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精辟的俗语经典歇后语,每个人都应该看看!
【谚语俗语第1句】:【交椅】现在所说的“交椅”,是人们对权力的另外一种描述,“坐上第一把交椅”是指成了某地、某组织、某单位的“第一把手”。那么,“交椅”源自何处?传说“交椅”与唐玄宗李隆基有关。这位李三郎风流成性,喜好旅游,经常游山玩水。可是,出远门不能坐龙椅,那些太监设计出轻巧方便且能折叠的椅子,不用就叠上,用时再打开,而且还能灵活转动一周。玄宗坐上一试,果然舒服,比龙椅还要受用。因为这种椅子可以折叠,椅腿交在起,玄宗皇帝传旨,将此皇家专利产品命名为“交椅”。不过,“交椅”在史料中确有记载。宋代高承在《事务纪原》中引《风俗通》的话说:“汉灵帝好胡服,景师作胡床,此盖其始也,今交椅是也。” 这段话明确指出,在汉代称胡床,在宋代称交椅,胡床即交椅。北方的“胡床”比较实用,样子犹如矮凳,坐上去很舒服,胡床双足交叉,可以折叠,好像现在的马扎。到随朝,因忌讳“胡”字,原先的“胡床”改名为“交床”。约在唐以后,人们在“交椅”上添加后背和扶手,制作出了原始的椅子。“交床”随即荣升为“交椅”。到了南宋时期,正式有了“交椅”之名。当时的“交椅”有直背与圈背两类,坐上去都很舒服。宋江在梁山好汉中坐第一把交椅,别忘了,那小说是明朝人写的,不过,文艺作品也不能脱离当时的生活环境。
【谚语俗语第2句】:【拿着金碗银筷子,就是吃不成饭】释义:比喻好条件未能利用,得不到好处,仍旧受穷。例句:弄得现在,咱合作社搞副业这样好的条件,要人有人,要牲口有牲口,要本钱有本钱,结果呢,却拿着金碗银筷子,就是吃不成饭。
【谚语俗语第3句】:【 捂着葫芦盖着瓢】捂着盖着,遮遮掩掩。电影:“他能把 小厂搞得这么好,我看人就不错。还捂着葫芦盖着瓢,等到 什么时候?”
【谚语俗语第4句】:【铁嘴钢牙,柏木舌头】(惯)柏木:木质坚硬。形容人能说会道,嘴巴厉害。
【谚语俗语第5句】:爸爸在路上碰见两个小学生讥笑一位老爷爷,就对他们说:“你们凭啥笑他?他食盐多过你们食米,食油多过你们食水,走桥多过你们走路。你们要尊敬老人才对啊!”(广东·化州)
【谚语俗语第6句】:【亲家】孩子们结婚后,小夫妻双方父亲之间的称呼,双方母亲则称为“亲家母”。深受国人喜爱的豫剧《朝阳沟》有句著名的唱段“亲家母,你坐下,咱俩拉拉知心话……”“亲家”之称最早始于唐代。《新唐书·萧嵩传》载:“子衡,尚新昌公主,嵩妻入谒,帝(玄宗)呼为亲家。”最初这一称呼只流行于皇亲国戚的联姻上,唐玄宗直呼龙婿生母为亲家母,足见其关系的亲密。因此,唐代诗人卢纶作《王驸马花烛诗》云:“人主人臣是亲家。”后来,“亲家”这个称呼通行到了民间,一般老百姓也开始使用这一称呼,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谚语俗语第7句】:【不敢说半个不字】绝对不敢反对,不敢违拗。《台湾乡土 作家选集》:“这样干,无论是怎样坏的家伙,也要被你弄得 不敢说一个不字。”
【谚语俗语第8句】:我们村有位七十多岁的老大爷,子女都怕自己吃亏,不愿赡养他,老人过得很凄凉。妈妈对我说:“他老人家是壁上挂团鱼——四脚无靠的哟,你长大了可不能学那些不孝之子啊!”(湖南·邵阳)
【谚语俗语第9句】:【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没有强者,本领不大的人成了 领导者。类似的:山中无虎狗称王/山中无鸟,麻雀做王/山 中无鸟兽,螳螂自称王/山中无大树,茅草也称王。海外聂 华苓《失去的金铃子》:“我就不相信。山中无老虎,猴子称 大王!准是个蒙古大夫!”
