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快手民间俗语金句,字字深刻!

【谚语俗语第1句】:甘草心——甜中有苦

【谚语俗语第2句】:【贪产贫,惜产穷】(谚)贪产:贪占产业。惜产:死守产业。指对财产贪占或死守不舍的,都会受穷受困,不得自在。诫人不可贪占,也不可吝啬。

【谚语俗语第3句】:昨天我做了两件好事,老师表扬了我。妈妈对我说:“今后还要努力,像雷锋叔叔那样,‘出差一千里,好事一火车’!”(陕西·岐山)

【谚语俗语第4句】:下雨挑稻草——担子越来越重了

【谚语俗语第5句】:【打春】为什么把“立春”叫“打春”?据传,自从神农氏尝百草分五谷,开始了农业,前三皇后五帝都很重视,到周朝的时候,把务农的事提到朝议上,一面制历,一面责令地方官每年要举行迎春仪式。立春的前一天,地方官员来到郊外,聚集乡民,设上供桌,烧香磕头,在供桌前做一个土牛,让扮作“勾芒神”的人举鞭打土牛,把这土牛称作“春牛”,意思是打去春牛的懒惰,迎来一年的丰收。后来出现了打纸牛,用纸糊条牛,里面装着五谷,就把这纸牛叫春牛,仍旧在立春前一天,叫“勾芒神”打纸牛,牛倒了,纸烂了,五谷四下流,象征打出了一年的五谷丰登。后来,据说一个清廉的大官犯了罪,把他贬下去做小官。上任那天,正是迎春的日子,他看到地方官在郊外聚众举行迎春仪式,鞭打纸牛,觉得可笑,提笔写了《春牛榜子》诗半首:“不得职田讥欲死,儿侬何事打春牛?” 他上任后,不再做那种可笑的事了,真心地关心起农事来。来年他把迎春仪式移在了立春那天,不再糊纸牛,搬来了犁子,拉来了黄牛,立春时刻到来时,他迎天扯了个大响鞭,牛走了,犁动了,春耕开始了。他的改革措施得到百姓的拥护。他回到衙里,有了诗兴,提起笔来,在上年写的《春牛榜子》下边又添了两句:“岁首常思盘中餐,脆鞭一响打出春。” 就从这儿开始,人们把立春那天叫“打春”。虽然现在不再举行迎春仪式了,可是,“迎春”、“打春”的叫法依然如故。

【谚语俗语第6句】:吃饱饭闲嗑牙——没事找事

【谚语俗语第7句】:【青草发芽不离旧根】释义:比喻走老路,按老办法干。例句:兄妹俩唾沫说干,余家富全然不听,忽而跳下床来比手画脚说理,忽而又上床去躺着唠叨:“百样雀乌百样音,我青草发芽不离旧根。”

【谚语俗语第8句】:【唇亡齿必寒】见“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谚语俗语第9句】:麻媳妇拜见歪嘴婆——对丑

【谚语俗语第10句】:【三过家门而不入】释义:语出《孟子·离娄下》。传说夏禹为了治水,多年在外,他曾三次经过自己家门口都没有进去。形容一心工作,公而忘私。例句:老蔫并不懂得“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掌故,但在行动上超过了古人。他参军六个年头,十次二十次路过红家峪,始终没有回去过一遭。

【谚语俗语第11句】:李大嫂骂婆婆能骂出百样声来,邻居王奶奶爱捣着拐杖唠叨:“前有车,后有辙,房檐滴水照旧窝。十年后,再瞅瞅自己,也好不到哪儿去!”(河南·洛宁)

【谚语俗语第12句】:【端人家的碗,受人家的管】(谚)指吃人家的饭,就得听人家安排。 也作“端人碗,归人管”。

【谚语俗语第13句】:我总懒得做家务,爸爸常对我说:“勤,不富也饱;懒,不穷也饿。照你这样,是不会有啥好处的。”(广西·都安)

【谚语俗语第14句】:【先喝为敬】“先喝为敬”是中国人请人吃酒的礼仪和规矩。它源于古人喝酒时的“应酬”。古人喝酒时,主人必须先于客人饮酒,是为“献”。主人先饮,包含了向客人暗示“酒里无毒”,可以放心饮用之意。主人饮过之后,客人亦须饮酒以回敬主人,是为“酢”,亦称“报”。之后,主人为劝客人多饮,自己必先饮以倡之,是为“酬”。客人在主人饮过之后也举杯畅饮,是为“应酬”,以此回应主人的厚意。这样的礼俗慢慢延伸下来,就是今天的“先喝为敬”。

