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朋友圈经典俗语经典歇后语,句句实用!

【歇后语第1句】:【上有皇天,下有后土】意即天地共鉴,天地作证,行为光明 磊落。类似的:天地为凭,日月为鉴。姚雪垠《李自成》:“上 有皇天,下有后土,我李自成倘若对这个案子不一秉至公, 天地不容!”

【歇后语第2句】:【不怕凶,只怕穷】(谚)凶:蛮横。 指不怕欠债人不讲理,就怕他穷得一无所有,债主也就毫无办法。

【歇后语第3句】:【鲤鱼找鲤鱼,鲫鱼找鲫鱼】释义:什么样的人就找什么样的人。例句:小糜子却联络了十来多个人,“鲤鱼找鲤鱼,鲫鱼找鲫鱼”,她找的尽是她那一号子人。

【歇后语第4句】:关门不落闩——推就开

【歇后语第5句】:【木匠戴枷,自作自受】枷,木制刑具。谓自己做事害自己。 成语:自食其果。《北京日报》(1986,9,1):“用‘木匠戴枷, 自作自受’来形容他——最近被崇文公安分局查获的一个 外地来京木匠,真是恰当不过。”

【歇后语第6句】:【撑硬船儿】(惯)形容人态度生硬,架子大。

【歇后语第7句】:【捞稻草】(惯)比喻人在绝境中抓住一线希望作徒劳无益的挣扎。

【歇后语第8句】:【人合心,马合套】(惯)合套:同拉一辆车的两匹马,力能使到一起,有很好的配合。指人心想到一起,劲儿使到一处。

【歇后语第9句】:【望山走倒马】(谚)望见山就加鞭,把马赶死也还不到山的跟前。 指山看起来近,实际距离很远。也泛指要到达目的地,还要作走较长路程的准备。 也作望山跑死马。 望城跑死马。

【歇后语第10句】:小卒子拱老帅——将军

【歇后语第11句】:【有天没日头】(惯)天空没有太阳。1形容社会黑暗,没有公理。 2形容人无知、说话放肆或无中生有。3指天色已晚。 也作有天无日头。 有天没日。

【歇后语第12句】:【报一箭之仇】(惯)指采取行动,报复曾经亏待或伤害过自己的人。

【歇后语第13句】:【豆腐多了一包水,空话多了无人信】(谚)空话:不实的话。豆腐多了水分就多,空话多了谁也不会相信。指说话要取得人们的信任,就必须实话实说,有根有据。

【歇后语第14句】:【低头拉车,抬头看路】(谚)指拉车需要低下头使出气力,同时也要时时抬起头看清前边的道路。比喻做事既要踏实苦干,又要认准目标,明确方向。

【歇后语第15句】:【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释义:指过日子贵在有打算。例句:朱老星一年到头总会找到活儿做,两手不闲是他的目的。他常说:“人,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他就是整天价打算。

【歇后语第16句】:甘草心——甜中有苦

【歇后语第17句】:大笸箩扣王八——跑不了

【歇后语第18句】:刀切元宵——不圆满

【歇后语第19句】:九头鸟拾到帽子——不晓得给哪个头好

【歇后语第20句】:【 刀刀要见血/拉口子要见血】做事要有实效。成语:刺刀 见红。清代《L女英雄传》:“这姑娘是天生半分不认错,一 字不饶人,拉口子要见血,刨树要搜根儿的脾气。”

【歇后语第21句】:黄连甘草挑一担一一一头苦来一头甜

【歇后语第22句】:五一放假时,爸爸带我回农村的爷爷奶奶家。我看见一只老母鸡正在孵蛋,可窝中有鸡蛋,还有鸭蛋,觉得很奇怪。奶奶说:“家鸭很笨,不会孵蛋,只能让母鸡代劳。”几天后,窝中的小鸡全都出壳了,可鸭蛋还没变化。奶奶又说:“鸡鸡二十一,鸭鸭二十八,时候还不到呢!”(河南·罗山)