【谚语俗语第10句】:喜鹊的尾巴——老翘着
【谚语俗语第11句】:蚊子叮铁牛——无处下口
【谚语俗语第12句】:【 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没做坏事,没有顾虑。成语:问 心无愧、处之泰然。萧红《呼兰河传》:“走黑路怕啥的,没有 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谚语俗语第13句】:【当面锣,对面鼓】(惯)比喻面对面把话说清楚。
【谚语俗语第14句】:【真金不怕火炼】(谚)真金子经得起烈火烧炼。比喻正确的事物或真正的英雄人物经得住考验。
【谚语俗语第15句】:【客随主便】(谚)指客人要听从主人的安排,尊重主人的意愿。 也作客听主便。 客听主安排。
【谚语俗语第16句】:【挑大梁】(惯)挑:本指用竹竿等的一头支起,比喻承担。指担负重要的起支柱作用的工作。 也作“挑正梁”。
【谚语俗语第17句】:【以心度心,间不容针】(谚)间不容针:空隙之小容不下一根针。指以自己的心理来推测他人的心理,将心比心,就不会有多大的偏差。
【谚语俗语第18句】:【一头人情两面光】(惯)指做一件事情,使当事双方都很满意。
【谚语俗语第19句】:【吃枪药】(惯)比喻人火气大,无端地冲人发脾气。
【谚语俗语第20句】:小明的爸爸把白菜收回家后,自语道:“这菜都被冻坏了。”小明妈听见后埋怨说:“谁叫你不早收呢?立冬不起菜,冻了不要怪!”(河北·献县)
【谚语俗语第21句】:【八人轿也抬不出去】(惯)形容人心意坚决或地位稳固。 也作“八抬大轿也抬不动”。
【谚语俗语第22句】:【嫌吃嫌穿没吃穿】(谚)在吃穿上过于挑剔,必然造成无度的挥霍浪费,最终落得吃不上穿不上的结局。指在吃喝上追求奢侈是注定要贫困的。
【谚语俗语第23句】:【秀才遇见兵,有理讲不清】(谚)旧指说理的秀才遇到不讲理的大兵,再有理也没法说清。泛指和蛮不讲理的人是无法讲道理的。或指讲理要看对象。 也作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秀才碰上兵,有理讲不清。 秀才见了兵,有理说不清。
【谚语俗语第24句】:【重打锣鼓另开戏】释义:重新敲起锣鼓,从头另开演一场戏。比喻从头再干或另作新的打算。例句:人们的劲头又来了,又好像头年,萧队长找着一百二十多个贫雇中农男女,愿意重打锣鼓另开戏。
【谚语俗语第25句】:【三春不赶一秋忙】(谚)三春:农历正月、二月、三月的总称。不赶:比不上。春季的春耕春播,比不上秋收忙碌。指农家在一年四季中,数秋收时节最忙。
【谚语俗语第26句】:【两个肩膀扛张嘴】(惯)形容只身一人,没有任何财产。也指出门在外,什么也没带。 也作两个胳臂抬个嘴。 俩肩膀扛着个嘴。 双肩抬一张嘴巴。
【谚语俗语第27句】:【虎进深山,龙归大海】见“龙归沧海,虎入深山”。
【谚语俗语第28句】:【把煮熟的鸭子闹飞了】释义:比喻把到手或即将到手的好处丢掉了。“闹”又作“弄”。例句:这一来倒不好了!别的都是小事,老爷那个天性,倘然这一翻脸,要眼睁睁儿地把只煮熟了的鸭子给闹飞了,那么怎么好?
