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很现实的俗语,不收藏会很可惜!
【歇后语第1句】:【炒鱿鱼】“炒鱿鱼”怎么成了“解雇”的同义词呢?它源自南方沿海一带,旧时有这样一个风俗,老板要解聘雇员,并不采用口头或书面通知,而是客客气气地请你吃一顿饭,如果最后一道菜是炒鱿鱼,就等于下了最后通牒:你被解雇了。被请者立即心知肚明,拍拍屁股走人。就像马三立说的相声“离婚上哪吃饭——‘狗不理…。请人吃鱿鱼有两层意思。第一,炒鱿鱼是档次较高的菜肴,最后款待你,聊尽主雇之谊。其实,这时候再好吃的饭菜还有什么味。第二,炒鱿鱼熟后呈卷筒状,暗示你应该卷起行李另谋高就,就像北方人把“被解雇”说成“卷铺盖卷儿”一样,蛮形象的。
【歇后语第2句】:【天不收,地不留】(惯)指无人收留,无处容身。
【歇后语第3句】:每逢妈妈让我写作业时,我就说:“明天写吧,明天写吧!”一天,妈妈又听我这样说时便说:“不惜寸阴在今日,必留遗憾在明天啊!一定要珍惜时间啊!”(河南·内黄)
【歇后语第4句】:【 天狗吃不日头】旧时习俗,认为日蚀、月蚀是天狗要吃 太阳月亮,敲锣以便吓退。此语借指事情不会有危险,仍会 恢复正常。日头,也说:月亮。李季《王贵与李香香》:“世上 有怪事,天上也一样,天狗还能吃月亮。”
【歇后语第5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谚)驻军的军营像铁铸一般,经久不动;军营里的士兵却一拨去了又来一拨,流动不停。指军营是固定的,士兵是流动的。 也作“铁打军营流水的兵”。
【歇后语第6句】:【肥田不如瘦水】(谚)肥沃的田地,也比不上有一股不含肥料的清水。指种庄稼,水比肥料更为可贵,更为有用。
【歇后语第7句】:【 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技艺要经常练习。不坚持练习,感 到手生,容易荒废。类似的: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 清代《红楼梦》:“我在扬州,也听得讲究过,也曾学过,只是 不弄了,就没有了,这果真是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歇后语第8句】:抱紧肚子装饱汉——空虚
【歇后语第9句】:【染缸里拿不出白布】染缸为布上色。借指被污染。染,也 说:靛。类似的:掉进染缸里。刘绍棠《鹧鸪天》:“大学是个 大染缸,染缸里拉不出白布;近墨者黑,所以柳岸划了右 派。”
【歇后语第10句】:我正在写作业,没顾上与来的客人打招呼。妈妈敲着我的脑袋说:“在家不勤待宾客,出门方知少主人。”(四川·渠县)
【歇后语第11句】:【不下海,一生不会游泳】释义:比喻不亲身实践,永远学不会本领。例句:渔家的娃子,深深地知道“不下海,一生不会游泳”的道理,闯峡湾,不喝几口海水怎么能闯出来?
【歇后语第12句】:【 一个媳妇,十个婆】婆谓指挥者太多,下面人无所适从。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现在你们又叫返工!一个媳妇 十个婆婆,哪个婆婆说了算?”
