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民间俗语,快进来收藏吧!
【歇后语第1句】:【少所见,多所怪,睹橐驼言马肿背】(谚)橐(tu。)驼:骆驼。见识少的人容易大惊小怪,看到骆驼就以为是马背肿高了。指把不常见的事物看作怪异的,只缘见识太少。 也作少所见,多所怪。 少见必多怪。
【歇后语第2句】:一个并房的病友——同病相怜
【歇后语第3句】:鹅卵石垫墙基——立场不稳;不稳当;根基不稳;基础不牢
【歇后语第4句】:【打掉门牙往肚里咽】被人欺侮,无处伸冤,只好自己忍受。 成语:忍气吞声。清代《醒世姻缘传》:“宠的那小荷香上头 铺脸,叫他像降贼的一般,打了牙往肚里咽。”
【歇后语第5句】:【家人犯法,罪及家长】(谚)家里的下人触犯了法律,家长要受罪罚。指家长对子孙后代及佣人不但负有教养责任,还要承担法律责任。 也作“家奴犯罪,罪坐家主”。
【歇后语第6句】:【磕闲牙】(惯)指说没用的闲话。 也作“拉闲篇儿”。
【歇后语第7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花费极大的精力。台湾吴浊流《波茨 坦科长》:“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打通乙科长,但在意外的地 方,又受到阻碍。”
【歇后语第8句】:【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谚)大喜中说的话,往往过后兑现不了;大怒中说的话,往往过火没分寸。戒人在感情冲动时说话要有理智。
【歇后语第9句】:【懒驴上磨——不赶不会上道】(歇)上磨:指拉磨。道:磨道。比喻没人督促或施加某种压力,就不会去干某事。常含讥讽意味。
【歇后语第10句】:【骑马坐轿,不如扳倒睡觉】(谚)骑马和坐轿再舒服,也比不上躺倒睡上一觉。指人在疲困的时候,只有睡觉才是唯一有效的解困方法。
【歇后语第11句】:赵国的和氏璧——价值连城
【歇后语第12句】:【除夕】“除夕”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上,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那么,除夕这一名称是怎么来的呢?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疠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岁守》“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之诗句。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隆重的节日之一。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千干净净,还要贴门神、对联、挂灯笼等,晚上吃饺子放鞭炮,供神灵,达到高潮。
【歇后语第13句】:暖水瓶里装开水——外面冷,里面热
【歇后语第14句】:【东西耳朵南北听】释义:指把话领会错了。例句:唉!东西耳朵南北听。我说的是立什么业?你还是光看手心里那一点!
【歇后语第15句】:【水沟不通四处流】(谚)水流的渠道如果不畅通,就必定四处漫溢。 比喻下情不能上达,必定造成麻烦。
【歇后语第16句】:【黑馍多包菜,丑人多作怪】(谚)越是黑面馍,越要多包菜才可下咽;越是人样丑,越爱装模作样来掩盖。指人俊不拿捏,越丑越作怪。 也作“丑人多作怪,黑馍多就菜”。
【歇后语第17句】:【 三人拾不过理字去】凡事得讲理,人多也没有用。清代 《红楼梦》:“二姐笑道:‘可是撒谎,这么一个夜叉,怎么反怕 屋里人呢?’兴儿道:‘就是俗话说的:三人抬不过理字去 了。”’
【歇后语第18句】:照相机对准马尾巴——拍马屁
【歇后语第19句】:【 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表示坚决镇压。巴金《探索 集》:“他们将我‘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要叫我.永世不 得翻身’。”
【歇后语第20句】:怀里揣镜子——心里明
【歇后语第21句】:【晓行夜住,饥餐渴饮】见“饥餐渴饮,夜住晓行”。
【歇后语第22句】:【柳树上开花——没结果】(歇)柳树开黄绿色的花,结蒴果;从蒴果中分裂出的种子很小,外面有白色绒毛,随风飘散,像一团团白色的花朵,人们误以为柳树只开花不结果。结果:本指结果实,转指结局。多指事情没有好的结果。
【歇后语第23句】:【啄木鸟找食——全凭嘴】(歇)嘴:本指嘴巴,转指说话。指人光会耍嘴皮,说漂亮话。含讥讽意味。
【歇后语第24句】:疤子上生疮——坏到一块去了
【歇后语第25句】:【熬过冬,就是夏】(谚)指熬过了冬天的严寒,夏天就必定到来。比喻人身处逆境之中,不必焦躁忧虑,耐心等待,定有转机。
【歇后语第26句】:【理怕来回想】(谚)指来回多想,道理才能确立,真理才会出现。
【歇后语第27句】:【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释义:旧指人或早或晚总会碰到好运气的。例句:就是那李九强得了那两吊钱,二十多两银子,也成了个过活。虽说是“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毕竟还得那“贵人提掇起,才是运通时。”
【歇后语第28句】:我准备上学时,天气突然变冷了,可我并没感到特别冷。看到别的小孩子都加了衣服,妈妈也让我加件衣服,爸爸却不让。他说:“要想儿平安,三分饥与寒。”(河南·罗山)
【歇后语第29句】:猎人打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歇后语第30句】:【胆大能有将军做】有决心,有勇气,能够做大事。反义 说:胆小不得将军做。清代《何典》:“你只长他人志气,灭自 己威风……岂不闻胆大有将军做?若如此胆门小,怎做得 将军?”
