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最流行民间俗语俗话,让人看了还想看!

【歇后语第1句】:【大汉不痴,就是活宝】(谚)大汉:彪实的汉子。指彪实的男子汉只要不痴不呆,就是可贵的人才。 也作“大汉不呆便是宝”。

【歇后语第2句】:【低头不见抬头见】释义:形容经常见面。常用来指办事、说话要看情面。例句:老妈劝他去,说道:“一个村住着,低头不见抬头见,谁也有求到谁身上的时候,别把路走窄巴了。”

【歇后语第3句】:四肢开刀——无关大体

【歇后语第4句】:【歪嘴和尚念不好经】谓有缺点,有毛病,做不好事情。韩 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歪嘴和尚还能念出好经?铜锁 这回,又上了他的当了。”

【歇后语第5句】:十月的丝瓜——满肚丝(私)

【歇后语第6句】:【墙里说话墙外听】(谚)人在墙里说话,须防墙外有人窃听。指人说话,特别是说秘密的话,要处处留神,谨防走漏消息。 也作墙里说话,墙外有人。 墙里人说话,墙外有人听。 墙里说话墙外听,道边说话草棵听。

【歇后语第7句】:【担迟不担错】(谚)宁可担当拖延了时间的责任,也不要让事情出差错。指出差错比拖延时间更干系重大。

【歇后语第8句】:【豆棚瓜架,搭起来就行】要求不高,初步有个框架就可以 了。语文图书:“说文章结构是豆棚瓜架,搭起来就行,那是 一种极大的误解。没那么容易。”

【歇后语第9句】:【吃着碗里,望着锅里】没吃完就想盛,谓老不满足。成语: 得陇望蜀。古华《浮屠岭》:“男人家心野,总是吃着碗里,还 瞟着锅里,可是秀秀马上就发觉自己是错怪了。”

【歇后语第10句】:【常走夜路,总会碰见鬼】做不正当的事情,必然要倒霉。 《中国新十大家族》:“在他看来很偶然地‘翻车’,其实是很 必然的。俗话说,常走夜路,总会碰见鬼,翻车是迟早的 事。”

【歇后语第11句】:电灯照雪——明明白白;明白

【歇后语第12句】:【好庄稼长不到好土上】(惯)比喻好孩子没有生在条件好的家庭。

【歇后语第13句】:秃子打伞——无法无天

【歇后语第14句】:佛爷的眼珠——动不得

【歇后语第15句】:【欲知山中路,须问打柴人】(谚)打柴人成天缘山打柴,最知山中路径。比喻亲自实践的人最熟知实情。

【歇后语第16句】:【秧好稻好,娘好囡好】见“娘好囡好,秧好稻好”。

【歇后语第17句】:手拿谜条猜不着——执谜(迷)不悟

【歇后语第18句】:【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释义:道:方法,办法。原是说统治阶级在统治人民时,就用每个人身上固有的“道”,来教训和惩罚人民。现指用那人对付别人的办法,回过头来对付那个人。例句:英美派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既然还在抗日,其对我党既然还在一打一拉,则我党的方针便是“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打对打,以拉对拉,这就是革命的两面政策。

【歇后语第19句】:【白布落在染缸里——洗不清】(歇)比喻冤情洗刷不清。 也作“白布进了染缸——漂不干净”。

【歇后语第20句】:老师让我们默写课文,可有的同学却照抄书本。老师发现后说:“你们这是捏着鼻子骗眼睛啊!”(贵州·湄潭)

【歇后语第21句】:【 红口白牙跑舌头】谓好好的人却昧良心胡说八道。或 说:满嘴跑舌头/舌头跑出了牙关。成语:信口雌黄、信口开 河。刘绍棠《蒲柳人家》:“什么铁嘴?你红口白牙跑舌头, 马勺儿上的苍蝇混饭吃。”

【歇后语第22句】:【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谓容易获得,便不被重视。清 代《十二楼》:“世上反目的夫妻,大半都是早婚易娶,内中没 有几个是艰难迟钝的。古语云:‘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 看。”’