【歇后语第23句】:【属刺猬的——捧不得也打不得】(歇)刺猬:哺乳动物,身上有硬刺。 形容很难对付,软硬都不行。

【歇后语第24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句俗语有混日子、消磨时光的贬义。生活中,有人遇事敷衍,得过且过,凑合着混日子,于是就会被别人戏称为撞钟和尚,甚至说连钟也撞不响。那么,这一俗语源出何处呢?原来,出家人里确有专司撞钟之事的和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钟,指的是寺庙里的晨昏钟。据佛家讲,人生共有一百零八种烦恼,所以,按以前的寺规,就是在早晨和黄昏各敲一百零八下的钟,以清除人生的烦恼,称为晨昏钟。撞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也存在一套严格的规定。撞钟前,和尚必须默诵佛经,诵毕方能撞钟。在撞钟时要撞出轻重缓急的节奏,抑扬顿挫的韵律。晨昏两次钟,紧七下,缓八下,平平二十下,是为一通。如是者三,名为三通,共击一百零五下,再撞三下,前后共撞钟一百零八下。做一个合格的撞钟和尚谈何容易,故被挑选上的弟子不仅手脚麻利,脑子灵活,责任心强,而且还要精通经文,方可称职。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撞钟的和尚必须在二十分钟之内敲完一百零八下,而且最后一下必须敲在十二点整(零时),差一秒不行,过一秒也不行,最后一下“夜半钟声到客船”。如此分秒不差的撞钟功夫yipinjuzi.com,实在令人叹服。据说敲完钟的和尚每回都有“犹如卸下千斤担”的感觉。真是“钟上一分钟,钟下十年功”啊。无奈俗人不解其中味,误认为撞钟的和尚轻松自如。真要是能像和尚一样“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工作就是高标准了。

【歇后语第25句】:麻雀打鼓——跳(调)皮

【歇后语第26句】:【七十不保年,八十不保月】(谚)人上了七十岁,就难保一年能活到头;上了八十岁,就难保一月能活到头。指人老到七十八十,就要有生命随时可能结束的准备。

【歇后语第27句】:【泥牛入海无消息】不知道后来情况,没有下文。成语:杳 如黄鹤。清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此时那两个钱庄干 事的人等了好久,只等一个泥牛入海,永无消息。只得写信 到上海去通知。”

【歇后语第28句】:鼻子里插葱——装相(象)

【歇后语第29句】:【 十个明星,当不得月】星光不如月光。比喻人虽多,也抵 不上一个有能耐的人,没有能超过的。或说:满天星星,抵 不上月亮。明代《金瓶梅》:“难得你明日另养出来,随他多 少,十个明星,当不的月。”

【歇后语第30句】:爷爷给我和几个堂兄妹买了些果子,我们都争先恐后地去要。奶奶见了说:“有吃自然到,不用跳上灶。”(广西·柳州)

【歇后语第31句】:【千年纸墨会说话】释义:纸墨:指文据契约。指文据契约时间再长也能作为凭证。例句:他一想,“不成,账上还欠支了四斗米,千年纸墨会说话,还得写个文约落住一笔。”又一想:“空口无凭,有字据为证,你不识字,千年纸墨会说话,还可以请旁人给念念听听。”

【歇后语第32句】:妈妈炒了一盘兔肉,我边尝边问妈妈:“怎么这样香啊?”妈妈说:“常言说得好,‘天上飞禽——鸽子鹌鹑;地上走兽——兔子狗肉’。”(河南·邓县)

【歇后语第33句】:【维吾尔族姑娘,辫子多】维吾尔族少女发型多辫。借指把 柄多,容易被人抓住。《短暂的春秋》:“你们辫子也确实有 一点,比我强一点。我说过我是维吾尔族的姑娘,辫子多。”

【歇后语第34句】:【 败棋有胜着】不能全盘否定,也有可取之处。明代历史 图书《千百年眼》:“谚语说:败棋有胜着。可惜,当局者迷, 看不到这一点。”

【歇后语第35句】:戏子的脸蛋——要哭就哭,要笑就笑

【歇后语第36句】:【引虎入羊群】(惯)比喻把坏人招引来祸害百姓。

【歇后语第37句】:【只扫自己门前雪,莫管别人屋瓦霜】见“各人自扫门前雪”。

【歇后语第38句】:【蜜罐子嘴,秤钩子心】释义:比喻嘴甜会说,心里打着鬼主意。例句:茶三钱、尼佳你们这些鬼东西,哪个不晓得哟!蜜罐子嘴,秤钩子心,哪个敢信!