【歇后语第31句】:【一根筷子吃面条——单挑】(歇)指自己单独干或独自一人生活。
【歇后语第32句】:【五十步笑百步】(惯)两个士兵从战场败逃,退了五十步的讥笑另一个退了一百步的,说他没用。比喻与他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点,却讥笑他人。
【歇后语第33句】:【外披羊皮,内藏狼心】(惯)形容人外表装得善良,内心却十分狠毒。
【歇后语第34句】:棺材老板咬牙——恨人不死
【歇后语第35句】:抱着木炭亲嘴——碰了一鼻子灰
【歇后语第36句】:【自己堵自己的嘴】说话自相矛盾,无法自圆其说。类似 的:拿你的拳头(包子、馒头)堵你的嘴。清代《红楼梦》:“可 知那编书的是自己堵自己的嘴。”
【歇后语第37句】:【 老和尚瞧嫁妆,下辈子见】指没有用,没有可能,没有希 望。老舍《赵子曰》:“照你现在这样无精打采的,半死不活 的,而想去谋事,那叫老和尚看嫁妆,下辈子见吧!”
【歇后语第38句】:几场秋雨过后,天气有些冷了。我问爸爸:“冬天还没到,咋这么冷呢?”爸爸说:“一场秋雨一场寒,三场秋雨换上棉。”(陕西·宝鸡)
【歇后语第39句】:鞭打绵羊过火焰山——往死里逼
【歇后语第40句】:【丑八怪】“丑八怪”这一俗语形容某人长相丑陋。说起丑陋,人们就联想到猪八戒。其实这个词原来并不是指相貌的,它源自“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指的是趣味相投画风相似的一批人,“扬州八怪”究竟指哪些画家,说法不尽一致。有人说是八个,有人说不止八个,所指人物也不尽相同。据各种著述记载,计有十五人之多。其中李玉芬《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是记载“八怪”较早而又最全的,所以一般人还是以清末李玉芬所提出来的八人为准,即汪土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鳝、黄慎、李方膺,罗聘。八怪中尤以郑燮、金农、汪士慎最为有名。这些人在当时所谓正统画派眼里一是做人不合时宜.我行我素。二是作画我从我法,推陈出新,标新立异。所以被蔑称为“丑八怪”。然而,他们的怪异又人情人理,很被广大百姓喜爱,因此,一方面被主流画家和上层社会所攻击、所不容,一方面又深受大众喜爱,名气大振。特别是郑燮(郑板桥),爱民如子,他有诗句为证:“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占声。” 后来被人们喜爱的“扬州八怪”竟然演变出“丑八怪”一词,简直是对扬州八怪的亵读。不过,人们把这种艺术上的怪异当做相貌了,与扬州八怪已无干系,约定俗成,就流传开了。
【歇后语第41句】:风筝脱了线——扶摇直上;摇摇欲坠
【歇后语第42句】:【天子避醉汉】(谚)连皇帝也要躲开喝醉酒的人。指醉汉已失去理智,不能再和他打交道。
【歇后语第43句】:【山有山主,水有水霸】释义:比喻各个地方都有称霸者把持。例句:“这三河镇旧社会是啥样?”姚春心酸地说,“真不敢想。”“山有山主,水有水霸。三汤五虎震山河,三河灾难多。”
【歇后语第44句】:【一字入公门,千牛不能拔】(谚)公门:衙门。指诉讼状一经递入衙门,一字也不能更改。告诫人们写诉讼状应特别谨慎。
【歇后语第45句】:【一盆浆糊,浆糊一盆】极言糊涂。成语:糊里糊涂。《人民 日报》(1981,12,27):“家庭里笼罩着一层混沌,又何以教育 儿女成人?一盆浆糊,浆糊一盆,想来未免有点可怜。”
【歇后语第46句】:【坐收渔人之利】此语由“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演化而来。 谓双方相持不下,第三者趁机取利。姚雪垠《李自成》:“李 自成已逃出商洛山,他必定趁着咱们同杨嗣昌杀得难分难 解,因利乘便,坐收渔人之利。”
【歇后语第47句】:【大恩不言谢】(谚)大恩大德,不能用普通的谢礼来报答。指人有大恩于我,只能铭记在心,终生不忘。
