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很经典民间俗语经典歇后语,句句情深!

【谚语俗语第1句】:【脚踏两只船】(惯)1形容和两边都有联系,哪一方都不得罪。2指同时做两种事情。 也作脚踩两边船。 脚踩两只船。

【谚语俗语第2句】:老鼠吃高梁——顺秆儿往上爬

【谚语俗语第3句】:水桶烂了底——两头空

【谚语俗语第4句】:【有功同赏,有罪同罚】待遇平等,不厚此薄彼。成语:一视 同仁。姚雪垠《李自成》:“愿意留下的,分在窦开远、丁国 宝、黄三耀三人手下,从今后和他们三个人的老弟兄一样看 待,有功同赏,有罪同罚。”

【谚语俗语第5句】:【网兜舀水】释义:用疏网兜舀水,一下子就漏光了。比喻计划或努力完全落空。例句:眼瞅着今年果松是丰年,皮子稠,一茬收入说不定能顶两三年。一搬家,岂不成了网兜舀水。

【谚语俗语第6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此语别看有“四知”,其实只有两知,即除你我二人知道外别人谁也不知。现在多用在见不得人、拿不到桌面上的私人交易。此语源自东汉。东汉杨震是个颇得称赞的清官。他做过荆州刺史。后调任为东莱太守。当他去东莱上任的时候,路过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是他在荆州刺史任内荐举的官员,听说杨震到来,晚上悄悄去拜见,并带黄金十斤作为见面礼。王密送这样的重礼,一是对杨震过去的举荐表示感谢,二是通过贿赂这位老上司请以后多加关照。可杨震当场拒绝了这份礼物。王密以为杨震假装客气,便道:“幕夜无人知者。”杨震当即生气了,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不知!”王密十分羞愧,只得带着礼物打道回府。然而,这样惊天动地的反腐之语,却被人们反其义用之,成为订立攻守同盟的常用语了。

【谚语俗语第7句】:张飞扮姑娘——咋搞昨不像

【谚语俗语第8句】:【狗不嫌家穷】(谚)狗不会因主人家里贫穷而嫌弃。指狗忠于主人。 也作狗不舍穷家。 狗不嫌主贱。

【谚语俗语第9句】:大年三十盼月亮——痴心妄想

【谚语俗语第10句】:崔莺莺患病——心病还得心药医

【谚语俗语第11句】:【怀里没揣金刚钻,不敢揽那破瓷碗】见“没有金刚钻,不敢揽瓷器”。

【谚语俗语第12句】:【提了头就知道尾】谓熟悉,精通。清代《儒林外史》:“到 了二十多岁,学问成了。一切兵、农、礼、乐、工、虞、水、火之 事,他提了头就知道尾,文章也是枚、马,诗赋也是李、杜。”

【谚语俗语第13句】:【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释义:明知不是伴侣,因事情急迫,只得暂且跟随。例句:到得草堂之上,分付杀羊备酒,与刘大娘子成亲。……正是: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

【谚语俗语第14句】:小恺就要期中考试了,可还是一点儿也不着急。他妈妈数落他说:“老虎都追到屁股后头了,还说是只狗。”(江西·广丰)

【谚语俗语第15句】:【抛绣球】“抛绣球”是“彩楼招亲抛绣球”的简化。说到抛绣球,自然联想到彩楼招亲,专指凰求凤。抛绣球招亲,在文学作品中常见。古典小说《西游记》描写玄奘的父亲陈光蕊高中头名状元,在钦赐游街时被相府小姐殷温娇看中,抛下绣球打中乌纱帽,欢天喜地结为鸾俦。明代诗人高启《观顾蕃所藏宋赐进士丝鞭歌》:“影枭夕阳何处去,曲江园里宴初归。天街直拂花枝过,择婿楼高彩球坠。” 如戏剧。《彩楼记》、《三击掌》等,说的是唐代王丞相之女王宝钏,在彩楼上用绣球打中乞丐薛平贵,由此演绎出一系列精彩故事。经考证,这些故事皆属于子虚乌有,虽然文学作品多有描写,但在史料中却难觅踪影。不过,抛绣球招亲绝非凭空想象,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呢?有人认为源于壮族人民的一种传统体育游戏。两千多年前,壮乡就有用青铜铸造的兵器“一飞砣”,应用于作战和日常狩猎。后来飞砣逐渐演变成抛掷的布囊,姑娘们又将它改造成彩球,人们在空闲时间拿来抛接作为娱乐。尤其是每到春节、三月三等传统节日,彩球就会出现在赛歌会上,姑娘们一边对歌一边将此作为选择伴侣的道具,手中的彩球会投向自己的意中人。小伙子如果看上这位姑娘,可在绣球上系上精心准备的小礼品,回敬过去,姑娘接住礼物时,或继续对歌表达情意,或相约到僻静处聚会,这就是抛绣球选婿的来历。到了文学家之手,就编出了许多精彩绝伦的“彩楼招亲抛绣球”的故事来。

