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自己的民间俗语俗话文案,错过就太可惜了!
【谚语俗语第1句】:【狗咬骨头——干咽唾】(歇)原指想吃却吃不上,转指心里很想要,却到不了手。 也作“狗咬骨头——空咽涎唾”。
【谚语俗语第2句】:【瘸子担水,一步一步来】事情逐步进行,不可急躁。袁静 孔厥《新儿女英雄传》:“你老人家别着急,咱们这些兵是什 么兵呀,都是拿锄头把子的手,猛不乍的拿起枪就会打仗 啊?这可是瘸子担水,得一步一步来么!”
【谚语俗语第3句】:雨后山洪——冲劲大
【谚语俗语第4句】:【狼上狗不上】比喻不齐心,行动不一致。姚雪垠《李自 成》:“官军虽说人多,一到打起硬仗时,狼上狗不上,有几个 真心卖命的?”
【谚语俗语第5句】:【谷地里点玉茭——高出一截子】(歇)点:点种。玉茭:玉米。指比一般程度高出很多。
【谚语俗语第6句】:【恶龙不斗地头蛇】(谚)地头蛇:盘踞在地方上的恶势力。比喻外来的势力再凶恶,也惹不起当地成气候的恶势力。 也作恶龙不斗当方蛇。当方蛇:当地蛇。 恶龙不敌地头蛇。
【谚语俗语第7句】:【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惯)听到、看到了没听过、见过的事物。 指所听所见的事物十分稀罕,以前没有听过或见过。 也作“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谚语俗语第8句】:【媒婆】“媒婆”指旧时以做媒为职业的妇女。中国古代的婚俗讲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诗经》云:“伐柯如何?匪(非)媒不得。”意思是就像斫个斧柄必须用斧头一样,娶个老婆一定要通过媒妁。这首诗表明,春秋以前婚姻因媒而成已成风气,这应该是最早记录媒人的经典之一,因这首诗,有人将媒人称为“伐柯”。关于媒人的来历,还有一个流传在陕西一带的民间故事。很久以前,渭河两岸的人很少往来,当然更谈不上结亲了。有一年,渭北的一个后生偶尔去渭南办事,看上了那边的一个闺女。一个老婆婆知道他的心思后,主动从中说合,使他们结成了夫妻。一年多后,媳妇生下胖小子,丈夫笑开了:“咱俩素不相识,经那位婆婆从中说合,就成了一家人,你说奇也不奇?”媳妇说:“是呀,可那位婆婆已经不在人世了,想报答也来不及了。”于是夫妻俩用米粉为婆婆塑了一个像敬奉起来,又怕人家看见笑话,就在夜里供,白天藏在柜里。过了几天,这米粉塑的像发了霉,他们就称它是“霉婆”,依旧当活宝似的供着。这事传开后,想娶渭南婆姨和想嫁渭北汉子的青年男女,都设法找“霉婆”这样的好心老太太牵线搭桥。再往后,做“霉婆”者觉得“霉”字不好听,便将它改成“媒”字。类似的传说,其他地方也有。其实“媒”字的解释,就是介绍或引导双方(人或事)发生关系的媒介,“妁”字则有斟酌的含义。媒妁连称,特指通过考虑协商等步骤为男女双方说合婚姻的人。至于“媒婆”一词的流行,则是因为旧时以此为生的人,已婚女性占多数的缘故。
【谚语俗语第9句】:【蛇咬一口,见了黄鳝都怕】(谚)黄鳝(shan):鱼类,形状像蛇。被蛇咬过的人,见到和蛇相像的黄鳝也会害怕。指人受过大的伤害,常不免心有余悸。
【谚语俗语第10句】:【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还有一个一字之差的反版:“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意思却截然相反,这是怎么回事呢?看看它的来龙去脉、发展变化就清楚了。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源自元代马致远《汉宫秋》一折:“教他受苦一世,正是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无毒不丈夫”在元代用例很多。那么,它是怎样由“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变成“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的呢?儒家认为,谦谦君子应该“温良恭俭让”,应该“己所不欲,先施于人”。而“无毒不丈夫”这一俗语显然与儒家的君子标准相抵触。