【歇后语第39句】:【弄花一年,看花十日】(谚)指养花护花,得用全年工夫,等花盛开时供人观赏,只不过十来天。泛指凡美好的事物,为之付出的代价总是高昂的。

【歇后语第40句】:【三长两短】“三长两短”是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特别是常指人的死亡。“三长两短”望文生义好像是用一组数字说长论短,形容长长短短参差不齐的样子,其实不然。那么,“三长两短”是怎么来的呢?旧时,凡是出了生命攸关的大事,例如横死凶杀,同今日办案程序和方法有很大不同。古代的破案没有现代科技手段,是将死者先抬放到棺木中,再由官员验尸查案。此类待查的死尸,不属盖棺入土的正式入殓,所以,只有棺材而没有棺材盖。无盖的棺材由五块木板钉成,即左、右、下面共三块长板子,头尾各有一块小(短)的板子。人们不愿意直说躺在这无盖儿棺材里等待处理的死尸,有人用俏皮话筒略地说了“三长两短”,指的是那棺材呢!所以,“三长两短”暗指灾祸、事故或死亡了。 “三长两短”有时也被缩略成“长短”,意思不变。如《红楼梦》第十一回“可是呢!好个孩子。要有个长短,岂不叫人疼死!”

【歇后语第41句】:单人不成阵,独木不成林。

【歇后语第42句】:【狗临死,还要跳起来咬两口】释义:比喻要做最后的挣扎。例句:他们断我的财路,我也不是好惹的!狗临死,还要跳起来咬两口,我就不如一条狗不成!

【歇后语第43句】:火车厢里赛歌——高歌猛进

【歇后语第44句】:【不恋故乡生处好,受恩深处便为家】(谚)恩:恩惠。指生养自己的故乡虽好,但也不必留恋,哪里能给自己好处,就可以在哪里安身落户。 也作“莫道故乡生处好,受恩深处便为家”。

【歇后语第45句】:老鼠吃秤砣——嘴硬

【歇后语第46句】:【有眼不识荆山玉,拿着顽石一样看】(惯)荆山玉:即和氏璧;相传楚人卞和在荆山(今湖北省南漳县西部)抱玉岩得璞玉,后把它琢磨成价值连城的美玉。不认识荆山宝玉,把它看作顽石。比喻没有眼力,错把好人看作坏人,或把有才干的人当作无能的人。

【歇后语第47句】:【若依佛法,冷水莫呷】(谚)呷(xia):喝。要是严格按照佛教教义的规程行事,就连冷水都不能喝了。泛指凡事都要灵活通变,不可拘泥。

【歇后语第48句】:【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草)绳】比喻人在某件事上遭受挫折后,一直心有余悸,不敢再涉足其间。典出《初刻拍案惊奇·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明朝成化年间,苏州有个名叫文若虚的人,做生意总是赔,人家叫他“倒运汉”。这年他穷得实在过不下去了,便破罐破摔,拿着别人送的一两银子,买了几篓太湖橘子——名叫“洞庭红”,随商船出海,他要看看海外风光,死了也不冤。到了一国,商人们都上岸做贸易去了,文若虚猛地想起自己带着吃的那一篓橘子烂了没有?于是搬到船板上吹吹风。岸上走的人看见了,问是什么东西。文若虚拿起一个掐破就吃。围观的人看这东西又好看又能吃,问他多少钱一个。文若虚听不懂,便竖起一个手指。有人拿出一个银钱来买了一个,闻了闻扑鼻香,尝一尝甘甜可口。又摸出十几个银钱来,说:“我买十个进奉皇帝。”旁边的人看了,你买俩,他买仨。文若虚一看剩下的不多了,刚要涨价,那第一个买橘子的人飞马赶来,大声喝道:“不要卖了,皇帝都要了。”文若虚把钱一数,共一千多,约合百两银子,竟是一本百利了。众商人回来,听说这事,都惊喜道:“人都道他倒运,而今是转运了。” 便劝他得此钱买了货带回去再生利钱。文若虚道:“我是倒运的,将本求财,没有一次不蚀本的,如何这要生利钱。妄想什么?万一和从前一样,再做亏了,哪里再有洞庭红来卖?‘一朝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有胆量了,我还是带这些钱回去吧!”

