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抖音民间俗语,句句让人受益匪浅!

【歇后语第1句】:跑了虾公抓到鲤鱼——坏事变好事

【歇后语第2句】:出了土的陶俑——总算见了天日

【歇后语第3句】:【穿草鞋游西湖——忘了自己身份】(歇)讥讽人忘记了自己的卑贱地位,过高估计自己的身份。

【歇后语第4句】:【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谚)田奴:耕田的男奴。织婢:织绢的婢女。指要学耕田,就向田奴请教;要学织绢,就向织婢请教。泛指做事必须虚心向内行学习。 也作耕当问奴,织当访婢。 耕问奴,织问婢。 耕问仆,织问婢。

【歇后语第5句】:【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北京天桥一带,以往多有耍武艺 的,技艺不高,常以自夸来招揽观众。借指说大话,不见行 动。浩然《艳阳天》:“那是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一天到晚 空喊口号。”

【歇后语第6句】:【侮人还自侮,说人还自说】(谚)指轻慢别人、非议别人的人到头来总要自食其果。

【歇后语第7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用人,就应信任,否则不可能同 心同德。语序亦可换置。茅盾《子夜》:“这个骄蹇自负的年 轻人显然以为吴荪甫不在家中守候捷报,却急冲冲地跑到 厂里来,便是对于部下的办事人还没有绝对信任的意思,那 就不合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那就不是办大事的风 度。”

【歇后语第8句】:【拉到老虎当马骑】(惯)比喻把危险的事情看得过于简单了。

【歇后语第9句】:【小骂大帮忙】(惯)指批评、反对不过是作姿态,实际上是支持、拥护、帮大忙。

【歇后语第10句】:【破车之马,可致千里】(谚)指有狂力能把车拉破的马,就有日行千里的本领。比喻有魄力冲破旧规矩的年轻人,往往有异乎寻常的能力。

【歇后语第11句】:【狐狸总要露尾巴】(谚)不管狐狸怎样善于隐藏,肥大的尾巴总要显露出来。比喻人群中的恶类,无论怎样奸诈,终究要露出他的劣迹丑态来。 也作狐狸的尾巴总是藏不住的。 狐狸再狡猾,尾巴藏不住。

【歇后语第12句】:小红姐出嫁了,邻居们议论纷纷,说她是“高门不去,低门不进,结果挑来拣去找了个穷家儿”。快嘴二婶却在一旁反驳道:“高楼塌了一堆土,人要发了一只虎。我看那小伙儿挺能干。”(山西·清徐)

【歇后语第13句】:【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须作笔记,以加强记忆和理解。 语文图书:“在积累知识过程中要勤于手抄笔录,要手脑结 合,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很有道理的。”

【歇后语第14句】:【皇帝不差饿兵】见“朝廷不差饿兵”。

【歇后语第15句】:【山高怕慢上】(谚)山再高,只要有耐性慢慢向上爬,终有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借指在巨大的困难面前,最可贵的是有耐力,能持久,信心足。

【歇后语第16句】:狗急了——要跳墙

【歇后语第17句】:【堂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谚)瑞草:吉祥的芳草。即使是芳草,要是长在堂前,也会因为妨碍人行而惹人讨厌。比喻好事做不到点子上,还不如不做的好。

【歇后语第18句】:我家的小闹钟不走了,妈妈在它的背面拧了几下,笑着对我说:“你呀,和它一样,每天都需要上发条。”(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19句】:【 去年的皇历翻不得】皇历,指农历历书。它的节气不是固 定在某月某日,一年一个样子,隔年不适用。指不能按老规 矩办事。皇,也说:黄。孙犁《风云初记》:“去年的黄历,今 年不能使了。从脚下起,就得变个样儿!”