【歇后语第13句】:【和尚念经——南无也是南无】(歇)南无:谐“那么”,形容和尚念经的声音。指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歇后语第14句】:妈妈又做面条,弟弟一看便说:“又是面条,我不吃。”妈妈说:“芝麻秆喂驴——吃不吃让到。”(河南·泌阳)
【歇后语第15句】:【好马比君子】(谚)比:比得上。 指好的马性情温驯,通人性。
【歇后语第16句】:【一口吃不成胖子】事物有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不可能马 上成功,立即成熟。反义说:一口吃成胖子。清代《红楼 梦》:“小孩子家,慢慢地教导他。可是人家说的:胖子也不 是一口儿吃的。”
【歇后语第17句】:【大象口里拔生牙】释义:比喻做事冒险,或触犯强者。例句:那官员每(们)手里东西,有进无出。“老虎喉中讨脆骨”,“大象口里拔生牙”,都不是好惹的,不要思想到手了。
【歇后语第18句】:放马后炮——有啥用
【歇后语第19句】:【屙到人头上拿尿洗】(惯)比喻欺人太甚。
【歇后语第20句】:【 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上轿即出嫁,泛指初次经历。大姑 娘,也说:新媳妇。郑义《老井》:“多少辈儿来,用科学看井, 到旺泉子这儿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
【歇后语第21句】:【 一浪接一浪】不断增加,不断发展。接,也说:高。王蒙 《失态的季节》:“几次汇报演出都十分成功,不管歌唱得怎 么样舞跳得怎么样,整个演出是掀起一个热浪紧接着一个 热浪。”
【歇后语第22句】:小明妈妈是个税务员。她的一个开食杂店的亲戚不想缴税,求她说:“俗话说,姑舅亲,折断骨头连着筋。咱两家这么亲,你就给我免了吧!”小明妈妈说:“我也听说有句话:亲是亲,公私也得分。该缴的税你还得缴。”(黑龙江·富裕)
【歇后语第23句】:【给空头支票】见“开空头支票”。
【歇后语第24句】:【水不来,先垒坝】释义:比喻事先做好防范工作。例句:那年搞清查,要不是我妹子从招待所里探听点消息,你能做到水不来先垒坝?
【歇后语第25句】:【劝将不如激将】见“请将不如激将”。
【歇后语第26句】:【打背工】(惯)原指戏曲演员在舞台上背对着观众念白,后指中间人在交易中瞒着当事人从中谋利。 也作打背弓。 打背公。
【歇后语第27句】:【 老鸡不上灶,小鸡不乱跳】比喻长辈带坏晚辈。类似的: 大狗爬墙,小狗照样。成语:上行下效。韩志君等《古船·女 人和网》:“老鸡不上灶,小鸡不乱跳。我实话说,你们家铜 锁、香草,也包括枣花,都是叫你给拐带坏的。”
【歇后语第28句】:哥哥骑摩托很快,妈妈要他注意安全,哥哥却说他技术高,不要紧。妈妈批评他说:“淹死的都是会水的,小心没差错。”(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29句】:【扯葫芦倒秧】(惯)比喻东拉西扯地说些无聊的话。
【歇后语第30句】:俺村里有个老汉,很瞧不起年轻人,认为他们毛手毛脚,成.不了大事,说什么“小长虫(蛇)要是能下来雨,还要龙王爷干啥?”(河南·西平)
【歇后语第31句】:【一辈子不剃头,也不过是个连毛僧】指保守,没有出息。袁 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别提!一辈子不剃头,也不过是 个连毛僧,我还不如去当兵哩!”
【歇后语第32句】:【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在民间,玉皇大帝、王母娘娘是人们十分熟悉并崇拜的一对至高无上的天神,主宰世界上的一切。其实,这两位神仙根本不是一家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是谁乱点鸳鸯谱,把他们二人撮合在一起的?王母的概念在远古就有了,在《山海经》中就记载:“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是状如人还不属于人类。在《竹书纪年》和《穆天子传》中,西王母是人间的国王,不是神仙。东汉后期,道教产生后,天帝和西王母都成了道教所崇拜的神仙。但直到现在,在所有的道教典籍中,都没有两位天神是夫妻关系的记载。天帝是被道士正式奉为玉皇大帝的,道教认为玉皇大帝是众神之王,在道教神阶中地位最高,神权最大。