产生这样反叛儒家道德准则的俗语是需要有一定的社会思想文化基础的,而元代平民社会中便具有这种基础,因此“无毒不丈夫”这个俗语能够得以生存并被广泛使用。后来人们用正统的儒家道德观念去改造这个俗语,结果是“毒”通过同音替换的方式被曲解为“度”,为了与“度”对偶,“恨”被换作“量”,“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讹变为“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但由于“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生命力太强大,影响太深,结果形成了流传至今的“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意思是道德高尚的人应该有肚量,有志气有作为的人该狠毒时就要狠毒,像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歌唱的那样“该出手时就出手”。经过改造的“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境界虽高,使用率却远不如“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原因是高处不胜寒。
【谚语俗语第11句】:【上有老,下有小】(惯)上有老人要赡养,下有儿女要抚育。指家里有负担,有拖累。
【谚语俗语第12句】:【路上行人口似碑】(谚)碑:刻在石上的碑文。人们对人对事的评论与传播,像刻在石上的碑文一样,无法抹掉。指是非自有公论,不需自己辩解。也指事情一旦发生,也就无从隐瞒。 也作路上行人口胜碑。 路上行人口是碑。
【谚语俗语第13句】:【六亲不认】“六亲不认”形容人没有情义或不讲情面。属于贬义词。 “六亲”即六种亲属。六亲之说,历来不一。在提到“六亲”的几部典籍当中,《周易》成书最早,《周易·家人》说,“六亲”指父子、兄弟、夫妇。《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说,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夫妇),姻娅(亲家和连襟)。《汉书·贾谊传》说,指父母、兄弟、妻子。贾谊《新书·六术》说,指父子、兄弟、从父兄弟、从祖兄弟、从曾祖兄弟、同族兄弟。《史记·管晏列传》说,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从父母之子女之子。古书诸说难一。现代比较通行的是父、母、兄、弟、妻、子,当属最亲近的家人。“六亲”又引申为泛指亲属。连最近的亲人都不认,不符合中国的传统礼教,“六亲不认”当属贬义。
【谚语俗语第14句】:背着虎皮进村寨——吓唬老百姓
【谚语俗语第15句】:【无中生有】“无中生有”指把没有的说成有的倾述林文案馆网,凭空捏造,栽赃陷害他人。这个词源自道家学说,原是一种哲学思想,并无贬义。道家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从“无”开始的。从“无”生出“有”,又从“有”发展成万物。《庄子·齐物论》指出,小到生命,大到宇宙,都有一个开始,在开始之前有一个未曾开始的开始。宇宙之初的形态是“有”,在“有”之前是“无”,还有连“有”和“无”都没有的“无”。庄子这话听起来有点玄。不过老子早就说过:“玄而又玄,众妙之门。” 道家认为:“天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经》也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直至无穷。但是事物一开始,首先是“无中生有”。后来“无中生有”虽是贬义,但用到兵法当中却是克敌制胜的法宝,“无中生有”是三十六计当中的重要一计,常能收到出人意料之战绩。《三国演义》中“蒋干中计”就是运用的“反间计”,也是“无中生有”之计。“增灶计”、“减灶计”都是“无中生有”之计。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要“无中生有”编造事实,中伤朋友或同志。
【谚语俗语第16句】:【吃葱吃蒜不吃姜】(惯)姜:谐“将”,用话语刺激人(使人冲动之下做出原先不愿或不敢做的事)。 指头脑保持冷静,无论别人怎么激将,自己也不上当。