【谚语俗语第29句】:学校大扫除,我忘了带劳动工具,急急忙忙地跑回家拿。妈妈看我慌张的样子,笑着说:“你呀,真像八十岁的老婆婆穿袜子,老是一二五——丢三落四的。这可怎么行?”(湖南·郴州)
【谚语俗语第30句】:【小时不防,大了跳墙】(谚)跳墙:越墙入室,偷窃作案。指孩子小时不管教,不防范,长大后就有可能为非作恶,触犯法律。
【谚语俗语第31句】:【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释义:平时要注意节约,要有积蓄,有钱也不可挥霍浪费。“莫待无时思有时”又作“莫到无时盼有时”。例句:倘惜福君子于乡党中不时开导,毋得奢华,备留余地,所谓:“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谚语俗语第32句】:【狼心狗肺】“狼心狗肺”比喻心肠狠毒或忘恩负义。源自一则传说。传说春秋战国时,名医扁鹊往伏牛山为民治病。一天,走到一个山坡上,看到草丛中有一具尸体,像是刚死不久。他想把他救活,可是。心肺已经坏了。正在犹豫,忽然一只狼从这里路过,他用手术刀一投,将狼扎死,取了它的心,安在尸体腔内;又见一只狗从这里跑过,捉住它又取了它的肺,也安在尸体腔内。经过抢救,尸首活了,猛地站起来抓住扁鹊道:“盗贼,还我财物!”扁鹊说:“是我救了你的命,怎么反说我是盗贼?岂有此理!”那人抓住扁鹊死死不放,口口声声喊道:“还我财物!”扁鹊无奈,一同去阳城见官。阳城县令听了二人申诉,对扁鹊道:“你趁他熟睡之机,盗他所带财物,尚未离去,被他醒后捉住,速将财物还他。”扁鹊道:“此人为狼心狗肺,如若不信,当场查验。”县令点头应允。扁鹊说:“把你的内脏打开看看。”那人胆怯,不愿意。扁鹊说:“看看我缝的刀口也可以。”那人解开怀.果然一眼看出,有新缝刀口在身。县令惊呆了,那人还想狡辩下去。这时,扁鹊一跺脚,飘然而去。县令急忙追赶,直追到山顶,却见他面朝东方,盘腿而坐,叫他起来,他却不言语了。县令命人查看扁鹊治病的地点,果然有死狼死狗还在,只是一个没心,一个没肺。县令说:“那人真是狼心狗肺呀!”于是将那人痛斥一番。从此,就有了“狼心狗肺”一词,用来形容忘恩负义之人。
【谚语俗语第33句】:【官禁私不禁】(谚)官方明令禁止的事,私下里照样通行。旧指官方的律条只是表面文章,不能起到令行禁止的作用。
【谚语俗语第34句】:【锅也砸了,碗也摔了】释义:比喻彻底完蛋。例句:萧长春在这个节骨眼儿把个亲生儿子没了,哪还有心绪打麦子,麦子垛一捂一烂,得,甜头、苦头全完了,一年白闹腾,锅也砸了,碗也摔了,贫农、中农一块儿挨饿吧!
【谚语俗语第35句】:【胆小如鼠,心凶如狼】释义:形容人胆小、心狠。例句:此地事无一定,书店也早已胆小如鼠,心凶如狼,非常难与商量。但稿子放在上海,究竟较易设法,胜于藏在北平箱子里。
【谚语俗语第36句】:【天有不测风云】此语比喻人有难以预料的灾祸。它典出《元曲选,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小厮恰才无病,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好像现在的“躲猫猫”。没过多久,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便引用了此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周瑜与曹操大战于三江口。诸葛亮和周瑜英雄所见略同,采用火攻。一切准备就绪,但冬季少有东南风,周瑜发愁病倒。诸葛亮去探望他,他又不想说实话,只说:“人有旦夕祸福,谁又能保证不生病呢?”而诸葛亮却故意神秘地说:“天有不测风云,人又怎么能料得定呢?” 周瑜觉得诸葛亮言外有意,便连忙问有何药方可治他的病,诸葛亮写了十六个字递给周瑜。这十六个字是“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看了,眼前一亮,病竞好了。这才引出好戏“借东风”。看来,到明代“天有不测风云”一语已经比较流行。
【谚语俗语第37句】:【扶不起的阿斗】(惯)阿斗:三国时蜀汉后主刘禅的小名,生性懦弱、无为,虽有诸葛亮尽心辅佐,但在诸葛亮去世后仍没有保住蜀汉的基业。比喻软弱、无能,别人扶持不起来的人。 也作“扶不起的刘阿斗”。
【谚语俗语第38句】:【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惯)比喻既要人好或事情做得好,又不愿付出相应的代价。
【谚语俗语第39句】:【王八脖子缩回去/做缩头乌龟】鳖头能缩回甲壳。形容畏 缩,后退。成语:畏葸不前。香港电影:“坐了二十年牢,天 天想报仇,报仇的机会到了,又做了缩头乌龟。”
【谚语俗语第40句】:地球安把——大梨一个(大梨:吹牛或指吹牛的人)
【谚语俗语第41句】:【忘到九霄云外】彻底忘记,解脱。忘,也说:丢、抛。萧红 《呼兰河传》:“到了如今,吃得饱,穿得暖,前因后果连想也 不想,早就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谚语俗语第42句】:龙王爷作法——呼风唤雨
【谚语俗语第43句】:神仙的茅坑——没有份(粪)
【谚语俗语第44句】:气温突然下降,晚上,妈妈匆忙在灯下给我赶做棉衣。爸爸在一旁说:“你就是狗伸舌头不干活,鸡跷爪子没奈何。”(注:天热狗才伸舌头,天冷鸡才提爪儿。)(河南·内乡)
【谚语俗语第45句】:【放着河水不洗船】释义:比喻有条件不去利用。例句:五娘嘴头子虽利害,倒也没什么心,前日我和他嚷了,第二日爹到家,就和我说好话,说爹在他身边偏的多,就是别的娘多让我几分,你凡事旦有个不瞒我,我放着河水不洗船,好做恶人?