玉皇大帝、王母娘娘成为夫妻,源自南宋以后的小说家们。在宋代的《太平广记》中,还看不到西王母同玉皇大帝有关系,所以把西王母强行嫁给玉皇大帝的应该是南宋以后的剧作家和小说家。宋、元、明时期,许多文学家皆以王母蟠桃会为题材,写入小说、戏曲中,如《蟠桃会》、《瑶池会》、《王母祝寿》等,都是那时期的作品。特别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所描写孙悟空大闹蟠桃会的故事,就是对上述剧本的进一步演绎,而且把西王母的户口从西方昆仑山迁到了天上,并给玉皇大帝作了皇后。从此,两位本互不相干的神成了夫妻,并千百年来被百姓所认同。
【歇后语第33句】:【五谷不分,四体不勤】见“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歇后语第34句】:【 乖子看一眼,呆子看到晚】聪明人一看便知道,瞒不过聪 明人。朱自清《女人》:“我们地方有句土话说:乖子看一眼, 呆子望到晚;我大约总是在乖子一边了。”
【歇后语第35句】:【吐唾沫】生活中我们常见这种现象:当一个人遇到晦气之事或说错了话时,会“呸!呸!呸!”连吐三次唾沫;当他与所鄙视甚至仇恨的人擦肩而过时,也会回身对着这人的背影重重地吐口唾沫,这是为什么呢?民国时期,江绍原先生对唾沫文化进行了非常有趣的探讨。透过他所搜集的诸多史料可以看出,唾沫在古人眼里具有许多神奇的功效。古人认为,唾沫可以制鬼。宗定伯捉鬼的故事是个典型。据说,当宗定伯知道同行者是个容易对付的新鬼时,他将其用力挟住,新鬼情急之下变为山羊,他又马上吐唾沫使其定型难逃,竟然牵到市上卖了个好价钱。《搜神记》也记述了一个故事,崔少府妻子怀孕尚未分娩就死了。但四年之后,仍把生育的儿子送回家。当时宾客满座,都知道是鬼来了,于是“遥唾之”。大业《拾遗记》也提到,隋炀帝游江南吴公宅时,忽遇陈后主鬼魂,仍称殿下,叙述旧事。炀帝突然醒悟遇鬼,马上唾之云:“何今日尚目我为殿下,复以往事讯我耶!” 唾沫可以辟邪。《清异录》卷二记述:“枭乃天毒所产,见闻者必罹殃祸,急向枭连唾试三口,然后静坐存北斗一时许,可禳。”李时珍介绍,唾沫可以治疗“毒蛇螫伤”及肿痛、长瘤等病,据说这是以毒攻毒。其实我们遇到晦气或说错了话吐唾沫,就有以上民俗内涵在里面。唾沫在制鬼驱邪的同时也可以攻击和伤害他人。看起来朝着仇人背影吐唾沫其实也有攻击伤害的巫术含义在里面,似乎是一种咒恨。
【歇后语第36句】:【付之东洋大海】(惯)比喻丢得远远的,不再理会。
【歇后语第37句】:【狗肉上不了筵席】(谚)指狗肉虽然好吃,但档次不高,上不得酒席。 常比喻素质差的人经受不起别人的抬举,或见不得世面。 也作狗肉上不了大席面。 狗肉上不了茶盘。
【歇后语第38句】:【八个金刚也抬不动】(惯)金刚:佛教称佛的侍从力士,为手执金刚杵(古印度兵器)的神。形容某人很难请得动。 也作“八个大金刚还抬不动”。
【歇后语第39句】:我总懒得做家务,爸爸常对我说:“勤,不富也饱;懒,不穷也饿。照你这样,是不会有啥好处的。”(广西·都安)
【歇后语第40句】:【一法通,百法通】(谚)指精通了某一方面的方法、技巧,其他相关方面的技术也就融会贯通了。
【歇后语第41句】:【采动荷花牵动藕】释义:比喻触动或牵连到了某人。“牵动”又作“动了”。例句:崔永光谦逊地说:“采动荷花牵动藕,军民本是一家人。人民的痛苦就是我们的痛苦。”
【歇后语第42句】:【狗不嫌家贫,人不嫌地薄】释义:比喻人总是眷恋故土和家庭。例句:人们常说:狗不嫌家贫,人不嫌地薄。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草窝。
【歇后语第43句】:【前人撒土迷了后人的眼】(惯)比喻含糊了事。
【歇后语第44句】:春天的气候——天三变
【歇后语第45句】:有一道数学题,爸爸给讲了一遍,我还没弄懂,他却做别的事情去了。我对妈妈说:“爸爸辅导他班里的学生那么认真,可是对我……”妈妈接过我的话说:“你爸是家里的和尚不做家斋。”(安徽·庐江)
【歇后语第46句】:【抓辫子】(惯)比喻抓住对方的缺点、错误进行要挟、打击。 也作抓小辫子。 揪辫子。
【歇后语第47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歇后语第48句】:【石子扔到河里,听个响声】指应该有反应,有回音,有反 馈。张抗抗《北极光》:“白耽误你的时间,写了多少张申请, 没有答复。石头扔到水里还听个响,唉!”