【谚语俗语第16句】:【 天打五雷轰】谓遭到雷击的报应。诅咒或发誓用语。浩 然《弯弯的月亮河》:“我发誓!再干那种损人利己的差事, 天打五雷轰!”

【谚语俗语第17句】:【常在河边站,哪能不湿鞋】在某种环境里生活久了,难免 要受影响。或说:常在江边走,难保不失脚。马烽《刘胡兰 传》:“俗话说:常在河边走,难免踏湿鞋。赌博场、料子馆, 臭名在外,即便自己行得正,走得端,常去那地方,外人提起 来名声也不好听啊!”

【谚语俗语第18句】:【顺风行舟船易翻】(谚)比喻人在顺境中行事,往往多的是得意,少的是警惕,失败就很难免。

【谚语俗语第19句】:【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释义:比喻互不相干,各走各的路。你好你的,我不稀罕。例句:“萧支书,反正我把话说给你了,今年土地不分红,我的困难解决不了,解决不了我就单干,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谚语俗语第20句】:【骑马撞不见亲家,骑牛撞到亲家】指体面时人家不知道,难 堪时让人碰见。类似的:骑马坐轿遇不着熟人,穿草鞋遇见 熟人。沙汀《淘金记》:“真是骑牛偏偏碰到亲家,我早一步 就好了!”

【谚语俗语第21句】:【寅年吃了卯年的租儿】(惯)寅、卯:地支顺序第【第3句】:第四位,农历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租儿:地租,即靠土地所有权获得的收入。比喻入不敷出,提前支取、挪用。 也作寅吃卯粮。 寅年用了卯年的。

【谚语俗语第22句】:葵花扭头——向太阳

【谚语俗语第23句】:【程咬金的斧子——就这么三下】(歇)程咬金:唐初大将,古代小说《隋唐演义》、《说唐》中的人物.传说惯使两把很重的板斧,头三下很厉害,后来就差劲儿了。比喻本领不怎么样,就开头几下子,使不出新的花招。也用来表示自谦。

【谚语俗语第24句】:【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释义:比喻对母亲之爱,也比喻对祖国之爱。例句:俗话说,子不嫌母丑,祖国再穷,家乡再落后,但总是生我养我的亲娘、故土,我怎能不眷恋!

【谚语俗语第25句】:吃多了安眠药——不省悟

【谚语俗语第26句】:【百闻不如一见】释义:听到不如看到可靠。强调亲眼看见很重要。例句:孙主任立刻笑了:“哦,你就是李秋兰同志?哈哈,百闻不如一见哪!”

【谚语俗语第27句】:【叫化子买米——只有这一升】(歇)升:容量单位,10升等于1斗,谐“身”。指衣服只有一身。

【谚语俗语第28句】:我和妹妹经常吵架,都说对方不好。奶奶听见了说:“行了,行了,你们俩别吵了,一个碗不响,两个碗叮当。”(江苏·无锡)

【谚语俗语第29句】:【没有打着蛇,倒让蛇咬了一口】(惯)比喻没能惩罚对方,自己反倒受了伤害。

【谚语俗语第30句】:【人言可畏】释义:流言飞语令人生畏。例句:大兴营是个二百多户人家的大村,可不是小事。常言说‘人言可畏’,…一

【谚语俗语第31句】:鲤鱼蹦在灰堆里——越跳越糊涂

【谚语俗语第32句】:【茄子黄瓜一锅煮】(惯)形容人员很杂,好人坏人混在一起。

【谚语俗语第33句】:【狗是忠臣,猫是奸臣】见“猫奸狗忠。”

