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精辟俗语,精辟通透!

【歇后语第1句】:鸟枪换大炮——越变越好;越来越神气

【歇后语第2句】:黑板上写字——擦了再来

【歇后语第3句】:【胳膊断了往袖子里藏】发生了事情,不外传,自己处理。 清代《红楼梦》:“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断了往袖子里 藏!”

【歇后语第4句】:【打虎打头,杀鸡割喉】(谚)指凡事必须从要害处入手,才能奏效。

【歇后语第5句】:机关枪打炮弹——不对口径

【歇后语第6句】:【有根才开花,有蔓才结瓜】(谚)没有根的草木开不了花,没有蔓的植物结不出瓜。指凡事必定先有根本,然后才能发展壮大。

【歇后语第7句】:【恶疮都打内里破】(谚)恶疮:毒疮。毒疮总是从内里溃烂的。借指自家人的矛盾冲突,内因是起主要作用的。

【歇后语第8句】:【山恶人善】(谚)山势是险恶的,但居住在山里的人是善良的。比喻人的相貌虽然丑陋,心地却很和善。

【歇后语第9句】:【夏雨隔田晴】(谚)夏季下雨,往往是田垄的这边下,田垄的那边晴。指夏天的雨,尤其是猛雨,区域性很强。

【歇后语第10句】:【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谚)比喻人的追求与志趣各不相同,不能强求一致。 也作萝卜青菜,各有一爱。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歇后语第11句】:【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水】(惯)比喻突然听到或遇到令人震惊的事情而惊恐万状。 也作“劈开两片顶阳骨,倾下一盆冰雪来”。

【歇后语第12句】:踩着梯子吃星星——离天远

【歇后语第13句】:讨饭过年——吃的不多说的多

【歇后语第14句】:【人言可畏】释义:流言飞语令人生畏。例句:大兴营是个二百多户人家的大村,可不是小事。常言说‘人言可畏’,…一

【歇后语第15句】:老牛身上的毛——没有数

【歇后语第16句】:发犟劲的驴子一人拉也不往前

【歇后语第17句】:【相交满天下,知心能几人】见“交游满天下,知交有几人”。

【歇后语第18句】:张明非常懒,常常不做作业,还说他不会。老师说:“笨人怨刀钝,懒人怪草韧。”(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19句】:【打开天窗说亮话】(惯)天窗:开在房顶上用来采光的装置,似窗。 比喻有话明讲,不隐讳。 也作“推开天窗说亮话”。

【歇后语第20句】:【八擒孟获——多此一举】(歇)孟获:三国蜀汉建宁(治今云南曲靖)人,当地豪强。刘备死后,孟获起兵反蜀。蜀汉建兴三年(金元225年),诸葛亮领兵南征,对孟获采用“心战”,七次生擒,七次释放,

【歇后语第21句】:墙上画的大饼一中看不中吃

【歇后语第22句】:【豆芽子长一房高,也是嫩菜】释义:讥讽人的话,表示对人轻蔑,看不起。“嫩菜”又作“菜货”。例句:你这个人虽高,豆芽子长一房高。也是嫩菜;这个人虽小,她去站岗放哨也起点作用。

【歇后语第23句】:【人逢喜事情神爽】遇到好事,心情舒畅,喜形于色。叶辛 《蹉跎岁月》:“人逢喜事情神爽,今天三喜临门会喝的多喝, 不会喝的少喝,个个都喝一点。”

【歇后语第24句】:每个星期天,不管爷爷有多忙,妹妹都要缠着去公园,去时自然要带上我了。爷爷说:“真是猫打翻,狗造化啊!”(浙江·兰溪)

【歇后语第25句】:【狗咬尿泡空欢喜】希望落空。类似的:老鼠落在砻糠里, 空喜欢。成语:一枕黄粱。王蒙《红楼启示录》:“而宝钗的 二奶奶之梦,袭人的姨太太之梦,也不过是狗咬尿泡空欢喜 一场而已。”

