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快手俗语经典歇后语,甜到发直干l收藏最多的经典歇后语!

【谚语俗语第1句】:鲤鱼吞钓钩——死在嘴上:吞不下,吐不掉

【谚语俗语第2句】:街上卖笛子——自吹

【谚语俗语第3句】:【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实也难收】释义:处暑时还没有下雨,庄稼纵然结了籽实也无收成。指干旱难以成孰。例句:处暑日宜雨。谚云:“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实也难收。”

【谚语俗语第4句】:【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释义:经商刻薄的,不一定多赚钱;忠厚的,也不一定就蚀本。例句:那些和尚们也闻知秦卖油之名,他的油比别人又好又贱,单单作成他。所以一连这九日,秦重只在昭庆寺走动。正是: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

【谚语俗语第5句】:【—根筷,两半截】折成两半,对半平分。菡子《纠纷》:“财 产分配刘二有没有份,大家议定:一根筷,两半节。”

【谚语俗语第6句】:【君子不开口,神仙猜不透】不说话,不了解情况,难以处 理。姚雪垠《李自成》:“我没喝醉,别想掏出我的实话。君 子不开口,神仙猜不透。”

【谚语俗语第7句】:某人花起钱来总欠思量,常欠人家的账。他媳妇说:“你是有钱使劲花,没钱把账拉;先花下窟窿,有了钱再去填送。”(山东·临沂)

【谚语俗语第8句】:刮风不下雨——空响(想)一场:闹个好听的;虚张声势

【谚语俗语第9句】:【 大石头压死蟹】受制于位高势大者。《小说月报》(1980, 4):“刘茂良气得说不出话来,但大石头压死蟹,又能奈他 何!”

【谚语俗语第10句】:【有眼不识泰山】(惯)泰山:我国五岳之一,为东岳。长着眼睛却不认得泰山。比喻见识浅薄,认不出地位高、本领强或名气大的人。

【谚语俗语第11句】:【吉人自有天相】(谚)吉人:善良的人。相:扶持,帮助。旧指善良的人,遇有危难自有老天佑护。

【谚语俗语第12句】:【打破醋坛子】(惯)比喻在男女情爱上产生了强烈的嫉妒情绪。 也作“扳倒了醋缸”。

【谚语俗语第13句】:【跛子走路——一脚高一脚低】(歇)比喻人思想、行动缺少一定准则或掌握不住分寸。

【谚语俗语第14句】:【没事人一大堆】(惯)指装作局外人,把事情推得干干净净。

【谚语俗语第15句】:【多吃几年咸盐】岁数比较大一些,多些经历。相关的:白 吃几年米饭。刘绍棠《鹧鸪天》:“表弟,你哥哥虽然没有你 的学问大,本领高,可是到底比你多吃几年咸盐;你还是听 他的良言相劝,为人圆通一点儿,做事灵活一点儿。”

【谚语俗语第16句】:高山上的笋子一嘴尖皮厚腹中空

【谚语俗语第17句】:【哪只山羊不吃柳】(谚)山羊性爱吃柳树枝叶。比喻行为不检点的男子,总爱和女人在一起厮混。

【谚语俗语第18句】:【一身不入是非门】极力避免陷入是非、纠纷。成语:明哲 保身。茅盾《子夜》:“要么乘公司还没露出败相的时候就把 资本抽出来吧,不管他们的八个厂将来有多少好处,总之是 一身不入是非门吧!”