【歇后语第49句】:【 人恶礼不恶】待人不应该失礼。明代《金瓶梅》:“自古人 恶礼不恶。他男子汉领咱若多的本钱,你如何这等待人? 好名儿难得,快休如此。”
【歇后语第50句】:蟹子过河——随大流
【歇后语第51句】:炕头上贴灶王爷——不是画(不是话)
【歇后语第52句】:【长江后浪催前浪】喻事物不断向前发展,也指催赶。马 南邡《燕山夜话》:“许多年轻的人所创造的巨大成绩,只能 证明一条基本规律,这就是新生的力量总是不断在生长,总 是不可战胜的。这真好像长江后浪催前浪,一辈新人换旧 人。”
【歇后语第53句】:【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听了等于没听。或说:一个耳 朵听,一个耳朵出/左耳朵听,右耳朵冒/东耳朵进,西耳朵 出。成语:充耳不闻。老舍《正红旗下》:“对这些消息,他高 兴呢,就想一想;不高兴呢,就由左耳朵进来,右耳朵出去。”
【歇后语第54句】:【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谚)三:泛指多。字如果辗转传抄多次,鱼字就会写成鲁字,虚字就会写成虎字。指汉字传抄的次数越多,出错的可能性就越大。 也作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 字三写,鱼成鲁,帝成虎。
【歇后语第55句】:【酒逢知己千盅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谚)和知心朋友喝酒,喝多少也不够;和说不到一起的人谈,一句半句也嫌多。指饮洒与交谈,贵在情投意合。 也作“洒逢知己频添少,话若投机不厌多”。
【歇后语第56句】:孙猴子变土地庙——藏头顾不了尾
【歇后语第57句】:蚯蚓上墙——腰杆子不硬
【歇后语第58句】:笤帚当扫把——混上去了
【歇后语第59句】:【把别人棺材抬到自家家里哭】(惯)比喻把别人的事揽到自己身上,替别人吃苦头。 也作“把别人家的棺材拉在自己门口哭”。
【歇后语第60句】:拔脚花狸猫——溜了
【歇后语第61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谚)鼾睡:呼呼大睡。在自己的卧床旁边,哪容得别人呼呼大睡。比喻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不容许有异己的力量存在。 也作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
【歇后语第62句】:有其父必有其子。
【歇后语第63句】:【剥葱剥蒜别剥人】释义:剥葱皮剥蒜皮,别剥人的皮。比喻不揭别人的短处。例句:“剥葱剥蒜别剥人,他陈鯱刺总是剥人!”闻魁气愤地说。
【歇后语第64句】:人民行动起来,铁铸的宝座也不稳。
【歇后语第65句】:【猫口里挖鳅】(惯)鳅:泥鳅。从猫嘴里把它吃进的泥鳅掏出来。 比喻事情难度大,办不到。 也作“猫嘴里挖鳅,虎头上做窠”。
【歇后语第66句】:沤烂的花生——不是好仁(人);没有好仁(人)
【歇后语第67句】:【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谚)指经验丰富的人着手办事,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歇后语第68句】:黄连树下唱小曲一一苦中取乐
【歇后语第69句】:院里的刘二宝总爱贪小便宜,常惹人嫌。奶奶说:“自己挣来的吃着也香,穿着也光。贪那仨瓜俩枣的,又吃不饱,还落个让人戳脊梁骨,啥多啥少?”(北京·延庆)
【歇后语第70句】:【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惯)着:挨上,接触。前面不挨着村庄,后面不靠着客店。指走到了荒无人烟的野外,无处投宿。也比喻无依无靠。 也作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巴:挨着。 前不巴村,后不巴店。 前不着村,后不挨店。
【歇后语第71句】:炸药的捻子——点就着
【歇后语第72句】:肚里吞金——有内才(财)