【歇后语第48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谚)海是无限宽阔的,可以听凭鱼去腾跃;天是无限高远的,可以听凭鸟去翱翔。比喻社会给人们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 也作“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歇后语第49句】:【 两条腿走路】互相配合,效率高。成语:双管齐下。夏衍 文章:“我们一向主张两条腿走路,就是既要大力提倡演现 代戏,又要整理、加工传统戏和新编历史剧。”
【歇后语第50句】:【人没名难呼唤,地没名难送饭】(谚)人要是没个名,想呼唤他也难;地要是没个名,想给地里劳作的人送饭也难。指地和人一样,都必须有自己的名字。
【歇后语第51句】:【恻隐之心,人皆有之】释义:对有难的人,人人都有同情心。例句:刘翁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你肯在我船上相帮,管教你饱暖过日。”
【歇后语第52句】:飞机上装话筒——空喊
【歇后语第53句】:【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原为佛教用语,谓回心转意皈依佛 教,就能脱离苦难。借用来劝人改过自新。刘绍棠《二度 梅》:“她的发言也遭到其他发言者的批驳,说她对洛文看似 无情却有情,劝告她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歇后语第54句】:【纸币】在纸币普遍流通的今天,就更有必要探源一下“纸币”。 “纸币”最早出现在中国。宋真宗时期,在四川出现了代替金属货币的纸币,这种纸币称为“交子”。它不仅足中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自唐朝中期以后,四川的商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北宋初期,在四川成都地区仍流行铁钱。铁钱有大小两种,大铁钱每贯重20多斤,小铁钱每贯也有6斤多,携带起来极不方便,影响了商业的发展。宋真宗时期,在政府的许可下,成都十六家富户共同印制的“交子”,代替铁钱在市场上流通,作为现钱使用。后来,交子改由官办,流行渐广。纸币几经沉浮,终成气候。
【歇后语第55句】:【酒逢知己干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释义:跟知心好友一起喝酒。喝一干杯也嫌少;跟见解不同的人说话,半句也嫌多。例句:想起刚才进门时他们对饮欢杯的景象,看看现在这种令人难堪的冷场,正应上了“酒逢知己干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这句老话。
【歇后语第56句】:阎罗王的梯子一鬼上
【歇后语第57句】:【 三天三夜说不完】要说的内容太多。三,也说:几。台湾 白先勇《孽子》:“我为他受的罪,三天六夜说不完。”
【歇后语第58句】:背媳妇走独木桥——又喜又忧
【歇后语第59句】:【戏子穿上龙袍,成不了皇上】冒充没有用,不可能成功。 马烽《刘胡兰传》:“好人谁去她家?穿得阔要怎?唱戏的穿 上龙袍,也成不了真皇帝!”
【歇后语第60句】:【 拔了萝卜眼儿在】位置仍然存在,基础没有损失。眼儿, 也说:窟窿。沈从文《长河》:“是的,肥水不落外人田,拔了 萝卜眼儿在,占了小小便宜,少了什么!”
【歇后语第61句】:楼梯上打架——阶级斗争
【歇后语第62句】:【秤砣虽小压千斤】释义:比喻人物虽小,作用很大。例句:“你原来没眼色,认不得人。俗语云:尿泡虽大无斤两,秤砣虽小压千斤。他们相貌空大无用……咱老孙小自小,斤节。”
【歇后语第63句】:【金簪儿掉在井里】出不去这个范围。清代《红楼梦》:“你 忙什么?金簪儿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 俗语难道也不明白?”
【歇后语第64句】:【金乌西坠,玉兔东升】(惯)金乌:太阳。玉兔:月亮。指太阳落山,月亮升起来,夜色降临。 也作“金乌早坠,玉兔飞升”。
【歇后语第65句】:【老鼠掉到风箱里受夹板气】气,兼指气流、气恼,指受双 重的指责。老鼠,也说:耗子。申跃中《挂红灯》:“可人家还 是说我胆小怕事,不像个造反派的样子 。我是老鼠掉到 风箱里,两头受气”
【歇后语第66句】:【白的黑不了,黑的白不了】释义:事实不容歪曲。例句:“是白的,黑不了,是黑的,白不了;再多几张嘴,我也不怕!”