【歇后语第23句】:银线穿金线一两相配

【歇后语第24句】:【早知灯是火,饭熟已多时】指有条件未及时利用,拖延了 时日。明代《初刻拍案惊奇》:“花烛之夜,朝霞见韩生气宇 轩昂,丰神俊郎,才貌甚是相当,哪里管他家贫?自然你恩 我爱,少年夫妇,极尽颠鸾倒凤之欢,倒怨父亲多事。真个 是早知灯是火,饭熟已多时。”

【歇后语第25句】:不见兔子不放鹰——做事要把握

【歇后语第26句】:【险中的船儿行得快】(谚)船行到风浪险恶的河段时,划船人的精力更集中,行动更一致,船行得反而快。指艰难险阻能激励人奋勇向前,去夺取胜利。

【歇后语第27句】:爸爸是车间主任,妈妈经常劝他不能光听好听话,要听得进不同意见。妈妈说:“冰糖只能使嘴巴甜一阵子,忠言却能让人受用一辈子。”(河南·许昌)

【歇后语第28句】:【包子有肉不在褶子上】褶,包子捏合时形成的面纹。谓质 量好,不一定表现在外面。类似的:有肉的馍馍,不用捏褶。 浩然《金光大道》:“你不用装穷,包子有肉不在褶子上,外面 棒子面,一咬里面全是油!”

【歇后语第29句】:【当搏牛虻,不当破虮虱】释义:虮:虮子,虱子的卵。比喻应当同强敌搏斗。例句:宋义摇首道:“公言错了!古谚有言,当搏牛虻,不当破虮虱,虻犬虱小,我等应从大处下手,方得大功。今秦兵攻越,就使战胜,兵亦必疲,我可乘敝进攻,无虑不破。”

【歇后语第30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释义:宋代某州官名叫田登,忌讳和“登”同音的字,令百姓改称“灯”为“火”,每逢正月十五“放灯”,官榜写作“放火”。百姓讽刺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后用以比喻只许自己胡作非为,不许别人正当行动。“不许”又“不准”、“勿许”等。例句:尤耿不禁开怀地暗暗笑道:“好,击中要害!什么四大自由,三大民主,全是假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歇后语第31句】:【吞下秤砣——铁了心】见“吃了秤砣——铁了心”。

【歇后语第32句】:【二月二,龙抬头】“二月二,龙抬头”是一句家喻户晓的俗语。“二月二”是华夏民族的传统节日,从汉代就开始了,那时,二月二又称青龙节、春龙节。 “二月二,龙抬头”源自古老的天文学。人们曾经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星辰的位置,据此判断季节。其中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每到二月初的黄昏,角宿一星和二星,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类似龙的双角,东方在五色为青,故称“青龙抬头”。虽为惊蛰节令,其时,兴云播雨的龙,却还在睡懒觉,故此,或供飨以六畜牺牲,讨好哄之;或以木杆敲击房梁,惊而扰之。种种招数,皆为呼唤龙的醒来。北方滹沱河一带有个习俗叫“二月二,通地气儿”。在二月二日早晨,人架龙而动:那耕地的犁杖,一对扶手,若龙角高翘;雪亮的犁刃,呈龙头之形;犁尖下新土似浪涌,搅动烟雾氤氲,叫做“二月二,通地气儿”。二月二,在民间是个重大节日,传说之多,民谣之多,是其他节日不可比拟的: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二月二,敲锅底,烧陈菜,吃陈米;二月二,龙抬头,人抬脚……

【歇后语第33句】:【人无横财不富,马无野草不肥】见“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

【歇后语第34句】:抱着木炭亲嘴——碰了一鼻子灰

【歇后语第35句】:摔跤比赛——双打;专找岔子

【歇后语第36句】:【结疙瘩】(惯)1比喻双方因为某些原因而产生矛盾、隔阂。2比喻由于对某事不明白而心存疑问。 也作结扣子。 结死扣。

【歇后语第37句】:光说骆驼,不说蚂蚁——净拣大的说

【歇后语第38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歇后语第39句】:村上的二叔赌输了钱,回家拿儿子小刚撒气,气得二婶直骂他:“刨不到冬瓜刨瓠子.抓不到黄鳝捶田埂,你还是别再赌钱了,好好干活就会有好日子的!”(江苏·海门)