【谚语俗语第15句】:【军中无戏言】军队中商谈事情是严肃的,也泛指认真, 不得开玩笑。张涛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第二次战 役就要开始了,我给大家打个招呼,军中无戏言,违令者 斩”

【谚语俗语第16句】:【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谚)知:知交,交情很深的朋友。糟糠之妻:吃糠咽菜、同苦共难的妻子。堂:堂屋,正房。指人在发迹之后,一不可忘了患难朋友,二不可抛弃糟糠妻子。 也作贫贱交,不可忘;糟糠妻,不下堂。 糟糠之妻不下堂,贫贱之交不可忘。

【谚语俗语第17句】:【事无三不成】(谚)指做事很难一蹴而就,总要多次实践才能成功。

【谚语俗语第18句】:小姑要嫁人了,直嫌爷爷给她置办的嫁妆少。爷爷的态度很坚决,说:“陪不尽的闺女,办不尽的年。你甭挑剔了,就这了!”(江苏·赣榆)

【谚语俗语第19句】:【 浑身都是嘴】形容会说话。浩然《艳阳天》:“你们为什么 不讲话呀?人背后浑身上下都是嘴,动真格的了,舌头都让 狗咬去了!”

【谚语俗语第20句】:扁担上睡觉——难翻身;翻不了身;想得宽

【谚语俗语第21句】:【真穷好过,假富难当】(谚)指真正的穷日子还容易度过,咬紧牙关就是了;冒充富人家却很难做到,因为富家的高档次生活离开钱财是无法安排的。

【谚语俗语第22句】:【山沟里的毛驴,走不惯平川地】释义:比喻不习惯。例句:“好老乔哥哩,大家有什么不对,你批评就是,可不能提不当的话。”“山沟里的毛驴,走不惯平川地呵。”

【谚语俗语第23句】:【好花不向街头卖】(谚)指只要花好,自有人前来购买,不必跑到街头去兜售。泛指好货自会招引众多的买主,不必张扬推销。

【谚语俗语第24句】:马笼头给牛戴——生搬硬套

【谚语俗语第25句】:【脑壳提在手里耍】(惯)比喻不怕死,拿死不当一回事。

【谚语俗语第26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释义:东西总是依照种类聚集在一起,人总是一群一群地分开。常比喻坏人总是与坏人勾结在一起。例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黑鬼对黑鬼,又不碍着谁。

【谚语俗语第27句】:【投以木桃,报以琼瑶】释义:木桃:比木瓜小的一种植物,果实,味酸涩。琼瑶:美玉。比喻对别人给的好处,以十倍百倍来报答。例句:自古道:“投以木桃,报以琼瑶。”你小姐既有玉瑶之投,我焉可无木桃之报?

【谚语俗语第28句】:【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释义:不能靠父母的余荫过日子。比喻自己要有志气,不依靠别人。例句:小姐道:“‘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依孩儿的意思,总是自挣的功名好,靠着祖、父,只算做不成器!”

【谚语俗语第29句】:【四两换半斤】(惯)指占了点儿小便宜。

【谚语俗语第30句】:【今朝有酒今朝醉】释义:比喻过一天算一天,只顾眼前,不作长远打算。例句:你们莫看我老八今朝有酒今朝醉,是个没甚志气的。人在有些事情上,不是夸口,我老八可真当得上先知先觉,料事如神。

【谚语俗语第31句】:老猫看游鱼——干着急

【谚语俗语第32句】:【酒醉心不醉】(谚)指有经验的人往往看上去喝醉了酒,但心里却还是明白的。 也作酒醉心里明。 酒醉三分醒。

【谚语俗语第33句】:表姐找了个对象,没过几天,又吹了。妈妈说她是“东山看着西山高,不知哪山有柴烧”。(山西·长治)

【谚语俗语第34句】:家雀进笼子一有翅难飞

【谚语俗语第35句】:【叫化子要黄连——自讨苦吃】(歇)黄连:一种味极苦的中药。指自己找罪受。常含讥讽意味。

【谚语俗语第36句】:【相骂没好口,相打没好手】见“厮打没好手,厮骂没好口”。

【谚语俗语第37句】:骑马上天山——回头见高低

【谚语俗语第38句】:过后才知事前错,老来方觉少时非。

【谚语俗语第39句】:【打马虎眼】(惯)指有意装糊涂,企图蒙混过关。 也作“打迷糊眼”。

【谚语俗语第40句】:【吃饱了一家不饥,锁住门不怕饿死板凳】释义:指家里只有独身一人。为光棍汉的谐谑语。例句:他只是一身一口,没有家眷。他常好说两旬开心话,说是:“吃饱了一家不饥,锁住门不怕饿死板凳。”