【歇后语第26句】:【鸡屁股拴线——扯蛋】(歇)扯:本指拉,转指漫无边际地闲谈。 蛋:谐“淡”。指没有根据地瞎说,或漫无边际地闲聊。

【歇后语第27句】:【一把屎一把尿】(惯)形容抚养孩子十分辛劳。 也作一把尿一把屎。 屎一把,尿一把。

【歇后语第28句】:害了芝麻打跟斗——碰到茬子上了

【歇后语第29句】:【人老心不老】(惯)1指虽然上了年纪,但不服老。2指虽然上了年纪,心态还很年轻。

【歇后语第30句】:【 打翻了五味瓶】各种滋味都有,形容复杂矛盾的心理。 类似的:搬倒了五味坛子。成语:百感交集。台湾琼瑶《月 朦胧鸟朦胧》:“灵珊用手托着下巴,呆望着他们两个,一时 间,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什么滋味都有。”

【歇后语第31句】:一放学我就看电视,妈妈说:“学习吧。”我说时间还早。妈妈又说:“大豆不挤不出油,时间不挤会白溜。”(黑龙江·双鸭山)

【歇后语第32句】:【保饭碗】(惯)指保住职业,使生活有基本保障。

【歇后语第33句】:【 自家有病】自家知了解自己的弱点。鲁迅《坟》:“但我以 为自家有病自家知,旁人大概是不很能够明白底细的。”

【歇后语第34句】:【在小算盘上打】见“打小算盘”。

【歇后语第35句】:鞭打绵羊过火焰山——往死里逼

【歇后语第36句】:【闭着眼睛说瞎话】(惯)指不顾事实地胡说。 也作“闭着眼睛胡说”。

【歇后语第37句】:邻居张某因偷窃被公安局抓去了。爷爷摇摇头说:“上个月他叔叔因打架被抓去了,现在他又被抓,真是‘塘败出泥鳅,家败出毛猴’啊!”(安徽·阜阳)

【歇后语第38句】:船上失火——有底

【歇后语第39句】:【没鸡叫,天也亮】鸡叫不起决定作用。谓缺少什么,无关 紧要。李准《李双双》:“有鸡子叫天明,没鸡子叫天也要明, 离开他这个记工员,我这个队干部也要走路的!”

【歇后语第40句】:【除了死法有活法】(谚)除去原本固定的办法,更有许多灵活变通的办法。指做事不要死守成规,只要放开思路,办法很多。

【歇后语第41句】:【新婚不如远归】(谚)刚结婚的夫妻,比不上久别归来的夫妻情爱热烈。指久别归来的夫妻情爱最深长。 也作新娶不如远隔。 新娶还须让远归。 新婚不如久别。

【歇后语第42句】:【箭在弦上——不能不发】(歇)比喻情势紧迫,不能不做某事。 也作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矢在弦上——不得不发。

【歇后语第43句】:看着天摸着地——眼高手低

【歇后语第44句】:【无功不受禄】(谚)禄:俸禄。指没有建立功劳,就不可无故接受俸禄。也泛指对人家没有好处,就不可接受人家的馈赠或优待。 也作无功受禄,寝食不安。 无功受禄,反受其殃。

【歇后语第45句】:我跟爸爸去集上买年货,问爸爸是不是每年年前东西都比平常贵。爸爸说:“是啊,常言说一到老年根,黄土贵三分。”(江苏·高邮)

【歇后语第46句】:树梢上挂酒瓴——瓜不是瓜,果不是果

【歇后语第47句】:【丑媳妇也得见公婆】谓有什么错误缺点,无法隐瞒,早晚 也要让人知道。相关的:丑媳妇怕见公婆。池莉《来来往 往》:“再说丑媳妇总要见公婆,将来林株总是要与他们见面 的。”

【歇后语第48句】:【事不经过不知难】说起来容易,办起来难。没有亲身经 历,体会不到难处。《民国通俗演义》:“俗语有云:事非经过 不知难,蘧伯玉年至五十,才觉知非。”

【歇后语第49句】:推小车上台阶——步一个坎

【歇后语第50句】:小红常夸自己口才好,长得漂亮,可对自己学习成绩差只字不提。妈妈教育她说:“田螺不知尾下皱,狐狸不知尾巴臭。你怎么只夸耀自己的优点,而不提自己的短处呢?”(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51句】:【有卖的,有买的】谓互相需要,事情总能办成。或说:有 丢的,有拾的/有丢的,有拣的。王统照《山雨》:“你真是个 雏子,有卖的就有买的,没有销路我自己还吸得下?”