【谚语俗语第17句】:【省油灯】不是“省油灯”比喻某人心地不善,浪费折腾,不让人放心。 “省油灯”源自宋代,当时现实生活中还真有省油灯,可见,节能意识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古已有之。现在的节能灯,可能是受了“省油灯”的启发。陆游最早记述了这种灯具,《斋居记事》云:“书灯勿用铜盏,唯瓷盏最省油,蜀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老学庵笔记》亦云:“《宋文公集》中有《省油灯盏诗》,今汉嘉有之,盖夹灯盏也。一端作小窍,注清水于其中,每夕一历之。寻常盏为所灼而燥,故速干,;此烛不然,其省油几半。”这种灯为瓷制,灯具内有夹层,一端有孔可注入清水,用水冷法使油免于蒸发,可省油近半。 “省油灯”最先在四川地区流行,“汉嘉”在今雅安市以北。当时陆游客居四川,曾担任邛州天台山崇道观主管。由于陆游的推崇和宣传,“省油灯”传播到全国。1999年考古队在三峡库区的涪陵石沱墓地,发掘出土一盏宋代“省油灯”,它的碟壁是一个中空的夹层,碟壁侧面有一小圆嘴,用来向夹层中注水。这与宋代大诗人陆游的描述完全一样。考古证明,省油灯并非杜撰。后用“不是省油灯”转喻某些人品行不端。
【谚语俗语第18句】:【 天阴总有天晴时】谓情况会好转。马烽西戎《吕梁英雄 传》:“你心里有什么快说吧,不要怕!天阴总有天晴时。“
【谚语俗语第19句】:【出处不如聚处】(谚)出处:物品的原出产地。聚处:物品的贸易所在地。指物品在原产地不如在贸易场所充足。也指从原产地购物,远不如从贸易场所购物方便。 也作“产处不如聚处”。
【谚语俗语第20句】:【三天不害人,一身筋骨疼】作恶成性。沙汀《淘金记》:“不 是吹牛,他的把戏我还看得少了?三天不害人,一身筋骨 疼,杂种就是这种货色!”
【谚语俗语第21句】:【 好心当成驴肝肺】好心被人恶意曲解。成语:不识好歹。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真是好心当了驴肝肺,好人不 得好报呀!这可把人冤枉死了。”
【谚语俗语第22句】:没眼先生上钟楼——瞎撞
【谚语俗语第23句】:钢锤砸铁砧——硬碰硬
【谚语俗语第24句】:狮子大张口——胃口不小
【谚语俗语第25句】:老师告诉妈妈,说我很聪明,就是上课爱搞小动作。回家后,妈妈训了我一顿,还说:“快刀不磨是块铁。”(河北·行唐)
【谚语俗语第26句】:在异国做皇帝,不如在家乡耕地。
【谚语俗语第27句】:全家人都在吃饭,我却穿着新裙子跑到外面去,想让邻居们看看。妈妈说:“越说你美,越往灯亮里钻。”(江苏·灌云)
【谚语俗语第28句】:【只看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打】(惯)比喻只看见别人享受,没看见别人付出的代价。
【谚语俗语第29句】:【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见“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谚语俗语第30句】:【草根】“草根”现在比喻生活在社会下层的群体。草根,世界各地除沙漠海洋外遍地都是,但作为一个比喻,它却源于英文,产生于19世纪的美国寻金热流行时期,盛传有些山脉土壤表层、草根生长的地方就蕴藏着黄金。从广义上看,“草根”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和政府或者决策者相对的势力,这层含义和意识形态联系紧密一些。我们平常说的一些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等一般都可以看做是“草根阶层”。有学者就把非政府、非官方组织称作草根性人民组织。另一种含义就是和主流的或者说是精英的文化阶层相对应,弱势阶层群体。所以,“草根化”也就是平民化、大众化。 “草根”有两个特点:一是顽强,二是广泛。草根性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独立性和大众性。从草根的喻义和特点来看,西方的“草根”和中国的“草民”很相似,都是下层弱势群体。如中国古代的贪官污吏把百姓看做草民,把农民起义称作草寇。老百姓有时也自称“草民”,这是长期受奴化的结果。至于草根的顽强生命力,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作出了高度概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要真正理解“草根”的含义,追究渊源,恐怕将中西、古今结合起来更全面。 “草根”一词,在2011年春节像春风一样传遍中国大地,传向世界。因为在201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出现了许多“草根”演员,如农民工“旭日·阳刚组合”、“西单女孩”等,一夜成为“草根明星”。