【谚语俗语第41句】:【割头不过碗大个疤】见“砍了头也只有碗口大的疤”。

【谚语俗语第42句】:单枪匹马上阵——孤胆英雄

【谚语俗语第43句】:城头上栽花——高种(中)

【谚语俗语第44句】:【倒打一钉耙】释义:比喻反皎一口。例句:我们前些天,揭发批判了李春山,他现在公开赖账,还对李克同志倒打一钉耙,真是无耻已极。

【谚语俗语第45句】:【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谚)指年景是旱还是涝,在农历的七月十五就见了分晓;农业是丰收还是歉收,在农历的八月十五就有了定局。

【谚语俗语第46句】:【文不文,武不武】(惯)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形容人没有一点儿本事。 也作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 文不能提笔,武不能捉刀。

【谚语俗语第47句】:【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惯)三界:佛教用语,指众生轮回的欲界、色界、无色界。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古代称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元素。原指超然于尘世之外,得道成仙;后指出家修行的人不问世俗之事,脱离世俗羁绊;现在多指人超脱于社会生活之外。 也作已超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谚语俗语第48句】:【棋逢敌手难相胜,将遇良才不敢骄】(谚)下棋要是遇着棋艺不相上下的对手,想赢对方很不容易;打仗时良将相遇,彼此都不敢掉以轻心。指在竞争中两强相逢,谁也不敢轻视对方。 也作棋逢对手难藏幸,将遇良材好用功。藏幸:心存侥幸。 棋分对手无上下,将遇良材各逞能。

【谚语俗语第49句】:【有虎父即有虎子】释义:父亲英雄,儿子也英雄。例句:太宗日:“有虎父即有虎子。”遂命领兵三千迎敌。

【谚语俗语第50句】:【麻布袋上绣花——底子太差】(歇)底子:本指花纹图案的衬托面,转指基础。指基础太差或品质太次。 也作“破麻袋绣花——底子差”。

【谚语俗语第51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清代时此俗语已颇为流行,吴敬梓所写的《儒林外史》中曾写道:“可见‘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话,而今也不甚缺了。”不少作品频繁载录这句俗语,民间百姓也把这句话当做了口头禅,时常挂在嘴边。这句俗语折射了当时官场贪污腐败的事实,而官员的俸禄可没那么多啊。清代官员的法定收入包括俸薪、养廉、公费、津贴等项,总额相对较低,仅够家庭支出。据今人统计,清代前期,知府一年的俸禄才有180两银子,这个数目离十万两相差太多。俸禄不在多少,清官自清,贪官自贪。这些贪官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借以中饱私囊。清代咸丰年间,御史胡家玉曾给南昌县县令的收入做过统计:县令可由土地税、实物税中抽取附加税,这个数额是相当惊人的,要不了几年就能凑个十万两。官员还可以接收属下的贿赂,大行贪污,这笔款项也不少呢。雍正朝之后,清政府还给官员们发养廉银。这笔钱出自向百姓征收的附加税,它的数量高达官员俸禄的十多倍至数十倍。据说十九世纪时,一个知府一年的灰色收入约为【第5句】:25万两白银,这可是养廉银的二十来倍。如此下去,三年十万两不成问题。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揭示了古代官员贪污腐化的事实。

【谚语俗语第52句】:【打蛇打七寸】(谚)七寸:蛇的要害处,在蛇的头之下,腹之上。打蛇必须打在它的致命部位——七寸上。比喻打击敌人,要击中他的要害。也比喻办事要抓住关键。

【谚语俗语第53句】:我凭着聪明的脑袋瓜,上课很少记笔记。有一节语文课,老师讲了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当时我记得清清楚楚,可不久就忘了。老师批评我说:“再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好的记忆,今后你要学会记笔记。”(江苏·海安)