【歇后语第20句】:【 草怕严霜霜怕日】指一物怕一物。浩然《艳阳天》:“草怕 严霜霜怕日,恶人自有恶人磨。这一回,有人整他了,他就 要垮台了。”

【歇后语第21句】:【井深槐树粗,街阔人义疏】(谚)高原深井,树大根粗,这是北方的自然景观;街道宽阔,往来稀少,这是北方的人情写照。指景象壮丽,人情疏淡,这就是北国风光。

【歇后语第22句】:【爬得高,跌得重】多指追求个人地位,必然要失败。爬, 也说:攀,抬,捧。类似的:抬得高,跌坏腰。歇后语作:粪坑 里的蛆,爬得高,跌得重。清代《老残游记》:“鄙人并非无志 功名:一则,性情过于疏放不合时宜;二则,俗说攀得高,跌 得重,不想攀高是想跌轻些的意思。”

【歇后语第23句】:【拉硬屎】(惯)比喻不愿向人示弱或不肯主动接近人。

【歇后语第24句】:【时来谁不来,时不来谁来】(谚)时:时运。时运来时,飞黄腾达,谁不来巴结奉承;人倒运时,穷愁潦倒,谁也不会来走动。旧指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歇后语第25句】: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歇后语第26句】:【治标不治本】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古华《浮屠岭》:“江 西买牛,只是一次横财,治标不治本。浮屠岭人家要正经过 上好日子,功夫还要花在田土里头。”

【歇后语第27句】:【三十六计走为上】此语指事态无法挽回,别无妙计,只有一走了事。常言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走为上”确实是三十六计之一,排在最后一计。那么,是谁把“三十六计走为上”组合成一句俗语呢?据《南史·王敬则传》,南朝齐代,明帝萧鸾病情严重,生命垂危,辅国将军王敬则趁机谋反。明帝的二儿子萧宝卷当时正在东宫议事,派人上屋观望,见征虏亭大火冲天,王敬则大兵将至,萧宝卷吓得赶紧收拾行装准备逃走。有人报告了王敬则,王敬则自言自语,像是对着明帝父子说:“过去檀道济三十六策,走是上计,就让你们父子赶快逃命去吧!”看来王敬则虽然谋反,但没把事做绝。

【歇后语第28句】:我拔了半筐草,回到家却发现把镰刀丢了。妈妈说:“叫你干个活也真是的,挣了个鸡钱,丢了头牛钱。”(山东·陵县)

【歇后语第29句】:【一人有福,带挈一屋】(谚)带挈:提携。一屋:全家。旧指一个人有福气,全家人及亲友都能跟着受惠。 也作“人有福,托带满屋”。

【歇后语第30句】:【桑树上脱枝柳树上报】(惯)比喻把罪名加到不相干的人身上。

【歇后语第31句】:麻线上扯电灯——搞错了路线

【歇后语第32句】:【纸糊的灯笼——一戳就破】(歇)用纸糊成的灯笼经不起一戳。 形容人或某种势力十分虚弱,不堪一击。 也作“纸扎的灯笼——一戳就破”。

【歇后语第33句】:野花树长在石崖上——盘根错节

【歇后语第34句】:【吃亏是福】(谚)指人吃点亏,不与人争利,磨砺了自己的德行,对自己而言反而是福分。

【歇后语第35句】:【千滚豆腐万滚鱼】(谚)指豆腐和鱼多煮些时间才能入味。

【歇后语第36句】:【金水子,银水子,买不下这奶水子】(谚)奶水子:乳汁。哺育婴儿,无论怎样贵重的饮料,都无法与母体的乳汁相比。指婴儿最好的食物是乳汁。

【歇后语第37句】:【膛地雷】(惯)比喻冒险。

【歇后语第38句】:【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见“耳听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歇后语第39句】:【爱人】“爱人”是夫妻间的互称,这一称谓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解放区,是平等、互爱、进步的称呼。由于它是革命的产物,至今还限于中国大陆范围内。由于称谓不同,还曾闹过笑话。某中国人去国外工作,他按照国内的习惯向自己的外国同事介绍妻子说:“这是我爱人”。结果,那些外国同事一脸狐疑地看着他们,有的还在窃窃私语。这种状况直到宴会结束,两人都莫名其妙。后来才知道,原来人家以为他在介绍“情人”,因为“爱人”的英文直译就“情人”的意思。 “爱人”最初出现在新文学作品中,比如郭沫若写的诗剧《湘累》中,就有这样的描绘:“九嶷山的白云哟,有聚有消;洞庭湖的流水哟,有汐有潮。我的爱人哟,你什么时候回来哟。”但那时“爱人”还不是广义的对妻子和丈夫的称呼。最先使用“爱人”这一称谓的是20世纪20年代末40年代初,解放区一些受新文化运动熏陶的知识分子。当时解放区提倡男女平等,以前类似“屋里的”、“做饭的”这些称谓带有歧视色彩;而解放前在国统区使用的“先生”、“太太”,又带有资产阶级味道,于是“爱人”便被广泛地使用起来,社会反响很好。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区对配偶的新称谓“爱人”,便在全国流行开来。