【歇后语第40句】:卢生借枕头——黄梁一梦

【歇后语第41句】:【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释义:不经历一番艰苦,就不能获得美满幸福。例句:正叫做: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礼别了小峰,到京会试,中了第二名会魁。

【歇后语第42句】:大冷的天,我在刷洗脏鞋,冻得直哆嗦。妈妈嗔怪我说:“狗伸舌头(指天热)你不干,鸡提爪(指天冷)时来精神。”(山东·莱芜)

【歇后语第43句】:【两股道上跑车——走的不是一条路】(歇)指彼此志趣、追求等不同,不是同一类人。

【歇后语第44句】:恶狼生了贼狐狸——不是好种

【歇后语第45句】:【瞒债必穷,瞒病必死】(谚)隐瞒债务的,必定穷愁潦倒;隐瞒病情的,必定得不到及时治疗,最终误了性命。指凡事不可隐瞒,不然没有好结果。

【歇后语第46句】:骑马上独木桥——回不得头

【歇后语第47句】:【心不在肝上】(惯)指心不在焉。

【歇后语第48句】:【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还有一个一字之差的反版:“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意思却截然相反,这是怎么回事呢?看看它的来龙去脉、发展变化就清楚了。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源自元代马致远《汉宫秋》一折:“教他受苦一世,正是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无毒不丈夫”在元代用例很多。那么,它是怎样由“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变成“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的呢?儒家认为,谦谦君子应该“温良恭俭让”,应该“己所不欲,先施于人”。而“无毒不丈夫”这一俗语显然与儒家的君子标准相抵触。产生这样反叛儒家道德准则的俗语是需要有一定的社会思想文化基础的,而元代平民社会中便具有这种基础,因此“无毒不丈夫”这个俗语能够得以生存并被广泛使用。后来人们用正统的儒家道德观念去改造这个俗语,结果是“毒”通过同音替换的方式被曲解为“度”,为了与“度”对偶,“恨”被换作“量”,“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讹变为“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但由于“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生命力太强大,影响太深,结果形成了流传至今的“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意思是道德高尚的人应该有肚量,有志气有作为的人该狠毒时就要狠毒,像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歌唱的那样“该出手时就出手”。经过改造的“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境界虽高,使用率却远不如“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原因是高处不胜寒。

【歇后语第49句】:【七月的天,孩子的脸】(谚)指七月天忽晴忽阴、忽热忽冷,就像小孩的脸一样哭笑无常。

【歇后语第50句】:【江深还有个底,海大还有个边】释义:比喻总有尽头。例句:她也不敢再问,自己坐在一边直打唉声:“江深还有个底,海大还有个边,唉,这可得什么年月才是个头啊!”

【歇后语第51句】:【天无绝人之路】谓总有办法可想。朱自清《背影》:“事已 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歇后语第52句】:【破鞋,提不起来】释义:比喻事情十分棘手,或事态非常糟糕,没法说起。也指事情不要再提。例句:(老山头)怔了一刻,把手在膝盖上一拍,叹了口气说:“咳!破鞋,提不起来了!”冯贵堂问:“怎么?拉不过李霜泗来?”老山头摇摇头说:“他不来。”

【歇后语第53句】:【不为良相,当为良医】(谚)良相:为民造福的好宰相。指一心为民谋福的人,应有宏伟的志愿:当不上好宰相,定要当个好医生。

【歇后语第54句】:【鸡蛋里挑骨头】故意找毛病。成语:吹毛求疵。《孟伟哉 小说选》:“要是捕风捉影,鸡蛋里挑骨头,哼,我敢说天底下 就没有一个好人。”

【歇后语第55句】:【春初早韭,夏末晚菘】释义:菘:蔬菜名,叶柄厚而呈青色的称青菜;叶似薄而色淡的称白菜,又称黄芽菜。指春初早生的韭菜和夏末晚生的青菜最好吃。例句:文惠太子尝问周彦伦:“菜食何味最佳?”彦伦答日:“春初早韭,夏末晚菘。”