【谚语俗语第34句】:【吃葱吃蒜不吃姜】(惯)姜:谐“将”,用话语刺激人(使人冲动之下做出原先不愿或不敢做的事)。 指头脑保持冷静,无论别人怎么激将,自己也不上当。

【谚语俗语第35句】:黄瓜熬白菜——色货

【谚语俗语第36句】:【七月半,八月半,人出大汗天善变】(谚)指农历的【第7句】:八月间,暑气未退,秋凉开始,人一活动就会大汗淋漓,天气忽冷忽热,变化不定。

【谚语俗语第37句】:【推磨绕圈子】指不直截了当。成语:转弯抹角。柳青《种 谷记》:“他们顶你,驴推磨似地和你绕圈子,拉谈半天还停 留在原处。”

【谚语俗语第38句】:【民以食为天】(谚)老百姓把粮食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指粮食是民生的根本,是人类社会物质生活的重中之重。

【谚语俗语第39句】:错把泥胎当真佛——迷心作怪(迷信作怪)

【谚语俗语第40句】:【真穷好过,假富难当】(谚)指真正的穷日子还容易度过,咬紧牙关就是了;冒充富人家却很难做到,因为富家的高档次生活离开钱财是无法安排的。

【谚语俗语第41句】:【破虽破,当家货】(谚)家传之物虽然破旧,却有保存以留念的价值。

【谚语俗语第42句】:韩信拜帅——有用武之地

【谚语俗语第43句】:【生米做成熟饭】已为既成事实,无法改回原样。成语:米 已成饭、木已成舟。赵树理《三里湾》:“他想,再要不积极活 动,眼看生米做成熟饭,就无可奈何了。”

【谚语俗语第44句】:我家刚搬进新房,爸爸要清扫柜子里的灰。他先让我去搬凳子,接着让我去拿铁簸箕,最后让妈妈去找笤帚,还让妈妈给他扶凳子。妈妈对爸爸说:“你呀!一千点活,就喊得雷动风响的。”(青海·互助)

【谚语俗语第45句】:靶子上看箭——看结果

【谚语俗语第46句】:二郎神的兵器——两面三刀

【谚语俗语第47句】:【顺风找牛,顶风找马】(谚)大风天里,牛要是走失了,顺着风向去找;马要是走失了,逆着风向去找。 指牛性喜走顺风,马性喜走逆风。

【谚语俗语第48句】:【老鼠睡猫窝——送来一口肉】(歇)比喻送到嘴边来的好东西。

【谚语俗语第49句】:大老爷下轿——步(不)行

【谚语俗语第50句】:【下的是牛马力,吃的是猪狗食】见“出的牛马力,吃的猪狗食”。

【谚语俗语第51句】:【羊肉没吃上,惹一身膻】没讨着便宜,反而吃了亏。类似 :打不成狐狸,惹一身臊。张春帆《九尾龟》:“总是你和我 出的主意,如今弄得羊肉吃不着,惹得一身骚,倒上了他的 恶当。”

【谚语俗语第52句】:【头上打一下,脚底板响】(惯)形容人机敏,对事情反应快。

【谚语俗语第53句】:【春算命,夏郎中,秋道士,冬裁缝】(谚)郎中:医生。春天是一年之始,算命的人多;夏天气候炎热易生病,医生走红;秋天收获季节,道士化缘方便;冬天寒冷要添衣服,裁缝生意忙。

【谚语俗语第54句】:高价买来低价卖——尽做赔本事

【谚语俗语第55句】:早睡早起,赛过人参补身体。

【谚语俗语第56句】:【簸箕大的手,掩不住众人的口】(谚)簸箕:用竹篾或竹条编成的器具。即使手掌大得像簸箕,也难以遮住大家的口不让说话。指再大的权势也无法不让人品评议论。 也指有了丑事就不可能不让人们传播。