【谚语俗语第46句】:【词出佳人口】(谚)词:词曲。佳人:美女。指同是词曲,一经美女的嘴唱出,就格外悦耳动听。
【谚语俗语第47句】:【把狼羔子当亲人】释义:比喻把坏人当成好人。例句:你这会儿迷着,回去趴在被窝里想想,你是个什么人,像不像个队长,像不像个复员军人,你别把狼羔子当亲人看。
【谚语俗语第48句】:【骑驴不知赶脚的苦】释义:比喻体会不到别人的苦处。例句:“坐车的都是有钱的,他们哪儿知道拉车的苦!一个钱也不肯多给,你跑慢了他还不乐意,哎,真是骑驴不知赶脚的苦哇!”
【谚语俗语第49句】:【丢了芝麻,捡了西瓜】(惯)比喻得大于失。 也作“撒了芝麻捡个西瓜”。
【谚语俗语第50句】:【蛇钻窟窿蛇知道】(谚)窟窿:指蛇藏身的洞。比喻人对自己所做的事心知肚明。
【谚语俗语第51句】:【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嘴里】释义:比喻好东西被糟蹋了,或好姑娘嫁给一个不好的丈夫,太可惜了。例句:那武大是个懦弱本分人,被这一班人不时间在门前叫道:“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口里!”因此,武大在清河县住不牢,搬来这阳谷县紫石街赁房居住,每日仍旧挑卖烧饼。
【谚语俗语第52句】:【炮弹打麻雀】不值得做小事情。类似的:高射炮打蚊子。 成语:大材小用、小题大作、得不偿失。李英儒《野火春风斗 古城》:“现在叫我出出进进送人,这不是钢材当木材用,起 重机吊摇篮,大炮打麻雀?”
【谚语俗语第53句】:【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原指儿童发育不良。借指未能受到 培养教育,未能充分发展。台湾李敖《私生·私生·课》:“由 此可见,检察院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谚语俗语第54句】:【 争气不争财】人要上进,不可图财。清代《醉醒石》:“争 气不争财。只要事成,便是百金,家父不出我出。”
【谚语俗语第55句】:【斩草不除根,萌芽依旧发】(谚)铲草如果不连根除掉,来春草根发芽,又会长出野草。比喻除恶若不彻底,后患无穷。 也作斩草不除根,逢春又发芽。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谚语俗语第56句】:【为个虱子烧个袄】(惯)虱子:昆虫,常寄生在人和家畜身上,吸食血液,能传染斑疹伤寒和回归热等疾病。袄:有夹里的上衣。为了捉衣服上的虱子,把衣服也烧掉了。 比喻为了小事而造成重大损失。
【谚语俗语第57句】:【怨废亲,怒废礼】(谚)怨恨时会不给亲友留情面,发怒时顾不得仪表礼节。指怨怒时会因一时感情冲动而失去应有的理智。
【谚语俗语第58句】:【缸里的酱萝卜——没了缨儿】(歇)缨儿:萝卜的茎叶,谐“影儿”。 指人没有踪影,去向不明。
【谚语俗语第59句】:【有恩报恩,有仇报仇】恩怨分明。类似的:有恩不报非君 子,有仇不报是小人。老舍《离婚》:“咱小赵是有恩报恩,有 仇报仇,男子汉大丈夫!”