【歇后语第56句】:拿了秤杆忘秤砣——不知轻重

【歇后语第57句】:【三公后,出死狗】(谚)三公:朝廷最高官位的合称。死狗:借指人群中的败类。三公的后代,往往出败类。指养尊处优的环境容易使人堕落。

【歇后语第58句】:【脖子里割瘿袋——杀人的勾当】(歇)瘿袋:指生长在颈部的一种囊状瘤,包括甲状腺肿大等。指危及生命的行为。

【歇后语第59句】:大海退潮——水落石出

【歇后语第60句】:【朝脸上抹黑】见“往脸上抹黑”。

【歇后语第61句】:【十步九回头】(惯)1形容难舍难分。2指被人或事物吸引而不断回头。

【歇后语第62句】:吃了三碗红豆饭——满肚子相思

【歇后语第63句】:一个碟子摔九块——四分五裂

【歇后语第64句】:【 知道铧是铁打的】知道原委。铁打的,兼指强硬,厉害。 姚雪垠《李自成》:“三年来我们吃了不少亏,才知道铧是铁 打的。”

【歇后语第65句】:【 酱油不吃要吃醋】醋味酸,指产生嫉妒心理。陈登科《淮 河边上的儿女》:“大家哈哈大笑起来:刘小狗子酱油不吃, 要吃醋呀!”

【歇后语第66句】:【照葫芦画瓢】见“依样画葫芦”。

【歇后语第67句】:【走漏风声】见“露风声”。

【歇后语第68句】:【公门好修行】(谚)公门:旧时的衙门。修行:本指学佛学道的修炼,此处指行菩事。指在衙门里供职,固然做伤天害理的歹事容易,但要为百姓做好事也很方便。 也作公门里好修行。 公门好修德。

【歇后语第69句】:经市中医院刘医生两天的精心治疗,爸爸康复出院了。姐姐对他说:“药对方,一口汤;不对方,一水缸。爸,要是您仍在江湖游医那里医治,只怕再过十天,病情也不见得会有好转呢!”(浙江·绍兴)

【歇后语第70句】:【不怕贼来偷,只怕贼惦记】被贼人打主意,则防不胜防。 电视小品:“我爸爸说,不怕贼来偷,只怕贼惦记,你这是盯 上我们了。”

【歇后语第71句】:【早起三光,迟起三慌】(谚)早上起得早,一切都会从容有序;起得迟,就不免零乱匆忙。指养成早起床的习惯,好处很多。

【歇后语第72句】:【开大口,说大话】(惯)指夸口,言过其实。 也作“开大口,讲大话”。

【歇后语第73句】:草字不归格,神仙认不得。

【歇后语第74句】:【开着眼做,合着眼受】见“睁着眼做,合着眼受”。

【歇后语第75句】:香火棍搭桥——难过

【歇后语第76句】:大腿上绑铜锣——走到哪响(想)到哪

【歇后语第77句】:刨嘴吃刨花——没个饱

【歇后语第78句】:【坠入五里雾中】见“堕入五里雾中”。

【歇后语第79句】:【月有阴睛圆缺,人有生死离别】释义:借指自然规律无法抗拒。例句:关于死的信息,自他过了五十个生日后,这种阴影就不时袭上心来,他并不害怕,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生死离别,这是自然规律,一代君王都可以长眠,何况山野之人?

【歇后语第80句】:【一人难称百人意】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满意。称,也说: 顺、合。成语:众口难调。浩然《金光大道》:“我的心到了, 力到了。一人难称百人意,众口难调哇!”

【歇后语第81句】:【老梅花,少牡丹】释义:梅花植株越老越好,牡丹则相反。例句:“老梅花,少牡丹”,梅花的植株以年老的为好,看这株梅花开的热闹劲儿,怕正是又年老又年轻的。

【歇后语第82句】:【鱼离水,草离根】(惯)比喻失去了根本,离开了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

【歇后语第83句】:【事不关心,关心者乱】事不关心则已,关心起来精神上势 必有负担。明代《警世通言》:“事不关心,关心者乱,打点做 这节非常的事,夜里就睡不着了。”

【歇后语第84句】:【猎人进山只见禽兽,药农进山只见药草】释义:干什么事情精力就集中在什么事情上。例句:“这叫猎人进山只见禽兽,药农进山只见药草。你当时一心只想着强攻南山口,和敌人杀个痛快。同志啊!打仗可要有勇有谋。”