【谚语俗语第54句】:老太婆不骑马——怕栽跟头

【谚语俗语第55句】:拉牛尾巴的人——倒退

【谚语俗语第56句】:【恶虎难斗肚里蛇】(谚)指虎再猛,也斗不过钻进它肚里的毒蛇。 比喻潜入到内部的敌人是很难对付的。

【谚语俗语第57句】:【外公死儿——没有舅了】(歇)舅:谐“救”。指不可挽救或无可救药。

【谚语俗语第58句】:大海放鱼——各散四方

【谚语俗语第59句】:【黄连树下弹琴——苦中取乐】(歇)指在困苦中强作欢乐或自得其乐。 也作黄连树下弹琴——苦中作乐。 黄连树下吹箫——苦中作乐。

【谚语俗语第60句】:【金女银男,不如生铁老伴】(谚)值金值银的儿女,也比不上生铁般的老伴。指人到老年,贵在有老伴彼此体贴照料。

【谚语俗语第61句】:穿着孝衣拜天地——悲喜交加;又悲又喜

【谚语俗语第62句】:【年三十看皇历——好日子过完了】(歇)好日子:本指吉利的日子,转指美好的日子。指好日子就要结束了。

【谚语俗语第63句】:【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惯)听到、看到了没听过、见过的事物。 指所听所见的事物十分稀罕,以前没有听过或见过。 也作“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谚语俗语第64句】:母老虎地头蛇——惹不起

【谚语俗语第65句】:我对参加数学竞赛信心百倍,认为自己一定稳操胜券。爸爸提醒我说:“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强中自有强中手,你还要多下工夫。”(江苏·海安)

【谚语俗语第66句】:【至亲不过爹娘,至近不过夫妻】见“近不过夫妻,亲不过父母”。

【谚语俗语第67句】:鸭子吃黄鳝——吞吞吐吐

【谚语俗语第68句】:做梦吃馒头——梦里见面

【谚语俗语第69句】:【久病成医】(谚)指患病时间长了,对病因、病情以及用药治疗等都有切实的了解,几乎算得个医生了。

【谚语俗语第70句】:【烈火见真金】比喻经过考验,才能看出好的品质。相关 的:真金不怕火炼。马烽《刘胡兰传》:“不能枣子核桃一齐 数。通讯员里有的是硬骨头。张大爷说得对,烈火才见真 金哩!”

【谚语俗语第71句】:【朝喂猫,夜喂狗】见“日饲猫,夜饲狗”。

【谚语俗语第72句】:两星期前,我得了感冒,还引起了胃病,医生嘱咐我不要吃油腻和生冷的食物。可这天放学回家,我看到桌子上有两根肉肠,抓起来就吃。爷爷看见了说:“吃药不忌嘴,医生跑断腿。”(山西·大同)

【谚语俗语第73句】:【先长的眉毛,比不上后长的胡子】(谚)眉毛是人一生下来就有的,胡须是年长以后才生的;人敬重的是后生胡须的长者,而不是先长眉毛的少年。借指有作为的人,往往是后来者居上。

【谚语俗语第74句】:笋子变竹——节节空

【谚语俗语第75句】:【安钉子】(惯)比喻在对方的内部秘密安插自己的人。

【谚语俗语第76句】:闭眼撕皇历——瞎扯

【谚语俗语第77句】:【不怨狼吃羊,只怨羊上坡】(惯)比喻黑白颠倒,是非不分。

【谚语俗语第78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惯)从前的人没有做过,以后的人也做不出来。形容成就卓越,空前绝后。 也作“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谚语俗语第79句】:杏和麦,如果不熟,总不熟;要熟,很快就都熟了。于是人们总说:“杏熟一天,麦熟一晌。”(河南·灵宝)

【谚语俗语第80句】:【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民间传说: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 李铁拐、吕洞宾、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为八个得道的仙 人,他们各有特殊的本领。指各自发挥自己的能力。或说: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韩志君等《篱笆·女人和狗》:“分开 了,我们哥儿几个,可以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总比这么吃大 锅饭强!”

【谚语俗语第81句】:【迅雷不及掩耳】释义:形容特别快,措手不及。例句:显然,敌人为了迅雷不及掩耳地破坏他们的组织、破坏政治犯们坚持下来的绝食斗争,要把他或者还有其他的同志突然弄走,

【谚语俗语第82句】:【丰年珠玉,俭年谷粟】(谚)俭年:五谷歉收的年景。丰收年里,人们珍爱的是珠宝玉石;遭灾年景,人们关心的是口粮。指供玩赏的是珠宝,关民命的是粮食。

【谚语俗语第83句】:草帽烂边——顶好

【谚语俗语第84句】:【使他的拳,捣他的眼】(惯)指借用对方的力量来打击对方。 也作“使他的拳头塞他的嘴”。

【谚语俗语第85句】:表叔是个厨师,吃得膀大腰圆。可每次我到他家总说在锅上忙,菜没吃好,酒没喝足。妈妈笑着说:“是啊,饿死的厨子八百斤,灶房坐个大肉墩。”(河南·内乡)

【谚语俗语第86句】:【画鬼容易画人难】原指作画,泛指艺术作品要真实反映 情况不容易。或说:画鬼魅易,画狗马难。清代《闲情偶 寄》:“昔人云:画鬼魅易,画狗马难。以鬼魅无形,画之不 似,难于稽考。狗马为人所习见,一笔稍乖,是人得以指 摘。”

【谚语俗语第87句】:爸爸招待客人喝酒时,每次都留些酒在杯里。妈妈笑着说:“打不过人又不在乎这一掐,能喝就喝,不能喝就算。”(江苏·泗阳)

【谚语俗语第88句】:【一根线上拴两个蚂蚱】互相牵制,无法脱离。老舍《骆驼 祥子》:“咱们俩的事,一条绳拴着两蚂蚱,谁也跑不了!你 等等,等我说明白了!”