【歇后语第52句】:【七大姑,八大姨】(惯)指众多的女性眷属。

【歇后语第53句】:【户口本】中国人一出生便要落户口,否则就是“黑人”。户口本以户为单位,登记全家所有的人口,是国家户籍管理的重要依据。人口登记,历朝历代都有,但类似于现在户口本一样的,则是在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以后,于洪武三年(1370年)开始在全国清丈土地、核查人口。此时,宁国知府陈灌创建的“户帖制”在南京试行。朱元璋遂取以为式,颁行天下。由户部制作“户帖”(即登记表),统一格式和内容,逐一下发。主要内容有:户主姓名、籍贯及丁口数;记载全家其他成员的“花名册”,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及与户主的关系;“事产”一项,详载该户土地、房屋、山林、河塘、耕畜等不动产和动产情况;最后是“户别”,即属于“军户”、“民户”、“匠户”等。“户帖”登好后,集中“存转”,封存于户部。由此可见,“户帖”实质上已是一种比较严谨的“户口本”,真比现在的户口本还详细,拿来那时的“户帖”,就完全可以当现在的“户口本”用。

【歇后语第54句】:【剃头挑子一头热】这条俗语的意思是比喻做事情一方愿意,另一方冷淡,也叫“一厢情愿”。为什么这么说呢?在过去,不仅有固定的理发店,还有走街串巷的流动理发师。所谓“剃头挑子一头热”,是因为当时剃头的工具全部用扁担挑着。一头是红漆长方凳,供顾客坐着理发用,是凉的一头。凳腿间夹置三个小抽屉:最上一个是放钱的,钱从凳面上开的小长方孔里塞进去的,就好像公交车上的投币箱一样。第二第三个抽屉分别放置围布、刀、剪之类工具。另一头是个高长圆笼,里面底部放一小火炉,是热的一头。上面放置一个大沿的黄铜盆.水总是保持着一定的热度,供顾客洗头。圆笼下边三条腿,其中一条腿向上延伸成旗杆,杆儿上挂钢刀布和手巾。如今,这种挑着担子剃头的已经很难见到了。故而,民间有句歇后语“剃头挑子——一头热”现在还常用,如一方热恋,另一方冷淡,被人称为“剃头挑子——一头热”。也就是单恋了。

【歇后语第55句】:【水是土地的血液】释义:没有水,土地就不能长庄稼。例句:沙比尔望着这有水便可以变成良田的荒地,心里可不是滋味。“水是土地的血液”,“土地离不开水,好汉离不得群。”

【歇后语第56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释义:男女成年以后应该结婚。例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三十出头的人,老哥老嫂操心你的终身大事,你怎么反倒不赏老哥老嫂的脸?”

【歇后语第57句】:【投错胎,走错行】选错了职业。台湾李敖《世论新语》: “对记者说,他干党务工作,是投错胎,走错行。”

【歇后语第58句】:烂泥塘边的蚊子一嗡嗡起哄

【歇后语第59句】:【王八掉进灶坑里——又憋气又窝火】(歇)气:本指气息,转指怒气。火:本指火儿,转指火气。指心里有怨气或怒气而发泄不出来。

【歇后语第60句】:伏天的阵雨——来得猛,去得快

【歇后语第61句】:【老鸦野鹊拣旺处飞】见“鹁鸽子旺边飞”。

【歇后语第62句】:腰里装弹簧——能伸能屈

【歇后语第63句】:【脸红脖子粗】(惯)形容人激动或发怒的样子。 也作“脸红脖子胀”。

【歇后语第64句】:【老鸨子死了粉头——没指望】(歇)老鸨子:开设妓院的女人,也叫鸨儿、鸨母、老鸨。粉头:妓女。 指失去了所指望的人,没有盼头。 含讥讽意味。

【歇后语第65句】:【宁走十步远,不走一步险】(谚)宁可绕着走远点,也不要图近少走一步,担当风险。指凡事不可只图省事近便,必须以稳妥安全为要。 也作宁绕十步远,不走一步险。 宁绕干步远,不涉一步险。

【歇后语第66句】:【 王子犯法,与民同罪】谓任何人都不能超越法律。沈从文 《新与旧》:“你岂不闻王子犯法,应与庶民同罪?一个士兵, 胆敢在青天白日之下,持刀杀人!”