【歇后语第49句】:【打了梅香,丑了姑娘】(谚)梅香:通称侍候小姐的丫环。姑娘:指小姐。打的虽然是丫环,却使小姐丢了脸面。泛指惩治下人,失体面的却是主子。 也作打的丫环,吓的小姐。 打坏了丫环,哭坏了小姐。

【歇后语第50句】:北风头上点芝麻——种得多,收得少

【歇后语第51句】:【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惯)古典小说《西游记》中描写孙悟空一个筋斗能翻出十万八千里,却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比喻摆脱不了他人或某种力量的控制。 也作跳不出如来佛的掌心。 跳不出手心。

【歇后语第52句】: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歇后语第53句】:【六月债儿热——还得快】(歇)本指农历六月离秋收很近,借了债很快就能归还;转指报应或报复来得很快。 也作“六月债——还得快”。

【歇后语第54句】:【花架子】“花架子”比喻徒有其表、华而不实的行为或中看不中用的用具。现在的机器为什么用“架”来表示,如一架飞机等。这和古代的纺车、织布机有关,它们的形状都像“架子”,时称一架织布机。“花架子”来源于一个有趣的传说。据说在元朝时,松江纺织家黄道婆的纺织技术非常高超,远近闻名。而和黄道婆同在一个镇上的李秀才,他不愿意从事认为低贱的体力劳动,生活不下去,就到浙江湖州乡下当私塾先生.以此维持生活。这个秀才教书的地方也是个纺织之乡,大家听说李秀才是黄道婆家乡的人,就纷纷找他请教纺织新技术。李秀才对纺织技术一窍不通,又不愿意承认自己不懂,就撒谎说自己是读书人,没动手亲自纺织过,但他可以把黄道婆的织机图纸画给乡亲们,让他们改进工具,提高技术。乡亲们拿着秀才画的图纸,请木工做_了一架织布机。织布机看起来很漂亮,很新颖,但是却不好用,根本没法工作。大家去问秀才,他却说你们的手艺不行,对最新的机器理解不透,所以才织不出布来。后来,黄道婆发明的织机传到这里,人们才知道李秀才画的织布机只是样子好看而已,根本不具备实用性,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花架子”。

【歇后语第55句】:【富贵无三辈】(谚)富贵人家,没有延续三代的。指富贵人家不免骄奢淫逸,势不能长富久贵。 也作富无三代享。 富不过三代。

【歇后语第56句】:【哭不得,笑不得】谓无法对付,无可奈何。成语:啼笑皆 非、哭笑不得。鲁迅《华盖集续编》:“然而不安分的皇帝又 胡闹起来了。简直将国家闹完,使靠天吃饭的圣贤君子们, 哭不得,也笑不得。”

【歇后语第57句】:【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惯)体面眼:指势利眼。心里只向着富人,眼里只看得起有地位的人。形容人非常势利。

【歇后语第58句】:【亲家】孩子们结婚后,小夫妻双方父亲之间的称呼,双方母亲则称为“亲家母”。深受国人喜爱的豫剧《朝阳沟》有句著名的唱段“亲家母,你坐下,咱俩拉拉知心话……”“亲家”之称最早始于唐代。《新唐书·萧嵩传》载:“子衡,尚新昌公主,嵩妻入谒,帝(玄宗)呼为亲家。”最初这一称呼只流行于皇亲国戚的联姻上,唐玄宗直呼龙婿生母为亲家母,足见其关系的亲密。因此,唐代诗人卢纶作《王驸马花烛诗》云:“人主人臣是亲家。”后来,“亲家”这个称呼通行到了民间,一般老百姓也开始使用这一称呼,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歇后语第59句】:小寡妇生孩子一有老底儿

【歇后语第60句】:生虫的拐棍——靠不住

【歇后语第61句】:【家穷有口锅,人穷不离窝】(谚)家里穷到只有一口做饭的锅,也还是不肯离开自己的家。指人总是留恋故土,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肯远走他乡。

【歇后语第62句】:没长脚后跟——站不住

【歇后语第63句】:【 路是人走出来的】谓道路方法,靠人去创造。台湾陈映 真《将军族》:“老马,路是人走出来的。只要我们肯干,机会 总是在那儿。”