【歇后语第73句】:【中国】中国的英译名是China,有历史学家考证,英文china-词来源于印度梵文“支那”,是我国第一个封建统一王朝——秦的音译。秦朝统一六国后,威名远播,周边国家就根据中文发音来称呼这个强大的帝国,并按照印欧语系的拼写方法,将“秦”拼写成chin,chin后来被附加了一个元音,成了“China”。还有,把瓷器翻译为China,则是在China-词产生之后,“这和中国瓷器的兴盛有关。中国素以瓷器扬名世界,八世纪之后瓷器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运输远销世界,中国被誉为“瓷器王国”,但中国China得名与瓷器无关。
【歇后语第74句】:【主多高,奴多大】(谚)指旧时主子的地位有多高,其手下的奴仆势力就有多大。 也作“主人多大,奴婢多大”。
【歇后语第75句】:【老天爷瞎了眼】(惯)比喻社会黑暗,坏人横行,没有天理。含埋怨的口气。 也作老天爷不长眼。 老天爷闭着眼。
【歇后语第76句】:【唱红脸】(惯)比喻扮演或充当好人。与“唱白脸”相对。
【歇后语第77句】:最近一段时间,阴雨连绵,眼看麦子到熟的季节了,天气却不见晴好。爷爷发愁地说:“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三【第7句】:初一部不怕,就怕四月十二下。四月十二湿了老鸹毛,麦子必从水里捞。”(河南·西平)
【歇后语第78句】:【楚人沐猴而冠】释义:沐猴:猕猴。冠:戴上帽子。楚国人给猕猴戴上帽子,使其装成人样。比喻人虚有仪表或地位,并没有本领。例句:韩生趋出,顾语他人道:“我闻里谚有言:楚人沐猴而冠,今日果然相验,才知此言不虚了。”
【歇后语第79句】:【佛面上刮金】连佛像脸上的金粉都要刮下,指千方百计 搜刮财物。类似的:针尖上削铁/黑豆皮上刮漆。明代《水 浒全传》:“皇帝赐俺一瓶酒,一厅肉,你都克减了。不是我 争嘴,堪恨你这厮们无道理,佛面上去刮金!”
【歇后语第80句】:【 北风也有转南时】情况会有变化,会好转。类似的:既吹 一日南风,必还一日北风。京剧《锁麟囊》:“富贵不能永保, 北风也有转南时。”
【歇后语第81句】:【生米成了熟饭】(惯)比喻已成事实或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也作生米已煮成了熟饭。 生米做成了熟饭。 生米焖熟了饭。
【歇后语第82句】:【哪只山羊不吃柳】(谚)山羊性爱吃柳树枝叶。比喻行为不检点的男子,总爱和女人在一起厮混。
【歇后语第83句】:【库里有粮心不慌】(谚)仓库里积存着足够的粮食,人心就稳定。指积存粮食备荒是头等大事。
【歇后语第84句】:【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释义:不能被一种行不通的办法难倒,可以另想办法。例句:“一台戏父女俩,天涯海角无处寻;男大当婚,也不能一棵树上吊死呀!”金不换大娘替龙抬头叫屈。
【歇后语第85句】:自习课上,几个男生嘴唇上染了红墨水。老师让他们站起来,大家看后都哄堂大笑。可几个平时和他们挺要好的同学却说没什么。老师说道:“真是秃儿护秃儿,瞎儿护瞎儿,蛤蚧保护疥蛤蟆呀!”(河北·沧州)
【歇后语第86句】:【天落馒头,也要起早去拾】(谚)指机缘再好,也要靠自身的努力才能成功。
【歇后语第87句】:【抓住小辫子】清朝时,男人头上梳辫子。抓住辫子,就可 强行拉着人走。辫、柄音近,借指挑错儿,抓把柄。浩然《山 水情》:“同时,你们也得给我做脸,别让反对我的人抓住任 何小辫子。”
【歇后语第88句】:星期天,我和爸爸去河沿上栽树。傍晚,望着栽好的一排排杨树,爸爸深情地说:“一堵防风墙,十年丰收粮啊!”(江苏·新沂)
【歇后语第89句】:【一手掩尽天下耳目】个人凭借权势,企图封锁消息,掩盖 真相。《民国通俗演义》:“思以强暴污人,以一手掩天下耳 目。”
【歇后语第90句】:【大佛殿里的罗汉——一肚子泥】(歇)罗汉:这里指罗汉的塑像。讥讽人仪表堂堂,实际上没才学、没本事。
【歇后语第91句】:【漏碗也能盛满水】谓虽有欠缺,也能够发展起来。底子 差也能好起来。高晓声《水车流》:“唉,能不反复就好。这 样的光景,只要太太平平过三年五年,漏碗也能盛满水。怎 不叫人动心啊!”