【歇后语第85句】:【一个死了,一个还没出世】人世间不存在好人。《台湾小 说选》:“一点都不假,古早人说天良的有两个,一个死了,一 个还没出世。”

【歇后语第86句】:秦始皇治书生——坑害人(焚书坑儒)

【歇后语第87句】:【鬼也怕恶人】(谚)恶人:凶狠恶毒、天不怕地不怕的愣汉。指恶人谁也招惹不起。

【歇后语第88句】:【树老焦梢,人老弯腰】释义:树老,树枝干枯;人老,驼背弯腰。比喻人老不中用了。例句:谷老五抹搭着眼皮,阴沉地说:“小拴,你说到我心里了,树老焦梢,人老弯腰,我给大德堂看坟墓,总像矮了半截子。”

【歇后语第89句】:【一锥子扎不出血来】形容人性格内向,反应迟钝,寡言少 语。类似的:锥子儿扎不出声儿来。刘绍棠《两草一心》: “他在家里家外,都自甘寂寞,不愿出头露面,不想引入注 意.一天到晚难开几回口;菊婶骂他一锥子扎不出血来,比 木头人多口气。”

【歇后语第90句】:身子是干活的本钱。

【歇后语第91句】:【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释义:不能靠父母的余荫过日子。比喻自己要有志气,不依靠别人。例句:小姐道:“‘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依孩儿的意思,总是自挣的功名好,靠着祖、父,只算做不成器!”

【歇后语第92句】:白露寒露——两露(路)子的事

【歇后语第93句】:背后拉弓——暗箭伤人

【歇后语第94句】:【娘】“娘”是对母亲的称呼。但“娘”字产生时,却不是指母亲。南朝萧齐的《玉篇》解释说:“娘,女良切,少女之号。”当时该字并非母亲的代称,而是指年轻女子。作为母亲的称谓,当时习用“孃”字。“娘”、“孃”读音相同。清代著名学者段玉裁指出:“唐人此二字分用画然,故耶孃字断无有作娘者。今人乃罕知之矣。”意思是在当时,人们把“娘”、“孃”二字区分得非常严格,没有用“娘”字作为母亲代称的。考察唐代小说诗词,确实如此。“娘”字基本上用于年轻女子的名字,如武媚娘、杜十娘、谢秋娘等。或者用“娘子”等作为年轻女子的泛称。涉及母亲代称,则用“孃”字。如杜甫《兵车行》:“耶孃妻子走相送。” 不过,由于“娘”、“孃”两字发音相同,后来人们逐渐用“娘”字代指母亲了。到了明清时期,甚至超过“孃”的用法。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对汉字进行简化改革,干脆用“娘”字取代“孃”字,“娘”字代指年轻女子的意思便废弃不用了。但“姑娘”仍旧指年轻女子,应是古意的延续。

【歇后语第95句】:【 大难来时各自飞】大难来临,无人能够救助,只能自己顾 自己。香港金庸《笑.傲江湖》:“大难来时各自飞。姓林的无 力照顾众位兄弟,大家要去便去罢。”

【歇后语第96句】:【打蛇打在七寸里打】在要害部位,谓行动要准确。香港 阮朗《苍天》:“多了,我们不干,少了,他们不干,总之打蛇要 打在七寸里,花钱要花在刀口上。”

【歇后语第97句】:【山河易改,本性难移】释义:移:改变。山河容易改造,人的本性却很难改变。比喻多年形成的思想、习惯、作风等不易改变。“易改”又作“好改”、“可改”。“本性”又作“秉性”、“禀性”、“狼性”。例句:高大泉说:“山河易改,剥削阶级的本性难移。恶毒凶狠,不知羞耻,只认金钱不识人,就是他们的本性。”

【歇后语第98句】:【抓住小辫子】清朝时,男人头上梳辫子。抓住辫子,就可 强行拉着人走。辫、柄音近,借指挑错儿,抓把柄。浩然《山 水情》:“同时,你们也得给我做脸,别让反对我的人抓住任 何小辫子。”

【歇后语第99句】:【久走冰滩,哪有个滑不倒的】(谚)指人常在结冰的滩上走,总不免要滑倒。比喻长时间地干冒险的事,总难免要出意外。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334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