【歇后语第40句】:姑姑经常说她干活多,我干活少。奶奶数叨她说:“黄鳝泥鳅本来就拉不了一般长。”(河南·新野)

【歇后语第41句】:狗怕棍子牛怕鞭———物降一物

【歇后语第42句】:【老妈妈睡着吃干腊肉——是恁一丝儿一丝儿的】(歇)干腊肉:腊月里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肉。 恁:那样。一丝儿:谐“意思儿”。 老妈妈牙齿不好,躺着吃干硬的腊肉,只好一点儿一点儿地撕扯着吃。指不必多说,点到就行。

【歇后语第43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谚)砺:磨(刀)。指宝剑的锋刃是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梅花的清香是从严寒的凛冽气候中逼出来的。比喻人才的成就来自勤奋与刻苦。

【歇后语第44句】:长江里的流水——川流不息;后浪推

【歇后语第45句】:【油锅里的钱还要找出来花】(惯)为了抓到热油锅里的钱而不怕烫手。形容人贪婪,为了钱而不怕冒风险。

【歇后语第46句】:【才脱虎坑逃得去,又遭机阱捉将来】(惯)机阱:设有机关的捕捉野兽的陷阱,比喻坑害人的圈套。指刚逃出险境,又中奸计被捉。

【歇后语第47句】:【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了】见“从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歇后语第48句】:【东山看着西山高;真到西山,西山还不到东山的腰】(谚)人在东山,总羡慕西山高;到西山一看,却比东山矮得多。借指不务实的人见异思迁,结果只落得个失望与悔恨。

【歇后语第49句】:【君子不记小人过】见“大人不责小人过”。

【歇后语第50句】:【蔫人出豹子】蔫人,指性情温和,老实巴交的人。这样的 人有时也会大发脾气,或有惊人之举。韩志君等《古船·女 人和网》:“蔫人,出豹子啊!小豆倌儿这家伙,你可千万不 能小瞧!”

【歇后语第51句】:【街死街埋,路死路埋,倒在洋沟里就是棺材】(惯)死在哪里就埋在哪里。指人未得善终。也指只管眼前,不管以后会发生什么事。

【歇后语第52句】:妈妈让我和哥哥去换米,我俩都不想去。妈妈说:“真是龙多思翘,人多思靠。一个和尚水多,两个和尚水少,三个和尚无水啊!”(河南·郏县)

【歇后语第53句】:【冷在三九,热在三伏】(谚)三九:冬至节后第三个九天。三伏:夏至节后分头伏、中伏、末伏。指一年之中,三九天最冷,三伏天最热。 也作冷不过三九,热不过三伏。 热不过三伏,冷不过三九。

【歇后语第54句】:【戴紧箍咒】(惯)紧箍咒: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用来制服孙悟空的咒语,能使套在孙悟空头上的金箍缩紧,令他头疼。比喻被人管制、束缚。

【歇后语第55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歇后语第56句】:盐厂的伙计——多管咸(闲)事

【歇后语第57句】:【拿银子当铜钱花】(惯)铜钱:古代铜质辅币,圆形,中有方孔。比喻花钱没有节制,任意挥霍。

【歇后语第58句】:扁担倒了也认不出来——字不识

【歇后语第59句】:【绕圈子】(惯)1比喻说话不直截了当。2指局限在某一范围内出不来。 也作绕脖子。 绕弯子。

【歇后语第60句】:【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释义:比喻山再高,水再深,总有路可通。例句:行者笑道:“师父说哪里话。自古道:‘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岂无通达之理?可放心前去。”

【歇后语第61句】:【你有你的关门计,我有我的跳墙法】释义:借指有办法对付对方。例句:“俗语说:‘你有你的关门计,我有我的跳墙法。’红军要来,总有他们的办法。”