【歇后语第64句】:【 人心齐,泰山移】谓团结一致,能够完成艰巨的任务。 《小说月报》(1980,3):“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十来年功夫, 我们村就扑腾起来了!人多了,地多了,房多了,牲口多了。”

【歇后语第65句】:我和爸爸比个子,可是站在凳子上还没到爸爸的鼻子处,我很不服气。妈妈在一边笑着说:“你真是关公面前耍大刀,郑海霞面前比身高。”(河南·许昌)

【歇后语第66句】:【打白赖】(惯)指抵赖,耍赖。

【歇后语第67句】:贾宝玉出家——看破红尘

【歇后语第68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惯)一方付给现金,一方交出货物。指当场交易,货、款两清,互不拖欠。 也作“一手交钱,一手拿货”。

【歇后语第69句】:鸭脚上扣铜铃——响当当;当当响

【歇后语第70句】:蝴蝶落在鲜花上——恋恋不舍

【歇后语第71句】:【张口三分利】只要说话,主动提出要求,就有好处。周立 波《暴风骤雨》:“你要哪块地,得说呀,张口三分利,你要不 说,分上坏地,怎么娶媳妇,养小子?”

【歇后语第72句】:【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谚)演员在台上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假戏实做,活像个疯子;观众在台下忽儿怒,忽儿骂,感情投入,活像个傻子。指舞台表演真实感人。

【歇后语第73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谚)小节:生活中的小事。指能成就大事业的人,不拘泥于生活上的细枝末节。

【歇后语第74句】:【狗窝里落不下剩馒头】释义:比喻人贪婪,有便宜必贪。例句:舍不得羊羔,逮不住狼;舍不得姑娘,能逮住和尚?这常二光是狗窝里落不下剩馒头的人,他能不就范?

【歇后语第75句】:手里捧着个刺猬——摞也摞不开,扔也扔不掉

【歇后语第76句】:九月九上山——登高望远

【歇后语第77句】:【文来文对,武来武对】(惯)比喻针锋相对,用对方采取的手段来回击对方。 也作“文来文对,武来武挡”。

【歇后语第78句】:【话到舌尖留半句】(谚)话到出口时,应有所保留,不可和盘托出。 指说话不宜毫无遮拦,必须慎重思索,严加控制。 也作“话到嘴边留三分”。

【歇后语第79句】:【有鹿就无虎】(谚)指有鹿群的地方,周围必定无虎,因为有虎的话,鹿会远逃他处。

【歇后语第80句】:【脚下自有千条道,何必要走独木桥】表示有很多办法、道路 可供选择。电影《红色娘子军》:“看来这椰林寨,地,不是安 全可靠之地;人,并非合作共事之人;成大业,脚下自有千条 道,我何必要走南府这独木桥。”

【歇后语第81句】:二嫂老是爱说别人的闲话,整天这家富那家穷的,妈妈笑着说:“她呀,是嘴上长眼儿,没有不放风的时候。”(河北·张家口)

【歇后语第82句】:【饱暖生闲事,饥寒发盗心】释义:生活富裕就会发生不正当的事,饥寒交迫就会产生盗窃的想法。例句:日间与人讲拳论棒,甚是有兴;夜来孤身自眠,未免有些寂寞。正是:饱暖生闲事,饥寒发盗心。

【歇后语第83句】:【打官司】“打官司”一词是个俗语,就是现在的诉讼。那么,“打官司”一词是怎么来的呢? “官司”一词原来泛称旧时的官吏或官府,最早见之于春秋时期的《左传》:“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于是秦始征晋河东,置官司焉。”西晋学者杜预解释说:“官司,百官也。”这里说的官司,是指官吏。 “官”是处理国家事务的人;“司”是掌管、负责的意思,后来人们称“官司”是官事。为什么将诉讼称作“打官司”呢?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诉讼的双方即原告与被告很少能够心平气和地解决其讼事,常常为此大打出手,闹个你死我活,故将诉讼称为“打官司”,时间一长成为口头俗语。其二是说“被官打”。从戏剧当中的“击鼓升堂”看确实是被官打。告状人不管有理没理,有冤无冤,只要击鼓,上堂后先打三十大板,然后再递状子。“打官司”一词是主谓语倒置,应当是“官司打”,就像戏曲《三打陶三春》一样,陶三春是打的主角,不是被动挨打。因此,上官府诉讼称为“打官司”。其三是说与“打”的词义有关,左边偏旁是手(扌),右边偏旁是人(丁),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手,所以“打”是个广义词,如打酱油、打电话、打篮球等,所以,“打官司”也类同,打官司就是请官吏公断。以上三说都有一定道理,观者自判。