【歇后语第67句】:【上不得台盘】(惯)台盘:席面。 1比喻自身素质差,不能在正式或公开的场合露面、应酬。2比喻见不得人的话或主意。 也作上不得高台盘。 上不得台面。
【歇后语第68句】:【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谚)月亮圆满了就会逐夜亏缺,水盛满了就会溢出来。指物极必反,盛极而衰,人或事物发展到极盛时,必定要走向衰落。
【歇后语第69句】:卖了鞋子买帽子一顾头不顾脚
【歇后语第70句】:脚扎刀子一离心远着哩
【歇后语第71句】:【 做一世和尚,吃坏了一餐狗肉】一直很谨慎,偶然失足,使 以往的努力白费了yipinjuzi.com,实在不值得。成语:前功尽弃。罗旋 《南国烽烟》:“这是我家男人,认罪来了!这个人做一世和 尚,吃坏了一餐狗肉,你就多开导他吧!”
【歇后语第72句】:小红姐出嫁了,邻居们议论纷纷,说她是“高门不去,低门不进,结果挑来拣去找了个穷家儿”。快嘴二婶却在一旁反驳道:“高楼塌了一堆土,人要发了一只虎。我看那小伙儿挺能干。”(山西·清徐)
【歇后语第73句】:【滚水烫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歇)螃蟹:也叫毛蟹,生长在淡水里。横行:本指螃蟹横着爬行,转指倚仗恶势力做坏事。比喻某种恶势力横行霸道的日子不会长久。
【歇后语第74句】:【 一块石头落了地】放下心来。老舍《四世同堂》:“瑞宣心 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跟他说了实话。”
【歇后语第75句】:【山高皇帝远/天高皇帝远】地区偏远,政权管辖不到。赵 树理《孟祥英翻身》:“这地方是个山野地方,从前人们说山 高皇帝远,现在也可以说山高政府远吧,离区公所还有四五 十里。”
【歇后语第76句】:【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谚)海干涸了,还可以见到海底;人至死也难知道他的心是什么样的。 指认识任何事物都比较容易,惟独人心难测。
【歇后语第77句】:12月22日是冬至,也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妈妈对我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河南·三门峡)
【歇后语第78句】:灶王爷上天——句句实情
【歇后语第79句】:【大水冲了龙王庙】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因为误会,本是一家人或亲朋好友闹起了矛盾或打架吵嘴。此俗语也来自一个传说。传说在很久以前,东海岸边有座龙王庙,离龙王庙几里远的地方有块菜园子,菜园子紧挨着一座寺院。寺里的老和尚和种菜的老头是好朋友,两人经常在一起下棋聊天。一天,他俩聊天时,老头神秘地对和尚说:“方丈,有件奇事,原先我那二亩菜园子都是我自己打水浇,可自从昨天开始,等我去浇园子时,菜园子已经浇过了,也没看见是谁给浇的,你说怪不怪?”和尚听了也觉得奇怪,决定去看看,弄个水落石出。当晚,老和尚早早地来到菜园,在离井口不远的地方藏起来观察动静。天快亮时,忽听“咔嚓”一声,从井内射出一道白光,接着“扑棱”一下从井里飞出一只像鹅似的怪物。只见它两只大翅膀忽扇了几下,井水就溢出老高。眨眼间,那只怪物又飞人井内。和尚到井边看时,菜园已全浇好了。一连三个夜里都是如此。这本是件好事,可老和尚不知好歹,第四天夜里,他凭借武功,带了把宝剑,等那个怪物一飞出井口时。一个箭步上去猛刺了几下,那只怪物翅膀一斜,一头栽人井中。顿时“轰隆”一声巨响,井裂开有几亩大的口子,大水翻滚,眨眼间,连几里外的龙王庙也成了一片汪洋。龙王大怒,带领水兵前来与怪物交战,战了三天三夜,怪物因寡不敌众,现了原形。原来他是龙王的三太子,因犯了律条,被贬出东海,受罪三年。三太子为了立功赎罪,想在凡间做些好事,不想被和尚刺了一剑,一怒之下,掀开海眼,淹了龙王庙,与龙王交战时又不敢泄露天机,造成一场误会。后来,人们在议论这事时,都说“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
【歇后语第80句】:【官不打送礼之人】(谚)当官的不会责打向他送礼物、表殷勤的人。 指给人好处就不会受到非议或责难。 也作“官家不打送礼的”。
【歇后语第81句】:【进门欲问荣枯事,观察容颜便得知】释义:只要观察对方的面容,就能知道对方的处境和心情。例句:俗话说:进门欲问荣枯事,观察容颜便得知。姐姐是个疼兄怜弟的人,平时对待宝三恰似半个母亲,衣食冷暖全部操心;若有个天灾病痛的,她更是守着弟弟寸步不离。
【歇后语第82句】:【野狼养不成家狗】释义:比喻本性坏的人再教养也改不了。例句:他心一狠,竟咬牙切齿地说出这样的话来了:“养活了你十几年,真是野狼养不成家狗!你要走也行,先把这十几年的饭钱算清了再走!”