【歇后语第62句】:【呼之则来,挥之则散】(惯)一呼叫就来,一挥手就离开。形容随意指使、差遣。 也作呼之即至,挥之即去。 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歇后语第63句】:【两头摸不着缰】(惯)缰:缰绳。 指对两面的情况都不清楚。

【歇后语第64句】:【豁唇骡子卖了个驴价钱——吃亏就在嘴头子上】(歇)豁唇:唇裂,上唇直着裂开。指入吃亏是因说话不注意。

【歇后语第65句】:【不怕贼来偷,只怕贼惦记】被贼人打主意,则防不胜防。 电视小品:“我爸爸说,不怕贼来偷,只怕贼惦记,你这是盯 上我们了。”

【歇后语第66句】:【肩膀头子扛着一张嘴】(惯)指只知道吃。

【歇后语第67句】:八哥啄柿子,雷公打豆腐——专拣软的欺

【歇后语第68句】:【老鼠过街,人人喊打】释义:比喻人人痛恨,群起而攻。例句:现在不同了,满鞑子已经摇摇欲坠。尤其从铁路风潮发生,就像“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歇后语第69句】:【大红袍】“大红袍”是一种茶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岩茶(乌龙茶)中的名贵珍品,产于福建崇安东南的武夷山。这里方圆六十公里,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显,故名岩茶。大红袍和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等名品合称“四大名枞”。说起“大红袍”的来历,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传说古时候,有一位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生了一种怪病,整天没有食欲,武夷山天心寺的老方丈听说之后,命人泡了一碗茶给他喝,病一下子就好了。后来秀才考中了状元,被御赐一件大红袍,招为东床驸马,专程来到武夷山谢恩。状元到了天心寺后,方丈引着他从天心岩南下,来到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棵高大的茶树,枝叶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煞是可爱。老方丈说,当年你犯厌食症,就是用这种茶叶泡茶治好的。状元听了,先在石壁前摆下香烛贡品,对着三株树行了三叩九拜大礼。然后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御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三株树产的茶叶叫做“大红袍”了。有人还在石壁上刻上“大红袍”三个大字。从此大红袍就成了年年岁岁的贡茶。

【歇后语第70句】:【百年修来同船渡,千世修来共枕眠】(谚)修:修行。指能同舟共济乃至做成夫妻皆因前世有缘。

【歇后语第71句】:人皮包骨头——心里脏

【歇后语第72句】:【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不可能同时存在 两种风向。谓两种势力无法调和。成语:势不两立。莫应 丰《将军吟》:“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在路 线问题上没有调和的余地。因此,企图消除误解和隔阂的 想法是错误的。”

【歇后语第73句】:近日商店来了一车化肥,一夜之间分了个精光。某人问隔壁邻居:“昨夜分化肥,你也得了一包吧?”那位邻居说:“老鼠夜间行窃,与人何干?”(甘肃·临洮)

【歇后语第74句】:牵着肠子挂着肚——放心不下

【歇后语第75句】:【和尚庙借梳子——走错门】(歇)和尚不留发,用不着梳子。指找错了地方或对象。

【歇后语第76句】:【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矮檐下直不起腰,谓屈服于环 镜。在人,也说:人到。成语:寄人篱下、仰人鼻息。明代 《水浒》:“好汉!休说这话!古人道:不怕官,只怕管。在人 矮檐下,怎敢不低头!只是小心便好。”

【歇后语第77句】:邹庄有个村干部腐化堕落,可群众敢怒而不敢言。这次民主选举村委会,他被大家选掉了。大家拍手称快说:“墙倒必须众人推,鼓响还得大槌擂。”(河南·虞城)

【歇后语第78句】:【说时迟,那时快】(惯)形容非常迅速、快捷,说话的功夫事情已经发生了。 也作“说时迟,那时疾”。

【歇后语第79句】:【鸟穷则啄,兽穷则触,人穷则诈】(谚)穷:窘困无出路。触:用头顶撞。指鸟到窘急时,会用嘴啄;兽到窘急时,会用头顶;人到窘急时,会欺诈骗人。 也作“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佚”。攫:抓。 佚:乱跑。

【歇后语第80句】:【父子无隔宿之仇】释义:父子之间有隔阂会很快消除。例句:“‘父子无隔宿之仇’!你伤害我师父,我怎么不来救他?”