【谚语俗语第31句】:【货卖识家】(谚)识家:识货的人。 指真正的好货,要卖给有眼力能识货的买主。也借指真正的人才,只有慧眼人才能赏识。
【谚语俗语第32句】:【国手】“国手”指精通某种技能在国内数第一流的人,也特指人选国家队的体育选手。不过,足球运动员又称之为“国脚”。有许多人认为“国手”是现代词汇,其实古已有之。国手源于古代的一句谚语,本意是指善于下棋的人。有古代谚语为证:“人心无算处,国手有输时。”意思是再聪明的人,再善于算计的人,也有算不到的地方,国家的一流棋手还有输棋的时候,意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其中“围手”就是指的善于棋弈的大家。后泛指国人中的佼佼者,指才能、技艺出类拔萃的人。如中国派出参加世界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选手也称国手。
【谚语俗语第33句】:天上的浮云,地下的风——无拘无束;无影无踪
【谚语俗语第34句】:头发冒烟——叶恼(脑)火
【谚语俗语第35句】:【踩窝子】(惯)比喻探查底细。
【谚语俗语第36句】:关起门来做皇帝——没入朝拜:妄自尊大
【谚语俗语第37句】:【佛口说善言,毒蛇在心田】(惯)心田:人的内心世界。比喻口头上慈悲,心里却很歹毒。
【谚语俗语第38句】:我家三分绿油油的黄瓜秧上,小黄瓜一个挨一个。妈妈逢人就喜笑颜开地说:“黄瓜卖了买台洗衣机,洗衣服就不用发愁了。”谁知黄瓜刚长大,一夜之间就被小偷偷光了。爸爸说:“远看是个高冈儿,临近是个下洼儿。”(河南·商水)
【谚语俗语第39句】:有壶没底儿——装不住
【谚语俗语第40句】:赶鸡下河——往死里逼
【谚语俗语第41句】:【恶人先告状】(谚)指恶人做了伤害别人的事,为转移目标,洗脱自己的罪名,往往抢先告状。也指人自身做了缺理事,反在人前制造舆论,指责别人。 也作“坏人先告状”。
【谚语俗语第42句】:【城楼上雀儿——好耐惊耐怕的虫蚁儿】(歇)城楼:修建在城门洞上的楼,用来瞭望敌情和指挥作战。虫蚁儿:方言,称麻雀一类的小鸟。比喻见过世面,经得起惊吓的人。
【谚语俗语第43句】:【杀人不眨眼】(惯)形容非常残暴、凶狠。
【谚语俗语第44句】:【说大话不怕风煽舌头】说空话说大话没有用。类似的:说 话不怕牙疼/说大话不怕噎嗓子/站着说话不怕腰疼。浩然 《艳阳天》:“说话不怕风煽舌头。我要像她们那样,无牵无 挂,我也当积极分子,整天跟你一块开会、办公!”
【谚语俗语第45句】:石板上插杨柳——生不了根
【谚语俗语第46句】:老鸹站树梢——呱呱叫
【谚语俗语第47句】:【春天孩儿面】(谚)孩儿面:小孩的面部表情,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没个定准。指春天的天气就像小孩的脸一样多变,阴晴风雨,说变就变。
【谚语俗语第48句】:【险道神撞着寿星老儿——你也休说我的长,我也休嫌你的短】(歇)险道神:迷信称出殡时的开路神,身材细长。寿星老儿:民间传说中长寿的神,身材矮胖。指彼此都有缺点,不要互相嫌弃。
【谚语俗语第49句】:【铁匠没样,边打边像】(谚)样:样子,样品。本指铁匠干活没有供模仿的样品,靠经验和技巧,打着打着就合乎要求。比喻做事没有固定的模式,边做边摸索,总会成功。
【谚语俗语第50句】:【人望高头,水望低流】(谚)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之理;人往高处奔,这是人情之常。指人总是有向上的心理。 也作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往高处水往低。
【谚语俗语第51句】:【挖墙脚】(惯)墙脚:墙根。比喻拆集体或他人的台,使其利益受损或事情不能顺利进行。