【歇后语第67句】:【客去主人安】(谚)指赴宴的宾客及时离去,主人家才得安歇。

【歇后语第68句】:阎王爷死了——鬼哭神嚎

【歇后语第69句】:【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释义:癞蛤蟆,极丑陋;天鹅,极美好。比喻美丑悬殊,不相配。再说癞蛤蟆跳不高,根本吃不上天鹅肉。也比喻空想,痴心妄想。例句:“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没人伦的混账东西,起这样念头,叫他不得好死!”

【歇后语第70句】:【之乎者也】“之乎者也”原来是古代汉语文言文的四个虚词助语(有时做代词用),四个字连在一起词义就发生了变化,有了新义,用以讽刺那些咬文嚼字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形,或形容文理不通半文半白的话或一般含有识刺意味。它源自哪里呢?将“之乎者也”撮合到一块,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一大发明。据宋代僧人《湘山野录》载:宋太祖赵匡胤巡游朱雀门,见门额上写着“朱雀之四个大字,便问陪同他出游的宰相赵普道:“为何不只写‘朱雀门’,加‘之’字做什么?”赵普解释道:“‘之’是助语气的。”太祖大笑道: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自此以后,便产生了一个新词语,而且使用频率颇高,如《红楼梦》中有:“石头说:更可厌者,之乎者也,非理即文,不大近情,自相矛盾。” 有,鲁迅《孔乙己》云:“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现实生活当中也常用到,如:某人好转(音Zhuai)两句古文,张口之乎者也,酸溜溜的。

【歇后语第71句】:王迁家死了一只狗,他的母亲很伤心。来串门儿的邻居劝她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河北·廊坊)

【歇后语第72句】:【什么种子出什么苗】(谚)指农作物下什么种子,就会生长出什么苗。常比喻有什么样的父辈,就会有什么样的后代,或有什么样的领头人,就会有什么样的下属。 也作什么种出什么苗,什么葫芦画什么瓢。 什么葫芦开什么瓢,什么种子长什么苗。

【歇后语第73句】:爸爸买回一斤糖果,说是给妈妈吃的,我却先吃了起来。妈妈见了说:“依了婆婆名,媳妇却吃得牙齿疼。”(江苏·海安)

【歇后语第74句】:【东庄的土地到西庄不灵】(谚)土地:土地爷,迷信称掌管一个地域的神。指东庄的土地爷只掌管东庄,到西庄便不灵验。比喻权势人物在自己这一方可以施展权势,到另外的地方便施展不开了。

【歇后语第75句】:【摆架子】“摆架子”形容有的人特别是领导爱装腔作势,高人一等,摆威风,目中无人。 “摆架子”一词源于我国古代民间的一项游戏,后传到日本成为该国的传统体育项目“相扑”。相扑比赛是在两位体重各达几百斤大胖子之间进行,比赛开始时,两个大胖子不穿衣服,用布条遮住羞部,叉开双脚,硕大的两臂摆来摆去,弯着腰昂着头,彼此虎视眈眈。因为相扑运动员摆架势吓人,我国古书中就借它来比喻装腔作势、摆架势显威风的人,一直流传至今。

【歇后语第76句】:【鱼水盆内捻苍蝇】(惯)比喻事情很容易办到。

【歇后语第77句】:【明月不常圆,好花容易落】(谚)落:凋谢。比喻美好的景象往往保持不了多久,称心如意的事情往往为时很短。

【歇后语第78句】:爸爸和叔叔成家前,在吃穿用上不分彼此,互相谦让。各自成家后发生了变化,分得清楚起来。奶奶说:“这叫一棵草儿顶一个露珠儿——各人过各人的日子儿。”(河北·秦皇岛)

【歇后语第79句】:【否极生泰】(谚)否、泰:《周易》六十四卦中的两个卦名,否是凶卦,泰是吉卦。否和泰是对立统一的,可以互相转化。指事情坏到极点时,就会转好。 也作否极早生泰。 否极泰来,泰极否生。

【歇后语第80句】:【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谚)哪怕只是一文钱,关键时刻缺了它,能耐再大也会被难住。指金钱是生活的必需品,应珍惜,莫浪费。 也作一文钱急死英雄汉。 一文钱逼死英雄汉。