【谚语俗语第89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此语的意思是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耐力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比喻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都可以通过时间和事情考验和证明。此语来源于一个传说:宋朝时,路遥为南京绅士,富甲一方,为人大度,好善乐施。马力是开封府尹包拯麾下马汉的侄子,当时是穷困潦倒的书生。马力原本赶考顺道投靠叔叔马汉,走到南京时盘缠用尽,身患重病被困客栈。马力闻得路遥乐于助人遂去求助。到路府后并未说明他与马汉的关系,路遥热情接待,为他请医治病,还腾出房屋让马力读书。路遥赏识马力的才学,二人义结金兰。马力病愈后,路遥赠送二百两纹银助他上东京(今开封)赶考,马力得中,从此二人也失去了联系。多年后路遥家中失火,家道中落无以为生,只有撇下妻子到开封投靠义弟马力。一路行乞到达开封,谁知马力不在家中,家人没有接待路遥。路遥以为马力不念旧情,一气之下拂袖而去。马力回家听说后,知是当年恩人来过,一面痛斥家人无礼,一面派家丁日久追赶路遥。日久追上路遥后说明原委,二人化解误会。后马力将路遥一家接到开封。于是就有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典故。

【谚语俗语第90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在险恶的形势下,镇静自若。 成语:处之泰然、安如泰山。张贤亮《习惯死亡》:“她说一有 新的情况,她就会挂电话。你应该以不变应万变,任凭风浪 起,稳坐钓鱼台。”

【谚语俗语第91句】:【买不来有钱在,卖不了有货在】(谚)买不来东西,钱还在;卖不出东西,货还在。指买卖成交与否,全无所谓。泛指事情的成功不成功全没关系,不必忧心。

【谚语俗语第92句】:【心宽出少年】(谚)心胸开阔,能使人保持年轻。指人乐观豁达,无忧无虑,就不易衰老。

【谚语俗语第93句】:【草窝里飞出金凤凰】(谚)比喻环境条件差也能出杰出之人。

【谚语俗语第94句】:【倒挂葫芦顺放瓢】(谚)葫芦锯成两半,就是瓢。指葫芦要倒着挂,瓢要顺着放。借指凡处理事情,都有约定俗成的常理,不可任意违拗。

【谚语俗语第95句】:吃过午饭,爸爸便急着去学校开会,谁知刚骑车出去又回来了,原来是自行车没气了。爸爸给自行车打足了气后蹬着车便走,哪料到一不留神摔了一跤,把衣服又给弄脏了。妈妈说:“这真是不是驴不拉,就是磨不转。”(河南·武陟)

【谚语俗语第96句】:【熟能生巧】“熟能生巧”这个俗语是指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 “熟能生巧”源自北宋欧阳修的《归田录》,书中记载在北宋时期有个射箭能手叫陈尧咨,射箭百发百中,观看的人无不拍手叫绝。但有一个卖油的老头却不以为然,老头说,你不过是手法熟练而已,和我倒油的道理是一样的。说着取出油葫芦放在地上,将一枚铜钱放在葫芦口上,舀一勺油倒向葫芦口,只见油如细丝穿过钱眼,而钱眼四周没有沾一点油,看的人都惊呆了,陈尧咨也佩服不已。老头却说:“我这也没什么稀奇的,唯手熟尔。”这就是“熟能生巧”的源头。今天人们常用“熟能生巧”来形容高超的技艺来自持之以恒地勤学苦练,没有捷径。

【谚语俗语第97句】:【城楼上雀儿——好耐惊耐怕的虫蚁儿】(歇)城楼:修建在城门洞上的楼,用来瞭望敌情和指挥作战。虫蚁儿:方言,称麻雀一类的小鸟。比喻见过世面,经得起惊吓的人。

【谚语俗语第98句】:【缴白卷】见“交白卷”。

【谚语俗语第99句】:【穷日子难过,富家好当】见“富日子好过,穷家难当”。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287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