【谚语俗语第52句】:【歪嘴和尚念不好经】谓有缺点,有毛病,做不好事情。韩 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歪嘴和尚还能念出好经?铜锁 这回,又上了他的当了。”
【谚语俗语第53句】:【 一碗水端平】谓待人要公平,不能偏袒。成语:不偏不 倚。清代《儿女英雄传》:“我一碗水往平处端,论情理,人家 也可真委屈些儿。”
【谚语俗语第54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是长期形成的,由来已久。 刘绍棠《藏珍楼》:“春回大地,换了人间。但是,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八年的两度春风还没有 将坚冰完全融化。”
【谚语俗语第55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语比喻人与周围事物、人与人之间习性的关系,常因环境等改变自己。此典出自《北堂书钞》六十五卷引《晋傅玄少傅箴》:“夫金木无常,方圆应形,亦有隐括,习与性成,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晋朝的大臣傅玄是个品学兼优的人,很受皇帝敬重,被任命为太子的首席教师——太子少傅。太子府里属员很多,有宫女、太监以及一大批为太子办事的官吏。这些人为讨太子欢喜,阿谀逢迎,在这样的环境里,要想学好是很难的。为此,傅玄非常忧虑。有一次,他给太子讲课的时候,讲道:“想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好皇帝,你一定要多接近正派的人。譬如,常接近朱砂,就会被它染红;多接近墨水,就会被它染黑。对自己则一定要严格要求,行为端正,做到这些,周围的人才会跟你学,正派的人才会围绕到你身边来。譬如:声音清亮,回声就一定和谐;自己站得直,影子就一定不会斜。你如果多接近正人君子,那么符合德义的话就会听得多,自己的行为就会逐渐符合规范准则。如果你多接近小人,那就好像进入卖鲍鱼的店一样,时间久了,你就闻不到兰花的芳香了。”后来皇帝听到了傅玄的这番话,觉得很有深意,就命人把它写在屏风上,放在太子的房里,让他每天读一遍,把它叫做《太子少傅箴》。从此,“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成了太子警示自己的座右铭。
【谚语俗语第56句】:六月的梨疙瘩——有点酸
【谚语俗语第57句】:这几天我没有坚持写日记,爸爸知道了就说:“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写日记要有恒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怎么能行呢?”(河南·许昌)
【谚语俗语第58句】:【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歇)杂面:用绿豆、小豆等磨成的粉制成的面条,下在锅里,水是水,面是面,看得很清楚。指对方想做什么事情,安的什么心,自己看得非常清楚。
【谚语俗语第59句】:【死羊不曾见,活羊见万千l释义:除了死羊没见过外,活羊可见得多了。比喻世面见得广。例句:[净]你老爹怎么料我?[丑]说你是犁牛之子,怎么与我千里驹同行。[净]啐,啐!死羊不曾见,活羊见万千。我看你在眼里?
【谚语俗语第60句】:【大丈夫报仇,十年不迟】谓遇到事情要沉着,找机会对侍。 类似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姚雪垠《李自成》:“大丈夫报 仇十年不迟,何况只用等几个月?气坏了身体可不值!”
【谚语俗语第61句】:【在小算盘上打】见“打小算盘”。
【谚语俗语第62句】:【拿八人轿也抬不出去】(惯)八人轿:八个轿夫抬的大轿子。比喻打定主意,坚决不走。
【谚语俗语第63句】:【小年】中国民间称腊月二十三为小年。这一天.民间有祭灶、扫尘、采办年货的习俗。祭灶,民间很早就有关于灶神的传说。旧时,灶神每家必供,它同门神、井神、厕神、雷神一起成为五位家堂神,职责是保护家宅安宁,不让闲神野鬼骚扰,称为“五祀”。每到腊月二十四,灶君上天朝玉帝,前一天晚上,人们就在锅台边摆上糖果、年糕等供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焚香膜拜。扫尘,北方称扫房,南方称掸尘。扫尘的习俗源于尧舜时代的“扫年”——古代先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由于是迎接新的一年,又是清洁卫生、除疫灭病的良好习俗,所以流传至今而不衰。小年以后,年味越来越浓。