【谚语俗语第19句】:【阴沟里翻船】(惯)阴沟:地下的排水沟。比喻在不该出事的地方遭到挫折或失败。

【谚语俗语第20句】:【吃人不吐骨头】(惯)形容人极其贪婪、阴险和凶残。 也作“吃人不吐核儿”。

【谚语俗语第21句】:【以心度心,间不容针】(谚)间不容针:空隙之小容不下一根针。指以自己的心理来推测他人的心理,将心比心,就不会有多大的偏差。

【谚语俗语第22句】:【乌眼珠见了白银子】(惯)黑眼珠看见了白银子,死死地盯着不放。形容人见钱眼开,十分贪婪。

【谚语俗语第23句】:【头是头,脚是脚】(惯)1形容人相貌端正俊美,无可挑剔。2形容人说话有条有理,头头是道。

【谚语俗语第24句】:【走桃花运】见“交桃花运”。

【谚语俗语第25句】:【独头蒜——没瓣】(歇)独头蒜:指没分成瓣状的蒜头。瓣:谐“伴”。指未成家,单身。

【谚语俗语第26句】:【 哪个庙里没有屈死的】鬼谓不可能绝对公平合理,吃亏受 委屈是常有的事。清代《醒世姻缘传》:“亏了这个好人拾 了,要不是,那庙里没有屈死的鬼。”

【谚语俗语第27句】:【 寒门将才】指武将多出身在贫寒之家。类似的:将相 出寒门。刘绍棠《蒲柳人家》:“寒门出将才,草莽出豪杰,蒲 柳人家出英才,我看那小子注定是个大命人,不稀罕这二亩 地。”

【谚语俗语第28句】:【牙齿上刮下来的】(惯)比喻舍不得吃用省下来的。

【谚语俗语第29句】:【脸丑怪不着镜子】指自己不好,不能埋怨别人。袁静孔 厥《新儿女英雄传》:“得了,你别胡说吧。脸丑怪不着镜子。 牛大水不是那样的人。”

【谚语俗语第30句】:【发洋财】(惯)洋财:跟外国人做生意得到的财物。指从外国人身上得到财物或非常稀罕的东西。 也指得到不义之财。

【谚语俗语第31句】:【没见过大阵仗】(惯)阵仗:阵势,军队打仗的场面。比喻阅历少,没见过大世面。 也作没经过大阵势。 没见过大世面。 没见过世面。

【谚语俗语第32句】:【鸡啄米】(惯)1形容连连点头、叩头或打瞌睡的样子。2形容干活的速度非常快。

【谚语俗语第33句】:【未量他人,先量自己】(谚)量:估量。在评说别人之前,先把自己估量一番。指人在指责别人之前先自我检讨一番,就不会出苦狂傲。

【谚语俗语第34句】:二婶待奶奶不好,却总爱在人前吹自己多么孝顺。小婶生气地说:“花香不在花瓣子的多少,人好不在嘴巴子的拙巧。”(山东·牟平)

【谚语俗语第35句】:【 桥是桥,路是路】谓区别明显,分清楚,不混淆。是,也 说:归。叶辛《蹉跎岁月》:“我们桥归桥,路归路,不许你拿 我的东西!”

【谚语俗语第36句】:失群的大雁——孤孤单单

【谚语俗语第37句】:【朝内无奸,干戈不动】(谚)奸:奸佞。干戈:古代兵器,代指战争。 朝廷内部没有奸党,就不会引起事端,发生战争。指奸贼是祸乱之根。

【谚语俗语第38句】:【人望高头,水望低流】(谚)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之理;人往高处奔,这是人情之常。指人总是有向上的心理。 也作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往高处水往低。

【谚语俗语第39句】:【一碗清水看到了底】(惯)指一眼就看得清清楚楚。也形容人十分单纯。 也作“一碗清水看到底”。

【谚语俗语第40句】:摔倒五味瓶——酸甜苦辣都尝到

【谚语俗语第41句】:【吊胃口】(惯)本指用好吃的食物引起人的食欲,比喻使人产生兴趣或欲望。

【谚语俗语第42句】:顺了哥心失嫂意——难得两全

【谚语俗语第43句】:【有情那怕隔年期】(谚)感情深厚的男女,即使相约来年再见,也会耐心等待。指真正的情爱经得住时间考验。 也作“有情不怕隔年约”。

【谚语俗语第44句】:【烂肉招苍蝇】比喻坏人互相勾结。类似的:苍蝇逐臭肉。 陈登科《风雷》:“说是美溶挪用国家银行贷款,给她父亲去 搞粮食投机。嗯,烂肉招苍蝇啊!”