【歇后语第83句】:刘姥姥坐席——净出洋相
【歇后语第84句】:【青竹掏坑缸——越掏越臭】(歇)坑缸:粪缸。臭:本指气味难闻,转指名声坏。比喻越闹腾名声越坏。
【歇后语第85句】:X光照人——把你看透了
【歇后语第86句】:【东风射马耳】(惯)东风在马耳边吹过,马没有任何反应。比喻对别人的话充耳不闻,无动于衷。
【歇后语第87句】:【鼠有鼠洞,蛇有蛇路】见“蛇有蛇路,鼠有鼠路”。
【歇后语第88句】:【他弓莫挽,他马莫骑】(谚)挽:拉动。别人的弓不要拉,别人的马不要骑。指为人要守本分,不属于自己所有,不可贪爱贪占。
【歇后语第89句】:【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须作笔记,以加强记忆和理解。 语文图书:“在积累知识过程中要勤于手抄笔录,要手脑结 合,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很有道理的。”
【歇后语第90句】:【身子掉下井,耳朵挂不住】谓无法挽救。或说:身子掉下 井,鼻子钩不住。成语:无济于事。张贤亮《习惯死亡》:“我 身子掉到井里了,靠耳朵也挂不住,人死了要双好手有什么 用?”
【歇后语第91句】:给老虎引路——帮凶
【歇后语第92句】:【三打不回头,四打连身转】(惯)形容人反应迟钝,懦弱胆小。 也作三答不回头,四答和身转。 三推不上肩,四推和身转。
【歇后语第93句】:冷死花旦,热死武生。
【歇后语第94句】:【砖钱不买瓦】(惯)买砖的钱不用来买瓦。形容人做事不灵活,不知变通。
【歇后语第95句】:火箭上天——不翼而飞
【歇后语第96句】:踩着梯子吃星星——离天远
【歇后语第97句】:车后拴小牛——带犊(歹毒)
【歇后语第98句】:【舍得珍珠换玛瑙】(谚)珍珠、玛瑙:两种珍奇的宝物。用此一宝物,才能换彼一宝物。指要想获得高规格的人与物,必须舍得付出同等价值的代价。
【歇后语第99句】:【先生】“先生”一词作为一种称呼,在我国已经使用了3000多年,其间有若干变化,但总趋势是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在先秦文献中,“先生”之称,最早见于《论语》。“先生”的含义较多,然其最主要最基本的含义是“古者称师日先生”(《初学记》卷十八引《释名》)。自先秦以来,“先生”是一个使用范围很大的称谓。不仅一般人使用,皇帝对臣下也以“先生”称之,如汉武帝称东方朔。不仅尊称别人,文士们还用作自称。“先生”成为文人别号中常见之称,如“五柳先生”。唐宋以后,“先生”之称愈用愈广。清人王应奎在《柳南随笔》卷一有如下感叹:“古者师日‘先生’……未尝混施也。今则不然,同辈而先生之矣,后进而先生之矣,医卜而先生之矣,商贾而先生之矣,甚则舆台皂隶而亦先生之矣。”清代末年,“上海高等妓女,世俗所称之‘书寓长三’是也,亦称先生而不称小姐。”实是指责“先生”之称越用越滥。总之,十多种称呼谓“先生”:古代老师称先生,知识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称先生,医生称先生,管账的称账房先生,文人学士自称先生,老成之人称先生,算命、看风水的人称先生,商贾称先生,工匠称先生,现在连妇女称自己的丈夫也称先生了。现在,“先生”称谓发生了很大变化。经常使用先生称谓的是礼仪之词“女士们,先生们”。还有对知名人士特别是无党派民主人士称先生。而老师和医生反而很少使用先生一词了。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2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