【谚语俗语第64句】:二婶来找妈妈商量:“明天给朋友祝寿,这人情钱给十块吧,拿不出手;给五十吧,又是打肿脸充胖子……”妈妈打断了她的话:“他二婶啊,你也别太为难了。人情不隔年,一钱还一钱,她原先给你家多少,你也随着给多少呗!”(江苏·高邮)
【谚语俗语第65句】:【在刀刃上试脖子软硬】(惯)比喻拿生命去冒险。
【谚语俗语第66句】:【软不吃,硬不吃】(惯)指不管态度好坏,都不怕。也指人特别难缠。 也作软的不吃,硬的不怕。 软硬不吃,横竖不咽。
【谚语俗语第67句】:【一锹挖出个井】(惯)比喻一下子就取得成功。
【谚语俗语第68句】:八月十五吃年糕——还早
【谚语俗语第69句】:【谷锄八遍饿杀狗】释义:八遍:形容遍数多。种谷多锄,颗粒就饱满,没有秕谷可喂狗。例句:第一遍锄,未可全深。第二遍,惟深是求。第三遍,较浅于第二遍。第四遍,又浅于第三遍,盖谷秆大,则根浮故也。谚云:“谷锄八遍饿杀狗,为无糠也。”
【谚语俗语第70句】:【描不成,画不就】(惯)形容容貌美丽非凡,难以描绘。
【谚语俗语第71句】:【鹊桥】人们常用“鹊桥”来比喻夫妻相会。那么,“鹊桥”是个什么样子的桥呢?民间传说玉帝之七女思凡下界,与耕种为生的牛郎相遇,遂结为夫妻,男耕女织,过着平静恩爱的生活,人们以“牛郎”、“织女”称呼他们,牛郎织女生育一男一女。这种平静的生活突遇变故,天庭派神兵把织女抓到上界,牛郎见状,用扁担挑起一双儿女,飞上天界,眼看就要追七织女,玉帝下令在他们二人之间划出一道天河(即银河),使他们只能隔河相望。他们的恩爱感天动地,地上的喜鹊于每年七月初七为他们在天河上搭成鹊桥,他们才得相会。直到现在,人们还流传着七月初七见不到喜鹊的传说。故“鹊桥”喻指男女结合、夫妻相聚的纽带或桥梁。故又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谚语俗语第72句】:曹操借人头——多个屈死鬼
【谚语俗语第73句】:【老虎不走回头路,好汉说话要算数】释义:比喻讲信用,不食言,不反悔。例句:“老虎不走回头路,好汉说话要算数。”你要想把泽彤乃慕弄到手,眼下,你就可以在水库决堤一事上大作文章,在群众中把沙比尔搞得一钱不值。这样,就有人撤他的职。
【谚语俗语第74句】:狐狸精放屁——陉气;妖气;一股邪气
【谚语俗语第75句】:戏台上的将军——神气一时
【谚语俗语第76句】:【吃虱子,留大腿】释义:比喻过分吝啬。例句:原来李克用是吃虱子留大腿的人。因见白娘子容貌,设此一计,大排筵席。
【谚语俗语第77句】:【弥天之罪,一悔便消】(谚)即使犯下了极大的罪,只要能真诚忏悔,罪也就消除了。指真诚悔过,是消除罪过唯一的途径。 也作“弥天大罪,当不得一个悔字”。
【谚语俗语第78句】:老师叫一同学在黑板上算一道应用题。他的步骤对但得数却计算错了。老师打趣道:“你大风大浪都闯过去了,却在小河沟里翻了船。”(陕西·成阳)
【谚语俗语第79句】:【 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出了事情总有原因。成语:事 出有因。明代《西游记》:“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你不 惹我,我好寻你?只因你狐群狗党,结为一伙,算计吃我师 父,所以来此施为。”
【谚语俗语第80句】:九曲桥上散步——尽走弯路
【谚语俗语第81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惯)一夫:一人,表示人数少。万夫:万人,表示人数多。一个人把守关口,一万个人也攻不进来。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也作“一夫当关,万夫莫入”。
【谚语俗语第82句】:棺材出了[指出殡后]才讨挽歌钱——晚了:迟了
【谚语俗语第83句】:【 卖瓜的不说瓜苦】不说自己的缺点,不说对自己不利的 话。类似的:卖酒的不说酒薄。刘云若《(旧巷斜阳)自叙》: “幽默杂志、论语社都有一条社章,是‘不说自己的文章不 好’。这是对的,卖瓜的谁肯说瓜苦呢?”