【谚语俗语第45句】:【 千金小姐作丫头卖】指贵重之物,低价处理。海外梁厚甫 《海客随笔》:“港中鼠须笔售价不贵,每枝不及百元,千金小 姐作、丫头卖矣。”

【谚语俗语第46句】:卖布不带尺——存心不量(良);胡扯

【谚语俗语第47句】:【懒花猫吃死耗子】指做省力的事,不思进取。莫应丰《将 军吟》:“但范子愚认为那是懒花猫吃死耗子,没有搞头。”

【谚语俗语第48句】:【老王卖瓜——自卖自夸】(歇)本指自己夸自己卖的瓜好,转指自己夸自己。也指自己人夸奖自己人。 也作“老王卖瓜——人不夸自夸”。

【谚语俗语第49句】:【大夫】我国北方称医生为“大夫”,南方则称“郎中”。这种称呼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末五代时期。唐末五代时期,朝政腐败,战祸频繁。统治阶级穷奢极欲,甚至把国家的官职拿来卖钱,致使官衔泛滥。当时,以官名相互称呼逐渐形成社会风气,比如叫读书人为“相公”,称工匠为“待招”,卖茶人叫“茶博士”,当铺老板叫“朝奉”,有钱人叫“员外”。这既反映了当时卖官鬻爵的混乱,又反映了人民对那些封建官职的藐视,几乎社会上任何一个职业都可以用一个相应的官职名称来称呼。医生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谁都离不开,因此人们就用官职中品级极高的“大夫”、“郎中”来称呼他们。但是,医生称“大夫”真正的起始则在我国宋代。大夫在古代也是一种官职,自周至唐都有。到了宋代,医官也开始设置“大夫”官阶。医官中最高级的是“大夫”,其次是“郎中”,再次是“医效”等。后人因为“大夫”是医官中最高的职位,所以把“大夫”作为医生的尊称。这一称谓沿用至今。

【谚语俗语第50句】:【神不知,鬼不觉】没有动静,没有人发觉。神,也说:人。 成语:不知不觉、悄无声息。冯德英《苦菜花》:“悄悄从山上 小路走,人不知,鬼不觉,去来一点事也没有。”

【谚语俗语第51句】:【猜枚的吊谎——两手都脱空】(歇)猜枚:古代饮酒时助兴的一种游戏,取钱币、棋子、瓜子、莲子等小物件,握在手中让人猜测单双、数目或颜色,猜中为胜,不中的罚酒。吊谎:撒谎,这里指弄手脚,捣鬼。本指两手空空让人猜,转指空的,什么也没有。

【谚语俗语第52句】:【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者责任重大。张贤亮《男 人的一半是女人》:“她对书记不愿意在这儿长久呆下去表 示惋惜,说咱们农工就仗着一个好领导。火车跑得快,就靠 车头带。”

【谚语俗语第53句】:【天无二日,人无二理】不论在哪里发生的事情,规律和道 理是相同的。明代《西游记》:“天无二日,人无二理。养育 孩童,父精母血,怀胎十月,待时而生。生下乳哺三年,渐成 体相。岂有不知之理!”

【谚语俗语第54句】:【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见“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谚语俗语第55句】:【官凭文书私凭约】(谚)文书:公文。约:契约。官府办事凭的是公文,私下交易凭的是契约。泛指凡事凭的是证据。 也作官凭印信,私凭票约。 官凭文引,私凭要约。文引:文书。要约:契约。 官凭印玺,私凭文约。