【歇后语第92句】:【官升脾气大】(谚)指官位越高,脾气往往越急躁,越不能谦和平等地待人。 也作“官大脾气长”。
【歇后语第93句】:【家无二主】(谚)指家庭不论大小,只能由一人主持家事。也泛指一个群体只能由一人做首领,不能乱当家。 也作“家无二主,国无二王”。
【歇后语第94句】:【洪洞县里没好人】这句俗语是句气话,意思是对某个地方的一些人有不满,埋怨到整个地方,说这一个地方没有好人,便用“洪洞县里没好人”来指代。实在是冤枉了洪洞县。 “洪洞县里没好人”源自京剧《玉堂春》。此剧唱腔动听优美,普及率很广,上岁数的人几乎入人都能哼上几句,要不然也不会形成俗语。剧情是聪明美貌的少女苏三,因家贫被卖到妓院,她反抗迫害妇女的娼妓制度,追求自己所爱,执著地爱上了青年王金龙。老鸨看王金龙把银子花光用完,连打带骂把他赶出妓院。苏三偷偷将自己的私房钱送给王金龙,发誓若非金龙日后来娶,她永世也不会嫁人。老鸨见苏三如此固执,没法做妓院的摇钱树了,正好有个山西洪洞县的阔佬富豪沈燕林看上了苏三,两下一拍即合,老鸨将苏三卖给了这姓沈的恶人为妾。苏三不从,大吵大闹,把沈妻也烦死了。沈妻伙同私通的奸夫,下毒药要害死苏三,没想到沈燕林误吃了毒食猝死。奸夫淫妇一不做二不休,恶人先告状买通官府,诬陷苏三害死了沈某人。在起解前往省城太原的途中,苏三见老解差崇公道是个好人,遂认崇公道为干爹。苏三边走边唱,向干爹诉说自己遭遇的不幸,对加害于她的县官、妓院老鸨、姓沈土财主、淫妇沈妻及其奸夫等痛加斥责,越说越气,因为这些人都是当地的,最后说道:洪洞县里没好人!她也没想到,编剧也没想到,这句话竟成了一句使用率非常高的俗语。只是冤枉了洪洞县的好人。
【歇后语第95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释义:比喻不受任何限制,到处都可以施展自己的本领,发挥自己的才能。 “凭”又作“从”。“天高”又作“天空”、“天宽”。例句:石华忽然觉得心胸异常开阔。他暗暗地在心里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乌飞。请党放心,我决不会辜负您的希望!”
【歇后语第96句】:【年年防旱,夜夜防贼】(谚)农村年年都可能发生旱灾,住屋夜夜都可能发生偷盗。指人要经常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歇后语第97句】:姑妈常常在背后说人闲话,奶奶对她说:“云朵厚了要下雨,闲言多了惹是非。”(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98句】:【一失足成千古恨】错误影响太大,无法挽回,贻害终生。 台湾林海音《晓云》:“更告诫:社会是险恶的,谈爱情要注 意,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不可漠视!”
【歇后语第99句】:【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谓自爱自重。浩然《艳阳天》: “告诉你,我这个人可是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我不跟你 们干这号事儿!”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2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