【谚语俗语第84句】:【 伸手不见五指】形容漆黑无光,或能见度极差。成语:漆 黑一团。孙犁《风云初记》:“风雨越来越大,大堤上黑得伸 手不见五指。”
【谚语俗语第85句】:自鸣钟的摆——左右摇摆
【谚语俗语第86句】:【蒸了锅里的气,跑了甑里的气】(惯)蒸气:“争气”的谐音,指发愤图强,争取光荣。甑:蒸食物的炊具。比喻在某方面争得了荣誉,却在另一方面丢了面子。
【谚语俗语第87句】:【一个毛厕里的蛆——没有两样货】(歇)比喻同是坏人,不会有两样。
【谚语俗语第88句】:【十八般武艺】“十八般武艺”源自十八般兵器,多出自文学作品,形容某人武艺高强。最早见于南宋永嘉戏文《张协状元》:“十八般武艺都不会,只有白厮打。”元代关汉卿杂剧《五侯宴》:“孩儿十八岁也,学成十八般武艺。”可见最迟到元代,南北都已通用“十八般武艺”一词。但其包括的内容有各种说法。《水浒传》称十八般兵器是:矛、锤、棒、弓、努、铳、鞭、简、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枪、权。明代朱国桢《涌幢小品》说是:弓、弩、枪、刃、剑、矛、盾、斧、钺、戟、鞭、简、挝、殳、叉、爬头、锦绳套索、白打(徒手搏斗)。清代有两种并存的说法,一说为矛、锤、弓、铳、弩、鞭、锏、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棒、枪、扒:一说为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鞭、锏、锤、殳、叉、爬头、锦绳套索、白打。还有九长九短的说法。九长是:枪、戟、棍、钺、叉、钩、槊、环;九短是: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皆因出自小说家之口,可谓五花八门,没有定说,以上诸说,可互相参照。也可理解为武艺精通,样样皆能。
【谚语俗语第89句】:【大佛殿里的罗汉——一肚子泥】(歇)罗汉:这里指罗汉的塑像。讥讽人仪表堂堂,实际上没才学、没本事。
【谚语俗语第90句】:【兵骄者败,欺敌者亡】(谚)欺敌:轻敌。打了胜仗就骄傲的军队,不把敌方放在眼里的军队,必定要败亡。指骄兵和轻敌是兵家大忌。
【谚语俗语第91句】:【不敢说半个不字】绝对不敢反对,不敢违拗。《台湾乡土 作家选集》:“这样干,无论是怎样坏的家伙,也要被你弄得 不敢说一个不字。”
【谚语俗语第92句】:【刽子手念经假】装慈悲。姚雪垠《李自成》:“他家佣户过 着牛马不如的日子,被他家庄头豪奴催租逼债,常常卖儿卖 女,可是他佯装不知,又是放赈救灾,又是修盖书院讲学,这 不是刽子手披着袈裟念经?”
【谚语俗语第93句】:【属长生果的——表是一把柴,瓤是一包油】(歇)长生果:即落花生,外表是壳,可当柴火烧,花生仁可以榨油。比喻人外表不起眼,实际上很优秀。
【谚语俗语第94句】:冬天到了,弟弟晚上睡觉时总嫌被窝凉,死活不肯脱衣服;早晨起来,又嫌外面冷,拖拖拉拉不肯出被窝。奶奶笑着说他是“晚上难脱壳,早上难出窝”。(河南·南阳)
【谚语俗语第95句】:【你有长萝绳,我有翘扁担】释义:说明有办法对付对方。例句:“说实话,你有长萝绳,我有翘扁担。有一条做不到,我们不光是吹灯,还要端掉乌龟楼!”
【谚语俗语第96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释义:到处找,找不到,却在无意中碰到了。例句:“有如此绝色佳人,何怕不中姑娘(注:姑娘:吴语,姑母。)之意?”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谚语俗语第97句】:吃了蒙汗药——动弹不得
【谚语俗语第98句】:韩信墓前一声叹——埋没了英才
【谚语俗语第99句】:【日思夜梦】(谚)白天想的什么,夜间就容易梦到什么。指入睡觉做梦,往往是醒时心里想的事情,睡着后反映到梦境里。 也作日之所思,夜之所梦。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2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