【谚语俗语第57句】:钢条做钉子——宁折不弯

【谚语俗语第58句】:【钱是奴才,用了还来】(谚)奴才:旧时卖身供主人役使的人。指钱财就像奴才一样,是供人使用的,花了还会来,不必过于看重。

【谚语俗语第59句】:金弹打麻雀——不惜代价;得不偿失;因小失大

【谚语俗语第60句】:小巫见大巫——相形见绌

【谚语俗语第61句】:手插鱼篮——避不得腥

【谚语俗语第62句】:【人望幸福树望春】(谚)比喻人总希望过上幸福生活,享受人生。

【谚语俗语第63句】:【鬼也怕恶人】(谚)恶人:凶狠恶毒、天不怕地不怕的愣汉。指恶人谁也招惹不起。

【谚语俗语第64句】:烂鱼开了膛———副坏心肠

【谚语俗语第65句】:【天外有天,人上有人】见“人上有人,天上有天”。

【谚语俗语第66句】:【鼻子里插大葱——装象】(歇)象:谐“相”。指装模作样,欺骗人。 也作“鼻子插葱——充象”。

【谚语俗语第67句】:老太婆不骑马——怕栽跟头

【谚语俗语第68句】:羊粪蛋里掉个花生——是个好仁(人)

【谚语俗语第69句】:【爹有娘有,不如自个有】(谚)爹娘再有钱,也比不上自己手里有钱。指人要靠自己,贵在自立。

【谚语俗语第70句】:【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谚)指人世间最难得的是知心知己的人。 也作万两黄金容易得,一个知己也难求。 万两黄金容易得,人间知己最难求。

【谚语俗语第71句】:【有钱不买张口货】(谚)张口货:张口吃白饭的人。指有钱人不会买一个只吃饭不干活的人。

【谚语俗语第72句】:【传言过话,自讨挨骂】释义:传递闲话,会招来咒骂。例句:“你可知‘传言过话,自讨挨骂’啵!所以今日之事,只发阿婶跟你谈谈有事,就莫向别人讲哕!”

【谚语俗语第73句】:【老子天下第一】(惯)指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无人可比。 也作“老子天下称第一”。

【谚语俗语第74句】:【惯子如杀子】(谚)惯:娇惯。一味娇惯子女,反而会害了他们。指对后代绝不可溺爱。 也作“惜子如杀子”。

【谚语俗语第75句】:蜘蛛做房子——牵线

【谚语俗语第76句】:【肚里没冷病,不怕吃西瓜】释义:自己光明正大,不怕别人指责议论。例句:“肚里没冷病,不怕吃西瓜。就算我这话是骂人的,为啥你康地保听了就不好受?”

【谚语俗语第77句】:【拿猪头送错了庙门】(惯)比喻巴结、投靠错了人。

【谚语俗语第78句】:【鲤鱼跳龙门】(惯)比喻脱离了原来的环境,提高了地位。

【谚语俗语第79句】:关云长失荆州——大意

【谚语俗语第80句】:【早来的鸟儿有虫吃】先到容易得益。或说:早起的鸟儿捉 虫多。台湾语文图书:“老师劝导学生早起用功——早起的 鸟儿有虫吃。学生顽皮的回答——早起的虫儿被鸟吃。”

【谚语俗语第81句】:【 恨铁不成钢】怨其不成材,目的是希望他成材。池莉《来 来往往》:“这就是段莉娜身上具备的高瞻远瞩的政治敏感 性,以及对康伟业恨铁不成钢的埋怨和鄙视。”

【谚语俗语第82句】:王婶丢了钱包,她叹气说:“唉!人走了运,扁担头儿都开花哩;人倒了霉,推磨子都走岔路哩。”(陕西·干阳)

【谚语俗语第83句】:【一炉火闷在灰里】强烈的感情还没有表达出来。沈从文 《边城》:“老马兵原来跟在她的后边,因为他知道女孩子心 门儿窄,说不定一炉火闷在灰里,痕迹不露,见祖父去了,自 己一切皆已无望,跳崖悬梁,想跟着祖父一块儿去,也说不 定。”