【歇后语第84句】:【借棍子打狼】利用一个打击另一个。成语:借刀杀人。 张贤亮《男人的风格》:“西北人有句土话:借棍子打狼。有 人是借你这根棍子打我这只老狼。”

【歇后语第85句】:兔子看人——红眼了

【歇后语第86句】:人字双着写——不从也得从

【歇后语第87句】:花大姐逛公园——花花世界

【歇后语第88句】:【擀面杖吹火——节节不通风】(歇)比喻处处、事事碰壁,行不通。

【歇后语第89句】:【日亲日近,日远日疏】(谚)亲友之间,经常接触往来,关系自然亲近;如果不经常接触往来,那就自然疏远了。指亲友之间要经常联系,以加深情谊。 也作“日远日疏,日亲日近”。

【歇后语第90句】:【争一日之短长】(惯)短长:指胜败、对错、高低等。比喻决出一时的胜败、对错。

【歇后语第91句】:【北人乘马,南人乘舟】见“南人驾船,北人乘马”。

【歇后语第92句】:【不到长安辜负眼,不到两湖辜负口】释义:长安:唐国都长安城,后作为京城的通称。两湖:湖南、湖北,泛指南方。不到京城看看,辜负了眼神;不到两湖走走,辜负了口福。指旅游胜地,不可错过。例句:九福:天下有九福,京师钱福、限福、屏帷福,吴赵口福,洛阳花福、蜀川药福,秦笼鞍马福,苏赵衣裳福、美女福。《珍珠船》云:“不到长安辜负眼,不到两湖辜负口。”

【歇后语第93句】:【拿人钱财,与人消灾】见“得人钱财,与人消灾”。

【歇后语第94句】:【至亲不过爹娘,至近不过夫妻】见“近不过夫妻,亲不过父母”。

【歇后语第95句】:【把死人说活了】善于说话。死人,也说:木头人。马烽 《刘胡兰传》:“咳,你这两片嘴呀!真能把死人说活。”

【歇后语第96句】:【千金难买心中愿】(谚)指人的内心愿望最为重要,最不易得到满足。 也作“干金难买一个愿”。

【歇后语第97句】:【门门都懂,样样不通】(谚)在学问或技艺方面,每一门都懂得点,但没有一门是专长的。指知识面广泛的人,往往缺乏专业特长。 也作“样样都通,样样不精”。

【歇后语第98句】:百事靠人多,牌坊抬过河。

【歇后语第99句】:【三百六十行】俗语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三百六十行”是前人对各种行业的通称。那么,“三百六十行”究竟指的是哪些行业呢?三百六十行是从“三十六行”中衍生出来的。自唐朝就有“三十六行”的记载。宋代周辉《清波杂志》中,记有肉肆行、海味行、鲜鱼行、酒行、米行、酱料行、宫粉行、花果行、茶行、汤店行、院肆行、成衣行、丝绸行、顾绣行、针线行、皮革行、扎作行、柴行、棺木行、故旧行、仵作行、纲罟行、鼓乐行、杂耍行、彩舆行、珠宝行、玉石行、纸行、文房行、用具行、竹木行、陶土行、驿传行、铁器行、花纱行、巫行。后来怎么会变成三百六十行呢?到了宋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行业成倍增加,改称为七十二行,成为流行市语。至元代,人们又把七十二行扩为一百二十行。大约到了明代变为三百六十行。三百六十行之称,首见于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书中日:“为杭州三百六十行,各有市语也。”《通俗篇》云:“元人但云一百二十,增多为三百六十,乃明人言耳。”据此,明代以来,以“三百六十行”俗称各种职业。其实,三百六十行是个约数,各行各业的总称。此俗语一直沿用至今。各种行业增加无数,约定俗成的“三百六十行”却固定不变。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2822.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