让我学习我就犯困,妈妈无可奈何地笑着说:“你真是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仨月。什么时候你也精神一次?”(河北·行唐)
【歇后语第77句】:【交人交心,浇树浇根】释义:交朋友要真诚。例句:“交人交心,浇树浇根,人不能不讲良心,也不能不识抬举。”
【歇后语第78句】:【哪块黄土都能落脚,哪棵树上都能搭窝】(谚)落脚:安家落户。搭窝:像鸟一样筑巢歇息。指任何地方都可谋求生活的出路,不必死守在一个地方受困。
【歇后语第79句】:【越渴越给盐吃】助长事态恶化。《天怒》:“有哪些会牵涉 到我呢?他毕竟给我当过两年秘书啊,真是越渴越给盐 吃。”
【歇后语第80句】:村里修公路,需要拆民房,村民们对此众说不一。爷爷捋了一把胡子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干部都拆了房,咱还有啥说的?”(河南·林州)
【歇后语第81句】:爸爸问我为什么钢笔字比赛没得奖,我说比赛时手有点疼。爸爸说:“别不会游泳怨草挂住了头发。以后要多多练习啊!”(河南·新野)
【歇后语第82句】:【才高八斗,学富五车】释义:才:文才,才华。/\斗:形容知识多,有才学,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富:富有。五车:五车书,形容书多。形容人非常有才华有学问。例句:话说大唐德宗年间,有一位进士,姓钟,名馗,字正南,终南山人氏。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歇后语第83句】:【岸上修船易,到得江中彻底沉】(谚)比喻问题要趁容易解决时及早解决,拖延会酿成灾祸。
【歇后语第84句】:【浮萍尚有相逢日,人岂全无见面时】(谚)浮萍:浮在水面上的草本植物。浮萍有时还会漂流到一处,人难道分别后就没有再见面的机会?指人分别后定会重逢。
【歇后语第85句】:【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民间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送 灶,灶王爷上天要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情况,人们希望他能 说些好话,别说坏话。此是厨房中为灶王爷贴的对联。借 指说好话,汇报好的情况。电视剧《共和国往事》:“绝对没 有的事,您就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千万别汇报。”
【歇后语第86句】:大洋马生骡子——杂种
【歇后语第87句】:【少叫一声哥,多爬十里坡】(谚)指出门上路不以礼待人,就得多跑许多冤枉路。也泛指人态度粗野,就得不到人们的帮助和照应。
【歇后语第88句】:巧八哥儿拉家常——光耍嘴
【歇后语第89句】:【早知三日事,富贵一千年】(谚)人能预知未来三天的事,就可抓住机遇,获取无穷无尽的财富。指预知未来最是难能可贵。
【歇后语第90句】:【君不正,臣投外国】(谚)君王无道,做臣子的就可以离开他,投奔别的国家。指上级不正,手下人员采取叛离的行动是合理的。
【歇后语第91句】:【官禁私不禁】(谚)官方明令禁止的事,私下里照样通行。旧指官方的律条只是表面文章,不能起到令行禁止的作用。
【歇后语第92句】:【刑伤过犯,终身之玷】(谚)玷(dian):玉上的斑点。指人一旦触犯法律,受到刑法的制裁,就成了终身洗刷不净的污点。
【歇后语第93句】:【英雄遇上好汉】遇到对手,反而赏识。类似的:惺惺惜惺 惺,好汉识好汉。老舍《骆驼祥子》:“他们素来是所向无敌 的;及至遇到张妈的蛮悍,他们开始感到一种礼尚往来,英 雄遇上好汉的意味,所以颇能赏识她,把她收作了亲军。”
【歇后语第94句】:【先长的眉毛,比不上后长的胡子】(谚)眉毛是人一生下来就有的,胡须是年长以后才生的;人敬重的是后生胡须的长者,而不是先长眉毛的少年。借指有作为的人,往往是后来者居上。
【歇后语第95句】:我和邻居的几个小朋友商量后,终于把一件难办的事办好了。爸爸见了笑着说:“这真是一人不如二人计,三人合伙唱台戏啊!”(江苏·海安)
【歇后语第96句】:大年初一借案板——大家都忙
【歇后语第97句】:【一人向隅,满座不欢】某一人闷闷不乐,影响众人情绪。 清代《儿女英雄传》:“久之,那些同寅,也觉得他一人向隅, 满座不欢,渐渐的就有些声气不通起来。”
【歇后语第98句】:龟兔赛跑——骄者必败
【歇后语第99句】:灯草搓绳——白费功夫;白费劲:枉费工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2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