【谚语俗语第84句】:【捧臭脚】(惯)指对人极力巴结、讨好、吹捧。

【谚语俗语第85句】:【一世破婚三世穷】(谚)指破坏他人婚姻的人,必遭三代受穷的报应。

【谚语俗语第86句】:布机上的梭子——不打不走;直来直去;直进直出;直出直入;去了又来

【谚语俗语第87句】:【文臣安社稷,武将定干戈】(谚)社稷:代指国家。干戈:古时兵器,代指战乱。指文官的责任是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武官的责任是平定战乱,使社会稳定。 也作文官把笔安天下,武将持刀定太平。 文官执笔安天下,武将提刀定太平。

【谚语俗语第88句】:【骆驼搁在桥板上——两头无着落】(歇)两头:本指骆驼的头和尾,转指双方、两方面。着落:本指落在地上,转指落实。指两头都落空,或两方面都不落实。

【谚语俗语第89句】:【 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看待他人有成见。叶辛《蹉跎岁月》: “他们不喜欢戴着有色眼镜看人。”

【谚语俗语第90句】:【人逢喜事情神爽】(谚)人遇到欢乐喜庆的事,精神就格外兴奋振作。指喜事最能振奋精神。 也作人逢喜事情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人逢运至精神爽,月到秋来光彩新。

【谚语俗语第91句】:【 鸟有羽,兽有毛,黄瓜茄子赤条条】有的有这有那,有的什 么也没有,情况不同。《碧海缘》:“鸟有羽,兽有毛,黄瓜茄 子赤条条。你光棍讲光棍话,我这一大家人吃什么?”

【谚语俗语第92句】:【行家眼,如夹剪】(谚)夹剪:像剪刀形状的夹取物件的工具。指行家观察事物的眼力非常敏锐而准确。

【谚语俗语第93句】:【捉刀】“捉刀”,现在指代替别人做文章。源出南朝刘义庆主编的《世说新语·容止》,而发明捉刀的人就是三国时期的曹操。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曹操灭掉袁绍平定北方后,声威大振,晋封魏王,许多少数民族部落纷纷归附,匈奴也派使者拜见曹操。但在高大的匈奴使者面前,曹操觉得自己长得有些呵碜,“不足雄远国”,弄不好会损害国家形象。决定找大臣崔琰做自己的替身。崔琰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身材高大。曹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崔琰,崔琰也满口答应了。于是,曹操让崔琰假扮自己接见使者,而他自己却“捉刀”扮成护卫站在崔琰旁边。等朝见完毕,曹操派人向匈奴使者打听他对魏王的印象,匈奴使者回答说:“魏王看起来很有威严,但是站在座榻旁边的那个拿着刀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啊!”看来这个使者真是慧眼识英雄,崔琰虽然帅气,但还是敌不过曹操的霸气。其实,曹操是多虑了,据《魏氏春秋》记载:“武王姿貌短小,而神明英发。” 曹操的“捉刀”演变成代人写文章或顶替别人做事的意思了。现在,“捉刀”的含义又有所发展,“枪手”是不是从“捉刀”变化来的呢?

【谚语俗语第94句】:【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谚)人人在背后都被人说长道短,在人前也都会对人品头评足。 指人前议论人,背后被议论,这是人情之常,用不着大惊小怪。 也作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 谁个背后不说人。

【谚语俗语第95句】:张明非常懒,常常不做作业,还说他不会。老师说:“笨人怨刀钝,懒人怪草韧。”(广东·龙门)

【谚语俗语第96句】:不吃羊肉沾羊臊——白背臭名

【谚语俗语第97句】:【眼泪往肚子里流】(惯)比喻满腹悲苦无法向人诉说,只有藏在心里。 也作眼泪打肚里流。 眼泪在肚里落。 眼泪往肚子里吞。

【谚语俗语第98句】:【不到时候不开花】不到时候不结瓜需要等待条件成熟。 西戎《灯心绒》:“人常说:不到时候不开花,不到时候不结 瓜。社里经济力量大了,该办的事,一样一样就办成了!”

【谚语俗语第99句】:【膏胸膛不挺背会驼】谓精神要振作起来。《香港小说选》: “山歌不唱忘得多,大路不行草成窝,菜刀不磨成死铁,胸膛 不挺背会驼。”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291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