【歇后语第81句】:【大千世界】“大干世界”指广阔无边的世界,包罗万象的事物。“大干世界”是怎么来的呢? “大干世界”是佛教语。据《华严经》卷四说:“以须弥山为中心,以铁围山为外廓,在同一日月照耀下的四大洲和七山八海,叫做一个世界。累计一千个世界,叫做‘小千世界’;累计一千个‘小千世界’,叫做‘中千世界’;累计一千个中千世界,叫做‘大千世界’。因为以‘千’为单位,经过三次累计,所以完整的叫法是‘三千大干世界”’。佛家指出,宇宙中有无数大干世界。后来,用“大干世界”形容广大而丰富多彩的世界。佛教的“大干世界”,竟然和物理学、天文学的漫无边际的宇宙相似。

【歇后语第82句】:【龙生龙,凤生凤】释义:比喻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子女。例句:“自古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养儿会打洞。没有好家道,还能出了好儿女?”

【歇后语第83句】:半空里点灯——有高招

【歇后语第84句】:【摇了半天船,忘了解缆绳】(惯)缆绳:拴住船只用的由许多股绳拧成的粗绳。比喻白费力气。

【歇后语第85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释义:道:僧道修炼的工夫。魔:魔鬼,鬼怪。比喻反面力量超过正面力量,无法制伏。旧社会统治者把自己的反动统治比作“道”,把人民的反抗比作“魔”。现在比喻革命力量胜过反动势力。例句:正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冤业随身,终须还账。

【歇后语第86句】:【 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自己有主见,不受他人影 响。或说:你有千条计,我有老主意。古华《姐姐寨》:“他这 叫做你有千变万化,我有一定之规。以不变应万变。自成 门户,自成体系。”

【歇后语第87句】:【种田不离猪,教子不离书】谓各种职业各有不同的特点, 语文图书:“要当知识分子,就必须有阅读的习惯。俗话说, 种田不离猪,教子不离书。干一行有一行的特点。”

【歇后语第88句】:老师告诉妈妈,说我很聪明,就是上课爱搞小动作。回家后,妈妈训了我一顿,还说:“快刀不磨是块铁。”(河北·行唐)

【歇后语第89句】:【老鸹等死狗死狗不知道】何时才有,比喻长时间等待。 成语:望眼欲穿。《艾芜短篇小说选》:“你胶着胯哪,叫人老 鸹等死狗。”

【歇后语第90句】:【乱点鸳鸯谱】故事出自《醒世恒言》第八卷“乔太守乱点 鸳鸯谱”。乔太守自作主张,强使青年们婚配。借指胡乱安 排。刘绍棠《鹧鸪天》:“你真是乱点鸳鸯谱!你资格老,威 信高,领导工作经验丰富,好端端的为什么想打退堂鼓?”

【歇后语第91句】:【自搭梯子自下台】(惯)比喻给自己找借口摆脱窘境。

【歇后语第92句】:斩草不除根——后患无穷

【歇后语第93句】:【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原指军队被围困,也可指其他内外 交困的情况。明代《三国演义》:“止有孤城一区,内无粮草, 外无救兵,危在旦夕。”

【歇后语第94句】:【才说了嘴就打了嘴】(惯)说嘴:自夸,自我吹嘘。刚夸了口就出丑了。 也作“说嘴打嘴”。

【歇后语第95句】:山鹰的眼睛——尖锐

【歇后语第96句】:草帽烂边——顶好

【歇后语第97句】:小菲的字写得歪歪扭扭的,奶奶不是说它们“像蚂蚁爪子,钩钩巴巴的”,就是说它们“像老太太打太极拳,伸胳膊撩腿的”。(浙江·绍兴)

【歇后语第98句】:【瓮里走了鳖——左右是他家一窝子】(歇)左右:反正。指某事反正是他家里的人干的,与外人无关。

【歇后语第99句】:【抓两头带中间】表扬先进,批评落后,带动中间。也指先 做最大的、最小的,再做一般的。尤凤伟《中国一九五七》: “抓两头带中间,已经抓了两个大鬼,再抓出两个小鬼来。”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272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