【谚语俗语第60句】:【黄忠人老刀不老】释义:黄忠:三国时蜀将,英勇善战,武艺超群,《三国演义》写他与魏将张邰交战,张邰笑他年老,不自量力,他说,我年老,手里的刀却不老。比喻年纪虽大,本领还在。例句:朱老星喷红了脸说:“别说老了,咱一辈子都是斗争过来,黄忠人老刀不老!”
【谚语俗语第61句】:【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形容想主意,多指用心机。民间说 书的常用此语。清代《红楼梦》:“凤姐越想越气,歪在枕上, 只是出神。忽然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谚语俗语第62句】:【叫他打狗,不敢骂鸡】绝对听从,多指做不好的事情。成 语:惟命是从。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大哥你让我往 东,我绝不往西,你让我偷狗,我绝不抓鸡!为了你两肋插 刀,哗哗淌血,咱哥儿们绝对!”
【谚语俗语第63句】:【按下葫芦起了瓢/摁倒葫芦瓢起来】葫芦可做瓢,一称葫芦 瓢。指不能同时按到水中,按下这个,那个又漂起来。谓事 情多,忙不过来。成语:应接不暇、顾此失彼。袁静孔厥《新 儿女英雄传》:“这儿也是:‘报告主席,我对他有个意见!’那 儿也是:‘报告主席:我也有个意见!’真是按倒葫芦瓢又起 来了。”
【谚语俗语第64句】:【灯盏不亮有人擦,事情不平有人说】(谚)灯盏:旧时油灯下有灯台高擎,上有盛油的碟状灯具。指遇到不公平不合理的事,自会有人出面评说。
【谚语俗语第65句】:【 寒天饮冷水,点点记心头】三九天最冷,谓感受深切,牢记 在心。或说:寒冬腊月喝凉水,点点滴滴在心头/三九饮冰 水,点滴在心头。成语:刻骨铭心。陈残云《山谷风烟》:“我 心里明白。寒天饮冷水,点点记心头。我才不上恶毒婆的 当。”
【谚语俗语第66句】:【骆驼搁在桥板上,两头无着落】释义:骆驼背有驼峰,仰卧桥板上,头和尾没有着落处。比喻两方面都无着落,处境困难。例句:陶子尧一听这话,脸上一红,知道各事瞒他不过,不妨同他实说,或者有个商量。便说:“我现在好比骆驼搁在桥板上,两头无着落。你总得替我想个方法才好。”
【谚语俗语第67句】:【人怕丢脸,树怕剥皮】(谚)人要是丢失了脸面,就无法在人前立足;树要是被剥了皮,就断了根和梢的脉络,无法存活。指人活脸面,绝不可做丢脸面的事。 也作人怕没脸,树怕没皮。 人怕伤面,树怕剥皮。
【谚语俗语第68句】:近视眼看告示——迫在眉睫
【谚语俗语第69句】:【穷家出娇子】(谚)指穷人家没什么大的家产,便把孩子看作宝,更易宠溺孩子。 也作“穷汉养娇子”。
【谚语俗语第70句】:【管天管地,管不着拉屎放屁】(谚)指不论权力多大,职位多高,也管不得人们的生活细事。
【谚语俗语第71句】:【船多不碍港,车多不碍路】(谚)港:港湾。指船再多,也不妨碍水上交通;车再多,也不妨碍陆路交通。比喻人虽多,各做各事,互相之间并不妨碍。 也作“船多不碍江”。
【谚语俗语第72句】:一位老太太被自行车撞倒了,路旁一个青年急忙过去扶她,没想到这位老太太硬说是这青年撞她的。知情的人说:“真是好心无好报,点佛灯被佛告。”(四川·姿阳)
【谚语俗语第73句】:老灶爷翻筋斗——砸了锅
【谚语俗语第74句】:【贼捉贼,鼠捕鼠】(谚)让贼去捉拿贼,让鼠去捕捉鼠,这样更容易见功。比喻只有深入到事物内部,才能研究并掌握其活动规律。
【谚语俗语第75句】:【拉弓不可拉满,赶人不可赶上】见“赶人不要赶上”。
【谚语俗语第76句】:【八九不离十】(惯)形容差不离儿,十分接近。
【谚语俗语第77句】:【是马就充不了麒麟】释义: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像鹿的动物,古人拿它象征祥瑞。比喻普通的人冒充不了杰出的人。例句:“反正你在这里多待几天,慢慢就都品得出来了。是马就充不了麒麟。”
【谚语俗语第78句】:【胆大能有将军做】有决心,有勇气,能够做大事。反义 说:胆小不得将军做。清代《何典》:“你只长他人志气,灭自 己威风……岂不闻胆大有将军做?若如此胆门小,怎做得 将军?”