【谚语俗语第56句】:【白脸奸臣】“白脸奸臣”不是生活中的小白脸都是奸臣,是戏剧中脸谱的一种色彩,一般涂白色脸谱的人物多为奸臣。其代表人物是曹操。曹操在历史上是一个争议颇多的人物,但他对当时历史的发展——由分裂到统一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大约在曹操当时,许劭就称其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这句话是说曹操若生活在太平盛世,则必然是皇帝的股肱之臣;假如生活在乱世,他就会成为驰骋天下的英雄,可以成就一番霸业。这本是对曹操的溢美之词,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断章取义,将枭雄变成了奸雄。这个变化大约开始于两宋之交。逐渐兴起的北方游牧民族蚕食北宋天下,于是,人们开始向江南逃难。逃到江南后,面对日益强大的北方,人们心里开始害怕,现实生活中对其又无可奈何,于是只好借助艺术来丑化北方。而代表着北方的历史人物曹操,一样对南方虎视眈眈,逐渐曹操就变成了民间的假想敌。恰逢此时民间文艺开始兴盛,勾栏瓦肆成为专业表演场合。于是,人们开始在舞台上丑化曹操。久而久之,曹操成了奸诈之徒的典范。尤其随着《三国演义》的问世,曹操在民间的形象彻底定型,“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了背汉的奸臣。《三国演义》反过来影响了戏曲舞台对曹操形象的塑造。清代以来,随着京剧的诞生,三国戏在舞台上独领风骚,白脸曹操也就成了奸臣的代表,以后的奸臣脸谱都涂白色。

【谚语俗语第57句】:【捉虎容易放虎难】见“伏虎容易纵虎难”。

【谚语俗语第58句】:【既到大江边,不怕水湿脚】(谚)比喻人既然到了某个地步,就不怕生事惹麻烦。

【谚语俗语第59句】:【扳倒葫芦洒了油】(惯)比喻不惜一切,坚决干到底。

【谚语俗语第60句】:【比雌雄】(惯)指通过比拼,决出胜负高下。

【谚语俗语第61句】:土地爷的屁——神气

【谚语俗语第62句】:【好花等它自谢】好事顺其自然,不必干涉。成语:听其自 然。台湾电视剧《京华烟云》:“不用报仇。好花让它自谢, 坏人自有恶报,我劝你快离开你哥哥。”

【谚语俗语第63句】:【小脚一双,眼泪一缸】(谚)小脚:旧礼教摧残妇女,女孩从【第7句】:八岁时起缠足,折断趾骨,弯成三寸小脚。女子缠就一双小脚,眼泪就得流满一缸。指缠足是非常痛苦的。 也作“小脚一双泪一缸”。

【谚语俗语第64句】:【蛤蟆打呵欠——口开得太大】(歇)本指嘴张得很大,转指人太贪心,要价太高。常含讥讽意味。

【谚语俗语第65句】:大门口的春联——对红

【谚语俗语第66句】:【鼠有鼠洞,蛇有蛇路】见“蛇有蛇路,鼠有鼠路”。

【谚语俗语第67句】:【骑虎者,势不得下】(谚)比喻做事一旦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便欲罢不能,只得硬着头皮撑下去。 也作骑虎之势,不能中下。中下:中途下虎背。 骑虎不能下背。

【谚语俗语第68句】:【红花也得绿叶扶】能人也得有人帮助。王朔《顽主》:“红 花也得绿叶扶,您自个站在台上难道不寂寞?该找几个凑 趣的。”

【谚语俗语第69句】:【只有千里人情,没有千里威风】(谚)人情可以传播到千里之外,威风只限于一定的区域。指人情比权威传播得更远,更能感动人心。

【谚语俗语第70句】:【人情若像初相识,到底终无怨恨心】(谚)人和人的相交,最后如果能够保持初识时的那股热情,就不会彼此怨恨了。指人情往往善始不能善终,开始相亲,久后相怨。

【谚语俗语第71句】:头当斗笠,背当蓑衣——自欺欺人;自骗自;自己哄自己

【谚语俗语第72句】:山鸡吃着黄连子——苦在心窝不敢啼(提)

【谚语俗语第73句】:拿着门扇当窗户——门户不对

【谚语俗语第74句】:刀切大葱——两头空

【谚语俗语第75句】:包办婚姻——不由自主

【谚语俗语第76句】:【一个鼻儿的罐子,豁着抡了】释义:比喻不顾一切,与人相拼。例句:既然走到这步棋上了,就得一个鼻儿的罐子,豁着抡了;他成心要我死,我临死也要皎他两口!