【歇后语第81句】:【锦堂客至三杯酒,茅舍人来一盏茶】(谚)富贵人家来了客人,设酒宴招待;贫穷人家来了客人,用茶水相迎。指无论贫富贵贱,客人来了都应以礼招待,不可怠慢。

【歇后语第82句】:【八哥啄柿子——拣软的吃】(歇)八哥:一种鸟,毛黑色,头部有羽冠,经训练,能模仿人说话的某些声音。指欺负软弱的人,拿软弱的开刀。

【歇后语第83句】:【秃子当和尚——将就材料儿】(歇)指拿条件类似的人或物勉强充数。有时用作谦语,指勉强凑合着。有时含责骂意。 也作秃子作和尚——将就着。 秃子跑到和尚庙——硬充数。

【歇后语第84句】:【花开花谢自有时】释义:花开、花落都有一定的时间。旧喻人走运或背时都是命中注定的。例句:花开花谢自有时。……来此应举,不想时乖命蹇,差过黄榜限期,试官不容入试,教我无可奈何。

【歇后语第85句】:【近山雨多,沿海风多】释义:山区雨水多,沿海—带大风多。比喻各有特点,应区别对待。例句:田永怀也直摇头:“近山雨多,沿海风多,可这个鬼地方怎么这么多雾?简直像个迷魂阵。看着都叫人心里发闷,航行就更难了。”

【歇后语第86句】:【叫好不叫座】原指戏曲受到赞扬,但买票观赏者不多。 借指好事未被人接受。电视新闻( 2001,3,9):“据调查,社 区孤独老人有一千个,而接受陪老服务的只有二十人,这项 事业叫好不叫座。”

【歇后语第87句】:【水难量,人难料】释义:不能根据人的外表评定人,对人低估。例句:常言说得好,水难量,人难料;你们莫看我老八今朝有酒今朝醉,是个没啥志气的人。可在有些事情上,不是夸口,我老八可真当得上先知先觉,料事如神。

【歇后语第88句】:【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谚)辅:颊骨。车:牙床。颊骨和牙床是相互依存的;缺了嘴唇,牙齿就没了遮拦。比喻相互依存的两方,一方灭亡,另一方必难幸存。 也作“唇亡齿必寒”。

【歇后语第89句】:【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谚)药只能医治可挽救的病人,佛只能超度有缘分的人。指起死超生,都是有限度的。

【歇后语第90句】:【处处留心皆学问】释义:只要留心,生活中到处都有学问。例句:这个史文远,竟然会注意到别人在什么地方皱了下眉头,并且找上门来追根寻底,这需要具备怎样的一种心思啊!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

【歇后语第91句】:某人花起钱来总欠思量,常欠人家的账。他媳妇说:“你是有钱使劲花,没钱把账拉;先花下窟窿,有了钱再去填送。”(山东·临沂)

【歇后语第92句】:【有个叶便添梗】(惯)比喻叙事时随意夸大渲染,增添内容。

【歇后语第93句】:一家盖不起龙王庙,万人造得起洛阳桥。

【歇后语第94句】:【只有痴心的父母,难得孝敬的儿郎】(谚)指父母为抚养儿女尽心尽力,子女对父母能尽孝心的却十分难得。

【歇后语第95句】:妈妈是教师,她每天很早就往学校赶,晚上总是天黑了才回家。爸爸心疼地说:“你每天是两头黑洞洞,中间紧绷绷,要注意身体啊!”(江苏·海安)

【歇后语第96句】:爸爸到邻居家借东西,去了很久才回来。妈妈埋怨他说:“你啊,是去个勾勾,来个弯弯。”(四川·忠县)

【歇后语第97句】:【三十年前人寻病,三十年后病寻人】(谚)指人的前半辈子不知爱护身体,一味恃强蛮干而种下病根;后半辈子体质开始衰弱,原来潜伏的疾病就都逐渐出现。

【歇后语第98句】:【不是吃素的】不吃素,则吃荤,需要油水。指敲诈,动武 等。清代《官场现形记》:“再加派去的委员亦并不是吃素 的,万太尊斟酌送些,他再借些,自然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了。”

【歇后语第99句】:佛爷脸上刮金子——刻薄;细索求:浅薄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344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