【谚语俗语第79句】:大婶借我家半碗米,还时却端来一碗米。奶奶笑着说:“借一驴,还一马,下次来自己挖。”(河南·内乡)
【谚语俗语第80句】:【公众马,公众骑】见“大家马儿大家骑”。
【谚语俗语第81句】:【拿镜子照照自己】释义:指看看自己怎么样。含不好之意。“照照自己”又作“照一照”。例句:人真是个怪物,光知道有嘴说人家,外表装进步,说起话来天官赐福,咋就不拿镜子照照自己呢?
【谚语俗语第82句】:【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释义:瓜儿甜,但瓜蒂却是苦的,可见天下事物难以十全十美。例句: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古之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说人——言过而行不及。
【谚语俗语第83句】:【狐狸精问路——没有好道道儿】(歇)道道:本指道路,转指主意、心计。指不安好心。
【谚语俗语第84句】:【黄忠人老心不老】释义:比喻人老志不衰。例句:好啊!咱说这年纪上了,再赶不上世道儿。谁知道又要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日本鬼子,你来吧!咱黄忠人老心不老!
【谚语俗语第85句】:【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释义:比喻大的欺压小的,强的欺压弱的。“虾水”又作“蚂虾”、“虾”、“虾子”。例句:但他就没有想到还有人比他更没良心,一个小钱不花,白白拿走他的油。“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难道那样的世道又回来了么?
【谚语俗语第86句】:【货卖一张皮】(谚)一张皮:一副美观的包装。指货物固然要重在质量,但能够吸引顾主的美观的包装也不可忽视。
【谚语俗语第87句】:铁锤敲在钢砧上——锤锤有分量
【谚语俗语第88句】:【天不收,地不留】(惯)指无人收留,无处容身。
【谚语俗语第89句】:天安门升旗——太阳出来了
【谚语俗语第90句】:【烂套子也能塞窟窿】(谚)烂套子:使用过多年的旧棉絮。指烂套子再陈旧无用,还可以拿来堵塞窟窿。比喻人能力再差,也总有用得上的地方。
【谚语俗语第91句】:口袋里抓兔子——稳拿
【谚语俗语第92句】:【发面馒头——搁不住一咬】(歇)本指发面馒头松软,经不住咬,转喻人或某种势力软弱,经受不住一次打击。
【谚语俗语第93句】:飞蛾撵蜘蛛——自投罗网
【谚语俗语第94句】: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
【谚语俗语第95句】:【上人不好,下人不要】(谚)上人:上层人物。好:喜爱,爱好。上层人物要是不表示爱好的,手下人就不会积极张罗。指下属对上级,往往是投其所好。
【谚语俗语第96句】:阎王打判官——鬼打鬼
【谚语俗语第97句】:【领袖】“领袖”现在指国家、政治团体、群众组织等的领导人。如伟大领袖毛主席。“领袖”的本义是衣领和袖口。衣领和袖口在衣饰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将“领”和“袖”合并在一起使用的最早见于《后汉书》,《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中就有“苍头衣绿耩,领袖正白”的描写。第一次将领袖用来形容人的是《晋书·魏舒传》,其中写道:“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意思是说魏舒仪表堂堂,气魄非凡,如同衣服的领和袖,具有卓越地位,堪称世人之表率。后来,人们逐渐将同一类人中的突出者称为“领袖”。现在,专用于指国家、政治团体、群众组织的最高领导人。
【谚语俗语第98句】:【哭了半天,还不知道是谁死了】谓不了解实情,瞎担忧。浩 然《艳阳天》:“真是大马虎,哭了半天,还不知道是谁死了! 我们说的是分麦子的事儿!”
【谚语俗语第99句】:【人生一世,草长一秋】见“草活一秋,人活一世”。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2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