【谚语俗语第77句】:【女大不中留】释义:女儿大了应出嫁,否则就会惹是非。后句常接:留来留去结冤仇。例句:妈妈老儿互相埋怨了一会,只怕亲戚耻笑!“常言道:‘女大不中留。’留在家中,却如私盐包儿,脱手方可。不然,直待事发,弄出丑来,不好看。”

【谚语俗语第78句】:【小时不防,大时跳墙】跳墙,指做贼。原指对儿童要加强 教育,也指开始阶段要防止学坏。李准《李双双》:“揭发了 你,这可是为你好,常言说,小时不防,大时跳墙。”

【谚语俗语第79句】:【 天塌不了,地陷不了】不可能发生险情,无须顾虑。或说: 天塌不下来。成语:杞人忧天。姚雪垠《李自成》:“天塌不 了,地陷不了,官军把咱们从商洛山赶走不了。”

【谚语俗语第80句】:【阉猪割耳朵,两头受罪阉,割去生殖器】借指受双重的 罪,两面不落好。马烽《村仇》:“把田家村得罪了,咱也没取 上好。阉猪割耳朵,两头受罪!”

【谚语俗语第81句】:扳不倒儿尖尖腚——什么人什么命

【谚语俗语第82句】:【一箭就上垛】(惯)垛:箭垛,即箭靶。一箭就射中了靶子。比喻一次成功,一拍即合。

【谚语俗语第83句】:【孩子是娘身上掉下的肉】释义:比喻母亲疼爱儿女。例句:正像俗话说的:孩子是娘身上掉下的肉,少有少疼,多有多疼;就算最不待见的那个也十指连心!

【谚语俗语第84句】:木偶不叫木偶——傀儡

【谚语俗语第85句】:【擀面杖吹火——节节不通风】(歇)比喻处处、事事碰壁,行不通。

【谚语俗语第86句】:【执牛耳】(惯)古代诸侯歃血为盟时,主盟者亲手割牛耳取血。比喻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谚语俗语第87句】:癞蛤蟆剥皮不闭目——还想蹦鞑几下

【谚语俗语第88句】:【瞎仓官收粮——无有不纳】(歇)仓官:管仓库的官员。纳:收。指别人送来的,不管好坏多少全都收下。

【谚语俗语第89句】:【只有千日做贼,那有千日防贼】(谚)指人的防患意识往往难以长久。

【谚语俗语第90句】:【老马蹄下不迷路】释义:老马认识道,不迷路。比喻情况熟悉、经验丰富的人心中有数,不会被迷惑。例句:嗯,老马蹄下不迷路,哪怕野草深。这样看来,我们明天去,只怕是名为赴宴,实为斗智。

【谚语俗语第91句】:【不撞南墙不回头】我国房屋建筑以坐北朝南为最佳方 位,出门向南,故说“南墙”。遇到挫折,碰了壁,才会醒悟。 尤凤伟《中国一九五七》:“看他那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样 子,再劝说下去亦是无济于事的。”

【谚语俗语第92句】:我有一双白嫩嫩的小手,姥姥却说我长了一双拙手,我疑惑地问为什么。姥姥打趣说:“你的指头是荷包指,俗话说‘尖指能,圆指巧,荷包指头拙到老’。”我才不信呢?(河北·任丘)

【谚语俗语第93句】:隔皮选西瓜——难识货

【谚语俗语第94句】:【对事不对人】针对事情讲道理,不是看人行事。台湾林 海音《春风》:“他们这场辩论,对事不对人,这句话只是脱口 而出罢了。”

【谚语俗语第95句】:【拳头不认人】谓要动手打人。姚雪垠《李自成》:“你们还 要挡老子的驾,休怪老子的拳头不认人。”

【谚语俗语第96句】:【老鼠戏猫儿——好大胆】(歇)指人不知危险,胆子太大。常含讥讽意味。

【谚语俗语第97句】:弟弟一本正经地要去给邻居劝架,奶奶笑着说:“你倒真是吹糖人儿的出身,口气怪大。小小年纪的,蚂蚁戴眼镜——自觉脸面不小啊!”(江苏·盐城)

【谚语俗语第98句】:放长线,钓大鱼——从长计议

【谚语俗语第99句】:老鼠背上生疮一发不大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343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